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文化作文范文
- 文档
- 2024-06-03
- 127热度
- 0评论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与文化作文范文,本文共29篇,供大家阅读。
“坎坎伐坛兮,置之河这干兮—-“”伐木者一边砍着树,一边唱着歌。中国文化就这样诞生了,诞生在老百姓的嘴巴里,诞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文化之门一经打开,就如源源不断流出生活的细水。寓言、神话、传说无一不在人民的口中沉淀于生活之中。于是有了《诗经》、有了《楚辞》,也就有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史、有了中国文学的风格。“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然朴实,这是《诗经》中特有的气质,它成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滥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探寻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大道。我国文学的这两股细流,从此便在华夏大地上潺潺地流着,流过汉乐府,流过南北朝诗歌,流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有,一直流淌到今天,一路欢唱,汇聚成浩瀚的大海。
可以说,没有生活便没有文学。文学无时无地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文学是时代的最强音!《诗经》“赋比兴、风雅颂”就诠释着生活与文学的关联;诸子百家散文是战国特定的历史产物;司马迁《史记》记载的不仅是上自黄帝下讫汉武帝的中国历史的简单演义,更有作者自己悲惨人生的再现;无论是曹操时代的“建安风骨”,还是韩愈的“古文运动”,哪个次文化的变革不浸没在时代的荫影里。
孔子《论语》是他作为没落贵族的后裔而拼命撕喊的吼声!陶渊明看破红才会“种豆南山下”。李白“一生只好名山游”是他不被重用悟出的“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明证。杜甫的诗之所以成为“史诗”,他要感谢安史之乱的成全;李煜成了亡国之君却成就为千古词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让我们今天看到了烩炙人口的留园之恋。曹雪芹梦幻的纨绔子弟的生活只有跌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田地,他不会看到封建社会的垂死性,也就是说不会有《红楼梦》。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他的笔下有祥林嫂、有阿Q、有华老栓、有子君—-这都是为什么呀,这里无一不证明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毛泽东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要创造“民族的大众的文化”。是呀,生活是文化源泉。文化一离开生活就失去了他生存的空间和条件。
我是一个标准的现代人,爱在课余时间看看小言,爱在耳朵里塞只耳机听情歌,爱在微博上晒自己的心情,爱和几个闺蜜聚在一起谈论当下流行的穿衣风格,爱买各种可爱的小饰品……
可我自认为也是个理性的现代人,小言绝不会比学习重要,情歌永远比不过听力,微博也比不上日记,闺蜜也比不上父母……
有时,我会很矛盾,左手是小言,右手是席慕容,而当中是一张作家富豪榜。郭敬明张牙舞爪地立于榜首,而席慕容可能连个名儿都没有,再看看左边放小言的地方赫然又多了几本最小说,右边席慕容已沉睡在尘埃下,这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我的MP4里又加了点内容,看看已用容量,40%是情歌,37%是听力,这又是怎么回事?不知不觉中,一切都改变了?
电视上的某一则食品广告中又植入了某一位名家的名曲,还在黄金时段,连播好几遍。我那不大的衣柜里,又悄无声息地多了几套极具个性的韩服来。电视频率锁定时装秀的明显高过新闻的,这些当代流行的文化元素竟在不知不觉中充斥了我的生活。
那些看小言入魔的闺蜜们纷纷尝试了初恋的青果,模仿着书中的情节:牵手,拥抱,接吻,一起吃饭,一块儿说情话,而我则将左手上的小言打包,塞到了书柜的最底端,那么多的小言都只在告诉我,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再看看那些闺蜜们因爱情而跌落的学业,还是觉得席慕容比较亲切,更贴近生活,而小言只能是生活的添味剂。
那软绵绵的情歌,终日在我耳边回绕着,听得我晕晕乎乎,终于下定决心,将情歌砍掉38%,回归我清醒、自信、快乐的时光,听力仍盘在我的MP4里,而且越养越肥。
而衣橱里那些稀奇古怪无法穿去正式场合的韩服也统统被我打包送人,中规中矩地做一个学生。偶尔手痒买个一件,过过兴,但绝不过量。那时尚娱乐刊、时装秀也只是偶尔阅之。
我的`成长一直不是被现代文化生活所影响的,我一直理性地认为:盲目跟从只会迷失方向。
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带有我们中华的文化,如剑等武器,东坡内等食物,诗仙太白等酒水,以及茶等都承载着中国文化。
剑,中国的剑不同于西方的骑士剑、东瀛的武士刀。剑,在中国古代为君子所佩,因为它代表了正直。因此,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剑有灵性,如:轩辕剑,莫邪于将双剑;赤霄剑、太阿剑等,无一不是伴随着一个个传说。剑,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只知道锋利就是一把好剑,少有人知剑的文化含义。
食,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连神话中都有食神这种神仙。东坡肉,相传为苏东坡独创,曾经当着别人的面做过数次,文人尚且能烹调,可见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今也一样,每逢过节,饭店生意爆棚,但人们也只知道好吃,而不知其内涵。
酒,相传为杜康在误打误撞中不小心弄出来的,并加以改良,后世称酒祖。酒是许多诗歌、神话,甚至文献中都可以看见的词。如《水浒传》中景阳冈的酒,后劲大。但酒也是中国历代文人所喜爱的一种饮料,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喝酒,其中以李白为甚。据说李白写诗前必将喝几口酒才能抒发心中所想,写出千古诗篇。而酒的种类更多了,什么女儿红,什么韶兴黄酒等,数不胜数。女儿红是在女儿出生时埋下,出嫁时取出的陈年好酒。但是,现代生活中,真正懂得酒文化的又是多少?大多人都是一饮即毙,但求一醉,从未思考过酒的文化意味。
茶,中国的骄傲之一,古代文人雅士必备之物,其品种繁多,如:武夷山大红袍、铁观音、西湖龙井、雨前龙井、普洱等,皆是一等一的好茶。而茶道,更作为一种思想感悟流传了下来。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项物资。特别是清朝中前朝,茶是中国主要的资源输出,出口到欧美等地。而日本和韩国则学习中国茶道,最终成为了自己的茶道。如今喝茶的人多为附庸风雅之人,鲜有知茶道之人。
生活与文化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某些事物都可以透出我们的文化。所以,请珍惜生活中的文化吧,不要让其消弭于天地之间!
酒与文化作文
酒与文化似乎不搭界,与水倒有密切的亲源关系,要把粮食和果蔬之类酿成酒,无水是不得行的,越是清冽的泉水,越是能酿出好酒来,水应该是酒的血液了。这种关系够密切了吧!人们在喝酒时,却一般不会把水当作酒来喝的,也很少想到水,要想起,除非作假或是担心谁喝水,这当然是指现在,古时是不会有的,古人喝起酒来,与醉中找乐趣。
这个酒怎么又和文化扯到一起了呢?特别是现在,人们只要一喝酒,就会提起中国的酒文化,一上桌就想起文化,谈起文化,没有谁谈水的。
究竟什么时候酒与文化紧密相连的,我没有过细考究过,只知道从人类开始酿酒之时起,就一定要祭酒神的,这祭祀酒神也应算是文化吧,可以说酒文化于酿酒同时诞生的吧!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为什么要祭祀酒神,我不得而知,大概是因为酒可以让人兴奋,兴奋得让人飘飘欲仙,能够见到神灵的缘故吧!在祭祀酒神的时候,先要刻一个图腾把它竖在那里,给它供上牛羊以及粮食,人们围着图腾挑着舞蹈,祈求它让人们酿出好酒来。这当然是最原始的旧文化了。应该说真正的酒文化应该是在酒桌上诞生的,喝着酒,海阔天空谈论着,你说一句诗,我递一句词;你出一个谜,我出一个对,不亦乐乎的。由此而生出一些与酒相连的文化来。
实实在在地说,古人才是把酒与文化天然合一的,喝起酒来,文化自然而到,没有娇柔造作,没有过门前奏,酒一上桌文化自然而到。
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自然地把酒与英雄连到了一起,有说的、有听的,感慨发于酒,借酒闻惊雷掉筷子,把酒文化演义的淋漓尽致;李白斗酒诗百篇,洋洋洒洒,尽具浪漫主义色彩;欧阳修之醉翁亭与众宾客饮酒,把酒与山水之乐融入一体,我所欣赏的是那因酒而构画的“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之美景和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还有那怀素借着酒酣性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尽情挥墨着笔,把中国文字写得飞龙走凤,使书法与酒连到了一起。就连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也是借着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精气一滩鸥鹭。”(如梦令)演义出一幅美丽的醉女夜归图。
旧时的人们是否用酒来浇灌文化奇葩的,可能不尽然,但从古代文人墨客的文章里,总能嗅出酒香来。这是一种清香,一种让人回味的'香,它透过大脑可以把它变为美丽的画卷。
现如今,人们上得酒桌,与水与荤连在了一起,人们也讲文化,只是讲的这些文化没有什么值得留下来的。一些荤东西让人听了起鸡皮疙瘩,但还要强装笑容,不然别人会说你没有文化,没有幽默感。有时候把那些女服务员羞的只好出去。
我在想,为什么古人的酒文化能作为经典留下来,给人以知识和情趣的熏陶,大概在于他们掏的是自己银子,请的是知己的私客,在一起掏的是真心,有什么感受谈什么感受,诗兴来了,现场拿笔在墙上涂抹变现出一首诗来。可能是现在的人掏的是公家的钱,请的是公客,自然是谈客套话,谈那些正儿八经的文化没人听,便衍生出一些黄段子出来以助酒兴的缘故吧!
说起筷子,这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餐具。筷子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使用筷子的人越来越多。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使用筷子还能开发儿童的智力。
筷子的种类非常多,如:竹筷子、象牙筷子、银筷子、金筷子,筷子有粗有细,有方有圆,形状各异,竹筷子:上面方方的下面呈圆形,有时还有一点点的粗糙;你瞧这象牙筷子,雪白光滑,晶莹剔透;再瞧这银筷子,一个浑身银光闪闪,上端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看就知道这是大官家里用的筷子;皇帝用的筷子又有所不同,他用的筷子闪着耀眼的光芒,体现着高贵、优雅的气质—金筷子。这银筷子和金筷子对于我们的现代人来说都太过奢侈了,我们现代人一般都使用竹筷子和木筷子。
我们家人使用筷子的方法主要分三种:“三指派”“四指派”和“双手并用”。我和妈妈是“四指派”,使用的时候把中指夹在两根筷子的中间,食指放在第一根筷子的边上,无名指垫在下面,大拇指就握住了,用这样的方法来夹食物比较轻松、灵活。外婆和爸爸是“三指派”握筷子的姿势和我比差不多,所以有时候碰到滑溜溜的食物,经常会让它溜走了,这种取食物的方法不太便捷。在我家用筷子最特别的是我弟弟“双手并用”。使用的时候一手拿一根筷子,来去食物,这种方法最不便捷,经常会把菜“抛”到外面,太不卫生,但弟弟毕竟也只有四岁。
原来筷子也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啊!让我们去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更多的知识吧!
在我们的周围,还发现有一些人使用筷子的方法和有意思。
有一次,中午我去幼稚园看我弟弟的时候他们正在吃午饭,有的人直接用手握住筷子,直接去戳食物,简直是把筷子当叉子了。还有早摊上炸油条的伯伯,他们的筷子可真长,足足和我手臂一样长。他在夹油条时握在筷子的顶端。我想:这样的话,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手被油烫了。
今天,老师还让我们做了一个试验,让我们分别试一下拿在筷子的上端、中间、下端自己有什么感受。开始试验了,我拿在筷子的上端,感到非常舒适,这样我们可以夹到离你远的菜。握在筷子的中间,感到还好。握在筷子的下端感到非常的不舒适,一难夹菜,二夹菜时,自己手还会沾上一层油,真不方便,我还是习惯握在筷子的上端,如果能灵活并用双手就能更加灵活了。
文化与成长作文
当我们的胃口被日益精致的食物带坏时,有谁还会记得小时候拿着5毛一根冰棍的喜悦?当我们随着霸道的流行音乐摇摆的时候,是否还能静下心来听听被我们喻为老古董才听的歌剧,交响乐?“你还记得你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你还记得你看那本书的评价吗?”一大堆问题如同浆糊一样,把脑子内的思维搅成一锅浆糊。
当我终于放下手机想去拿起一本小说舒缓一下紧张的节奏时,指尖却停留在那一排藏书的书脊上,犹豫不决了了。这一排印象中被我整理得整齐,一尘不染的书本虽然依然还是井井有序,却如同一群老态龙钟的老人,摸上书脊还会在手指上留下一层令人作呕的灰尘,一狠心,我决定把这一批“老古董”全部揪下来,逐本重阅。这批书可算是伴我成长的“老臣”了。如果问我喜欢什么,也许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书。”小时候读书我还是一知半懂,长大后重读是否又会别有一番滋味呢?
首先还是从最经典的《三国演义》读起吧,小时候觉得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是正派,曹操就是个坏人。这本书居然是让坏人的家业取得天下,根本不符合我们一直宣扬的“邪不压正”精神啊!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当时自己实在阅历太浅,。这个世界本不存在绝对的黑白。反观中国历史,真正邪不压正的时候屈指可数。精忠岳飞,难免死于奸臣秦桧之手:七君子独木难支,终被阉党铲除的一干二净。聪明如诸葛武侯,仍是知天命而逆天行,最终星坠五丈原。绝对的正义,绝对的邪恶,只不过是小说捏造罢了。纵使正难胜邪,历史这条分歧众多的大河还是一如既往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如同圣经神迹般的大拯救,跟如今的时代太不协调了。”究竟是什么让辛德勒先生决定做出这么一件事?以前我一直觉得他就像我们古代一直宣传的圣人一般。现在我依然不会怀疑他的伟大。但是也不会选择性忽视他的缺点。“辛德勒就是一个酒鬼,骗子,登徒子”,“可是,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的话,他也就没有办法从纳粹手里拯救出上千个犹太劳工了。”
文化的积淀,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你的`见地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或乐观或黑暗。“十恶不赦”的曹操,其实只是手段不太光彩的枭雄罢了。你的爱与恨,也会随年龄而改变。文化只是一个引路人,他装备你的思想,指引你如何行走。他不会告诉你下一步该去哪,也不会强迫你下一步怎么走。但是没有他,你就会寸步难行,不是吗?
我一直想给书本里的一切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每次翻开这个世界又会有新的发现。所谓文化,想必也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东西吧?纵使身边的一切日新月异,不变的只有他的内涵。这也正是他魅力所在。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应拿陈旧,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曾经的一切吧?小时候的英雄其实也会变老,幸福的公主和王子也会因为生活琐事而吵架。并不是你的英雄变了,你的美好童话幻灭了,而是你,变了。
“你还记得过去对这些书本的评价吗?”
“当然”,我合上书本:“你想听听现在的吗?”
时代的变迁,人们走过岁月的痕迹,了科技、文化的“新陈代谢”。“科技”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取代了原本人与人之间用情感铸造的“文化”。
文化,是过往人们情感的象征,随着整体人类演化,科技,也慢慢浮现在我们之中,前者用了近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今,而后者却只用了百年甚至数十年就妄将取代文化,这无疑是一大冲击。
网络上就曾盛传一段影片:一对夫妻把一本书交给他们三岁的孩子,他却开始用手摸书本封面,比划的有模有样,像极了手机、平板电脑里的程序封面的手势。后来我才知道,在这之前,他完全没有接触过书本,而是一台又一台方便、操作容易的平板电脑,一台刚不久的“机器”居然让出现超过千年的“书本”无用武之地,未来、文化的发展也令人堪忧。
难道科技就没有一点益处?难道科技只是来摧毁旧有人类的文化吗?并不是这样的。科技让我们的资讯能藉由网络至世界的另一端,让我们不用出门就能与他人联系,加快世界发展的'脚步,也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与书本相当的知识。
科技取代并超越现有文化,或许利弊相当,它带来方便,也让文化被忽略,但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科技不断地走,文化与其比肩而行,人也将要走过这段未来的历史,人们不会遗忘一走来的艰辛,并迎接新的未来,新的文化。
啤酒与文化作文
今天,我来到了深圳的龙岗大运中心,体验啤酒节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中国有着传统的茶文化,茶是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品味的,而啤酒却需要朋友,啤酒可以抒发一个人的感情,可以利用啤酒与人交朋友。这届啤酒节是深圳的首届啤酒节,虽说是首届,可影响力也大,有很多人来到这里。从这一届啤酒节中,我还知道了许多有名的品牌,如:蓝带,自酿,金威,黄河,青岛,喜力,虎牌等,他们的啤酒在人们眼中是口碑极好的。
啤酒节中,不仅仅只有啤酒,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什么长沙臭豆腐,什么榴莲飞饼。吃的喝的一应俱全。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欣赏各式各样的表演,边吃小吃边喝啤酒边看表演,这真是一种舒适惬意的休闲娱乐的方式。
此次活动,我还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来啤酒节活动现场游玩的人。让我既得到了锻炼,又更深层次的体验到了啤酒文化的内涵。刚开始采访时,我心惊胆颤,说话吞吞吐吐,可后来,我的脸皮慢慢“厚”了起来,“请问你对这个啤酒节的.感觉如何?有什么想法?”对方很认真的问题了我的问题:“这个活动可增加市民的活动乐趣,影响力,知名度不够,要推广啤酒节。这个啤酒节代表了一种文化,代表了活力与朝气,可以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快乐,交流沟通。”
这样来看,喝啤酒的好处很多。可是啤酒真得那么十全十美吗?不,喝啤酒也有坏处,要是我们长期大量的喝啤酒会导致心室体积扩大不仅没有一点好处,而且还惹来了“啤酒病”。喝啤酒也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如果喝了太多那就会对身体无益。相反,如果我们适量的饮入啤酒就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总之,啤酒喝多了是有害的,适量饮入就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单方面认为啤酒就是好的,就大量饮食。
啤酒文化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啤酒,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不仅仅是好吃的小吃,跟是啤酒的文化;不仅仅是舒适惬意的休闲方式;更是体现了城市的活力与朝气。我希望又更多的人认识啤酒,认识它的文化;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一个啤酒文化节。
文人与文化作文
《古文观止》,从先秦文学到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再到明清文章;古代诗词,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古代历史,从《史记》到《资治通鉴》等等;再加上古代科技,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论著,那真是汗牛充栋,枚不胜数。这一切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是古代文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在唐诗里,杜甫“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李白“安能使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文人风骨;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进退维谷“徒劳恨费声”的无奈和无助,跃然纸上,穿透纸背。在宋词里,至今仍流露着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婉约的眼神;闪耀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刀光剑影;回荡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临终嘱托。
孔老夫子一句“学而优则仕”,两千年来,一直或成就或贻误着古代文人,并且一直影响至今。在古代,没有专门的作家司职的机构,没有作协和文化部,文人们如同散兵游勇一般流落在民间,他们人生的终极或者说最高目的就是考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一般的说,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是排斥的而非融合的,政治主要是立场和原则问题,而文化更多的是情感和思想问题。文人的天性大多是自由的率性的,一旦踏上仕途,和政治联姻,他们要么改变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侍从文人,虽然表面上飞黄腾达了却已江郎才尽,如唐代的沈诠期和现代的郭沫若;要么改变社会高举“达则兼济天下”大旗,坚持自我天性和文人风骨,屡屡进谏终因不谙官场游戏规则而见颜犯怒,其结果或左迁或罢黜,没有杀身之祸就算万幸,司马迁为李陵游说而遭宫刑是也,韩愈谏佛骨入宫被贬潮州是也。
我们商洛籍的著名作家兼世界名人贾平凹先生在一次讲学中说:“文学是不幸者的事业”,诚哉斯言。正因为司马迁的不幸,才成就了《史记》;刘勰一生未娶未仕独居破庙写就了《文心雕龙》;韩愈,苏轼等屡遭贬黜而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我不是在称道文人的`不幸,而是因为不幸成就了这些伟大的文人,因为不幸者都是寂寞的,还因为“陶思文均,贵在虚静”。
屈原的后继者还将永沉汨罗,李白的粉丝们仍在醉卧长安,柳永的追星族还将痴心红楼。与文化为伍的人与常人不同,他们自古以来就生存在两个世界里: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对于文人们来说,这两个世界完全融合而又格格不入,这就决定了文人生存的难度,同时也决定了文人的命运,所以一些文人成了官场红人文坛小人,一些文人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得叩拜和祭奠这些文人以及文化。历史这扇门太沉重了,历史的走廊也太黯淡太悠长了,但是,文人们耗尽生命推开了这扇厚重的大门,一步步走过了这遥远而又黑暗的历程。一幅幅远古的壮景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个谜底裸露在文字里,这样,历史这尾金鱼在我们的眼里变得伸手可及,历史这条河流在我们眼里变得清澈见底,透过文化这扇窗户我们的眼眸走向古代,是文人帮助历史恢复了记忆。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中华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社会,哪里还有孔孟的淡泊宁静,哪里还有庄周的胸怀天下,哪里还有佛家的虔诚圆满,哪里还有道家的天人合一?中华文化的精髓都渐渐消失。中华儿女为什么不传承自己的文化了呢?(街道网 )
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九流十家,争芳斗艳。重要代表有: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主张“天道无为,道法自然”的道家。当多种思想相互碰撞,儒家思想最终脱颖而出,于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传遍天下,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意图建立万世基业。后世的苏轼曾有词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那羽扇纶巾的睿智,那金戈铁马的豪气,最终都化作了“三国”二字,融入了中华文化当中。
谁家玉箫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放眼望去,又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中华诗仙,酒入豪肠,七分成了诗意,三分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你不慕名利,钟情于山水,可还记得那峨眉山月中的半轮秋,可曾梦起那宣州的孤立谢朓楼。可是黑暗包围了你,你又孤身一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然而,黑暗并不能压倒你的傲骨,只能使你变得更加豪迈、激昂!唐诗,一个响亮的文化符号,饱含多少诗人的血泪,你当之无愧地撑起中华文化的脊梁。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词,一个凄婉与豪迈的代名词,化作了中华文化的血肉,充实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头脑。
笔、墨、纸、砚皆有灵气,西游红楼钟情于灵,京剧秦腔婉转悠长。可是它在我们之间一点一点的消逝,化作了梦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灯红酒绿、劲歌狂舞取代了温文尔雅。中华文化,命在何方?
岁月的圆规在纸上静静地画下第14个圈。那一年,我刚满14岁,在这14岁的花样年龄,我与你相遇。
惟美的邂逅,惟美的缘分,惟美的开始……
还是属于初三的那个中午吧,你第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呵,是一个清秀的小姑娘,把羞涩的你摊开在我的手心。
心咚咚的像小鹿乱撞,脸红扑扑的,粉色映着快乐的娇滴。与你的相遇着实让我不知所措,恰如一池春水惊起圈圈微波。轻轻的'涟漪路过心扉,荡起浪花朵朵——我心动了。
在与你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迷恋上了你。
时常,我轻轻的抚摸你的脸庞,我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生怕惊扰到你。当两种陌生第一次冲破无知,羞涩和恋爱交织,生命在这一刻骤然复苏。望着你的感觉,真好!
你莞尔一笑,我的五指便情不自禁地拂过你的发丝,轻盈的滑滑的,散发出一丝芬芳。啊,竟是我最喜欢的味道……
在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总在一起,去品味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去感悟那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迈气概;去领悟那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傲骨……
在傍晚时分,我们在一起时,我对你说我喜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喜欢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喜欢范仲淹“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以及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你只是莞尔一笑,静静不语。
时光如白驹过隙,“相恋”一年的时间从指尖流过。只剩下秋天不悔的记忆。黑夜,流星滑过,我许下一个愿望:愿与你相守,直到永远——《中华诗词》。
我喜欢书香的味道,我喜欢你《中华诗词》。感谢你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让我在着最美丽的年华遇见你,我将永远陪伴你《中华诗词》。
古诗词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
朋友,让我们都来诵
[1] [2] 下一页
撑一把青竹伞,赴一场旧时约,一场与诗词的约会。
——题记
我只是历史的长河中最渺小、最不起眼的一粟,而诗词是中华文明中最绚丽的节拍。“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我秉承着对诗词不变的初心,带着那份对古典情韵的向往,踏上一条与中华诗词相约,与中华古典文明相会的道路。
我陶醉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里,漫步在繁花似锦的诗词中,和古代先贤们尽情对话交流。我曾随他们低吟浅唱,在明媚的春景中策马而行,穿越辛夷,穿越紫荆,穿越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看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欣喜;看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欢愉。我曾随他们倏然高歌,在闷热的夏日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感受内心的清凉,感受自然的宁静;我曾随他们漫步原野,收获着秋天的累累硕果,感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心动;我曾随他们在漫天飞雪的冬日里,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他们的唯美神韵,燃起了我对诗词原野的热爱。
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其初衷与我的初心不谋而合,我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忠实观众。《中国诗词大会》让我着迷,我为选手们精彩绝伦的表现鼓掌喝彩,被那些虽身缠疾病,却怀着对诗词的热爱,勇敢面对生活的人感动。古人与今人造就了一場穿越时空的对话,共同感怀,共同交流,就连大屏幕上的月亮,也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韵味。
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高洁孤傲,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真情流露,晏殊“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的悲哀寂寞,李之仪“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真爱痴情,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然达观……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我产生了情感共鸣,就好似我陪他们哭,陪他们笑,陪他们看尽这世间的华灯初上,万千繁华。他们和我是朋友,更是彼此不说话就知我心的老朋友。知我为什么哭,知我为什么笑,知我为什么忧,知我为什么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守候的这片宁静中永存典雅的诗意,怀揣着向往和真挚,拥有了对诗词的情韵,让我在春江花逝中看到了那“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的纳兰性德,看到了他一如往昔的俊雅飘逸。
漫步在诗词的长河里,任凭字句的水流浸没过脚踝,我撑着一把青竹伞,心念着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回味着一段段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时刻准备着前去赶赴一场我与诗词的约会。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就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福清市文明办举行了一场轰动全城的网络古诗词竞赛。
为了这一次比赛能有一个好成绩,我在考试前三周就开始了复习,每天都会背二十首古诗,默二十首古诗,做四、五张卷子……我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每一天我都为这次古诗词竞赛认真地准备着,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次古诗词竞赛中入围的前二十名中的一个幸运儿。
三周时间很快过去了,激动人心的古诗词竞赛终于开始了。比赛的号角吹响了,感觉像是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整个福清都沸腾了,大家都是在谈论古诗词竞赛的。
这次古诗词竞赛,规则是每个人只有两次网络考试的机会,取其中一次最好成绩。有些同学按耐不住,第一天就亲身下水试深浅了。我四下打听考过的人,似乎大家“试水”都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忐忑不安地想着:难道题目非常难?万一考砸了那可怎么办啊!老师和妈妈对我都报有很高的期望,我又不想让他们失望。于是我更加细致刻苦地复习,期待着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我做了充分练习后,要开始第一次的考试。我深吸一口气,用手点开了测试题,眼前一幕让我惊呆了,第一题就这么难。因为有时间限制我就瞎选了一个,还好蒙对了,后面题目依旧很难,到了最后就才考了一个七十分,其中一半还是蒙的呢!
唉,只剩一个机会了,可要好好把握。我全面复习了一遍。我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充满信心地点了进去,开始第二次考试。这次进步了二十分,考上了九十,虽然有进步,可惜还是没达成心愿。
今天,前二十名名单终于出来了,小学四~六年级全市排名第一的是100分37秒。第20名是100分41秒。我最快也才1分10几秒呢!我惊叹不已: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词竞赛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了,但是我对诗词的喜爱却更热烈了!
房间里,书柜边,一摞大大小小、或厚或薄的书卷,轻将粉尘拂去,静静地翻开,纵享,诗词之乐……
幼时,班上有几位“诗词达人”,常是开口能吟,提笔能作,腹中积累的好诗词数也数不尽。每每见此,在赞叹之余,总有一个念头——我也要读诗!
就这样,我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那时起,唐诗、宋词、韵脚、诗评……各样的书都成了我的囊中之宝。每天都在诗词中开启。如痴如醉的我贪婪地享用着这场精神盛宴,一头扎进诗词中流连忘返,再一翻诗评、韵脚注解,便恍然知其中奥妙。诗,是一艘载我过河的船,河的对岸,是一片缤纷多彩的世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东坡以他那乐天派的心形化我心中坎坷为能量;吟诵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带我领略了一番豪迈与霸气;“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使我心胸平添一份平静与淡然……原来,读诗词,还挺有意思的!
后来啊,我开始吟诗诵词。高低不同的音调与大小不一的音量,同一阙阙朗朗上口的小句激烈地碰撞着,擦出别样的火花。那一个个文字,在吟诵中,获得了生命。甚至,我为此学了古音,用古音将诗词吟诵出来。在吟诵中,我似是穿越诗人们所处的时代,用着和他们相同的音律,吟诵他们的诗;恍然间,诗词似是活了过来;那诗中的情感,是从未有过的真切与清晰,是跨越时空的漫漫相会;我一下懂得他们为何哭,为何笑;为何悲,悲得心如刀绞;为何乐,乐得纵情尽兴,那诗中的豪迈气魄,坚定不移,心花怒放,感时伤事,都淋漓尽致地以它们最初的模样展现在我面前。吟诵诗词,是多么地有意思!
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吟诵诗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已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书写我的心灵之诗。写诗固然不易,可在钻研的过程中,却妙趣横生。平仄之声的把握要得当,起承转合的意境不能少;各种词牌,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要求,若是一不小心没拿捏准,那写出来的作品定少不了阴阳怪气。但是,这阻拦不了我在诗词之路上的探索,它似乎早已与我的灵魂融为一体,无法割舍。常常,目有所见,心有所感,便化为才思,不自觉地涌于笔下,是心灵的声音;常常,心有愁绪不可解,便以流动的字句,以慰我心;常常,写着写着,微微一笑,情不自禁地感叹:“写诗,真是太有意思了!”
对啊,在诗词的海洋中徜徉,创新,传承,在一缕缕古典的墨香中,嗅见自己的味道,有意思!
最初,只因心中一个小小的念头,萌生了读诗的念头,恍如进入了天外之境,多彩,又神秘;逐渐地,古音吟诵,提笔作诗,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青春的浮躁逐渐褪去,在诗词的海洋中,那个稚嫩的女孩,在诗词的世界中,成长了。原来,与诗为友,真的很有意思!
与诗词一起走过作文
目光似犁,深掘文字,一本诗词,浸透心房。坐在他们厚实的肩膀上,走过那些年的风风雨雨……
走过浪漫春秋夕阳渐渐下沉,洒下柔和的余晖,古道西风,万籁俱寂。谪仙牵着瘦马,拎着酒壶,拖着长长的身影。一边收藏风的耳语,一边拾着如画的江山,把它们谱成曲,集成册,带给我一遍又一遍的心潮澎湃。他酒入豪肠,七分化为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在朝要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如此的不羁也掩饰不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细腻浪漫,也掩饰不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敏感多情,也掩饰不住……
坐在李白的肩上,同他一起走过浪漫春秋……
走过?忧愁流年一叶小舟独自漂泊在荷塘,传来酒香四溢,一位紧皱眉头,愁肠满怀的女子伏在船上,一边吐露自己浓浓的闺愁,一边吟哦着国计民生,把它们酿成酒,化作愁,带给我一遍又一遍的愁上心头。
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日思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愁了,拿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她“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也许她早已厌倦这离别的痛苦了吧?也许是她人生多舛命中有愁吧?也许……
坐在清照的肩上,同她一起走过忧愁流年。
走过激昂岁月
一只缥渺的鸿雁,在阴暗夜空徘徊,“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蓦然回首,知音廖无,但不肯平淡终生上,誓要激昂不平凡。带给我一遍又一遍的心酸感动。
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雕裘,千骑卷平冈……”人生却坎坷多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他无所畏惧,从容面对,“一蓑烟雨任平生”达到自己精神上激昂的巅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朝廷待他不好,他却对百姓不薄,从京城到黄州到惠州,再到詹州,立下“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所到之处,人民爱戴,是北宋政坛上一颗最闪耀的慧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才气的词人,是……
坐在苏轼的肩上,同他一起走过激昂岁月。
坐在他们的肩上,牵着他们的手,去领悟那些年的风雨,不仅是沉醉更是智慧。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走来……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无数文人骚客文思泉涌,写下一首首千古绝唱,令人陶醉。
提起春,朱熹的“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否令你陶醉?春日的骄阳,馥郁的鲜花,娇嫩的绿草,哼着歌奔跑的小溪,多么美的一幅画,多么令人陶醉!我仿佛懂得了诗人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欣喜。
盛夏时节,湖里的莲花抒枝展叶,那洁白无暇的花瓣当真是“出於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暖风拂过,拨乱一阙池水,吹得人心里痒痒的,令人陶醉!怪不得杨万里曾作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晚秋,这一季节似乎总有些秋殇的感觉,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毛泽东的“独立寒江,湘江北去,橘子州头”……许多迁客骚人对秋都是无尽伤感,这个季节似乎有着无尽的离别……而正是古诗词,附予了它神秘。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勃的“落霞与孤鹬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凄美的秋,令人陶醉!
深冬,山川河流都染了层色,房子上,车子上,甚至帽子上头都盖了层雪,春日里的勃勃生机荡然无存,没了踪影,可诗人王安石却在无人问津,积满雪花的墙角看见了数枝梅花,“凌寒独自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冬天虽严寒,仍有梅花傲立枝头,古诗词,多么令人陶醉!
古诗词,这个词便足以惊艳我了,那些名篇佳句,那么千古绝句无论何时提及,都令人陶醉。
看到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令我回味无穷!大诗人李白留下的诗篇,哪首不足以令人神往?我喜欢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喜欢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
诗圣杜甫也给我们中国文学创造了不少奇迹,他的作品贴近人民生活;陆游这位爱国诗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也希望国家统一的精神令我感动……
古诗词这朵绚丽的奇葩,有春的生机,夏的热情,秋的凄美,冬的不屈……古诗词,令我陶醉!
一杯茶,一首诗,一首词。不禁让人回想连篇。
余秋梁老先生说:“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前行。”不论是黄州还是惠州,生活是凄苦的,却依旧苦中作乐。虽有“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但更多的却是豪迈的。提笔一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被贬谪多次,却依旧是豁达。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黄州猪肉贱”就大吃猪肉还做了东坡肉,既然“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那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样的豁达唯东坡有。不顺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失败的时侯。读读东坡诗词,他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
东坡也赞扬过一位诗人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摩诘无论是写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抑或是写边塞的空旷荒凉,小桥流水的恬静淡雅。都拥有一种慑人心魄的美感,这种美超然于世俗中,又脱然于山水间。
在摩诘的诗中山也好,水也罢。都是充满活力。泉声可以咽危石,日色可以冷青松。摩诘把诗意,禅意,画意集于一体。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精品。因为官场上黑暗,所以隐居在山水田园之中。所以离开了官场,做一个“闲人”。田园之美,早出晚归的农夫又怎么会知道“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的美景?他们是不可能认为在农田间干活,妻子送菜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辛苦,一种生活。
也喜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说没有东坡的豪气,也没有摩诘的诗情画意。但柳三变的词却充满了儿女愁情。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也许是因为女儿家,喜欢柳三变的细腻。虽说同是婉约派却不像易安
居士那样愁思深重。笔下尽是风花雪月,却又不失雅气。虽是小家之题却又有大家风范。
一首首诗词陪伴着我,一位位“骚人墨客”在孤独中与我秉烛夜谈。我和诗词亲密接触,真好。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与它,一刹那的相遇,便注定携手同行,缘分大抵如此吧
记得一个暗沉沉的初秋,下过一阵雨,空气便潮润润地弥漫着草木味儿,窗外是各样的小虫,为挽留夏日而争涌着奏响乐章。我百无聊赖地在书柜角落处抽出一本书,随意翻到一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莫不是神谕?我屏住呼吸,重新打量起这本书来纸张是昏黄的,字也黯淡不清,但一句句、一篇篇,在朦胧中仍有摄人心魄的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向外看去,江面铺上长龙一样的雾,连着山林与建筑,浸没了一切又直入远方,如梦如幻,抬头仰望,蓝天清朗明净,云层细腻饱满,像古典油画般,隐藏住了笔触,愈发柔软开阔了
蓦地,恍悟诗词绝不是生涩难懂的古典音韵,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诗词是真正鲜活的文字,存在永恒的时空里,永不老去。就这样,你的光彩魅力让我情不自禁走进了你
忘不了,在校园小水洼里窥见树的倒影,叶与枝交错将天空割分,不由想到了你疏影横斜水清浅,不禁窃喜,憧憬着一个月华如水的清亮夜晚,打这里经过,品味酝酿出的芬芳,邂逅暗香浮动月黄昏了。自此,月光便是桂华流瓦,燕雀是似曾相识,晚上要秉烛夜游,跑步乃千里快哉了你如此体贴地融进了我的生活!
是的,你这位知己、挚友,给我带来了多少欢悦和信念啊!你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抹平我的失意;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造就我的决心;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提醒我的虚度
千古流传的你,载了多少真情!它们都将化作我的骨中骨,血中血,与我同生共长!此刻我多想执子之手,同赴杏花村馆,共饮浊酒盟誓,从此相伴终老,永生不渝。即使不能遂愿,又何憾?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唐诗宋词,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她们时而慷慨激昂,如大江东去,时而婉约细腻,似小桥流水,一会像一个跃马驰骋的将军,一会又像一位温柔娴静的姑娘,在喜她们的人儿看来真是韵味无穷,美极了。
一见钟情
我喜欢诗词,我的父亲也喜欢诗词。他非常喜欢读书,读完的书可以装满整整一个比我还高的大书柜,尤其喜欢诗词。记得小时候,常常听父亲朗诵诗词。于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对诗词一见钟情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何等的相思啊,竟是无计可消除,值得让她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如见一位姑娘,俯身窗前,凝视窗外树枝上叽喳的两只雀儿出神,眉间似有一丝惆怅。
情有独钟
上了小学以后,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出色的语文老师。平日里,她总是不忘逼迫我们背诵古诗词。自然而然,我对唐诗宋词的喜欢和积累又大大增加了。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李清照的《醉花阴》是我记忆中很深刻的一首。她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万物无不涂抹上一层愁苦的色彩。人人都是每逢家家倍思亲,她也在这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自己的丈夫。当然,我更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样的豪情满怀。
情深意重
升入初中后,我有幸再遇良师。自此之后,诵读诗词不仅仅是积累,而更是品读其中的韵味,品味其中的境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之夜,大词人苏轼饮酒赏月之时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弟弟苏辙,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苏轼饮酒赏月,不禁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们也都是孤独的人,也都在月下独酌呢!
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和广大劳动人民情感和智慧的结晶,我将用心去体味她、感悟她,让她和我一生相伴,约会永远!
如果说语文是我学业上最强劲的对手,那么,古诗词绝对是它手下最难对付的“将军‘’。古往今来,多少学生惨败在他手下。实在看不下去的,我又将与它厮杀一场,一不想竞发生了这样有趣的二三事。
‘’ 床前明什么光,疑是那霜啊!”到底怎么背我生无可恋地撞着墙壁,好难啊!然后……回头土脸的翻开书本,“原来是明月光和地上霜。‘’终与勉强的在脑门上刻下了这两个可恶的东西。却偶然一掠,看到那首诗显眼的躺在纸上,开着口的字,像是在嘲笑你个大笨蛋。‘’唉,我这暴脾气,谁给你的本事!”我想想就气,一提笔就在书上留下了一行清秀的大字:“床前手机亮,惹我心痒痒。‘’独留潇洒背影的我却有了一丝触动,其实背诗词也不难,我能留下这样的‘’千古佳作”,是因为我懂得我写的意思,而我不会背诗是因为我不懂诗人的意思。
从那之后,恍然大悟的我,在找到诗词的弱点后,开始不断探索和尝试。
时过境迁,又是一个花好月圆之时。中秋团圆,父母却回了老家,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倚在窗前,天边悬挂着银圆盘的月亮,将光芒倾洒到了床前和地上,加上远方乱来的寒风,像是铺上了一层渗人的白霜。抬起头来和明月对视了几眼,却忍不住思念起了爸妈和老家过中秋的日子。值得哀哀感叹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咦我背出来了。”此时此刻,我就像是那个遭千百学生“嫌弃‘’的李白,张口就是一句诗。
原来诗词并不难,难的是是我们永远闭不上在埋怨的嘴。我们一昧地为了完成作业,而背下这些古诗词。然后转头,忘得一干二净。我们从没有发现诗词中的美,就比如那个地上霜的霜,比起我的心痒痒,用得起不美哉。这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之美吗?它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远在天边的,而是用心能体会到的。
而今的我们担负起‘’天降大任于我也”的伟大职责,更应该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美和文化底蕴。不要让这些流传千古的佳作,捞得昙花一现的命运。
古诗词,它没有现代文的繁琐,而是用最精简的言语来表达诗人的所感。
若想知我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之时,可追溯至孩童时代,小时侯,我和热爱诵读唐诗的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先是有模有样的学着读,然后就日久生情,在爷爷的熏陶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色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到最熟悉的一首,莫过于这首《静夜思》了。其中的古韵与诗律将我深深吸引其中。琅琅上口的诗句就像一个个飞舞的、美妙的音符,如可爱的精灵,使我无法摆脱对它们的钟爱。
开阔上了小学后,我开始翻译一些简单的诗词,看着翻译过后的白话文,结合老师告诉我们的有关于这位诗人的身世背景使我似懂非懂的感受到了些诗人当时的心情,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之喜;白居易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腐君之怒;陆游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的漂泊之哀~~~~
上了初中,那些苍凉悲壮,富有哲理的诗词总会震撼着我的灵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读出了苍凉与悲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读出了前人豁达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被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动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鼓励着我更加勤奋地去拼搏……古诗词的确是一种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东西,这时,我不满足只是背诵与品位其诗韵了。我开始尝试理解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渐渐地,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爽,领略着李清照的婉约,陶醉在陶渊明的田园情怀……
小时候,我因诗的韵律而学习诗,觉得读诗是件高雅的事,但并没有领会诗之意;之后,我因诗的的意思、故事而学习诗,但我只领会了诗之意,并没有领会诗之情;现在,我因诗的情感、意愿而学习诗,认为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方法。愿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银装素裹的严冬,可以用心品味着,用情感受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中华上下五千年,千万首唐诗宋词像是一朵朵莲花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化之美,我爱诗词,它带给我快乐。
近几年有一档文化节目特别火爆,那就是中国诗词大会,我和爸爸都特别喜欢这个节目,一期不落的看下来,为选手们丰富的诗词知识所折服。其中我们最喜欢飞花令这个环节,看着选手们一句接一句的背诵着诗词,感到既紧张又刺激,同时也佩服他们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词。诗词大会激起了我对诗词的兴趣,我和爸爸准备也以花、月、春为内容比试一场飞花令。
晚上九点了,我还在桌前准备着,一边翻开书本,一边在网上查找资料,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而此时,爸爸早已经呼呼大睡了。夜深了,我望着窗外的月亮,举头望明月,低个头思故乡这句诗一下子就从脑海里蹦了出来,我对明天的飞花令比赛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地复习昨天记下的诗词。早饭后,期待已久的飞花令终于开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旗开得胜抢先说出了第一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爸爸也不甘示弱立刻就接了一句。就这样进行了两三个回合,我十分着急,回想着昨晚记下的诗词大脑里却一片空白,第一回合我输给了爸爸。第二回合我放松心态,屡败屡战,经历了十几个回合终于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爸爸。到了第三回合决胜局,和春有关的诗词我最拿手,我胸有成竹准备和爸爸一决胜负。春眠不觉晓,春风吹又生,春江潮水连江平,当春乃发生我和爸爸你一言我一语,比赛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何处春江无月明爸爸说,这是我最后一句了,如果你能接上了就赢了。我兴奋极了,绞尽脑汁想一句和春有关的诗句,突然我看到小鸭子玩偶,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大声的说出这句诗,赢了这次飞花令比赛。
一次简单的飞花令比赛,我积累了诗词,学会了处理问题,也让我加深了对诗词的热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传承。
我骄傲,我爱诗词!
书香盈路,沁心脾,书魂索绕,正其身。——题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依偎在妈妈怀里,指着书上的月亮,认真地读诗,这就是儿时的我。那时候我还不懂诗中的意思,长大了,慢慢懂得了其中的内涵,诗词也慢慢刷新了我的生活……
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开始接触诗词,妈妈在书店买来的《唐诗三百首》便是我的第一本书,从最简单的句子背起。印象深刻的是一首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讲一个小孩跟着他的母亲去走亲戚,路上看到了很美丽的花,孩子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这首诗带给我不一样的启示,它教给我不乱摘花草,不破坏公物的道理,如我的启蒙老师一般。诗词在我幼小的心灵上上了一节道德课,刷新了我的生活……
长大了,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在阳光正好,微风不躁的天气里,捧上一杯红茶,拿上一本诗词选集,放上一曲悠扬的中国风,有点小情调,我自是乐在其中。细细品味红茶与诗词,你会发现它们的味道是一样的,都是属于淡雅,苦中带甜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我最喜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山色空蒙雨亦奇”,多美的诗词啊!
诗词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还增添了生活的情调。
诗词带给我的,有太多太多。我没有太过华美的辞藻,我所讲述的一切都是从心而发。诗词走进我的生活,刷新了我生活的每一天,我会好好珍惜。
诗三百,词几千,平平仄仄中勾勒出中华上下几千年。——题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诗句,如今四五岁的孩子,稚嫩的童声,张口便能背出。从小我便也是这样,在奶奶的教导下,背了许多古诗。在这短短几十字中,我便滋生了对诗中世界的无限向往。
午后,阳光明媚,又或是晴朗的夜晚,奶奶便会教我背诗。其中一首令我记忆十分深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奶奶这样解释:“高高的楼仿佛有百尺高,伸手就能摘天上的星星。”我这么听着,想着浩瀚的夜空、满天的繁星,一伸手,天际就可触及,这是多么美妙啊!天上还住着神仙呢,大声说话怕惊动了他。我抬头看着夜空,原来这几句话是如此奇妙,我产生了对诗中世界的好奇与憧憬。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再是那个仰望天空的小孩了。爸爸开始教我背一些更难的诗词。从《赤壁赋》到《琵琶行》,从《木兰诗》或是《滕王阁序》,上学路上,我跟着爸爸一句一句地念,不知不觉中背完了这些,上学的路似乎变得很短很短,那懵懵懂懂背下的诗也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再大一些,我对诗词有了自己的理解。伴一首筝曲,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春江潮水波涛澎湃的情景;读“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想起班婕妤画扇的悲情。我爱李白的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始金樽空对月”,爱那一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爱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风骨。我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而伤感,又向往在水一方佳人的神秘。诗的镌永、词的秀丽,着实令我陶醉。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抒写了无数动人的 篇章。无论是江南烟雨、大漠风光,还是离别之苦、相思之切,都能牵动我的心。从一首首诗词中,能看到作者的影子,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或没落。历史长河中,成就了无数瑰宝,记载了几千年的'成败兴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愿在最好的青春里,与诗词为伴,一览世间风光。
当我翻开泛黄的书页,轻嗅文字的清香时,我邂逅了你们——诗词。行走在这一片诗情画意间,我流连于山光和明月,徜徉于碧海和晴空,细品着那些来自灵魂的吟唱。
青春岁月,你陪我看陶渊明的孤傲风骨。一弯新月,如钩,一如陶渊明的淡泊名利的目光。我们从朦胧的月色中看他荷锄而归,只留下一道伛偻的剪影。晨心理荒秽的辛苦劳作,摧残陶渊明的容颜,却不改他的心愿。看,那东篱灿烂的菊花,不正是他的孤傲风骨对菊饮酒的率真自然,但愿这烈酒能燃尽她他心中的苦闷消除世间的不平与黑暗。南山青,听暮蝉,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我仿佛又听到了这位五柳先生爽朗的笑声。
是诗词,让我阅过了文坛上的一支清新的田园新曲,让我在青春岁月里虽遇逆境,却仍会乐观面对。
青春岁月,你陪我同李白同销万古愁。充满儒雅之风李太白,因仕途的坎坷、小人的陷害,对人家的思念,才有了伴酒放豪言和斗酒诗百篇。谁能忘记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柔情?谁又会忘记他“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豪情?在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之下,又有谁不记得他在山林间与月共饮,与影同舞,潇洒不羁的正气?虽然“多歧路,今安在”,但他仍吟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
是古诗,让我认识到了一生坎坷却仍为了理想奋斗不息的李太白。诗词让我在青春岁月能直面坎坷,用满腔的热血去奋斗。
青春岁月,你陪我与杜甫一起体验黎民的艰辛。我来到了茅屋的大门前,立在柴扉后,远远望见年事已高的杜甫。他卧在床上,岁月在他脸上凿出深深的痕。他颧骨突出,瘦削得可怜。手上的血管突起,里面流淌着你爱国的热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多么的可敬,至死为国,死而无憾。
是诗词,让我见证了人性中的伟大,那份家国情怀让我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沉重。
诗词,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着新绿。从诗词中走来,我领略了浩瀚历史长河中的印记,领悟了古人内心的世界,他们让我青春的热血沸腾但又不失宁静,让我知道用读书丰盈灵魂,用热血去奋斗,用责任锻造意志,青春的岁月才不会枯燥。
“这么亮的微光在我的床脚,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抬起头来一看,发现是月光,想起了他的家乡。”母亲的摇篮曲轻轻哼唱着这首熟悉的古诗。迷人的诗歌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
生活在快餐时代,我们都觉得诗太晦涩难懂,但含蓄才是诗的美。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蕴含深情,充满韵味,作者的情感表达淋漓尽致,诗歌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父亲在家有一杯热茶,一把躺椅和一本诗集。不管窗外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那份迷恋让我记忆深刻。年轻的时候不理解父亲的感受,触诗之后豁然开朗。
我一直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诗歌不仅可以丰富我的精神世界,还可以让我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朗朗上口的《望岳》是“一旦爬到山顶,人们会看到,其他的山都显得矮矮的在天底下.”高耸的泰山似乎就在眼前。“如果你想把西湖和西子,相比,化淡妆总是合适的。”苏轼的几个矮个子字画了一幅平静如水的图画,仿佛看到一条鲶鱼在平静的湖面上钓鱼,一艘小船悠闲地穿梭在远处的荷花间,水很清澈,鱼很享受。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路很长,修远很尴尬。我就上上下下。”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我们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但有多少爱有寸长的草,报三春晖。”一个坚强的母爱,一个含泪流浪的孩子,父母养育孩子的恩情,比天还高,比海还深。
捧一首古诗,慢慢品味,笑处欢喜,愁时皱眉,动处落泪。诗影响我的情绪,都是因为诗太美了!
诗词,犹如一段尘封的往事,悠悠地倾吐着,静静地忆恋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读着易安词,我仿佛看到,雨滴嗒嗒敲着青砖绿瓦。悠清的长廊上,雨珠滑过淡红的胭脂叶,滚落到海棠花蕊上。依旧能感受到昨夜狂风卷着雨点散落大地的痕迹,唯余一片绿肥红瘦。词人易安斜倚床榻,感叹着青春易逝……这让我想起,我们虽值年少,可时光倏忽,红颜易老,难道我们不是更应该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吟着太白诗,我仿佛看到他在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前,痛然停杯——沉沉冰封堵塞了大川,茫茫重雪阻绝了高原。然而,纵郁闷于胸,他却仍然不改洒脱,依旧乐观!那冲天的豪气仿佛当下便会长风破浪,任白雪茫茫,却再也遮不住原有的.绿水青山……是啊!人生难免失意,面对挫折,我们不能失落,乐观面对不是更好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放翁游山西村,我仿佛看到那些农家在棕色的篱笆院内淘制着米酒,空气中飘溢着酒香,香得人不由得伸长脖子细嗅。陆游路过农家,走过重叠的山水,穿过层层的迷雾,似无路可行时,却在柳暗花明的转角发现了这样一处人间仙境。是啊!纵山迷水绕,只要目视前方,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生活无处不充满了惊喜啊!
诗词,犹如一段尘封的往事,轻翻书卷,抖落时光,惊艳一番岁月,一段心情,总能让我想起……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有着万千的魅力。
站在黄鹤楼下,你会想到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站在鹳雀楼上,你会想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见一轮明月,你会想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见一丛梅花,你会想起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现在,我时时刻刻都能在其中陶冶情操,和它“亲密无间”,但在此前,我刚接触诗词时,却有这么一段故事……
二零一六年,我于京西雒诵堂学习传统国学。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写诗填词”了。自己填第一首格律诗时,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可惜,我一开始钻进了“死胡同”,没有注意押韵及规律。后来,在屡次的.失败之后,我终于写出了真正属于我的第一首词,我的“处女作”——《采桑子》。
当我在“八行笺”上正式抄写第一篇作品时,我觉得很自豪——我自豪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出了中国自己的“名片”;我自豪我居然也能像唐朝大诗人一样,写出那华丽的诗篇。
从那天开始,我便坚持每周尽量交一篇诗词,到现在已近有近一百篇了。
渐渐地,我发现,我离不开诗词了。我控制不了我对它的求索,也控制不了我对它的向往。我坚信,它永远是我的伙伴,它将永远陪我走下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们,诗词是人生的转折,诗词是心灵的寄托。让我们一起鉴赏诗词,品味诗词,共创拥有诗词的精彩人生!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