如何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的论文
- 文档
- 2024-06-01
- 10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如何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的论文,本文共15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如何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的论文
【关键词】:培养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作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方法,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早期识字能使儿童的阅读期提前,是对幼儿大脑的提前开发。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只重视幼儿识多少字,而忽视了识字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识字兴趣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识字质量。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经常盲目地把大批的、快速的让幼儿识字作为识字的目的,却忽视了如何培养幼儿对识字的兴趣。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会让幼儿在识字过程中承受到过多的负担和压力,对汉字越来越缺乏兴趣。如何让幼儿快乐地识字,如何培养识字兴趣呢?
一、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汉字
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过:“玩即是学,甚至更进一步,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幼儿时期,游戏几乎占据儿童的全部生活,它是儿童期幼儿一种固有的、快乐的活动。因此,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在科学的认读活动中,我们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通过游戏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玩耍中轻松地认读、习得汉字。在《表情歌》的音乐游戏中,幼儿边唱边游戏,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人的表情的变化,同时也识记认读了“高兴、伤心、难过”等汉字;也可以让幼儿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撒在地上,让幼儿去钓,钓到一个教一个:还可以让幼儿表演识字,让幼儿根据字意表演他们喜欢的游戏;通过游戏这种途径,让幼儿真正体验感受到“玩”汉字的快乐。
二、应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汉字
依据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们可选择“对应法”来引导幼儿识字。所谓对应法是指凭借幼儿对图片的感知和理解,利用图与汉字的对应关系进行识字,从而培养幼儿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我们在引导幼儿识字时,先出示生字,再出示与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如:先出示汉字“苹果”,当幼儿不认识“苹果”时,再出示“苹果”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这是什么?”幼儿会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再在知晓并认识物体的基础上问第二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苹果?”这时,幼儿会凭老师所提供的“苹果”图片以及耳闻目染的实物印象,进行对应性联想,他们会回答:“红红的苹果、香香的苹果、甜甜的苹果”。在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循循善诱的语言提示下,幼儿的思维活动变得活跃,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接受文字的熏陶,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美妙过程。
三、通过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识字兴趣
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在幼儿识字时,可以经常将一些汉字所表达的意义通过身体、手势、动作、表情等转化为形体语言,引导幼儿边模仿动作边识字。比如,学习“大、人”字时,教师可以用身体摆一个“大”或“人“字,认“飞”字时,可以配合学小鸟飞的动作;认“跳”字时,可配合学小兔跳的动作、认“笑”字,可以带动幼儿哈哈大笑,认“哭”字可以和幼儿一起装作哭的样子等;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幼儿的识记。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运用形体语言引导幼儿识字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所认汉字的印象,而且能让幼儿快速的记忆汉字。当然在培养幼儿识字兴趣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教幼儿认识汉字要注意幼儿的兴趣,也应遵循教育的原则:循序渐进、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的论文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而识字教学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它不但能使幼儿的阅读期提前,更能提前开发幼儿的大脑。但识字对幼儿来说又不免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呢?本文提出了寓教于乐、图文对照、形体语言的方法,以提高幼儿识字的兴趣,促使幼儿大脑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识字;兴趣;方法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塑造人格”。因此,识字教学作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方法,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早期识字能使儿童的阅读期提前,是对幼儿大脑的提前开发。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只重视幼儿识多少字,而忽视了识字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识字兴趣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识字质量。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经常盲目地把大批的、快速的让幼儿识字作为识字的目的,以识字的多少给幼儿贴标签,却忽视了如何培养幼儿对识字的兴趣。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会让幼儿在识字过程中承受到过多的负担和压力,对汉字越来越缺乏兴趣。如何让幼儿快乐地识字,鉴于当今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语言水平等,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的识字兴趣:
一、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汉字
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过:“玩即是学,甚至更进一步,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幼儿时期,游戏几乎占据儿童的全部生活,它是儿童期幼儿一种固有的、快乐的活动。因此,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在科学的认读活动中,我们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通过游戏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玩耍中轻松地认读、习得汉字。在《表情歌》的音乐游戏中,幼儿边唱边游戏,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人的表情的变化,同时也识记认读了“高兴、伤心、难过”等汉字;也可以让幼儿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撒在地上,让幼儿去钓,钓到一个教一个:还可以让幼儿表演识字,让幼儿根据字意表演他们喜欢的游戏;通过游戏这种途径,不但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记忆力,游戏还把严肃的目的与快乐的情绪合二为一,让幼儿真正体验感受到“玩”汉字的快乐。
二、应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汉字
依据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们可选择“对应法”来引导幼儿识字。所谓对应法是指凭借幼儿对图片的感知和理解,利用图与汉字的对应关系进行识字,从而培养幼儿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我们在引导幼儿识字时,先出示生字,再出示与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如:先出示汉字“苹果”,当幼儿不认识“苹果”时,再出示“苹果”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这是什么?”幼儿会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再在知晓并认识物体的基础上问第二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苹果?”这时,幼儿会凭老师所提供的“苹果”图片以及耳闻目染的实物印象,进行对应性联想,他们会回答:“红红的苹果、香香的苹果、甜甜的苹果”。在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循循善诱的语言提示下,幼儿的思维活动变得活跃,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接受文字的熏陶,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美妙过程。
三、通过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识字兴趣
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在幼儿识字时,可以经常将一些汉字所表达的意义通过身体、手势、动作、表情等转化为形体语言,引导幼儿边模仿动作边识字。比如,学习“大、人”字时,教师可以用身体摆一个“大”或“人“字,认“飞”字时,可以配合学小鸟飞的动作;认“跳”字时,可配合学小兔跳的动作、认“笑”字,可以带动幼儿哈哈大笑,认“哭”字可以和幼儿一起装作哭的样子等;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幼儿的识记。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运用形体语言引导幼儿识字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所认汉字的印象,而且能让幼儿快速的记忆汉字。
当然在培养幼儿识字兴趣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识字快,也有的幼儿识字慢。对于这些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幼儿,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逼迫他们掌握多少的汉字,以数量来衡量他们的学习成绩,或剥夺幼儿的游戏权利,这样不仅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同时也无形增加了幼儿的负担和压力,识字成了一种痛苦的游戏活动,久而久之,在失去游戏乐趣的同时,也使他们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恐惧和不安,从而适得其反。因此,教幼儿认识汉字要注意幼儿的兴趣,也应遵循教育的原则:循序渐进、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游戏识字的兴趣论文
识字游戏就是通过游戏这一幼儿喜欢的形式,感知在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的一些字,对字产生感性认识,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文字语言的信息,增加幼儿对文字的兴趣,懂得文字语言的重要性。中华育婴协会会长郭建国认为,孩子识字时,字形可以对大脑形成有效刺激,并且形成记忆,从科学的角度说,确实可以使大脑的部分功能得以开发,最新研究成果表明3~6岁是识字的最佳年龄。通过调查表明98%以上的家长明确表示希望幼儿园开设识字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小班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识字,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区角游戏角色的扮演认识汉字
小班幼儿对娃娃家的开设是非常有兴趣的,并且模仿力特别强。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娃娃家内组建家庭幼儿特别高兴,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以及用大人的语言说话游戏,此时,将常用字融到游戏中认识使幼儿学起来即轻松又高兴,为担当此角色,会很快将这些字记住。
二采用多种游戏形式复习巩固所学字词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如:出示照片,让幼儿区分爸爸、妈妈和宝宝,同时利用图字配对,让幼儿既感兴趣,同时又将生字学会,又再如利用肢体动作游戏,学习上下、大小、多少等反义词内容,幼儿轻松掌握,并且学习兴趣很高。再如,幼儿比较喜欢体育游戏,如送信、抢凳子等各种不同风格的游戏,将这些游戏运用到识字活动中,不但幼儿特别喜欢,而且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从字的正反义词,再到词的掌握,无一不体现出幼儿的兴趣爱好,将所学的字词掌握的比较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不同场合巩固幼儿的识字兴趣
幼儿对识字的兴趣不是单一的过程,要对所学字词理解与掌握,就要进行复习巩固,但不能小学化。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花些心思,将所学的`字词融入到各环节当中,逐步培养幼儿的认字习惯。如情境表演、户外活动、实物对比等融入所学字词、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对所学字通过图书中的查找,做娃娃家的佩戴标志等逐一复习巩固。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幼儿对识字活动的兴趣,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教师将所学的字词,通过共育平台、家园直通车形式传达给家长,并且为家长提供易于操作的游戏活动。如:“魔方魔方转转转”让家长将魔方六面都贴上不同的字和幼儿一同玩、转、扔、滚后将上面的字让孩子说出,还可用纸折成相机样,将字藏在其中,通过手指操作,咔嚓咔嚓停止后让幼儿自己说出是什么字,幼儿既玩了游戏,也复习巩固了字词,并且孩子还特别感兴趣,不觉得厌烦。只有家园同心协力,才能将识字兴趣得以升华,孩子才能掌握得更好!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论文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前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班中开辟图书角,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换。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轻轻交流,将自己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当幼儿想换书时,则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个别的交换。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二)每天坚持有十五分钟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老师给幼儿规范的文学、语言熏陶,使其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如童话《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诗歌《金鱼和渔夫》等文学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受到极大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如:投影、录像、ppt等,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经过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孩子们调动了视觉、听觉,更充实的把握阅读内容,对于幼儿不能理解有质疑的内容,多媒体更是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观察、分析、思考。
(四)在阅读讲述活动中发展幼儿连贯讲述能力。课堂上,我经常利用提问、带领幼儿观察图片内容等方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如:要求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连贯的、完整的讲出图片上有的或与图片主题有关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发展幼儿独自的语言能力。
(五)利用外出参观丰富词汇。参观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我们利用社区活动时间带孩子出外参观。如去图书馆、亮山工程、石梅广场、翁同和纪念馆等,让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六)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在“家长园地”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评选出“书香家庭”,让其他家长了解“书香家庭”中是如何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
通过以上活动,较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拓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让早期阅读真正成为幼儿的“一种有刺激性的游戏”。
如何培养幼儿兴趣的发展的论文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兴趣 鼓励 引导 尊重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过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在游戏。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觉得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就会观察得仔细,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灵活。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
一,鼓励孩子多动手。
(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制作面条等、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大有收益的。
(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即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
(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活动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有时候,在和孩子学习时,涉及一个小小的“游戏”,在“玩”中就能激发孩子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是童真的,要问他们最喜欢做些什么?我想: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回答“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在玩中得到学习,得到帮助,得到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时候,幼儿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们的限制。幼儿时期,是一个好奇、好问的时期,他们会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太阳是从哪儿升起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等等,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感兴趣,所以问的也多。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老师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老师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并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孩子的兴趣方向,发现孩子的爱好。
二、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
(1)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
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2)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的眼神以及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与其他的孩子。
三:引导孩子,找到自信。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连心理的情绪色彩都失去了,那么还怎能看见美丽的事物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身边都有美丽的色彩存在,只是看我们怎么去看待,是把这一色彩看成是黑白的色儿还是彩色的了。被看成是黑白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缺乏自信心的人,觉得反正自己做什么都是一个失败者,一但产生这样的想法,做什么都没那么精神去做,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做和不做都是一样,观察不观察也是一样,想与不想还是一样。”被看成是彩色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那些对事物都有着浓厚兴趣,都有一颗努力探索与研究的精神在里面,告诉自己“只要肯努力,铁棒也能磨成针”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四、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 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1)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
(2)所谓的爱好并不一定就是兴趣。
其实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儿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3)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许常常会依据新的儿童观告诉自己: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但是,当幼儿表现出“退缩”“萎靡”或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老师又又不得不这样说服自己:“幼儿是不成熟的,不够懂事”的学习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疗来安慰自己;老师往往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在另外一些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表现出“进取”“热情”或“专注”的状态呢?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受兴趣和环境的影响变化发展的。
如有一次我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秋天》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树叶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树叶飞的动作,动作优美,当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树叶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于是我和幼儿们一起参与到树叶飞的动作;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在让他们听《两只老虎》中,他们还模仿着老虎的动作和叫声,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
有一次在游戏时间,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在刚听到钢琴曲时表现出了好奇,但没过一会儿就表现出了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在谈到规则教育时,多次用“双刃剑”这一词感慨规则教育的利与弊。
在她看来,成人在借助规则教育这把利剑斩去人性的弱点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同时,似乎也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一些幼儿变得听话了,但是似乎不再那么亲近教师,甚至也没有以前那么活泼而富有灵性了。规则性教育还包括一个导航性的目标,即《纲要》总则中提到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背离了这一重要目标,便会在客观上引发规则教育与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谓的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指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
(4)信任孩子,为孩子自豪。
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这个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
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
书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出版时间:8月第6次印刷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书名:《给教师的建议》
出版时间:1月版
书名::《幼儿教育》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已经成为幼教界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所谓的早期阅读是指不到6岁的学前儿童凭借着图像、图片、爸妈或者幼师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是一个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现在人们都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空余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将来也会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这里所说的合适,是指符合幼儿阅读的目标和特点;优秀,是指画面形象生动、内容健康向上、语言丰富优美。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呢·我谈谈自己的初步经验和看法。
一、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看法
幼儿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早期阅读,所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幼儿早期阅读一般都是凭借着图像以及文字的形式进行的,脑部获取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刺激获取的,正是这种积极的刺激,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育。所以早期的阅读对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一般图文并茂的的书本比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是由于幼儿的阅读书本都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而选取的,相对来说,容易理解,甚至结合图片就可以明白文字的内容,但是幼儿时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因此,通过阅读兴趣的培养,无形中可以延长幼儿的注意力时间,同时,幼儿在阅读的同时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思考,产生疑问,无形中发展形成认知意识和能力。所以早期阅读对促进幼儿的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3.最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明辨是非的判断,都可以对其兴趣、性格、道德等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综上,幼儿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的早期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而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阅读态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利用一切场所、区域,让幼儿感受阅读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阅读信息。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书面语言的阅读乐趣,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主题方面的知识。因为幼儿时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所以舒适的阅读区应设置在相对安静、独立的区域。这样、幼儿才能专心阅读不易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图书是幼儿阅读发展的重要媒介,也是书面语言的载体。图书是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材料。阅读材料的摆放应根据本班级幼儿的普通身高,以幼儿能够自由取放为准则,这样幼儿可以自由的阅读喜欢的图书。教师也可以一起坐下来与幼儿共同阅读,这有有助于幼儿从自由阅读信息过渡到有启发地接受阅读信息。在阅读区域,幼儿能和教师、同伴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快乐的感觉,形成自觉的阅读倾向。在图书区中除了图书,还可以有其他材料,如笔、纸、印刷品、标志、符号等等,让幼儿来了解其他种类的可供阅读的材料。让阅读区成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2. 多元化地呈现,体验阅读的过程,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阅读最大的乐趣就是体验阅读过程,享受阅读的乐趣。我们注重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开展的阅读活动中如何让幼儿表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分享是很重要的。由于幼儿不同时段地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采用自主阅读、集体阅读、小组阅读等方式,满足不同幼儿不同程度的需要,同时,我们和家长一起,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资料的内容,同时鼓励幼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文字资料内容、有关知识的理解,让幼儿体会到与家长交流时的亲情,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我们老师引导幼儿在每个主题的阅读中共同分享、共同交流、共同讨论,共同感受各种资料中文字、图画的美丽,共同布置“主题资料”展示区,体现了幼儿阅读的多元化。
3.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常以好奇的心态去发现疑难问题,寻找答案,不断地对成人加以追究、发问。面对这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家长应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问,切不可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平时,家长也可陪同孩子一起去书中查阅资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书的兴趣和阅读欲望。由于幼儿期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阅读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语言贯穿,提高阅读技能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贯穿,给幼儿提供多种看、读、说的机会。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用到一些礼貌用语“请”、“早上好”、“老师好”、“谢谢”、“再见” 等,老师可以把它们制作成字宝宝,让幼儿认读;幼儿不但能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认识了同伴的名字;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幼儿看书或听故事,在听故事过程中积累词语,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再多加以巩固。教师要通过早期阅读使幼儿逐渐识别部分汉字,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既能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并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识字方式进行引导,制作游戏认字卡片帮助幼儿认读,随着汉字学习的积累,分角色表演认知的故事等,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由画面感知转向文字感知,这是幼儿早期阅读向正规而成熟的阅读过渡的关键。也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有必要且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5.采用多媒体来整合阅读活动
幼儿园早期阅读应提倡整合的阅读学习活动,即将书面语言学习与其他方面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利用听说游戏、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文字活动等,引导幼儿逐渐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同时认识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早期阅读活动也必须与各科教学有机渗透,这是帮助幼儿获得阅读能力的延续。如把美术课上所画的内容讲述出来,幼儿在科学课用简单文字和符号、图画记录一些种子发芽过程。目的在于使幼儿时时处处能获得阅读的经验。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在于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读读写写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
总之,早期阅读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新重要课题,幼教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技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工作中本着为幼儿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再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就一定能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开辟广阔的天空,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仪主编,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93-200.
[2]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3.
[3]朱从梅,图画书阅读中母亲和儿童的语用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4]sulzby,E.WritingandReading:Signs of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organization in young children.In W.H.Teale,&E.Sulzby(Eds),Emergent Literacy:Writing and reading.Nowood,N.J:Ablex,1986:50-89.)
[5]杨青,幼儿读写发展的教育观辨析[J].教育评论,,(4):71.
[6]朱鸿菊.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J].北京:学前教育研究,,(3):35.
[7]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58.
[8]张艳,易连云.幼儿叙事文学阅读现状调查[J].早期教育,,(4):8.
[9]孙秀荣,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7).
[10]张明红,在早期阅读中促进儿童的发展[J].幼儿教育,2002,(9).
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丰富识字课堂论文
摘 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年级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新课改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探究多种方法,扎实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
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 兴趣 丰富课堂
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是中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只有教好语文,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从他识字开始就对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一种美感,产生一种很想愿意学好的愿望,才能够体会它的博大精深。现实表明:小学语文是工具性课程,对于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充分证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而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是大量地、抽象地归类识字。面对枯燥的识字,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培养,强灌硬输,且不说开发小学生的智慧、潜能,反而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失误,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非常重要。
一、构思设想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依据儿童思维特点,将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的识字活动更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极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孩子去体验识字的乐趣,一旦有了乐趣,孩子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调动孩子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将游戏引入课堂,让他们迫不急待地想见,如:猜字迷、找朋友、摘水果、开火车……将小孩学前生活的现象融于课堂,使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顺理成章,识字兴趣就会盎然。
3.利用多媒体,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示一组象形字,水、火、山。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物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能使孩子产生神秘感,这样也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认识策略,激起多识字的欲望。
4.适当为字配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如利用简笔画,不仅生动丰富,又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字形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时机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给具体的字配上“动画”,如“雨”字教学时,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下来,“雨”上一横代表雷电,一竖和横折钩就代表一间小房子,里面的一竖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打一个孔,房子就漏水了,里边的四点是漏进来的雨水,孩子通过想象,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动,让静止的字活动起来,达到培养他们识字的能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生活资源,丰富识字课堂
1.紧扣教材,联系孩子的现实生活
入学后孩子们都要相互叫姓名,教学中我让每个孩子自制名片卡写好姓名,每天上学挂在胸前,让孩子们介绍自己,趣说爸妈给自己取名的意义。三个星期后,全班35名学生熟悉,相互融洽,同时又认识了不少的“姓氏”字,孩子们轻轻松松尝到了识字的甜头。
2.利用切实可行的活动,引孩子进入生活空间
教师应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儿童的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如举办“动物运动会”、“小孩超市”“我当小导游”“逛公园”等识字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从乐中进入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一旦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且有了识字方法,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大量识字。
3.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顺便”识字
按儿童成长规律,儿童6-9岁一般都出现探究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个时间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比方说:孩子出门上学看见的广告牌、车站、商店、衣服上的字、玩具上的商标、小食品袋上的说明等都是识字教学的素材。只要我们让孩子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并多多鼓励孩子主动去识字,教师应以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增加孩子的识字量,积少成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学的学风。
总之,探究多种方法,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扎实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只要语文教师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用心血去点然孩子识字的“火焰”,力争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汉字交朋友,年长日久,积少成多,一定会顺利成功地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为将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策略论文
中班孩子十分喜欢涂涂画画,但受表达能力及绘画技法的局限,在正式的绘画活动中有的孩子因为怕出错或画得不好往往不敢画了,他们会说“老师,我不会画,你教我吧!”此时,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孩子就会害怕画画甚至于讨厌画画。对此情况,我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孩子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我,运用绘画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追求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们专心做自己,引导他们观察、回忆与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以艺术的目光去发现美,借此在孩子们的心中植下感受幸福快乐的精神因子。我以赏画于玩、学画于嬉、教画于乐为主导思想,培养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如何教授中班孩子们学绘画的。
一、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的源泉,孩子们画的内容都与自身经验分不开的。因为任何一件作品的产生都是以生活作为表达的对象,它不可能是凭空乱造的。然而,中班孩子由于年龄比较小,各种感性的生活经验相当的缺乏,反映在作品上的内容也就显得比较苍白、单调,缺乏美感与活力。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孩子们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要让孩子们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特别是要求孩子们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鼓励孩子们主动猜测,大胆想象,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扩展孩子们的视野。
1.欣赏自然中的美好事物,获得绘画素材。
春华秋实,夏雨冬雪,花卉的各种形状、颜色,鱼虫小鸟的动态特征,寻找燕子、麻雀、蝴蝶、蜻蜓的异同。了解每一个季节的变化,引导他们看看叶子的变化,叶子的各种形状,采集美丽的落叶。这些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熏陶,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获得了美好事物的印象,为孩子们的绘画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
2.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个人兴趣,引导孩子们观察。如过马路时观看马路上的汽车,汽车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汽车分几部分?车头、车身、车轮是什么形状,都在什么部位等?然后让孩子们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进行组合。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脑海中对汽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他们绘画时,教师稍加启发,这些印象就像放电影一样有意义地闪现出来,继而画出妙趣横生的作品。
二、在游戏中学绘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们学习绘画、学会绘画、乃至学好绘画,其前提是孩子们要对绘画感兴趣。孩子们对绘画感兴趣,其学习绘画的热情就越高,接受的程度也就越快,反之,即使是再好的老师,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孩子们学绘画时注意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如有一次在画好的脸部轮廓上添画五官,我认真地讲解示范,把绘画要点告诉孩子,并要求孩子按照我所认为的“美”的标准去绘画。可能是我的讲解有些乏味,孩子们对我提的要求置之不理,作品也很不理想。经过认真思考,我发现孩子们之所以对我的要求不感兴趣是因为我的讲解有些枯燥,不符合中班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找到原因之后,我又重新组织了一次“添画五官”的活动。这次活动我以游戏“照镜子”导入,组织班里的孩子们对着镜子进行脸部表情表演。接着再玩贴眼睛、鼻子、嘴巴的游戏。在孩子们熟悉了自己的五官后让他们在画好的脸部轮廓上添画上有表情的.脸谱。同样的活动,经过“照镜子”与“找五官”的游戏,孩子们熟悉了自己的五官,观察到自己和他人表情的多变,他们在绘画时兴趣浓厚,作品趣味横生。
三、采用歌谣式方法学绘画
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把歌谣引进绘画,对孩子们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有时,我会把绘画过程编成儿歌,让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把握绘画的顺序。如绘画《奶牛》:“先画一朵云,(牛鼻子)再画一座山,中间分两半;(牛脸)圆眼在两边,耳朵像蒲扇;身子似馒头,四腿如柱子;添上朵朵花,别忘小尾巴。”复杂的绘画过程经过儿歌一唱,立刻变得清晰、简单了。孩子们边唱歌谣边绘画,既有趣又形象,他们心里乐意去画,也会画得更好。
有时,我会让孩子们画儿歌所表达的内容。比如绘画《春天》,我以“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一跳一跳又一跳!”作为启发孩子们想象的线索,让孩子们在春天的儿歌中体会春的气息、绘画春的景象。
四、采用故事法教孩子学绘画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中班美术教学中,我经常以故事导入绘画,把绘画要求融入故事中,效果非常好。具体做法是,先引起孩子们听故事的兴趣,然后由故事导入,暗示孩子们根据故事的要求绘画相关联的画面。例如一次学画房子的教学中,我创编了一个“小兔的房子被大风刮塌了”的故事情节,请孩子帮助小兔想办法。当时孩子们很同情小兔的遭遇,他们纷纷表示要给小兔造新房子。在得到我的认可后,孩子们就很认真很专注地画出不同式样的房子送给小兔。
五、对孩子们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
可以说,孩子们的作品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敢于表现,都应给予鼓励肯定。哪怕是主题不突出,只要孩子们能说出道理和意见,老师就应该站到孩子们的角度,用“你的想法真有意思”或“画得很有趣”加以肯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和尊重的,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热情和信心。对那些画得比较好的、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表扬肯定,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体验,增强创作的信心。对完成作品有困难的、能力较差的孩子,也千万别使用“真糟糕”这类词语来评价。相反,老师应积极进行个别辅导,耐心启发他们作画的思想、扶手帮画或添画几笔。只要老师充满耐心和爱心,孩子个个将来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总之,孩子有了作画兴趣,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孩子们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五彩斑斓的美术作品。(刘义芝)
幼教论文:幼儿篮球兴趣培养之初探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球类运动,它具有较高的运动实用性和竞争性,所以篮球运动成为世界比较普遍且人们参与率较高的运动项目。这几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把幼儿篮球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小朋友通过玩生动有趣的篮球游戏,让孩子喜欢上打篮球,从而锻炼孩子健康的体魄和自信的品质。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篮球运动是一项陌生的运动,对篮球技能的训练更是重来没有试过。为了让幼儿在篮球训练中保持持久的学习时间,保证清晰的运动感知,自觉地投入训练中,“兴趣”显得至关重要了。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也是让幼儿在篮球技能学习中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那么在幼儿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动画效应,形成孩子喜爱打篮球的风气
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他们见大人打过篮球,但只是偶尔不是经常,所以他们对于篮球运动的认识只是片面的。为了让小朋友对篮球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孩子学习篮球的欲望,在班中形成一股喜爱篮球的风气。在小朋友学习打篮球之前,我利用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和爱好模仿的天性,搜集一些有关篮球的动画片,让孩子通过观看这些动画片来提高对篮球的了解。例如《灌篮高手》这部以篮球为题材的动漫作品,通过几位鲜明的角色再现篮球场上的真实场面,球员们在篮球比赛中拼搏、永不言败的斗志和抢夺篮板球的技巧深深地吸引了小朋友。在课间都可以听到他们对作品的议论和交流,甚至有的小朋友模仿其中的技术动作,一股强烈的篮球风气应运而生。
二、环境创设,营造追求梦想的氛围
环境能成就人的梦想,孩子萌发了打篮球的欲望后,我们要引导孩子把打好篮球作为自己的梦想,甚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要为孩子创设有效的环境,激发孩子梦想的追求。我们在幼儿园的活动场上专门划分一块篮球专区,在这个专区四周张贴了许多有关的篮球海报,这些海报主要是一些篮球明星,如姚明、乔丹、易建联等。海报上除了他们打篮球时雄姿外,还有他们在赛场上获奖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偶像。训练之余跟孩子们聊聊球星,聊聊学习篮球的目的,以偶像为榜样,激发自己的追求。还有我们每周都会让孩子观看一些真实的篮球比赛。每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偶像出场,孩子们都显得非常兴奋,看到自己的偶像进球了或赢了比赛更是激动,更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兴奋之余,让孩子看一些真实的比赛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一些篮球规则,为日后的训练打基础。
三、创新教法,激发孩子学习篮球的兴趣
单纯的篮球技能训练是比较枯燥的,不容易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篮球教学往往有很多技能需要在不断反复的练习中才能让孩子掌握,在重复的练习中如果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孩子训练的积极性减弱,对学习篮球的兴趣也随之减少。因此,我们必需在教学中不断创新,用有趣的教法来保持孩子学习的动力。
首先是以游戏融入技能教学。例如在训练横向移动拍球时,将小朋友熟悉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作为横向移动拍球技巧训练的铺垫。又如小班以“我和球宝宝是朋友”的游戏进行定点拍球训练;中班以游戏“红绿灯”进行急停急运球训练;大班以“开火车”的游戏进行合作运球训练等。通过这些生动有趣孩子又熟悉的游戏融入篮球技能训练教学中,不但提高孩子主动参与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孩子学习的兴趣得到延续。
其次用儿歌和教师的`示范配合指导篮球技能的训练。例如在训练幼儿胸前传球和接球技能时,孩子往往都会害怕去接球。为了消除孩子接球时的退缩和恐惧感,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再接球的动作练习时我借用了网上儿歌进行指导训练,如接球练习:一只小脚向前迈,两只小手伸出来,篮球飞来两边接,碰到球后收回来。胸前传球练习:小球放胸口,拇指向下走,数到一、二、三,手腕向前翻。通过这样用儿歌配合篮球技能动作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更加形象地记住篮球技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儿学习篮球的兴趣。
还有教师要善于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我们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很强大的,虽然他们的思想很单纯,但往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真实的。所以作为老师在训练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也要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一下。例如,在进行三人篮球比赛训练时,先进行了几分钟的比赛后我让孩子自己商量如何去防守,如何进攻对方。结果他们有模有样地开起了小组会议,讨论得非常投入,都向我提出似乎有效的方法,然后我让他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进行防守和进攻。结果上演了一场激烈的防守、进攻赛。就是这样让孩子在探索中得到技能的升华。
四、激励机制,增强孩子学习篮球的信心
一句激励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因此,在篮球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会不停地去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会及时地表扬;对孩子在训练过程的受到的挫折,要及时引导,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实行奖励制度,激发孩子训练的积极性。每次训练快结束时,我都要进行一个总结,总结这次训练孩子进步的地方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对达到训练要求的孩子和表现积极的孩子进行一个积分奖励,当他们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积分就可以换取一份小礼物。有了这个奖励制度,孩子在训练时就更加积极了。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学习篮球的兴趣,让孩子爱上篮球运动发。通过有趣的篮球技能训练,全面、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全面发展,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休和活泼的性格。
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学科论文
【内容摘要】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达尔文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幼儿对音乐有兴趣,这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
兴趣培养、环境、教学情趣
【正文】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稚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这对我触动很大,启发更大。是的,每个孩子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和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欣赏天地,尽量让孩子多接触音乐。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师的演奏演唱,录音机磁带、VCD等让孩子欣赏、倾听悠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结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同时,我还恰当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如每天早晨孩子们陆续来幼儿园时、午睡以前、进餐、离园等时间播放音乐,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如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当孩子听到《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幼儿倾听兴趣逐渐高涨,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来到欣赏天地,欣赏音乐,并把流进心里的音乐释放出来。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体会音乐,音乐的种子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一听到音乐他们都会侧耳倾听,自得其乐。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鸟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有的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的很漂亮的,要轻轻的”;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甩葱歌》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陈宇博、苏沈丽等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幼儿听到《小海军》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小海军”。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三、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1、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3、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4、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
1、创设情境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如教歌曲《好娃娃》时,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选择五名幼儿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这种教育环境优雅而舒适,充满了童趣。音乐响起,“爷爷”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爷爷”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爷爷端杯茶,爷爷笑哈哈!”(“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接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拄着拐仗),“小孙子”又急忙为“奶奶”搬凳子。大家齐拍手说:“我为奶奶搬凳坐呀,奶奶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产生同感。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贴近产生情感共鸣。
2、设置语境
语境就是运用语言创设出的情景。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儿的童趣。如教歌曲《雪花和雨滴》时,我把歌曲内容融入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大气又阴又冷,丁丁没有出门,乖乖地在家里玩积木,忽听窗外传来一种声音:“沙……沙……”。丁丁好奇地听着,好像有人在敲窗户。丁丁跑到窗户旁,探出头问:“你是谁?”只听有个声音回答:“我是小雪花。”丁又问:“咦,你从哪里来?你来这儿做什么!”小雪花摸摸丁丁的小脸蛋说:“我来告诉你,冬天来了。”丁丁高兴地拉着雪花的手跳起了舞。这时音乐响起,教师举起雪花积木带领大家开始歌唱。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场景布置以及对语境和意境的适当利用,使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表情都化为一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画面,将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进入了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中。在激发幼儿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入幼儿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可以用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来作为引线,将幼儿引入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当然语境和意境的设置总是和直观手段相结合的,语言情景和动作情景、音响情景、画面情景、实物情景密切配合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3、寓教于乐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教师正确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如教唱《迷路的小花鸭》时,幼儿在同情小花鸭的基础上,会积极动脑为小花鸭寻找出路。学唱《好娃娃》时,幼儿在唱歌的基础上又接受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课。结合幼儿特点适当选择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知识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增强唱歌的表现力五、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五、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周桐彤就会对我说:“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 我问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为孩子的音乐潜能开发奠定良好基础。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艺术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表演音乐。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幼儿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幼儿多听多唱,放手让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幼儿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幼儿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2.《音乐教育课题研究》
3.《幼教杂志》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学科论文
幼儿的年龄小,音乐经验十分有限。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基本上处在笼统,模糊,单调,肤浅的水平上。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在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幼儿兴趣的产生与他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音乐兴趣的培养。例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音乐气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幼儿早上来园时,为幼儿播放一些欢快,活拨的乐曲或歌曲。既渲染了气氛,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性质,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午睡前,播放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如:《摇篮曲》《摇啊摇》……等,使幼儿产生安宁,亲切的感觉,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既达到了较好的午睡效果,又发展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二)给幼儿自信,使其主动地进入音乐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略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顺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学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陷,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把活动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是小演员。但各个环节由易到难,目的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易程度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使全体幼儿共同体验成功。
(三)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对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应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就难以接受,选取音乐教材必须既有意义又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的发展,还可选一些谜语歌曲。幼儿边唱边猜想,增添了活动情趣。例如〈〈拔萝卜〉〉旋律生动,活泼,易学易记,幼儿非常喜欢。
总之,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等活动中都有音乐伴随,美化了幼儿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
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科论文
[内容摘要]
快乐是革命的本钱,快乐也是学习的内驱力。我提倡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地学习能较快地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有着自身的结构要素和结构规则。它虽然没有数学的单一和枯燥,但是处理不当,会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语言呢?我觉得,生活化的教材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源泉,多样化的材料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引领,动态化的组织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保障,肯定化的评价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升华。
[关键词]:快乐 学习语言 生活化 多样化 动态化 肯定化
一旦你感觉到学习是一种痛苦时,你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就会迅速降低。快乐是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最大的动力。学习也是如此。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快乐是他们最大的需求。所以只有轻松和快乐的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即使是平时再“笨”的孩子,只要他身心愉悦,对学习的内容,材料感兴趣的,孩子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说明我们的孩子多多少少有快乐的因子。作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将快乐的因子渗透到幼儿的心田,又同时收获了知识呢?
一、生活化的教材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源泉
教材的选择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怎样保证幼儿愉快地学习呢?
选择幼儿身边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选材时,不仅要考虑语言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材必须建立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而且必须是其年龄段感兴趣的,有能力做到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语言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积极愉快地学习语言。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所以对于农村种植的农作物和使用到的一些农用工具,幼儿相对比较熟悉和了解的。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生成了一个园本学活动――《生活中的农用工具》。又根据秋季抢收稻子这一时机,我们收集了从浸种、播种、喷农药到变成一粒粒米粒等这一流程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农用工具。幼儿对于这些工具感觉非常地熟悉和亲切。有的幼儿背上喷雾器模仿爷爷奶奶喷农药的动作,并自信地告诉从外地来的小朋友:“这是装农药的喷雾器,喷了农药后秧苗才能健康得长大!”一些外地来的小朋友对这些似成相似的工具也主动得探究着,模仿着,述说着。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关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让语言问题回归现实生活,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其主动探究、愉快学习、获得知识。
二、多样化的材料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引领
在语言活动中,要糅和多种幼儿发展因素,允许多种与幼儿语言及其他方面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的参与,从而促进幼儿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口、动手,成为主动探求的语言创造者。怎样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呢?
1、材料的生活性
幼儿的经验源于生活,如果提供的材料超乎了幼儿的实际经验,那么幼儿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所传授地知识也就停留在表面,幼儿不会积极地去拓展和深化。
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快乐说广告》中,教师提供的广告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这样的活动材料能很容易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表达的愿望。因此,我们看到,当教师逐一为幼儿出示幻灯片时,孩子们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等待着下一个将要出示的广告材料是什么,他们兴奋地讨论着、交流着。
对于熟悉的东西,幼儿就会有话可说;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幼儿才会愿意表达、乐于表达。所以在材料的准备中,我们应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即孩子知道什么熟悉什么;同时还应考虑幼儿的兴趣,即幼儿喜欢什么关注什么。从而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语言。
2、材料的挑战性
我们不仅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材料,而且还要考虑到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否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是否激活了幼儿的快乐因子,在愉快地氛围中学习?在语言活动中,我们以故事课为例,教师通常提供的材料是最为实用的角色头饰。但是,简单的、千篇 一律的头饰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需要, 他们对那些新鲜的、能动手操作的、能打扮自己的材料更感兴趣。
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去年的树》中,在活动最后我们添加了幼儿表演的环节,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剪刀,双面胶,浆糊、,各色卡纸、皱纸等材料。幼儿自行选择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角色形象。有幼儿躺在卡纸上让同伴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大树”服饰,有的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按在纸上拓印出来好多“小树叶”等等。幼儿佩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服饰,表演得有声有色,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要比单纯地戴头饰更有挑战性,更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至始至终幼儿都保持着一种快乐地学习状态。
3、材料的操作性
我们通常会发现,教师在布置环境和在准备材料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比如要讲一个关于森林里故事,将教室布置成森林的模样,还摆放了各种道具。可是在活动时幼儿并没有机会去操作材料,活动结束后幼儿必会感到失望和懊恼,因为他们眼中的玩具成了只能看不能摸的东西。对学习也失去了积极性。
例如,在语言活动《小鸟飞飞》中,每个孩子的手指上都带有一个小鸟纸偶,他们弯曲着手指飞到大树旁(教具),轻轻地告诉大树:“大树爷爷,再见了,明年再来看您。”又飞到小花旁(教具)亲亲花儿:“小花,再见了,希望你快乐。”幼儿们一边朗诵着散文,一边认真地表演着。在这个活动中, 戴在手指上的纸偶小鸟是便于操作的,而且,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始终让幼儿操作着手上的纸偶小鸟,这样,幼儿觉得好玩,有趣,在快乐的氛围中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做个观察者,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了解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及时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 提供适合孩子的材料,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幼儿快乐地接近语言,走进语言,喜欢语言。
三、动态化的组织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保障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活动的一个过程,并在活动中让幼儿收获知识,那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氛围,并让幼儿愉快地享受这一过程呢?
1、运用课件演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圈可点,也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幼儿往往对动态化的事物更感兴趣。
例如,在语言活动《小小乌龟上班记》中,将静态的图画制作成一个动态的课件。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耸肩的乌龟吸引住了,就连平时最爱捣蛋的孩子也被深深吸引了。我以“小乌龟要找工作”引出活动,并让幼儿猜想乌龟会找什么工作?拓展了幼儿的想象思维和表达的机会。在乌龟找工作的时候,每一张幻灯片上都有乌龟工作地方的背景和动物之间对话的姿态。幼儿们看着画面都积极主动地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效果,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获得知识,使幼儿爱看、爱学、爱讲,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幼儿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2、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
我们不要总青睐于一些“能说会道”的幼儿,每个孩子都是游戏的主人,他们都有说的权利,在语言活动中,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不爱说,喜欢把想法藏心里,如在语言活动《小熊住山洞》中,请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小熊喜欢住在山洞里?分组讨论可以在自己的小组里随意地说出想法,对和错都不会听到老师的评价。作为教师也要特别地关注这些“不爱说”的孩子,引导、鼓励他们大声地说出来。从而对语言活动产生兴趣,快乐地学习。
四、肯定化的评价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升华
我们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幼儿的行为或言论的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产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如点头、微笑、夸奖、贴红花
五角星、插小红旗等,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如果老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如,我们班新转来的邱佩家小朋友,因为不太会讲普通话,所以上语言课的时候,老师提的问题,他总是欲言又止,害怕不会讲普通话而引来同伴们的嘲笑。有一次我又看到了他欲言又止的表情。我鼓励他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问题有些偏差,但我还是很高兴地表扬他:“佩家,你真棒。你的声音真好听,老师希望以后再听到你好听的声音,好吗?”佩家非常地兴奋,很自信地点点头,就这样整个活动过程中,他始终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注意力非常集中。过不多久,我发现他能主动地和同伴交流了,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对呀,作为老师不要吝啬对孩子肯定的微笑和高高举起的大拇指。有人说过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即使老师的表扬掺了“水份”言过其实些,也没什么不可。因为多次表扬后,这部分的幼儿便会产生愉悦的情感,继而更好地学习语言。
爱迪生是怎样失去留声机的发明权的,总是觉得4.1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这一小小的细节却使他失去了一个发明的所有权。其实在教学上也一样,我们不要总以为孩子的一颦一笑出自他们的天真和无知,作为教师要尝试着抓住细节,让我们的孩子把学习当成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神采飞扬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学前儿童教学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爱科学的兴趣的学科论文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的,对于三、四岁的幼儿来说更是神奇和美妙的。孩子们对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他们睁大好奇的眼睛,探索大自然中种种有趣的现象,并试图弄清其中的奥秘。如何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以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这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小班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即认识事物既无目的,也无意志努力,而是被动地对环境变化作应答性的反应。为了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幼儿教师应针对这个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引导他们认识事物。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引导幼儿发展和观察,激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
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识的,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应创造条件让幼儿有机会去发现科学现象,发现本身也足以令幼儿兴奋和满足。通过发现,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
有一次,我带领幼儿把一沾满水的盘子放在太阳光下晒。等我们散步回来,盘子里的水没有了。我问孩子们:“水到哪里去?”小朋友们有的说:“洒了”。有的说:“让别人倒掉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幼儿想想,妈妈洗干净的湿衣服为什么要放在太阳底下晒晒?
小朋友们齐声说:“晒干。”“那我们盘子里的水到哪去了?”这下,小朋友们明白了,齐声说:“晒干了。”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一般地说,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对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是不够注意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思考,使幼儿的无意感知变成有意感知,从中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思维方法。
二、通过实验激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
用实验的方法,让幼儿自我操作,自我尝试。这样能使幼儿在直接体验中学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避免枯燥的模糊不清的讲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试。”这就是实验的优点。
有的实验是在课堂上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比如认识溶解现象,可以给每个幼儿准备一杯温开水、一个棒棒糖。让幼儿把棒棒糖放进温水里搅拌,他们就会发现棒棒糖会越变越小,再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变成甜的了。这样很轻松地就使幼儿了解了棒棒糖为什么会变小,也了解了溶解现象及其特征。
有的实验,是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的。如孩子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时,都有许多孩子在玩水,迟迟不肯出来。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我找来几个大盆,装满水放在活动室,并放置了塑料瓶子、玻璃杯、筷子、还有木块、海绵、铁块等物体,让幼儿玩水,引导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里的秘密。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而有的会沉下去呢?幼儿带着问题去玩水、去探究、去讨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在进行实验时,既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幼儿做有可能伤害身体的实验,又要注意指导幼儿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使每个实验达到良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造适当的'环境激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
要激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还需在生活中寻找有力的环境。如带孩子到室外去看看,大树什么时候有影子,上午、中午、下午的影子一样吗?海水是什么味道的?自来水是什么味道?由于幼儿年龄小,自觉观察的能力较差,一般来说在找到的有利环境中,还需教师加以启发引导,使他们在发现自然现象的同时产生疑问,从而激发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除了经常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多观察玩耍外,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也很重要。幼儿园的环境除了应该优雅、美观、整洁,整体建设符合艺术要求外,还要有花草树木、有沙、有水,要有饲养小动物的场所,要形成一个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环境,让幼儿在接近大自然的环境中有机会去发现、去观察各种事物。
总之,要为幼儿提供大量能引起兴趣并便于他们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供他们随时地去观察、去发现,从中启发诱导幼儿对这个神奇世界产生兴趣。
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学科论文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教室的墙面上,贴着一大幅画,色彩鲜艳、形象可爱且蕴含着故事内容,并可根据主题、季节或故事情节来变换画面。墙边还有一大块 “群鸡图”,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鸡逗人喜爱,画面上的内容吸引着孩子们来看看、画画、涂涂、讲讲。过一段时间,孩子们还会发现,这些小画面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更新的图画内容始终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一、掌握阅读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最能吸引幼儿,但新中班的孩子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同时,通过儿歌《阅读歌》帮助他们掌握阅读基本技能。现在,幼儿普遍对图书产生了浓厚、稳定的兴趣。我又在阅读角中放置了许多适合他们翻阅的图书,孩子们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饶有兴致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如:当孩子看书时不强制他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有的孩子能力较差,就耐心的引导他从简单的或已讲述过内容的书看起,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同看一本书,启发他们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每周我们给幼儿提供两次活动的机会,在室内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不仅有图书,还有电视录像等。极富有童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他们在这里自由的选择、观看、听赏、讨论,活动室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有时,外出散步活动,风和日丽的天气,有树有花的景物,神态各异的人们,川流不息的车辆等都是让幼儿观察的对象。这时,孩子们的心情较室内更为自由和放松,他们会仔细地观察,随心所欲地讨论,潜移默化地获得一些词汇和语言。
二、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过去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习惯于对幼儿提统一的`要求,这样,孩子就只能被动的听,使大部分幼儿处于消极状态。在学习了《规程》和有关教育理论,并观摩了教育学院肖老师的课后,我认识到师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能促进儿童更好的活动,逐渐确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如:在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图书。故事《树叶》就是这样,我请幼儿先猜一猜:小动物们捡了树叶会怎么玩?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请孩子们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还有的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老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孩子们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翻看观察。由此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独立地学习,提问方式也较以前有所不同,注重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启发引导。如:“你觉得小山羊和小老虎能做朋友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的想象奇特,发言踊跃,恰到好处地引发了主动性、探索性和兴趣性。
三、开展多侧面的游戏活动,巩固幼儿阅读兴趣。
在阅读活动中“和字宝宝做游戏”很受幼儿欢迎,游戏方法多种多样,有看图猜字,字图配对,点字圈字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前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培养他们喜欢认读的情感。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学科论文
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粲薪谧嗟挠琶涝硕。舞蹈教育应着眼于幼儿在舞蹈音乐游戏中,得到愉快,享受音乐的、动作的美、目的是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纯朴之中。这种特殊的学习能不断使幼儿增长才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保持学习舞蹈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首先、我经常在幼儿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幼儿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动作。如:进行一次劳动后,我把他们学会洗手帕、扫地、浇花、拾落叶、喂鸡等动作编成一个小小的舞蹈。这样幼儿不仅容易接受,而且欣赏后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动作学起来自然优美。又如在学习好人好事活动中,我又将班内好人好事编成舞蹈,这些舞蹈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认为,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其次、我在平时的活动中常教幼儿欣赏舞蹈。。如在教学新疆舞蹈前,为了丰富幼儿一些有关新疆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我就让幼儿欣赏舞蹈《新疆阿姨采葡萄》。舞蹈中阿姨看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采葡萄时的优美姿势,尝葡萄时的欢乐情景,使幼儿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新疆舞中的.转手腕、垫步、进退步、动肩、摇头、旋转,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幼儿新疆舞时,他们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第三、在教学方面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
舞蹈艺术对幼儿的训练不仅仅是表演才能的培养,重要的是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活动方式、心理素质的印象和熏陶。可见,幼儿园舞蹈艺X的教育活动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和人格塑造极为有益的。因此,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