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的认识(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本文共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数的认识(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4页“练习与实践”5-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3、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有梯度,便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练习实效。学生在掌握规律后,及时运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练习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让学生适当总结多位数的写法。

3、完成第7、8两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结合第9题总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多位数。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总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5、完成第10题

(1)组成的数中素数和合数各有哪些?什么叫素数和合数?

(2)组成的数中哪些有公因数2、3或5?什么样的数能被2、3、5整除?

(3)什么叫做公倍数?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除数的积     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小数            大数

互质关系: 1           两数之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从高位起一位一位的往下写,哪一位上1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向右   扩大

向左   缩小

可以摆出12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练习与实践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3)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素数和合数。

(2)最小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78   5l  23  57  91   90

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的方法

四、课外扫描 1、有四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等于4,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是个奇数,这四个数之和等于最小的两位奇数。这四个数分别是

( )( )( )( ) 留给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

第2课时(总第5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89页“整理与反思”和89~91页的“练习与实践”1~12题。

【知识要点】

1.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名   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建议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

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并补充一些具体的题目,以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借助第7题,让学生回忆一些其它的百分率的知识。第11题,关键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这个月的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对照谷时和峰时的收费标准算出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

三.知识链接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四下P35.P39例题)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五上P97第11题)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六上P80例1)

4.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56.P57例题)

5.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61例题)

6.乘法分配律(四下P54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 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

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3.“练习与实践”第2~6题。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 ×4÷ ×4不能做成( ×4)÷( ×4)=1÷1=1

÷7+ × 可以先转化成   × + × ,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第4题: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了哪些数量关系。

第5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

第6题:第(1)题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3题,再让学生观察有何规律,接着直接写出右边3题的得数。第(2)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三)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1)女生40人,男生50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多少人?

(3)女生40人,占男生人数的80%,男生多少人?

指名口答。

提问:第(2)(3)题为什么都是用男生人数乘以80%?它们都是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上面题里的80%的对应量是什么?

2.归纳基本思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 ”,并且找出与百分之几的对应量,然后列式解答。

3.“练习与实践”第7~12题。

第7题:要先让学生回忆“出勤率”的含义,然后再解答。

第8、9题: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这三道题目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进行比较。其中,要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节约的水电费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几;而“十月份的水电费比九月份节约了15%”,是指节约的水电费是九月份的15%。

第11题:要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谷时电”.“峰时电”的规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用电量,最后再对照标准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电费各是多少,并求出它们的和。

第12题:要让学生知道硬座票上浮15%是指春运期间的硬座票比平时的票价贵15%,软座票上浮20%是指春运期间的软座票比平时贵20%。下浮10%就是比平时的票价便宜10%。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习 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

1.432-234=198  987-789=198  654-456=198,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再写几个像这样等式吗? (    )-(    )=198   (    )-(  )=198   (     )-(    )=198

2.算式中的□和△各代表一个数,已知(△+□)×0.3=4.2  □÷0.4=12。那么△=(    ),□=(    )。

3.有一天,六年级出席人数117人,缺席人数3人,缺勤率是(    ),第二天出勤率是92.5%,第二天出席了(    )人。

4.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0%,甲车比乙车快(    )%。

5.在除法算式中(    )÷36=12……(    )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6. 300千克稻谷经过加工,得到大米225千克。这种稻谷的出米率是(   )%。

二.神机妙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6.42×1.01-6.42        80.7×8.7+8.07×13

×153-0.6×53               × + ÷5+

三.解决问题:

1.红旗小学师生帮助公园铺草坪。计划9天铺216平方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4.8平方米。实际用几天完成任务?

2.一段路已经修了36千米,比全长的60%多9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 ,六(2)班栽了120棵。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为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

4.永固水泥厂计划全年生产水泥32400吨。实际前5个月产量就比全年计划任务多生产了40吨。按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实际全年生产多少吨水泥?

5.有快.慢两种列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84千米,比慢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泛,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很多城市制定了用水收费标准,A市规定了每户每月的标准用水量,不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1.2元/立方米收费,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3元/立方米收费,若该城市张家5月份用水9立方米,需交水费多少元?

“数 的 运 算”过 关 测 试

一.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2.3千克的12%是(     )千克;(       )米的12%是3千米。

3.一套西服88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60%,上衣(    )元,裤子(     )元。

4.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37.5%,刚好是1500头,这个畜牧场还有肉牛(      )头。

5.一道数学题,全班有40人做对,10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是(     )。

6.一台录音机原价350元,现价打8折,现价比原价便宜(     )元。

7. 两个加数的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大22.5,另一个加数是(    )。

8.一个数去掉百分号后增加了34.65,原数是(       )。

二.慎重选择。

1.因为45÷25=18.2,所以4.5÷0.25=(       )。

A.  1820      B.  182      C.  18.2       D.  1.82

2.10.9÷6.2的商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之一是(       )。

A.  0.17       B.  1.75      C.  1.80       D.  1.76

3.a× =b÷3(a.b都大于0),则(      )。

A.  a>b       B.  a<b        C.  a=b

4.在“ × , ÷ , × , ÷ ”四个算式中,得数小于 的算式个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1

三、计算。

1.口算。

18×20=    6.3÷0.1=    240÷0.6=   2.5×40=   76+4.14=

84÷ =    1010-283=   1.02-0.6=     ÷ =    46×10%=

32×0.25=     + =     0÷ =       ×5=       - =

2- =      0.56÷2.8=      72÷0.9=     1÷2.5=   32-23=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3.19+2.4+2.91+14.6        2.6×99+2.6        24×( + )

÷ + ×      18.5-(5.6+4.8)÷1.3    21÷( + )÷

÷[( - )÷ ]       0.89×100.1       7.32×4.8+0.52×73.2

3.列式计算。

(1) 的5倍加上1.7与3的积,和是多少?

(2)0.4除0.84的商加上2.9,再乘 ,结果是多少?

(3)3个 的积减去 除以 的商,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六(2)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13岁的占5%,11岁的占10%,其余的都是12岁。六(2)班11岁的和13岁的一共有多少人?12岁的比11岁的多多少人?

2.某企业初计划全年比多创利20%,计划创利6000万元。该企业20创利多少万元?

3.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共分成9个小组,每小组植4排,每排植10棵。高年级学生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如果每排植8棵,每小组要植多少排?

4.小海从家步行经过少年宫到邮局全程需0.8小时;如果他以同样的速度从家直接到邮局要多少时间?

5.李明家20第四季度的用水量如下表。

月份 十 十一 十二

用水量/吨 14 16 12

(1)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2)如果每吨水按1.8元计算,李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多少元?

6.按照中国移动的最新规定,长途通话费的标准大约是0.8元/分,开通“长话无忧”(每天19∶00-7∶00)后,长途通话费只有原来的 。小强的爸爸每月的手机费大约180元,其中 是长途通话费,开通“长话无忧”后,小强的爸爸每月可节约手机费多少元?

(编写单位:七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封云华

参加编写人员:梅爱明    冯庆   刘宁   吴成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练习与实践”5-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题形的训练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练习与实践

1、口算:

+ =     1 × =       6 -1 =

1÷ =    0.63÷0.7=        × =

10÷ -10× =    1.2÷0.1×1.2÷0.1=

(注意最后两题)

2、完成88页第5题

(1)学生自己默读题意。

(2)每道题你打算怎样进行计算?

(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灵活地运用。)

3、(1)小军买《小学生字典》和《成语词典》各1本,30元够吗?

(2)冬冬买1本《儿童百科知识读本》需付多少元?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哪些书按七五折出售?哪些按原价出售?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林老师编写了一本《趣味数学故事》,获得稿费3800元。按规定,一次稿费超过800元的部分应按14%的税率纳税。林老师应缴纳税款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提问:应纳税是多少元的14%?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88页第8题

(1)怎样比较成绩更合理?小组讨论后再计算。为什么单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不合理。

(2)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188厘米,助跑摸高成绩是351厘米。他助跑摸高的高度是身高的百分之几?

6、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全书的55%,比没读的多1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学生读题

(2)“多的10页”占这本书的百分之几? 学生口答,

学生先列出每题的解答算式

学生看图回答后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订正

(3800-800)元的14%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其身高的百分之几。

小组讨论,分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二、全课总结 向同学们介绍你今天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三、课外扫描

某建设银行有两中存款方式:一种是一年期,年利率为8%;另一种是三年期,年利率为8.2%。李明有5000元存入银行,期限为三年,他采用_______种方式获得的利息多,多_________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6页“练习与实践”11-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的方法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巩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 分数、百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百分数大小的比较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着眼于落实“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活动化和开放化,让学生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去思考、体验、感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乐趣,设计一道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诱导他们把探索活动延伸到课外,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

2、完成86页的第11题。

结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并适当总结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3、完成86页12题

让学生找出数的排列的规律

4、完成86页第13题。

先让学生估计每个图形中涂色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在让学生写出百分比

5、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6、完成86页第14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判断

课后完成第2小题

分数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小数              百分数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xkb1.com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

学生可能回答:可以先把百分数改成分数 也可能:根据数据特点

二、练习与实践

三、思考题 1、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1÷7

师: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

2、在13 ,0.3,33%,0.333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判断:

(1)A÷13 =B×13 (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则A>B

(2)因为14 大于15 ,所以甲数的14 一定大于乙数的15

把5371 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后,得到的分数值是79 ,加上的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可以课后交流、探索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4页“练习与实践”5-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 、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课意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理解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利用”练习与实践”中7--9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看、算、量、画、判等系列活动,来巩固了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通过”练习与实践”中第10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结合实例,回忆整理

(一)出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揭示课题

(二)教师提问:

1、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

2、教师小结: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

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例如:青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练练:

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

加数 12 2.5 14 24

加数 18 27.5 16 6

总吨数 42 26 100 24.4

余下吨数 41 25 99 23.4

因数 3 5 3 20

因数 15 9 10 1.5

学生说一说每张表中 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再作出相应的判断

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讨论后,交流

学生举例、交流

指名学生练习

独立练习

二、结合练习  强化方法 (一)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

2、完成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二)复习比例尺

教师提问: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2、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3、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测量量出的图上距离。(学校-体育场3.5厘米,学校-少年宫4厘米,学校-市民广场2.5厘米)利用提供的线段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指名学生练习

观察计算

判断

描点

画线。

判断

指名回答

测量计算

三、全课小结,说说想法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请与同学们交流。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p84-85“练习与实践”第5-9题。

【知识要点】

1.多位数的读、写;

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   级 个      级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计数单位 …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左往右读、写,整数部分每四个数位一级,分别为个级、万级、亿级等;

2.数的改写省略: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

3.数的大小比较。

【新旧教材差异】

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对数的读、写、改、比较大小等知识点,是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讨论、交流、反思,理清数的概念的发展脉络,体会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在实践中复习旧知,发展数感,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加深对正数与负数、小数与负数、分数与百分数关系的认识;

2.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提高正确读、写多位数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使学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本节课要把数的读写、改写和大小比较作为重点,通过复习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利用第6题练写法,利用第9题练读法,引导学生讨论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取近似值的方法,利用7、8两题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充分利用“练习与实践”第5-9题的同时,要适当补充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复习的知识。

三、知识链结

1.数的读写     (教科书四上P86-90)

2.数的改写     (教科书四上P91-99,五上P39-43)

3.比较数的大小 (教科书三上P24-26)

4.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五上P69例2,P74例5)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

1.通过上一节课的复习知道,我们学过哪些数?

2.做P84第5题

说明:整数的计数单位是“1”,当用“1”作单位不能准确地表示数值时,就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百分数是一种更加特殊的分数,只能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二)数的读写

1.出示数位顺序表.

举例:36789.123 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怎样读?

2.复习P84第6题,写数;

3.复习P85第9题,读出面积和人口,注意0的读法;

举例:用4个“8”和4个“0”组成一个数,再读一读: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2)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

(3)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

(4)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

小结读法.

(三)数的改写

(1)把第9题中的面积数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

(2)把第9题中的人口数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的数;

(3)把第9题中的人口数精确到万位。

小结改写方法:把一个数改写成某个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移到相应数位的后面就可以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先找到相应数位上的数,再用“四舍五入”法舍去该数位后面的尾数。

(四)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完成第7、8两题;

(2)互相交流,总结规律;

(3)指名说一说取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注意“0”的作用。

(五)比较数的大小.

(1)第9题按照面积的大小怎样排列?还可以怎样比较?

(2)第9题按照人口的多少怎样排列?还可以怎样比较?

让学生小结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习题精编

一、填一填:

1.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五位是(      )位,亿位在第(   )位;小数

部分从左边起,第一位是(      )位,万分位在第(      )位。

2.15040800.56里面有(  )个千万,(  )个万,(  )个百,( )个十分

之一,( )个百分之一。

3.一个数的千万位、万位、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它各位上都是0,

这个数是(               )。

4.用数字0、7、3、9、8、5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

的六位数是(          )。

5.8.954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

数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

6.将一根23 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4段,用去其中的一份,用去这根木料的

(   )(   ) ,用去(   )(   ) 米,还剩(     )%。

二、选一选:

1.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缩小1000倍是3.45,这个数是(   )。

A  0.345      B  3.45       C  34.5         D  345

2.用三个2和两个0组成一个五位数,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  22200     B  2     C 2        D  22002

3.求一个圆柱需要多少铁皮一般用(   )取近似值,求圆柱的容积一般用

(  )取近似值,求一堆圆锥形沙堆的体积一般用(   )取近似值。

A   四舍五入法    B  进一法      C  去尾法

三、读一读:

73986.403          60099000         10000.002

读作:            读作:             读作:

四、写一写:

一亿八千万       零点三零零二    六亿七千一百五十万零六点零五

写作:           写作:          写作:

五、改一改:

346300=        万≈     万     790034080=        亿≈      亿

999=       万≈     万     149640000.5=      亿≈      亿

0.285=(   )(   ) =(      )%     36.8%=(   )(   ) =(   )(小数)

六、猜一猜:□里面可以填哪些数:

9□875≈10万              39□0000000≈39亿

七、比一比:将3.1415、314.2%、15750 、3.1425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0页“练习与实践”6-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3、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设计理念: 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题

今天,我们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90页“练习与实践”的第6题

(1)让学生说说找到的规律

照样子再往下写几个算式

(2)先让学生找规律,再说说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性质或定律?

2、口答算式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40%是20米?

3、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

什么叫出勤率?怎样计算出勤率?

要求出勤率,需要先求什么?

4、某班今天的出勤率为98%,缺席1人,今天到校多少人?

要求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

5、完成第8题

(1)八月份的用电量比七月份增加百分之几,也就是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强调:相差数÷单位“1”=相差的百分率

(2)九月份的用电量比七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比八月份呢?

6、某商场有奖销售活动设置了10000张奖券。其中一等奖的中奖率是5%,二等奖是10%,三等奖是30%。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奖券一共有多少张?三等奖的奖券比一等奖多多少张?

(1)学生读题

(2)5%是谁的5%?把谁看作单位“1”

(3)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数量关系是什么?

7、对比练习

(1)三信小学九月份的水电费是480元,十月份的水电费是408元。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2)三信小学九月份的水电费是480元,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15%。十月份的水电费是多少元?

(3)三信小学九月份的水电费是480元,比九月份节约了15%。九月份的水电费是多少元?

这三题都是九月份和十月份之间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写出结果

9876×9-4  ……

9876543×9-7  ……

小组交流

成活率、合格率……

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后交流

完成后交流订正

独立完成,个别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

10000奖券看作单位“1”

三、全课总结

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四、课外扫描

光明小学共有800名学生,其中男学生的40%比女学生的50%多50人,光明小学有男、女学生各多少名? 留给有余力的学生课后交流

(总第4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第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的1~8题。

【知识要点】

1.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但不管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或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

2.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把除数化成整数来除,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这部分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①关于乘法:4个6,可以是4×6,也可以是6×4;4×6读作4乘6,4和6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做因数。

②关于除法:新教材中没有给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③对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不作要求,对分数中的假分数不要求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3.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建议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抓住以下几点进行:

1.重视学生的口算。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练习过程中要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第一学段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学段要求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简单的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5.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的训练。对于较繁杂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

6.对于每分钟的口算量,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作具体要求。

三.知识链接

1.认识乘法(教科书二上P1)

2.认识除法(教科书二上P30)

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上P47)

4.小数乘法和除法(教科书五上P68、P86)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下P80)

6.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科书六上)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

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8题。

1.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交流总结出相关的口算方法。如果部分学生口算有困难,可以允许他们现写出计算过程,再写出得数。

2.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这一题的估算练习只要求学生估算整数加.减法和乘法。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题的验算方法。这一题的演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先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再依据算式说说怎样计算。要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用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做这4道题不难,关键是让学生以这4题为例,讨论什么情况下用口算,什么情况下用笔算,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算,什么情况下只需要估算,加深对这几种计算手段施用情况的感悟。

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信息,再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组合信息。

7.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先让学生弄清应纳税款是多少元的14%,再独立完成。

8.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先出示第8题表中数据,让学生试着比较这几个队员助跑摸底成绩。学生可能在认识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确:只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现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起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

习 题 精 编

一.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14=       20÷ =

× =      2.1×4=     10-3.7=     13.5÷9=     4.6×10%=

二.在○里填上“>”“<”或“=”。

2÷3○0.666         0.7×0.8○0.8      2.532○2.532÷0.1

62×10% ○ 62÷10%

三.填空题

1.( )的 是 ;( )米比 米多 ; 千克增加 就是增加( )千克。

2.(  )+ =( )× = ÷( )=(   )- =(  ):4 = 0.5

3.把3米长的绳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3米的(  ) .

4.两个数的和是196,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5.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6.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27千米,这辆汽车 小时行驶(  )千米,1小时行驶(  )千米。

四.解决问题。

1.六(1)班有男生24人,女生28人,这学期转走了2名女生。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2.一条公路全长120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先估计哪一天修的多一些?多修多少米?

3.星星小学六月份用水82吨,比五月份多用水6.2吨。五.六月份一共用水多少吨?

4.3月份某商场营业额为25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该商场3月份一共要缴纳税款多少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增强验算意识,培养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四则运算的计算和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四则运算的算理

设计理念: 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和不同题型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练习中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题型,巩固四则运算的顺序。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

2、计算方法

计算:865+78=   8.65+7.8=   13 +25 =

3、计算整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你能说说这之间的联系吗?(让学生明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

4、对比练习: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1)问: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2)比较每组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内在联系。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总结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小数乘、除法先要转化成整数,再考虑小数点定位;分数除法先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87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填出答案

(2)学生汇报结果,挑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完成87页的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3、完成87页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

(2)结合每道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验算的?应该注意什么?

(3)说说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补充:

4、在一道除法里,除法和商都是19,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先看成整十或整百数,再口算。

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余数最大是18,在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可求被除数。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课外扫描

1、在下面各题中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字,并确定原来第一个因数小数点的位置。

□ □  5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

2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

1 □ □.  3  0

留给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93页 “练习与实践”3-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93页 “练习与实践”3-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设计理念: 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2、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 (1) 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学生个别口答后再整理

二、整理与反思 1、电视节目现在能收看56套节目,比开通有线电视前的5倍少4套,开通有线电视前只能收看几套节目?

2、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20千米和95千米。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

3、长江三峡水库总库容大约是黄河小浪底水库的3倍,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总库容比长江三峡水库少260亿立方米。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总库容是多少亿立方米?长江三峡呢?

4、完成93页第6题

(1)理解鞋的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关系

(2)进行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

强调:根据题目的情况,合理选择方法,列算式或列方程

5、完成93页的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

6、完成93页的第8题

强调:(1)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2)108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7、完成93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说说1-3每道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以及怎样列方程,每个方程各是怎样解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两人一组,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互说体会

四、拓展延伸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55,已知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都商5余1,甲、乙丙各是多少? 学生课后交流、探索

教学内容:例2、例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 教学新课

1.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 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 里有几个1/4?  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 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 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 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 练习

(1) 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 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例4、例5、试一试 、练一练、练习七5-8

教学目的: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贴出 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 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

(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5”  “鸭的只数是鸡的3/4”着两句话的?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

____ 是 ____ 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第十周     星期二  第二节    --.04-22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8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  )个3。

加法算式:(   )+(   )+(   )+(    )=(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二、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 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 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 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 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 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 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 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 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 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 老师小结。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一、认数

一年级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2--.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

介绍计数器:上学期,我们曾经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有些什么呢?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揭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齐读。

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

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教师边拨珠边说)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呢?4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是多少?怎样写?

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提问:在计数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什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那么一百怎样写呢?

小结:一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各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写0。

3、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为什么这样拨?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2)“想想做做”的5题。

独立填写后,一人报答案,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数,填好后,指名读一读。再讨论:两条直线上的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你是怎样想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题。

指图说给同桌同学听。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看看插图,指名把图的意思说给同学听。再找两个学生示范做猜数游戏。

(6)游戏:找朋友(图略)。

出示小动物摘果子的图,说一说每个小动物采了多少个果子。再把这些数写出来,写对了,就可以得到一分小动物送的礼物。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小结: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和一百,学会了如何读、如何写,还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顺序排列。

教学后记: 让学生动手操作,气氛比较好, 捆和枝理解的不是很好.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小数(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卡片0、0、1、2和小数点

认识小数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

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记数单位是什么?

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1、练习五第6题。

2、练习五第7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3、练习五第9题。

4、练习五第10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回顾所学知识,体会自己的收获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引入

2. 新授

三、练习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1、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2、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板书)

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观看多媒体

19摄氏度

3摄氏度

0摄氏度

做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延伸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

两种说法都成立

听写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做练习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导入

二、新授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  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回顾复习

观看统计图

1、2、4、6月盈利

3、5月亏损

根据数据,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数据,表达盈亏情况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练习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接近2,还是接近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4、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练习一 第6题。

某市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 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2100米

巩固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练习一  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    )元    1分米=(    )米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    1毫米=(    )米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零点零五 0.48读作零点四八

方法是什么?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提问:为什么: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05元是5分,是5个 ,也就是1元的 。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

填空

指名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元的 。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 米, 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 米。

重复回答,弄清为止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48元是48分,是48个 ,也就是1元的 。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 ,就是 米。)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

看着图形将 和 写成小数。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 、 和 ,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

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百分之几的分数

两位小数

百分之几

正方形

小组交流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练习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练习五的1-5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练习

完成练习

回顾所学,体会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