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步游记散文
- 作文大全
- 2024-10-07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徙步游记散文,本文共9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当决定要去参加徙步那一刻,内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似激动又似平淡无奇,似期待又似有点害怕,矛盾了半晌只得自我安慰:既然已经决定了,就接受吧。
那天早上起得很早,可竟有一种想要赖床的感觉,又似想要逃避什么。推开门,清新的晨风扑面而来,感觉特别爽朗,这种久违的感受令心情为之开阔。满眼的绿意惹人心醉,微湿的风儿带着露珠的气息,好天气!
一路坎坷,到达起点。煦煦攘攘的人群差点让交通瘫痪,好奇的路人频频侧目,于我们而言他们是好奇的路人,而于他们而言我们又是怎样的路人呢?
此行二十多公里,对距离长度没有什么概念的我在此刻竟有些腿软。自己做的决定,从现在开始要用双脚去丈量自己的决心!
一开始并没有随着大队伍勇往直前,我的目标不是终点,是过程,是风景!
路旁一派田园风光,入眼亲切万分,仿佛就是自家门前那棵树,那排堤,那头牛,那些人,那一片稻田,那无限风光。每一景总叫人遐想,每一景总叫人感触,每一景都叫人痴狂。触景生情在这一刻得到了无需言语的诠释。
我就化作了那嬉闹的孩童,好奇的看着陌生的自己走过身旁,那神情如此熟悉,四目相接竟惶然避开,撇开现在的自己竟直回到童年。
我就那样呆立房前,有些惊惶的看着这一队奇怪而陌生的人走过去,妈妈还没有回家,贪玩的我此刻进不了家门,只有挂着两条清鼻水,吮着小指头,眼巴巴的望着妈妈要回来的方向。
我就那样跌坐地上,委屈得放声大哭。受到别的孩子们莫明的欺负,除了哭,再找不到别的理由和方法来渲泄内心的不满和痛苦。或许那时候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只知道没有人保护的孤独,渴望着母亲高大的身影和温暖的怀抱。我泪眼迷矇,四处张望,寻找……
路渐行,脚渐酸,景已变,童年远去,我还是自己,一个欣赏风景的过路人。
没有资格也不敢去评论潮汕的文明。但当我触目那雕化精美的古宅时,竟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惊叹于它的华丽,保全得如此完整!望去竟能清晰的看见屋檐上的漆画,房顶上的那我不知如何称谓的装饰色彩鲜艳明朗,在一片老宅中鹤立鸡群!好一座 探花第!祖上有才,子孙也用心,将一座府第穿越了时空,带到了水泥森林的狭缝里。
一步一步,翠竹夹道而生,将一江浊流掩映得风情万种。
可怜面目全非的韩江竟要隐藏在这零零落落的风景背后,抚着满江的伤痕。两岸不知名的小河将一河一河浑沌的污水倒在韩江这位清纯丽人的身上,弄脏了她的脸,她的衣服,她的长裙,她的绣花鞋,也深深地伤到了她的心。她就那样哀怨地望着你,泪眼迷矇让你的心不由的阵阵抽痛。她那无助的神情,她那祈求的神情,她那忧伤的神情,她那迷茫的神情,透露着不解,透露着悲哀。是啊,叫她如何去理解她养育的儿女会是这样的无情,忍心将她伤害。是啊,叫她如何不悲哀!她用甘甜的乳汁竟哺育出这样狠心的儿女!
你听到了她心滴血的声音了吗?
你听到了她压抑的呜咽了吗?
你,真的忍心让母亲在夜里无声的哭泣?
韩江,母亲啊!儿女们愧对您!
一步步前行,一步比一步沉重。路途的距离带来的酸痛远比不上心疼上的震惊,肩上的背包再沉也比不上内心的负累。
一步步前行,本是要证明自己的毅力,本是要丈量自己的决心,谁知收获的除了秀丽的田园风光,竟多了满目的沧桑。
一路行来,竟不知如何言语……
回过头,看看走过来的路,想想我们的生活,审视我们的人生,显然的,肉体上的负重受累少了,而精神的负重受累却逐渐增加。这是什么东西造成我们如此沉重和痛苦呢?那就是,紧张的现代社会,复杂的现实生活。当我们还没有走出心灵的地狱,然而人生又有所警醒,这时,躁动的我们对造就和滋养我们的大自然便产生天然的怀想、崇拜和依恋。大自然在以力量之源、艺术之泉,对人的精神进行诱惑和召唤的同时,人们便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超越,寻找感恩,寻找自己的精神寄寓。
诱惑和寄寓,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就表现出“人文”关怀,表现为生命的灵感与艺术的生机,表现为内涵丰富的旅游文化。
游记散文,是这一精神活动留下的最多、最精彩的文化产品。
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旅游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也就可以说是游记的文化。纵观几千年文学史,游记散文是文学大观园中不可缺少的一座石山、一潭清水,是历代文人离不开的一种家常文体。我们一旦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游息身心、陶冶性情时,山水的人文光辉便照耀在我们身上,我们的智慧在崇敬自然、赞美自然时得到显现,我们的文化人格在感受和体验人文风光中得以形成,而游记散文本身也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理解自然山水如何向人文景观过渡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旅游文学产生的关键在这里,延续与发展的动力也在这里。
纵情山水是人的文化品格所致,是逃避平庸、逃避丑恶的最佳方式。游记出自“文人”之手,是因为他们追求雅致、超脱、性灵、闲适、古朴、淡泊和智慧的艺术人生,与自然山水的文化品格相投合。古人的思想精华往往沉淀在他们活动的山水里。柳宗元游永州西山,顿悟此山“不与培塿为类”的特立风骨。是此山真有其风骨并如何特立吗?否也。而是柳宗元特立独行的信仰、操守和宽宏远大的气质、胸襟向西山的移注。然而后人似乎一想到西山便确信它的气派和伟大。大自然的奥妙也就在此。人们冲破规行矩步,放逐山水之间,认识它,体验它,它就会使人在感应中获得警醒,在新的文化品格创造中获得再生。而纯自然也就变成具有“人味”的自然,景观也就变成富于精神品格的景观。
所谓“文化景观”便依此而来,它是一种充满诗意、充满哲学、充满生命的大自然,是人创造的美好的精神世界。历代旅游文学生生不息而且丰富多彩,也就是人与自然永恒契合和长期厮守的结果,是今人与古人在同一环境里周旋和比照的结果,是人们的精神渴求和理想愿望在物欲负累之余寻找和寄托的结果。
对我们当前游记创作进行一番打量,许多作品似乎还没有深刻理解游记散文的特殊内涵,还未充分挖掘游记散文的艺术魅力。司马南曾经指出旅游文学的缺憾时说,“诗的语言”和“感叹号”太多,而独到处以及探险和研究的成分太少。的确如此。如今公款旅游居多,制造出的是一批批轻浅而泛滥的“宣传品”。这类游记散文在包装上十分华美,但作者主体的个性没有了,自然山水的客体个性也没有了,忽视对大自然的感应和体验因而无法克服“浅”和“俗”。这是游记散文的悲哀!
艺术素养较高、有责任感的作家,恐怕就不是这样。写名胜古迹,他们写出了它的美学内涵和深沉悠远的历史沧桑感,写山川景物写出一种灵动的境界和超拔的感怀,写风土民情或人物生活,则始终注入人类的精神品格和新的文化憬悟,如此便使游记散文具有艺术穿透力和美的哲思的提升。当今游记散文作家,能写出山水的灵性者,汪曾祺是也;写出人性的光辉者,贾平凹是也;写出生命的体悟者,张承志是也;写出历史的灵魂者,余秋雨是也;写出现实的沉思者,王蒙是也。不管他们是以描叙见长,还是以思辨取胜,然而他们都以自己的优势和高水准的要求朝着各自的方向发展,把游记散文推向一个顶峰。
游记散文,看似人人易入的文体,但要写好,还不仅仅在“游”的功夫和“记”的功夫上。关键在于内在功夫。有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心态,良好的素养,超越功利,安雅从容,写出的文章才有灵气和大气,才有永不消逝的感染力。如今大自然破坏严重,而所谓“名胜”,一般人又不可能一一得以顾及和高攀。可是如古人所说:“何处楼台无月明?”只要自备一双“审美的眼睛”,培护一个“易感的心境”,那么,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即使平凡渺小,却也能触动你的情致,寄寓你的理想,陶冶你的情操,也能减轻你人生的种种压迫和无言的忧伤,也就能以独到的山水感悟,写出独到的山水文章。
一
到新疆玩玩去,这是我多年来向往以久的梦想。梦想成真,是去年秋季里的一个小雨淋淋的夜晚。那天晚上八点多钟,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踏上了新疆这块旖旎绚丽,神秘飘逸的风水宝地。
我国西部边陲大都市,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蒙古族的读音,意思为优美的牧场。不过,这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牧场,早就成为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了。这个优美的大牧场,在好多好多年以前就已经成为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大都市。
乌鲁木齐这个大都市,基本上方方面面都已经全盘汉化了。这儿的羊肉串、烤羊肉,哈密瓜、葡萄干的味道,与全国各个大都市里的那些酒店、超市中卖的没有什么两样的滋味。这个大都市的大街小巷,高楼大厦,公交车,小轿车,花草树木的绿化,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和每一个大都市里的繁华景象都差不多。
那两天,我漫游于乌鲁木齐这个繁华热闹、歌舞升平的都市里,没有感受到在家里的时候心中所想象的那种西域的民俗风情景象,心里难免有些空落的感觉,尤其是漫步在大街小巷的时候,心里有点懊悔,有点失望。
如果新疆就是这个样子,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玩个什么劲呀!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广州和香港的那一些繁华景象,几年前就已经把我的双腿给逛悠肿了,把我的双眼给看花了,把我的脑袋给整晕了,早知道乌鲁木齐是这个样子,不来也罢,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有什么逛头。
当我观看了天山山脉的西天王母娘娘洗澡的天池仙境和冷傲的博格达雪峰,以及无情胜有情的万倾戈壁,雄浑粗犷、大气磅礴的沙漠风光,深沉而有味的十里盐湖,神奇瑰丽的火焰山,风光旖旎的南山牧场,火洲凉地的葡萄沟,古丝绸之路重镇的高昌故城,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融建筑、壁画和雕塑为一体的大漠艺术万佛宫,一日多变的黑海帕尔米高山湖泊卡拉库里湖等等景物之后,方才算是深切地领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新疆,什么才是奇趣无穷的大自然。才算是知道了新疆原来竟然是如此神秘而美丽,又是这么令人心旷神怡。
新疆那些独具魅力雄浑苍茫的远古之气,带着那么一种原始的野性,不断地撞击着我这颗已经受到震撼而怦然律动的心灵。
难怪古今中外有这么多人喜欢新疆,喜欢到新疆这个地方来游山玩水,来体会大自然,来探险寻宝,来创造人类社会的奇迹。
世界上很少有像新疆这样的地区,一天之内同时具有如此多姿多彩,千奇百怪,对比强烈的自然景观。
银装素裹的雪岭冰山,百花盛开蝴蝶翩翩的温泉,驼铃悠悠金沙滚滚的大漠,连绵百里深邃幽森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苍凉忧郁的戈壁荒滩,碧波荡漾,鸟儿鸣叫的高山湖泊,如茵似锦,羊群似云的大草原。
这些光怪陆离,千姿百态,奇妙无比的自然景观,不由人们的心灵不震撼,不由人们的大脑不去神思,不去遐想。
二
漫游新疆那些天里,我看到许多维吾尔族人,也有意思地接触了几个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人几乎都会说汉语,我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一些有关于维吾尔族人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知道了维吾尔是维吾尔族人的自称,是联合、团结的意思。
维吾尔族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人。9世纪中叶,迁徙到西域的回纥人融合了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各部,以及汉朝以来移居到这里的汉人,同原来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的那些说焉耆、龟兹语言的老百姓,以及后来迁徙到这里的吐蕃、契丹、蒙古人共同长期相处,逐渐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现在的维吾尔族人。
我国的维吾尔族人,大多数都聚住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以及阿克苏和库尔勒。一部分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梨等地,只有极少量的维吾尔族人居住在内地湖南省的桃源、长德等地区。
维吾尔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中国解放之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在的维吾尔族人是新旧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最著名的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和百科知识性辞书《突厥语大词典》,以及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人的舞蹈闻名中外,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等。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等,等等。
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他们热情好客、坦诚直率、勤劳勇敢。在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和宗教礼拜活动中,以及其它主要的文娱热闹场所里,男人都喜欢身穿右大襟斜领口,不用纽扣,只用腰带子系腰的长袍,头上戴着四楞小花帽。女人都喜欢穿上五彩缤纷宽袖的连衣裙,套上对襟的小背心,头戴花帽,或者是围着花头巾。男女老少的脚上都喜欢穿着马靴,在悦耳的乐器和粗犷豪放的狂歌欢舞的天籁声音当中庆祝他们的美好生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住的地方,以维吾尔族人为主体,汉、回、哈萨克、俄罗斯等12个民族的人在这个区域里居住的历史较长,人口也较多。其余的就是东乡、朝鲜、藏、壮等34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现在的新疆地区,共有1515·57万人口,47个民族。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把新疆称为是人类社会的民族橱窗。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和人生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基督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具有西域大地浓郁古朴的民族特色。
三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表示是玉石聚集的地方。
喀什,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边最古老、最富饶的绿洲,是帕尔米高原下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最西端以维吾尔族为主要居民的古老城市,是中国对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与门户,在整个新疆地区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喀什的自然风光雄伟奇特,有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冰山,有世界第二高峰的乔戈里峰,有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叶尔羌河,有帕尔米高原等等,等等自然景观。
喀什的人为景观众多,有新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有大型的伊斯兰教古式建筑香妃墓,有千年佛教遗址莫尔佛塔,有古代喝盘陀国的都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等等历史古迹。
西域一行,走出乌鲁木齐之后,一路上的自然风景和人为景观,激动得我一天到晚满脸通红,兴奋不已,每天都让我睁着双眼做了许多美妙的梦。
那些稀奇古怪的美梦,过后也就都忘记了。可让我这辈子忘不了的是喀什的大石榴和香喷喷的馕,尤其是那种让我回味无穷的烤全羊,再就是那些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的阿娜尔古丽。
喀什的阿娜尔古丽,几乎个个冰清玉洁,她们就像八月十五夜晚的明月那么妩媚,那么纯洁,那么漂亮,那么动人。
前些年,《还珠格格》电视剧,几乎让人们都知道了香妃娘娘身上散发着一种清香的水果味。香妃娘娘的身上为什么会散发出清香的水果味?有些人可能就不知道了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好了。说穿了,也就不神秘了。
香妃娘娘从小喜欢把沙枣树上的鲜花当水果吃,吃得时间长了,身上自然而然地就散发出了水果香味,事情就这么简单。
那一天上午,我在喀什的香妃墓景区里花了三十元钱,与两个长得十分出色的小香妃照了几张合影像,尽管那两个小香妃的身上没有什么水果香味,我还是美滋滋地当了几分钟皇上。
当天晚上在旅馆里,我还写了这么一首诗:“满城花絮沙枣香,喀什美味烤全羊。大街小巷飘丽人,维吾尔族靓姑娘。西域风情迷人醉,瓜田果树伴胡杨。香妃拽我来合影,乾隆转世气断肠。”作为到新疆一游的留念。
到了喀什,领略了一些自然风光,观赏了一些人文景观,观看了维吾尔族人的风土人情之后,如果不去吃维吾尔族人制作的.馕和坑烤肉、烤包子,不去大吃一顿维吾尔族人制作的烤全羊,那可就真是白到喀什玩了一趟。
喀什一些以烤全羊为生计的维吾尔族人,他们在地底下建造一种土窑炉子烤制全羊。烤全羊之前,先让活羊喝上几天咸盐水,烤全羊的时候,用新疆特有的沙枣树木火慢慢烘烤。烤一只全羊,最少也得需要六个多小时。制作烤全羊的工艺特别精湛,十分复杂。至于究竟怎么个精湛法和复杂发,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烤全羊是维吾尔族人的家传绝密,不外传。
沙枣树,是地球上水果香味最浓郁的一种果树,维吾尔族人用沙枣树木烤制的烤全羊,人们也就可想而知那是一种什么味道了。什么肉质鲜美,肥而不腻,香嫩爽口,营养丰富……这一些有关美食品的形容词,是无论如何也形容不出来喀什烤全羊的美妙滋味。
谁要是想真知道喀什的烤全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妙滋味,那就只有亲自到喀什去尝一尝了。什么北京烤鸭,金华火腿,脆皮乳猪,无为熏鸡,这些名扬天下的美味食品都不能和喀什的烤全羊相提并论。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围着一张大餐桌,用手撕着烤全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听着几个维族姑娘唱歌跳舞,一边频频举起斟满葡萄酒的夜光杯,你一杯,我一杯,那种喝酒吃肉的情景,那种心情,真是酣畅淋漓。
想当年,大石国王子,康熙皇帝在喀什的美味享受也不过如此而已。人生如斯,夫复何求!
网游记散文
折腾了一天的贝贝此时已酣然入梦,鼻翼微动,与爸爸略显粗重的鼻息一唱一和。小镇的夜晚还算宁静,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经过玻璃和墙壁的过滤,如同幼时母亲哼唱的催眠曲,伴随人们安然入梦。夜晚将小镇变成墨黑的海,小而温馨的家是其中一个港湾。想到这里,紫萱忍不住微笑,为自己还不算差的想象力。自小她就是个爱幻想的人儿,应该归功于那时匮乏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有从不曾远离的老友——书。邻居家叔叔是一名老师,孩子与紫萱年纪相仿。一天去他们家玩,突然对那个高大的书橱发生兴趣。她清楚记得捧在手里的第一本书是《作文通讯》,有些字并不认识,但这没有妨碍她看下去。孩子的世界大同小异,她一口气看完了,同伴们的叫声也充耳不闻。与书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她像勤勉的渔人,只要在当时条件下能搜罗到的,无不悉数收入网内。她曾经在语文老师的葡萄架下将正午的太阳读到落山。她曾经在家住山腰同学的院中囫囵吞下整本《中国古代神话》,起身时,只见秋阳下枯草满目,似乎有什么东西击中她幼小的心房。多少年过去,她才明白,那幅画面有荒凉,也有悲壮。她经常想起这个情景,多像一则寓言。生命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粒草芥,却仍然要抗争,似乎自己的神话有别于芸芸众生。
“讨厌,不和你玩了!”儿子的呓语惊醒了陷入回忆里的紫萱,为他盖好被子,轻轻打开电脑。这是爱人送给她的礼物,很多时候他还是懂她的。苛刻,小肚鸡肠,女人的通病她也间歇性发作。想到这里,紫萱笑了。如果有下辈子,做个男人也好,唯一的遗憾是不能穿漂亮的裙子。她浏览最多的是文字性网站,看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绝不亚于现实生活。偶尔发些小感想,或在有感觉的空间博客里留言,由此认识了一些人。这种认识仅限于网络交流,对于见网友这种形式,她采取中立态度。形式是相对人来言的`,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本无可厚非。闲散时间有限的她,更喜欢通过文字认识他们。喜欢写字的人气味相近,紫萱对此深信不疑。她欣赏那些率真有血性的写者,那些男子或女子是从尘世里逃逸的精灵,让她看到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兴致来时她也会敲打些散乱的字句,偶尔会沾惹些小是非。过于女性化的网名有时会招来不便,照猫画虎,后来她模仿一个女网友以假乱真,倒也痛快。有利必有弊,为此,有同性信以为真,几欲卷入桃色**,文字也害人,可见一斑,差点为此戒掉网络。懂的人懂,不懂的人自是不懂。写字是一种思绪的梳理,情绪的释放调整。想来算是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吧。有时不免脱离轨道,几行字,一篇文,一首音乐,一幅画,一条新闻或旧闻,不经意触动尚未钝化的神经,或勾起几近湮灭的记忆,平静和缓或激越昂扬的文字流泻水到渠成。对于紫萱,文字是表达,更多是与自己的对话。与人交谈多浮光掠影,与自己交谈时常让她有意外惊喜。思路逐渐清晰,芜杂的枝叶让路,主干向上伸展,让她看清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过程让她着迷。尘世里行走,人心浮躁功利居多。她喜欢阅读那些清明温暖如莲的文字,不灼热亦不薄凉,适宜映照这承载万物的人世。席慕容写诗文时,随时响应儿女的呼唤,紫萱没有如此的才情与定力。更多时候,她在安静的夜晚会晤她的小嗜好。不过是嗜好,她自知没有太多时间精力来培育它。搁笔多年,指头都生锈了。或许多年后,她会为所爱的人们,用心写一部长篇,写写亲人朋友甚至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在记忆衰退之前,手指还未僵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紫萱最近停在一个新网站,相比以前驻足过的网站,这个风气相对纯正。他们或思想成熟,或情致婉约,或见解独到,对待如她的门外汉态度令人敬佩,看来暂时结束漂泊了。想起自触网以来种种,不免心惊。也许她落伍了,追不上世界奔跑的脚步。黯然决然离开,愧对好友挽留,最主要还是清醒的知道,有些事情不适合自己。如果不争强好胜,岂会自取其辱,咎由自取罢了。大山里的野孩子,不缺少旺盛生命力。她是蚯蚓,是壁虎,劫后总能重生。只是再不是原来的自己,疤痕自己了然。馈赠自是有的,自己的权益绝不退让,这恰是生活中紫萱的致命伤。北国的风光四季分明,她生于雪花飘飞的季节,凛冽冰雪也是她喜爱的。紫萱,平凡而心存梦想的女子,是你,是她,也是我。矛盾的统一体,竟有如此温婉娟秀的名字,老天偶尔也会看走眼,想到这,她又笑了。
游记散文
我们大理是一个旅游城市,经常有欧美国家的外国人来这里旅游。
他们穿着牛仔衣、牛仔裤,骑着自行车,戴着头盔,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或穿行于各大风景区,或穿行于大理的大街小巷。
累了,躺在路边休息一下,喝口清水,吃一点自带的干粮。
困了,就地打开帐篷,睡了。
在大理旅游的老外,很少见他们开车,也很少见他们进大饭店、进大酒店。
我们大理也是个文明之邦,经济虽然还有点落后,但也经常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来这里留学。
他们出门经常走路,穿着当下大理不怎么流行的中国服装,咋一看还以为是晒黑了脸的中国农民。
他们经常挤公交车,在公交车上还经常看见他们给别人让座,但不管是老的、少的,怀孕的,只要是别人就都给让座。
最有趣的是他们在农贸市场买菜的时候,他们也会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有时还会偷偷地多拿一根葱一个青辣子什么的。
受朋友之拖,我也帮老外租过住房。
依我的想象,出国旅游、出国留学应该是挺有钱的,家里没有百万家产谁敢出来也出不来啊,他们应该是租那种豪华的和价格高的公寓。
但是我错了,他们喜欢租那种最旧的老公房和农家院,有的`还是泥巴地面或土巴墙,这不仅仅只是喜欢中国的落后吧!
在大理,看的老外多了,接触的老外多了,总有一些感受。
他们崇尚简约,内心平平淡淡的,生活简简单单的。
他们崇尚务实,过自己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不做给别人看。
游记二则散文
拾级而上——隰县小西天游记
位于吕梁山脉南段的山西省隰县,有座寺院叫小西天。
许多人对西天都心存一种好奇感或神秘感,一是觉得西天非常遥远;二是西天有一种天国境界。
正是这个原因,每当我在209国道上驱车路过隰县时,路旁闪过的那幅醒目的小西天旅游广告总使我萌生一种想进去瞧瞧的冲动。这敢叫“小西天”的地方,肯定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终于有一天,雨后初晴,空气清新,风和日丽,气温宜人,恰又驱车路过此地,便临时决定进寺游览,看看这里到底是何方圣地。
从停车场出来,顺一条溪水往里走,不多时便到了寺院脚下。
小溪在这里被人为截断,形成了一个池塘做寺院的放生池。
驻足仰望,寺院似乎很小。山巅处的树丛中凸起的几顶中式庙宇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小西天竟是一座小小的城堡,与想象中的西天相差甚远。此山名为凤凰山,不高也不伟。山展两翼左右伸出,真如凤凰展翅般将寺院环绕其间。
石阶山路,蜿蜒曲折。拾级而上,清风拂面,槐香扑鼻,有几只灰喜鹊在林中来回啾啾穿梭,倒也惬意。只是有一位戴茶色水晶眼镜的算卦先生一直跟在身后喋喋不休,说我的面相不仅是吉人天相,还一生都大富大贵。我估计,若掏钱让他真算,那我很有可能堪比真龙天子。呜呼,几乎煞了游兴。
将进山门,见一盲人席地而坐,衣衫污浊,眼凹无神,举钵乞讨。我心生怜悯,便顺手往盲人那只装了一些零钱的钵里放了一张十元纸币。谁知那盲人不瞎,敏捷地将十元人民币挑出装入衣袋,倒惹得身后算卦先生对我酸溜溜地一声坏笑,拂袖而去。
佛门净土,竟有如此龌龊之人,悲也!
山门乃一隧道,红门白洞,匾题“小西天”。楹联为:“慕西天,念西天,西天常蕴心底;仰彼岸,思彼岸,彼岸就在眼前。”使人立觉进了此寺就功德圆满之感。
穿过隧道仍拾级而上,左侧一道红墙遮挡深堑,右侧便是小西天院墙。到了寺院主门,横匾题有“道入西天”。意为进了此门,便是西天也!寺院依山势而建,建筑错落有致,共分上下两院。
下院的主殿是无量殿。无量,“无梁”也,即北方窑洞式穹顶建筑。这里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无量殿的楹联有些意思: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甚”在山西、陕北一带方言中当“什么”讲,如一些时代潮人已将其改为“神马”,可见这是某些山西人对佛理的`感悟。
从下院再抬步拾级而上,便来到上院。上院的正殿是大雄宝殿,两侧分别建有文殊殿和普贤殿。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贴金泥塑举世闻名,是这座寺院的精华所在。
步入大雄宝殿,顿觉眼前金光灿烂。天宫楼宇错叠,仙凤祥云缭绕,神珑佛龛,奇花异木,珍禽走兽,菩萨神灵,飞天乐伎等满目泥塑和悬塑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交口赞叹,真乃一派人间理想仙境。据说该大殿共用了七公斤黄金制箔,分贴在泥塑胎上,才有了如此效果。小西天由此得名,使人们逐渐遗忘了它的寺名,这寺院原本叫千佛庵。
此殿还有一神奇传说,就是终年不用清扫也毫无蛛网虫迹,绝少灰尘,实为一方人间净土。当地人的解释为此殿为西天佛国一偶,因而这里不会有人间凡尘。
游遍全寺,这小西天寺院确实不大,一个“小”字恰到好处。
来到寺院高处小憩,遥看东方新县城高楼鳞次,国道上车水马龙,突然感到,西天与人间原来如此之近,只有这一墙之间。
临风遐想:西天或有或无,或大或小,原本都是一个理想境界。人生或长或短,或名或庸,也本是一个生命轮回。佛本诲人无欲无望,但凡辈皆有理想,只要像游小西天一样,拾级而上,一级一级踏实走到高处,不管结果如何,也算不枉来人世一场。
草堂烟雾——西安草堂寺游记
西安市西南远郊的秦岭圭峰山北麓有座古刹,名为草堂寺,在佛教界中颇有些名气。
草堂寺坐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的皇家园林逍遥园内。后秦国君姚兴于弘始三年(4)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弘扬佛教,并在园内建寺供鸠摩罗什译经。因罗什的译经室以草苫盖顶,故得名“草堂寺”。
鸠摩罗什在住寺期间,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梵文经典系统地译成汉文佛典,对汉传佛教影响甚广。后有隋唐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佛教三论宗。另有高僧请鸠摩罗什译出《成实论》作为祖典,创立了成实宗。二宗皆尊鸠摩罗什为始祖。古日本的一些僧众也以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花经》而创立了日莲宗并延续至今,由此草堂寺便成了“三论宗”“成实宗”和“日莲宗”的三宗祖庭。
记得自己在一次阅读鸠摩罗什和唐玄奘这两位三藏法师不同的《心经》译本时,心未入定却想入非非,遥想当年玄奘大师初入佛门,恐怕也是以鸠摩罗什的大乘佛典的译本为始受启蒙的吧?
然而,普通大众对草堂寺的印象,多半是因这里曾是关中著名八景之一:草堂烟雾。
烟雾,香烛烟雾加水汽也。寺内西侧有口水井,据传早年有水汽不时地氤氲而出,与寺内香火混合缭绕成雾霭之气,使古朴庄严的草堂寺时常隐匿在云遮雾罩之中,凸显一种神秘感和神圣感。久而久之,“草堂烟雾”便成了三秦大地人们津津乐道的关中著名八景之一。
据地质学同行解释,草堂寺位于秦岭山前构造地质断层附近,地热丰富。寺内烟雾井实为地热泉水上溢,形成水蒸汽四处弥漫,加之该寺早年香火极盛,烟雾缥缈,二者混合便造就了“草堂烟雾”奇观。
我曾问过当地一些老人,他们皆知草堂烟雾,却都没有亲眼所见。可见草堂烟雾之景已受地下水的变化而时过境迁。
新世纪初之春,有朋自沈阳来,不亦乐乎。我陪友人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浏览了道教圣地楼观台后返程将近草堂寺时,我随口介绍起了草堂寺,谁知勾起了一行朋友的盎然游兴,车子随即便拐入了去草堂寺的岔道上。
来到寺前,已近闭寺时分,山门前冷冷清清,售、验票的工作人员也不知去向。
一个“静”字概括了此时草堂寺的幽境,倒更显出寺院的神圣之感。窥觑寺内,古木森森,竹翠花盛,佛殿肃穆。遥望远处,烟雨朦胧,秦岭逶迤,云锁圭峰。突然感觉,如今虽没有了草堂烟雾,这雨中游寺也能多少体验出一些草堂烟雾的另番感觉。
一行人在山门前踟蹰片刻,便大胆往寺内走去。
我领朋友们先依次浏览了造型精巧且典雅的钟鼓楼、威严与慈善(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左右分列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并存的天王殿。天王殿的楹联“大肚中包藏世界;一笑后吐出乾坤”颇有韵味。细细品来,觉得比它处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楹联更具佛理。
在碑廊前,一行人在一块唐太宗赞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诗碑前驻足良久。碑上诗云:“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译经。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读诗遐想,人们都说佛教倡导四大皆空,行云流水,潜心修行,普度众生。但汉传佛教的兴衰,历来都与当朝执政者的对佛教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关联。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各类宗教带来了大好时光。绝大部分僧人不用风中雨里四处化缘。固守一寺,置旺香火,自耕其田,也可衣食无忧,静心修佛。由此可见,虽然佛法无边,但多少都受着凡世间因素制约。草堂寺自南北朝建寺以来,寺院兴兴衰衰,香火寥寥盛盛,便是一个很好例证。
大雄宝殿的楹联为:西域第一师,墨蘸圭峰烟雾井,九州法雨;东瀛八百万,心贴太水玉石塔,四海和风。此联充分体现了草堂寺在佛教界中的特色和地位。
游览了大悲殿和卧佛殿后,一行人便转到了西苑的烟雾井前。
只见径旁一亭下正中有一六楞鼓形石罩,从石罩上方碗口大的窟窿往井底看去,只觉得井内黝黑,井底似有似无。
小小井口,何能冒出漫天水汽遮天避寺?还真需转动脑筋,发挥无穷想象。想必是沧海桑田,桑田沧海,都是积小变而大变,奈何人生苦短,只能见证历史巨变的某一瞬间。
此时雨大了起来,亭外翠竹林木响起一片沙沙之声,偶尔还传出一两声画眉鸟的鸣叫,让人越发感到一种“静”,雨声鸟鸣之中的一种肃穆幽静。
此时,只见一位佛门俗家弟子缓步而来,开口说道:“几位客人,请购门票。”吾等皆相视而笑,人家是自家地盘化缘,岂有拒绝之理?
化缘布施,取舍之分,皆由因果。只是心中有些忧虑,见多了和尚坐地化缘,却为何鲜见佛家布施行善?吾佛慈悲,但现实却是没有真金白银,还真是难得见上佛祖一面。
临出山门,想起了鸠摩罗什版本的《心经》语:“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不禁感叹:时代变迁,如今虽没了草堂烟雾,却仍是满目时代风云。而吾等国人,正在筑梦,一个辉煌宏伟的富民强国的伟大之梦。祈祷佛主,保佑那些心中仍有难舍“挂碍”的无数国人,最终必能“究竟涅槃”,顺利到达理想彼岸!
伦敦街道两旁,白石平垫,通男女往来。中则沙土碎石筑成,车马所经也。道之广者,可七、八车并驰,狭者亦可四、五车,皆洁净无稍垢秽。民居、官署规模不甚悬异,结构类皆四层,并入地者计之则五层(各屋皆有入地一层,为下房、为厨、为屯煤所)。白石为墙、为柱,铸铁为护栅,为栏杆,环于门外。其内糊壁以花锦,铺地以细毡毯,嵌窗以玻璃数尺,亦铁栅护之。估肆则临街大玻璃货物咸鉴澈于外。惟耶稣堂、银行、客店、信局,电报局、施医院,制度独崇闳。每游骋道上观之,左右房舍峻整华洁,数百街如一式。问其房价,动须数十万金钱,可以知其地之富足矣。数街辄有广囿一区,荫以杂树,有池沼而无亭台楼榭。沿路安长铁几,以便游者憩息。地由国主建置,百姓男女均往焉。盖以其人所居皆层楼叠阁,无呼吸通天处(民居估肆皆无院子),虑以气郁生疾疫,故特辟此囿,俾民人闲暇,散步舒怀,以畅其气,重育民也。每夜九点钟前,市肆犹哄闹,男女络绎。途间路灯,皆煤气为之。
昴、虚、星、房四宿值日之辰,即耶稣教礼拜日。廿二日,虚宿所值也。正使与余往拜德尔秘,未遇。道上车行稍迟,正使曰:“何不鞭之?”马格理曰:“今日礼拜,不鞭马。且不特礼拜而已,伦敦有仁心会,禁人虐使牲畜,鞭马酷则捕役执讯(捕役为罗地美亚所辖,犹中国之团 练壮丁,工食由各行户捐给),故以为戒。”查礼拜日,官不治事,民不力作,马不效驾,牛不负犁,所以节群劳也。届期前一日(其俗谓之礼拜六),过午,遂各游息。闾左之奴雇,店肆之帮伙,莫不探视亲属,以遂其情,逶迤园囿,以畅其志。张而弛之,七日一周则复张,时气又一振,力必倍劲,无疲惰偷安之患。
马格理云:伦敦昔多偷盗,最为巧黠。过路者,囊金腰间,一偎身已被摸去。铸铁为室以储宝,环庐逻守终夕,比晓而宝已亡。故街衢分段置巡捕(疏通道路,弹压喧争,皆捕役事),近宫数武一火槍兵,皆昼夜更替,坚立其地不远离。别有马队二十人为一班,顶盔披甲,挟槍周巡,日数轮转。每窃盗,发一呼呵,而巡捕已至。巡捕一鸣哨,而近街兵捕亦至,防范严紧。
伦敦无城,其巩若城阙者,火车所经之桥梁也。民居稠密,不可以行火车。爰以巨石为飞桥,于万家烟户之巅,架以铁板,垫以沙土,俾往来焉。卧百尺楼,时闻其上雷轰隐隐不断,则火车过也。乘车眺望,遥见其下行人如织,街市闾苍渺若重渊,几疑其穴地为之,而不知身在桥上也。又或高凌宝塔之尖,俯拾帆樯之顶。初至其地,骇心惊目,无非异观。闻人言:南至海口,北至苏葛兰,铁路共数十道。每行百里,人纳车价仅一息零,较之未有火车时省费数倍。故商旅之车,有群居之室,有别室,皆漆皮软几,玻璃明窗,坐卧殊觉畅适。其贵者所乘,则锦壁、绣帘、文榻、画案,瓶添净水,盘供鲜花。虽轮行如飞,风霆贯耳,终不改书斋闲憩之乐。车后厕器,亦极整洁。其价则百里一金钱,或不可少矣。
马车式亦不一,有单马车、双马车,以木夹漆布两重为车屋,可敞可蔽,寻常出游以之。有四马车,则富人以之行数十里内者。又有街道车,形如画舫,而卑其轮,两马驾之,上下两层,可坐数十人。每人附载三里,仅给价一边士。其高轮采画大车亦然。
余尝问不立城郭之故于英人,据云:前百余年,固有之。自火炮盛行,城不足自卫。闭关以守,伤人愈多,故毁去。今增固海口炮台,御敌较可得力。即不幸被敌闯进,犹可出兵各路以驱逐之。外洋之无城郭,正不独英。
一、灯笼晃荡中到了洛陽
洛陽这个地名,说到口里,就觉得响亮,最近把这里一度改了行都,那就更贵重了。火车在黑暗里奔驰,我不时的由玻璃窗里向外张望,并没有什么,只是乌压压的一片低影子。我想着,一切留到明天再看罢,就坐着打瞌睡去,及至耳朵里听到人声嘈杂时,听到茶房说,到了洛陽了。匆匆的,收拾了行李,就走下车来。哈!这是新闻,那月台上很大的一片地方,只竖了两根长木头竿子,在上面挂了一盏小小的汽油灯,只是些混混的光,照着纷乱的人影子乱挤。在空厂子南方,有了新鲜的玩艺儿了,长的,方的,圆的,扁的,大大小小,罗列着一堆灯笼。我走近去,听到有人喊,中州旅馆吧?名利栈吧?大金台吧?这让我明白了,这些灯笼是旅馆里接客的。在郑州我就打听清楚了,洛陽以大金台旅馆为最好,这大金台三个字送到了耳朵里,我就决定了到他家去。将栈伙叫了过来,取了行李,受了检查,让栈伙引着路,我们就跟了他走。打灯笼的店伙,引着一车行李先走,另一个店伙,拿着手电筒,左右晃荡着引了我后跟。我所走的,是一条窄窄的土街,两边人家,都紧紧地闭着大门,每隔四五家门首,在那矮矮的屋檐下挂着一个白纸的方形吊灯,有的写着安寓客商,有的写着油盐杂货,仿佛我由二十世纪一跃而回到十八世纪了。我心里头简直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感想。糊里糊涂的,随着那晃荡的灯笼,转了一个弯,这街上倒有几盏汽油灯,乃是理发店和洋货店,其余依然在混混灯光中。后来在一个圆纸灯笼下,我们进了一所大门。灯笼上有字,便是大金台了。这旅馆既像南方一条龙的房子,一层层向里,又有点像北方的房子,每进都是三合院。我挑了一间最好的房子住,里面是一副床 ,铺板,一张方桌,两把木椅,隔壁有间小黑屋子,一铺一桌,就让工友小李住了。那地皮还没收拾好,虽是土质,倒有些像鹅卵石铺面的,脚踏在上面,和上海新亚大酒店的地毯,有点儿两样,伙计送进一盏煤油灯来,昏黄的光,和这屋里倒很相衬,只听到小李在隔壁和店伙说:这是最好的旅馆,若不是最好的旅馆呢?我在这边听着,也笑了。
二、到洛陽应留意的几件事
到洛陽,就是内地了,一切物质文明,去郑州很远,旅馆还是江 南小客栈那种组织,第一是没有电灯,电话也很少,(其实用不着)而且房间里也不预备铺盖。平常房间价钱由五角至一元二角,茶水还另外算钱。吃饭,到外面馆子里去叫,每晨有五六角,可以吃得很好。看官若也西行,当你到车站的时候,就可以叫栈伙来照应。不过你的行李挂了行李票的话,要立刻就到行李房去取。等到检查行李的军警走了,那就要等他明晨再来了。(这是指乘晚车来的而言。)再说,洛陽有两个车站,东站是进城去的。西站是西宫。西宫是驻军重地,游历的人,大可以不必上那里去。就是由东站下车,也有进城不进城之别。车站到城里,还有两三里路,晚上是进不了城的。好在客栈都在车站边,若是作短期游历的人,就可以住在车站。
三、白马寺及其他名胜
洛陽是周汉唐许多朝代,建过都的所在,自然是古迹很多。不过到了现在,多半不可寻访了,只有汉朝的白马寺,北魏的龙门雕刻,这还是值得游人留恋的。现时来游洛陽的人,也都是注意这两个地方。到了次日早上,我叫店伙来问了一阵知道到白马寺是二十多里路,到龙门是三十多里路,坐人力车子,当天都可以来回,每辆车子是一块钱。至于土匪,以前是出城门就保不住,现在绝对没事。我听了这话,半信半疑。不过最近有朋友到白马寺去过,我是知道的,且不问去龙门如何,我就决定了今天先到白马寺去。草草的吃了一些点心,由店伙雇好了两辆车,我和小李就于九点多钟出发。车子离开车站大街,穿过了一片麦田,先进了北门。这街虽是土铺的,两边的店铺,倒也应有尽有。东街上有几家古董店,我曾下车看了一看,十之八九,都是假货,连价钱我也不敢问。游客要在洛陽买古董,这应该找路子到古董商家里去看货,好东西是决不陈列出来的。出东关,经过一座魁星楼,到东大寺,这寺,也是唐代建的一座大丛林,现在却剩了一片瓦砾。寺旁有破的过街楼一间,旁边树立一幢碑,大书夹马营三字。士大夫之流,对于这个地名,或者有些生疏,可是爱说赵匡胤故事的老百姓,他就知道,这是赵匡胤出世的地方。当年宋太祖作小孩子的时候,常是和那些野孩子在这里胡 闹,后来他作了皇帝,在开封登了基,想起年小淘气的事,还回来看看呢。在这街口上,有个宋太祖庙,是后人立的,据说里面有一间屋子,就是赵家母子安身之所。如今只有大门是完整的,里面住了些和赵匡胤倒霉时候相同的人,也就无须寻访了。由这里坐了车子,顺了大路走,约莫走了十里路,车夫忽然停着车,指着很深的麦田里说:先生,可以看看,这里有古迹。我心里想着,这麦田里那有东西?上前一看,麦里横着一块石碑,上书管鲍分金处。管是指着管仲,鲍是指着鲍叔。鲍叔说管仲穷,分钱给他用,历史告诉我们,这是真的。不过鲍叔分钱给管仲,是不是在大路上干的事,这可是个疑问。洛邑那是周地。管仲齐人也,是到周地来和鲍叔分金吗?所以这一处名胜,我打一句官话,应当考量。再过去五六里路,就是白马寺了。说起这处寺,真个也是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在这里,也就当先研究研究这个寺字。寺,在汉时,也是一种官署,并不是专为出家人供佛修行的所在。现时,我们在戏里头还可以听到,如大理寺正卿这种话。汉朝明帝的时候,印度和尚摩腾竺法兰带了佛经到东土来传道。因为他们那些佛经,是用白马驮来的,因之万岁爷在洛陽西雍门外盖了一幢官舍,供应这两个僧人,就叫做白马寺。这寺虽是屡废屡建,但是佛经同和尚初次到中国来的纪念,考古的人,是应当来看看的了。那庙门三座,坐北朝南,也不见怎样伟大。进门有一片大院子,左右两个大土馒头,这便是最初到中国来的两个和尚的坟,一个葬着摩腾,一个葬着竺法兰。正面大殿,有三尊大佛,两边十八尊罗汉。这罗汉是明塑,有两尊神气很好。殿外两厢配殿,正在修理着呢。庙后有个高阁,还有点旧时的形式,里面供了一尊二尺多高的玉佛,也是新运来的。高阁边,有个敞轩,游人可以小歇。在那里和僧人谈笑,知道这庙,在两年前,本来破烂不堪。自国府一度把洛陽作了行都,许多政府要员都到这里来过,觉得这里是中国佛教发源地,不应该消灭了,大家提倡复修起来,捐款很多,而且还在上海找了一个老和尚德浩,到这里来当方丈呢。关于白马寺的沿革,院子里碑上记得有,在此前一届的修理,在明朝嘉靖年间。大意说:
汉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八日,帝寝南宫,夜梦金人,上因君臣之对,遂使人至西域求佛道,乃得摩腾竺法兰,帝大悦,至十四年辛未,敕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以居之。唐时,规模渐废,宋太宗命儒臣重修,以后历有兴废,明正德年间更大为修理。嘉靖年记。
由这点看起来,因为这是佛教源流所在,历代都设法保存它的了。庙的左边,不到半里路,有一座汉塔,现在还是好好的。这塔六角实心,仿佛一条大钢鞭,竖在地上,倒和平常不同。塔在土台子上,有好些个碑石,树在旁边。最令人感到兴趣的,就是大金国的碑。南宋时候,金人曾取得了洛陽。碑上刻了许多金国汉官名姓,这也可以说是汉奸碑了。塔边,有狄人杰的墓。
四、游白马寺须知
由洛陽到白马寺,并不是大路,中间只有个十里铺地方,可以歇歇。那里茶馆子,用瓦缸盛着冷水,放在屋檐下,送给过路人喝。我们若怕喝凉水,那就另花二三十枚铜子,叫茶店烧水喝好了。可是那水很混浊,茶叶也有气味,最好是用水瓶子,在洛陽背了水去喝。水既不好,吃的自然也没有,所以又当带一些点心在路上吃。人力车夫到了白马寺的时候,若遇到卖凉粉油饼的,他得和你借钱买吃的。那完全是揩油,你斟酌着办。回到了洛陽去,时候还早,你可以叫车夫,拉你看看别处景致。据我所知道的城里有中山公园(可以看点古物),周公庙,邵康节祠,二程祠,范文正公祠。这一些,我只到了周公庙。庙在西关外,改了图书馆了。庙里唐碑最多,大大小小,有好几百块,多半是墓志铭。现在分藏在许多屋子里,嵌在墙上和砖台上。后殿有周公像,现在是图书馆办公的地方,不能去看了。游周公庙,还要在图书馆签名,不然门警不让进去的。游了这些地,和车夫说明,加他二三角酒钱,他很愿意的。反正是一趟生意,乐得多挣几文。游客呢,也免得二次进城。
五、关帝冢
孙权杀了关羽,将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就把首级配个木身子,葬在洛陽城外。这冢,现时还在。游关帝冢,和游龙门是一条路,坐人力车,依然是一元钱来回。出南门,渡过洛水,(过渡钱,人车一角)顺着大路前进,约莫十里路,看到一带红墙 ,围住了柏林,那就是关帝冢了。进门有道乾石桥,先到正殿。殿上除了关像而外,根据三国演义,有四个站将的像。墙边放一把青龙偃月刀,长约一丈。刀形,是龙口里吐出半边月亮来,故名。后殿分三间,一是塑的行像,可以坐轿子出游的。一是看书像,一是卧像。这后面,有个亭子,靠了土墩,那就是首级冢了。庙里并没有僧道,现时归官家管理。
六、龙门石刻
出关帝庙,再南行,远远看到一带山影,那就是龙门。为了这里有北魏石刻,洞里又有许多前代人的碑记,所以有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要看一看。其实,真要为游龙门而来,那会大大扫兴的。听我慢慢说来。到龙门约一里多路。有个龙门堡,开了有茶饭馆子,可以在那里先吃东西。面饭倒是都有,只是一不干净,二又太贵,一个人吃点喝点,总要花一块钱。出堡,不必坐车,可以步行。前面就是伊水,在伊水两岸,东边是伊阙,西边是龙门。伊阙山不大陡,所以那边石刻不多。这边呢,在面河的石壁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都就了山石,刻着佛像。顺了山崖走,共有石楼,斋祓堂,宾陽洞,金刚崖,万佛洞,千佛洞,古陽洞等处。只是一层,大小佛头,一齐让人偷了去。小佛呢,连身子,都由石壁上挖了去。到了佛崖上,仿佛游历无头之国,你说扫兴不扫兴呢?石洞以斋祓堂宾陽洞最好,把山石凿空了,里面成为一个佛殿。宾陽洞外,有个石阁子,可以凭栏赏玩伊阙。龙门二十品在古陽洞顶上刻着,拓帖的人,要搭架倒拓,很费工夫。唯其是拓帖不容易,所以石刻还保存着,要不然,和佛像一样,早坏了。千佛洞万佛洞工程浩大,是在石洞壁上四周刻了无数的小佛像,然而现在也都没有头了。石像完整的,只有金刚崖,要爬崖上去,才可以看到。这也就因为石像太大,不容易偷割的原故。所以还完整些。在龙门买字帖,也要带眼睛。洞里卖的字帖,多是用原帖刻在木板上,翻版印出来的,这是游人一个小小学识,顺此奉告。
古人并称上天台雁荡;而宋范成大序《桂海岩洞志》,亦以为天下同称的奇秀山峰,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 之雁荡,夔之巫峡。大约范成大,没有到过关中,故终南华山,不曾提及。我们南游三日,将天台东北部的高山飞瀑(西部寒岩明岩未去),略一飞游——并非坐了飞机去游,是开特快车游山之意——之后,急欲去雁荡,一赏鬼工镌雕的怪石奇岩,与夫龙湫大瀑,十月二十七日在天台国清寺门前上车,早晨还只有七点。
自天台去雁荡山所在的乐清县北,要经过临海,黄岩,温 岭等县。到临海(旧章安城)的东南角巾山山下,还要渡过灵江,汽车方能南驶,现在公路局筑桥未竣,过渡要候午潮;所以我们到了临海之后,倒得了两三个钟头的空,去东湖拜了忠逸樵夫之祠,上巾山的双塔下,看了华胥洞,黄华丹井——巾山之得名,盖因黄华升仙,落帻于此——等古迹,到十二点钟左右,才乘潮渡过江 去。临海的山容水貌,也很秀丽,不过还不及富春江 的高山大水,可以令人悠然忘去了人世。自临海到黄岩,要经过括苍山脉东头的一条大岭,岭头有一个仙人桥站;自后徐经仙人桥至大道地的三站中间,汽车尽在山上曲折旋绕,路线有点像昱岭关外与仙霞岭南的样子;据开车的司机说,这一条岭共有八十四弯,形势的险峻,也可想而知。
黄岩县城北,也有一条永江 要渡,桥也尚未筑成;不过此处水深,不必候潮,所以车子一到,就渡了过去。县城的东北,江水的那边,三江 口上,更有一枝亭山在俯瞰县城;半山中有一簇树,一个白墙头的庙,在陽光里吐气,想来总又是黄岩县的名胜了,遥望而过。黄岩一县内,多橘子树园,树并不高,而金黄的橘实,都结得累累欲坠,在返射斜陽;车驰过处,风味倒也异样,很像我年轻的时候,在日本纪州各处旅行时的光景。
自黄岩经温 岭到乐清县的离大荆城南五里路的地方,村名叫作水积。(或名积水?不知是那两个字。)前临大海,海中有岛,后峙双旗冈峰,峰中也有叠嶂一排,在暗示着雁荡的奇峰怪石。游人到此,已经有点心痒难熬的样子了,因为隔一条溪,隔一重山,在夕陽下,早就看得出谢公岭外老僧送客之类的奇形怪状的石岩陰影;北来自大溪镇到此,约有三十余里的行程。
在雁荡第一重口外,再渡过那条自石门潭流下来的清溪,西驰七八里,过白溪,到向岭头,就是雁荡东外谷的口子,汽车路筑到此地为止,雁荡到了。
在口外下车,远望进去,只看见了几个的石峰尖。太陽已经快下山了,我们是由东向西而入谷的,所以初走进去的时候,一眼并不看见什么。但走了半里多上灵岩寺去的石砌路后,渡过石桥,忽而一变,千千万万的奇异石壁,都同天上刚掉下去似的,直立在我们的四周;一条很大很大的溪水,穿在这些绝壁的中间,在向东缓流出来。壁来得太高太陡,天只剩了狭狭的一条缝,日已下山,光线不似日间的充足。石壁的颜色,又都灰黑,壁缝里的树木,也生得屈曲有一种怪相;我们从东外谷走入内谷去的七八里地路上,举头向前后左右望望,几乎被胁得连口都不敢开了。山谷的奇突,大与寻常习见的样子不同,叫人不得不想起诗圣但丁的《神曲》,疑心我们已经跟了那位罗马诗人,入了别一个境界。
在龙王庙前折向了北去,头脑里对于一路上所见的峰嶂的名目,如猴披衣,蓼花嶂,响蒿门,霞嶂洞,听诗叟,双鲤峰之类,还没有整理得清楚,景色一变,眼前又呈出了一幅更清幽,更奇怪,更伟大的画本。原来这东内谷里的向北去灵岩寺谷里的一区,是雁荡的中心,也是雁荡山水杰作里的顶点。初入是一条清溪,许多树木与竹林。再进,劈面就是一排很高很长,像罗马古迹似的展旗嶂,崛起在天边,直挂向地下,后方再高处又是一排屏霞嶂,这屏霞嶂前,左右环抱,尽是一枝一枝的千万丈高的大石柱,高可以不必说,面积之大周围也不知有多少里;而最奇的,是这些大柱的头和脚,大小是一样的,所以都是绝壁,都是圆柱。小龙湫瀑布,也就在灵岩寺西北的一大石峰上,从顶点直泻下来的奇景。灵岩寺,看过去很小很小,隐藏在这屏霞嶂脚,顶珠峰,展旗峰,石屏风(全在寺东)与天柱峰,双鸾峰,卷图峰,独秀峰,卓笔峰(全在寺西)等的中间;地位的好,峰岩的多而且奇,只有永康方岩的五峰书院,可以与它比比;但方岩,只是伟大了一点,紧凑却还不及这里。
灵岩寺的开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僧行亮神昭为其始祖,后屡废屡兴;现在的寺,却是数年前,由护法者蒋叔南潘耀庭诸君所募建。蒋君今年夏季去世,潘君现任雁荡山风景区整理委员,住在寺中;当家僧名成圆,亦由蒋潘诸君自宁波去迎来者,人很能干,具有实际办事的手腕。
在灵岩寺的西楼住下之后,天已经黑了。先去请教也住在寺中,率领黄岩中学学生来雁荡旅行的两位先生,问我们在雁荡,将如何的游法?因为他们已在灵岩寺住了三日,打算于明晨出发回黄岩去了。饭后又去请了潘委员来,打听了一番雁荡山大概的情形。
雁荡山的总括,可以约略的先在此地说一说:第一,山在乐清县东北九十里,系亘立东西的一排连山。东起石门潭,西迄白岩六十里;北自甸岭,南至斤竹涧口四十里;自东向西,历来分成东外谷,东内谷,西内谷,西外谷的四部,以马鞍岭为界而分东西。全山周围,合外境有四百二十里。雁山北部,更有南阁谷,北阁谷二区,以溪分界;南阁南至石柱北至北屏山二里,东至马屿,西至会仙峰十六里;北阁村南北二里,东西五里,西北极甸岭山,为雁荡北址。
雁山开山者相传为晋诺讵那尊者,凡百有二峰,六十一岩,四十六洞,十八刹,十六亭,十七潭,十三瀑。入游之路线,有四条:(一)东路从白溪经响岭头自东南入谷,就是我们所经之路线。(二)北路由大荆越谢公岭自东北入谷至岭峰。(三)南路由小芙蓉经四十九盘岭自南入谷至能仁寺,从乐清来者率由此。(四)西路从大芙蓉自西南经本觉寺至梅雨潭。
峰之最高者为百冈尖,高一万一千五百尺,雁湖在西外谷连霄岭上,高九千尺。
这雁荡山的梗概,是根据潘委员的口述,和《广雁荡山志》及《雁山全图》而摘录下来的。我们因为走马游山,前后只有三日的工夫好费,还要包括出发和到着的日期在内,所以许多风景,都只能割爱。晚上就和潘委员在灯下拟定明日只看西石梁的大瀑布,大龙湫瀑,梅雨潭,回至能仁寺午餐。略游斤竹涧就回灵岩寺宿;出发之日(即第三日),午前一游净名寺,至灵峰略看看观音洞北斗洞等,就出向头岭由原路出发回去。北部的绝景,中央的百冈尖当然是不能够去,就如显胜门,龙溜等处,一则因无时间,二则因无大路无宿处,也只能等下次再来了。这样拟定了游程之后,预期着明天的一天劳顿,我们就老早的爬上了床 去。
约莫是午前的三四点钟,正梦见了许多岩壁,在四面移走拢来,几乎要把我的渺渺五尺之躯,压成碎粉的时候,忽而耳边上一阵喇叭声,一阵嘈杂声起来了。先以为是山寺里起了火,急起披衣,踏上了西楼后面的露台去一看;既不见火,又不见人,周围上下,只是同海水似的月光,月光下又只是同神话中的巨人似的石壁,天色苍苍,但余一线,四围岑寂,远远地也听得见些继续的人声。奇异,神秘,幽寂,诡怪,当时的那一种感觉,我真不知道要用些什么字来才形容得出!起初我以为还在连续着做梦,这些月光,这些山影,仍旧是梦里的畸形;但摸摸石栏,看看那枝谁也要被它威胁压倒的天柱石峰与峰头的一片残月,觉得又太明晰,太正确,绝不像似梦里的神情。呆立了一会,对这雁荡山中的秋月顶礼了十来分钟,又是一阵喇叭声,一阵整队出发报名数的号令声传过来了,到此我才明白,原来我并不是在做梦,是那一批黄岩中学的学生要出发赶上大溪去坐轮船去了。这一批学生的叫唤,这一批青年的大胆的行为既救了我梦里的危急,又指示给我了这一幅清极奇极的雁山夜月的好画图,我的心里,竟莫名其妙的感激起来了,跑下楼去,就对他们的两位临走的教师热烈地握了一回手;送他们出了寺门以后,我并且还在月光下立着,目送他们一个个小影子渐渐地被月光岩壁吞没了下去。
雁荡山中的秋月!天柱峰头的月亮!我想就是今天明天,一处也不游,便尔回去,也尽可以交代得过去,说一声“不虚此行”了,另外还更希望什么呢?所以等那些学生们走后,我竟像疯子一样一个人在后面楼外的露台上呆对着月光峰影,坐到了天明,坐到了日出,这一天正是旧历九月二十的晚上二十一的清晨。
等同去的文伯及偶然在路上遇着成一伙的奥伦斯登,科伯尔厂经理毕士敦Mr.H.H.Bernstein与戴君起来,一齐上轿,到大龙湫的时候,太陽已经升得很高,似在巳午之间了。一路上经下灵岩村,三官殿,上灵岩村,过马鞍岭。在左右手看了些五指峰,纱帽峰,老鼠峰,猫峰,观音峰,莲台峰,祥云峰,小剪刀峰之类,形状都很像,峰头都很奇;但因为太多了,到后来几乎想向在说明的轿夫讨饶,请他不要再说,怕看得太多,眼睛里脑里要起消化不良 之症。
大龙湫的瀑布,在江 南瀑布当中真可以称霸,因为石壁的高,瀑身的大,潭影的清而且深,实在是江 浙皖几省的瀑布中所少有的。我们到雁荡之先,已经是旱得很久了。故而一条瀑布,直喷下来,在上面就成了点点的珠玉。一幅真珠帘,自上至地,有三四千丈高,百余尺阔;岩头系突出的,帘后可以通人,立在与日光斜射之处,无论何时,都看得出一条虹影。凉风的飒爽,潭水的清澄,和四围山岭的重叠,是当然的事情了,在大龙湫瀑布近旁,这些点景的余文,都似乎丧失了它们的价值,瀑布近旁的磨崖石刻,很多很多,然而无一语,能写得出这大龙湫的真景。《广雁荡山志》上,虽则也载了不少的`诗词歌赋,来咏叹此景,但是身到了此间,哪里还看得起这些秀才的文章呢?至于画画,我想也一定不能把它的全神传写出来的,因为画纸决没有这么长,而溅珠也决没有这样的匀而且细。
出大龙湫,经瑞鹿峰剪刀峰(侧看是一帆峰)下,沿大锦溪过华岩岭罗汉寺前,能在石壁的半空中看得出一座石刻的罗汉像,斧凿的工巧有艺术味,就是由我这不懂雕刻的野人看来,也觉得佩服之至。从此经竹林,过一条很高很长的东岭,遥望着芙蓉峰,观音岩等。(雁湖的一峰是在东岭岭上可以看见的。)绕骆驼洞下面至西石梁的大瀑布。
西石梁是一块因风化而中空下坠的大石梁,下有一个老尼在住的庵,西面就是大瀑布。这瀑布的高大,与大龙溪瀑布等,但不同之处,是在它的自成一景,在石壁中流。一块数千丈的石壁,经过了几千万年的冲击,中间成了一个圆形大柱式的空洞,两面围抱突出,中间是一数丈宽数千丈高的圆洞,瀑布就从上面沿壁在这空圆洞里直泻下来。下面的潭,四壁的石,和草树清溪,都同大龙湫差仿不多。但西面连山,雁荡山的西尽头,差不多就快到了,而这瀑布之上,山顶平处,却又是一大村落;山上复有山,世外是桃源的情景,正和天台山的桐柏乡,曲异而工同。
从西石梁瀑布顺原路回来,路上又去看了梅雨潭及潭前的一座含珠峰,仍过东岭,到了自芙蓉南来经四十九盘岭可到的能仁寺里。
这能仁寺在西内谷丹芳岭下,系宋咸平二年僧全了所建。本来是雁荡山中的最大的丛林,有一宋时的大铁锅在可以作证,现在却萧条之至,大殿禅房,还都在准备建筑中。寺前有燕尾瀑,顺溪南流,成斤竹涧,绕四十九盘岭,可至小芙蓉;这一路路上风景的清幽绝俗,当为雁山全景之冠,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只领略了一个大概,就赶回了灵岩寺来宿。
这一天的傍晚,本拟上寺右的天窗洞,寺左的龙鼻水去拜观灵岩寺的二奇的,但因白天跑了一天,太辛苦了,大家不想再动。我并且还忘不了今晨似的山中的残月,提议明朝也于三时起床 ,踏月东下,先去看了灵峰近旁的洞石,然后去响头岭就行出发,所以老早就吃了夜饭,老早就上了床 。
然而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第二日早晨,虽则大家也忍着寒,抛着睡,于午前三点起了身,可是淡云蔽月,光线不明;我们真如在梦里似地走了七八里路,月亮才兹露面。而玩月光玩得不久,走到灵峰谷外朝陽洞下的时候,太陽却早已出了海,将月光的世界散文化了。
不过在残月下,晨曦里的灵峰山,景也着实可观,着实不错;比起灵岩的紧凑来,只稍稍觉得疏散一点而已。
灵峰寺是在东谷口内向北两三里地的地方,东越谢公岭可达大荆。近旁有五老峰,斗鸡峰,幞头峰,灵芝峰,犀角峰,果盒岩,船岩,观音洞,北斗洞,苦竹洞,将军洞,长春洞,响板洞诸名胜,顺鸣玉溪北上,三里可达真际寺。寺为宋天圣元年僧文吉所建,本在灵峰峰下,不知几百年前,这峰因风化倒了,寺屋尽毁。现在在这倒灵峰下的一块隙地上,方在构木新筑灵峰寺。我们先在果盒岩的溪亭上坐了一会,就攀援上去,到观音洞去吃早餐。
两岩侧向,中成一洞,洞高二三百丈;最上一层,人迹所不能到,但洞中生有大树一株,系数百年物,枝叶茂盛,从远处望来,了了可见。一层是观音洞的选物场,洞中宽广,建有大殿,并五百应真的石刻。东面一水下滴成池,叫作洗心泉,旁有明刻宋刻的题名记事碑上数。自此处一层一层的下去,有四五层楼三四百石级的高度;洞的高广,在雁荡山当中,以此为最。最奇怪的,是在第三层右手壁上的一个石佛,人立右手洞底,向东南洞口远望出去,俨然是一座地藏菩萨的侧面形,但跑近前去一看,则什么也没有了,只一块突出的方石。上一层的右手壁上还有一个一指物,形状也极像,不过小得很。
看了灵岩灵峰近边的峰势,看了观音洞(亦名合掌洞)里的建筑及大龙湫等,我们以为雁荡的山峰岩洞溪瀑等,也已经大略可以想像得出了,所以旁的地方,也不想再去走,只到北斗洞去打了一个电话,叫汽车的司机早点预备,等我们一出谷口,就好出发。
总之,雁荡本是海底的奇岩,出海年月,比黄山要新,所以峰岩峻削,还有一点锐气,如山东劳山的诸峰。今年春间,欲去黄山而未果,但看到了黄山前卫的齐云白岳,觉得神气也有点和灵峰一带的山岩相像。在迎着太陽走出谷来,上汽车去的路上,我和文伯,更在坚订后约,打算于明年以两个月的工夫,去歙县游遍黄山,北下太平,上青陽南面的九华。然后出长江 ,息匡庐,溯江 而上,经巫峡,下峨嵋,再东下沿汉水而西入关中,登太华以笑韩愈,入终南而学长生,此行若果,那么我们的志愿也毕,可以永永老死在蓬窗陋巷之中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