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论文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论文,本文共13篇,供大家阅读。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要:本文就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由此及彼联想、多元引导探知和读写结合表达等策略的运用,对于丰富教学过程和资源的促进作用遥围绕学生的认知需要,活化教学引导,便于学生在深有感触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知与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激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想象;交流

中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因为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外,更多的是缺少探学引导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足够的信心和激情。学生感悟文言文,主要表现在:文言文与现实生活遥远,可望而不及,学生不喜欢了解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文言词多样的意思,让学生在翻译中不知所措;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比率较少,就算放弃也是未尝不可。其实这些问题,都与教师在引导中缺少一定的新意相关,以至于学生未能真正从中体味文言文的魅力,缺少足够的信心和激情。

一、由此及彼,探索文意

对比运用,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找到更多的有效学习切入点。由此及彼对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精彩,利于他们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感知。利用对比丰富课程教学,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深入钻研中获得一定的理解意境能力,便于他们在整理运用中深化感知。由此及彼探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研读文言文,便会有不一样的情感。如,在《爱莲说》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表达主题,不妨建议学生思考:莲有怎样的品质?很多同学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相应的灵感,有的同学通过观察莲的白色和洁净,体味到虽然长在淤泥里,但它依然保持自己的高贵品质。有的'同学说,作者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让我们感受到周敦颐的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还有的同学以莲花为载体,阐述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认为作者通过描述莲花联想到自己的不落俗套的品质,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还有的同学认为,作者通过对“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提炼和升华,能够帮助我们在深入研读中深受启发。借助内外结合的方式来阐述文言文中的深刻道义,便于学生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通过对比的形式来鼓励学生深入交流,便于他们在由此及彼的探究中收获更多的认知,利于他们在主动找出问题中深化识记和运用。

二、多元引导,生动活泼

带着玩学的心情研究文言文,定会发现文言文是如此的精彩。运用多样化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文言文,利于他们在轻松探学的基础上丰富感知。多元化引导,能够让学生的感思与文本形成有机融合,吸引学生的阅读感知兴趣和注意力。多元化引导,能让文言文更有鲜活力。如,在《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引导中,针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表达主题,教师可采取如下的引入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知:可运用多媒体展示承天寺在月光下的情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观察中找到更多的感思,帮助他们梳理相应的认知。除此之外,可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针对夜游的特征,建议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主动紧扣内容,围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来读出月光如水,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的美感。教师也可建议学生根据文言文表达内容,主动运用图片展示的形式来深化理解,鼓励他们在图文并茂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特有情怀等。运用多元化导入,利于学生在不断优化资源和主动整合、调整的基础上,获得有效感思,利于他们在深入探知中强化识记。通过多样化引导,能够让学生的认知主动跟进教学过程,让他们对文言文的感悟更有深度,便于他们在深入交流中强化识记运用。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不相同,但不可分家。文言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能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丰富感知。读写结合运用,让学生走出单纯依赖讲学的模式,给他们更多的丰富感知和深刻积累,能让学生的感思更有张力和活力。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感知与深入表达中丰富感悟。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围绕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展现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的中心主题,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主动梳理相应的认知。很多同学针对“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出了自己的认知,认为这是对桃花林最为真实的展示和概括,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丰富多彩和异常的美丽。有的同学则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展现进场,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也为下文的描述作了充分的铺垫。还有同学围绕“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段文字,认为这样的描述不仅切合了文章主题,更能使得我们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引伸出为何桃源如此美好,为何现实不可能存在的原因。读写结合,能够让学生的理解感知更有深度与广度,以读为前提,多给学生相应的指点,便于他们在主动聚焦问题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表达。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他们相应的指点,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帮助他们在主动阅读和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精彩。总而言之,学好文言文,需要教师变换教学策略和方法,需要教师多给学生创造轻松玩学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思和体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多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尝试和实践运用,能让学生在聚焦核心要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深度感触,形成丰富认知体验,促进其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渊冤[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一些语文老师感到烦心的事,因为耗时长、收效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普遍低。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我校《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我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积淀较为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现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谈我在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具体做法。

1.练就“熟读功”。熟读成诵,做到文章内容了然于胸。对高一学生而言,虽然初中阶段已学习了不少文言文,现阶段学习的文言文内容也比较浅显,可因为每一课涉及的.背景知识、文言文知识较繁杂,再加上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够清楚,以及对语法知识的畏惧,学生往往在没有熟读课文的前提下,会一头扎进上述知识点的泥淖里,所以每学一课都成了一次痛苦的折磨。根据我多年教学文言文的经验,认为熟读成诵后再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文言文单元时,先对每课做正音范读。在学生反复练习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熟读成诵。早自习课就是朗读和背诵两件事,每堂课也是由大声朗读课文拉开序幕。久而久之,学生对要学习的文言文已经非常熟悉了,熟悉了便亲近。真正学习时,好多学生都已经能背下来了。如我在教《游褒禅山记》时,一个月前学生就已经在天天读了,学习课文时约一半的学生都能背诵全文了。因此,我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背诵全文第三段,然后顺势让学生思考探究: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内容上有哪些前后照应之处?学生很顺利地就找到了互相照应的词句,兴致高昂,学习热情高涨。于是我笑眯眯地问学生: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观点?学生经过一番寻找后开心地答:“尽吾志。”因为作者说了“尽吾志”则可“于人无讥”,“于己无悔”。学生概括得快和准令我吃惊。“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尽所能熟读课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一定会降低。

2.做足“时间功”。利用边角余料时间,介绍相关的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文本涉及到的文言知识,消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这部分知识我基本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前完成。存在问题可利用早自习读书前或午读时间进行解决。尤其是文化常识部分,可以有意识地系统介绍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各朝代的政治、文化名人及其政治、文学主张。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已有的文化积淀可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稍加点拨,学生对于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具体内容就会得心应手。如了解《游褒禅山记》是作者1054年辞官途中游览褒禅山后追记而成,阐述了实现伟大理想、成就事业所需要的条件。正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就明白了这篇山水游记不同于以往学过的山水游记的原因。再结合王安石1061年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变法过程中虽历经磨难,却保持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就可理解了。对于文言知识,这是学生们最发憷的地方,虽然只有基本的五类,但涉及的内容多,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分类学习,然后回到文本,结合上下语境,就能准确理解文意进而推敲其深意了。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中的“其”代指自己。就是说我后悔自己随众人出洞没有游览尽兴,从而引出后面关于“志…‘力…‘物”的阐述,然后得出观点。所以提前突破文言知识,然后再回到文本比随文识记文言知识更有效。因为繁杂的文言知识融入课文解析时,会让学生有信息量太大之感,畏难情绪油然而生,而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提前解决,学生会觉得知识点相对集中,便于记忆,再回到文本则有利于巩固。

3.做好“备课功”。“备课功”最要紧的是根据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整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在学习《游褒禅山记》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上文中的探究:找出作者的第一个观点后,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第一段和第四段在内容上又有哪些照应?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观点?很快,学生就由山名到仆碑,找到作者“深思而慎取”的观点。两个环节相比较,则得出“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在这些探究的基础上,我接着问了第三个问题:这两个观点彼此间有联系吗?学生这才恍然大悟,这两者之间还有关系呢。细细思考、交流后得出:“尽吾志”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尽吾志”反过来又能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三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内容、写法清清楚楚。一节课张弛有度,学生反响很好,我也特别满意。

在课题引领下,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校课题组的每位老师都初步积累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每周的教研组会上汇报进展,交流做法,老师们都感觉受益匪浅,并愿意长期为此付出努力。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的路上思路再新一些,眼光再长远些,步子再迈大些,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一定会更加“有效”,甚至“高效”!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提高有效性作文教学论文

一、捕捉训练的最佳时机

课堂是艺术,具在许多无法估量的预设性。通常,老师会在上课前随同教案进行设计好小练笔,但老师更要善于捕捉学生练笔的火花,而对自己的原定计划进行更改。如:前几天,我在上《桥》一课时,原预设的小练笔是: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对老支书说几句话。但是,当我引导学生深情朗诵至“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学生已经入情入境了,自然已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是最佳时机,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我马上对预设的小练笔进行灵活改变:“此时此刻,老汉最想喊什么呢?”一语打破了教室里的沉寂,学生马上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五分钟后,有部分学生开始停笔思考了,我抓住时机抛出话题:“如果,儿子听到来自父亲的心灵表白,他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告诉爸爸。让我们帮他完成未了的心声吧!”教室里再一次陷入了沉寂,我及时配上一段稍忧伤的音乐。同学们全部陶醉在文本的世界里。偶尔,还会传出几声抽泣,拨动着所有人的'心弦。最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把自己的小练笔与全班分享朗读——父与子的心灵对白。教室里的对话此起彼伏,我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课文的世界里。课堂上,当学生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时,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的火花,利用课文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与文中的人物会面,既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从而达到课堂练笔的实效性的目的。

二、安排充足的练笔时间

从上面这些小练笔来看,每次练笔时间至少在10分钟左右,有的需要一节课,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小练笔最好不过了。因为时间没有保证,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可我常常见到许多老师,甚至包括上公开示范课的老师,通常会在离下课只有四五分钟的时间时,匆匆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练笔。其实,如果一节课只剩下2、3分钟了,就不要勉强安排小练笔了,因为一次马马虎虎的小练笔会留下后遗症,学生会认为小练笔不重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灵动地安排到下一节课或作业时间里完成。

三、落实练笔交流的评价过程

细心留意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发现大部分教师会在课程快结束时布置小练笔。学生在课内写小练笔的时间少,并且在布置之后,教师经常以“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课后抽时间完成”为由,对学生所写成的小练笔缺少当场的交流与点评,使得小练笔只练不评,流于形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如:《人物描写一组》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猜猜他(她)是谁?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写我们班里的一个同学,再请全体同学来猜一猜他写的是谁?评一评他写得如何。当然,也有的学生写得千篇 一律,没有特色,学生就给他提意见,让他修改。这样的小练笔有趣有效,学生喜欢,事半功倍,能让小练笔真正为我们的习作服务。由此可见,为了增强小练笔的实效性,让它成为语文课堂中一朵奇葩,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才能实现读写有效整合,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为学生写作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让小练笔掷地有声,为学生的习作添砖加瓦,使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但考试体制未变,家长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培养学生进入一所好大学,将来得到一份好工作。国家的教改方向正确,家长的希望也没错。但是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们一边押着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一边是响应教改,钻研新理念,工作忙忙碌碌,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提高吗?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改进吗?

【关键词】有效性;突破口;互动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en Liuye

【Abstract】Countries to promot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al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Students need to obtain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continue the scientific method, enabling students to better play their talents, abilities. Students should be the main body of classroom learning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give them more self-learn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time and space;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in learning how to acquire knowledge of methods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Innovativ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capacity-building. But examination system has not changed, the parents just want us to be able to train students for entry to a good university,Will get a good job. State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rue hope of the parents. However, the teaching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pressure. Teachers marched side of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do exercises while in response to education reform, and study new ideas, work busy, but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have raised?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for improvement do?

【Key words】effectiveness; breakthrough; Interactive

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去课外班,老师每天在课堂讲知识,巩固知识,其实学生学的很痛苦,教师教的亦很辛苦。师生们被困在考试的围城里,教师们恍若堂吉诃德进入“风车阵”,左冲右突。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改变目前考试评价机制,但我们可以改良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从厌学的状态下走出来,乐学会学,具备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有创新意识与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要求课堂有丰富的内容和真正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实践进一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研究教材,领悟课程标准,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上课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体教学气氛,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尽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身上,不要让学生的眼神溜走,时刻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可以用比赛的方法,如:组与组评比,充分利用学生不愿意落后的心态,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就会相对活跃些,就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同时要备学生,以学生的角色来理解教材,在备课时要考虑在此各班学生会有什么疑问,牵扯到什么知识点,如何解决?如何选择习题,对不同班习题的难易如何把握?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让学生参与?另外,利用集体办公优势,共同研究一周来老师和学生中的问题,以便达到共识,及时解决。

教师在每一节课下来,都要留一些作业来巩固当天学的知识点和温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就要求教师在留作业时,不能马虎大意,要处处考虑到巩固新知识,温习旧知识的目的。不能只考虑到完成你的任务而已,可以考虑布置笔头作业,口头作业;要做到作业及时批改,并做好记录。最主要地,还应考虑作业的针对性及作业的反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4 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我觉得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热爱你的学生,关心你的学生,他们才愿意学你教的知识和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性。如果平时在上完课后,我们能小憩一会,在教室与学生互动,聊一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会让学生从心里走进你的课堂的。

5 结论

教学好坏关系着一代学生的未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我想,只要每位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作业设计到位,并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就能提高我们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有智等.《心理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顾雪梁.《现代外语新理念》.浙江教育出版社,

[4]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增加孩子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小学阶段选入的文言文,大都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初识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一、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古今汉语是一脉相承流传至今的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品。文言文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历尽沧桑却依然能够得到完整保存的根源。文言文中的很多优秀思想能够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有利于培养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同时,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和语法习惯等都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学好文言文有助于我们学习现代汉语。

二、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都短小精悍、易于认读、便于理解,并且文质兼美,适合小学生学习,有助于小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灿烂的语言文化。小学低年级阶段,一至四年级古诗篇目逐渐增多,但均未出现文言文的踪迹,只把简单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和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编成现代汉语,让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去认识传统文化。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到六年级上册出现文言文《伯牙绝弦》,到六年级下册有《文言文两则》《孟子学弈》《列子两小儿辩日》。小学阶段重点通过古诗词培养小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文言文的比例相对较少,但是从长远来看,文言文在初中和高中的比例递增,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素养,可以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是一篇文言白话小说,单纯地让孩子们读的话肯定觉得枯燥,都不懂,我利用Flash播放了猴王出世的小动画,孩子们在感叹声中、叫好声中,通过视听效果对猴王产生了兴趣,在接下来读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出奇的好。再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之前,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美妙的琴音令孩子们陶醉不已,孩子们自然对弹奏这美妙乐曲的任务产生兴趣,接下来的学习自然令孩子兴味盎然,学习起来也事半功倍。通过兴趣的激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孩子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2.重视“读”的作用朗读和默读是我们常用的阅读教学模式,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从默读中逐渐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读”的作用,读是学的前提,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文章的内容,在学习《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的过程中,我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文章的内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让学生反复读“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等重点语句,结合文章的节奏,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领悟杨氏子的待人以礼和机智的应变能力。3.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善于总结规律,杨氏之子中“之”的意思是助词“的”的意思,修饰作用译为杨氏的儿子,一般的在两个名词之间“之”通常译为助词“的”,而《伯牙绝弦》中钟子期必得之中的“之”则是代词,代指前文提到的“伯牙所念”,通常“之”在动词后经常用作代词。文言实词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积累文言实词如“诣、善、绝、鼓”等,学生积累这些常用词汇,可以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只英语的学习要靠词汇的积累,古汉语词汇积累同样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4.重视学生的“疑”学习贵在善于发现,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在学习《伯牙绝弦》的过程中,我曾遇到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老师,钟子期死了,伯牙那么悲痛,停止了弹琴,但是他的琴声那么好听,不弹给大家听太可惜了吧?”确实,我们在教授过程中,一直在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伯牙和钟子期的感情如此深厚,在钟子期去世后,伯牙难道仅仅因为知音难觅就弃弦绝琴?我鼓励孩子,你放学后结合钟子期和伯牙生活的时代背景,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伯牙,遇到当时的情况,你会如何做,放到今天,你又会如何做?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遇到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在“疑”中探索、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要想上好文言文课,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重视课堂朗读、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且重视学生的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会继续探索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学武.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科技视界,(36).

[2]时蓓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关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才智,(11).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论文

一、让小学生打好音乐基础

在学习音乐这一学科时,小学阶段是积累知识与培养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首先,要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都弄明白,学透彻。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有一丝的将就和马虎。其次,要多加练习。要想学好小学音乐这一学科,一定要多练习,把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掌握到熟练程度,这样才能运用自如,信手拈来。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也要监督每一位小学生,确保每一位小学生都能跟上自己的进度,不掉队。

二、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

小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虽然都是基础的、简单的,但这并不代表音乐教师就可以停止学习了。小学生要想学好小学音乐这一学科,音乐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充足,要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不能只从教材或者参考书上照搬照抄,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属于自己的方法。只有教师把知识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真正的运用好教材。教师除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掌握好课堂的节奏。学生接触音乐知识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控制好自己的课堂节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音乐课堂也要合理安排,要有静有动。不能只讲理论知识,也要安排一些课堂活动让小学生转换一下状态。这样,课堂就不会太沉闷,也不至于活跃得处于失控状态。所以,音乐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外,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和挖掘一些教学方法和技能,使音乐课堂丰富有效。

三、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要想小学生学好音乐这一学科,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让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小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有选择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从而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开发智慧的潜能,促进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小学生的年龄段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一些有趣味性的课堂游戏,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在精神放松愉悦的良好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使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要想学好小学音乐这一学科,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让小学生创新,教师先要摒弃旧的观念和旧的教学方法。小学生都喜欢表演,教师可以在小学生表演时,要求小学生根据自己要表演的节目,准备一些小的道具,要让小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自己设计造型,例如,创造丰富的人物,丰富的动物形象等等。还要多鼓励小学生去参加一些活动,然后让小学生准备节目,比如,让小学生自己给歌曲编排舞蹈,舞蹈是一种很常见的活动,但又是千变万化的,让小学生自己编排设计舞蹈,这不但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增强了小学生集体的凝聚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整个小学教育中,音乐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音乐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在小学的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教育,使小学生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音乐的学习中,既要让小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小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压力,并乐在其中。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摘要教学是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重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关键词有效性提高辅导

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备课、上课和辅导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精心备课

1.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吃透课标精神,明确具体要求,分清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层次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做到心中有数。

2.钻研教材:研读教材,明确学科教学任务、编写意图;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等,弄清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构体系,结合学情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并设计相应的突破方案。

3.收集整理吸收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教师用书、学生学习资料、相关的专业用书、中考的信息,相关的现实生活观察积累、热点问题的渗透等。

4.了解学生情况:学生情况包括校情、班情、学生个体学习品质差异等,依据学情,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把握相应的容量和难度,让学生学有所得。

5.确定教学目标: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学科特点,能力情感目标要明确。目标要求要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要围绕目标选用。

6.设计导学案:本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学案,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

7.优化课堂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课堂进行具体地规划。做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合理。

二、用心上课

1.复习旧知:新课前的旧知识要重视已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复习以及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强化。复习的方法可以是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问一问、练一练等形式,并且要落实检查和补救措施。

2.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创设教学情景的主要方法有:①.联系生活展现情景②运用实物演示情景③借助图画再现情景④播放音乐渲染情景

3.阅读交流:教师给出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教材上勾画圈点、进行批注。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有效的讨论交流学习。

4.精讲点拔: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精讲以下几个方面:A、强调重点知识,分析其构成要素B、剖析难点问题。C、建构简明的知识结构。D、区分疑点。E、讲方法、讲技巧、讲策略。

5.练习反馈:练习要针对本课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要少而精,要及时评讲。

三、耐心辅导

1.教学反思: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2.课后复习: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布置10―15分钟的复习内容,并有相应的检查措施,让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学科的良好习惯。

3.作业批改:及时批改作业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4.辅导交流:课后选择有效的个体进行指导以弥补上大课的不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而情感与态度者一环节往往被淡化或忽视,当着可有可无的环节.事实上,初中学生正进入身体发育阶段,他们需要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抽象性更强,学起来比以前困难多了.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感情,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直接影响着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和谐的气氛:

一、察其颜,观其色,听其言适时调节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压抑、沉闷,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应张弛适度,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理以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所以,我在课堂上,不是只按照备课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不断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采取措施.学生的表情是一本无字的书,学生在课堂上昂首挺胸,双目炯炯有神,充满自信.这些表情特征告诉我,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感兴趣.如果面有难色,回答问题吞吞吐吐,说明学生的学习遇到了阻碍.此时我会立即停下来问明原因或调整教学速度.对于问题比较普遍的情况,我将适当减少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出现的问题争取在本堂课解决;对于个别情况,我会走到他面前给予当面指导.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其行为是生气勃勃还是萎靡不振;是一边思考、一边快速书写还是冷漠、坐等浪费时间;是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还是被动的应付;是与小组同学主动地参与讨论合作共享还是孤独干坐.如果是前者,说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是感兴趣的,学习是自主的,积极的.如果是后者,则要根据人数的多寡,采取措施予以调节,加以引导,让他们巡视进入状态,跟上整体学习的步伐.要乐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发言声音响亮,语句通顺流畅,条理清楚,说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要通过倾听来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倾听,这不仅能从中受益,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如预习某一节内容后,让学生完成预习检测,此时我往往会先扫视全体学生并督促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然后行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及书写格式予以个别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从不随意打断他的话,而是以亲切的口吻、温和的语气引导哪些胆怯的学生回答,让学生感到老师亲切的期待,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表现机会,找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下升起一股兴奋感.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数学的品质,但初中数学的内容和考试方式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刚上初一时在同一起跑线上,随着学习的深入,差距会加大,学习状况有了明显的层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难有易,指名回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让有把握的学生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久而久之,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会越来越低,教师教起来就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无论是板演或回答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状况,分层设置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悦心情.

三、情境设置富有情趣,让学生感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由于初中数学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使得学生在理解感到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处置不当,教学手段不灵活,更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厌学弃学,上数学课成为学生的一个“苦”差事.所以教师要创设出浅显有趣的数学情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生动活泼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处于最佳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出有趣的数学情境:

1、使学生能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必然使学生学习具有目标性,学习的兴趣倍增,如果学习很长时间学生还不清楚在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就难免产生困倦感和厌学感.

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中,教师导入时,可设置问题: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两个村庄,要在这两个村庄之间建一座水塔使之到这两个村庄的路程相等.那么,水塔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它到两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呢?能找到多少个?通过设置该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本节课在一个良好的开端下,学生积极探索,教师适当引导,使这节课循序渐进,妙趣横生的进行下来.

2、挖掘展现数学本身的魅力和趣味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奇妙、思维的快乐.如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尽可能插入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笑话、图文、卡片等,使学生由此得到学习兴趣.

如: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后,教师举例,等为例展示数学“速算”现象.

再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课中,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问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电影院看电影,小丽拿着自己的票(12排5号)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小明拿着自己的票(5排12号)却说小丽坐到了他的位置上,小明的说法对吗?如果小华不小心把票撕了,只剩下了一个号码,它还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平面内准确的定位要有两个量.

3、创设问题串的数学情境,面对好中差学生,使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的有效性.

四、史话激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地向学生讲述中国人民在数学上对世界人民的贡献,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兴趣,如古有杨辉三角形,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学家赵爽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今有陈景润攻克“歌达巴赫猜想”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发奋学习为国增光.

五、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实物、折纸、剪纸、绘画、电教、多媒体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直观教学,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选用大萝卜,用刀切下一刀,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法使学生感到新颖,贴近他们生活实际,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做几个圆锥,通过师生动手操作,感知圆锥的侧面积与扇形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圆锥侧面积公式的理解.总之,教师在几何知识的教学时不仅教者自己要力求教学手段直观,更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本人历来重视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的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的教学,可联系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如何用一个有序实数对表示你的座位.再如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后,问学生“电工为了固定电线杆,电线杆两边的拉装线与地面组成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是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有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做法。但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是学生能不能接受我们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我们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呢?这些问题我们很少考虑,所以导致我们的教学效率不高。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小组合作学习进入语文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都有所培养和提高。但在可喜的背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预设不足: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的一些公开课、研讨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及呈现的时机上,存在诸多不足:

A内容不当

在语文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如教《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提出课文写了哪几个季节烟台海的景色,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就过于简单,毫无意义。因此,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在某些课堂上,小组合作贯穿所有的教学环节,如整体感知时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写了什么事,研读感悟时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我认为写得最美或感受最深的句或段及其理由,拓展延伸时小组学习由“读”进入“写”,由“作品”进入“生活”。

B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不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教师调控不力

A没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和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给学生片段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这时的合作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教师呈现问题后马上布置小组合作,这时,有的小组成员还摸不着头脑,对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一头雾水。有的合作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才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记得上学期,我在教《负荆请罪》时,在指导学生感知故事情节,领悟了人物特点后,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排练课本剧进行表演,结果由于时间短,学生根本没办法表演,效果很差。

B没让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学生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只是等待、观望或者只做自己的事情,这就使自己和学生的学习处于割裂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准备。有些课堂的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手足无措,出现了尴尬的“沉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及时了解情况,以至在教学时能应付自如。

3、教师评价缺失

小组合作时,教师既要有对合作学习的结果的评价,更要有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现实是小组间交流时教师的评价空泛甚至缺失。要么不评价,要么是“好极了”、“你真棒”、“很深刻”、

“很到位”之类的话。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对学生的评价或一味地肯定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教师来讲,这其实是放弃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是非观的教育,而对学生来讲,过多的表扬会令其上瘾,令其习以为常,令其在以后的学习中随意应付。教师应对讨论结果作出具体的分析与评价,没有教师的参与,实际上是低效的。

二、学生方面

1、分组不均

虽然教师力争使分组的小组间同质小组内异质,实现优势互补,但事实上不能完全做到。一般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就是以座位作为分组的根据。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有些小组成员如果成绩都较差,个性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同组的同学合作,小组合作的效率几乎为零。

2、合作不实

很多时候,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有的小组出现了“一言堂”,学优生成为讨论汇报的“垄断者”,主宰了一切说话权,某些学困生永远“沉默是金”;有些小组养成了懒汉思想,依赖心理较重,合作时不思考,不倾听,不交流……,反正别的小组会呈现交流结果的,个别学生还趁机说说笑笑,讲些与学习无关的话,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3、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出现了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点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谁也不发言;有点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力求使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现在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谈谈对策。

教师方面

一、精心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要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促进形成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平等、民主是思想前提。教师要创设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愉快和有活力,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形式的多样,学习质量的有效。我在《一截蜡烛》时,初步感知之后,要求小组合作,准备用排短剧的形式把自己小组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要做好给别的小组打分和点评。表演时,每一组对课文的理解的程度都不一样。看着别的组表演,尽量对照课文给对手找“漏洞”。在观看时也在吸收别的小组的优点,第一轮表演完毕,学生点评时都非常活跃,把对文本的理解当作点评的`依据。如大部分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某组表演的失误:德国军官不够凶狠,杰奎琳的可爱没有表演到位,第二轮表演较第一轮进步了很多,无论是情节编排还是情感的投入,对文本有了较全面深入地理解。

二、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一旦预设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对合作的内容要精心准备,问题的整合和呈现的时机亦要精心选择。不管问题是教师呈现的或是学生呈现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学习的知识能力有所增加,方法有所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得。吴婷婷老师在上《祈黄羊》时,整堂课设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学习了3—7自然段祈黄羊举荐谢狐后,分组合作讨论:谢狐听了祈黄羊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祈黄羊的亲朋好友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祈黄羊这个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二次合作学习,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7自然段,学生能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用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自学8—11节举荐祈黄羊这一内容后,吴老师又设计了一次合作学习:祈午会怎么想,平时和祈黄羊作对的人会怎么想,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对祈黄羊这一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的合作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能,促进了所有学生的合作和帮助,吴教师精心的预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三、放心还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或知道其要求,或明确其方法,或了解其自我思考过程,或疑处观疑。只有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了,接下来的合作才有效果,没有独立就没有合作。

四、虚心参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以及认知的进程,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合理的指导,从而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让每个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思辨、操作、争论、探究以事先其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既要重视课前的预设,又要尊重课堂的生成,既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又不能“放手”。如,我在教《广玉兰》这篇课文时,在全文教学的总结阶段,我设计了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种练习让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即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中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我也参与学生的学习中,适时点拨、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巧妙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要有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又要有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既要有对个人的评价,更要有对小组的评价,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享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我校有一位教师在教《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理解孔子论水的四个方面的品性后,适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当一回孔子赞赞你心目中的水吗?学生通过六、七分钟的合作讨论,交流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师对学生评价到位。学生对水的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领悟了孔子借水喻人的用意,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孔子教育的精妙,对孔子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的这位大教育家更是惊叹不已。

学生方面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如分异质组、同趣组、随机组。课堂小组合作分组我为异质组,其成员分别由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4-6名学生构成,成员之间要具有互补性,而各小组之间又基本具有同质性,在组内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二、明确分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目标一旦确定,每个成员必须遵从,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的分工人物,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协助他人。每个合作小组有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

三、学习技能

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互相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有效性措施论文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1)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的反应是没有什么感觉,从小学阶段的无文言文到初中时每学期的多篇文言,学生感到适应起来太难。没有什么基础,读起来不好停顿,文言文还不同于白话文,难读而且意义晦涩难懂,学生对它的厌恶程度可以与英语匹敌,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低下。

(2)教学目标不明,重难点偏离。初中文言文教学任务很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言文的读法以及停顿规则,还要让学生学会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用法、通假现象、特殊句式等,这些任务太重了,我们很多教师不得不把文言词语、句式与文言翻译放在重点上,从而忽略了对文本语言、主题意义、材料选择、艺术特色等真实价值的探究,重难点的安排偏离现象严重。

二、有效性措施

(1)注重活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且网络极其发达,我们教师如果还没有什么实质性进步,学生们更不会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妨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这里找到走进文言的大门。导入阶段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投影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快速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中。如学习《卖炭翁》一文,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卖炭翁的烧炭的过程和辛苦,在学习文本之前,可以投影过去木炭的烧制过程,包括伐木的费力、运送木头的艰辛、烧炭的技术难度以及卖炭艰苦。在配图上趁机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何图片上的卖炭翁穿的衣服是棉袄?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知道冬天来了之后才可以把木炭卖出去的道理,从而提高了自己对卖炭翁的认识:穷困潦倒的他既希望天气寒冷多卖炭,但衣衫褴褛的他又不想在寒风中等待,此时学生对卖炭翁的同情又加深了。学习、整理文言词句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进行检查,加以整合,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让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整理笔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2)重视朗读课文,促进理解文本内涵。文章重在吟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从读中逐渐体会文本的意义。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文本,大声朗读,把文中难读的词句读准确,逐渐达到流畅的程度。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小组之间相互检查,一组朗读,一组指出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在相互评比中达到对文本的熟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文本的艺术价值,同时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在初读课文时采取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初学文本时就被朗读震撼,理解文本的欲望被迅速激发出来。没有朗读的文言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意义,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涵的挖掘。

(3)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小组竞争机制。要想获得更多的文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还要借助外力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因为不仅仅是为自己所学,还要注意小组的竞争名次,所以他们往往更注重自己的表现。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这个好方法。如学习《醉翁亭记》一文,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利用小组竞争机制,让两个小组之间形成竞争,互相监督检查,学生很快就没有了阅读障碍,各组成员都读得很好。同样在重点词句的梳理上,我们也让小组讨论并选择自己的对手,随时对另一小组成员点名考查,问倒对方小组就得一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在对文本的鉴赏上,可以探究这样几个问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将醉翁亭呈现出来的,写景顺序是什么,谈谈这样写的好处。醉翁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说说这样命名的目的。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几个时候的美景,写作顺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宴游之乐”,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快乐,你是怎样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概括“醉翁之乐”的内涵。对这几组问题我们分组探究,回答对的小组积分,回答不好或不会的采用扣分制,学生为了小组的积分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回答的热情高。往常的文言文课堂有的学生会打瞌睡,而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敢再去睡觉了,因为有他们的伙伴监督,教师不用太分心在这里,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结束语

当然,文言文教学的高效策略不止这些,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加强背诵,不断积累文言知识,并随时加以巩固练习,夯实文言基础,且课外还要加强阅读拓展训练。只要我们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严谨务实,相信一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论文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甚远,其表达方式、结构等与现代的文学形式也大有不同,因而学生学习起来略显枯燥和困难。传统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多以讲解形式进行,因而有效性很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必须探索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高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42-02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在中国汉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言文尤其注重典故的运用,因而里边有很多故事内容。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大有用处,主要表现为: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继承古代的文化,不至于流失;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表达等。但由于当今时代,我们很少使用文言文,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引“活”教学思维,利用贴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文言文。

一、注重诵读,激发学习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尤为重要。文言文虽然晦涩难懂,可是如果多引导学生诵读,学生便能得到不一般的体会。尤其在初中阶段,通过诵读文言文,能够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语感;能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和了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等;能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等。为此,提升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一步,就是要注重诵读,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诵读并非无目的的读,教师要做好示范和引导工作。例如:在教学长春版七年级语文《陋室铭》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加深学生体会。首先,教师从网上下载优质的《陋室铭》诵读范本,让学生听范本,明确本课的读音(因文言文有些读音略有不同,有异音存在,因而范读能够辅助学生认清读音)。其次,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自主诵读,初步体会。最后,教师采用更多样的诵读方式,促进学生读出感悟。如:男女轮读的方式、小组读的方式、集体读的方式等等。多读,多想,学生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激情,畏难情绪自然也会降低,甚至消失。

二、创设情景,带动课堂参与

情景教学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视频情景、音乐情景等,从而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众所周知,文言文中有很多的典故,其中的典故大多以故事为多。为此,教学中,教师不妨加工成故事情景内容,让文言文学习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八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教师以情景引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邹忌,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当时与齐威王的故事流传至今。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幅图画,展示“门庭若市”的景象,让学生竞猜这个成语。由此,学生陷入图片情景中相互竞猜,很快猜出“门庭若市”。紧接着,教师故作悬疑,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可知道门庭若市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其中有些什么故事?此时,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最后,教师再引出本课的`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个故事。此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邹忌的图片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其形象。

三、引导讨论,促进主动学习

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讲书者”。很多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对于初中生而言,难度太大,因而需要利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清楚明白。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灌输无差异,学生仍然是被动学,这与新课改提倡的理念相背离。为此,教师要变革文言文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内容,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得以参与课堂,促进其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春版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促进学生讨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为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

1.本文言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通过学习《醉翁亭记》,你读出怎么样的欧阳修?

3.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到底“乐”些什么?

4.本篇文言文中用了很多“也”字,你认为这一虚词的运用有何效果?如果去掉呢,会怎么样?学生开始结合以上问题,主动与其他学生讨论、思考。顿时,语文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相互交换想法,思维碰撞,从而对文言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四、巧设活动,深化学生认识

文言文虽然枯燥,但在教学时,也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活动,让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起来,让教学变得活泼起来。通过一定的活动,还能够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促进学生得到更为独特的体会。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剧活动,让学生融入情景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将其以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八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情景剧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完这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创编情景剧,将故事内容展现出来。有学生扮演邹忌,有学生扮演齐王,但都需要将其特点展现出来,从而突出故事内容。果然,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景剧活动颇感兴趣,都纷纷融入其中,进行创编、彩排。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增设“评比”环节,让学生表演得更投入、更卖力,其中的表现也得到肯定。在展示时,大多学生都能将邹忌的个性特色展现出来,而齐威王的当机立断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更深一步,也更乐意深入学习。总之,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在基于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并加以实践,从而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文言文,最大化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维胜,胡梦娇.小组自主合作: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力的有效路径——以《公输》学习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5).

[2]张娟.让学生“动”起来不再谈“古”色变——小议文言文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5(07).

[3]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