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积极性论文,本文共12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积极性论文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积极性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巩固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练琴的兴趣、排除常见的心理障碍等论述来对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展开一些探索。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练琴兴趣积极性

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在对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面临着练琴和回琴。一节钢琴课中学生回琴效果是否好,主要是要看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练。由于键盘是一门技能课,所以在这两方面中,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练也是非常关键的。曾记得一位学者用过这样一个划船的比喻:教师只能指给学生划船的方向,但船桨是掌握在学生手中的,所以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关键是在于学生是否努力去划了。确实,学生练琴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技能的掌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一代的启蒙老师,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这个专业意识应该是学生去练琴的一个指导思想,也是学生练琴的一个最基本的>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

二、激发学生练零的兴趣

首先是课堂上教师的范奏。因为接受任何新事物,意识上总是先入为主的。一首乐曲,教师范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每一次范奏都能做到认真、严格、规范、有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第一次听到时就能感受到乐曲之美,并能产生我也要把它弹得像老师这样好听的想法,这样,学生最初的练琴积极性就会提高。但是范奏始终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在音乐方面适合学生的境界,又要寻找比较简易的技巧解决方法,因为过于华丽或者过分细腻的解决方法都是学生所难接受的,而且也会影响学生课后练习的’自信心。其次是教师的讲解。因为一首乐曲,光使学生觉得好听,但练习起来却困难重重,那会大大削减了刚开始想去好好练的兴致,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仔细备课,分析教材、在指导练法时能把学生练琴时将会出现的难点一一列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学生解决这些难点的具体的并适合学生能力的方法。再次是要培养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有一首由歌曲改编的乐曲《小白船》,旋律很美,一般学生都会唱这首歌曲,我就试着让学生回忆原来的歌词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内容去理解想象这首乐曲,使学生从旋律中体会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学生课后练琴的积极性都相当高,在回课时学生也都弹得相当不错,都能够进入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中去。因此,让学生在练琴时能感受音乐之美,是可以使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不致产生乏味之感。但是音乐作品之中的美,需要教师先要去领悟、洞察、创造,然后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带领学生去寻求和感悟:(1)领会乐曲的风格美;(2)建立音乐形象与文学形象联系的美;(3)掌握乐曲的节拍与节奏型的规律美;(4)把握旋律的趋势美;(5)熟悉乐曲中对称与对比美等。从美学角度看,也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才能有创造美的欲望。因此,在钢琴的教与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到作品中的美,使美的种子真正埋藏在学生的心灵之中,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将会由苦学变为乐学,练琴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会高了。

三、排除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练琴的积极性,这些心理障碍有许多种,如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别人弹得好,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对自己失去信心,就容易产生越差越不想练的恶性循环,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平时的回课中,不要总是归咎为学生主观不努力的结果,而应该耐心地去听学生弹奏,适当指出优缺点,并以理解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为学生考虑,告诉他们努力的方向,使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正在进步,从而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练琴时的互助习惯,因为学生一周只有一次钢琴课,其余时间只能学生自己练习,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在练习时有时会出现错音或错节奏,但这个时候学生自己并不知道,此时,班组里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能及时纠正错误。

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一进课堂回琴,自然产生了一种害怕的心理,平时练得好好的,这下子却弹砸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认为平时练琴都是白练了,从而练琴的积极性也大大削减了。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去克服这种情况,使学生有兴趣继续认真练琴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期间,教师要和蔼、耐心,并要有鼓励的目光,使学生能心平气和地回琴,在学生的弹奏过程中也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看一个地方弹错了,马上就严厉批评。键盘老师的耐心和爱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琴,这样会间接提高学生平时练琴的积极性。其次,指导学生在日常练琴的同时加强练习心理适应力,比如,平时练琴时给自己录音,多请些同学站在旁边听等方法,有意给自己制造压力,然后逐步去适应这种压力,或者平时练琴时进行情景设想,想象中就在课堂回琴,老师和同学都在听的情景,这样,慢慢地,这种感觉逐渐适应,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发挥便正常了,既然发挥好了,那么对下节课也自然有信心了,也就形成良性循环了,当然平时练琴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确实,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匈)约瑟夫·迦特着,刁绍华 姜长斌译《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

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的情况从教学过程入手浅析了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有部分学生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自我加压,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主科上,对其他学科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是因为性格、兴趣,不喜欢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爱运动、注意力不集中、做其他事情;有的情绪低落、消沉,无精打采;有的上课时不按要求做,随便应付。这既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了教师正常工作的进行。该从何处着手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呢?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每次课会安排两个教学内容。如遇到较单调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每节课的教学安排要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如学生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则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这些项目;又如利用准备活动时进行一些游戏性练习和辅助性练习,练习中不断变换小组、场地、人数等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由简到难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体质参差不齐,在体能上应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标”中就要求培养和树立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为学生制定标准,如立定跳远的远度要求,根据学生初次跳远的不同成绩为下一组练习安排不同组,制定不同远度的跳远标准。在比赛和游戏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机会。水平低的学生在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再解决下一问题,就像上楼梯一样逐渐达到目的,这样在培养信心的同时增加了攻克难关的决心。这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也不会因学生一次达不到标准而心急如焚。

三、鼓励与赞扬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鼓励性的教学是我们通常运用的手段,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例如:在攀爬练习中,有的学生由于胆子小,在攀爬的时候有些难度,教师会运用热情信任的语气对学生说:“同学们大胆尝试一下,勇敢试一试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我相信通过你们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战胜心理恐惧,金牌永远属于勇敢者。”用这样的话语学生会觉得没什么心理负担和顾忌,潜在的各种能力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相反,如果教师用生硬命令的语气,学生听了会胆战心惊,压力无形增加,顾虑随之而来,运动努力就会降低,所以,前者的学习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

四、从成功体验的角度去培养积极性

成功体验是指个体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成功的体验和积极性是相互作用的,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了成功的体验,可以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了兴趣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进一步取得成功体验,最后达到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例如,学生在体育课的50米、100米、1000米跑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并且是年级的第一、二名。这个成绩使他们产生了非常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他们又想拿全校的第一名,于是无论在上课还是课余时间,他们都刻苦锻炼,终于在校运会上取得了全校第一;然后他们又想在区运会上拿名次,于是投入了更加刻苦的训练。

五、教师自身因素的积极影响

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所想、所感,与学生一起活动;教师以身作则,热情耐心辅导学生,并能征求和接受学生意见,处事公正,一视同仁;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富有无限的亲切感。这些会使学生信赖教师,亲近教师,喜欢教师的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的位置、角度要让学生看得清、准、真,也是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爱好”的重要因素。例如“跳马”做分腿腾越示范的动作时,让学生站在跳箱的两侧,教师在中间进行讲解示范。做动作时,一定要做到准确、优美、轻松、自然,使学生感到这些动作有美感,而且不难做。同时,应将动作过程的重点、要点归纳成口诀,例如把原地推铅球动作归纳成为“蹲、起、转、挺、伸、拨”六个字,既易记,又能使学生准确完成动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有跃跃欲试之感。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其方法是无止境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得到身心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提高钢琴教学实用性,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引入,以此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为学生钢琴水平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实用性

1引言

本文基于有效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实用性,希望分析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技巧,为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规范学生钢琴练习的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练习。

第一,教师可组织学生研究乐谱,了解新曲子的创造产生背景、了解其音乐流派、思想内容、作者特点、创作环境等内容;

第二,在此基础上,了解全曲,理解所有标记符号及含义;

第三,系统分析乐曲,掌握曲目的和声、结构、调性、技术、训练等关键内容;第四,重视配合相关试听资料,全面感知曲子。在经过初步练习后,对谱曲进行视听练习。提升视谱能力、标记谱子、背诵音高等内容,最后提升不看乐谱演绎曲谱的能力,但注意避免形成定性思维,注意变通。通过接触不同的曲目、完成不同曲目的练习,训练思维反应力、提升学生视奏水平。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音乐作品,不断开拓其音乐视野。最后,掌握对不同曲目进行具体练习的系统方法。如对新曲子由慢至快的逐步练习,通过足够时间的练习,强化指法、奏法、力度等,不断提升对音高、节奏等内容的掌握能力,通过不断练习提升对曲目的熟练度。由慢练开始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逐渐提升能力反复练习不断加速,直至可熟练掌握演绎完整曲目。在此过程中,还可注意变节奏、分段、重点、变力度等练习,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练习方式,提升钢琴练习的有效率。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1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的情节性

在以往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钢琴弹奏的技巧理论性,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死气枯燥,学生往往对钢琴的演奏失去信心与兴趣。对此教师可采用情节教学的方式,通过钢琴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其对钢琴乐趣的体验感。利用故事情节丰富钢琴曲的演绎,在课堂上可组织学生演绎、串联钢琴故事情节,收获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学效果。如:对曲调《仙女的舞蹈》的演绎,内容较少,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代入、情景演绎的方式进行钢琴演奏,学生表演仙女,教师演绎琴师,由教师演绎优美的伴奏音乐,学生将舞蹈场面进行再现,教师利用情节增加学生对曲子的印象与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精神上的感悟与享受。利用情节式钢琴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通俗性

大学生更喜欢接受通俗易懂的、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因此通俗性音乐在大学生范围内流传更广,部分学生更是享受自娱弹唱、自己改编的歌曲,因此为加强钢琴教学的实用性,可通过对通俗音乐改变的方式,将其改编成钢琴曲。同时利用通俗性教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对钢琴演奏学习的兴趣,并以此方式不断丰富有效的钢琴教学新内容。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对通俗流行歌曲《青花瓷》、《菊次郎的春天》等进行改编,用钢琴演绎的方式吸引钢琴爱好者聆听并演奏。通俗性钢琴旋律的改变,曲调线条优美、节奏清晰明朗,伴奏类型变化多样,通过对不同曲目的.练习,对不同类型曲目的演奏,增加学生对伴奏类型的理解与记忆,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的感知力,激发其钢琴演绎热爱度,有勇气克服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理论过强的问题,保证钢琴教学的难度适宜性。

4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实用性培养时,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对儿歌的灵活演奏,增加伴奏儿歌的练习,大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对此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伴奏类型,重视启发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其伴奏演绎的伴奏编配思路。如:对于儿歌《火车开了》进行练习,以火车开启的节奏为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演奏练习,通过柱式和弦伴奏、半分解和弦伴奏等展示儿童开火车欢愉的场景与氛围。对于《轻轻地划》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轻快的节奏、全分解的伴奏音型等来展示小船摆动、摇曳生姿的状态;对于《小燕子》的儿歌演绎,可利用琵琶等乐器演绎曲调的优美,利用快速音阶、分解和弦等伴奏方式展示此曲的抒情部分,除此之外,学生可利用,延长音或休止符等旋律,烘托旋律情感,增强音乐的展示效果与艺术价值。

5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其钢琴应用能力,是钢琴教学的重要实践性内容。重视对学生演绎技巧、实践能力、知识技能等不断的练习,提升学生钢琴运用能力。幼师教学需要具有边弹边唱儿歌的教学技能,教师可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充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实用性。如: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可教授学生基本钢琴演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通过第二学期的加强性教学,利用儿歌边弹边唱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钢琴教学的实用性,通过边弹边唱儿歌,增加学生的手、口配合能力、增加演奏与演唱的协调能力,同时利用儿歌弹唱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增强其对即兴伴奏的认知理解,通过提升其对儿歌伴奏的参与兴趣,使其了解伴奏音型、和声的配置,为日后钢琴教学夯实基础。随着上述两学期的学习认识,在第三四学期阶段,可利用编配儿歌伴奏等方式提升学生对钢琴应用的实践能力。如:利用正三和弦的大小调式、副三和弦的大小调式、属七和弦、终止式、三种不同伴奏音型、无旋律伴奏音型、低音伴奏等方式对儿歌进行系统的编配演奏练习。利用理论知识的指导不断选择适宜的歌曲进行编曲练习,采用由简至难、由浅入深的练习方式,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和弦音型、伴奏音型等提升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增技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提升学生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实践性培养,以此才能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从而真正的实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清.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S2):147-148.

[2]刘杨.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12):76+78.

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论文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了。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

但是,正如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的那样,我们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学生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西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

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个从被动注意引导问主动注意上来。例如:教纵箱分腿腾越时,先可在纵箱的远端贴上胶布一条,作为明显的标志,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有了肌肉感觉,知道了手必须撑到箱的远端,才能完成好这个动作。因此,引起了他们的主动注意。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教学生“前滚翻”时,可通过提示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口令,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使之取得好的效果。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专心专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但有时集中了注意的事物,并不都能引起兴趣。)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听到自由体操那种悦耳动听的伴奏音乐时,引起了他们对表演的注意。当看到运动员那种优美、惊险的动作时,便逐渐对体操发生了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

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的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

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积极性的探讨论文

摘要:大学物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不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大学物理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物理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合理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探讨了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

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多,由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是经济发展的明显障碍之一。为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多方面的要求,扩大高等教育内涵,主要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性人才,促进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直接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发展应用型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转型的必走之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3月湖北省教育厅发出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我校被确定为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大学物理是工程技术的基础,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大学物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在新形势下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部分高校为了强化专业性,将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的学时削减,更有专业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没用,直接将物理课程删掉。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大学物理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物理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1合理设置教学大纲

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以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为地方培养高级专业型和职业型人才。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与知识型人才。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根据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现阶段的大学物理教学大纲仍然是以经典物理学为主,对力、热、光、电和近代物理进行讲解。知识过于陈旧,没有新意,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另外,这几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接触过,会让学生觉得重复、乏味。听完绪论课,还有学生会误认为大学物理就是中学物理加高等数学,就会更加厌烦物理这门课程。而现阶段大学物理教材的编写也大部分都是局限于这些陈旧的内容,新的近代物理的知识比例较少,物理知识的应用部分就更少,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讲不出新意,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也看不到物理的新意,自然就会对物理失去兴趣。要提高大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求高校的物理教师根据应用型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材,编写具有应用性培养目的的教学大纲。

2分模块教学,注重与专业的结合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筛选,加强与学生专业的联系。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与学生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来安排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模块讲授,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侧重的模块也不同。例如对于食品与生物科技的学生,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流体力学、热学、气体动理论的教学。对于信息工程类的学生,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激光、光纤、纳米技术、磁技术。对于机械工程类的学生,可以侧重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电学、光学应用等方面。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基本运动形式和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是所有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虽然有些大学物理内容表面上看起来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所有的物质运动都必须遵守物理学的规律。如果对于一些专业,大学物理内容删减过多,一旦学生用到的时候,查找资料都无从下手。所以,应根据学生专业侧重点不同,有重点地讲解大学物理内容,但是也不能忽视掉一些经典的成熟的理论。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大学培养模式的侧重点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①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面对的都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大学物理课程都是属于公共基础课的范畴,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此时学生还很少接触到自己专业的课程,学生感受不到大学物理与他们专业的’联系,甚至不少的学生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没有用。如果教师在前几届学生中讲授大学物理时照本宣科,较少地与专业联系,将大学物理内容讲授得深、难、繁、旧。那么新学期学生在往届学生交流时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学物理没用。因此,大学物理必须尽早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结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培养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适应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组织体制。因此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学校应当成立主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部门,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规则的制定、活动的协调、指导老师任务的落实、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科技成果的评审与奖励等一系列工作。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设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知识竞赛、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通过该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从创新选题、创新实验操作、创新成果设计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微课程

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新热点。微课教学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知识载体,针对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录制教学视频,由学生自行课外学习观看。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内存小,时常短,同时还包含习题、教案、反思等教学辅助文件。特别适合现代信息化社会,学生在平板电脑,手机上的使用。通过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课前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完成预习任务,提出提问。课中教师创设环境,将学生分组协作,答疑解惑,给出反馈评价;学生在课中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和微课观看最终解决问题。课后教师跟踪指导,并且做出教学反思,将学习结果发布与学生分享交流;学生在课后复习微课,得出学习反思,再总结提炼,甚至深化创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节约了师生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总结创新的能力和与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3.3通识课与专业课并行的教学模式

通识教育一般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的基本常识性教育,通识教育可以同时培养人的情感和智力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在生活中的思考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人自身的文化修养。自然科学的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的常识性教育。较多的应用型院校在转型发展后更注重学生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通识课的教育,不能健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忽视通识教育,也很难达到学科交叉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情势下学科交叉的特点,加强学科交流,完善和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在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新形势下,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大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必须要提高,才能发挥物理学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注释

①冯虹,刘文忠.对应用型大学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19(2)(总第60期).

②白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哈佛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6).

③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总第337期).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论文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数学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的效益,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数学课要使学生能展开思维、形成意识、总结思想、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课堂的教学效益、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关注教学的策略等.总之,教师素质、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才有可能被激发,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求知,做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思维的活跃性、延伸性和发散性,有效地“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效的?如:引入新课的问题情境要蕴含数学的思想、本质,并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起到先声夺人、发人深省的效果;用于“探究’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是问题要典型、有思想;其次是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由问题引起认识冲突、思维碰撞,由此广泛地展开师生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但我们要避免“开放过渡”和“探究无味”.因此有效为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的关键:

一是问题的“研究性”能否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起到学生的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二是问题的“障碍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辩证统一,会不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接受与兴趣,影响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和习方式的生成是有条件的,需要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之相适应.平等与民主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和描述,如果是从年龄、体能、知识、阅历等方面看,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中,教师无疑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从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具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一角度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平等是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基石.民主则是建立在这座基石上的美丽大厦.没有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和真正民主的教育教学关系.因此教师在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得时候,必须牢固确立平等、民主的思想.要承认并保护每个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要理解并满足每个学生作为“人”的情感和需要,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自由而充分地发现自己、表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交往与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石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最日常、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师生共同的交往与合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师生情感关系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真挚、积极、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宝贵的动力源泉.大量的教育事实和调查都显示,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就是因为他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

四、反思改进,完善提高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的确定是否恰当、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安排不恰当的地方,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是否能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否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才能知道知识掌握是否全面,应用能力是否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是否提高,学习效果是否高效.师生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改进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效率论文

摘要:现阶段,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专业主要学习目标是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钢琴相关课程, 可以有效地提升本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兴趣, 专业课老师应该着重训练本专业学生乐理知识与键盘弹奏技巧, 根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各种课程训练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键盘演奏能力, 从而使学生钢琴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初中; 键盘演奏; 教学策略; 有效性;

当今, 钢琴这一学科已经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才艺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专业主要学习目标是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中职专业课教师应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有效地提升本专业学生的钢琴能力及其素养, 从而为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钢琴相关课程, 可以有效地提升本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兴趣, 有利于实现其教育价值, 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目标中, 专业课老师应该着重训练本专业学生乐理知识与键盘弹奏技巧, 可以根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各种课程训练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键盘演奏能力, 从而使学生钢琴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当中, 应该科学的体现学前教育特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训活动, 来锻炼学生的钢琴教学实践能力, 最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接下来, 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 就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育教学有效性, 浅谈自己总结的几点策略与方法。

1 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态度

根据当今学前教育钢琴课程的教学水平良诱不齐的现状, 笔者认为, 钢琴课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 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准则, 树立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钢琴专业水平与素养。本专业教师应该根据钢琴大纲的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同时应该注意尊重差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的钢琴学习体验。为了有效的提高本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 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经典曲目的演奏次数, 从而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度, 使其拥有极强的识谱能力。笔者认为, 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应该涉及对学生应变能力与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幼儿教育教学中开展即兴演奏等课程, 从而有效地丰富了钢琴课程内容与形式, 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钢琴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有效开展。

2 创新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并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从而促进钢琴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课程中可以创新性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景创建教学法, 从而科学有序的开展各项教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守并予以实践的准则, 教师应该努力形成互动实践型钢琴课堂, 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最终实现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专业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钢琴教学比赛, 这种模拟情景实践教学的方式, 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课堂应变能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 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检验和巩固学生的钢琴技能。

为了加强中职钢琴教师对现代多媒体的实际应用力度,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比赛活动, 例如, 为了培养学生对MIDI音乐软件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在该曲库中提取音乐素材, 制成精美课件,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实际效用, 最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

3 教学研究小结

学前教育的各项课程都应循序渐, 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了有效的提高钢琴专业教学有效性, 首先应让本专业学生明确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具体目标与职责。专业课教师不仅应使学生熟练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知识和弹奏办法, 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每一位学前教师都应拥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必须肩负起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要职责。

现阶段, 对于身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加强钢琴专业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 开展教学模拟实验来提高其实际教学能力。教师应该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教育与训练, 通过多种活动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综合实践能力, 最终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的实用型人才。现阶段本专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会把钢琴运用在伴奏, 演奏等方面,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增加一些指法和伴奏练习。与此同时, 也应增加对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 主要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儿童, 孩子们好奇心强, 学习能力也强。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涉及即兴演奏内容,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还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本专业学生必须认真努力地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 熟练地运用键盘演奏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今后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钢琴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正英.如何有效实施中职学校音乐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 (05) .

[2]肖箐.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教育界, (12) .

[3]曹理.中等学校音乐课教案选评[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几个策略论文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是非常难学习的一门课程。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应该从日常教学和作业布置方面加以研究,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途径,掌握学习的技能。

我们县级及以下农村学校的初中学生,大多是在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即使小学学过英语,教师也没认真教,学生学也可,不学也可,造成学生随学随忘的状况。好多学生长期形成的母语习惯及思维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就经常见到学生们用汉语的语序或习惯来说英语。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自然地就抱有一种抵触的态度,再加上国家对英语考试的改革(英语分数的比重有明显下降),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着一个更加尴尬的境地。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呢?我认为应从日常英语教学和英语作业布置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生态度,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少年时期的人,对于新生事物有着非凡的好奇心,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所以他们在一开始学习英语时,是有好奇心的,觉得与自己的母语不同,有一种新鲜感,也愿意学,积极性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好奇心与新鲜感是非常短暂的,若不及时地保护并加以引导,就会逐渐消失。我们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从大处着眼,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今世界上,通用的国际语言是英语,英语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只有掌握了英语,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另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悄然兴起,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富民强国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知识(英语当然是知识的一种),才能为祖国建设出力。从小处讲,知识改变命运,掌握了知识,才掌握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钥匙,这是自己将来创业的根基。为了保护并引导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我们可以把上述教育的目的性融入课堂教学:如进行英语演讲比赛,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情景剧表演,创立英语角、英语园地等。

二、仔细备课,研究教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每一堂课环环相扣,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让课堂紧张而有序。如在上复习课时,我们可以一边进行课堂提问、背课文、会话等口头问答来回顾知识,一边让学生到前面黑板上做笔头训练来掌握重点知识点。在新课讲授时,我们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通过仔细备课,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处理教材中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略讲次要知识点。讲透重点,理解难点,了解次要点,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两个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新知识的’讲解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还要做到不奋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总结,在思维的关键处或转折点才由教师点拨。

通过研究教法让我们的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让学生感到枯燥。不同的教材要用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不同的班级也要用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用适合于学生的教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课堂上讲透了,学生理解了,并不等于学生完全掌握了,还应当配以适当的作业来加以训练、巩固。过去的题海战术已经不适应也从来没有适应过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布置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应有针对性。英语作业有课堂练习与课下作业之分,从训练角度讲可分为听力作业、书面作业、口语作业、记忆性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我们要根据每堂课所讲的内容及重难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只有把以上内容综合起来后再布置作业,才能保证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二、作业要分层次布置。虽然在同一个班级,虽然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也要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这些作业我们要精心准备,要体现课堂知识的重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难点也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题型。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适应的作业,“跳一跳,够得着”,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和能力的培养。

三、作业要与所讲内容相符合。作业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与补充,还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更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当堂讲授的知识为主要方向,以讲授的重难点为主要内容,最好不要过多地加入旧知识,当然更不可加入未讲的知识。我们更主张以课堂作业为主。因为在课堂上,有教师的监督,有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做作业时能够充分集中注意力,正规地答题,作业完成质量较高,能够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作者/ 唐清德

【摘要】提高幼儿教师综合能力是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我校学生的素质现状,需要我们教学管理层大胆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课程,在课时量的安排上有针对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第二课堂和晚自习时间,有计划的安排技能训练内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通过见习、实习,及时找到差距与不足,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师 学生 综合能力 途径

12月1日10时,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把解决“入园难”作为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和突破口,加强领导,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师范教育布局的结构调整,中等师范学校淡出历史舞台,我校每年录取的幼师专业学生不再是拔尖生,大多数学生文化成绩差,尤其音乐、舞蹈、美术等素质更差,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很大差异。我们延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

1.教学管理情况分析

首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老化,主要体现在课程开设过多,有些课程与学前教育联系不紧密,艺体学科教学内容陈旧,与幼儿教育没有联系,教师授课没有考虑幼儿教育的特点,往往沉醉在自己的爱好之中。其次,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考试)走形式,技能考试大军团突击式作战,不但没有起到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而且还扰乱了正常的教学次序。把关不严,学与不学都会及格。最后,所有活动没有目的,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活动的组织者缺乏对活动目的的深刻认识,心血来潮了就会“轰轰烈烈”的搞活动,既影响正常的教学次序,又浪费人力物力,家长意见大,社会反响差。

2.毕业学生情况分析

利用09级9班、10班实习的机会,我调研了近几年我校的幼师毕业生,从她们身上我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幼儿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而且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最慢,重幼儿知识的传授,轻幼儿能力的培养,小学化比较严重;二、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地对幼儿进行教学,严重缺乏幼儿体育活动内容的开展。三、一些幼师学生毕业后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差。尤其在农村从事学前教育的毕业生更不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校学生情况分析

在校学前教育学生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许多幼师学生刚进校时,对幼师专业没有系统地认识,她们认为幼师学生将来就是“哄小孩”。她们对专业要求知之甚少,因此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2.学生专业素质低下,基本功较差。由于近几年幼师学生没有经面试入学,许多学生除学了几年文化课,没有什么特长。学生的专业技能几乎从零开始。3.少数学生采取混毕业证的做法。学生中少数人特别是后进生,以为自己在初中都没学好,职业中专就更学不好,不如混上三年,拿个中专文凭就行,因而缺乏刻苦学习,没有努力向上的目标。4.大多数学生缺乏教育幼儿的专业技巧。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理论,不会活学活用,更不会运用到具体幼儿身上。尤其缺乏专业技能。如音、舞、美等方面知识。

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状况,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幼儿园欢迎的学生,就必须对我校现有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学生实习等进行改革。

二、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1.深化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有针对性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精简不需要的课程,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方面的课程。在课时量上要向艺体课倾斜,用较多的时间训练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艺体学科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和幼儿生理和心里特点相结合。使学生所学是幼儿教学所需,让学生和幼儿园教学零对接。规范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发展,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到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严格学生技能考核,在考核中,采用三名专业教师现场考核认定,建议基本功合格与毕业证发放挂钩,通过以上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教学和活动流于形式。

2.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幼师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渠道,也是最最要的渠道。

⑴专业理论能力的培养方法。

首先培养幼师专业学生正确的幼教观。为了使学生很快地树立起新的幼教观,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运用理论的过程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把理论教学,学生的思想实际,模拟运用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把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思想渗透于教学各环节中去。其次改革专业理论课的教法。建议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第一种方法:实例分析法。此方法最易于引导幼师学生入门。运用此法时,首先言简易赅,准确无误地传授基本理论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恰当地运用正面或反面事例分析,来对某一理论进行注释,从而帮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第二种方法:讨论法。为了巩固学生已树立起来的正确幼教观,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比如有些专业理论问题,实践性强,如果教师讲解太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又很喜欢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互相发表意见。比如在讲“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时,就设计了一段小问题让学生讨论,寻找最佳解决办法。某班娃娃角添了一个美丽的布娃娃,小朋友都想先玩,这时该班教师说:“谁知道谦让一下?”有几个小朋友举起手,但从这几个幼儿眼神中,教师分明看出了小朋友心理在想,“老师,我知道谦让,让我先玩吧!”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该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得出以下四种见解:A、给谦让的孩子一些补偿。B、为谦让的幼儿鼓掌。C、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天性。D、正面引导,合理分配等。

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寻找多种处理方案。第三种方法:自学法。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她们掌握的理论也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而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快,幼教理论不断被充实。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幼教工作需要势在必行。因此我在理论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理论自学能力培养。第四种方法:新的作业批改法。作业批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对学生作业写出评分标准,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交叉评判作业,在课堂上评析作业。通过该方法学生的思维组织性、批判性、深刻性已明显增强。从中使她们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克服个别学生眼高手低现象。第五种方法:模拟运用法。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模拟运用法。如分析教育实例,制定活动计划,角落美化,指导游戏等模拟运用。

⑵音乐弹唱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情况与我校只有50台钢琴的状况,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类,素质好的一类学生组成A组,先弹钢琴,另外一类学生组成B组,观摩。引进竞争机制,A组学生若不努力,弹不好就被淘汰到B组,如果B组学生经努力,弹得好就吸收到A组。当然竞争机制的形成依赖于严格的考核制度。

改革音乐弹唱方面的教学内容。根据分析本次见习、实习情况,为了让学生较快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大胆改革以往学生弹唱内容。比如在传授教学大纲要求的弹唱曲目外,还把幼儿园的现行音乐教材补充进来,以备学生课后练习。另外把教会学生编配、伴奏的方法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达到学生弹唱自如的培养目标。

⑶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方法。

根据学生的素质状况,抓住“创编”的主调,把基本组合与舞蹈创编结合起来,从而确定新的’舞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编排,重新组合。教师把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从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中开阔了眼界,培养了独立创编能力。同时,为适应以后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引用幼儿园舞蹈教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

⑷绘画手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绘画手工的动手能力。将卡通绘画以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为对象的手工,简笔画,三笔字,制作玩教具等教学内容作为重点。教师先采用范画欣赏引起兴趣,除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外,还应该耐心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教师运用基础知识当堂作示范画,以感染学生进行临摹练习和写生练习相结合加强训练,学生品评作品,且互相找缺点,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将每次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定期展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同时引进幼儿园角落美化等教学内容。

⑸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方法。

及时纠正学业生不良的歌唱习惯。运用新的教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A、声乐入门阶段。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然后逐一辅导,有时纠正学生身上细微不足,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巩固。B、学唱新歌阶段、教师从节奏、节拍、旋律线起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思想等分析处理,简介歌曲的含义,老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分析、小结,老师适当补充的方法进行。C、技能拔高阶段,教师为能使学生声乐水平拔高升格,要求学生在声音、气息、咬吐字、情感几个方面都要达到高度的融合。

3.通过第二课堂和晚自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课堂和晚自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爱好及技能水平,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组。指导教师做好可行的计划,定目标,写纪录,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比如演讲小组,把班里那些胆小,不爱说话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讲”的能力,鼓励学生说普通话,纠正不正确的方言,克服羞怯的心理。再如当前幼儿教师为幼儿讲的儿歌、儿童诗、谜语、儿童故事中有些已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不利于幼儿理解记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拔文学功底好的学生组织了儿童文学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

另外在每个学期中相对固定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比如弹唱竞赛、舞蹈竞赛、手工制作竞赛、简笔画竞赛等。每周四个晚自习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作如下安排:一年级,周一晚自习粉笔字练习,周二晚自习练习简笔画,周三晚自习练习讲幼儿故事,周四晚自习练习毛笔字。舞蹈和钢琴练习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这样晚自习井然有序,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得到很大的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见习与实习,检验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见习与实习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要付诸于实践。而检验与提高幼师学生的能力最好的去处便是幼儿园。我组织幼师学生见习、实习时,注重活动的完整性。在实习中,教师组织学生精心制定计划,每个学科都为学生布置了任务。在实习中,每个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加以指导,批改学生教案,帮助学生准备玩教具、设计课程的内容等等。使学生能够很好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把实习中学生的优秀课录下来,为以后的学生做观摩、分析用。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写了实习报告。并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地做实习总结。及时组织学生开了实习总结会,每次有十几名同学发言,谈见习与实习的感受,及时找到差距与不足,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去。

通过以上途径,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突出我校艺体教学特色,相信我们会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单位:618005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思考论文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的老师需要比其他老师更具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三心”是幼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衡量他们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调查走访中发现,越来越多幼师走进民办幼儿园就业,因为薪酬待遇一般,不少中职毕业证尚未获得幼师资格证,升职转行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对自身工作认同度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强,容易形成“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的工作理念。结合最近几年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的的实习情况,谈谈毕业生的职业就业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文素质和就业观念的缺失

90后和00后的毕业生就业存在着明显的“三高”症状,即心头高、眼光高、要求要,用人单位常常反馈出,不少学生存在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抗压能力不强,做事不够认真负责等现象,侧面说明当前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严重偏颇。幼师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同感虽然没有其他中小学老师高,但是学前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入门阶段,幼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态度必须引起人们重视。学生在实习阶段往往表现出:工作使命感不强,责任心不高,缺乏爱心和耐心,对于一些顽皮的学生他们直接体罚等。在教学环节中,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较少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

(二)班级管理和孩子保育能力弱

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其身理和心理年龄还未成熟,自身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较差,所以,在实际学前教育过程中,缺乏管理班级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安全意识也较为薄弱,观察事物不够仔细,思考事情不够全面,面对突发事情往往会表现的手足无措,甚至产生悲伤自我否定的情绪。在孩子保育方面,因为他们少做家务,会表现出怕脏、怕累、怕辛苦的思想,组织幼儿上洗手间、午休、整理饭桌等保育清洁工作,他们常常表现出抗拒心理。

(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存在不足

虽然中职院校学前育学专业的学生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但普遍水平是“专业不专,特长不长”。中职院校与大专、本科等学历学生相比,工作岗位上已经存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差距,不管是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学前教育的要求是幼师具备音乐、舞蹈、演奏、美术、手工艺等方面的技能,但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没有任何特长,教学方法也缺乏专业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存在明显差距。

二、提高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基于学生实习过程中有待改善的问题,建议从以下途径着手,提高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自信心和认同感。

(一)加强人文素质的培训,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外,建议把这项职业能力设置成一门专业课程列入课程大纲里,让学校和学生能足够重视人文素质这项职业技能。当然,人文素质课程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要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坚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采用“开门办学”的形式,也就是中职院校与幼儿园接轨,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有机对接。人文素质课一方面有心理学课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让学前教育学生能初步地了解、认识和判断学生在某个年龄段、某些情境下会产生的`心理特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导、教育幼儿;另一方面有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国学人文素质课程,不仅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气质,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能以身作则,对幼儿进行言行举止的指导,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训,提高管理和保育能力

为什么当前学前教育毕业生的管理和保育能力较弱呢?主要是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内化和巩固,导致他们缺乏这种职业能力。所以,学校必须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严格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转变顶岗实习一单位一岗位的实习模式是首要手法。过往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某一幼儿园单一岗位的实训方式,无法使学生真正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幼儿园内参与阶梯化、全程化的岗位实习,是锻炼他们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实习生在定岗实训中尽可能从基层做起,通过轮岗的方式,拓展保育员、育婴师、艺术技能教育者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专业多岗位的实训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管理和保育能力,实现上岗即上手,做事尽完善的就业目标。

(三)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社会对未来幼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不在是一个照顾幼儿的人,还是会发展幼儿的人。所以,中职院校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以多才多艺的能力更好地胜任幼师工作。弹、唱、说、画、跳是幼儿必备的五项基本技能,如何才能将其强化,达到精湛的水平呢?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着手:一是创建以工作为导向的课堂,让学生在模拟幼儿教育的情境中,让学生立马学以致用,增强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二是以学生的特好和喜好为基础,着重强化某一方面的技能。比如,语文以字词、诗句等为主,数学以数字比大小、图形分类等为主,美术以蜡笔画、水彩画、素描、手工剪纸等为主,全面提高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幸福感的缺失论文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国家大力发展学期教育,幼儿教师培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调查发现,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缺乏专业幸福感,为职业生涯阶段的职业倦怠埋下了潜在隐患;同时,由于幼儿教师进修工作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缺乏创造力,使教师职业倦怠情绪激化。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幸福感的缺失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幸福感

幼教是树,幼师是根,根深才能叶茂。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因职业倦怠而感受不到专业发展的幸福,往往对教学没有热情,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关注,甚至对幼教职业失去信心。教师职业社会化是指“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人获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化职业规范和价值、理论,建立和发展自我概念,表现角色行为模式,逐渐胜任教师专业角色的过程。[1]”教师职业社会化贯穿教师职业生涯。

1预期社会化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幸福感缺失原因

教师预期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即将要承担的职业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社会化。教师预期社会化阶段包括师范院校中培养新教师的整个过程,教师在预期社会化阶段通过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认同和初步内化职业价值和规范,逐步形成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个性[2]。专业幸福感是指对所学专业带有愉悦的感受,形成专业信仰,在走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路途中感受幸福并充满希望。预期社会化阶段在校生体验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快乐,直接影响其走上幼教岗位后的职业幸福感,导致从教后职业倦怠。

1.1专业前景

学前教育专业的对口走向就是幼儿教师。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非师范类的学生也挤破头跨入幼儿园当老师。从近几年幼儿教师就业市场可以了解到,幼儿园很缺乏老师,但是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的数量却屈指可数,因此在招聘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示范园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工作岗位少,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在求职时改变选择幼儿教师的初衷。

1.2缺乏社会认同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在教师序列中,大学教师社会地位最高,从大学到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呈现以此递减状,这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职业信任,更谈不上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1.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机制模糊

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大学转型,师范学院升级为大学,也有综合大学兼办师范教育的现象,改革后的综合大学培养教师的任务不够明确,缺少足够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师范生反映在学校地位偏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师范教育期间没有能够深入体验教师职业的价值,没有形成坚定的教育信仰,于是在步入幼儿园从教的新鲜感过后,找不到自我价值,难免职业倦怠。

2继续社会化阶段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继续社会化是指从教后的教师为了更好地胜任职业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继续社会化阶段即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进行职业培训阶段,这一阶段贯穿教师入园执教至退休的整个过程。为了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在继续社会化阶段教师应熟练掌握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化职业价值和规范,形成成熟的职业个性。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培训力度逐步加大,国培计划的启动,更是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可是,幼儿教师培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培训机会少,由于所在幼儿园或进修学院的限制,大部分教师没有进修机会。幼儿教师本身缺乏义务意识,教学计划紧,教学任务重,教师往往以没有时间为由不去进修。二是培训内容方面,在课程编排与教学活动上,多以教材知识及改进幼儿教师教学方法为内容,幼儿教师职业修养、专业道德等未能得到重视。

3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3.1树立正确教育目标的导向

教育目标可以为师生培养目标起到导向性作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人,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各种可能与常态,把人当作人而不是神来培养。只有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使我们的教育符合人成长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广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身处幼儿教育第一线的幼儿教师们才能解放自我,顺利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3.2建立心理辅导机制进行心理干预

教育行政机构有必要建立各省或者各市的幼儿教师心理咨询或辅导机构。心理疏导工作可以面向幼儿教师群体开展宣传与咨询辅导,采用开设健康讲座等形式,帮助幼儿教师排除不良干扰,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对待生活,并让这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儿童。在幼儿园层面,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通过心理干预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适时进行自我调适,实现个人发展。

3.3力争社会支持系统的广泛支持

幼儿教师职业面临着许多的公众压力,基于此,政府应把握舆论导向,对幼儿教师职业建立合理的社会期望,不断改善学前教育的大环境。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引导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尤其是幼儿家长要充分理解教师在教学和保育工作中的辛劳,不能把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都强加于幼儿园和教师身上,要多为幼儿教师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对其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多一份理解与宽容。人生百年,立于幼教。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应该对症下药,才能缓解学前教育学生的幸福感缺失现状以及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才能提升幸福感,真正迎来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杨秀玉,孙启林.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1):66-70.

[2]李清季.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论文

一、体现生命的价值

在领悟完美生活的基础上,更要体现人生价值。钟启权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根本。学校教育是全方位的渗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全面,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提升自身素养。秦文君说:“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打开它,充满阳光和鲜花,给孩子能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对象是3-7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就是孩子们的天性;乐趣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着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娱乐,阳光和鲜花应该带给孩子,有任务,有责任,有担当,学习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工作技能,学前儿童,实现对儿童的培养,文明和传统知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的理性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艺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它反映了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具有不同的功能。要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优势,发现教学中的艺术之美,发挥内源和各学科的实力。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使用每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的学生艺术修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做了调查,对学校、幼儿园、早教中心等地调查,以观看进行考察,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实地考察,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等。结合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的新思路,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要进行改革创新,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整改措施,以推动教学。实训和研究是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防止教学中出现的严重问题,重视社会实践和反馈,着力建设培训基地,强化对电钢琴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钢琴、手工培训室等设施的创建。经由学习、研究、分析,找出问题并解决,工作将更有针对性。

三、拓展潜力,提升素养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拓宽发展空间的能力,学习要多看,多做。了解贝多芬、肖邦、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作品,听古典音乐,看经典电影,做一些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潜力。听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吉他,钢琴、柔笛,琵琶等优雅的室内乐,交响乐的激情,做折纸,快速素描简笔画形象,生动切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安静的练习瑜伽,创编儿童舞蹈,感受不羁的民族风,观赏民族舞蹈的浓郁,喜欢边玩边唱歌等。在健美操和其他形式的行动,并形成设计艺术中的美,而在欣赏的歌曲高山流水,电影“红高粱”,“泰坦尼克号”,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艺术,地方风俗和多元文化中汲取养料,获得能量的知识。在视觉上得到享受,以提高不断发展和人格魅力,增强文化意识,展示年轻的精神,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品味和风格。

四、结束语

艺术素养是生命之源,提高学前教育的学生素质,注重每一个细节,揭示了香,塑造人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热爱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功能,知识和文明的传播,并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为此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