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辽宋夏金文学常识

五代辽宋夏金文学常识

五代辽宋夏金文学常识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代辽宋夏金文学常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词和诗

1、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作为代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辛弃疾,字幼安,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情。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2、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又称柳七,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主要作品有《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3、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诗作有《元日》、《登飞来峰》、《泊船瓜洲》等。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是现知道的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代表作有《示儿》、《游山西村》、《书愤》等。

5、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6、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在诗词、书画方面都很有造诣。著名作品有《虞美人》、《相见欢》等。

散文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散文创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名篇《岳阳楼记》,借作记之机,规劝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领导了北宋诗文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名作有《秋声赋》、《醉翁亭记》。

3、王安石的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散文有《伤仲永》等。

话本

话本是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辽朝

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其仿照本土制度和唐朝制度设立了一整套制度,最后被金朝所灭。

在中央,皇帝实行宫帐(廷)制度,也被称为四时捺钵。在官制上,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北枢密院由契丹人担任官员,管理契丹事务;南枢密院由汉人担任官员,管理汉人事务。文字上,辽朝也创立了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在地方上,也有头下军州这种带有一定私人性质的领地。在军事上,皇帝有亲卫军,贵族有私甲(头下军),此外还有虬军。

在民族关系上,最重要的就是和中原宋朝和内部女真的关系。后晋时期,辽就占据了幽云十六州;后周时期,辽又扶持了北汉。宋朝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发动了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宋真宗时,两国订立了澶渊之盟。宋辽关系也迎来了一定的缓和。

契丹为了获得海东青和东珠,要求境内的女真人进贡,甚至出现了打女真这样的压迫。女真建立金朝,先后通过宁江州之战、出河店之战、黄龙府之战、扶余城之战、辽阳之战,灭掉了辽朝。耶律大石带人进入中亚,建立了西辽,后为蒙古所灭。

北宋

北宋由赵匡胤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也开创了影响后世的一系列制度。在后周时期,赵匡胤有着义社十兄弟这样的力量,通过陈桥兵变获得皇位,但又杯酒释兵权实现了集权。

(一)北宋前期

在政治上,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是掌握行政权的中书门下和掌握军事权的枢密院,三司是掌握财政的新机构,最高长官三司使也被称为计相。在军事上,还设立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这个三衙。在司法上,还有审官院、审刑院。

在地方上,稍夺其权。先是取消节度使管理下的支郡,并在州府设置通判,选用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也就是文官任知州,朝官任知县。为管理地方,中央派出了路一级机构,路设立转运使司,制其钱谷;设立提举常平司,管理经济;设立提点刑狱司,管理司法;设立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路下面就是府州军监,除行政长官外,设立通判进行制约。

在官制上,官职差遣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唐朝时,使职制度就已经出现。官职差遣就是在使职制度上衍生出来的。官分为阶官和散官,阶官确定品级、俸禄、特权;散官确立章服。职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种职,文官是馆职和贴职,武官是阁职和环卫。差遣就是官员所要担负的具体事务。但随着官僚体制的复杂和低效,北宋后期也曾进行过改革,宋神宗实行元丰改制,将二府制改为三省和枢密院,并实行以阶易官;宋徽宗实行过官员带职制。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经济上,宋朝的土地制度是不立田制。在户籍上,实行五等户制,上户分为一、二、三等,下户分为四、五两等。有土地者为主户,无土地者为客户,官户是官宦之户。在赋役上,宋朝赋役不均。在赋税上,除了两税法这种正税之外,还有支移、折变、丁口之赋、杂变之赋(沿纳)、买绢帛、籴粮米。在徭役上,实行差役法,民分九等,下五等免役,上四等依资产服役。差役主要是职役,一是衙前,负责运送官物、典掌府库;二是里正、户长、乡书手,负责督课赋税;三是承符、人力、手力、散从,负责供州县衙门驱使;四是耆长、弓手、壮丁,负责逐捕盗贼。由于赋役不均,宋朝也爆发过农民起义。例如,在四川设置博买务,引发茶祸。这使得打着均贫富旗号的王小波、李顺发动了起义。

在军事上,吸取了晚唐五代的教训,收其精兵。在中央设立禁军,在地方设置厢军,辅之以乡兵、番兵。为了削弱兵将联系,设立了更戍法。在中原,宋军先南后北,统一中原;但在与辽朝的战争中,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都是惨败,宋军转为守势,用塘泊之制防御辽军,最终澶渊之盟为两国带来了和平。

(二)北宋改革

北宋的祖宗之法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局面,但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造成了行政效率低和财政支出大。其次就是两积,积贫、积弱,但学术界对此却有着争议。最后,就是各地的民变和兵变。

庆历新政是宋仁宗时期的改革。范仲淹上《陈十事书》,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就是改革的纲领,但新政持续了三年,还是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变法,也称熙宁新政或熙丰新政,是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上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和《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王安石奏请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开始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在军事上,实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但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和司马光实行了元祐更化。但后来宋哲宗绍述前事,而此时旧党内部也发生了洛蜀朔党争,朝堂党争进一步恶化。宋徽宗绍述,新党的蔡京成为了朝堂的领袖。但此时,朝堂的党争已经成为主流,新政也没有多少贯彻,元祐党籍碑的出现结束了旧党的政治命运,但北宋王朝却并没有因为党争结束而平静。太学生陈东提出了六贼,分别是蔡京、梁师成、朱勔、王黼、李彦、高俅。这时,北宋也走向了灭亡。

(三)北宋灭亡

宋徽宗设立花石纲和西城括田所搜刮民财,引发了方腊起义、宋江起义、张迪起义、高托山起义等一系列农民起义。在外部,宋金订立海上之盟,但燕山之役被辽军击败。辽朝灭亡后,宋金关系恶化,导致了靖康之变。

西夏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经历了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三代人才得以正式建立。李继迁时,宋军想用青白盐封锁西夏,但以失败告终。李元昊时,通过延州之战(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镇戎军之战(定川寨之战)打败了宋军,宋夏进行了庆历和议。宋神宗时,两国又进行了灵州之战和永乐城之战。后来,西夏在辽朝灭亡后倒向金朝。在蒙古灭金时,西夏倒向蒙古,但最终为蒙古所灭。

在制度上,党项人分为熟户(属户)和生户。在政治上,西夏官制兼采党项、汉人、吐蕃三种模式,又创立了西夏文字。

金朝

辽朝将女真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实行羁縻统治。在女真内部,从石鲁到乌古迺实现了女真内部的统一。太祖、太宗时,女真建立金朝,灭了辽和北宋。

宋金建立海上之盟,灭掉了辽朝。可辽朝灭亡后,两国关系却开始恶化。金太宗设立两个行尚书台进行南下,东路由完颜宗望率领,通过真定之战击溃河北送军;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通过太原之战击溃山西宋军。靖康之变后,金朝通过建立伪楚和伪齐两个政权进行管理。但两国在绍兴和议后,两个政权都不复存在。海陵王发动了灭宋之战,但在采石之战被宋军痛击。宋孝宗北伐,但在符离之战被金军击溃。隆兴和议后,两国又恢复了和平。宋朝在金章宗时发动了开禧北伐,但最后不得不进行嘉定和议。

在政治上,太祖太宗时期实行勃极烈制和猛安谋克制。金熙宗时,实行天眷新制,设立三师,为太师、太傅、太保;建立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由左右丞相、左右丞;创建女真文字;设立都元帅府,管理军事。金海陵王时,又实行了正隆官制,实行一省制,只保留尚书省;都元帅府改为枢密院;海陵王迁都中都,建立起对中原的统治。金世宗被称为北国小尧舜,设立平章政事作为宰相。金朝迎来了世章之治,但也走了下坡路。金朝后期,出现了红袄军起义。

北方蒙古崛起之后,金朝设立了金界壕(金长城)防御蒙古。但野狐岭之战和居庸关之战后,金朝不得不迁都开封。在三峰山之战和蔡州之战后,金朝灭亡。

南宋

(一)宋金关系

靖康之变后,宗泽曾组织北伐,但建炎南渡,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南宋也有了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这样的中兴四将,北方还有赵邦杰、马扩、信王赵榛(赵恭)的河北五马山寨,王彦的八字军,河东的红巾军这些反金势力。但在内部,却发生了苗傅、刘正彦的苗刘兵变,北方的义军也相继失败。但宋军通过黄天荡之战、富平之战、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在顺昌大捷和郾城大捷后,两国进行了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约定:南宋向金称臣; 南宋向金纳贡银25万两和绢25万匹;两国以东起淮水中流,西起大散关为两国界线;南宋将唐、邓、商、秦诸州大半土地割予金。

其后,金海陵王大举攻宋,双方发生了采石之战。宋孝宗也想北伐,两国又发生了符离之战。宋军战败后,两国又进行了隆兴和议,双方约定金宋为叔侄之国;南宋纳贡银20万两和绢20万匹;两国疆界不变。在蒙古崛起后,南宋又进行了开禧北伐,但战败后又不得不进行嘉定和议,双方约定:金宋为伯侄之国;南宋向金纳贡银30万两和绢30万匹;南宋给金犒军银30万两。

这一时期,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也被称为中兴四朝。

(二)政治经济

这一时期,宋朝出现了四大权相。这四位便是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秦桧参与了绍兴和议和岳飞之死;史弥远参与了嘉定和议和湖州之变;贾似道推行了公田法,参与了宋元战争。在地方上,宋朝已经形成路府州县的格局。

在经济上,南宋仍然是不立田制。在赋役方面,南宋有正税和杂税两个内容。在正税上,除了两税法,还有身丁钱捐、正耗、加耗、支移、折变。在杂税上,有经总制钱、月桩钱、折帛、预卖、损纳。由于课税过重,各地民变不断。在南渡之初,就爆发了叶浓起义和钟相、杨么起义;后来又有了因乳香爆发的李金起义和因茶禁爆发的赖文政起义,还有了陈峒起义。

(三)宋元关系

宋蒙两国联手灭金,但在灭金后宋军端平入洛,引发了两国战争。两国之间其后爆发了钓鱼城之战、潭州之战、襄樊之战、丁家洲之战、焦山之战。最终,宋朝在崖山之战中灭亡。

元朝

(一)大蒙古园

成吉思汗从十三翼之战后开始统一蒙古,创建了大蒙古国。在政治上,户籍上实行千户制;地方上实行分封制,为草原兀鲁思分封;设立大断事官(札鲁忽赤),制定大扎撒。在文化上,创造蒙古文。在军事上,建立怯薛制度。成吉思汗灭西夏、东征金国、灭西辽、西征花剌子模。

窝阔台即位之后,再次改革。在政治上,建都哈喇和林;改进中原治理方式,设立十路课税所,实行分封制,设立汉世侯和五户丝食邑制;设立站赤。在军事上,设立探马赤军,南下灭金,并进行了由拔都、贵由、蒙哥主持的长子西征。

窝阔台去世后,贵由替代失烈门成为大汗。这一时期,发生了母后称制。贵由整顿朝政,并讨伐拔都。其后,托雷监国,主持忽里台大会,又进行了改革。在政治上,强化汗权,完善地方机构。在军事上,吞并大理、西征波斯,南下灭宋。在此之后,蒙古汗位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争夺。

忽必烈在总领漠南之后,就建立了金莲川幕府,这个幕府有这么几类人组成:一是邢州术数家群,代表人物刘秉忠、王恂、张文谦、郭守敬;二是理学家群,代表人物窦默、姚枢、许衡;三是经邦理财群,代表人物郝经、赵壁、阿合马;四是宗教僧侣群,代表人物八思巴、海云、萧公弼;五是王府宿卫群,代表人物廉希宪。忽必烈后来自请唯掌军事,以换取蒙哥新人。他营建了开平城(元上都),远征大理,以汉法治邢州,并在京兆路进行尝试。这引发了阿蓝答儿钩考,不得不作罢。蒙哥汗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忽必烈在开平称汗,出现了二汗并立的局面。忽必烈通过昔木土之战、耀碑谷之战、平定李璮之乱,确立了汗位,并建立了元朝。但是,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也和元朝之间出现了裂痕。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年号中统,国号元,都城为上都和大都。元世祖立朝仪,颇采古礼、杂就金制。在政治领域,罢黜汉世侯,军民分职,罢世守,立迁转法,易兵而将;在教育上实行儒学教官制度化,建立国子学、提举学校官、儒学提举司,实行儒户制;在中央,实行省院台制,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在经济领域,成立劝农司、大司农司,在基层立社,刊印《农桑辑要》;修建广济渠、通惠河、唐来渠、汉延渠等水利工程。在军事上,元世祖灭南宋,平定海都、笃哇之乱和乃颜之乱,两征日本、三伐安南,征讨缅甸和爪哇。

(二)元朝前期

在政治上,草原的家产制和中原的中央集权结合起来,生成了一种家臣政治。在官制上,中央设立省院台,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枢密院也设立行枢密院;御史台纵向设立江南行御史台和陕西行御史台,称为三台,横向设立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在地方上,内地实行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疆直接治理,吐蕃设立宣政院,云南设立云南行省,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还在西南实行土司制。此外,元朝还实行分封制,设立投下私属分拨,并让宗王出镇,但封藩不治藩、重在军事镇戍。在民族关系上,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但是,对于四等人制是否存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在法律上,元朝实行分族立法,颁布了《至元条格》、《大元通制》、《至正条格》,审判有理问和推官。在礼制上,元朝有视朝,但时间和地点不固定;两都巡幸制度,便修筑了驿路、东道、西道;宴会具有代表性的质孙宴;赏赐(赐赉)制度有朝会之赐、岁赐、军功之赐、横赐。在文化上,还创造了八思巴文。

在军事上,怯薛军分为藩邸宿卫士、蒙哥旧部怯薛、勋臣贵胄;侍卫亲军分为由汉军和新附军组成的汉人卫军,色目侍卫亲军、蒙古卫军;镇戍军队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军官实行牌符制和世袭制,军人实行军户制。

在经济上,元朝也与其他王朝有所不同。户籍制度实行诸色户计制,分为职业户计、宗教户计、种族户计、私属户计等类型。职业户计包括分为上、中(次)、下三等民户,还有军户、站户、灶户、匠户。宗教户计包括儒户(儒学)、先生(道教)、也里可温(景教)、答失蛮。种族户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畏兀儿户和回回户。私属户计有驱户、投下户、哈剌赤户、土土哈户。

赋税实行税粮科差制度。税粮在北方是丁税和地税,在南方是两税法。科差在北方包括丝料和包银,丝料实行二五户丝制,二户丝是两户给官府交纳一斤丝,五户丝是五户向封君交纳一斤丝;包银则是俸钞。在南方,科差则是户钞。除税粮科差外,还有诸色课程,包括榷卖、商税等。在徭役方面,元朝是杂泛差役。杂泛是力役、夫役;差役(职役)包括管理赋役的里正、主首、隅正、坊正和管理仓库的仓官、库子。

在手工业方面,分为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机构有朝廷各部院、宫廷官府、地方手工业和贵族投下手工业,从业者有驱奴私属、签发匠户、罪犯配役、匠户、冶户、盐户。这一时期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纺织业和陶瓷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和丝纺织,陶瓷业包括青花瓷。

在商业方面,纸钞成为了货币,代表是中统钞和至元钞。在海运贸易上,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实行官本船贸易,颁布《二十三条则法》,征税从双抽改为单抽,实行粗细货抽分。这一时期,马可波罗的《寰宇记》(也称为《马克波罗游记》)记载了相关情况,但也有人怀疑过其真实性。

在元朝前期,关于理财和汉法的政争从未停止。元朝皇帝曾任用王文统、阿合马、和礼霍孙、卢世荣、桑哥等理财之臣。王文统整顿户籍差发、榷盐,发行中统钞;阿合马实行官办矿冶,增收商税、榷盐,检括户口、推行钞法;和礼霍孙惩治了阿合马余党,裁减官署,重用儒士。卢世荣又启用阿合马余党,印钞三倍,整顿钞法,整顿盐铁榷卖,改进酒、醋、竹等课税,实行官本船贸易;桑哥重立尚书省,更定钞法、行至元钞,放宽金银买卖,钩考钱谷,抑制宗藩。

总体来看,元朝汉化迟滞。这时由于元朝文化多元并存,存在多族士人圈。这一时期,蒙古人、色目人出现了士人化与汉化,汉人也出现了蒙古化,有了《至元译语》(《蒙古译语》)。

但总体来说,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影响有三点:一是全民服役当差,二是君臣主奴化,三是金宋合流。

(三)元朝后期

元朝后期出现了汉化迟滞、政权更迭频繁、财政危机、政治腐败、权臣当权等问题。元朝皇帝与燕帖木儿、唐其势、伯颜等权臣相互斗争,致使朝局不稳。

元成宗在位时,主政理财;任用哈剌哈孙整顿吏治;停止征战,平定西南;任用海山,平息战争。元成宗去世后,卜鲁罕皇后、嗣安西王阿难答选择了皇侄怀宁王海山兄弟。海山继位,成为武宗。

元武宗在位时,形成了三宫体制。除元武宗外,母亲答已为皇太后,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元仁宗。元武宗设立和林行省(岭北行省),设置尚书省进行理财,重用漠北旧部。但这一时期,存在滥行赏赐、滥封王爵、滥授官职的“三滥”问题。元仁宗继位后,罢尚书省,实行科举取士,进行延祐经理。

元英宗在位时,实行了新政。一是提拔任用汉人官僚;二是实行助役法;三是颁行《大元通制》;四是罢黜冗官,澄清吏治;五是打击答已太后、铁木迭儿的党羽,最终导致了南坡之变。元文宗通过天历之变成为了皇帝,设立奎文阁学士院,颁行《经世大典》。

元顺帝在位时,实行脱脱更化。一是实行科举取士;二是平反冤案;三是修撰《辽史》、《宋史》、《金史》;四是任用贾鲁修治黄河;五是变更钞法,实行至正交钞。

元顺帝在位后期,红巾军起义爆发。韩山童、刘福通发动起义,后建立以小明王韩林儿为领袖的龙凤政权。同时出现了邹普胜、徐寿辉建立,后被陈友谅执掌的天完政权;又发生了芝麻李起义(李二起义),还有郭子兴、方国珍、张士诚等势力。张士诚在高邮之战中大胜元军,后长江以南被起义军所控制。最终,元朝灭亡。

社会经济

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在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形成了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格局。

社会阶级有地主、农民、奴隶三个阶层。这一时期的地主有品官地主、豪强地主、宗教地主,存在通过诡名寄产、诡名挟户、诡名挟佃隐瞒田产的情况。农民还是分为佃农、雇农和自耕农,奴隶分为投下、驱口、奴婢。

在农业上,土地的耕种方式出现了圩田和梯田,还出现了秧马这种工具。与此同时,地租也从分成租变成了定额租,交纳方式也从实物变成了货币。这一时期,引进了占城稻和棉花等新作物。

在工业上,许多发明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火药开始出现,并研发出来火器、火炮、火球、火蒺藜、火筒灯武器。火器分为燃烧性武器、爆炸性武器、射击性管形武器。造纸术得到提升,文房四宝得到发展,还出现了套色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陶瓷业得到发展,景德镇名扬天下,还出现了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造船业出现了密舱法,还使用指南针进行航行。在纺织业上,出现了绫锦院这种机构,出现了柜户、机户这类人员,织毡业和染色业得到发展,黄道婆改进了棉织业。

在商业领域,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在货币方面,金属货币和纸币同时使用。金属货币出现了货币紊乱和铜钱外流的现象,纸币则出现了交子、会子、钱引、钞等形式。交易场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市镇、集市、榷场等交易场所。这一时期,工商行会出现,由行首、行头、行老主持,手工业行会由店主、工匠、学徒组成,商业行会由商人组成。

文化

(一)哲学宗教

这一时期,儒学出现了理学。理学源头是宋初三先生,也就是胡瑗、孙复、石介。北宋后期,出现了新学、蜀学、理学三个学派。理学有六个流派,分别为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先天学、张载的关学、程颢和程颐的洛学、朱熹的闽学、陆九渊的心学。理学的焦点在于三点:一是宇宙起源,二是精神(理、道)与物质(气、天地、阴阳)的关系,三是纲常名教在思想行为上的支配力量。在鹅湖之会,朱熹和陆九渊进行过辩论。元代儒学丧失独尊地位,但理学北传并逐渐官学化。

道教这一时期出现了陈抟(希夷先生)、张伯端、白玉蟾等道士。南方道教是正一道,北方则是出现了全真教、太一教、真大教。全真教最盛,代表人物王重阳和丘处机,并修筑了永乐宫。佛教中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得到了发展。汉地佛教出现了禅宗、教宗、律宗、天台宗,《崇释论》和《景德传灯录》是代表典籍;藏传佛教以红教为盛,萨迦班智达、八思巴是著名高僧,元代设立宣政院进行管理,但朝廷佞佛现象比较严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释氏掀天官府,杨琏真迦祸害江南。

(二)文史艺术

这一时期,历史学得到发展。一是编年体史书得到发展,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杰出代表;二是纪事本末体开始出现,袁枢的《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是其代表;三是典章制度得到发展,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和唐朝杜佑的《通典》合称为三通。

这一时期文献学得到极大发展。在目录学上,出现了四分法、十二分法、十五分法等分类法,还出现了解题。在考据学上,欧阳修和朱熹都是大家,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杰出代表。类编汇编方面出现了很多著作,宋初就出现了四部大书,即《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王应麟的《玉海》是私人著作的代表;此外还有《宋文鉴》、《元文类》、《金文最》。在金石学上,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都是当时的代表。

在文学上,各类文体都有着杰出成果。散文延续了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中六个在宋朝,王禹偁、梅尧臣、司马光也是著名文人。宋词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都是杰出词人;宋诗的代表便是黄庭坚、陆游、杨万里。说话(说书)、鼓词、弹词、小说也得到发展,其中说话分为小说(银字)、讲史、说经(参请)、说诨话。小说(银字)也称为平话,后演变成章回体小说。散曲是元代代表性的文学实行,贯云石和萨都剌是著名曲作者。

这一时期,戏曲得到了极大发展。金朝出现了诸宫调,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院本是代表。元朝时,杂剧得到发展,出现了玉京书会这样的戏班,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西厢记》、《汉宫秋》、《墙头马上》被称为四大杂剧。元代,杂剧也开始南移。

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是苏黄米蔡四大家和宋徽宗的瘦金体;绘画出现了专门的画院,如北宋的翰林图画院和金朝的画院。山水画分为两个流派,一派是沿袭荆浩、关仝手法的荆关系,代表人员有李成、范宽、郭熙;二是沿袭董源手法的董源系,代表人物有李唐(院派)、刘松年、马远、夏圭。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宋徽宗、金章宗、任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的佳作。雕刻方面,四川大足石刻是典型代表。

(三)科学技术

这一时期的科学著作是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和沈括的《梦溪笔谈》。天文历法方面,苏颂编写了《新仪象法要》,发明了水运仪象台;郭守敬的《授时历》和扎马鲁丁的《万年历》是历法的代表。扎马鲁丁的《大元大一统志》是地理学著作。在农学方面,陈旉和王祯都编写了《农书》。在医学方面,《太平圣惠方》是代表著作,王惟一是当时神医。在建筑学上,喻浩的《木经》和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名作。

(四)教育

在教育方面,官学和私学都有了发展。官学有国子监(国子学)、太学、宗学、州县学,王安石为了新法还创建了三舍法,以《三经新义》作教材。在私学上,出现了私塾、蒙馆这种家学,还有书院(精舍),书院由山长管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被称为四大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