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植树教案
- 文档
- 2024-09-08
- 10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的植树教案,本文共1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说明
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为实现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
1.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棒的实际作用,让学生将计算过程用分小棒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用算式来表达分小棒的每个步骤,帮助学生从操作中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迁移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中来,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观察比较中体会计算规律,巩固口算方法。
在教学中,出现两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一方面根据算式的特点推断出商,另一方面从计算中进一步体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经过,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小棒 带有点子图的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
50÷5= 420÷6= 540÷9= 200÷5=
2.说一说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上面例题。
(1)思考:要想知道“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请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
(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去植树,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2)独立列式,尝试计算。
请学生列出算式后,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记录操作的过程。
(3)集体交流,理解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列式的?能说出这个算式的意义吗?
预设
生:36÷3,表示把3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你们是怎样摆小棒和分小棒的呢?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预设
生1:先摆出3捆小棒,再摆出6根小棒。
生2: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捆,也就是1个十,用算式表示是30÷3=10。
生3: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根,用算式表示是6÷3=2。
生4:最后把两次分的结果加起来,即10+2=12。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算出了36÷3的得数,谁能用语言叙述一下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把36分成30和6,用30和6分别除以3,然后把两次得到的商加在一起。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环节,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位数的组成,直观地理解先分整十数再分一位数的意义和过程,进而体会到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就是转化成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的过程,使他们轻松地掌握并理解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中间例题。
(1)根据情境图和问题,请学生独立解答。
师:有了刚才的计算经验,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这道题呢?
学生自己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口算出得数。
(2)圈一圈,验证计算结果。
①提问:要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4,列式为48÷4=12)
②请学生根据算式的意义在课前准备的题卡中圈一圈,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汇报一下自己圈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
教学目标:
1、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植树
教师出示“植树”的挂图,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计算。让学生拿出小棒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帮助思考
2、与同桌交流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4、尝试练习
做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做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尝试解答(1)(2)小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3、练一练第3题,这道题一个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都很强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前分析:
1、教材分析:教材选取了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一旁植树的素材,探索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规律。教材在编写时,不仅关注所选素材,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注重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利用。在学生对生活实际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栽、一端不载、两端都不栽;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理解。
2、学情分析: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有关素材的规律理解、把握,并形成认识的过程。间隔现象的规律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都接触过,而且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感受数学的价值。但是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间隔数+1=棵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
3、自我剖析:自己教龄3年,曾任教五年级数学和三年级数学。今年第一次任教一年级教学。从事高年级教学时发现基础薄弱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更加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教学。理解算理帮助学生内化尤为重要,特别关注计算能力培养。个人对数学学科比较热爱,喜欢钻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数学教研活动和听评课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要点:
1、重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灵活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课件、剪纸(小路、小树、房子)、板书用的字条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希望这节课同学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勇敢举手、大胆发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
两个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你们猜出来了吗?
[设计意图:“猜谜”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这里采用猜谜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我们的手不仅能写会算,在这其中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张开五指,数数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生答:4个,这个空我们在数学中把它叫做间隔。
师: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四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答3个
师:两根手指有几个间隔?
生答:1
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反应真快!接下来同学们活动一下你的小手,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老师说你来做。2个间隔,4个间隔,三个间隔。
师:同学们反应真迅速!其实在生活中和间隔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例子呀!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引出“间隔”,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师:在数学中,把和间隔有关的问题称为植树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新知
光明小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计划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想请同学们当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一)动手设计并交流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请你说说看。
生答:长20米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
2、我们的小路有几边呀!这条路的全长20米,
每隔五米栽一棵你是怎么理解的?也就是相邻两棵树之间间隔长度是多少?这个五米我们就把它叫做间隔的长度,我们也用一个词叫做间隔长。
3、同学们大胆猜一猜这条小路上,应该需要种几棵树呀!
同学们敢于猜想就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4、我们的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在数学上许多结论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家经过大量的验证才得出来的。
刚才我们才想出这么多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设计画一画来验证你的猜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动手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合作要求。
要求:
1、用一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
用最直观、最简洁的图形表示树,把你们的想法动手画一画。
2、再试一试把你的想法通过算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间隔的个数和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动手画一画,看一看到底需要多少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画一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运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这个环节具有开放性,不局限学生的思维]
画完以后观察一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2、交流展示设计方案
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合作成果?
二)探究两端都栽、一端不栽和两端不栽
师:仔细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这三种设计方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三种设计方案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时会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会发现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
师:同学们的眼睛很亮。很快就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我们知道了植树关键是得知道有几个间隔,也就是先求间隔数。然后再看需要栽树。
1、看第一种设计方案,我们给她起个名字叫两端都栽,观察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和同桌两说一说。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刚才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呢!
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归纳:先求: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再求棵数=间隔数+1
同学们的发现太了不起了!
2、第二种设计方案谁想给它起个名字?
生答:一端不栽或只栽一端
名字起的很有特点。
我们再来观察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谁想第一个说?生答:观察真仔细。老师给你点个赞!
3、这个咱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吧!
这时候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你的发现太有价值啦!
看来刚才同学们的猜测都正确。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欣赏同学们刚才的几种设计。
学生展示总结发现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为了便于同学们记住我们的重大发现,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
4、植树问题好解决
知道间隔是关键
两端都栽间加1
两端不栽间减1
只栽一端与间同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儿歌琅琅上口更适合学生。学生喜欢读喜欢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不仅可以解决植树问题,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间隔问题如楼梯问题、钟表问题、队列问题、公交站问题、锯木头问题等等。接着我们走进生活,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一)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同学们请看题
1、一条走廊长50米,每隔10米放一盆花,一共需要放多少盆花?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
2、在两栋房子间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如图在两栋房子间每隔10米种一棵树,共种多少棵树?(指生到黑板板演)
师:这道题我们首先看属于哪种情况?
生: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
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表现棒极了!
3、园林设计师听说咱班同学特别有想法,想请同学们帮忙。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请看大屏幕。
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长30米的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2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个桩?
首先同学想想他应该是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老师这里带了一个小模型帮助同学理解。眼睛不要眨仔细观察,变变变。我把圆形防护栏给她拉直了。
老师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叫作化曲为直。我们可以把这个圆形护栏给它拉直。这时你发现它是只栽一端的情况。所以间隔数=棵数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啊!
4、拓展延伸
刚才的问题没有难倒大家,要打木桩我们需要准备合适长度的木头。看,出示问题:
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断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把答案写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学会今天讲的植树问题了吗?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渗透好环保教育,进而让学生点滴积累环保知识,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品质而做些添砖加瓦的工作]
五、课后作业:
孙老师从家到学校,乘公交车一共有5个站点,每相邻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平均约1千米,你知道孙老师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内容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知道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现在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起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出示课件5、6。
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学校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么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么画的?”
师板书三种情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情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现在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知道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这里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刚才通过画图知道了棵数,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现在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今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咱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么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优质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10至第1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课件、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表内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30÷3,600÷2,560÷7,360÷9
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3、师出题:84÷4
观察这道算式,比较与第1、第2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
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3、全班汇报,交流思考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明白一年之季在于春。
2、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3、熟读《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数叶》,背诵《咏柳》,自读《记住》。读好不同语气的句子,加强朗读训练。
4、收集资料,开展办展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5、学习听故事、组词、写句子、写话等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练习。
教学重点:
1、学写生字,结构匀称、书写正确。
2、继续进行各种口语交际——听故事,讨论,说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写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8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植树的季节》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图片(植树造林)。
2、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人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题,板书。你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课文。
(一)观察图画: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
1) 抽读生字:漉 仿 佛 扛等(指名读,集体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名读课文。指名几人读,师带读、小老师范读。
3) 全班齐读全文。
(三)理解课文:
1、课文一共有几段?
2、每一段主要讲什么?
3、学习第二段。
1) 指名读这一段。
2) 说说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你是从哪得知的?
3) 找找课文中具体写的哪些条件适应树木的生长。
4、学习第三段。
1) 课件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2) 反复读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5、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这一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什么?分组讨论,再请代表总结发言。
三、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音乐导入情境。你能把这首诗很美地读出来吗?
2、课件出示课文,指名几人读,集体评议、比赛读,配乐读。
四、课外作业:收集植树方面的图片、文章,出一期板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
2、小组朗读。
3、全班齐读。
二、学习生字。
(一)课件出示生字:植 场 扛 培 齐 队 荒 葱 翠
(二)学生自由读生字。
(三)抽读生字,教师正音。
(四)集体读、小组读、男女声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学写上下结构的字“齐 荒 葱 翠”(出示课件)
1) 观察生字。
2) 师范写。
3) 学生书空练习
4) 上本子练写写一个。
2、讨论“场”的笔顺。
1) 学生小组讨论。
2) 老师示范书写。
3) 学生书空练习。
4) 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3、学习左右结构的.字“植 场 扛 培 队”
1) 集体分析字形:左窄右宽
2) 学生书空练习
3) 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4、课堂练习(每字写一行,师巡视)
第三课时
《杨树之歌》
一、导入:出示课件,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叶吗?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小声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5.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段落,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6.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不要求学生说得很全面。)
三、再读课文,讨论:
1.大叶杨会唱些什么?想象,你能试着唱一唱吗?
2.你喜欢大叶杨吗?为什么?
四、朗读、背诵
1. 配乐朗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出感情来。)
1) 自由练读。
2)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2. 指导背诵。
3. 四人一组汇报朗读情况,评选合作最佳组。
第四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里的词语。
(二) 朗诵课文。
1、指名几人读。
2、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抽读生字卡片:杨 之 亮 伴 陪 爽 掌 感 谢
2、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
3、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有些字的写法:如“爽 谢”。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外练习: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生字。
第五课时
《一片树叶》
一、导入:出示课题,齐读。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5.指名读课文段落,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三、理解课文,讨论:
1.文中写了哪些小动物?
2.他们是怎样做的?
四、表演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表演哪个小动物呢? 仔细地读一读,想想,该怎么来表演呢?
1、学生自由读。
2、谁愿意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呢?
3、师生相机评议(你们觉得他表演得好吗?)(好,哪里好?不好,哪里不够好呢?
4、学生 表演。
五、指导朗读。
1、自由练读。读出小动物的不同神态。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3、指名几人读,集体评议。
4、全班齐读课文。
第六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里的词语。
(二) 朗诵课文。
1、指名几人读。
2、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抽读生字卡片:哟 漂 欣 赏 味 滋 接 伙 呆
2、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
3、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有些字的写法:如“滋”。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七课时
一、学写字。
1、课件出示:木 林 森
2、仔细观察生字字形。
3、读一读冬冬的话。
4、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照样子写一写。
1、看例子: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2、出示:我们和一起去()。
我和()是()。
3、想一想,该怎样填。
先指名说得好的同学先说,再让差一点的同学跟着说。鼓励说不同内容的句子。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树叶 树() 树()
先自由练说,再每组选一名选手上台说。集体评议。
四、自读《记住》。
1.自由读全诗,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三位同学读这首诗,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首诗一起读一读,好吗?
5、理解朗读全诗,体会诗的美和趣。
我们要记住什么?该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
6、试着把诗歌背下来。
第八课时
一、听故事。
1、简介邓小平。
2、听录音故事。
3、邓爷爷为什么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要亲自植树呢?
4、理解“绿化祖国 造福后代”。听了故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二、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1、自由认读课文。
2、你读会了多少,读给大家听。
3、小组读,全班齐读。
4、师简述诗意。
5、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6、画一画你脑中柳树的模样。
7、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中所描述的柳树的形象。
三、课件展示柳树及各种树木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种树,熟悉哪种树,并说说它的样子。分组自由练说,再汇报说,最后把说的写下来。
要求:开头低两格,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无错别字。
其他教案植树
调查与了解: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实践与创作:通过观察、回忆、大胆的想象,运用绘画的形式设计表现绿色家园中的树。
欣赏与评述: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树的资料,并能对自己和他人共同合作的树进行欣赏与合理的评述。
隐性渗透: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以及主动调查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以及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本课重点: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并尝试运用绘画的形式设计表现绿色家园中的树。
本课难点:共同合作完成的画面的构图美的处理。
课前准备:观察认识身边的书 收集树的资料
课件 剪刀 彩笔 蜡笔
教学流程与设计
一、了解——身边的树
教学设计
1、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身边的树。(课件展示)
3、树的分类知识。(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认识——树的作用
教学设计
1、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收集,汇报树对人类都有那些作用。
2、思考:如果没有树,人类会怎样?(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树是人类的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课堂上,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
其他教案-植树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三、畅想——我们来植树
教学设计
1、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
2、你想怎样来做?
教学意图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四、设计——绿化校园
教学设计
1、我们共同设计完成绿化我们校园的任务。
2、运用绘画的方法,每人至少设计一棵树。
3、树的造型要美,树的排列要体现出秩序美。
教学意图
集体合作完成设计绿化校园的任务,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以及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五、升华——保护树木
教学设计
1、欣赏绿色的校园。
2、共同探讨,合理安排构图美的处理。
3、谈谈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树?
教学意图
面对全体学生共同设计创作绿色校园,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共同调整画面的组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构图的组织能力,并树立了保护树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意识。
板书设计:
植树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绿色家园
植树节到了,老师说要带领我们全班的同学去植树。我们大家听了都很高兴。
我们到了植树现场,准备好了植树的工具。杨老师看见一年级二班的树苗很好,就拿了一颗放在地面上,然后拿起铁锹挖了一个大大的坑。然后体育老师李老师也来了,给了我们一颗小树苗。我们在想这是一颗什么树呢?奥我想起来了,它是一棵杨树。这时我和高超凡都乐坏了。一会杨老师来了,她让我们把小树苗放在他刚挖好的坑里面。然后i我们一起埋上了土,小树苗就载好了,我们好高兴。我们还给这棵小树苗起了个名字就叫杨老师的小树苗。
正在我们玩的很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四年级的小哥哥,来借我们的铁锨用,我们就把铁锨借给他了。
我和高超凡也高高兴兴的回教室去了。
【三年级植树作文五篇】
“春分是早寒与温暖分界,春分一到,雨霁风光,岸柳青青,莺飞草长,燕子北归,小麦拔节,油菜花香。”今年春分是3月20日。
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我和我的植物朋友”——踏春植树活动。
我和爸爸来到植树地点,在主办方处领取了植树用的铲子、水桶和一颗小树苗。爸爸拿着铲子,我一手拿着水桶,一手拿着小树苗来到了指定的植树区。接着我们要开始植树了,爸爸双手握着铲子,弯着腰开始挖树坑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树坑挖好了。我把小树苗小心翼翼地放在树坑里,扶正树苗后,爸爸用铲子往树坑里填土。小树栽好了,我往后走了几步,仔细看了看,小树有一点斜,我连忙对爸爸说:“爸爸,小树有点斜,快把它扶正!”爸爸听后,赶紧把小树苗左右摆弄了一下,小树苗就站正了。最后我用水桶给小树苗喝了两桶水。为了让树苗健康成长,我写了一张寄语卡片:希望你快快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一棵绿油油的小树就栽好了,它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我和爸爸对视了一下,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植树造林是为了大自然增添氧气,要坚决制止滥伐滥砍。保护树林,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老家参加义务植树。
来到家乡,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新鲜。高高的树上成群的小鸟在唱歌,蓝蓝的天空中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青青的小草绿油油的。这里的花儿漫山遍野:有红的、黄的、紫的、粉红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提着一只水桶,妈妈扛着一把锄头,爸爸肩着一捆白杨树苗三年级植树作文10篇三年级植树作文10篇。我们来到了通往老家新修的水泥路旁,爸爸每隔两米打一个洞,我在每个洞里放上一棵小树苗,妈妈提来了满满的一桶水。然后,我和妈妈扶着树苗,爸爸往洞里回填土,我用自己全身的力气把土踩实,一棵接着一棵,我们一下子就栽了十棵。最后,妈妈提着水,我在每棵树下浇了一瓢水,看着小树吮吸着我浇的水,心里美滋滋的。
路旁站满了植树的人们,村子里的人都来义务植树,绿化家园。我看着路旁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白杨树,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十年后;我又来到了家乡,走在绿荫如盖的大树下。听着树上小鸟的歌声,抚摸着我自己栽的树,已变成一棵棵苍天大树,我突然感觉自己也在渐渐长大!
在一片宽阔的河岸边,一群小学生在春风中植树。看,他们三三两两结成小组,你挖坑,我抬水,干得有条不紊,热火朝天。不大一会儿,原来空旷的河岸上已经挺立起十几棵小树苗。近前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学生干得多认真啊:女学生稳稳地握住小树干,笔直地把它竖在坑里,盯着小树苗的眼神里,流露出无比的喜爱。男学生干得更细致,他弯腰曲腿,挥动铁锹,铲起坑边的土,轻轻地填进坑里,好像用力猛了,就会碰伤小树苗那娇嫩的根。树坑填好了,男学生顾不得擦一擦脸上的汗,让自己有点酸痛的臂膀歇一歇,就拎起水桶,将水慢慢地注进坑里。女学生用两手把坑边的土扫进树坑,又用力按了按。做完了这一切,两人望着挺拔的小树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继续干了起来。太阳渐渐升高了,河岸上已经变了样,再不是光秃秃的,几十株小树苗在轻柔的春风中轻摇着细嫩的枝条,让人看了感觉心情舒畅。映衬着远处一座座高楼,小树苗给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关于三年级植树作文九篇】
树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伙伴。植树造林主要有五大好处:制造新鲜氧气,隔音,降温,固水土,制造纸张等生活用品。
植树造林最鲜为人知的功能就是制造新鲜的氧气。人的肺部结构是吸收氧气的,呼出二氧化碳。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家庭有一辆小汽车,汽车尾部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变浑浊。而树木正是净化空气的能手。因为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据说:一棵大树所排出的氧气是5个成年人一天所要吸收的。
植树造林还有隔音的功能。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产生出的噪音总是干扰着附近民居的生活,比如:公路旁的住宅,想要消除噪音,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第一,建造隔音墙;第二,植树。隔音墙的建造费用太高,有些居民可能承受不起。所以,最实际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噪音会被树叶吸收而无法四处传播,使居民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植树造林能够降温。夏日炎炎,在树下乘凉最舒服不过了。因为大树像一把天然的伞,能够吸收太阳发出的热量,再加上树叶能够散发水分,所以在树下会觉得凉快无比。有专家研究指出:一棵大树相当于10台商店门口的空调。
植树造林还能使水土保持。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跳进黄河洗不清。”这正是我们的母亲河,因黄土高原常年的水土流失,流进黄河里,所以黄河水才这么浑浊。现在,当地人民不断种植树木,减少黄河带沙量。
植树造林能制作纸张等生活用品。如:纸巾,打印纸,纸币等等。这些东西的原材料来自树木,可见树木的作用非凡。
植树造林好处多,如果全世界每人种一棵树,这么就有二亿多平方千米的树林。我们不断植树造林,从而生活变得更美好。
【关于三年级植树作文合集六篇】
春天来了,带来了大自然的万物复苏和欣欣向荣。3月12日是植树节,这天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
蓝天下,大地已披上了一件青葱翠绿的外衣。小红和小美相约一起去植树。她们推着一车小树苗来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她们先在地上挖了几个坑,然后把小树苗放进去,再填上土,最后小美给每颗小树苗都浇了点水。这时一阵春风吹来,小树苗欢快地抖动着,仿佛在感谢小红和小美。小红和小美看着小树苗,想到几年后它们长成一颗颗大树,给人们带来绿色和新鲜的空气,就开心的笑了。
为了地球多一片绿色,我们都要向小红和小美学习,参加植树造林,为都市生活添一份绿色。这样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美好!我们祖国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关于三年级植树作文汇总8篇】
植树节就要到了,中队委员会决定组织同学们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植树劳动,并进行“绿化首都小能手”的比赛。植树节那天一大早,同学们就来到了离学校不远的一片荒坡上,分配任务之后,辅导员一声令下,大家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因为是劳动比赛,大家干得既带劲又仔细。挖坑的,挖出的坑又圆又好,土里的石头捡得干干净净。抬水的,一趟又一趟,及时地送到栽树的同学身边。李明和闫文是一组,俩人早就商量好了要争当小能手。李明老练地握着铁铲,铲起坑边的土,准确地填进坑里,累出了汗,索性解开外衣的扣子。闫文两手小心地扶着小树苗,目不转睛地看着小树苗,生怕有一点歪斜。培好了土,又绕着树坑给小树浇了一桶水,两人把树坑堆圆,踩实,树坑周围打扫干净。看着自己的杰作,两人满意地笑了,彼此交换了一个充满自信的眼神。两人心里都在想:我们要争当小能手,要为家乡的绿化建设做贡献,让家乡变得更美丽。
【关于三年级植树作文锦集九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