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 文档
- 2024-06-28
- 103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本文共9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
第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第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第3、怜:爱怜。
第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第5、黄鹂:即黄莺。
第6、深树:树丛深处。
第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
“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
“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推荐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色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的景色,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滁州西涧韦应物译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chúzhōuxījiàn》
《滁州西涧》
zuòzhě:wéiyīnɡwù
作者:韦应物
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ɡ,shànɡyǒuhuánɡlíshēnshùmínɡ。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一】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二】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俗称上马河。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深树:枝叶茂盛的树。
④春潮:春天的潮汐。
⑤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⑥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有《韦苏州集》。
【古诗大意】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的所见,委婉地表露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幽草之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唯独喜欢的意思,唯独喜欢幽草,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后两句是说: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见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引人思索。全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拓展阅读:韦应物的五言古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为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从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若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复难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复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
韦应物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吧!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词,这首诗是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滁州西涧暮春景物。诗中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词,这首诗是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滁州西涧暮春景物。诗中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宣州司法参军韦銮之子。唐朝诗人、官员。
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韦应物很早就步入仕途,十五岁起就担任三卫郎为唐明皇效力。其性格仁义侠气,狂放潇洒。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流落蜀地,韦应物流落失职,开始用心地读书,后来进士及第,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的官职。贞元七年,罢官,后在苏州的诸佛寺闲居,直到终年。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其所作五、七绝清韵秀朗,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此外,韦应物偶亦作小词。今传有其所作十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州集》。所作散文仅存一篇。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主要影响
韦应物诗歌风格自成一派,在大历时期显得尤为特殊。大历年间,盛唐时候的壮阔气象已不复存在,因此题材多为风花雪月,乡情羁旅等,诗风也趋向于王维、孟浩然的清淡。韦应物与大历时期其他诗人工于近体尤其是五言律诗不同,他对各种诗体均有涉猎,尤其擅古体。大历时期诗人非常注重词句的雕琢,并且大力追求对仗的精工和音律的和谐,韦应物的诗歌古朴、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之感。经历了战乱以后,受时代的影响,大历诗歌的整体风格呈现一种凄清、寂冷的基调,而韦应物的诗歌读来平和恬静。此外,韦应物诗歌气韵悠长,清韵秀朗,而大历诗歌往往凄苦萧飒。总体说来,韦应物上追先秦风雅之源,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寄托手法和雅正中和精神;下承盛唐王、孟之绪,继承了王维、孟浩然诗歌的气度胸怀、意境风格以及某些写作技法。
山水诗
韦应物山水诗在清幽之中往往透出几许寂寥,其中情绪的表达有所节制,实是一种伤而不悲的幽寂之美。这种表面的平静不像王维佛道信仰之下的无所挂怀,天高云淡,亦非柳宗元压抑心绪后流露出的清峭。生活在动荡之后的中唐,物是人非,盛世难再,韦应物在时代氛围的影响下,心也愈见冷了。因而清冷疏淡的山水风物便更易触发他的创作灵感。当面对一切热闹有生气的画面时,韦应物总是表现的更像一个旁观者,一切光影的明暗变幻,风景的浓淡交替;一切鸟鸣、蛙唱、钟声、流水都不过将他的心境衬托得更加幽寂。可以说韦诗这种幽寂的境界,既是那个时代的氛围使然,也是诗人自身的审美追求。总体来看韦应物山水诗的幽寂之境有以下三点特质:
一、清冷的色调与意象
韦诗中常见清冷色调的颜色词如“绿”“黛”“青”“翠”等与景物结合在一起,如“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沉”(《沣上精舍答赵氏外生伉》)。“寒”“凉”“幽”等一些意境清寒的词在其诗中也经常出现,如“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待》)、“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等。
此外,韦应物山水诗还偏爱寒山、寒雨、青冥、清泉、清砧、暮色、暮钟、青苔等意象,无一不透出清冷之意,如“青冥台砌寒,绿缛草木香”(《游琅琊山寺》)、“遥看黛色知何处,欲出山门寻暮钟”(《答东林道士》)、“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赠王侍御》)、“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这些读来使人感到格外寂静清幽。
二、动中有静
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也是韦应物山水诗常用的手法。他善用自然界中热闹的音响来烘托诗中的幽寂之境。如“惊禽翻暗叶,流水注幽丛”(《夜偶诗客操公作》)、“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西郊期涤武不至,书示》)、“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秋景诣琅琊精舍》)、“深林猿声冷,沮洳虎迹新”(《山行积雨归途始霁》)、“密竹行已远,子规啼更深”(《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分别以流水声、雨声、钟声、猿啼、鸟鸣来衬托幽静的气氛。读者可以感知,作者身处在有声的自然之中,更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静谧。
三、浓淡明暗的交替
韦诗幽寂特质并非只包括清冷、寂静,它的内蕴应是立体的,复杂的,富于感情的。如“始霁升阳景,山水阅清晨。杂花积如雾,百卉萋已陈”(《山行积雨归途始霁》)、“崩壑方见射,回流忽已舒。明灭泛孤景,杳霭含夕虚”(《往云门郊居途经回流作》)画面中有明有暗,明的是阳光、清晨,暗的是雾霭、山岚,光与影明暗的交错形象地展示出一幅幅静谧清幽的自然图景。
此外,韦应物研习禅宗思想,时常出入寺院,亦有许多提及佛教、佛门的诗作。但他这类诗多数并不直接讲述佛理,而是以描写寺院禅房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色为主,将其对清净禅修生活的喜爱情绪隐隐含蓄景中,如“结茅临绝岸,隔水闻清磬。山水旷萧条,登临散情性。稍指缘原骑,还寻汲涧径。长啸倚亭树,怅然川光暝”(《义演法师西斋》),全诗无一句讲佛理,只写诗人沉醉山水,流连忘返,不舍时间飞逝,无处不流露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喜爱。又如“对殿含凉气,裁规覆清沼。衰红受露多,馀馥依人少。萧萧远尘迹,飒飒凌秋晓。节谢客来稀,回塘方独绕”(《慈恩寺南池秋荷咏》);“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永定寺喜辟强夜至》)等。这样的诗作比比皆是,足可见韦应物对清静居所的偏好。在这样清净幽寂的山水之中,诗人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慰藉。他以宁静的内心观照外物,则眼中所见之景则皆为清幽僻静处。他从这些景物中获得了审美愉悦,同时也将自身理想人格寄托其中。晚年的韦应物,心态较前期更趋于平和宁静,其山水诗更突显出一种繁华落尽之后清幽静谧、无欲无求的格调。
韦应物山水诗的清净幽寂的风貌,还是诗人在创作之中有意构建的结果,是其审美心理的体现。诗人从自己内心出发,选景、构图皆带有主观倾向性,他有意将自己的审美追求倾注在山水之中,使诗歌整体呈现出这种清幽静谧的特质,目的就是用来表达他对恬淡萧散生活的追求,抒发他追求清净平和的内心感受。如“残霞照高阁,青山出远林。晴明一登望,潇洒此幽襟”(《善福寺阁》),“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园亭览物》)。这些诗中出现的“潇洒”“自”“守”“忘机”等字均暗示出诗人对于幽寂之美的自发追求。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
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
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忧伤之情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