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
- 文档
- 2024-06-03
- 126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本文共14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是九年义务教学的组成部分,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由于教育理念陈旧,思路狭窄,方法单一,学生的思路被禁锢,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的教育改革使教师由授课者变成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身份与角色的改变,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师生角色的互换,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师生和谐相处、教学相长,共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换位思考 角色任务 角色合作
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又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命,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育人观,提升教育教学的品味,关注自己的学生,探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育人过程中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和谐型。中学体育教育所追求的不是僵化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科学的思想、客观的态度和现代的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发展的是学生的个性,打破一切传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的头脑产生许多新鲜的想法、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
一、学会体育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一切,替对方预想到一切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换位思考是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换位思考,能更有效地把握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进程,能够预先模拟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有效地把握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每一项运动项目的难度和深度,以致在体育课程设计时,对课程目标和课程要求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比如跳高这个项目,要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克服心理的恐惧感,特别是一些女同学,要侧身翻越竹竿对于她们来说是一道心坎,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方可化解她们心中的恐惧。只有教师具有针对性地分解每一个具体的动作,学生深得要领之后,才能克服心理这一道难关。
如果教师不学会换位思考,就不能有效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疙瘩,使这项具有挑战意义的运动变成学生心中恐惧的阴影,让学生望杆却步,造成教学的负面影响。因此换位思考能促进体验角色在课堂教学中的趣味体验,活跃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二、体育教学中角色任务的设置
每个学生都有模仿角色的自然心态,人人都有过一把明星瘾的心理体验。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创设明星的角色人物情境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兴趣情境与教学结合,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反串角色教学的好处在于能把枯燥无味的体育动作与学生的活泼好动结合起来,为体育角色任务教学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比如反串四乘一百米接力跑项目,这是一项世界级的体育赛事,笔者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将能力较强的分为A组,由笔者担任组长;将能力很强的人员,分入B组,由一个负责任的学生担任组长;将能力都比较强的人员分别分入C组、D组、E组和F组。由笔者担任A组的第三棒接力,由另一位班长担任这一次比赛的裁判。随着一声哨响,六组人迅速地跑起来,轮到笔者跑第三棒的时候,笔者故意掉棒了,就这么一个环节,笔者所在的那一组成绩排在最后面。结果同学们议论开了:“我们组一开始就很好,就因为老师掉了棒,所以才跑到最后面。”看到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我终于说话了:同学们,世界冠军靠的是什么才能获得胜利?靠的`就是小组的通力合作,个人主义赢不了比赛。讲到这,同学们似乎有所感悟,如果没有他们对这次接力跑的亲身体验,他们是不会体验团体的力量的,因此,角色反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三、体育教学中的角色合作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完善,其中包括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生能否学会合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体育中的“项目学习”不同于一般学习,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内容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一般在课前,要根据教育课程的实施项目,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判断该项目是否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对合作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角色合作课题多半与田径类项目有关,如跳远课就需要角色合作教学。一般在学生中轮流抽出三位学生与教师合作,一位负责清理沙坑,两位负责拿皮尺丈量跳远距离,老师负责发令和指导学生。这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师生角色的合作,活动的组长便是教师本身,而助手就是学生,小助手工作得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小组活动的成败。因此,小组成员的轮替与更换应以学生自愿为原则,以体现地位平等和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合作小组每一组轮换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广阔的交往空间。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广西教育》.10BISSN0450-9889。
浅谈英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
英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英语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会言语交际和社会交际。但是,在日常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人们更多地是注重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交流,而忽视了英语交际教学中“角色”素质的培养。
多年来,我们一直都以语言和词汇为教学重心,要转换这一角色对于相当多的老师来说无疑是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在英语交际能力训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那么,教师应该在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呢?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能够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充当导演、演员、观众和评论家这四种不同的角色。
一、当“导演”,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得以实践和检测,这种关系就如同要练游泳的人不能没有水。不难想象,离开它所需要的土壤,英语就不会产生它特有的魅力。但是我们又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出国或聘请足够多的外教,这就要求教师“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充当“导演”,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1、以课内为主阵地,课外为辅。
应该明确的是英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主阵地还是在于课内,因此,我们必须向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背景,要充分调动“演员”阵容(学生),结合手头上的道具(多媒体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如上课前可以用英语和学生简单地聊天或让值日生做报告,再让个别同学当“翻译”,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开辟大英语学习环境,如组织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或是安排学生观看一些符合其年龄阶段的英文影片、对话或组织学生举办英语晚会、演讲等,尽量组织形式多样又切实可行的英语活动。
2、确立话题。
话题就如同一部好电影的剧本,没有好的剧本,再好的演员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演技。我们知道:虽然英语是以说为终极目的',但又必须听说读写同步训练,因为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没有一定的输入,要输出较多的内容是很不容易的。为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大量朗读,甚至背诵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材料。如人教版高一下册Lesson89Dialogue就是很好的一个对话主题。不难看出,其中的功能意念英语是表达“意愿”的,如I’dprefertodo…、I’dliketodo…、Can’twedo…、Ithinkweshould…、Idon’tfeellikedoing…、Maybewecoulddo…、Ithinkthat’sagoodidea等都是常用的日常用语。有了这些内部的“输入”,我们便可设立这样一个话题:假设本周末我班要去野炊,请你和你的同桌谈论你们想去的地方,并简单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听乐坏了,眉飞色舞地谈论起来,仿佛周末真的就可以去野炊了。大约5分钟后,我请了男女两组同学表演。事实证明他们都能恰当地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能振振有辞地说出自己坚持的理由。在这一个过程中,我又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热爱家乡大好河山的意识。
二、当“演员”,做最好的示范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基础难免不均衡。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就要亲自充当“演员”,给学生做最好的示范,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多年来我坚持用简单英语表达自己,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在日常口语中,多用小词,不用大词、难词。
这对于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表达“建议”功能时,我让学生扮演记者向我发问“如何学好英语”或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等,而我就是先从运用“youhadbetter…、youshould…、Ithinkyoucan…、whynot…”这几个表达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开始操练的。
2、用所学过的词,特别是刚学过的词组。
在示范表演的过程中,我会特意用上刚学过的词组,让新的知识在较短时间内反复出现,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
3、用简单句而非复杂句式。
如对同样的一件事,我会说:LihuagotNo。1inthegame。Hisparentswereveryhappy。我不会选择“LihuagotNo。1inthegame,whichmadehisparentsveryhappy”或是“ThatLihuagotNo。1inthegamemadehisparentsveryhappy”类似的定语从句或是名词性从句等复杂句式。
三、当“观众”,观察学生的实践
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或是学生掌握较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大胆放手,静坐在一边当忠实的观众。利用这一机会,教师对表演的学生可进行仔细观察,以便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的地方,探究他们的情感变化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从而能因材施教地辅导个别学生或是对全班加以再引导。
四、当“评论家”,再讨论和深化话题
为了进一步地验证和巩固所传授的新知识,教师还得充当“评论家”的角色。对任何参与表演的学生,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发现其闪光点,哪怕只是有一句表达规范的句子或短语,或是较为大胆、声音宏亮等。教师的大力表扬和肯定,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促进其今后更强烈的参与热情和意识。这同时也是在鼓励默默观察的“学习困难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英语交际地位的重要性,并能持之以恒地为学生不断创设新的、真实的英语环境,同时注意灵活转换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来引导学生,我们就一定能迎来英语教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正在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育模式、教学策略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出现,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它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应围着学生转。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即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教学中适合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的个别差异,创造了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唯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限的知识,一方面又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促进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主题,提出不同问题,大家分头获取信息,找出答案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和谐了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但应该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应该在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怎么教,更注重怎么学,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交互式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交互式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把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获取信息已不仅仅依靠教师,它可通过网络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量,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潜能,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应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这样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讨论,扮演好辅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的现代教学思想。
当然,教师角度的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和交流,那么这种教学是失败无疑的,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必须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每一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一个好的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当好组织者、辅导者、合作者。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建设一支优良、精干、高效,适合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认识,做到:一、转变观念。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要使自己接受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加强宣传和学习,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我们开展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完成跨世纪的教育变革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现代化教育,谁把握了信息科学技术,谁就把握了未来教育,谁就能在未来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角色转化意识到位。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旧的教育方式, 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地讲,就是教师由“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和“指导者”,将学生从“吸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三、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具有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差,而且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信息分散等因素,造成信息吸收困难。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效应。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实现三个面向目标,面对21世纪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首先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其次学会CAI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学会常用软件如Author ware 、Photoshop、FrontPage等的使用和技巧。同时学习上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获取、应用、处理信息的方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谈的论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在认识和理解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很大的疑惑和出现理解的误区,需要我们去重新适应和理解。
如何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真正全面的深入落实和实施,扭转传统教育思想不良部分的束缚,用新课程的思想观念,冲洗传统教学观念不良部分的污泥浊水,挣脱束缚我们几十年的影响学生能力发展、限制教师展示才华和发挥空间的铁链枷锁,跨越式的达到新课程精神要求的境界。是摆在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和体育与健康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这是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一年来,在总结过去我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特别是实施新课标以来的体育教学情况,我们觉得:初中体育教学尽管有盲区,但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可以显示教改的阶段成果。具体表现:
一、领导重视课改 、教师关注课标
各级学校领导,对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十分重视,认识较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能亲自带骨干教师参加各类会议接受新理念;走出去处参观学习;深入基层和教师座谈、研讨、研究实施方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对此,广大教师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探讨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其实质,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体育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形势的需要和要求。在行动上积极大胆进行实验,抛弃框框,探索课改新途径,摸索经验,积极投身校本教研活动,为全面适应性课程进行铺垫。
二、教学理念时尚、改革意味浓烈
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迎来了体育的科学春天。以新理念、新形式、新教学方法为指导思想的各类教研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令看课教师耳目一新,受益非浅。实验中学实施的自选项目上课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具体表现在给教师足够的选择空间,教学内容自定,教学形式不限;给学生充分选择余地,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在教材教法多样性上的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尝试,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引进多种土教材,满足不同学的不同需要。我们知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哪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需要根据授课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能千篇 一律,受任何形式的束缚,要以学生喜欢、愿学、能学为前提。
如:竹竿舞、土保龄球、“珍珠球”引入课堂,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即能满足学生的乐趣又能增加和体现竞争性、娱乐性,对场地器材要求的也不高,而且,同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这也是开发校本课程和体育资源的具体表现。
三、开发课程资源、设计体育器材、蔚然成风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改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成果。场地和器材是体育与健康课质量的保证。宽敞的场地,充足的教学用具和辅助器材,再加上布置合理新颖,会给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带来无限的乐趣,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陋就简,利用废旧的饮料瓶、矿泉水瓶自制土保龄球,充分发挥小垫子的各种功能、一材多用、小凳子的使用也更加丰富起来,这些都为校本器材开发带了好头。因为我们现有的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自制土器材的做法是十分提倡的和可取的。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活动空间,一场开发校本课程和体育设施资源开发的良好氛围以形成。
四、教研形式各异、反思内涵丰富
校本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标准十分提倡的一种教研形式,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通过形式各异的教研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中校本教研制度抓的实实在在,会议组织形式别具一格、会议内容丰富多彩,看课后现场讨论研究,能使看课人、上课人知其一并知其二,明确可取之处、摒弃地方、教师意图,改革意向;不一家之言也不牵强附会让谁接受,共同探讨,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不居高临下。
因为学术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问题。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自我反思,研究讨论,教研员专业引领,上课教师受启迪,看课教师有收获,教研员受启发。真正达到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为校本教研带了好头。
五、评价得体、教学相长、评价机制趋于合理化
课程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改发展的进程。以往的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推崇和借鉴的是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原理。现代教学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重视发展过程,关注个体差异,重综合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评价问题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难就难在尺度的把握上,其难度就是难在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上,注重终结忽略过程。找不准和发现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吝惜分数,不愿奖励。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看到每一个学生进步,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综上是实施课程标准以来,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表现出的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形式、新的评价意识。但坦诚的说在实施和贯彻新课标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仍有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尚停滞在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迈不开应该迈的一步,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试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体育锻炼能够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能够让学生在有一个好的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在长时间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能够保证学生亲身经历、尝试和探究,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参与兴趣。
一、何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先通过教师来讲述知识,真实地还原教学内容。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亲自去尝试,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提升课程成绩。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自体验体育项目,感悟体育的独特魅力。
二、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一)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亲自经历、亲自尝试,它需要学生对自我有一定认知,在不断地认识自己、突破自我中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中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能够丰富自身的经历
体验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强调学生的亲手体验。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身体、思想都在体验、完善。学生在亲自体验中能够不断地进行反思,能够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经历。
(三)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教”“被学”的位置,课堂氛围往往死气沉沉,学生参与度较低。相比之下,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自己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收获成长。
(四)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
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一视同仁,总是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可能对于某一个体育项目可能很精通,但对于另一个体育项目却很生疏。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体验式教学,先让学生自己体验找到自己的水平处于哪一个位置,再让教师单独地进行辅导、提升技能,由此可以说体验式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
(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把一些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没有给学生任何思考的时间。体育项目也不例外,学生完全是被动式的学习,从一开始都是按照正确的步骤走,没有自己琢磨的过程,体会不到收获的快感。而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来提升体育水平,能够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结果,取得成功。
三、更好地将体验式教学运用到初中体育中的策略
(一)要重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
初中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教师都是先把所有的操作步骤告诉学生,把所有的注意事项也告诉学生,他们将重视实践的体育课硬生生地当成了其他文化课一样去进行,过分地重视知识的传授,没有重视学生的亲自参与、亲自体验的过程。这样的体育课没有任何的价值。实际上体育课与其他科目有着明显地区别,体育知识只是体育项目操作的一种简单陈述。体育课上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亲自体验过程,要以此为基础创建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地喜爱体育课,更加地享受体育课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体验式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还需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们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在于想要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在于能够让自己心情舒畅。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巨大,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很多的压力。作为拓展科目,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他们在体育中解放自我,让他们都能快乐学习。体验式教学是实践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在保证学生心情舒畅的前提下进行体验式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底里喜爱体育,也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在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能够将死板的体育教材变得活跃起来,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材的实践。教材是教学的方向,脱离了教材也就脱离了方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依据教材来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
(四)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要懂得差异教学
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它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被动地位。体验式教学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除此之外,学生之间对于某一个体育项目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懂。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能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通过体验式教学来教会学生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的实效性。
谈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和意义论文
初中体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身体、锻炼自身的各项机能,更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现在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适当的锻炼,让学生从高度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各项技能的目的。
游戏活动体育教学技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也在进行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就要从课程改革开始,我们要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之中,让游戏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放松身心,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得以缓解,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其他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素质。
一、游戏法概述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所增强。我们还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游戏教学法有这很强的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的时候进行减压,从而达到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游戏教学法还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游戏教学法也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因为人数较多,所以没有一定的纪律是无法成功完成的。所以,在游戏教学法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团队精神,还有效地缓解了自身压力,同时增强了组织纪律性,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二、体育游戏活动原则
将游戏加入体育教育中不是为了让学生一味地疯玩,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基于此点考虑,一些游戏就需要有它的原则。
1.趣味运动
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同时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这一特点将趣味性和运动性相结合: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竞争性强的游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出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仅仅身体素质可以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2.差异化运动
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的情况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划分。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运动。比如,这个时期的男孩子精力旺盛,争强好胜,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反之,女孩子可能比较喜欢一些比较文艺的,那我们就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这样因材施教,结合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活动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不能脱离教材
无论哪一种教学都是围绕教材来开展的,当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就要将游戏和教材相结合,让游戏成为服务于体育教学的工具。所以,游戏设计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4.安全问题
体育课是一门户外运动的课程,这就不得不强调安全问题了。体育课运动量大,运动范围大,同时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运动,以防扭伤的情况。还有,在上课前要对班上学生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了解是否有重大疾病史。在游戏的设计上也需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体育课中游戏的开展
1.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到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这一状况制定相应的活动,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工作。还要让学生们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在上课过程中出现扭伤、拉伤的情况。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跑跳类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
2.进行诱导
在体育教学中会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掌握时会有些吃力,从而产生抗拒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类似的游戏,让学生们的大脑中大概有这个动作的印象,然后在通过分解的动作加以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掌握这一动作。
3.提高身体素质是关键
我们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这也是初中体育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游戏教学方法来改变一些枯燥的运动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学生不喜欢枯燥的跑圈式活动,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比如,追逐类的游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跑圈不再枯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比赛要公平
体育运动就一定会有比赛,比赛就一定会有裁决,教师一定要做到裁决公平,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态做出准确的评判。尤其是对竞争比较强的游戏,我们要用公正的评判让学生信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减少师生之间的差距。
5.调节心理,恢复体力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调整学生的情绪,降低学生的疲劳度,使学生的体能尽快地恢复,使学生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放松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来使学生得到放松和缓解,从而达到身体机能的放松。
四、总结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教学法不得不说是新教育改革下的一个突破,他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教学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地减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然,游戏教学法不能脱离教材,老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受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缓解压力,同时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真勇.谈谈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学,.
[2]王笑一.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教育时空,,(3).
[3]张永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体育博览,,(7).
也谈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
这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教育观念改革,教材课本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方法改革,听课、评课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的课改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变化,也带来不少困惑。尖子生突出,可差生比例上升;课堂花招不少,可实效性下跌;教材贴近生活,可在生活中不会灵活运用。课改错了吗?减负增效行不通吗?现在的书不好教,现在的英语书更难教!一串串的疑问常常困扰着我们一线的英语老师,也引发我们的深思。课改与时俱进,减负增效是我们教师的追求。实现英语教学上的减负增效不只是课堂教学,也不只是先进的教学设备,关键是人,是我们教师自己。想要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效率,我们的英语老师要勤学习、勤思考、勤交流、勤指导,勤“师”出效率,事半功倍让你喜上眉梢,而不会事倍功半让你垂头丧气。
一、勤学习的老师,彰显魅力,促进英语教学效率
作为教师,要勤学习,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勤学习才能及时掌握时下英美人语言的变化;只有勤学习才能把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用英语完美地展现出来;只有勤学习才能全面地吃透牛津教材;只有勤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各类学生沟通。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的形象是神圣的,更是他们认识外面世界的窗口。一个形象良好、思想上进,与西方文化融合很好的英语老师易成为学生模仿和喜爱的对象。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工作严谨、态度求实、公正的教师易对学生产生亲和力,教师的治学态度、责任感、敬业精神、精辟观点、人生态度,所有细微处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动力。爱屋及乌,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英语老师,他的英语课一样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彰显教师的个人魅力,并不是说要打扮得多么时尚、多么新潮,教师的外在形象应该让学生赏心悦目,成为学生乐于接受英语知识的导航。英语教师要通过勤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心中的魅力老师,让温情成为你的教育主旋律,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学,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
二、勤思考的老师,增加动力,优化英语教学效率
会学习的教师一定善于思考,及时消化,增加动力,调整方向,为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效率作铺垫。聪明的教师一定会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进行理性化的思考、审视、分析和反省,用文字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要学会从课堂的亮点和不足两个角度加以思考。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有时气氛活跃;有时信手拈来某种称心如意的教学方法;有时灵光一现有了解决问题的妙计等等.一节课之后,教师要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认真剖析,多积累“病例”,寻找“疗法”对症下药,实现对教学设计的第二次设计。
思考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教师及时捕捉、记录,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少走弯路,增加教学动力,用心教学,优化英语教学。
三、勤交流的老师,形成冲力,强化英语教学效率
搞好教育教学,闭门造车肯定行不通。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功能语言,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必须重视交流,与朋友交流、与同事交流、与学生交流,为提高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形成冲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利于在交流中强化英语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课后认真总结反思,而忽略了交流环节,这样的教师只能在自己的葫芦里找药医治,井底之蛙,看不到广阔的天空。很多学校很重视英语老师的再培训,请进来走出去,英语老师自身也要勤交流,取长补短。英语教师要常上网浏览英语网站,吸取养分。
在学科组备课时,与同组教师交流谈论彼此的教育教学心得,针对某个教学内容展开细致讨论,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备课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样会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遗憾。多听一听示范课、公开课,尝试上移植课,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新鲜,这样的课才精彩,这样的老师才能够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得起考验。
四、勤指导的老师,提高能力,巩固英语教学效率
古语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英语学习中,善于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和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惯主宰着命运。教师根据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这样几个学习习惯:按时、认真预习的习惯;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积极参与,认真记笔记,正确书写的习惯;课外晨读、晚读、听录音、多阅读、及时复习知识的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修改的习惯;经常用英语与人交谈的习惯等。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情感动力,推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学习道路上有风有雨,有阴有晴。消极对待,则是苦是怨,愁煞人也;积极相对,就可视之是情是趣,就像苏轼所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了,能给人一种澹泊宁静的情趣而回归到依然故我的纯真境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像古人那样淡泊名利,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过程中的一道又一道坎,不经风雨,哪里见彩虹?不要因为教师的一个忽略、一次错误斥责、一种冷漠的态度,可能形成学生生命中致命的“蚁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教师是无法提高自身的能力,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能力。面对着知识基础不足、在学习上“欠债”太多的学生时,教师要想巩固所取得的英语教学效率,就得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夯实丰富的知识基础。
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对人性理解的艺术。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为人师表”。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我们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又要有高尚的品格。勤学习、勤思考、勤交流、勤指导的教师才能与时俱进,只要我们教师“甘将心血化时雨”,那么英语教学中“润出桃花一片红”的那一天一定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薛瑞萍,薛瑞萍读教育理论,长春出版社,1月.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月.
[3]李镇西,走进心灵,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1月.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陈 双
【摘 要】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又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而研究性课程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第二, 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上海市的经验。作为教育发达地区的上海市很早就制定了与研究性课程相关的文件。如《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就指出,教师在研究性课程中的职责是:“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因此,在实施研究性课程前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也强调:“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研究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在培训中,也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从不同类型的案例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可见,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心态
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
2. 丰富自身
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上海七宝中学的新探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3. 宏观把握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尤其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
举个例子,中国是诗的国度,学习和研究诗歌就是领略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部分。其中中国的诗歌中有很多是以“秋”为内容的,这种文学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教学大纲中也规定高中生要能够理解和鉴赏诗歌。在高中新教材第三册中学生将集中学习诗歌这一古老的文体。这些促使我初步拟定了课题。为了了解课题的可行性,我先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诗歌十分感兴趣,学习起来热情高,课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很多学生在课下主动阅读诗歌。我想,通过研究我国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深厚文化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诗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作为课上内容的延伸和发展。这样《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题目就诞生了。
4、巧妙引导
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涉研究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对《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两个研究角度“悲秋”和“颂秋”不敢肯定,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在他们不敢决定时我提供了这样的诗句引发学生思考,就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给人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气,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既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又提示我们注意另一类独辟蹊径的颂秋诗。这更印证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学生们自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5、评价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6、教给方法
它的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让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陈 双
【摘 要】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又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而研究性课程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
[1] [2] [3]
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中学英语教学能否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换言之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切当地扮演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赏识者等不同角色.一些研究者把教师的角色扮演视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韩愈曾说:“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育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地丰富着内涵,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更是希望和未来。二十一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也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作为为教育注入生命血液的教师,责无旁贷地在这场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变革中,应准确地转换角色,并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成为推动这场变革进程的合格主力军。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依靠创新教育。这样,前提是教师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过去仅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只停留在完成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上。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只知道让学生学习与继承的单纯教与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创新教育中,教师应深刻领会的关键。教师能否正确进行角色转换是创新教育的根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个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师应着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不应只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这就需要将“以教为主”转变成“教为不教”的教学观念。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使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出现革命性的变革,教师必将由一个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在计算机的使用上,有些学生可能超越老师,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来得比老师快,这给教师的知识存量提出了挑战,在知识爆炸世事繁复的时代,这也给教师历来以传授知识为神圣使命和习惯于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应从“神坛”上走下来,由原先的“传道者”,转向知识的引路人;从过去的“授业者”,转向创业的开拓者,从“解惑者”,转向问题的启发者。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资质提升到一个新层次。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的学习、追求和探索,并加以规范。
创新型的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还要具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和作用行之有效的新的教育方法。及时地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科技动态及成果引入教学,以保证教育和科技发展相适应,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尽快地参与到社会活动的实践之中,并且具备超前意识,这样才能在科教兴国中发挥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与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从职业素质出发,真正地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转换角色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新的时代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对教师而言压力确实加大了。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把原先习惯按系统知识的体系对学生灌输的这种强制性、划一性带有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向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推进。
现在,由于社会上各种观念及不良风气的影响,及部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养成的“娇”、“骄”二气,使得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更加大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以开阔的心胸、豁达大度的爱生情结、以满腔的热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用教学艺术的穿透力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面对各个不同的受教育者,教师都应充满信心给予精心的呵护和耐心的指导,把爱的温暖洒向每一位学生。爱心是角色转换中的灵魂。
教师职责要求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以自身的教育思想,教育能力、人格魅力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创造出一种强烈、愉快、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真、善、美,用智慧和情操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喷发出探索的激情,去体验知识的魅力,享受美好的未来。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师仅有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事物。这样我们就会在创新教育的转换角色中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
在教师的角色转换中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学校营造创新教育发展的绿色通道。培养一大批名师是维系创造教育和树立品牌学校的关键。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机制;拟定出研究和解决创造性的课题来推动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同时还应制定出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氛围;配置一定的有助于创新教育开展的资源和调动创新教育的积极措施。这样,我们相信通过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创新教法来。
新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首先,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儿童期的小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孩子们把我当成他们最亲近的人。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声调要有高低变化,有时我还唱几句。如讲《我的太阳》一课时,我出示画有太阳的投影片,一边唱着、一边跳着:我们一起摇呀摇太阳……让学生充分感受热烈、活泼的特点。讲《水中的鱼》时,我就为小学生们做颈、肩、胯、四肢的动作,并带着他们一起活动,随着舞曲跳几步优美的华尔兹舞,使孩子们从动作中体会到:鱼在水中轻快地游动着,它们在水中是那么欢快地唱着、跳着、摇摆着。讲《有趣的游戏》时,我打破常规,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操场上做起他们喜爱的各种游戏,全体学生极其兴奋,纷纷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在第二课堂中讲《装饰画》时,还采用特殊技法制作了几幅范画,并且在课堂中演示制作方法。比如,用油、水分离法来处理背景,那神奇的画面给学生们以神秘和新鲜感。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小学生们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增长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其次,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开来。人们都认为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创新。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艺术家搞创造性活动。“斯普托尼克打击”曾震惊了美国,美国从1958年开始注重人的能力的培养与人才的开发教育。日本早在1952年就开始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铁的事实证明“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才。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重大。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比如《帮小鸟找家》一课,先让学生想象: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树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们经过回忆、联想后回答:没有树,小鸟就没有家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就不新鲜了,良田就会变成沙漠……然后,组织学生表演短剧――“帮小鸟找家”,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孩子们的责任感。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即使作业画得不好,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未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不该再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现今,我们适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作者:丛秋菊
来源:深圳南山区外国语学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