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策略
- 文档
- 2024-08-19
- 117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策略,本文共11篇,希望大家喜欢!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策略是什么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 ②指出运用的手法 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译文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推荐度: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推荐度:中考物理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推荐度: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计划 推荐度: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一、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理清题型类别及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2、熟记古诗鉴赏的相关术语,进一步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3、能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从关键字词、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会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例说五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或问: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何种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诗句中展现的画面(翻译要尊重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等。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备选词语(感情):欢快、恬淡、闲适、悠然;迷恋、仰慕、追慕先贤;老大无成、壮志难酬、功业无就;孤独寂寞、忧闷感伤、忧愤、愤激、愤懑;思念、羁旅愁怀、离别愁绪、怀人念远;高蹈于世、清高自守、坚守节操;伤春惜春、韶华易逝等。
3.答题示例:
问: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描写出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画景,表现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小练习一: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等。
艺术手法题要关注鉴赏术语,常见的鉴赏术语:意境、意象、基调、点题、上片、下片、首颔颈尾联;常见的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常见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动衬静、白描、渲染、比兴、铺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衬托、烘托、对比、曲笔、借古讽今、用典、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抑扬、铺垫、照应等。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
例(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明月之光可照反衬出深林的幽暗。
③表达了诗人一种潜隐心底的沉郁与孤愤。
例(2)赏析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并说说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②诗句借用典故,前一句用向秀作《思旧赋》,说明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表达了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之情。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小练习二:分析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词中选一个或几个作答: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运用口语、叠词互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简练生动等。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答题示例:
问:请分析陆游《卜算子咏梅》的语言特色。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委婉含蓄。②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借助比喻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的心迹,表达了自己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志趣。
小练习三:说说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语言特点。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问是否认可。
2.答题步骤: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中“阔”字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指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及豪迈的气概。
小练习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请赏析“直”、“圆”二字。
(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①解释词义。②点明中心。③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答题示例:
问: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③是全诗的关键。
小练习五:找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词眼并简析之。
三、赏析下列诗歌(自找角度,自拟题目),要求体现以上五种答题模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提问方法:
列出对其中几句诗(联)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空缺句(联)的解说。
2、解答分析:
做这样的题目,要分析列出项,再对照它们续写空缺项,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答题。
3、答题模式:
①概括诗句的内容。
②说明与上句的关系。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的作用,总之,就是一个“合”。
③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
4、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1.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 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三)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看《高考一轮》和学案上的相关解说。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五)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友情提醒】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问题点播】从近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诗歌鉴赏考查范围不拘诗、词、曲,年代也打破唐宋一统天下的局面,形式上除了少数省份有选择、填空之外,绝大多数为主观题,考查方向基本稳定,有以下四种:
诗歌形象,即诗歌所描绘的人、物、景,考查点为形象的特点及其负载的情感与意蕴。
诗歌语言。考查点为诗眼、炼字或炼句;修辞及表达效果;语言主要特色和艺术风格。
诗歌表达技巧。考查点主要在指出何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或构思技巧,分析其表达效果上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考点包括内容主旨、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方法点睛】针对以上考点,应对方法如下:
#from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来自大学网, 此链接!。注意典型意象的积累和注释提示。
诗眼一般为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句,可在名词、动词、形容词间寻找。炼字除了名动形,还可能在数词或副词上做文章,炼句注意内容、形式及修辞等的运用这类关键词句的答题模式为指出该词句,放回原句(诗)中展开描述,点出该字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修辞及风格类题步骤也如此指出——回归原诗——落脚情感意境,同时注意风格术语的积累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语文知识。
抒情手法有常考的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描写手法注意动静、虚实、正侧、视听、白描、色彩等方法的考查,修辞则集中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双关等手法上,构思技巧要注意扬抑、铺垫、伏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答题模式亦为指出——结合诗句分析——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内容主旨注意诗歌表层和深层意义双重提炼,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注意借助背景、注释和分析意象、内容来把握方向。
本文作者:韩黎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
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
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词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一、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理清题型类别及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2、熟记古诗鉴赏的相关术语,进一步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3、能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从关键字词、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会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例说五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或问: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何种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诗句中展现的画面(翻译要尊重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等。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备选词语(感情):欢快、恬淡、闲适、悠然;迷恋、仰慕、追慕先贤 ;老大无成、壮志难酬、功业无就;孤独寂寞、忧闷感伤、忧愤、愤激、愤懑;思念、羁旅愁怀、离别愁绪、怀人念远;高蹈于世、清高自守、坚守节操;伤春惜春、韶华易逝等。
3. 答题示例:
问: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描写出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画景,表现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小练习一: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等。
艺术手法题要关注鉴赏术语,常见的鉴赏术语:意境、意象、基调、点题、上片、下片、首颔颈尾联;常见的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常见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动衬静、白描、渲染、比兴、铺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衬托、烘托、对比、曲笔、借古讽今、用典、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抑扬、铺垫、照应等。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例(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明月之光可照反衬出深林的幽暗。③表达了诗人一种潜隐心底的沉郁与孤愤。
例(2)赏析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并说说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②诗句借用典故,前一句用向秀作《思旧赋》,说明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表达了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之情。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小练习二:分析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 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① 从以下词中选一个或几个作答: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运用口语、叠词互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简练生动等。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问:请分析陆游《卜算子 咏梅》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委婉含蓄。②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借助比喻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的心迹,表达了自己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志趣。
小练习三:说说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语言特点。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问是否认可。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中“阔”字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
答:“阔”指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及豪迈的气概。
小练习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请赏析“直”、“圆”二字。
(五) 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词义。② 点明中心。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
问: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③ 是全诗的关键。
小练习五:找出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的词眼并简析之。
三、赏析下列诗歌(自找角度,自拟题目),要求体现以上五种答题模式: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