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 偶然作
- 文档
- 2024-06-30
- 129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王维 偶然作,本文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王维 偶然作六首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斋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行行没馀齿。主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知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古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古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主
王维唐诗《偶然作(之六)》
【原文】
偶然作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赏析】
王维《偶然作》共存六首。这首诗写“老”态、“懒”意,抒写了一种大彻大悟、无悲无喜的宁静淡泊之心。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随着时间的飞逝,诗人已经连赋诗的热情也没有了,只有衰老的感觉时时伴随着自己。王维早年积极从政。张九龄贬荆州,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以后,王维对现实极为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因而长持斋戒,结庐辋川,与道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旧唐书·王维传》)。
安史之乱后,他曾被迫以伪署。乱平,因曾赋诗怀念朝廷获免,责授太子中允,但从此他又带上了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心境也更为枯寂,因此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对人世也更淡漠了。这就是诗人“懒”的主要原因。这两句诗出语平淡而感慨深沉, “惟有”二字含“无可奈何” 、别无选择之叹。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宿世”,意指前世;王维一身兼长诗画,当时便有“天下文宗”(代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当代诗匠”(苑咸《酬王维并序》)之誉。《纯全集》盛赞其“文章冠世,画绝古今”。但王维并不在乎这些虚名,他只是把它他们当作一种“积习”的泛起、创作冲动的流露:“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余习” ,语出《维摩诘经》: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本指前世积淀下来的'不能改变的东西。这两句诗说的是:
我不能改变前世的习惯,吟诗作画只是偶尔被世人知晓。
诗人名维字摩诘,取自佛经,乃菩萨名,其义为净名。但“不能舍余习”,即有违经义,因此说:“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然而明知不应为而为,这实际上是出世与入世的内心矛盾的反映。王维虽然皈依佛教,但同时还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诗人啊。
这首诗富于禅味。“宿世”、“前身”是以禅语入诗;“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是以禅理入诗;“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则是以禅趣入诗。诗人以禅入诗,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真谛的直接探索与感悟,诗人以坦然的态度、平淡的语调表现出对生活的理解,感伤的低吟中渗露出彻悟之感。
这首诗的语言达简淡朴素之极致,娓娓道来,与全诗格调相一致。
偶然作六首,偶然作六首王维,偶然作六首的意思,偶然作六首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王维 朝代:唐 楚国有狂夫。
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
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
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
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
胡为乃长往。
田舍有老翁。
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
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
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
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
不曾相城市。
五帝与三王。
古来称天(一作君)子。
干戈将揖让。
毕竟何者是。
得意苟为乐。
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一作忘)怀(一作志)去。
行行没余齿。
日夕见太行。
沈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
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
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
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
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
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
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
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
宁俟岁云暮。
陶潜任天真。
其性颇耽酒。
自从弃官来。
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
菊花空满手。
中心窃自思。
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
果来遗老叟。
且喜得斟酌。
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
今日嗟无负(一作有)。
兀傲迷东西。
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
酣歌归五柳。
生事不曾问。
肯愧家中妇(一作帚)。
赵女弹箜篌。
复能邯郸舞。
夫婿轻薄儿。
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
用钱不复数。
许史相经过。
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
昂藏出邹鲁。
读书三十年。
腰间(一作下)无尺组。
被服圣人教。
一生自穷苦。
老来懒赋诗。
惟有老相随。
宿世(一作当代)谬词客。
前生应画师。(维善画破墨山水)。
不能舍余习。
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
此心还不知。(《万首唐人绝句》取中四句为绝句。题曰
题辋川图)。
偶然作(之六)
王维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王维《偶然作》共存六首。这首诗写“老”态、“懒”意,抒写了一种大彻大悟、无悲无喜的宁静淡泊之心。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随着时间的飞逝,诗人已经连赋诗的热情也没有了,只有衰老的感觉时时伴随着自己。王维早年积极从政。张九龄贬荆州,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以后,王维对现实极为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因而长持斋戒,结庐辋川,与道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安史之乱后,他曾被迫以伪署。乱平,因曾赋诗怀念朝廷获免,责授太子中允,但从此他又带上了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心境也更为枯寂,因此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对人世也更淡漠了。这就是诗人“懒”的主要原因。这两句诗出语平淡而感慨深沉,“惟有”二字含“无可奈何”、别无选择之叹。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宿世”,意指前世;王维一身兼长诗画,当时便有“天下文宗”(代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当代诗匠”(苑咸《酬王维并序》)之誉。《纯全集》盛赞其“文章冠世,画绝古今”。但王维并不在乎这些虚名,他只是把它他们当作一种“积习”的泛起、创作冲动的`流露:“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余习”,语出《维摩诘经》:“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本指前世积淀下来的不能改变的东西。这两句诗说的是:
我不能改变前世的习惯,吟诗作画只是偶尔被世人知晓。
诗人名维字摩诘,取自佛经,乃菩萨名,其义为净名。但“不能舍余习”,即有违经义,因此说:“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然而明知不应为而为,这实际上是出世与入世的内心矛盾的反映。王维虽然皈依佛教,但同时还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诗人啊。
这首诗富于禅味。“宿世”、“前身”是以禅语入诗;“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是以禅理入诗;“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则是以禅趣入诗。诗人以禅入诗,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真谛的直接探索与感悟,诗人以坦然的态度、平淡的语调表现出对生活的理解,感伤的低吟中渗露出彻悟之感。
这首诗的语言达简淡朴素之极致,娓娓道来,与全诗格调相一致。
王维唐七言律诗作品欣赏
《积雨辋川庄作》原文: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参考注释:
①诗题一作《秋归辋川庄作》。
②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本指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
③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季开花,朝开暮落,故又称朝槿。
④野老:自称。
⑤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居(杨朱)初到旅舍,面露骄矜之色,旅舍主人对他很恭敬,其他客人也纷纷为他让座。后来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显得很随和,人们也就不再给他让座,而和他争席而坐,相处就很随便了。
⑥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好鸥,每日与鸥鸟游玩,数以百计的鸥鸟聚集在他身边。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捉鸥鸟。第二天他来到海边,鸥鸟就盘旋不下了,因为他有了机心。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
王维唐七言律诗:
《积雨辋川庄作》赏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唐王维代表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①浣女:洗衣女。
②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译文】: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赏析】: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王维唐诗《归嵩山作》赏析
《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
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⑶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⑺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评析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