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论文
- 文档
- 2024-07-16
- 124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论文,本文共15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论文
摘要: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应携手共同搞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人才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努力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迎接挑战的主要对策。教育改革的出路在于教育创新,只有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才能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使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对学生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放他们的思想和身体,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讲民主,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听课、挺起腰板走路,让学生有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空间。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减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重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个性表现。有的学生表现为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学生表现为坚持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淘气、任性等超越常规的表面现象所掩盖,因而得不到老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表扬那些平时顺从、听话、乖巧、成绩好的孩子,而应该经常关爱、鼓励那些不安分、脑子有怪想法、行动不同于一般孩子、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不被抹杀,给予其充分的创造空间,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合格加特长”就是有用之才。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培养学生时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展现出自己的创新才华。
4.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教育做人,培养适合将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但教师在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时,时时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学生会不会提问的能力要远远胜过会不会回答的能力。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对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地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创造的“幼苗”就会很容易地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5.要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年幼并非无知,教育并不是一切从零开始,只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只要教育者充分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他们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家庭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重要补充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文化学习非常重视,人们常说“分、分、分,老师的命根”,可现在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分数更成为家长的'生命。名牌大学是他们为孩子制定的目标,而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甚至持冷漠的态度。家长应该端正态度,名牌大学并不是孩子的唯一,要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积极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的创造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孩子在将来能人尽其才。
家长要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挫折,让他自己去承受;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三、社会上的教育观念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社会对素质教育最大的支持就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合理的社会人才需求是金字塔形的,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等级人才,更需要众多的初中级人才。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应既看文凭、学历,更要重视水平、能力。这样,在社会影响下,学校、家庭就会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社会人才。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三者携手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论文
【摘 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总目的。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取决于主客观的许多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重要的客观条件,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再优越的外部条件也只有在学生对学习活动有需要(即有学习动机)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动机系统的目标,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自觉的能动状态。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习动机 兴趣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教学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明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因此,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个人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长远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学生对某门学科的重要意义认识得愈深,愈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愿望,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深入学习的动机。
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的动机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德罗夫斯基把兴趣爱好看成是动机体系的一个结构成分,认为通过对兴趣的激发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在以下几方面应引起关注:
1.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当注意的是良好的教学开端。一堂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重大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之中。其次,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当新颖性。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新颖程度适度的、和自己已有经验有联系的内容最感兴趣,故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多在知识的连接点上下功夫。再次,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只有方法灵活多变,才能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产生兴趣向学习对象的迁移
2.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品质入手,引导他们已有兴趣向更广泛、更集中、更持久、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3.善于利用学生的间接兴趣。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活动或对学习结果的兴趣迁移到学习对象上来,从而培养起对学习对象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激发成就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曾提出过成就动机模式:T=M·P·I。其中T指人的行动趋势,M指行动者的主观愿望,P指行动者对成功的期望值,I是成功的可能性。究其实质,就是激励学生产生成就感,并使之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成功教育”有类似之处。所以,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一丝赞许,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做出进一步努力以赢得更好成绩或更佳成就的促进,还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必须注意的是,在强调“成功教育”的同时,不能抹杀“挫折教育”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依靠它促使学生为了自己的名誉、成绩等级、毕业文凭而去勤奋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设想自己的大部分学生能在没有严格而明确的教学要求下自觉地进行学习,完成规定作业,安分守己地接受考核,这只是生活在幻想中的教师的企望。有些心理学家指出:“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是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是在于成功的希望。”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此可见,在严格而明确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失败的威胁也是教师用以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策略。明智的方法应当是,将“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穿插而行,适时采用,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有“飘飘然”的感觉,也不会使之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当然,也不可走极端,否则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
四、运用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先由心理学家威纳于1972年提出,其理论依据是“控制源”理论。所谓“归因”即指从行为的结果来推究原因的方式。一般说来,人推究出的原因不外下述两类:当其将某一行动的结果看作是运气、机遇、命运或别的权威人物的产物时,他们便相信自己处于外部控制(即外因)之下;反之,当个体将这一结果看作是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的产物时,他们便相信自己处于内部控制(即内因)之中,学生亦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在考试后的一些谈论,其中以报怨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复习到考点,或认为考题太难,甚至说些有人还不如自己之类的话为最多,而从自身找原因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他们将失败的原因统统都归结到了不可控制的外因上,以期使自身责任尽可能地减少,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如果听凭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诸如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无药可救”的地步。所以,作为教师,应主动地将学生引导至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诸如努力这种可控制的因素上,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信心百倍,并预期今后会再次获得成功。
五、适当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手段。教学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设计安排一些带有竞争意识的游戏和比赛活动,把知识寓于游戏竞争之中,使学生内心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转入兴奋状态,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可以为我们探求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理论依据。按其“需要层次”的划分,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后,就要追求“爱与归属”的高层次需要,这种需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来的,它让人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友好的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关照、认同,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我们要解决学生学习动机问题,也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这种需要,即在学校情境中,被奥苏伯尔称为“附属内驱力”的成就动机。教师与学生的适当交流,可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同感,他会认为教师之所以接纳了自己,是因为自己有突出的工作(即学习)成绩,并且他会利用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来强化这一点。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如能从学生实际入手,深入剖析学生心理,充分激发其学习动机,而不是用套话、空话去给学生编织所谓的“蓝图”、“梦想”,我相信,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动机的唤起和加强,还有其他途径,凡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起激励作用的措施都可以适当选用。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设计创新性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需要和创新的潜能,所不同的是创新的层次和类型有差别。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获得发展,后天的教育就是为创新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支持的环境。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按照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今天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
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应是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
一、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
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我们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比如,原有的广告设计专业经过调整,增加了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使课程模式介于广告设计与广告学专业之间。室内设计加大了环境类和建筑类的工科课程,使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广阔,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进行专业间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和雕塑、壁画、标识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媒体设计专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媒体设计人才为目标,融合多个特色专业,紧贴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注意这一点。教学计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人才知识结构的平台,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该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第一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二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注重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第三是加大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第四要突出课程体系各阶段教学重点。应在课程体系上实行纵向三段、横向两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纵向三段是指一年级大基础培养,二、三年级分专业培养,四年级面向市场培养三个层次分明的阶段;横向两块是把课程模块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两大块,并行设置,呈现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两条线。强调理论课程注重联系实践,实践课注重验证理论。为了打好基础,满足学生多方向发展的需求,应强调学科大基础的设置,在基础课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准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研究的深入性,同时强调课程间相互渗透,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在面向设计市场的环节里,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它所建立的实习工厂、实验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紧密结合,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值得研究。“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实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架起艺术和技术重新统一的桥梁,填补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精神价值之间的鸿沟。”“它所培养的'新型艺术设计师应该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艺术家独立的创作才能又有工艺技师娴熟的技艺。”这些教育思想在今日仍然适用。笔者所在学院重视实验教学,在校内建立了多个实验室,以计算机实践和各种专业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线,力求两者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同时,集中安排实践教学,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其实战能力。 四、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让学生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高年级课程则将学科的科学性和市场实用性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低年级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高年级则可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教材的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走向,应本着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在教材的编写中反映出艺术设计前沿的最新信息,体现出知识系统、科学、信息量大的特色。
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设计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在设计课的教学中实施以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过程应突出系统性,教学方法应突出多样性。
第一,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设计教学过程是设计教学内容展开和接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形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使学生通过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发展、设计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通过系统性教学达到引导学生、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进展手册和设计报告书是教学过程系统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文本。设计进展手册中翔实记录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轨迹和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而设计报告书是学生设计思考概括展现的成果。
第二,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我们在教学上实行课堂、市场相结合的方法,个人辅导、小组讨论、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两个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发现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潜能。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课都有电子教材和大量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教学内容直观、具体、生动,课程信息量大增,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设计讲评实行开放性。设计讲评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推销能力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做准备。设计讲评也是开放办学的一种方式,由业内人士、教师、学生来评判,加强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使设计教育更贴近市场。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确立、90年代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中,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大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小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都将经历深刻的变化与改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者,不仅要有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而且还应该有自我反省的态度和能力,了解新世纪对设计人才的新要求,修正观念,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杜,.
[3]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浅析实施人才创新战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学素质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实施素质教育i离不开教师没有创新型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文中从5个方而探讨了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途径。
当前改节传统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我国教育在思想上要树立正确观念以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要达到这一目标提高人才素质是关键。
素质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教育其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而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遵循教育规律全而提高学生的基木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而对新世纪科学技术信息化、知识经济网络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全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战略重点。要全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尽快全而提高教师素质。目前教师的教学素质若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时代同步需要着重提高以下几方而的素质和能力。
1树立现代创新性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要构建者而教师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发挥其创造能力指泞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协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从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少并利用教学资源而最终进行教学评价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史加直接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促进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能率先完成教育观念的史新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战略竞争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潜能和潜智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特能,特长”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打破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观念。每一个教师都应持有这种观点我的学生一定富有创造性。这种创新性教育观念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一是能转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念一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四是倡,,_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因此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认识对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当今社会赋子了教师史多的责仟和权利也提出了史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和!希望就需要不断史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
一个适应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木理论和基木知识及时了解木学科最前沿的学术成就、最新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构成教师向学生“授业”的基木内容。所谓专业理论知识就是从事木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各类别、各层次知识的整体构成。如果教师在专业知识方而不够精深就必然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可理解度史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对新学课程或新学专业的爱好和信念。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的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卜教师只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知识的不断史新和发展加强在职学习积极参加进修与培训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的职业能力。
其次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即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它不单指数理化、文史地等知识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形态文化课堂情境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这是因为各门学科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每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都融进了很多方而的知识如果缺少某一方而将使学生的学习基础性及自学能力、研究学习能力下降。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史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学习掌握教育内容木身的活动中而日‘表现在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指泞学生学习李舌动中。
3强化教师的信息理念
我国的教育已从传播知识为主转向全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轨道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此处于信息社会的教师必须强化信息理念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转化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即获取知识、扩充知识、史新知识的能力。我国加入WTO之后教育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大幅度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能力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同时信息的获得也需要一定的机遇信息有时如闪电一样转瞬即逝有些信息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下才能获取。因此教师随时都要有获取信息的心理准备养成随时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要想提高信息能力最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用了什么学什么学就是为了用越用就越有兴趣。把掌握的基木理论用于教学实践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4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木内涵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探索如何为教学建构史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或学习环境探索出能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即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师角色开始不断转变和变化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将不再像以前那样中一而是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录像、录音、幻灯、课件等因此教师职业和技术含量将会大大提高。而且‘这种教学会扫一破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引发和促进学生的建构性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作用将史切入教学活动的.内核。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有益于教学或学习空间使教学摆脱学校中心、课木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中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呈现出多样化图文并茂的局而使学习史有趣、史有效史简洁运用多媒体教学于段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拓展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我们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各方而的技能。所以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于段和途径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木理论熟悉各种教学于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5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我们已经到了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时代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教育直而世界性的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创造性地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少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有独到的见解能在教学中发现并使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变传统方法为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交流式的教学方法史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于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加入WTO之后社会现实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传统的教学基木功还要通过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少并围绕“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宏观设计、微观设计和情境设计遵守教学管理规范熟悉教学原则掌握教学环节正确地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少并接近真实的教学或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采用情境式、个别化、协作讨论式、项目制作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段恰当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少并使学生了解各种媒体资源在学习主题内容中的作用最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是教师很好地驾御教学过程的重要素质。
依据创新教育的观念我们应明确加入WTO对创新教育的挑战和对教师教学素质的要求认识新时期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未来教育的对象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成为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不断地史新自身的教学素质才能把教育要而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的时代特征融入现实教育的过程中研究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造。
重视成人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论文
摘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现状,本文阐述了强化“成人”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提出“成人教育”的三个步骤,即: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二、帮助学生设计自我;三、帮助学生塑造自我。
关键词: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成人成才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把“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陶先生这句话不但对整个教育是箴言,对中等职业教育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应该把“成人”教育放在首位,确保每个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根本。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差,表现为自律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强,对学习成绩无所谓,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等。中职学校如果能够把这样一批学生教育好,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都可谓功莫大焉。如何帮助“迷途的羔羊”变成有文化、有理想、有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成人”,即学会做人。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常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忘了今夕是何年,不清楚自己是谁,不明白将来干什么。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一是要让他们感到自己如果再不学习,不提高自我就必然被社会淘汰,二是要让他们觉得我并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
1.让学生明确将来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针对有些学生整天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的情况,我要求班级的每个同学针对以下三个问题开展讨论。第一,三年后凭自己的能力能否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以回报含辛茹苦哺育自己的父母吗?第二,五至八年后能否有实力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第三,十年后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保证自己的子女衣食无忧?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作一个社会人,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身温饱需求,这是最起码的社会责任。这一责任的实现是以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为前提,而职业的获得又是由自己有无从事职业的技能决定的。
2.开展多种文体活动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心,但大多数同学在文体方面有特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感到自己同样蕴藏着聪明才智,同样可以有美好的.未来,从而使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对部分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常常收获显著。
二、帮助学生设计自我
使学生认识自我只是做好“成人教育”的第一步,紧接着我们就应该帮助学生做好设计自我的这篇大文章。所谓“设计自我”实质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今后步入社会,获得理想的职业而设计自己未来的人生。
1.要求学生写出一份详细的“三年个人发展计划”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一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写出一份详细的“三年个人发展计划”,规划自己三年的总目标,要有分年度的目标,子目标要细化到德、智、体各个方面,同时还要写出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学生、家长、班主任保存。每学年结束时,每人对照计划实施情况,写出个人小结,看完成了哪些目标,还有哪些目标未完成,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补救。
2.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树立专业理想
开学初,为学生做专业介绍和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报告,让学生熟悉并热爱所学的专业,自觉地为所选专业去努力学习。
通过就业形势教育,让同学们懂得当今的社会永远充满竞争,竞争的社会需要实力,实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刻苦学习,平日的积累。
三、帮助学生塑造自我
1.帮助学生塑造自我是一项系统工程
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被尊重、信任和关心的祥和环境,要以爱来融化每一颗冰冻的心,在工作中每个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歧视差生,差生更需要关爱的亲近,你真的了解了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同样可爱。
(2)不揭学生老底,不讲伤学生自尊心的话。
(3)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以成绩标准来衡量学生。
(4)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必需要充分肯定其闪光点。
作为教师,应该多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点信任,给他足够的尊重,满足其“爱面子”的心理,常常就能激发其上进心,使他们多方面的优点显露出来。
2.以“自律”为要求使好学、上进转化为学生的品质
中职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当从爱入手,以严入轨,把自律作为目标,将好学、守纪、上进转化为学生内在品质。
对学生的教育光有爱还不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严格的管理,健全的校纪校规对学生“成人”、成才尤其重要。
做好学生工作的归宿是让学生认同你,把“他律”转化为“自律”。为此我们对学生提出最终要求就是能“自律”。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养成优良品质。
“成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需要,教师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完整的人格教育,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尽可能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使其真正“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之初探《西部科教论坛》第12期
[2]熊川武著《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3]王世伟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25期
体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论文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其程序性、动态性,所以它既不属于内容范畴,也不属于纯粹的形式范畴;既不属于目的范畴,也不属于结果范围,在进行探讨研究时,必须与以下几个概念的相区别。
(1)与培养途径的区别。培养途径是指“通过什么”或“借助什么”以实现什么样的人才目标,强调的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态。在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培养途径已基本定型,而培养模式则富于变化。
(2)与办学模式的区别。办学模式除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外,还包括学校类型、经费来源、人员结构等内容,它比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
(3)与教学模式的区别。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有独特风格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活动,而是教学活动本身,属于认知领域,而培养模式属于管理领域。
(4)与学校管理活动的区别。培养模式是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而非整个教学管理活动。比如图书管理与建设,学风、校风管理等,虽然含有育人的功能,但不属于培养模式的范畴。培养模式涉及的只能是也必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带方向性的管理活动。
(5)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区别。培养模式虽侧重于方式方法,但比方式主法有更丰富的内容,它具有反映培养目标,预测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功能,而方式方法则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对上述概念的分析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否则对培养模式的改革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或模糊不清的境地。
二、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仅停留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学评价仅停留在为教师打分方面,课程与教法的改革,具体政策的制定,院校的管理工作这些紧密关系学生发展方向的问题都找不到学生的身影。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160名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这一人群只有3%。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对现有的教育观念进行根本转变。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更要注重课外学习时间,多读书、多写文章,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社会,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更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的进行业余训练,学习和提高,学校应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场地、器材、图书资料、课外辅导、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软环境的建设。
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改重视学生思想、知识和运动技术的评价为重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改重视结果评价为重视过程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训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改重视考试笔试和运动技术的重复再现为重视口试和让学生创造性完成技术的形式,以满足于学生毕业后进行教学和训练的需要。
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由于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必须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有目的建设培养,使其掌握创新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引领、前瞻的思想高度,有兼容科学与人文的深厚底蕴,融科学研究和教学为一体,集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于一身,能够密切联系学科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赋予教学与训练方法以科学研究特色,创造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作为教师,不仅传授一般的体育知识和训练方法,更是一种哲学,是思维方式,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推进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将理论学习和运动实践紧密结合,强调“以问题为纲”,而不是“以结论为纲”,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训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完成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条件化、清晰化,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将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有目的学习和提高,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重“渔”而不只是重“鱼”。
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以科隆体院为例,其学生课外工作的机会近50%,在我国除了教育实习,有课外工作机会的同学只有10%左右。在科隆体院,学生团体是进行课余训练、基层比赛的主要组织者,每个团体每年要举行一次大会,每季要举行一次沙龙,双月要举办一次职业研讨班,每周要安排一次课余训练,每年的春秋季节要安排成员到其它体育院校观摩实习,拥有自己的刊物,而在我国的体育社团中,自主的举办活动太少,缺乏必要的融资手段,和社会联系不够,无法独立完成训练比赛任务,而学校通常很少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工作的机会。另外学生的课外学习,课余训练也缺乏必要的引导。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课余辅导,大胆将学生推向社会,针对学生的特点,挖掘开发学生潜力,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四、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我国当前体育院校的人文学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种是思想品德教育,另外一种是体育人文学科。在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人文教育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共性大于个性,形成我国有特色的高校,有创见的学术流派和有个性特征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多;二是服从大于自主,只注重对人才的'加工,忽视人才外塑和内在的有机结合;三是信仰大于探索,由于体育专业人才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容易相信已有的理论,缺乏对真理的论证精神和对现有理论的怀疑精神。
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行体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在重视体育人文专业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主修、跨学科的选修,使学生能够多视角的认识他们自身和周边世界,为他们的人生打下知识和技能基础,使他们能够享受终身学习的乐趣并适应变化的环境。
转变以“学科本位”为主线的课程设置思想,构建知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教育课程和体育学科方向积极整合一体的结构模式,增强课外素质拓展和创新实践,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天赋和兴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通过参与研究课程,还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真正的兴趣和特长,实现卡斯佩在斯坦福大学做演讲时所说:“在最好的大学,教、学和研究是探索知识这一整体同等重要的部分。对知识的这种探索发生教室里,发生在图书馆里,发生在实验室里,发生在书房里,甚至发生在大方院(学生宿舍)里。你们对知识的探索和我们对知识的探索是相互依赖的,将知识传给你们和向你们提出挑战是我们的任务,质疑和挑战我们、寻找和我们在一起做研究的机会以便继续探索知识是你们的任务。”
综上所述,为实现体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发展需要。
创新人才小学教育论文
一、强化学科基础建设
小学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健全完善的学科体系作支撑,这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科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满足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而小学教育专业又需要多个专业的支撑,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音乐、美术等,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科基础的有效建设。因此,玉林师范学院在小学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多科学、综合性、厚基础的原则,然后再突出初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各学科课程等学科,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学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上的均衡。知识是基础,所以学科体系建设要满足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需求;而能力与素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学科体系建设还要满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学需求。总之,小学教育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正确确立知识、能力的素质结构,拓宽专业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坚持职前培养与小学教育发展的适应
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任务,所以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需要积极与小学教育的发展相适应,要把高校周边地区的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地,通过更多的小学教育实践来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职前培养与现代小学教育发展的积极适应,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教育职业的理性认知,从实实在在的教育现场中获取更多的职业感悟。因此,玉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非常重视同社会、小学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同更多的学校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创建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现有玉东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等多所小学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基地,真正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精神的培养。学校积极建设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构建校内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教学实训室、教师能力提升实训室、教师教育行为观察室、微格教室等,为学生的职前实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将有助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与小学教育实践的协调与适应,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
三、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而言,其毕业后进行小学就业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需要格外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此,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如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开设了识字教学、朗读教学专题、小学文本解读、教师口语训练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例,还要求学生积极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的拓展训练,如课前五分钟实训、微型课试讲、有效教育模式演练等,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丰富多样有效的形式。其次,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小学教育教研室自编教育见习手册,从大一起就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去见习,培养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情感和倾向性,在见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好教育见习的记录、总结和反思,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实习的时间延长至三个月,充分的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要求。另外,在一些班级中探索双导师制,给学生在校内外安排了指导老师,尤其是校外的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校外基地的教育实践,在见习和实习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在教育专业素质上的缺陷,做到及时的查漏补缺,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从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第一时间适应工作岗位。
四、建立健全再教育机制
小学教育专业在校教育以及专业课程学习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生涯的结束。小学教师在进入职业岗位之后,会在教育实践中面对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需要接受新的教育。同时,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来看,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然而,当前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岗位再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很多小学教师在进入职业角色后,虽然会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但是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却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仅如此,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进入就业岗位后接受更多系统化的再教育、再培训,但是大多数小学教师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加上学校对教师再教育工作的不够重视,很容易影响小学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实现学校教育上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加强再教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加强高校、小学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为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及其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如网校、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学院等再教育平台的建立,可以打破再教育活动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再教育常态化、自主化。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探索,进一步健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丰富创新人才培养的渠道和主体,重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的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门源县第二中学 贺延珠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具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出的事情,我们
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大吃一惊。”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
奇过?”在二战期间有一个海军水兵的故事: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万里无云,明月
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例行巡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运着。
他惊骇地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向舰身中央漂来。抓起舰内
通讯电话机,他通知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通知了舰长,全舰立时动员了起来。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
慢漂近的水雷,灾难即将来临。军官立即提出各种办法。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动引
擎使水雷漂离,不行,因为螺旋浆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
太接近舰上的弹药库。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比所有军官所能想到的更好的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他大
喊。大家立即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上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
然后再用舰炮引炸水雷。
这位水兵确实不凡-但他却只是个凡人。不过他却具有在危机状况下冷静而正确思考的能力。我们每一个
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对我们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
就能发挥出积极心智的力量,并且因而产生有效的行动。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性格、意志、动机等。
1、激发兴趣:如果能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
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2、协调师生感情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
因素,因此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各课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
和图像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性,激发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利用科学史
如在讲纯碱时,先讲一下比利时人索尔维制碱法,然后再讲一下我国著名化工专家候德榜先生冲破索尔
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候氏制碱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
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综合反映,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因素。创造性思维由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
维因素组成,非逻辑思维不是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思维形式,也不是遵守逻辑规则,而是以直觉、灵感、
联想、想象等为主要手段、来触发新思维的产生。如,苯环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就是创造性思维
的例子。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创造意识开始,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同时要培养学生创造
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质。
2、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多让学生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比如:开展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
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3、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当然,猜想以后,教师要尽量引导学
生作出解释,即使学生猜想错误或不完全时,教师只能加以引导,绝对不能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
思维的积极性。
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注意上述几个环节外,适宜的环境(社会的和家庭的、教育的和活动的),创造
性人格以及和谐、协调、配合、默契的群体,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门源县第二中学 贺延珠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具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出的事情,我们
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大吃一惊。”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
奇过?”在二战期间有一个海军水兵的故事: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万里无云,明月
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例行巡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运着。
他惊骇地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向舰身中央漂来。抓起舰内
通讯电话机,他通知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通知了舰长,全舰立时动员了起来。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
慢漂近的'水雷,灾难即将来临。军官立即提出各种办法。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动引
擎使水雷漂离,不行,因为螺旋浆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
太接近舰上的弹药库。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比所有军官所能想到的更好的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他大
喊。大家立即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上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
然后再用舰炮引炸水雷。
这位水兵确实不凡-但他却只是个凡人。不过他却具有在危机状况下冷静而正确思考的能力。我们每一个
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对我们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
就能发挥出积极心智的力量,并且因而产生有效的行动。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
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性格、意志、动机等。
1、激发兴趣:如果能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
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2、协调师生感情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
因素,因此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各课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
和图像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性,激发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利用科学史
如在讲纯碱时,先讲一下比利时人索尔维制碱法,然后再讲一下我国著名化工专家候德榜先生冲破索尔
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候氏制碱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
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综合反映,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因素。创造性思维由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
维因素组成,非逻辑思维不是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思维形式,也不是遵守逻辑规则,而是以直觉、灵感、
联想、想象等为主要手段、来触发新
[1] [2]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自己就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故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谨慎、进取、创新、顽强、坚韧、自信、自制等个性心理品质,摒弃粗暴、畏缩、拘谨、动摇、怯懦、自负、自卑等个性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
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喜欢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创造型学生对语词或符号特别敏感,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发现问题;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学生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并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我们把握了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思维自然而然的得到创新锻炼。学校中多一份创造性学习,学生进入社会就多一份创新能力;学校中多一名创造型学生,进入社会则多一位勇于创新的人才。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中应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三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1.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教学生做“人”,教师自己先要努力做个好“人”。做人中很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勤于思索,修养品德,充实精神。要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要读一些思想文化书籍,以提高自己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更新知识、更新自我,关注时代前沿的发展动向,以达到教育本身的超前性要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做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要做到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并把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适度的幽默带进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信任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要民主评价学生。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否形成。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教师要因材施教,首先要能识别人才,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唯有炼就“火眼金睛”,才能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等个性心理结构。如此教师才可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
3.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做到以艺术的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
“寓教于乐”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著名教育理念,历经千年的沧桑,愈益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可从中汲取营养。语文课应使学生上课前——充满期待,上课——充满激动,下课——充满愉悦、收获。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语文课要求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具有艺术地教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创造灵感更易不期而遇。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又叫非单一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闪现或表达较多的概念,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 就业教育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素质、加强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实力,使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顺利地实现就业或创业。
一、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创新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跳跃式增长的态势,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为123万人,达到559万,达到611万。而近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却成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而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引起人们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反思,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大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能力,同时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目的与实践动手环节产生巨大的脱节,致使毕业生拥有充足的理论专业知识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就业创业时遭受尴尬。
2,必须按照社会的评价尺度来教育培养人才
通常说,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高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高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的依据,即评价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高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是否相符。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校毕业生(人才产品)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的,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通俗地说,就是能否使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充分就业。据教育部的信息显示,我国从起,处于待业状态的大学毕业生已经突破100万,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水平,而且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从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综合素质到最后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和锤炼,需要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就业创业的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以专业为依托,以社团协会为组织形式,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1.健全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机构,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
思想观念的形成是推动实践行动的内驱力。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的服务水平,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或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径,也就是如何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与“自己能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的需求下如何实现的问题。比如大学生是就业还是自己创业,选择创业的话又该如何结合个人和社会的实际进行努力等等。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胸,避免学习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不能仅仅限于理论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大学生实际,从行为实践上改变他们,这就要求高校要健全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机构,让大学生及早规划设计好努力方向,为将来顺利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一是从学习制度上保证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和职业目标的实现,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学分制改革、学尧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二是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步的相应机构和人员,从行动操作上支持学生就业圣业能力的形成,比如成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士会”,建立职业检测与咨询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卫业咨询师和人力资源专员,定期开展就业创业专提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从“想做的事情”变成“做的事情”的能力。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要从们年级学生开始,并将它贯穿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大与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入学咨育中,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的同时,侧重于职涯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指导全生规划好四年的大学生活,使学生能尽快以积极白心态迎接挑战,确立职业理想,找到人生的定位,百立成才的目标;二是在大二大三年级,应侧重于学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引导学生在加强专立学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心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解决“我该干什么”和将来“手能干什么”的问题;三是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侧重于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毕业且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坚持以就业夕导向、以服务为中心、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举的作思路,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 2.加强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扇业创业综合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要实现这一泪标有赖于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璧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尽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养,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进而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弘的新型人才。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素质,除了第一讶堂的教学外,可成立“生命阳光”等有利于提高人文综合素养的协会,通过如下几方面的努力,调叔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挖掘创业潜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举办“厚怀学堂”人文精神系列讲座,可从两个层面进行,首先聘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或成功就业创业的校友作为主讲嘉宾,为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就业技巧或创业技能,现场互动交流就业创业心得体会,使大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其次是由学生班级作为主办单位,推荐人文素养好、创新意识强的班级同学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同辈交流,引起大家的共鸣,使学生中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是通过协会的文学部、艺术部、经典作品研读部和辩论部等,将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专长、有兴趣的学生集中动员起来,带领其他同学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学艺术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文环境,使大学生的“听”、“说”、“写”、“做”等能力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通过志愿服务队等,深人校园和社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善于自我学习、自我升拓的能力,培养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善于与别人沟通合作、善于交流的能力。
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在大学生中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业设计等实践锻炼活动,是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学习怎样与同学分工合作,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互配合,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等非常有利,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一,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强化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可成立“学生创业中心”,给学生的创业活动和实践锻炼提供必要的实践场所,为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以科技创新能力的塑造为桥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有利条件开展创新活动,将实践创新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为就业创业者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独立的创新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就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模拟注册或成立自己的技术公司,毕业后将公司带到社会。这样,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孵化了自己的公司,培养了创业品质,提高了就业竞争优势和能力,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或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率是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尺度,也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院是成立才6年多的新办学院,由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根据社会的需要设计和培养人才,使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近3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部分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并且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创业设计大赛等的成绩斐然,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的课外课题项目共有50多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铜奖1项,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以及广东省生化技能大赛金奖数项,其中有一位大四的学生成功注册了自己的生物技术开发实体公司,吸引了社会投资者,市场前景广阔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论文
1.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下“唯我独尊”的师者心理,不断向学生渗透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特别是通过科学家的质疑创新精神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时,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一定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伽利略的勇气和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质疑精神,质疑绵延两千多年的错误,需要有多么大的创新精神,及后来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伽利略的再次质疑,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权威的地心说的碰撞,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没有质疑没有批判地继承,就没有物理学的今天,体会质疑精神的可贵与伟大。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的深入细致,观察和测量仪器的日益精湛,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太阳不再有九大行星,而是八大行星,其中的冥王星其实是一颗白矮星。教育学生不要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要推陈出新,大胆创新,未来并不确定,一切皆在变化之中,一切皆有可能,物理学就是在不断地质疑中成长和完善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创新质疑的意识和精神。
2.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追问问题罢了。”他又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主动提问题,多提问题,多问为什么,因为正确提出问题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比如在讲超重和失重时,教师可在侧壁开了口的塑料瓶里装上水,演示瓶子静止不动和自由下落两种情况下的喷水情况,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学生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能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明已经在进行创新思维,说明他们动过脑筋,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同时,以上所述的有趣的演示实验,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逐步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新课改,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创设新颖的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学生自主提问及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活动
要想让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例如,在随堂的巩固练习阶段,典型例题的解答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教师也可通过改变题设条件,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地把新知识和自己的认知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因为练习既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另外,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很多的物理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比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验证轻重不同的物体到底谁下落得快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想方案做实验,这时学生积极思考,想出方案后又踊跃展示,教学效果特别好。还有很多的课堂演示实验老师引导后同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给他们参与和展现的时间和空间。总之,教师要尽量创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4.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创造性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导致艺术、科学、技术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古往今来,物理学的许多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灵感,阿基米德身入澡盆,灵感顿发,悟出水的浮力;牛顿看到树上的苹果落地,灵感顿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上山不慎被带齿的草割破手指,灵感顿发,发明了锯子……物理学习中,不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往往会萌发一些突然的,具有科学幻想性的灵感,面对学生灵感的到来,教师切忌视其荒唐可笑不予理睬,在实际教学中应力求做到,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坚持表扬鼓励学生,即使有些问题很离奇甚至是错误的,也不应指责嘲笑学生。应该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出其灵感中的设想与科学的差距,通过分析改正,不断完善科学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启发,激发联想,鼓励学生科学猜想,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产生创造设想。
大学生创客教育及知识产权的素质教育培养论文
【摘要】高校大学生创客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而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从大学生创客教育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创新和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客教育;知识产权
当前社会推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时代,许多高校大学生都加入了创客教育的队伍。然而,不少大学生参与创客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显著,没有达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究其原因,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客教育和知识产权素质教育要贯穿大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未来他们的创业成功都要靠二者打下的基础。因此,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创客教育,而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培养更加重要。当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教育认识不足,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在开展教育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每个高校都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开设相关课程,不仅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培养他们的知识产权素质。
1.大学生创客教育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如果大学生可以具备创客教育的基本素质,那么对于他们未来创业成功有很大帮助。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强烈的创新意识、完善的创客教育知识体系以及高水平的创客教育能力等。在这其中,一定要增强大学生知识储备,这就需要高校设置相关课程[1],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客教育不仅包括基础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大学生掌握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法相关内容的知识更要掌握,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学生基本权利。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知识产权问题十分重要。因此,不仅要重视创客教育,还要重视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培养,把二者结合起来,共同为大学生创客教育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大学生创客教育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意义重大,这是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2.当前大学生创客教育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对创新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认识不足
不少高校对知识产权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大学生也以为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属于法学范畴,而非法学专业学生不需要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和学生都没有重视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培养,也没有设立相关的教学与研究机构,没有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缺乏与外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2.2缺乏创新和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
现如今,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教师虽然精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不能把知识产权教育和创客教育结合起来,虽然教师精通法律知识,但不擅长管理相关课程的讲授[2]。目前高校应该多引进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创新和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模式单一
当前高校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素质教育上缺乏创新意识,只是采取单一的教育模式,没有开展相关的知识产权论坛、创客教育知识竞赛等我活动,只设置了创新和知识产权教育传统通识课程,不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而缺乏,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做好大学生创客教育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培养工作的措施
3.1提高对创新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创客教育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是一个新的培养形式,现在对于大学生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两者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前面已经提到,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而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3],首先,创客教育对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来说,是奠定基础的一个环节;其次,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又使得创客教育内容丰富,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必须提高对两者的重视程度,把它们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2完善创新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完善创新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十分重要,要把知识产权素质教育融入到创客教育中,高校要设置相关课程,如知识产权法课程等,向所有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理论。高校还要不断拓宽教学培养的渠道,例如,多开展知识产权论坛等活动,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相关专家,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教育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相关理论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创客教育能力。
3.3引进先进人才,充实师资力量
学校应当引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教育人才,充实师资力量,例如,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来校讲授创新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课程,提升学校的创新教育能力。此外,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立专业性图书馆、创新教育网络平台、公共实验室等,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客教育平台,提高他们对知识产权教育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束语大学生创客教育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意义重大,学校要不断完善创新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创客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引狮,梁燕.高校大学生创客教育中的知识产权素质培养分析[J].法制与经济,,(10):46-47.
[2]王宇红.论大学生创客教育素质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04):63-64+58.
[3]钱矛锐.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市场,,(44):92-93.
作者:杨林安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培养机制探讨论文
,全国高校毕业生为727万人,为749万人,为765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面对如此令人震惊的数据,就业形势已经日趋严峻,并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和广大人民全都注意的焦点,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培养机制已是迫在眉睫,所有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此深入研究。随着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我国政府已经加速了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改革,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建设了更多的创业创新实习园区,努力培养充足的创业创新人才。
一、创业创新教育的相关概念
所谓的创业创新教育,就是要对学生实行创业创新相关方面的教育,丰富学生们的创业创新理论,提高他们的创业创新水平,并把之运用到创业创新的实际操作里,让广大的高校毕业生不但成为优秀的求职者,更要成为工作的提供者,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地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创新能力就是使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知识在思想上和实践里进行创新,并最终创造出新的成就。创新成就包括宝贵的新理念、新计划、新策略及新产品,创新能力则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可以通过发明产品技术和发现理论等进行外部的表现。创业素质包含着掌握的技术能力、项目的研究能力、团队的合作精神等内容。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三位一体”培养机制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应该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共同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全面培养机制。
1.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一,要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当代的高校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必须要在开始时有充分的铺垫,既要正式自己拥有的条件,也要注重外部方面,要有科学的创业规划等。要想创业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大学毕业生要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涉略,应该具备坚强的意志和直面失败的勇气,以及对未来道路的信心。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生都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要注重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加强和同学的交流沟通。创业的道路并不是永远顺利的,会出现很多意外的挫折,大学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抗压力,逐渐形成坚强的品格和自信的情感。第二,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要想更好地实行创业创新,大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充足的管理类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还要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综合性知识有所接触,只有如此才能为实行创业创新做好坚实的知识保障。创业创新知识结构的建立不只是通过课堂来获得,还能从图书阅览室或者是学校社团学习。大学生一般都只是从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其实学校的社团活动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各种创业创新所需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可以寻找商业上的成功人士去拜访请教,有助于为大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也能加强其知识体系建设。第三,多参与竞赛等各种实践活动。国家和学校举办的各种专业竞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创业创新的认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多去观察、多去思考,不断的调查和验证,不断从挫折与成绩中总结经验教训,才会不断的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2.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体系
首先,要合理安排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目录。高校应该设立关于创业创新的公共选修课,给有意愿去创业创新的大学生教授有关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设立创业领域分析和创新理念等一些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规划能力,提升他们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要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提升他们的运用水平。其次,建设好一支优秀的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高校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培养出来学生的质量,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不断的学习,让他们多去参加创新创业研讨会,多去优秀的企业学习成功经验,还可以聘请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们亲身指导实践的创业经验,学生们通过听讲他们创业的艰辛历程,极大的增加了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再次,要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高校应多去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竞赛,和各种社团活动,拓宽学生们的创业创新眼光,激发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共同的学习进步和协作的团队形象,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业创新能力。最后,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创新激励机制。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激励政策”,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对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资金资助、提供创业场所以及相关的便利条件,对指导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大学生参与其中,才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3.社会要创建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一是要完善创业基地集群建设。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实践操作平台,它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场所、机器等物质方面的支持,还融入了各大高校、国家科学研究院所和优秀高新企业等充足资源,有利于推动创新技术迅速应用。政府要增强创业基地的集群建设,汇集社会上优秀的资源,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创业创新的困难,更加的有可能获得成功。二是要优化创业创新融资环境。大学生要进行创业创新多数都缺乏创业资金,要想解决这个首要问题,只是高校提供的那点创业创新基金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要继续优化创业创新融资环境,要大力推行大学生创业创新贷款,对其实行税费减免、加大补贴力度、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措施,从而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要为大学生建立一个集资金、人才、技术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专业化且宽松的氛围,提高社会人士对他们的信心。政府要做好创业创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服务,建立知识产权分明、风险同负、收益共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制度,把全社会的优秀资源集中起来为创业创新贡献力量。四是家庭也要充分理解并全力支持。家长要转变自己传统上只想孩子找个好工作去上班的陈旧思想,鼓励自己孩子去努力的创业创新。父母不但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还要针对他们进行的创业创新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抚慰他们的精神状态。另外,经济条件充裕的家庭还应帮助他们提供或者是筹措一部分创业资金。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一项涵盖广泛内容的工程,应构建包括学生、高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培养机制,保障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创业创新。各大高校只有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才能为未来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馨雨,祁鸣鸣,陈雪仪.“互联网+”模式下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2).
[2]徐飞.以创业学院为平台,构建“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J].创新与创业教育,,(03).
[3]李占平,王宪明,赵永新.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云创业平台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1).
[4]周长春,许蔚平.“金字塔”顶的再思考———“高教强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3).
[5]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加强工程教育建设培养创新人才论文
一、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1.提高认识
通过制定考核与激励办法,提高教师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同感与紧迫感,避免价值弱视导致动力弱化。在第一个半年内,召开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会议,通过管理上的目标激励、新教育理念的内化引导,提高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实行教师下企业工程实践
(1)安排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进行顶岗实践。两年之内有计划地按专业、课程门类分工,确定教师的主攻方向和实践目标。依托制粉、制油、制米、粮油仓储等企业,根据内容、方向、目标的不同,将任课教师派到中粮香雪面粉、中稻米业、中纺油脂、中储粮沈阳直属库、沈阳一库等企业顶岗实践半年以上。
(2)真正“顶岗”,突出“顶”字。教师的顶岗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突出“顶”字,即教师通过实践能在具体的工程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参与技术改造、设备维修、产品研发等工作。在实践中验证并提升理论,并运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3.开展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
制定激励机制,与考核评职挂钩,鼓励教师利用“顶岗”实践时间和业余时间,为企业承担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工作。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寻找技术课题,进行工艺测试、设备参数测试、品控测试等操作,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这不仅是深化校企合作,稳固校企关系的纽带,更是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4.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从企业聘请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篇章的教学任务,比如设备结构、维修维护、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与校内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形成“传、帮、带”提升机制。
二、教学水平提升建设
1.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与建设
针对研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处理、教学深度的把握等,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师听课制,教学团队教师要互相听课,博采众长。实行学院督导评课,对学生反馈有问题的教师,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帮助提高。
2.加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重视现场教学。工程类专业的工科特征鲜明,工程特色突出,许多设备、工艺及操作在课堂上难以表述清楚。通过企业或实训室现场教学,不仅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融工程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现场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10%。
(2)改革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采取启发探究式、讨论式、问答式、案例式、项目教学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改革考试方法。消除“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形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将实践环节成绩计入总成绩,使考核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4)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访学。及时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国内粮油行业有影响力的科研设计院所、211高校进行进修访学,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目前,我校已安排两名教师到华南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学习进修。下一步将安排教师到西安油脂研究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修,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与工程能力。
三、科研能力提升建设
1.以目标引导为先决在广泛实践、贴身实际的理念下,在人人参与、竞进提质的氛围中,在学院的目标引导政策下,确立发展科研的总目标,并要求每个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对教师进行目标决策与动机诱导,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专业的总目标中去。
2.以课题为载体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办学目标,反复论证,以横向课题为主,纵向课题为辅,横向、纵向两方面切入,构建课题研究网络。发挥每个教师之所长,各项课题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重点主持,其他教师协助参与,营造科研氛围,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选题论证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研究操作能力、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科研能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