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课堂中例句的选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文档
- 2024-08-15
- 101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英语课堂中例句的选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本文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江西省吉安县敦厚中学(江西 343100) 肖爱斌
执教伊始,对于课堂中例句的选用随意性很大,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才逐渐体会到例句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英语教学无论是讲解语法、解析词汇,还是编写习题,都离不开例句的选用。一堂课的质量好坏也与例句的选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句的选用也应多样化,并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之用。
一、科学性原则
例句是科学知识的载体,其本身不允许有语言知识的错误,故选用例句尽可能选用教参和辞书上的例句,对于学术界观点上有争议或分歧的语句不宜使用,个人自造例句在备课应考虑充分,且要慎用,以避免向学生传输错误信息。课堂中教师选用的例句犹如一盏航灯,一旦航灯出现错误,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授内容迷失方向,故科学性原则应是例句选用时首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中就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提到这一原则,即要依据语言学习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这一原则同样对教师例句的选用具有指导价值。笔者以为初学阶段例句不宜过长,结构不会复杂,尽量选用浅显易懂例句,否则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另外例句所用词汇不宜超过学生当前词汇量,少用超纲词汇。
三、思想性原则
例句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时地选择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例句,英语中很多谚语便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教师选择这样的例句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巩固其所学知识,而且对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大有裨益。如以下例句,便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Early to bed,early to rise,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2、No man is born wise.
3、Lies can not cover up facts.
4、Don't drop behind in your work.
在讲到SEFC book IA what is a friend?一单元时,便可引用A frie 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在讲授will作名词时,便可引用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四、情景化原则
教师在讲解语法、词汇用法时,尽量地创造一定的情景。如此更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该语言现象,尤其是当教师能利用当地的情景和学生熟悉的事情举例,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例句与自己熟悉的环境相结合,而且缩短了运用英语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愿望。在讲解exceptfor一词用法时我联想到高一新生刚入校,学生公寓各方面条件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个寝室里的人数多,故washroom较紧张。由此便造出一句I like my apartment except for the washroom.学生便马上说出“I do well in my study except for my handwriting”,“The jean looks Pretty on you except for the color”等等句子。又如在讲解so+助动词+主语这一句型时,我指着班上两个学生说:“Xiao Jian is a boy,So is Ye Xiaochen. Dai Hong comes from the country,So does Liu Pan 如此创设情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学效果也得以提高。
五、时效性原则
例句如能与时事相联系,则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例如:当我们得知中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上天,实现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时,我刚好要讲解advance一词,就此发挥,We Chinese have made great advance in space science.当SARS在中国肆虐时,我就联系此情景,用刚学的Spread造句,Scientists are hoping to discover the course of SARS when it spread in many places of China.
六、实用性原则
在浩瀚的英语知识海洋中,有许多结构、用法意义类似的词汇,学生对此往往感到难以掌握,故选用例句时,应尽可能把这一类调放在一处讲解,尤其让一些辨析词出现在同一个例句中。
如:alone-lonely My grandfather lives alone in a lonely village, but he never feels lonely.
He often stays alone at home watching TV.
a bit--a little After a long walk,they felt not a little tired.\They walked far.but they felt not a bit tired.
[摘要]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我校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最佳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课件的选择必须以理论研究为依托,把握教学总原则。本文谈了几点选用多媒体课件的体会。
[关键词] 多媒体 课件 选择 应用 必要性 教学目标 辅助作用 学生为中心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已有些年头了,由于我校三年前才从企业单位分流出来,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少老师对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知之甚少,笔者就是其中一员.近期,学校为大家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由于有了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又能.师生之间进行交互,使得这堂课不但容量大,而且生动、有趣,弥补了传统听说课只有“听”一种媒体途径的不足,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我校广大教师的青睐.
至于课件,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多数老师奉行的是’”拿来主意,”快捷、方便。也不失为一好方法。但我认为,在选择课件时必须慎重。 目前我所看到的许多课件,有一部分根本没有使用的价值,有的可以说是有失误甚至是有严重失误的课件。课件选择必须以理论研究为依托,计算机辅助教学有许多理论问题尚有待论证解决。因此,在选择运用课件之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是有必要的:
一、本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否有必要
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多媒体,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一些常规教学难以做到的如动画视频、人机交互答题等或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需要练习者反复练习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比如高一新教材的unit11The Sound Of The World中的Reading部分,根据教学内容--介绍Blues Music,,Hip-hop and Rap以及 Latin Music的特点,可以发挥多媒体的特长,集图、文、声、像的综合功能,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充分体验到各种音乐的风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音乐欣赏的水平.认真听然后积极回答问题(人机交互),认真看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弥补了传统听说课只有唯一一个“听”的媒体途径的不足,有效地煅练了学生视、听、说能力。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比如:有些教师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五步教学法,于是他在revision环节上用,在presentation环节上也用,practice,drill和consolidation等环节都在用;一会儿用powerpoint展现这个片段,一会儿用flash来呈现那个图段,跑上跑下,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变成了老师搞 “杂耍”,学生看热闹。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的时机,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与积极因素,由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到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转化为从事学习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 “有意后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现(presentation)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环节少用一些。但是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 “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 “海洋”中学会 “游泳”。
二、所选多媒体课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选择多媒体课件时,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电化教学方式,每堂课必须要有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包括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理解,分析语言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另外,课件的选择和利用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要注意抓主流,弃旁支,简单明了。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比如,高一教材unit10中的warming up and speaking 要求学生谈论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破坏,以至许多动物濒临灭亡的主题,所用课件则应尽可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引发出危机感,意识到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选择、策划利用课件。教学需要多媒体,但用了多媒体未必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运用多媒体技术为了搞好教学,但教学不是为了多媒体。
三、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没有计算机多媒体,但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一个优秀的多媒体外语辅助教学软件可在计算机上模拟外语环境,并附有生动的图像、解释、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学英语单词、语音、语法、同时,还能参与有趣味性的情景训练。多媒体软件集图像、声音、文体于一身。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一堂课应该掌握的词汇和句型,通过生动形象活泼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 “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下工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来充当课堂的主导。“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不可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采用,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都是不可取的。
四、采用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已学生为中心。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培养方向,学生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等等,进行课件的选用、编排和取舍。课件的采用必须注重 “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听力训练方面: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结合生活,注入趣味,也可配以画面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音、语调,进行听、写、会活练习。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识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所有手段、方法,不要将传统的填鸭式“口惯”教学模式变为“口灌加电灌”或“电灌”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抓住和保护学生瞬间的创造性火花。让学生变被动地观看电脑屏幕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目前英语学科很多用authorware或flash制作的课件,往往侧重于有声动画的制作,它们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了强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文章或对话内容理解。然而,不容我们忽视的是:用多媒体展示这些语篇或对话材料,只是把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我们在选择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而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家都是摸索着干,要尽量避免走入误区。要讲求实际,要真正地体现出计算机的优越性,那就得使计算机的使用真正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MCAI------Multimedia 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集视听于一体的高效信息传播工具,其信息传递功能强大,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都无法比拟的。尤其是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容量大,操练密度集中的特点,引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五个一工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和一台录音机)控制一堂英语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如虎添翼,因为多媒体技术展示的内容丰富,表现力极强,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有良好的导向作用。随着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工具和基础学科的英语课堂教学,在MCAI领域,应该走在前沿。在国家比较重视基础教育投入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还连入了Internet,极大地丰富了MCAI的教学资源,这些学校已初步具备了开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硬件条件。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制作课件的软件。在制作供课堂教学使用的课件时,选择恰当的软件很关键,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简单、有效”,不能盲目和赶时髦,否则课件会显得花哨,“华而不实”,既耗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又没有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所以,制作课件所需的软件选择是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考虑因素。根据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体会,我认为Powerpoint和Authorware比较理想,有时也用Flash,只是太复杂。或者使用由有关专家编写的课件平台,如“课件大师”等,其特点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教师操作简单,很轻松地就插入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绘声绘色,能有效的刺激学生大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要时,还可以使用扫描仪及相关的OCR软件,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大量绘图和文字输入的工作量,这也是教师备课出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容忽视。
二、适当运用同行开发和研制的MCAI英语课件作为补充,有借鉴价值。英语属于基础和工具学科,一直备受重视,随之开发的有一定档次的教学软件不少,其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影响很大。类似的英语教学软件有:(1)CSC英语教学软件(高中版);(2)洪恩英语软件:《开天辟地背单词》,《随心所欲说英语》,《耳目一新读英语》等;(3)翰林汇多媒体英语家庭课堂;(4)深圳鹏博士《开口就说》;(5)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英语光盘版》。诸如类似的英语教学软件很多,制作得也很出色,但仔细分析各学校具体的课堂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考虑学校有限的计算机教学设备,我们发现直接用这些软件辅助课堂教学,有脱离教学实际的现象,或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教师可以从中领悟到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思想,并以此为依据,自己制作体现教材特点,学校素材库收集情况和学生实际的单元课件,如对话课,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训练课等,由于课时目标不同,课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就有区别,但总的思想是服务于课堂教学,这观点不会偏离。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连入Internet后获得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师的MCAI内容。在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见,合理而有效地进行MCAI辅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今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具体在课堂上如何操作,可从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规定的任务和课程设计思路得到启示。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学生普通高中毕业时,英语水平达八级,《标准》的教学内容部分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特别突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如要求掌握4000左右的词汇;听力要求中有这样的目标: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阅读目标之一是“除了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要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水平,教师可利用连入Internet的多媒体电脑获得的教学资源并制作成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其辅助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如听力部分,可选择网站www.broadcastenglish.com上的Special English on VOA,分专题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还有听写训练材料可供制作课件使用,既有录音资料,又有供学生检测听音效果的文字材料,教师在课堂使用比较方便;或用www.englishlover.net上的“在线听力”,实时地培养学生的听英语捕捉主要信息的习惯。总之,网络上英语听力资源丰富,而且内容大都适合高中英语课堂辅助教学使用,效果还很理想。中青网的英语角www.cycnet.com/englishcorner/index.htm上的英语时文选读材料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可根据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选择部分资料整理加工制作成可供课堂辅助教学用的课件素材,教师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安排学生阅读,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还可以提出不同的目标,并对他们分层分类的检查和指导。另外,北京洪恩网站www.hongen.com/eng/index.htm的“外教课堂”及“高中同步课堂”等教学资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步,也有利用价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总的原则是“服务于学生”,具体工作是精选、加工和制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课件,为扎扎实实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作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大胆让学生到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直接上网浏览教师规定网络教学资源,尝试着给予学生以“探索性研究学习”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主动性增强。能提供有用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资源的网站还有:(1)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2)中国园丁网www.teacher.net.cn/(3)中鸿网--专业网上教学资源库www.zhnet.com.cn/,还有许多类似的网站供教师查询使用,除了素材,还有课件成品,只要教师是有心人,相信网络环境会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一场“科技革命”。
四、MCAI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虽然高中英语教学引入了MCAI辅助课堂教学,加上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而充分利用,确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进了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也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课件制作要以深层次备课为基础,不能草草应付,或为了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忽视了教学的实质内容。
2. 准备好的素材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加工,不能随手捻来就用,要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
3. 教师在MCAI辅助的课堂教学中仍然要扮演教师的角色,担负有“导”的职责,不能用多媒体计算机代替教师主导地位和丧失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能由控制计算机的教师和形象化的课件包办代替学生独立思考活动,并注意引导学生向纵深层次思考问题。
5. 课堂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避免唤起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影响预期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6. 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环节,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引入,可能会淡化师生之间的直接情感交流,所以,还要注意有意识地、适时地给学生以肯定与鼓励。
MCAI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重要领域,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本文只是实践经验的小结,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得到专家的具体指导。
也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作为语言知识传授的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单纯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即并非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授。学生必须把自己感知到的东西亲自思考一番,亲自去讲,亲自去写,这就决定了英语课的实践性特征。而课堂提问便是体现这一特征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及问题难度有关外,还与教师的提问艺术有很大关系。
课堂提问与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提问可以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上,并在提问过程中逐步具备用正确、灵活的语言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等交流的目的。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提问能有效地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的特点
1. 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为此,教师每堂课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充分体现其针对性。
2. 激发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如经常在提问之前,加上“这儿有道抢答题”的提示,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抢答”二字,会冲动性地排除其它心理支配,产生一种谁先答谁光荣的感觉。
3. 灵活性。 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拟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教师判断的失误,原认为能回答的问题,却答不出。因此,教师要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否则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反感和对立的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4. 过渡性。 过渡性的提示,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如: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at is the American's name?” “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等问题时,可先提问“What is your name?”“When and where were you born?”使学生由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由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
5. 鼓励性。学生的回答尽管不甚全面、完整,但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哪怕有微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和表扬。如:在提问学生时经常用这些课堂用语:Think for a moment. Try it again. Don't give up. Very good! That is right. You read quite well. You have very good pronunciation. 这样,可鼓励学生大胆讲话,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课堂提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 课堂提问的设计艺术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落实、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启迪,因此要优化设计提问。
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②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凭空编造,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
③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坚持让学生唱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码要做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其次让学生去发现“Why”,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④预见性和灵活性。提问要事先设计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敏捷地捕捉和及时指导方法上的缺陷,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层的答案。其次,在讲、练、读、议环节中要灵活运用提问,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问技巧。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在于问题设计的技巧,另一方面在于提问的技巧。
①眼看全班,问题明确。眼看全体学生,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观察学生。问题提出后,大多数学生面有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可能太复杂了,这时就该把这个问题适度分解,让学生逐步回答,最后再归纳总结。课堂提问要具体、明确、简洁;相反,若问题不具体、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答非所问。
②把握提问时机--先提问,后叫人。教师应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所有学生,不管其成绩如何、性格如何,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一位教师说:“某某同学,你看下面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那么,这个问题由于指向明确,仅仅涉及一位同学,其他同学就有可能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去思考。而且点名后提问会使学生感到是突然袭击,加大思维的紧张程度,反映不出真实水平,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为不利。所以应竭力面向所有学生提问,给全体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均等机会。
③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提问后留出的思考时间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等待的时间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就增多,创造思维的成分也增多。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当然,等待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提问的目的、问题的难度而定。另外,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如动作、表情等。
④评价的技巧--多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应以肯定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也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多鼓励学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提问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的要求
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虽不是义务教育,却也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切实的目标.8月份出台的我国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说”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教学目的是这样表述的(以八级即普通高中毕业水平的要求为例):(1)能在交流中使用恰当的词语、语气和节奏,表达个人的意图和情感等;(2)能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商讨和制定计划;(3)能报告任务和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4)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分钟演讲;(5)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6)能作一般的生活翻译,如带外宾购物、游览等.
同时,课程标准还附了相应级别的话题项目表,如对8级的部分要求是:(1)个人情况(Personal information);(2)个人环境(Personal environment);(3)兴趣与爱好(Interests and hobbies);(4)个人情感(Emotions);(5)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6)旅游和交通(Travel and transport);(7)世界和环境(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8)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Popular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而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感到掌握口语有困难,实际交际能力与上述基本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如何改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二、口语活动的特点和口语能力及其特征
谈到口语教学,就有必要了解口语活动的几个主要特点和口语能力及其特征.
(一)口语活动的特点
1. 交互性(Interactiveness)
口语活动在大部分场合中需要有即时交流对象,通过交流传递信息.
2. 目的性(Purposefulness)
人们进行口头交际是为了达到某一既定目的.比如,约定会面时间、询问火车或飞机班次、描述以往经历、讨论旅游计划、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
3. 超语言性(Paralinguistic features)
说话者有时通过语调、重音或音量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意图.比如:“I beg your pardon.”用降调时表示道歉;用升调时则表示听不懂,请对方再说一遍.
4. 非语言性(Non-linguistic features)
说话者有时通过体态语言传递信息.比如,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体态语.
5. 交际的得体性(Decency of communication)
交际的得体性包括两个方面,即非文化交际的得体性和跨文化交际的得体性.前者是指通常的礼貌,比如,有问有答,不要中断对方的说话,说话音量、语速、语调要适当,用词恰当,对人的称呼要因人而异等;后者是指尊重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如,不要打听西方国家妇女的年龄等.
(二)口语能力及其特征
口语能力由以下三种技能构成:
1. 语言微技能(Micro-linguistic skills)
该技能指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其中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在口语教学中,教师不要过于苛求语言的准确性,但也不要一味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语言的正确性.同时,要注意语言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完善句子结构.
2. 常用表述技能(Routing skills)
该技能指典型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传递信息的技能,其中包括:
(1)运用“问候、介绍、感谢、道歉、后悔、意见、愿望、抱怨、劝告”等日常交际用语的能力.
(2)描述或叙述事件、事物和人物等的技能.
3. 交际应变技能(Improvisation skills)
该技能指交际过程中,即时解决问题以完成沟通的技能.例如,澄清与查证特殊意义的技能、改变措辞的技能、纠正口误的技能和得体交际的技能.
三、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具体训练手段的设计安排上,我们必须从学生当时的口语技能发展特点和学习的心理出发,并参照外语教学法规定的外语口语教学训练的一般原则,即: (1)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2)精确表达训练和模糊表达训练相结合;(3)模仿性说和创造性说相结合;(4)有准备的说和无准备的说的训练相结合.根据这个划分原则,本文认为以下方法行之有效:
1. 对话教学
教师可充分利用现行教科书,采用以下四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口语活动.
(1)Make a similar dialogue using some key words / phrases / sentences.,这是一种控制较严的口语活动.在学习某一段对话后,根据对话里所采用的一些交际项目让学生造一段类似的对话.
(2)Dialogue / Story-building,如高一第12单元第45课,本单元的交际用法项目是“提建议”.本课第一部分是Bruce给Zhou Lan提供一些加强听力的建议,而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已给出的语句继续一段对话,这种方法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因为在编造对话时,不仅局限于提高听力的建议,还可以讨论提高阅读、口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3)Discussion,相对而言,学生进行讨论所受的控制更少.在讨论过程中,往往预先只给一个Topic,然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各尽所能.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推理及连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这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
(4)Writing,结合每单元第四部分的Writing教学,进行说话训练.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口语训练,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为作文课上的说话训练对中心、构思、翻译、语言有更具体的要求,稍加整理就可成文.因此,口头和书面一直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其中,口头作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说话训练方式.
2. 复述
听和复述不失为一种发展学生口语能力,继而逐步发展自由表达思想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首先要求听,听较好的录音,听地道的英语,大量听就可创造人为的英语环境.听是说的先决条件,不听而会说是不可能的.但单是听也不能顺利发展口语能力,必须跟着练习、跟着说,特别是要复述.复述就是要把听的东西“倒出来”,说得再明确一点,就是要“背出来”,但这种“背”有其特殊要求:一是要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二是要准确、流利.背诵一篇文字材料对发展口语能力不一定有什么好处,因此,一定要复述适合自己水平的录音材料,才有利于打好口语基础.教师可用以下方法操作:
(1)各感官协同作用.在复述时,要设法鼓励学生借助表情和动作使各种感官都参加活动,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视”、“听”等多种感觉的联系,以形成记忆表象.
(2)设置情境.对一些易于表演的材料,可组织学生排练成小节目分组演出.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复述的目的.
(3)创设实践机会.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践机会,并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性格、记忆习惯,可利用课内与课外、统一与个别等方式组织学生复述.
(4)讲评.复述后,再指导学生共同讲评.讲评要以表扬为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肯定其成绩,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复述.
复述有什么好处呢?
(1)可以巩固所学的东西.看一篇文章或听一篇文章只能留下模糊的印象,要是能复述出来,就一定能记得扎实,复述一篇文章比看一篇文章作用可能要大得多.
(2)可以迅速提高听力.光听而不练习说,听力的发展就不会很快,甚至会停滞不前.只有通过复述,牢固地掌握了语言材料,听力才能发展上去.
(3)可以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
开始时,一篇文章听十遍、二十遍,也不一定能顺利复述出来,但如果不畏困难坚持练下去,记忆力就会大大加强,复述会越来越容易,最后听三五遍,甚至一两遍就能复述出来,那时语言能力也就有可能加速发展.
3. 情感激励
采用多种情感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大处清楚,小处糊涂.
要让学生开口说外语,作为教师不能计较小错、小毛病.讲语法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但学生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够.准确性和流利程度是一对矛盾,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关系极大.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允许学生犯些错误,随着交流的增加,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会更严格,所犯的语法错误也会越来越少.英语对学生来说是外语,作为初学者,学生在表达思想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要使学生有信心,保持用外语表达的欲望,就不能计较一些小错,否则会得不偿失.
(2)积极鼓励,及时肯定.
每当学生积极参与交往活动,或在活动中有进步,教师应由衷地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非常尊重他们的劳动、看重他们的意见、珍惜他们的进步、感激他们的合作和配合.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估,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3)扬长避短,分层要求.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和性格不同,有的人思路敏捷、反应快速,参与活动就比较深入;有的人胆小怯场、词汇不够熟练,参与活动就比较缓慢肤浅.对于这一点,教学并不强求一律,只要是积极参与,都予以肯定,而且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对反应迅速的,多给他们即兴发挥的机会;对胆小怯场的,多给他们充分准备的时间.如每次回家作业的检查,教师可多让他们发言.这样,由于整理了思路,吸收了词汇,做了充分准备,他们不再有害怕情绪,一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如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便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就感.
4. 开设课外活动
教师应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因为英语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紧密相连.但应遵循其原则及要求,即活动课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活动课组织要遵循自主性原则;活动课过程要遵循指导性原则;活动课内容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活动课形式要遵循交际性原则.
总之,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认识语言产生的规律,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口语训练方法,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说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才能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
学生--英语课堂的主旋律
--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内容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动眼观察、动耳听取、动口说话、动手操作,即用自己身体全身心的感悟学习和创造生活。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的形势,并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并指出要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的主体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激活学生主体;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英语课堂 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
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目前的外语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具体表现在:在教学目标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他们被动的学习,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在教学方法上,灌输多于启发,这样既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以教育为中心,以人为本,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又是教育的关键,英语是通往世界的窗口,因此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要高,突出表现在教师应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英语获取世界各方信息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英语教学过程只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的虽不太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有创新的见地,视而不见或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久而久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兴趣,被动学习,使教学难以起到较高的效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新教材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也就是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真正形成多维互动、多向交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因此,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口、笔表达的交际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平等地同教师交际英语;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够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未来的需求。
二、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正确理解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不应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而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因为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正如英语中有句谚语说的: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要改变以往“一言堂”或“填鸭式”教学,而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排斥“教”。相反学生要学到一辈子受用的本领,教师的教是极为重要的。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启发学生、熏陶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拐杖”,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上升为“会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以“学”为重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的主体参与,即教师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的,同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并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如何充分发挥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如果学生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
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保垒主动进攻的姿态,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不容易记忆,记不住就容易放弃学习,形成“无兴趣--记不住--失败--放弃”的恶性循环。学习兴趣的强弱还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学科投入精力的多寡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能否点燃学生的兴趣,变苦为乐,变厌学为愿学,乃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让他们学得主动,提高效率,就相当重要了。
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时课前3分钟用美妙的英文歌曲作前奏来迎接课的开始;有时用一些英语笑话、国外趣闻来拓展他们的眼见,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有时,课前五分钟有一两个学生Do duty或者Daily talk,有三至五人Retell。授课时,我态度亲切热情,耐心细致,使学生对我和我教的英语产生好感。在讲课中尽量做到语言讲解精练、明确、流利、有趣。并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和风趣幽默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每节课中都进行全班pair work和group work,让每个学生有开口练的机会和人人参与的机会。课后小结三、四分钟,仍让全班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生生活动和师生活动,总结出本课的要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又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二学期Lesson97 The food we like (dislike)时,假设想开餐馆,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由发挥,Design a menu for the restaurant and give some advice。全班学生分成七组,每小组围成一圈,每组让组长记录同学们的意见。讨论结束后,每组各派一人汇报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应积极,人人参与并提出意见,不但学会了本课要学的语言结构,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二)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贴近学生生活,激活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情景就是把学生“浸泡”到语言的海洋中,并努力促使他们在海洋中学会游泳。
英语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不断训练而学会的,不是教师一教就能学到手的。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是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而设的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具体场景和氛围。这种情景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动眼观察、动耳听取、动口说话、动手操作,即用自己身体全身心的感悟学习和创造生活。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真正的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语言,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真正让学生体会“乐中学,学中乐”这种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质的飞跃,促进学生活泼而主动的发展。
如:英语入门第一节课,我向学生初次见面时,用英语说:“Nice to meet you! ”答语:
“Nice to meet you!”习惯上可加too。然后我走向一学生,伸手握住这个学生的手,说:“Nice to meet you!” 这个学生马上会不由自主的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就这样和几位学生打招呼,问了好,又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到了初次见面的问候。又如在七年级英语lesson 30课中,警察询问乱停车的主人与生活非常贴近,于是用桌子将教室布置成几条”马路“,一个学生穿上警察衣服,戴上帽子,询问停放在”马路“上的一辆自行车的主人,两、三个学生站在”马路“上,让他们自由对话。在这些对话中都会自然地运用到Ask that man / woman over there . What 's your bike licence number ? Look at this , please 等语句,比老师领着他们读的效果好得多,而下面的学生既在准备对话,又充当评委,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扮演者,以及最佳创新者等,面对这种真实的交际场合,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演欲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三) 巧设创新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主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不唯书唯上、人云亦云,即学生个人的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广、想得新、想得巧、想得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积
极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我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计一些”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想象,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引出多种回答。如JEFC BOOK2 Lesson 7中,问学生:Why is Mr Hu on foot today? 学生思考后给出了一系列答案:①His bike is broken .②He likes walking . ③It's a fine day for a walk . 等等。又如:在JEFC Book 2 Lesson 11中,老师提出We eat mooncakes …… 学生就接着说 ①We eat moon cakes on Mid-Autumn Day. ②We eat mooncakes at might . 又如,在复习一般过去时,老师问:Why didn't you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 ? 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列出了许多答案:①Because I was ill . ②Because my mother was ill . I had to look after her . ③Because It was Sunday . ④Because I had a lot of things to do . ⑤Because I went to see one of my friends . ⑥Because my bike was broken.⑦Because I got up too late .⑧Because I took my brother to the hospital.等一连串的答案,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在联想中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因素,一切创新都来自想象。爱联想是十二、三岁孩子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所学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来。如JEFC教材,初三英语第十七单元,第二、三两课的对话”Who stole the necklace “当学生听完前半部分62课对话后,让学生对项链的偷盗者和项链是否被找到展开联想,然后完成对话,并让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读出自己的对话,然后让学生听完后半部分63课的对话。当然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Their parrot stole her necklace )再根据课后练习提问:”What would you do when you get on a crowded bus and see a thief stealing a laday 's purse ?(当你在上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时,看见一个小偷在偷一位女士的钱包,你该怎么办?)让学生想象一下该问题所叙述的情景,再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同时,让每位学生从一个警察的身份就这件事写份报告,通过这种方法既使学生语言技能得以锻炼,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又可以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 道德素质教育,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联想中得到培养。
总之,教师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己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自信地迈入新课堂,成功地走出新课堂,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沈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原则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二期
4、杨登明《创设良好的课堂语境》,初中英语报教师版,20第4期
5、王六妹《注重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初中英语报教师版,年第7期
6、赵文龙《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初中英语报教师版,第32期
摘要:英语学习的自身规律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要求我们以创新的思路改革英语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为此,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有关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活动任务化对开发创造比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开发 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使其具备迎接未来挑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需要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性的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学习语言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习过程。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进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的设计(包括内容、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体现一种创新的思路。创新既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要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出来。作为学习的过程,创新是隐性的,指的是对已有信息进行新的组合,用英语进行产生新思想的新思维,形成新的创意;作为学习的结果,创新是显性的,标志着最终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这些创意,进行新的意义交流,表现为语言的创造性,例如,一段得体机智的话语,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篇立意清新、文情并茂的作文,等等。这种语言创造性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的结果,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贯彻创新教育的主要标志。 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有许多违背语言学习的自身规律,不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地方。如: 教书不教人,教知识不管能力,训练中用语言却不见思想,会话中有交流却不见情感,其根源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真正将学生当作有独立意识、有活跃思想的独立个体看待。 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是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教学中,偏重语法条条,机械的单词和句型操练,翻译和背记语言材料,结果学生死记硬背了不少语言知识,而语言交际能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课堂上,学生被当成单独的学习个体,没有被当成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甚至从没有考虑过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其后果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看,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依赖教师;从课堂上教学双方的心态看,教师满足于发号施令,学生习惯于听命顺从;从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看,教师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知识;从课堂教学的长期后果看,教师的权威得以确立,学生的创造性遭到扼制。 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偏低。目前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仅限于学生能用所学的短语、词组造句,表达一点老师要求范围内的意思,似乎能这样做的学生,已经是很有“创造性”了。而如何真正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结构用英语进行新思维,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还做不到。
上述英语教学的弊端,不但严重抑制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难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不通过母语为中介而直接用英语汲取信息和表达思维的能力。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符合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为了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训练策略,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让创造性思维走进英语课堂呢?
一、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著名外语教学专家H.Schuman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所以,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尊重他们的个性感情和才智能力,实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对课堂的创新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产生强烈的参与需求,树立责任心,创造一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堂学习气氛。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是颇具深远意义的。基于这种认识,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每次英语课都给学生至少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轮流登台演讲。经长期坚持,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表现。
2、激发兴趣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幻灯、录像、图片、音乐、会话、游戏等教学手段,辅之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启示,以吸引学生,增加兴趣,变“疲劳波谷区”为“高潮兴奋区”。比如,引导学生将wash,water,wave,well,wet,wind,wine等词的词义与开头字母W的“形象”联系起来,作形象记忆;根据构词法知识作比较记忆;根据语境猜想某些生词的意义;等等。这样,学生觉得学中有趣,学有规律,并在往后的学习中主动探索词的构成规律,科学记忆词汇。有了兴趣才会不懈地追求新的东西。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更主要的是凭借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但在激发兴趣这一点上,多考虑激发学生对情感信息产生共鸣的艺术手段,也许收效更大。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经历了成功,就会产生喜悦,自尊和自信得到增强,变成求知创新的内驱力。
3、提供积极参与活动的机会
创新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仅仅有创新的观点而没有机会把这种观点转换成积极的语言行为,还只是走了第一步。只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思维才能一步步地被激发,运用时才能达到自如灵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才能被培养和发挥。一句话,学生蕴藏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一般课堂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播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创造性思维教学应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操作上,有以下两个要点:
集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等等。
结对子或小组活动(pair or group work):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发现,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或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交往合作学习。结对子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产生信息的交流,并且在双方的交互活动中获得反馈,给与修正。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题材更多样,使学生觉得更自由,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也就更有责任感,更能发挥自主性。结对子或小组等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教师要尽可能地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间、师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构建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听说读写活动技能结合起来
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融进听、说、读、写活动是一个既自然又有用的方法。听是接受性活动,但同样可以培养创造性。例如,听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内容用对话形式表达出来;Dicto-comp的活动方式,比起dictation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说是培养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You are in a boat on a lake.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going fishing.You fall into the lake,but you can't swim.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又如:Do you like riding in a fast or slow car?Why?or Suppose you will have a week-long holi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etc
这些都对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人物性格、主人翁的优秀品质等等,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方式。写可以是各种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一篇小作文,或设置某种写作情境,如:You are going to invite some of your friends to your home next sunday evening.Write a note to your friends and draw a map to show how to get to your home.通过写作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对语言学习中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有很大好处。
三、进行多种思维训练,增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家威台海姆(M.Went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只有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使学生得到逻辑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收束与发散、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养成学生善于运用想象、类比、联想、延伸、开拓等多种思维的习惯,以形成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智能素质。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运用头脑中的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具体做法有:
1)创设情景,自由对话法
情景:学完第一册第35课后,三个同学一组,其中一名扮演新生。自己设计,准备两分钟,然后各组表演对话。
Group A:李××、吴×、杨×三位同学,其中杨×扮演新生。
Li:Hi,Wu Shuang.
Wu:hi,Li Beidi.
Li:Who's this girl?(Pointing to Yang lin)
Wu:She is Yang Lin.
Li:Can you spell her name?
Wu:Yes,Y-A-N-G→Yang,L-I-N→Lin.
Li:What class is she in?
Wu:She's in class Eight.
Li:Is she a new student?
Wu:Yes,she is.
Li:Is she Number 12?
Wu:No.She's Number 3.
Li:Oh,good.Thank you.Yang Lin,this way,please.Please sit here.
Yang:Thank you.
Li:That's OK.
Group B:苏××、房××、杜××三位同学,其中苏××扮演老师,杜××扮演新生。
Su:Today we have a new student.He's Du Jinbo.Fang Fenghui,this is Du jinbo.This is Fang Fenghui.
Fang:Hello,Du Jinbo.
Du: Hello, Fang Fenghui.
Fang:What row are you in?
Du:Sorry,I don't know.
Fang:Excuse me,Mr.Su.What row is he in?
Su:He is in Row Two.
Fang:Thank you.Du Jinbo,you're in Row Two.
Du:Thanks.
Fang:That's OK.
Du:And what row are you in?
Fang:Oh,we're in the same row.
Du:Good.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2)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学完第88课后让学生看一幅图(图中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考虑三分钟,自编一段对话介绍这幅图。如刘××编的对话是:
----What's that?(Pointing to the Picture)
----It's a picture.
----What's this in the picture?(Pointing to the bike)
----It's a bike.
----What's the boy doing?
----He's riding the bike.
----Where's he going?
----He's going to school.
3)故事接龙法
故事接龙法,就是学生一个接一个相互衔接地讲故事,前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是后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的基础,后一个学生的所讲内容是对前一个学生所讲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例如:
Student A:One night while Beibei was doing her homework,the power went out.
Student B:She walked into the kitchen in darkness and found a box of matches and a candle.
Student C:When she was about to light the candle,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
Student D:Who is it?Pa and Ma are not at home.A thief?What if it's a thief?
Student E:“Is Beibei in?”cane the voice of her Grandma Li who lived in the opposite house.
故事接龙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流畅性的发展。
4)故事续尾法
就是给故事添加结尾,以延伸故事情节。在课文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未做交代,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推测性补充。例如,初二(上)第26课Paul's Day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一下文中的最后一句话Everyday he does the same thing.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es?有些学生认为他太矮了,够不着电梯按纽,另一些学生认为他要锻炼身体,故最后三层不乘电梯走路上去,还有些学生认为最后三层的电梯有故障,无法修好。
显然,这几种结尾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的目的不在于为故事找出一个标准的结尾,而在于给予学生一个能为故事找出结尾的好机会,借以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给故事续结尾,可以个别进行,要求学生给故事添加两个以上的结尾,且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也可以结对子、分组或集体进行。每个学生添加一个,只是不许重复别人的结尾。做这种练习,学生个个都能开动脑筋,寻求合理的方案,积极性很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集中到言语的内容上,就不知不觉地不通过母语为中介而直接表达思维了。
2、结合教学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结合教学内容,如涉及某些社会现象的表现形态、某些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等,让学生借此发挥,启发诱导他们敞开思路,尽可能地罗列出其他利弊、用途、范围、形态、联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多元思维的习惯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学完初二上册第13单元Ann's Birthday之后,教师让学生辩论:“If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思路大开,展开辩论,并提出许多代替生日Party的好办法,如have a picnic/go hiking/go fishing/climb the hill/have a get-together/see a film/go to the/park etc.通过这一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增强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又如,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多种可能的结果,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如学习了初二(上)Lesson 18 Animals。教师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让他们讨论:“If dangerous animals are not in cager,how can people visit them?”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1)The people should be in cages.
2)We can visit the animals by helicopter.
3)We can put the animals in a small island,and we can visit them by boat.
4)We can visit the animals on the mountains.
5)We can make a high and large tower,the people can visit the animals in the tower.
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一切能说明教材内容,或与教材内容有关,或由教材内容引发出来的例子。这种发散思维训练还包括了对学生广泛的联想力和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就会使学生在受到某种触动时自然而然地把思考范围拓展开去,多向散射而使思维极具活力。
3、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渗透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并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所谓“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这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也尝试着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例如,要求学生快速地用英语说出教室里所有的人、物的名称及其特点、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语言信息,越快表示越流畅,给出的语言信息越多,表示流畅度越高。这节课,学生高度紧张而又异常活跃。实践证明,这种急骤联想训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流畅性还是质量,都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学到一些思维的规则和方法,逐步形成集中思维的能力。如在让学生操作“graduate”一词时,便有如下一段对话:
T:Where did you study before you came to this school?
S:I studied in No.I Junior Middle School for Nationalities.
T:I see.That's to say,you graduated from that school,didn't you?
S:Yes,I did.By the way,could you tell us from which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you graduated,Mr.Zhang?
T:Sure.I graduated from this school,and so we're exactly schoolmates.And I am a graduate of Zhongnan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a beautiful place on the South Lake in Wuhan.
S:Well,I hope to study English in that university after I graduate from this school.
T:Wish you success!
S:Thank you.
学生在这段会话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反复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思维和语言得到相应训练。 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竞赛法、串联法、比较法等,来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竞赛法
它是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学完表示颜色的形象词后可设计这样的竞赛;全班分四个组或八个组,每组派八名同学,每个同学到黑板上写一个单词,最先写完的组得8分,依次为7、6、5、4、3、2、1分,然后再加单词分,对一个加1分,总成绩最高者为第一。这样的竞赛紧张而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让两名同学介绍自己的卧室,然后找另外的同学说出他们卧室的不同点,或由同桌同学谈论学习用品摆放位置不同。如:
SA:Where is your pen?
SB:It's in the pencil-box.where's your pen?
SA:It's on the desk.Where's your bag?
SB:It's in the desk.
运用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出若干组反义词:big-small,full-empty,new-old,light-heavy,young-old,up-down,close--open等等。
3)串联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将其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教师还可以将一连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词语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使用这些词语说出一段有意义的话来,这就是词语串说。词语串说实质上是一种遥远联想,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教育价值。如:教师可一次给学生10个词:comb,apple,moon,cat,flag,house,ball,tree,pig,bird.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说出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如:Under the moon there is a house.On the house there is a flag.Under the flag there is a bird.He is watching the apples in the yard,and the cat and the pig under the tree.The cat sometimes plays with the ball and sometimes brushes the hair with a comb.
这不就是在编故事吗?编故事就是创造。在这创造过程中,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了一段意义连贯的话,语言表达和创造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4)用同一组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
就是以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如:on duty
Who's on duty today?
I'm/She's on duty.
Are you/is Li Lei/Aren't you on duty today?
I'm not on duty and you're on duty today.
又如用It's time to do sth.说出如下句子:It's time to swim.It's time to go home.It's time to have a test.It's time to play football.It's time to watch TV.It's time to throw a frisby.It's time to go shopping.It's time to have a cup of tea.It's time to fly a kite.…
经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四、课堂活动任务化,通过不同类型的任务活动,培养不同类型的新思维
人们使用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课堂活动的任务化是英语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手段。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就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心智活动就会少阻滞,多流畅,就会在较少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造成词语、观念和联想的流畅。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交际情景的创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创新地运用语言规则进行新思维,表达新概念。所以,很多任务型活动,如,在学习数字后让学生打电话;学习了一定的指示性语言后,安排学生给机器人发指令;在积累了一定词汇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都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逐步达到创新思维对活动数量、速度和质量所需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组织不同形式的任务式活动。这是在为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力,是由多种思维能力组合而成,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据理质疑和归纳。创新思维能力主要通过语言摄取与输出、意义的理解与产出而引发并表现出来。因此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不同形式的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例如:学了初二(上)Lesson 37 As a journalist from CCTV,you can ask as many questions as possible about the singers in “Yesterday” rock band.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质疑能力和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又如:Group discussion:Which city do you like best,Tianjin,Beijing or Shanghai?Why?可以培养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学习了“Becky's birthday present”之后让学生编写谜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描写能力。
适合学生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任务型课堂活动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具体手段,是培养创造力的主要途径。能力和活动是分不开的。活动成功与否将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提高。将task-based activities运用到教学之中,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参与和思维扩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因为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更主要的是它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及周密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
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版。
俞学明等:《创造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包天仁:《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张美新:《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载《中小学外语教学》,,第9期。
论文类别 教学类
一堂好课应善始善终,给学生以美的遐想、有益的启发。好的英语课同样如此:好开头、好主体、好结尾,这三个好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结尾的设计。以下是笔者针对结尾的设计与同行探讨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一、英语课堂结尾的方法
1 归纳法。这种方法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一堂课将要结束时,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教师通常用简单明了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的内容进行概括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起到突出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即将下课的情况下,对于老师这样高度概括的小结并不是很感兴趣,效果也不理想。笔者曾对这种传统的归纳法稍作调整,加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加以引导补充。比如,每单元的(Reading),就可以先让学生归纳整理出该堂课老师分析的语言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整理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修改。
2 复述法。复述是指语文教学上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虽然学科有所不同,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复述的同时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
和消化,复述的质量可以直接反映学生掌握接受的程度。比如,Unit10 How to play football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球场示意图,学生复述越位、端线、球门球等概念。
3 纠错法。练习课的容量是很大的,但质量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老师一再强调的基本问题有时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自己没有充分的重视,没有养成阶段性自我总结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每堂练习课老师应该留有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找出该堂课出现的典型错误或者他们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强调。
4 表演法。 学生在经过40多分钟的学习之后比较疲劳,注意力也不集中,如何将课再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对于一些有情节的小对话等就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出来。比如,学完Unit12 Social custom (Listening)后,笔者问学生:“When a person come into a room ,will all people stand up to greet him /her ?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a lady and a gentleman?”要求学生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当时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5 视听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教学技术已基本普及。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特点是容量大、节奏快、互动性强,能产生多种感官刺激。倘若能恰如其分的运用,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事半功倍。比如,Unit13 Computers(Make a name for yourself),笔者问学生:“I have been on-line. Who can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Web address and e-mail address by using my computer?”话音刚落,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要求示范,并且还登陆介绍了他们喜爱的网站。
6 名句法。笔者曾发现:学生对英语的名言警句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有的翻译“不可思议”。比如,“Do as the Romans do.”因此在总结课文的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如,Unit9 English learning(reading)笔者曾大量引用:“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Never too old to learn. 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mean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等名言警句,不仅学习了语言点,而且也介绍了学习方法,达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7 悬念法。教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仿照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尾。使学生对教学产生“言犹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对下次了解新知识的欲望,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8 引申法。有些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考虑。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比如,Unit13 Internet cafes这是一个学生很敏感的话题,教师完全可以就此引申下去。一般情况,引申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时政、社会热点、奇闻趣事等,只要符合教学内容,适可而止。
9 对照法。写作上有种手法叫前后对照,这完全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比如,Unit11 Writing 笔者是以“Are you afraid of writing?”这个问题开头的。结尾的时候笔者又问“Are you afraid of writing?”当然整堂课的基调是一致的,笔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有针对性的。
10作业法。留作业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课堂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但是在选题方面,教师应
相当重视:题量适当、有代表性,精练为主。比如复习课的题目,课前可以让学生各自去收集,最后由老师筛选。因为现在学生的学习资料比较丰富,学生提供的题目至少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是他们认为自己比较薄落得环节。同时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举两得。
二、英语课堂结尾的原则
1 结尾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切忌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形式和内容不能过于空洞。教师应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素材,并且要和整堂课的教学步调一致,衔接自然。
2 设计的方法应该常变常新、多种多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到的方法仅仅是一小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方法、新思路都会应运而生。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3 方法手段不是单一使用的,教师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等因素,多种方法手段可以结合使用。
4 结尾的设计仍然必须为课堂的主体服务,不能主次不分。
摘用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教育学新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英语》第一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甘肃白银 christopher
英语中有一种否定形式,按照全句的意思来讲,应用肯定形式,可有时却用了否定词not,no等;或按照全句的意思来讲,应用否定形式,但却出现了两个否定词语。这种不必要的否定被称为“多余否定”(Pleonastic Negation), 含这种否定的句子被称为“多余否定句”(Pleonastic Negative Sentences)。在汉语里也存在这种否定现象,如:“好不痛快”、“好不热闹”等中的“不”就相当于英语多余否定句中的not。多余否定句可以归纳为下列六种形式:
1. 否定词的重复所造成的多余否定句
在非标准英语中,常可见到在一个否定词语后又出现了一个否定词,这种形式貌似双重否定句,但表示的却是一种否定的意义。例如:
I don't want nothing. (= I don't want anything. 或 I want nothing.) 我什么也不想要。
I didn't tell nobody. (= I didn't tell anybody.) 我谁都没告诉。
I don't know nothing about the matter.(= I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atter.) 我对此事一无所知。
There isn't no such a thing. (= There isn't such a thing.) 没有这样的事情。
There was no bread, no butter, no cheese, no nothing. 面包没有, 黄油没有, 奶酪没有, 什么都没有。
I couldn't hardly believe my eyes.(= I could hardly believe my eyes.)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You didn't hear me, neither. (= You didn't hear me, either.) 你也不听我的话。
注:这是一种非标准的英语,在逻辑上也不合理,但作为一种语言习惯还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用法常出现在俗语中或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的口语中。
2. 在含有deny, doubt, forbid等的句子中
动词deny, doubt, forbid等本身已含有否定意义,若再与否定词not,no等连用,就会使not,no等的否定变成多余的。例如:
He denied that he had no intention of hurting your feelings. 他否认他不是存心要伤害你的感情。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o doubt that your existence would encourage our soldiers.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的出现将会大大地鼓舞我们的士气。
注:这种多余否定现象在以前的英语文学作品里常可见到,但现在一般认为是不规范的、不符合语言逻辑的英语,应避免使用。
3. 在wonder等 + if / whether...not句式中
I wonder whether she will not come. 我想知道她会不会来。
I don't care if he doesn't come.我不在乎他是否来。
I wonder if / whether she isn't mistaken. 我想知道她是否错了。
I wonder whether I cannot get any more. 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多拿些。
注:一般说来,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中,谓语不可用否定形式。例如:
I don't care if he doesn't come.
I don't care whether he comes or not.
I don't care whether or not he comes. 我不在意他是否来。
不可说成:I don't care whether he doesn't come.
但根据英语习惯,在某些动词(如wonder, know, ask等)和表语形容词(not)sure等之后,whether从句的谓语动词可用否定形式。例如:
I wonder whether / if he doesn't expect too much from her.
I'm not sure whether / if he doesn't expect too much from her. 我说不准他是否对她期望过高。
4. not 与某些词语连用
not与某些词语连用,由于词语本身的语义(往往含有两种相反的意义)关系,not
已失去了它的否定作用。例如:
I want to have a sort of cloth that will wear.(= I want to have a sort of cloth that will wear well.) (wear在此句中作“耐用”、“经穿”解)
I want to have a sort of cloth that will not wear.(= I want to have a sort of cloth that will not wear out easily.)(wear在此句中作“容易损坏”、“穿破用旧”解)
这两句译为:“我要一种耐用(穿)的布。”
5. not用在某些感叹句中
If he isn't the laziest guy on earth!他是天下最懒的家伙了!
What dirty means would the fellow not resort to!什么卑鄙的手段那个家伙都会使出来的!
What nonsense would he not talk! 什么胡话他都说得出口!
If the walls of that room could speak, what an amount of blundering and capricious cruelty would they not bear witness to !如果这个房间的墙会说话,多少错误的和任性的残暴行为,它们都会说出来作证的!
6. not用在“It is...+否定的从句”句式中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路必有弯。
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没有使所有人都受害的坏事。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马有失蹄。
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煴收咭晕,从教学过程的启动阶段--备课开始,就应贯彻这一理念,并体现在备课内容的诸要素之中。以下仅就备课时“备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方法、策略等作一初步探讨。
一、备学生在备课中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合理采用适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学困生应采取的补救措施等。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深挖学生潜质
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教师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二)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学生时,一方面要从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能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及“最佳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意义。
二、备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
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
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多创设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我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馈渠道,积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长短,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三)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学生的潜能包括潜在性、终身性、系统性、模仿性、补偿性以及无定向性等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不能一味地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一些学困生身上隐含的潜在能力。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备学生的指向和内容
(一)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刚接班时,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个学生以前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所做工作进行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开学后,每次单元知识检查后,都要系统做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较多的问题,载入备课本,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在备课中体现出重点指导,个别的问题应当加强个别辅导。
(二)能力基础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以“数学学科创新能力”为例,制定的目标是:低年级能够按照教师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维,随学随用数学概念解题,能想出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掌握三步以内的思考过程。中年级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思维创造,能够联想到新知识与所学过知识的联系、区别,有层次地思考问题,具有初步的思维创造方法。高年级能够有理、有据、有层次地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多角度、灵活、敏捷地思维问题,联想迁移能力较强。
(三)认知基础
要了解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科学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认知活动的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突破知识“一次完成论”。对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应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四)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教学一年级文字应用题:小明昨天做了5道题,今天做了同样多的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道题熞荒昙堆生对于“同样多”不甚理解,教学时可以设计为请五个同学来唱歌,同时请五个同学来伴舞,然后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老师请同学表演节目,五个同学唱歌,跳舞的同学与唱歌的同学同样多,唱歌和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煛闭飧龀渎情趣的环节设计使同学们顺畅、清晰地掌握了解题思路。
四、备学生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什么是教学起点熝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我们建议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切入: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熋挥姓莆盏氖悄男┲识?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且大多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有相当的了解。因此,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让学生“写出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熆赡芑岢鱿植煌宋缓屯宋患醴两种情况牐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二)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深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作业分层。 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A、B、C三组。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为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论文
从事农村英语教学的教师都知道,农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小学时期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接触过但发音很不标准,有的则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从第一天起就对英语不感兴趣,也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使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入手实施创新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阶段农村学生家长都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家长说不上几句英语,对辅导孩子英语来说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教学任务就落在教师的肩上。从事农村英语教学的教师都知道,农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小学时期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接触过但发音很不标准,有的则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从第一天起就对英语不感兴趣,也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农村英语教学来说,最缺乏的还是英语语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最好能利用现有条件创设英语语境,例如多媒体教室或者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听学习材料的录音,尽量一边倾听,一边跟着朗读,如果能大声地读出来,起码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自信,这对于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读之前指导学生倾听方法和注意的事项,如何把握倾听重点。从教英语教学多年,笔者发现课堂教学组织的形成和效果往往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经过课程改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有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堂问题面前无法克服,这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更为明显,同为相同的孩子,基础比城市里面的相差太大。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做到因材施教
农村教师如何应对教材?教材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和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合理使用教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自身对英语的兴趣。否则,每天上课对学生就如坐监狱一样难受,上课打瞌睡,做小动作;有的有些英语基础,初中时对英语有一定兴趣,靠死记硬背掌握了一些单词,但随着单词量的增大和单词越来越长,记忆难度增大,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英语成绩逐渐下降,便放弃了英语学习。要想学好英语,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过英语单词关。而英语单词多年来一直是英语教学上的一块硬骨头。笔者在教学英语单词时,除了利用实物教学、图片教学、玩具教学、体态语教学、比较教学、感受教学、简笔画教学等教学方法外,还组织各种有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单词:小组默写单词总评、同桌搭配背诵英语单词、词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使枯燥的单词在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中,学生相互督促、自主记忆。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农村英语教师在课堂前,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教师通过课前准备,知道这节课的重难点,该使用些什么样的课堂练习题,哪些地方应该花的时间多,哪些地方花的时间可以少一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纯正的语音,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关。从第一次上课,教师大方得体的教态、流利而标准的口音、漂亮的书法,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课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学生在心里就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
三、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合作者。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准,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但是由于某些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而造成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于是课堂成为少数得意门生的舞台,多数学生当观众,课堂气氛压抑得很,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多数环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有的采取当前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分配学习任务没有明确的要求,以致出现了“小组代言人”这样的角色,所以虽然是小组合作,但是内部仍然有主角与配角,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多鼓励,少批评,关爱“学困生”,避免“两极分化”
农村学生说英语时,经常害羞、胆怯、怕出错,使他们的思维受到阻碍、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就再也不敢开口了。所以要多鼓励,少批评,使课堂一直处于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使他们对学习消除顾虑,充满自信。在教学中,对于没有准备充分或表演不理想的学生,不要立即给他评价,可以再给他们一次表演机会。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而且要特别关心和照顾“学困生”,上课应多表扬、多鼓励他们,课后耐心辅导,多谈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和别人一样,教师同样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五、坚持用英语授课,训练学生听、说、读、写
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用英语授课,尽可能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笔者认为,学习英语有四个关键,即听、说、读、写。Go for it!正好体现了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说英语,让学生习惯,多放听力材料。多做结对活动,鼓励学生多开口。并适当地跟教师读句子、单词。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写单词、句子。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1. 自我评价。学习过程中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投入,而这种投入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肯定自己的学习,并看到改进的必要性以及进取的可能性。为了让学生正确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笔者通常和学生一起制订各种评价标准:如讨论优秀口头表达的构成成分、体现良好合作精神的标准等。另外,笔者为学生提供优秀范例,让学生知道“优秀”作品的样子,为他们自我评价提供标准。
2. 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笔者通常先给学生提供优秀的互评范例,让四五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个评价者为这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总结成绩并提出改进建议。被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评语写出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目标。通过评议,使学生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逐步增强“我能行”的信心;同时学生学会了信任、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听取别人的观点,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种有效的评价机制,笔者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进步,有利于笔者分析和判断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趋势,为正确评价学生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时也能使自己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指导。
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肩头的责任,顺应教改的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树立自己教好英语和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为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新 目 标 英 语 课 堂 阅 读 策 略 研 究
内容提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广泛教材的使用,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我们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词汇、句型和语法,但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依赖于语法、句型和词汇量,还要依靠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而阅读策略应在老师的系统的,长期的培养下训练形成的。本文试图结合本人在《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下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二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策略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阅读策略;英语课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
一、引言
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 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要求初中学生应达到1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同时今年的初中的英语学业考试遵循课标要求将阅读理解中的文章由三篇增加到四篇,并且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这对学生在100分钟内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的效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一直以来在上英语阅读课时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以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而且这种教法在我们用人教版的老教材的时候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骄人成绩。但我们使用Go for it后很快发现如果用这种教法不要说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就是简单的教学任务都无法顺利完成。当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形成这状况?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二、导致阅读教学困难的原因
开学初,面对新教材中突然增加的一篇阅读文章,老师们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教了,原有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起作用了;而学生更彻底:课堂上无声无息。问其原因--根本不知道老师您讲到哪里了!而在我们的平时练习中,学生面对阅读理解题也都以押宝为主,阅读理解的得分率相当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状况?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一)语篇量上升
这册教材的阅读文章中句子的结构复杂化、句子长度增加、词汇密度加大。以往的初中教材阅读内容通俗具体,容量小,题型简单。尽管初一的时候学生也有接触阅读文章,但是本册教材的语篇变量还是让他们感到了不适应。因为不仅每单元阅读量大(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阅读文章长(阅读文章一般都有300左右的单词)而且都有大量的新语法现象:比如第一单元的阅读文章中就含有很复杂的长句-宾语从句里又含有条件状语从句;第二单元中出现了虚拟语气;第三单元又有被动语气的语法现象,第四单元出现了分词等等。这些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把握语言材料整体框架的能力、理解作者观点和段落寓意的技巧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
当语篇变量对学生提出高要求时,大多数初二的学生还未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归纳、推理、演绎能力都还未形成,没有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的角色是主动的,还处于一个过度适应阶段。更有学生对突然加大的阅读材料有畏惧心理,使之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局面。
(三)教师使用讲解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
以往的老教材由于课时较充足,教师可以讲得细,讲得慢。对于课文和阅读材料有时间进行透彻讲解,反复强调重难点。对文章常常全文翻译,练得熟。在进行阅读检测时,所选材料相对较简单,篇幅少,且所占分值也不是很多。因此,学生习惯围绕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仍可以得高分。但本册教材仅就语法而言,都有很多不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内容,当我们对这些一一讲解的话,学生学得既辛苦又糊涂,也无意识地让部分学生对英语的阅读或产生依赖或失去兴趣。
(四)学生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不能正确处理生词和合理支配阅读时间的问题。字典作为英语学习的工具书,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学生不用或滥用字典。新教材词汇量大,它不允许也不可能一遇生词就翻词典。学生在初始接触阅读材料时,往往易被一个或几个生字词影响自己的阅读和阅读速度,同时也打乱了阅读时的良好心境,难以快速体验阅读的快乐。
三、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调控策略
面对课程改革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做呢?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如此重要的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和能力?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在课堂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调控策略。
(一)在导入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高效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
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常常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等等,都能使他们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学生在高效的阅读状态下通常表现为,1)阅读兴趣浓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充满好奇心,有急于获得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强烈欲望;2)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阅读中;3)对阅读材料的感知正确而迅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材料中所负载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筛选,摘取其有用的信息;4)阅读时领悟深刻、把握准确,思维特别活跃。
阅读时,大脑能随时调用储存的信息,用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归纳、演绎,在此过程中各种思维形式都参与到阅读中,为阅读服务。
所以我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1、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
例如教Unit 1中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由于学生对机器人只有较抽象的概念,我就从网络上找来的有关机器人的图片和录像短片让学生看,并且提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s and pictures?
What do thes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这样不仅自然引出这课所要掌握的重要的词汇,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学生还未了解的机器人的知识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背景。
2、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Unit 3中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头寻找资料,在课前用幻灯片为载体用一般过去时向同学讲述刘翔和杨利伟的个人情况;马丁路德金的事迹;美国的911事件和人类第一次探月活动。又例如教这册Unit 4中的阅读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我让每位学生查阅有关徐本禹的情况,并且每人转述你认为他说的最感动你的话。
在使用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Before You Read中的lead-in task,更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思路,设计有意义的,适合交际的活动,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适当的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中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
根据现代英语教学理论,英语阅读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获得独立阅读能力,即能直接阅读非专业性文章,能阅读一般报纸和杂志。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较多地关注了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在阅读理解题中强调语言的使用功能,体现新课程“用英语做事”的原则。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自发形成,而是在教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形成的,因而英语阅读课上的策略指导十分重要。
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1、猜测词义
猜词义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词。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当然想知道单词的确切意义,必须查阅词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例如教Unit 2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时,文中有这么一句:Pushy parents are nothing new, but now parents seem to push their children a lot more.在教授时,我拿着英汉词典让学生帮我查出Pushy的意思,当然他们没找到,但很快就有学生就叫到:“去掉y查Push!” Push用查么?那Pushy又是什么意思呢?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得到了Pushy在文中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了从构词法推测词义的阅读策略,也让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
2、从段落中找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句尾,但也有时候是之间句。
例如,我在教Unit 2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时,先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Is life for Cathy Taylor’s children very busy?
Are many American and British parents like The Taylor’s?
Do most children take part in after-school clubs?
Does Dr Alice Green agree with Linda Miller?
学生们给出了答案后,问:
Why did you get the answers so quickly?
We only read the first sentence!
3、预测
预测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书,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
同样在教Unit 4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在预测这篇文章时, 我和学生讨论了:What does she do? Who did she help? Where did she help others? 我们可能带着一些问题去读。如:Did she like to help others? What did it change her life?等。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流,但它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双向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学会采用各种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阅读后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巩固
读后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用英语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我们很多时候让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但如果在阅读中只注意追求篇幅数量,泛泛而读之后并没记录下什么,更不用说再花时间巩固消化相关的读后收获的话,时间一长,大脑一片空白,即使遇到本已读过的内容也是似曾相识或形同陌路。我在读后的活动中特别强调写,或改写,或复述。
例如教Unit 2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后,我让学生以Taylor孩子的身份向Dr Alice Green写求助信,同时再让他们以Dr Alice Green的身份给Taylor写封建议信,让她改变她对自己孩子教育的一些做法。教Unit 3时,叫学生以I always forget what I did为题写作,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反驳。在教Unit 4时让学生用100个左右的单词概括全文。我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信心,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学生的阅读效果的反馈,对我们的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
四、总结与反思
在使用《新目标》八年级下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策略的尝试之后,我感到以下的这些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1、《新目标》八年级下的每篇阅读文章后面都有任务和活动的设计来检验学生对文章是否理解,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仅仅靠这些活动仍无法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一般都要自己亲自动手设计题目,这不仅使我们的工作量加大,更令我们担心的是我们这样设计的题目是否有不足或有更好的题目设计形式,对这些题目的设计我们缺乏一种专家式的引领,需要提高阅读问题设置的效益。我们认为, 教材编者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在今后的编辑过程中增加相应的篇章的阅读理解练习,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2、对于英语阅读文章中的大量的词汇到底要不要让学生掌握?阅读中, 我们本身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真正享受阅读中一方面扩大词汇储备,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及特殊的语言习惯,学着用英语思考和交流。应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如此多的单词又如何让大部分学生有效地掌握呢?
总之,阅读教学策略在初二英语教学阶段的实施,使我看到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巨大潜力,很多学生很得意地告诉我他们没看全文,题目却做对了!他们也很少在阅读中间,举手询问他们不认识的单词……《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具有科学的发展观,使用好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能力和技巧。
我还认为, 要利用好《新目标》八年级下英语教材, 发挥该教材理念新颖、任务充分、时代性强的特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效益还需要广大的英语界的同仁共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和完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主要参考书目:
1.胡春洞 :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章兼中 : 《外语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
3.国家教育部:《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 ;北师大出版社 ;
4. 唐国荣: 《走出阅读教学三个认识误区》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第7期
5. 姚晟 : 《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第2期
6. 朱惠芳: 《刍议学生阅读的效应控制》 ;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年第2期
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要有某种解释,此类解释通常是: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事实表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结果,他们这样的尝试没能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谓“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即“学习策略”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通俗地讲,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的告诫或教导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这里谈的“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学习策略是行动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比如,你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你像以往那样,在阅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语言点”,而且就开始记住它们。这就是你在执行阅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你对文段的整体理解,你实际上在通过行动来执行你的既定策略。当你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你的阅读理解时,你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你需要用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
2. 学习策略是体验的过程
有了学习的行动,也就有了对学习的体验。因此,在你进行学习活动时,你就必定产生某种体验。比如,你现在想改变自己的那种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的习惯,于是,你加快了阅读速度,忽略了语言细节,这显然是一种新的阅读行动,伴随着这种行动的是发生在你内心的新体验。
3. 学习策略是适应的过程
新的行动带来新的体验。但是,你曾经很适应用较慢的速度阅读短文,你曾经习惯于探查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对快速阅读有一种不适之感,于是,你还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
4. 学习策略是矫正的过程
过去,你不懂得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英语写作时,你已经习惯于把心中想好的汉语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尽管你已经知道这样做的弊病,但是,你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来矫正这个习惯,否则,你就会依旧执行原来的策略。
5. 学习策略是巩固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体验、适应和矫正,你会逐步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你应当坚持实施这些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为的是使之得到巩固。
6. 学习策略是发展的过程
一个人学习外语,实际上都有一套学习策略,比如,喜欢从理性上接受外语的学生,往往更善于规范的阅读,更重视写作,更乐于研究语法,等等。所以,当我们说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时,我们实际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策略,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逐步把各项学习技能发展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统的,我们把它叫做“学习策略体系”。
二、中学生应当获得什么样的英语学习策略?
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们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系统地研究学习策略问题。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基本策略”,另一类叫做“支持策略”,如下列简表所示。
仅仅从上面的简表,就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学习策略指的是什么。事实上,上面涉及到的策略却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在实施一定的学习策略,我们每天都在做上面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事情。
上述学习策略的分类适用于各个学科。英语学习策略又有其专业性质,又可以在一般学习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具体化。
英语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省策略
心理学家把这类策略称为“元认知策略”。通俗地说,这类策略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论语》),现代学习策略实际上就是把这八个字变成具体的活动。
1. 计划
假设你将要进行的学习任务是:Making a short speech to argue that women are better at using the computer than men.
--我在这项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应当做什么?
--我参与这项学习活动将会涉及到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
--我应当为此做哪些准备?
2. 定向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语言项目上?
--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某一项语法知识吗?
--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有选择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有关computer方面的用语熟悉一下,如get started with the computer, make basic operations, learn the computer language, use the file system, etc.
--我应当复习和熟悉一下关于比较的句型和短语,be different from…,a littlebetter than…,…the same as…,be similar to…, etc.
4.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
--为了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首先应当做什么?
--我应当分几步来完成我的任务?
--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语言知识方面的?还是语言操作方面?
5.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我现在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
--我在完成学习任务当中暴露出哪些弱点?
--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反应速度?
6. 确定和解决问题
--这个学习任务的关键点是什么?
--我应当集中解决哪个问题?
--我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7. 自我评估
--我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
--我的语言表现有哪些改进?
--我的交际策略有哪些改进?
--我的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如他人?
--我的现场表现如何?
第二类认知策略
这方面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存储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关系),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体地说,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 查询和使用学习资源
--我如何使用教科书?
--我如何收集和利用其他学习材料?
--我是否使用词典?我使用什么样的词典?
--我是否对音像材料感兴趣?
--我是否乐于发挥声音材料的作用?
2. 模仿和演练
--我是否习惯于进行语言的模仿?
--我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
--我在学习时是思考多于操练,还是操练多于思考?
--我更擅长记忆,还是更擅长语言的表现?
3. 分类
--我把什么看成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单词,是句子,还是完整的语境?
(1)shake
(2)The house shook.
(3)I heard a sound first, and then he house shook. I noticed pictures on the wall moved and the dishes too
--我如何对语言素材进行归类?我把哪些材料放到一起?
(1)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We are afraid of dogs.They were short of money.
(2)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learned the words by heart.We use them to express ideas.Don't talk with me this way!
4. 形象思维
--我在听一段语言材料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读一段语言材料时头脑里出现什么画面?
--我在进行口头表达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头脑里会出现过去的经历吗?
--我在学习语言时头脑能够像演电影那样活跃吗?
5. 解悟
--我在接受语言时能够提出问题吗?
--我在接受语言时怎样提出问题?
--我怎样理解语言?
--当我说“我明白了”的时候,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6. 迁移
--我是否经常用过去的经验来理解新的东西?
过去的经验:我学会了You need not always use the same sentence.
新的理解:We[FK(2*2。7]don't have to need not[FK)]talk about the matter this way.
如果必要的话,我是否能够借助母语的交际经验来体会英语的交际活动?
母语的交际经验:当我们说“这个房间很热”时,我们可能是要求服务员把空调打开,或者我们是想换一个有空调的空间。
英语交际活动:我们想让服务员把房间的灯打开,不必非说Will you turn on the light?而是说It is rather dark here, isn't it?
7. 推断
--我在遇到新的用语时是否一定要查阅词典?
--我是否乐于体会一下语境,以便了解新词的词义?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cat show is to go to one. It's easy, inexpensive (a few dollars for the entrance fee), and anyone can be [FK(]admitted。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cat.
8. 笔记
--我能够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吗?
--我能够确定记什么和不记什么吗?(因为我不可能把一切都记下来。)
--我在记笔记时如何进行摘录、概括、分析、评估、浓缩、约简?
--我是否考虑过如何记笔记才能更有利于我日后的学习?
9. 建构
--我如何能够说出或写出“自己的话”?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符合基本的语法规则而不致出现严重的错误?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变得更加得体?
10. 总结
--我如何确定在一个单元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确定在学期或学年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具体的优势?
--我如何具体地确定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类情意策略
这是中学师生比较容易忽略的学习策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上,从而没有重视自己在行为和内心的“深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这些事情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1. 动机
--我为什么要接受某段语言材料?
--我要用这些语言材料做什么?
--我说话和写作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我是否能够做到“有感而发”?
2. 信心
--我在阅读时遇到难词难句能够保持原有的阅读心态吗?
--我在谈话时会遇到“词不达意”的情况,我能够继续维持谈话吗?
--我能够不怕出错吗?
3. 坚持
--我能够不断地积累新词语吗?
--我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增加阅读量吗?
--我能够不断地进行口语的自我训练吗?
4. 激情
--我经常能够被阅读的东西感动吗?
--我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心声吗?
5. 合作
--我能够和同学讨论问题吗?
--我能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配合吗?
--我能够和同桌伙伴进行连贯的口头表达吗?
--我能够向同学或老师适度地求助吗?
以上三方面的学习策略对中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当把这些学习策略作为基本目标,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水平。
三、中学生应当如何发展英语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 学习情绪的调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事实上,应当越早越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中学生已经无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按照上面的三类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 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 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 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 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在本文的结尾处,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R.J.Sternberg)。这位专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时把信息加工分为3类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瞐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语言学习,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而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学习策略,在主要构成成份上应当说就是元认知能力。斯腾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进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腾伯格断言:元认知结构发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较为薄弱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断言:能够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希望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能力,才能获取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教育的机会。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然而,究竟何谓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关于自主学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但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者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引导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
☆ 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
☆ 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监督;
☆ 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没有“我要学”的积极心理,就很难正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实验证明,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学习态度或动机不端正是我们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要要从增强学习自信心着手。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或者有错误的认识,即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或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3)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等。除此之外,激发英语学习的动机,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如好奇心、学生对成功的愿望、爱玩、好动等天性;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好的动机,还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带着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先从课堂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体验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持之以恒。如:值日生专题报告。有计划地安排每日的值日生专题报告学生可用简单的英语,就天气、出勤、班内好人好事等情况进行汇报,也可以讲故事、笑话、猜字谜、朗诵诗歌、演唱英文歌曲、自编对话小品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刚看了一场电影,就让学生就该电影作几句简评。假如学生昨天刚举行了年级足球比赛,让他们就此作一短小新闻发表。还可让学生就所读书报杂志谈读后感等。这样做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促使学生自主认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以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1)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然后是不断地指导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把握好课题的难易度,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上要照顾好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3)不断肯定成绩,不吝啬表扬。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学习策略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学生在乐于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让学生坚持写学习周记,并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通过总结归纳本周学习内容,梳理和复习知识要点、难点及习题中做错的题,自我反思本周学习的“得”与“失”,探讨学习技巧和策略,创造机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引导学生自我监督、管理、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1)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2)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学习计划内有关的全部资料以及阅读、写作、听力、测试试卷等方面的档案。如:自己的作文、书法、笔记、作业试卷改错记录;以及课外阅读精彩片段、听力练习、听广播、看电视、读杂志、收集新词等的档案记录。学习档案既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又可不断回顾档案内容,不断改进,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发挥优秀生的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治。在班级内组建英语智囊团。成员由英语成绩较突出同学组成,并同时兼任班内英语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收发批改作业、检查听写单词、背诵课文等,还要定期搜集、整理、讨论并解答本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做实际上组长是在当“小老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反思自主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进一步学习。
三、结束语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相信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为终身学习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Dickinson, L. 1987.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tten ,I. 1986. Towards Learner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Senior Seconary School. Acta Universitats Ouluenss.
Little, D. 1990.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CILT.
郑玉琼 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第7期
邓晓芳 高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第11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 第12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DvNews
提要:本文从动机、能力、兴趣三方面浅谈如何学习英语,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能力是指从言语技能来分,听和读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把动机、能力、兴趣三大点结合起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应付考试,而是真正成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学习动机 能力 兴趣
一、学习动机的评价及其培养
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心理学家用“动机”这个词来解释个体发出的能量与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维持这一行为的种种内部状态与过程,围绕这一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动机不再单纯看成是某种内驱动力的反映,而是最后转化为行为的信念、思想,甚至情感。从这一意义上讲,动机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发动并维持某种行动的动态心理过程。心理学家们主要用以下三种理论模式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针对这一理论,我们就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给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远目标和近目标,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满足。
价值这一理论包括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实用价值及所付出的成本。成就价值(attainment value)由任务本身的重要程度决定;内在价值(instrinsic value)完成任务之后个体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外在实用价值(extrinsic utility value),及所出的成本,指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及由此在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因此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No pains No gains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期要让学生有所付出必有所得,以致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目标理论中,人类动机被看成是对任务目标进行认知处理的结果。该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情景下,学习者个体在完成学业目标时具有两种取向。
(一)是与任务相关的目标倾向
(二)是与自我相关的目标倾向,这两种目标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前者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完善,后者认为学习只是完成目标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手段,然而前者更倾向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具有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培养学生向前者靠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潜力”资源会源源不动。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习外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交际的形式有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听和说是口头交际,读和写是书面交际,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这种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为培养语言能力,两者应当结全,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不可忽视。
听力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辨音能力着手,把那些只有一个音,没的成对音组(Minimal pairs)进行语训练,如下表:
元音 bed bad 辅音 sat sad
foot food seat sheet
spot sport west vest
hot hut long wrong
say see safe save
duck dark tick thick
我读一个词,要求学生听了以后,立即写出这个词是A组的还是B组的,听完几个词后,听学生的结果,其次听句子然后作多种选择练习,学生从我说的每组句子中选出与我说的意义最相近的那个句子,如下:
A、John sent the letter
B、John opened the letter
C、John lost the letter
D、John destroyed the letter
我说“John dropped the letter in the mallbox”学生就应选择A,因为A句与我说的句意最相近,再在运用课堂来培训,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英语,学生应尽量接受他们这种多种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的听力,比如教学生重复刚说过的词或句子,如:
Please repeat the text.
Please say the text again.
Will you please say it again?
I’d like you to repeat the text.
同时学生也应抓住听力课的训练,这样听多了,熟悉了,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型或句子,就容易理解了。
说的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多听,产生语感,形成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如第一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或到讲台前表演。这时要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表情。第二步,让学生记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如:I see , quickly , I’m sure, 或I’d like to buy……。第三步培养口头复述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课堂中用得多的是复述课文的练习,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复述,如高中第一册下中,“The Necklack”为例,我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来复述,下面是一个学生的口头复述:
Mathilde wanted to take party in a ball at the palace, but she hasn’t jewellery, who can’t be the only woman. So she borrowed a diamond necklace from her friend Jeanne, she had a good time at the back . This was last moment of happiness, in her life. She lost a diamond necklolle and she bought one for Janne. And she has working very hard for ten years to pay back all the money.
阅读就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要求:(一)通读文章,掌握大意,在段落开头或段落末尾找主句(the topic sentence),文章中的细节可暂且不予理会,待下一步需要时再仔细研究。(二)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对一些重要句子可以标出。(三)深入浅出,瞻前顾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史地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归纳、推理和判断。
写作培养对于高中生首要他们make sentences, 其次模仿例写作,以所学的课文或实际中的一些例子,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对短文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再次写日记,严格控制学生所使用的词泯和句型,要他们做到没读过的表达法和句型不要用,其次写通知,在学写通知前,教师要通知--包括:事由、时间、地点、注意事项,最后是发生通知的单位和通知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写的等,然后给学生范例,使他们掌握通知的基本写法,然后再自己写,最后是写,提示的命题作文,选题很重要、题目、内容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过的并且会用的,做到以上这些相信写是可以轻松过关。
三、兴趣是成功的捷径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见缝插针地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其动机,激发兴趣,其次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亲切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同时要多创造各种情景,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同时还可以唱歌、跳舞、画简笔画来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疲乏的情绪。在言语训练中,对学生的回答应以肯定和鼓励。答对了,可以说“Good, vere good, I’m satistied. I’m pleased. Thank you ”等,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不能急躁,勿用“Be quick,Don’t wast time”等,应说“Think over try please. Don’t be worry”等,学生会从教师的评语中形成良好的情绪,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再者要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或小型补课,课后可布置适当的补缺性练习,并当面逐个讲评使优异性、中等生、差生都有兴趣学英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动机是启动学习车轮的导火线,兴趣是强大的动力,能力是学习的技能方法,方法是学习的向导,是获取自学效果的法宝,一个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并且又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较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并在实际中运用自如,使其毫不逊色于母语。
参考书目: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论文汇编》 学苑出版社
《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________ “借花献佛,锦上添花”
在英语作文教学时,指导学生如何写短文的同时,应首先教学生如何写好主题句,即短文的引言句。从某个角度讲,引言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对注意力的吸引主要取决于话题内容是否诱人,是否能够用简要生动的语言表达清楚短文所要论述的主题。因此,引言句必须争取写得出色、醒目,为整篇短文的写作开个“好头”。
主题句并不一定出现在段首。有时出现在短首的主题句往往给人以突兀感,缺乏思想准备。主题句的出现也要“营造气氛”。营造气氛的手段主要有:铺垫引入,即首先提供背景,然后顺势将所要论述的范围进行限定;反向引入,即首先提供反面观点,然后顺势将引入本文所要阐述的论点;引语引入,即首先提供一个谚语、格言警句等,然后顺势引入本文主题;警醒引入,即首先使用提问、反诘或感叹等语句,然后顺势引入本文主题。
英语精辟生动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在一般的英文写作中最为常见的是使用一些谚语、格言、警句、成语以及形象比喻。
英语中许多精辟生动的表达体现了民族的睿智与幽默,是英语语言的巨大财富和宝藏。这些精辟生动的表达多是从生活与劳动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也有许多直接取自圣经故事以及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就像中国人写文章时常用到其他一些成语、谚语、格言、典故及一些生动形象的表达一样,在英文写作中如能恰到好处的使用一些英语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精辟生动的表达,也会增加英文写作的亮点使英文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有时也可将谚语、成语中某词语的词序加以调换而构成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Bennie’s their son ,” said Henry.” “ Like son , like father , I imagine ,”
said Bonnefois. ( P. P. Read ) 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 like son ) 变成了“有其子,必有其父”呢?据美国作家里德在《教授的女儿》( The Professor’s Daughter ) 中讲美国参议员的二子贝尼有一次公然指责法国人“忘恩负义”,法国人鲍涅斯十分气愤,于是灵机一动,利用谚语的序换加以回击,意思是“儿子这么放肆,其父肯定更不象话了。”
序换虽然只涉及谚语或成语的词序,但往往引起内容上的显著变化,从而形成与谚语或成语等的强烈对照。
重庆市渝中区职教中心邱隆庆收集
2004.2.26.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