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语文教学反思,本文共17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语文教学反思

骆驼跟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如引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呢?我采用这样的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借助表格,感受作用。

身体部位小红马认为(难看)沙漠特点妈妈的启发(好看)脚掌又大又厚沙子松散多亏脚掌又大又厚,不然会陷进去。睫毛两层风沙铺天盖地多亏那两层睫毛,挡住风沙,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背上两个肉疙瘩(驼峰)无边无际多亏那两个肉疙瘩似的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小骆驼路上用对的。

这样,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重要作用就一目了然。

第二步,练习说话,将文本中的语言尽量变成自己的语言。

句式:小红马认为小骆驼的脚掌,但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小骆驼知道了的脚掌,在沙漠里。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其实是小骆驼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以读促写,进行了思维和说话的训练。

第三步,感悟道理

再次基础上,讨论小骆驼美不美时,孩子们慢慢体会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判断事物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孩子们读最后一句“我们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有趣的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感到,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判断事物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小骆驼跟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如引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呢?我采用这样的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借助表格,感受作用。

身体部位小红马认为(难看)沙漠特点妈妈的启发(好看)脚掌又大又厚沙子松散多亏脚掌又大又厚,不然会陷进去。睫毛两层风沙铺天盖地多亏那两层睫毛,挡住风沙,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背上两个肉疙瘩(驼峰)无边无际多亏那两个肉疙瘩似的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小骆驼路上用对的。

这样,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重要作用就一目了然。

第二步,练习说话,将文本中的’语言尽量变成自己的语言。

句式:小红马认为小骆驼的脚掌,但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小骆驼知道了的脚掌,在沙漠里。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其实是小骆驼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以读促写,进行了思维和说话的训练。

第三步,感悟道理

再次基础上,讨论小骆驼美不美时,孩子们慢慢体会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判断事物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孩子们读最后一句“我们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本文要抓住小骆驼、小红马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诱导他们主动地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自觉地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形成和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结合本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语言,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1、构建对话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然交流的平台。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测故事应告诉大家的一些主要内容,如“我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曾经感到自卑?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又让我感到应该自豪?我值得骄傲自豪的本钱是什么?等等。

2、运用图示导读

这里所说的图示有两中意思,一是图画,二是图表。图示导读的最大优势是直观想象,容易给人留下具体实在又深刻的印象,在引导学生认识驼峰、脚掌和眼毛并把握各自特点时,完全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及特点。导读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特点及其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填写图表:

部位特点用处;

驼峰像两个肉疙瘩贮存养料;

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进沙子里;

眼毛两层遮挡风沙;

看了这样的图表,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就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3、指导拓展延伸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有关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后,还应该让学生“续写”。续写的指导还是应该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长得难看之后很感委屈,在妈妈的教育之下,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会,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难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缘由,揭示了判断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对待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教学时我运用图示导读,并且通过演一演来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小骆驼由委屈到自豪的情感变化。

这篇课文很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委屈、自卑,怎样去克服,怎样对待别人的嘲笑,这篇童话则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所以,上本课时,我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学完故事后,我就结合课后练习,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骆驼又遇到小红马了,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红马呢?”在讨论中,让学生品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能改变原来不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以前因什么原因自卑过,什么时候又因什么事让自己“自豪”?也可以谈谈自己以前对什么人、事嘲笑过?学了课文后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这样层层深入,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辨证地看待事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如果像小红马那样,只看表象,不究实际,那就大错特错了。同时也让学生都能建立自信,抬起头来面对一切,只有让自己感到自豪才对。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他长得难看之后深感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

书中安排了一道作业: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在学生即兴的表演中,“小骆驼”将“小红马”带到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们趾高气昂豪情万丈,而“小红马”面红耳赤、垂头丧气。

所有孩子感情的天平都倾斜到了小骆驼身上。显然,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从小骆驼的角度来说的,但难道小红马就是一个一无是处、可怜自卑的陪衬者吗?当然不是。

于是我变换了自己的角色“同学们,我就是文中的小红马。听了你们这些小骆驼的介绍,我很是自卑,我怎么就没有两个肉疙瘩,没有双层睫毛呢?我的蹄子怎么硬邦邦的呢?”

这个问题如抛入油锅的水,瞬间炸开了。一个学生说:“小红马,骆驼是沙漠之舟,但在平原上你厉害。”“小红马”眼睛一亮∶“是吗!”又一个学生说:“在古代,你可全世界共同的交通工具。”“小红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这成语都是夸的你们马家族啊!”

“小红马”欣喜万分:“啊,看来我也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你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闪光点。最终一致得出: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位教育家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问题和情境则是关键。当小红马的弱者形象叩击学生的心灵时,“我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价值,小骆驼、小红马、你我他都有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在教语文,更是在塑造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己任,而如何让学生超越语言文字的内容,走出狭小的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应思考的。我认为学生一旦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在与课文的心灵对话中,使“静”的课文变成“动”,“死”的课文变“活”,能身处狭室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跟眼毛的作用。我利用文章留下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

学生有的想象小骆驼向小红马介绍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理服人,使小红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有的想象小红马和小骆驼再去沙漠旅行,实地体验。

课堂是教改的主阵地。在新课改的形势推动下,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这一主环节入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童话故事:小骆驼的外貌受到小红马的嘲笑,但它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难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对待问题。童话故事的教学,最忌就事论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处理好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并通过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创设有效的情感沟通情境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

记得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

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而且语言要风趣幽默,尽可能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耳目一新。

导入时我以孩子们眼中的自己为实例,让学生说说我相貌上的特点,学生有的说优点,有的说缺陷,指出缺陷时我就用幽默风趣的话语道出它的有用之处,并用“在别人眼里是缺点的东西,说不定正是值得你自豪的优点呢!”这句话自然揭示了课题,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伏笔。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导入,引发了他们的阵阵笑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调剂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

关注课堂的人文交流,关注学生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读书有疑,敢于质疑,学生质疑之后,教者又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其实孩子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凭借生活的经验和相关的学习积累,自由地发挥他的创造力来解读文本,这种创造性理解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保持,并潜移默化地对其他孩子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篇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少,“小骆驼觉得挺委屈”也是一笔带过,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感情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都说“情”是“文”的命脉,而儿童情感的产生是与他们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因此,教学这两段不能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请学生根据小红马、小骆驼的动作、神态,并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动物来想象他俩的心理活动。孩子们实话实说,畅谈感受。他们观察细致,感受具体,抒发的感情真实细腻,完全进入了课文的角色当中。引导学生读出无字的书,使学生“有中见无”“无中见有”,逐步学会把书“读透”“读活”、读出自己的个性,能够达到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的教学效果。

通过讨论,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骆驼妈妈真诚、无私、艺术的“疼爱”。说孩子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我常常觉得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不断得到人世界间最纯真的情和爱的熏陶,这是何等的一种幸福!孩子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他们的情感,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孩子的情感。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这不仅是孩子心理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学的需要。

一堂课的成功并无诀窍可言,但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做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文中角色,与角色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角色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也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有趣的童话。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非常好的道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因为自己的外在条件而感到自卑,生活中,真正的美还来源于一个人的内在美和他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得更自信。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怎样使学生了解到骆驼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运用表格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初步获得答案,完成表格。这样,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就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在自学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组内互相补充,提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的知识,就记得更牢,学得更扎实,也让学生学得更自信。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或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往往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那么,如何拓展教材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拓展教材时要注意作到“适时、适度、有用”。

1、拓展教材要适时。

拓展教材是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拓展教材要适时,该拓展时就拓展,不该拓展时就不要拓展。一般来说,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地方,适时地拓展一下教材,更有利于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观摩研讨课中,我就比较注意到这一点:我通过四张幻灯片,精心铺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三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然后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展开想像,续编小红马和小骆驼再次相见的故事,并表演小红马和小骆驼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主题等已初步理解和掌握,这时通过扩展练习的形式对教材进行拓展,就显得很适时,起到一种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的作用,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拓展教材要适度。

拓展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要适度。从内容上说,拓展过多往往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拓展过少往往又达不到目的;同样,从时间上说,拓展用时过多和过少也不好,过多会造成后续的教学时间的紧张,甚至冲淡教学的目标,使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从形式上说,拓展的手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也要适度和恰当,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随意发挥,漫无边际。总之,世间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妙在适度,拓展教材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的“过度拓展,会适得其反,拓展不够或者拓展不到位,终纠反受其累”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个别老师喜欢在课的导入时拓展教材,用半节课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有关骆驼的形态外貌、个头大小、性情特点、种类、分布、用途、以及古代的骆驼商队等知识,然后才引入教学。这种拓展,内容上过多过滥、时间使用上本末倒置,且形式单一;这种拓展,是不科学、不合理、不恰当的,给人的印象:“那是在上生物课,而不是语文课。”这也是以前很多人所痛批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

3、拓展教材要有用。

拓展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拓展教材必需要有用。正如前面提到的有的教师在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在导入时大肆拓展有关骆驼的知识,虽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多开阔视野,多积蓄有关的知识的良好用心是好的,但是这样拓展教材对课堂教学、对文本的理解作用不大,甚至还起反作用。因为文本的主旨是“通过小红马和小骆驼的故事,告诉人们,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这样对教材的拓展既不能体现文本的这一主旨,而且还会误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骆驼的有关知识上,造成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对文本的阅读、体会、感悟等粗浅化,甚至异化。所以说,对教学没用的拓展,没有好过有!

今天我所执教的课文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第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要想亲身体验,首先必须“入乎其内”,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课文用了许多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沙漠这个特殊的环境,我指导学生自然地“入乎其内”,按自己对情境的体会来朗读,如“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铺天盖地”等,体验了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意境,读出了应有的语气。

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否则,学生阅读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语言文字也不可能在学生头脑中有所积累。在教学三、四段中,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句,了解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语,进一步感悟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与小骆驼一起感受自豪,抓词扣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改变课程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为新、宽、活,使语文课程内容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情操的陶冶。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推荐了短文《沙漠之舟》,并让学生思考:小骆驼值得自豪的还有什么?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发现了骆驼身上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学生交流中我还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如小骆驼身上具有的品质、精神,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这不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为小骆驼感到自豪的同时,引领学生见木知林,发挥课文的导向作用。

当然,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我,面对课堂还不能很好地做到调控自如,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尤其对于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点评不够及时,还不能把评价语言的激励与引导作用恰当体现,读文指导力度不够,读的形式不够多样,读的方法不够灵活,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他长得难看之后深感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

书中安排了一道作业: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在学生即兴的表演中,“小骆驼”将“小红马”带到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们趾高气昂豪情万丈,而“小红马”面红耳赤、垂头丧气。

所有孩子感情的天平都倾斜到了小骆驼身上。显然,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从小骆驼的’角度来说的,但难道小红马就是一个一无是处、可怜自卑的陪衬者吗?当然不是。

于是我变换了自己的角色“同学们,我就是文中的小红马。听了你们这些小骆驼的介绍,我很是自卑,我怎么就没有两个肉疙瘩,没有双层睫毛呢?我的蹄子怎么硬邦邦的呢?”

这个问题如抛入油锅的水,瞬间炸开了。一个学生说:“小红马,骆驼是沙漠之舟,但在平原上你厉害。”“小红马”眼睛一亮∶“是吗!”又一个学生说:“在古代,你可全世界共同的交通工具。”“小红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这成语都是夸的你们马家族啊!”。

“小红马”欣喜万分:“啊,看来我也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你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闪光点。最终一致得出: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位教育家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问题和情境则是关键。当小红马的弱者形象叩击学生的心灵时,“我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价值,小骆驼、小红马、你我他都有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在教语文,更是在塑造健全的人格。

这次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主题的评比课上,我选择了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写课文的生字,理解文章的生词,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样,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与课文环节相结合,让孩子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1、导入环节,体会语调的变化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读好课题课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体会到,用不同的语调朗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在学生再次朗读课题是运用上表示重读、停顿或上扬的手势,那么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2、重视写字教学

写字作为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写字的基本功,从小就应该打牢实。

写好字的第一步就是认真读帖,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读帖的习惯和意识,在课件的词语认读中,我将课文生字展示在田字格中,方便学生时刻关注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另外,在指导生字时也不忘时刻提醒孩子“别慌写,先认真读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的认识到读帖的重要性。

3、运用填空题,带着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时的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学生长话短说,学会概括?那么就要给他一抓手,填空题则是最好的帮手。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探讨,文章被分为两个部分,顺势教师安排了两个填空题:

开始,小骆驼因为自己的 、和 感到 。

沙漠之行后,小骆驼因为自己的 、和 感到 。

运用两个填空题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整理文章的脉络。接着告诉孩子,将两个填空题一叠加,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给了孩子方法。

二、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1、清新的背景图片为课堂教学基调打下基础。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篇妙趣横生的的童话故事,事件的发生地是沙漠,主人公是小骆驼,以淡淡的黄色为主的背景更能营造出美丽的童话世界。

2、运用汉子笔顺动画,加深并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生字教学第一步是正确书写生字笔顺,仅仅是靠老师机械的、重复的讲授、范写,学生会疲倦,接受能力会降低。经研究表明,80%左右的知识获取是通过视觉观察,所以在本节中对于比较重要的字的笔顺――“陷”和“趟”,就通过制作FLASH动画制作“笔画动画”,让学生跟着课件一笔一笔的书空,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用这种看、听、写、忆为一体的全方位学习方式能更有效的让学生记住要学的知识点。

3、运用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图片的直观性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太能想象到的画面。在教学“铺天盖地”时,一张漫天的风沙立即让学生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威力,接下来的造句学生就驾轻就熟了。

三、教学中的不足

1、读书还是少了。

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只有课文读熟了,接下来的课文才能上得顺畅。

2、问题的指向性不明

设计问题时,我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设计的问题没有目标,问题范围太宽,缺乏启发性。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不足点

由于超链接的图形太小,导致鼠标不能快速与图形校准,影响了上课的流畅性。

在造句中运用了图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课后,对照专家给予的点评,来回看了几遍录制的上课视频,受益匪浅。在之后的常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问题的指向性,重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整合。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感到委屈,作品通过有趣、温暖、充满了幻想的语言叙述了沙漠之旅,使小骆驼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了的特殊用处,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在执教时,我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这篇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少,“小骆驼觉得挺委屈”也是一笔带过,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感情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都说“情”是“文”的命脉,而儿童情感的产生是与他们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这两段时没有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委屈”与“疼爱”两词,孩子们实话实说,畅谈感受。通过朗读抒发的感情真实细腻,完全进入了课文的角色当中。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一个转述小红马的话的环节,由于考虑还欠周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转述,而是草草了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认真钻研、考虑周到一些。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在教学骆驼身体各部分作用的环节中,我注意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进行了融合,以朗读做为语言积累的路径,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先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人、词、文多维辐射,使学生情交融于词,词表达人情,为文的理解铺设平台。同时,在词语积累的基础上,感悟、理解然后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怎样使学生了解到骆驼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以语言文字为根,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并能扣住词语、句子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课文最后一段内容中,小骆驼由原本的自卑转变到了自豪,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由此及彼,由人及己。这一环节的设计思路虽然很好,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做得还不够深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彻底,应多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作多元的思考。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见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之后,还应该继续让学生“续写”。引导学生设计有趣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特点和作用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上周,我上了一节课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小骆驼因为受到小红马的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的用处,从而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文章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中,是一篇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好教材。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通过内容感悟故事中蕴涵的人文思想,透过文本,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依然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一理解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理解了题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让学生度课题,说出“自豪”的同义词,反义词,读题目,从而帮助理解题目。然后,通过强调不同的词来读题目,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最后理解“自豪”做准备。我学习的是薛法根的做法,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学生。学习非常好得尚铮竟这样读:我应该感到自卑才对、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不过还好,读后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变化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一找表现小骆驼心情的词语,学生能一下子找到“委屈”“自豪”两个词语。然后我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感到委屈?学生都能复述出第一段的内容。并且读小红马的嘲笑语气读得很好。然后用“那它后来为什么又自豪呢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三借助媒体,分角色朗读,了解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的沙漠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看过沙漠。而本课中的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显得出它的作用。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话锋一转: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语气。感受骆驼身上难看的东西的作用。接着用“我感到自豪,因为”说话训练。先结合课文说,再结合自己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四、指导拓展延伸

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并利用文本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相遇时,小骆驼会对小红马说什么?由于时间不充足,这个练习放在课下进行了,从反馈的作业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前松后紧,这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这节课,在题目上就浪费的时间较长,觉得学生读得不到位,就反复读,但同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劳而无功。又致使后来的说话训练有些仓促,续编故事只能放到课下进行。另外,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总觉得读得不很理想,与我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还是由于学生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走入文本,抑或是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激情吧。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现象:

那是今年的四月份,我所在的一所农村小学举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我踌躇满志,比赛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只想在比赛中一展身手。临近比赛,我在所要上课的班里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反复朗读所要执教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比赛那天,正如我所期待的,学生发言热烈,课堂气氛宽松而又活跃,当课即将结束时,我请学生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因为……”说上一句话,学生能联系课文又结合课外,交流骆驼在各方面的用处。随后,我又迁移这个训练点,让学生用“我自豪,因为我……”学生马上举手回答道:“我自豪,因为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一听心想:“这个班百花齐放,有各种各样特长的学生,何不激励一下他们的自信心?”首先让我看到班长何智铖举手了,他在去年的迎春书画比赛中还得过一等奖呢?就请他起来回答吧!他也想久旱逢甘霖般的站起来,说道:“我自豪,因为我能在这堂课中让刘老师感到高兴。”这使我震惊,学生在课堂上这么在乎老师的感受;也使我感到心痛,为了配合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埋没了自我。

思考: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使得我们的老师一站到讲台上便失去了自我。常听孩子们说:“老师和老师在一起怎么那样开心,一看到我们咋就不会笑了呢?”的确,自觉不自觉地,我们在讲台上展示给学生的是端庄、大方、文雅,似乎给孩子们的不是我们真实的生命,在孩子的内心中产生一种畏惧感,师生之间隔起了一道无形的心墙。反思自己的这堂评优课,我老想将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答案强加给学生,我想尽了“妙招”,许诺表现好的同学能得到我制作的精美头饰,烘托了课堂气氛,课堂上也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活跃,但不过是学生对公开课而萌发的表现欲望。学生按教师计划的过程表演,激发了学生浅表的兴奋,但学生收获的是课本的知识和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教育,享受的是“戴着枷锁跳舞的愉悦”。因为他们凭自己的经验,平时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来选去还是选到老师既定的内容上,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难”,但总是表扬正中下怀的学生或者老师将学生的疑问抛在一边,出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显然质疑变得流于形式,老师俨然是问题的提出者,而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问题。学生摸透了老师的内心,于是总在揣摩老师的心思去投其所好:提什么问题和老师的意?老师想得到怎样的答案?儿童的心灵是纯真的,他们为了迎合老师,潜移默化中为自己的个性发展套上了枷锁,约束自己的思维,不感越雷池半步。

策略:

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应采取措施解开孩子个性和谐发展的枷锁,推倒师生之间那道无形的心墙,否者孩子的个性将掩没在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课堂中。尤其是当学生发出“不和谐的音符”时,我们不可横加排斥、非难斥问,更不可冷嘲热讽,一定要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要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气氛活跃又会进一步激活思维,个性便从中得到张扬和发展。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我们是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而非带着作品走向学生。只有把生命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有可能解开枷锁,焕发个性的魅力。当学生抖落了思维之翼上的绳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翱翔,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去理解作品中的多意性描写,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

读这篇科普童话,我喜欢小红马的直言,更喜欢小骆驼的妈妈用事实反驳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所以,这一课不仅告诉我们一些骆驼的知识,更重要地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在你面前所说的话。如果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这篇文章还有内涵着科学的家教方法,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带回去给自己的父母看,让其父母也悟出一点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面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这一课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阅读这篇文章,从上面所说改变了我。那如何用其改变孩子呢?

课文中小红马只说了一句话,小骆驼最后明白了道理并没有找小红马讲述自己并不难看。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编者没有把小红马置于让人讨厌的境界中。所以,我读这篇文章,我感觉到小红马非常真实,像生活中的许多人那样真实。如果小骆驼不去照“镜子”,也许小红马不会说,也就是说小红马的那些话其实是对小骆驼自我欣赏的一种否定,我们大人教育孩子不是也常常用到“臭美”一词吗?小红马的直言,其实就是让小骆驼更好的认识自己。生活中不能缺少像小红马这样的人,因为这类人能够让好多人清醒,更好地认识自己。

小骆驼的妈妈是大人了,所以面对孩子的`困惑,没有直接去找小红马论理,没有在孩子面前埋怨小红马,而是用事实让孩子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原来如此。这是让孩子长大的一种教育,是非常人性化的教育,也是非常科学的教育。所以说,孩子父母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会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面。这也是这篇文章给予人的另外一种收获。当然这篇文章运用的这个方法,也是每位同学应该有的。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甚至也会针对你的缺点提出问题,在家庭里父母也常常会提出有关问题,在同学间,在社会上这样的问题肯定也会经常性的出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事实说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一定要有着这种收获,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收获这一点并不难,并不需要孩子做多少高难度的事来。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这段内容需要孩子们多读多想,甚至识记下来,因为这是一段科普材料,让孩子们认识了骆驼。其实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阅读起点,也就是说任何动物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性,它们自己的体型等都有着自己生存的特殊理由。孩子们多喜欢小动物,其实这就引领着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的喜欢更理性化。所以,学习这一课,要把学生引到使用多种工具来认识自己碰到的动物,了解他们,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孩子最重要的素养。

今天,我执教了一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课改尝试课,现就这一节课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值得肯定的是,这节语文课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将知识问题化,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学、对学、群学,把课堂真正给了学生,由于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课堂效果很是明显。

但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由于是第二课时,我不知道我的问题设计是否适度,问题数量是否适中。

2、展示环节如何进行,这样就问题进行重复展示是否可行?

3、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没有指名展示,而是学生自由展示,因此,展示的学生大都是学习小组长或学习较优秀的学生,这样,每组的学困生是否真正接受,会不会越来越差?这样的问题给了我太多的困惑。

要改革就会遇到挫折,不过,我相信,只要大胆改革,努力实践,潜心探索,这样崭新的课堂模式一定会越来越成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终将得以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