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 文档
- 2024-06-04
- 123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本文共8篇,希望您能喜欢!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弘治三年进士。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屡迁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至则贼已平,乃返。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甫闻命□卒。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及法司谳上无异词,帝重违书意,特减鉴死遣戍。其他庇陈洸,排费宏,率恣行私意,为时论所斥。
(选自《明史》,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赏赉逾度 赉:赐予
B. 延守仁教之 延:邀请
C. 书心弗善也 善:善良
D. 帝遣大臣按 按:考查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
②甫闻命□卒
③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④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A.①则 ②以 ③因 ④乃 B.①与 ②而 ③因 ④乃
C.①则 ②而 ③为 ④以 D.①与 ②且 ③为 ④因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B.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C.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D.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南发生日食、地震后,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朝廷内外三百多名监司以下 的官吏。
B.嘉靖时期闹饥荒,席书奉命到长江以北赈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粥来供应难民,能够保全自己活下来的人不计算在内。
C.席书生病后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世宗没有准许。后来世宗还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在 京城赏赐他一处住宅,并且让他和从前一样支取官俸。
D.知府宋卿判李鉴死刑属于量刑过重,所以世宗免除了李鉴的死刑,改判为发配充军。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4分)
②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3分)
(2)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席书“遇事敢为”的两个事例。(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5、C
善:喜爱
6、B
①与:介词,同、和;②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就;③因:连词,于是、就 ;④乃:连词,于是,就
7B
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8、C
A.罢免的是云南地方官吏;B.“全活无算”意思是保全活下来的人无法计算;D.不是因为量刑过重,而是席书从中作梗起了作用。
9.(1)【文言翻译】①席书担任大臣,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一起渡过现在的难关,怎么能拿中等才能来推托呢?(抒:表达、提出、献出;济:渡过、挽救;诿:推托、推诿;各1分。大意1分。“为”可译为是、作为、担任;“济时艰”也可译为挽救艰难的时局。)
②后来席书生病不能处理事务,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视事:到职办公、处理事务、履行职责等;自代:接替或代替自己,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①反对在云南发生日食、地震之后只处理地方官员,主张在朝廷内部兴利除弊。②宁王宸濠造反时,他紧急召募了二万士兵前往讨伐。③上书揭发李镇、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括钱财。④反对世宗迁就叛乱士兵任命硃振做总兵官,并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⑤不喜欢当时的阁员,极力推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席书,字文同,四川遂宁人。弘治三年(1490)考取进士。进入朝中担任工部主事,后来调到户部,晋升为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发生日食、地震,朝廷命令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三百多名监司以下的官吏。席书上书说:“灾异的`来由和朝廷有关联,和云南自己没有关系,就如同人的元气在体内受到损害,然后四肢才长出疮疤一样。朝廷就是元气,云南就是四肢。怎么能撇开生成毒气的根源不管而专门去医治四肢上的小毛病呢?现在内府所要求的供应量比往年大了几倍,吃闲饭的冗官有几千人,织造的事情频繁地烦扰百姓,各种赏赐超越了应有的限量;皇亲吞并百姓的田地,宦官又不停地派出为官;贤能的大臣闲住在家不加委任,因谏诤被贬的下级官员也未予复职。灾异给我们的警告偶然在云南出现,想拿远方的地方官吏来抵罪,这是什么道理呢?现在樊莹担任巡察,没能力弹劾外戚和大臣,却去考核、罢免云南的地方官吏,真是舍本治末。我请求陛下把我所说的这些弊端全部予以革除!其他有什么大的弊端应当革除的,或是有什么大事应该举办的,命令各有关部门列举上奏,该举办的举办,该革除的革除。”当时孝宗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武宗时,席书先后担任过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当时王守仁被贬任龙场驿丞,席书选取州县子弟,请守仁教育他们,由此这个地方的年青人才懂得学习学问。经几次升迁,他又做了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造反时,他紧急召募了二万士兵前往讨伐。到江西时反贼已被平定,他于是返回去了。不久,凭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前往巡察安抚湖广。宦官李镇、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括了十余万钱财,席书上书揭发了他们。嘉靖元年(1522),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那年长江南北大闹饥荒,他奉命到江北赈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粥供应难民,使无数人得以生存。
大同发生兵变,杀死了巡抚张文锦,毁坏了总兵官江桓的大印,从监狱中放出原先的将领硃振,让他代替江桓。世宗(迁就叛乱士兵)就此任命硃振做总兵官,指示礼部铸造新印。席书坚持反对意见,请求讨伐他,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当时掌管朝政的阁员是费宏、石王缶、贾泳,席书心里不喜欢他们,于是极力推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并且说:“现在朝中的大臣都才能平平,不能和陛下共商国家大事。平定天下祸乱,挽救时局,非用王守仁不可。”世宗说:“席书作为大臣,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和我一起渡过现在的难关,怎么能以才能一般来推托自己的责任呢?”王守仁始终没能得到重用。
席书因为讨论“大礼”一事受到世宗信任,成为依赖的亲近的大臣,即使几个内阁大臣也没法和他攀比,后来席书得病后不能处理公事,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他,不准他退休。后来病重,更加坚决要求退休,世宗传令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在京城赏他一处住宅,并且和(生病前)在任时一样支取官俸。席书刚刚接到这个命令就死掉了。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文襄。
席书遇事敢作敢为,但性情很偏激执拗。早先,长沙人李鉴做了偷盗之事,知府宋卿判他死刑。席书当时正巡察安抚湖广,揭发了宋卿贪赃受贿的事,于是上书弹劾宋卿有意把李鉴定为死罪。世宗派大臣下去考查,并不像席书所说的那样。当时席书已经进京并受到世宗宠信,于是就命令把李鉴逮来京城再次审讯。席书这时上书说:“我因为讨论‘大礼’一事触犯了大家的怒火,所以刑官们都偏向宋卿,把李鉴的罪加重惩办,请陛下传令要法司审问后给他昭雪。”等法司审讯后报上情况,和当初并无不同,世宗很不同意席书的意见,但还是把李鉴特别减免死刑,发配充军了事。其他如包庇陈洸,排挤费宏等,席书都无所顾忌地按自己的意志做事,受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原文翻译及赏析习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于乡。善谈兵。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是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转副使、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剌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
崇祯元年改关内道。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御史李炳言:“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不从。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永平统五县一州,今郡城及滦州、迁安并失,昌黎、乐亭、抚宁又关内道所辖。臣寄迹无所,当驻何城?臣以兵备名官,而实无一兵,操空拳如虎穴,安能济事。乞于赴援大将中,救一人与臣同事,臣亦招旧日义勇率之自救。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帝许之。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黑云见,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诸人见我(此指清朝。因《明史》为清官方修撰,故称“我”——注)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至晚,遣使赐以珍馔。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遂不食。
越三日,复以酒馔赐之,春仍不食,守者恳劝,始一食。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初,襄等败书闻,以春守志不屈,遥迁右副都御史,恤其家。春妻翟闻之,恸哭,六日不食,自缢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九》,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山东佥事 擢:提拔
B、事就理而民不病 病:疾病
C、春等责数之 数:责备
D、迄不失臣节而死 迄:最终
3.以下句子全都表明张春不失臣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具揭辩 ②植立不跪 ③遂不食 ④令剃发,不从 ⑤服故衣冠 ⑥六日不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春不但善谈兵,而且善于处理复杂的事务。在做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时,面对众多的兵马、难民,他长于谋略,运筹有方,表明了他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
B、兵部尚书王在晋先是弹劾张春嗜杀,又弹劾张春暗通宦官克扣粮饷,后来查实,这些都是诬陷。
C、永平失守,皇帝派张春任永平兵备参议时,他表示自己一个人率大军前往,缺少副将,要求皇帝再派一人前往,皇答应了他。
D、张春率军于大凌河前线与清军激战时,兵败被俘。张春坚毅不屈,临难不苟,生死以之,表现了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一种伟大的人格尊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3分)
(2)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3分)
参考答案
2.B(受苦,损害)
3.B(①是张春被王在晋弹劾时自辩,⑥是张春妻子的行为。)
4.C(原文张春说“臣以兵备名官,而实无一兵”。)
5.(1)次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明年”、“乃”、句意各1分)
(2)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的职分的。(“所以”、判断句、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辽西全部失守,廷臣集议急需卫边之才,把他提升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的兵备道。
关外难民云集,张春筹划有方略,事情理顺了百姓不困苦。屡次转任副吏、参政,仍任原官。天启七年,哈剌慎部长汪烧饼带领他的徒众到桃林口刺探,张春指挥守将擒获三个人。汪烧饼叫开关门愿意受罚,张春等人责备他,汪烧饼等发誓不敢背叛。
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被流言迷惑,弹劾张春好杀人。张春写出揭帖辩驳,关内的百姓也为他诉冤。王在晋又告发他勾结宦官克扣粮饷,因而被革职,交给司法官审判。次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
崇祯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用张春为永平兵备参议。张春说:“我已经把自己交给这座城池,不敢丝毫有所逃避。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的职分的。”于是说军事机密不可泄露,请求皇帝召见,当面陈述用兵策略,皇帝答应了他。进殿对答后,皇帝多次称好,升他任参政。不久他偕同众将收复了永平等城,按功劳加官太仆少卿。
崇祯四年八月,清兵包围了大凌河新城,皇帝命令张春监督总兵吴襄、宋伟的部队飞驰救援。九月二十四日渡过小凌河。三天以后驻扎在长山,离城十五里,大清兵用两万骑兵来迎战。张春的营垒被冲破,诸军于是败北,吴襄先败,张春又将溃败的兵众收揽重新立营。当时风起,张春下令放火,风顺火势,燃烧炽烈,天忽然下雨反向刮风,士卒被烧死的很多。过一会儿雨停,两军再次激战,宋伟力量不支也败逃。张春和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都被俘虏。被俘的人见了太宗文皇帝都行臣子之礼,只有张春直立不跪。张春说:“忠诚的大臣不事奉两个君主,这是礼义。我若是贪生怕死,又怎么会让我担当重任!”于是绝食。
让他剃发,他不屈从。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土自)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土自),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尸事果寝寝:搁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盲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锝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 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土自)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土自),但和裴(土自)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入傲慢苛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参考答案
5.C(期待,期望)
6.A(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7.D(“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8.(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3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4分)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3分).
附参考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
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麦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初客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 ①君房:侯霸的字。②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王吉、贡禹均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候勤者而劳之 ( ) 其化大洽
何为见拜( ) 未易言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①辄载酒肴于田间 B. ①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
②初客有荐士于丹者 ②不为设食以罚之
C. ①遵闻而有惭色 D. ①交道之难,未易言也
②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 ②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8、简要概括王丹“好施周急”的影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4分)
参考答案
6、劳:慰劳 洽:和谐见:我 易:轻易
7、选B。B项“为”:均为介词,替。
A项“于”:①介词,到;②介词,向。 C项“而”:①表承接关系;②表修饰关系。 D项“之”:①为助词,可译为“的”;②是主谓之间。
8、王丹“好施周急”的影响:
①乡民们都相互作表率,从而富裕起来;
②整个乡邑的风气十分和谐,民风极为淳朴。
9、①那些懒惰的人因为得不到王丹的慰劳而感到羞耻,都加倍劳作自我激励。
②邓禹上表推荐王丹担任左冯翊,(王丹)称病不到职,被免官回家(或朝廷只好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家)。
参考译文:
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下邽人。汉哀帝、汉平帝时,在州郡做 官。王莽篡政时期,接连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他家里积存了很多钱,隐居乡里修养心志,乐善好施周济困急。每年农忙时,就把酒菜拉到田间,等着劳作的人经过就慰劳他们。那些懒惰的人因为得不到王丹的慰劳而感到羞耻,都加倍劳作自我激励。于是乡民们都相互作表率,以至富裕起来。那些轻浮狡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害乡里的人,王丹就晓谕他们的父兄,让其责罚他们。对死去的人王丹就提供办丧事所需的财物,并且亲自操办。那些家里死了人而无钱办丧事的',都等着王丹给办理,乡邻们(这样做)都习以为常了。(王丹)这样做了十几年,这个地方的风气极为和谐,民风也变得淳朴了。
王丹天性正直高洁,非常厌恶豪强恶人。当时,和王丹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是关西有名的豪杰。他的友人死了亲人,陈遵帮助他办理丧事,资助了很多财物。王丹却只拿着一匹缣,放在主人面前,说:“这一匹缣,是我家里人用织机织出来的。”陈遵听了露出惭愧的神色。(陈遵)自认为名气很大,就想和王丹成为好朋友,王丹拒不答应。
适逢前将军邓禹去关中西征,缺乏军粮,王丹率领宗族献上千斛粮食。邓禹上表举荐王丹担任左冯翊,(王丹)以有病为借口不到职,(朝廷)只好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家。后来他被征召为太子少傅。
当时大司徒侯霸想跟王丹交朋友,等到王丹被征召入朝做官时,派儿子侯昱在路上 迎候。侯昱在车下迎接下拜,王丹下车答礼。侯昱说:“家父想跟您结交,你为什么拜谢我?”王丹说:“君房说过这话,但我没有答应他呀。”
王丹的儿子有一位同窗死了父亲,他家住在中山,王丹的儿子跟王丹说要去吊唁。儿子和同伴将要出发,王丹生气地打了儿子,让他寄些缣表示吊唁之意。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王丹说:“交朋友的难处,不容易讲清楚啊!世人都称颂管仲、鲍叔牙的友谊,其次则是王吉、贡禹。但张耳、陈余最后兵刃相见,萧育、朱博最终也反目为仇,所以我知道朋友能够交到底的很少啊!”当时的人都信服他的话。
当初,有位门客向王丹推荐了一位士人,王丹于是把那位士人选拔出来向朝廷举荐,后来那个被举荐的士人犯了罪,王丹因受牵连获罪被免去官职。那位门客又羞惭又害怕,就跟王丹断绝了来往,而王丹始终没说什么。不久王丹又被征为太子太傅,于是他把门客叫来对他说:“你自己跟我断绝交往,为什么把我想得那么浅薄呀?”以不给他安排饭菜来处罚他,然后仍然像过去那样对待他。王丹后来退休了,死在家中。
陈龟字叔珍后汉上党泫氏人也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陈龟字叔珍,后汉上党泫氏人也。永建中,举孝廉,五迁五原太守。永和五年,拜使匈奴中郎将。时南匈奴左部反乱,龟以单于不能制下,外顺内畔,促令自杀,坐征下狱免。后再迁,拜京兆尹。时三辅强豪之族,多侵枉小民。龟到,厉威严,悉平理其怨屈者,郡内大悦。
会羌胡寇边,杀长吏,驱略百姓,桓帝以龟世谙边俗,拜为度辽将军。龟临行,上疏曰:“今西州边鄙,土地瘠薄。自顷年以来,匈奴数攻营郡,残杀长吏,侮略良细。虽含生气,实同枯朽。往岁并州水雨,灾螟互生,稼穑荒耗,租更空阙。老者虑不终年,少壮惧于困厄。陛下以百姓为子,品庶以陛下为父,焉可不日勤劳神,垂抚循之恩哉!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惧逆上旨,取过目前。呼嗟之声,招致灾害,胡虏凶悍,因衰缘隙,皆由将帅不忠,聚奸所致。前凉州刺史祝良,初除到州,多所纠罚,太守令长,贬黜将半,政未逾时,功效卓然。实应赏异,以劝功能,改任牧守,去斥奸残。又宜更选匈奴乌桓护羌中郎将校尉,简练文武,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扫除更始。则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
帝觉悟,乃更选幽、并刺史,自营郡太守都尉以下,多所革易,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龟既到职,州郡重足震栗,鲜卑不敢近塞,省息经用,岁以亿计。
大将军梁冀与龟素有隙谮其沮毁国威挑取功誉不为胡虏所畏坐征还遂乞骸骨归田里复征为尚书。冀暴虐日甚,龟上疏言其罪状,请诛之。帝不省。自知必为冀所害,不食七日而死。西域胡夷,并、凉民庶,咸为举哀,吊祭其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龟到,厉威严 厉:严格推行
B.虽含生气,实同枯朽 生气:愤怒
C.稼穑荒耗,租更空阙 阙:缺失
D.简练文武,授之法令 简:选拔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将军梁冀与龟/素有隙谮其沮毁国威/挑取功誉/不为胡虏所畏/坐征还/遂乞骸骨归田里/复征为尚书
B. 大将军梁冀与龟素有隙/谮其沮毁国威/挑取功/不为胡虏所畏坐/征还遂乞骸骨/归田里/复征为尚书
C. 大将军梁冀与龟素有隙/谮其沮毁国/威/挑取功誉/不为胡虏所畏/坐征还/遂乞骸骨归田里/复征为尚书
D. 大将军梁冀与龟素有隙/谮其沮毁国威/挑取功誉/不为胡虏所畏/坐征还/遂乞骸骨归田里/复征为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龟认为边郡不宁,烽烟数起,固然因少数民族的滋扰而生,但归根结底,还是边郡官吏背公图私,滥用职权,侵扰边民所致。
B.陈龟出使匈奴,力逼单于自杀,稳定了叛乱的局势,利用强硬的铁腕手段,得到了朝廷的褒扬,因而一再升迁,担任京兆尹。
C.陈龟举前任凉州刺史祝良的事例,是想说明要想边地安宁,必先整饬吏治的施政观点。桓帝听取并采纳了他的整顿吏治的建议。
D.陈龟治理边疆,因地制宜,请求朝廷免除赋税;任京官兆尹,打击豪强势力,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整治,显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羌胡寇边,杀长吏,驱略百姓,桓帝以龟世谙边俗,拜为度辽将军。(5分)
(2)实应赏异,以劝功能,改任牧守,去斥奸残。(5分)
参考答案
4. B“生气”属于古今异义现象,意为“活人的气息、精气”
5.大将军梁冀与龟素有隙,谮其沮毁国威,挑取功誉,不为胡虏所畏。坐征还,遂乞骸骨归田里。复征为尚书。
6.B(根据原文,力逼单于自杀的结果是“坐征下狱免”。因为擅杀之罪被朝廷召回,关押下狱,最终免死。“一再升迁,担任京兆尹”与此没有因果关系)
7.(1) 碰上羌胡进犯边境,杀了长吏,驱赶掠夺百姓。桓帝认为陈龟世代熟悉边疆风俗,任命他为度辽将军。(得分点:宼、驱略、谙各1分,句意2分)
(2)实在应该给他特别的奖赏,以勉励他的功绩和才能,还应更换其他不称职的州牧和郡太守,罢免邪恶贪残的官吏。(得分点:劝、功能、奸残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陈龟传,陈龟字叔珍,上党泫氏人。家世是边将,从小便习弓马,称雄于北州。陈龟年少即有志气。永建年间,举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五原太守。
顺,内心反叛,促使他自杀,犯罪召令下狱,免予执行。以后两次升迁,拜为京兆尹。这时三辅强豪之族,多次侵枉百姓。陈龟到任,厉行威严,全部审理那些受怨屈的人,郡内百姓非常高兴。
碰上羌胡进犯边境,杀了长吏,驱赶掠夺百姓。桓帝认为陈龟世代熟悉边疆风俗,拜他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之时,上疏道“:碰上羌胡进犯边境,杀了长吏,驱赶掠夺百姓。桓帝认为陈龟世代熟悉边疆风俗,拜他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之时,上疏道“:碰上羌胡进犯边境,杀了长吏,驱赶掠夺百姓。桓帝认为陈龟世代熟悉边疆风俗,拜他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之时,上疏道“近年以来,匈奴数次攻击营部,残杀官吏,侮掠百姓。战士身死沙漠,居民头悬马鞍。有的全国掩埋尸首,尽种灰飞烟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即使还有性命,实在如同枯木朽株。往年并州雨水过多,灾螟为害,庄稼荒耗,租赋空缺。年老的担心活不到老,少壮的害怕困厄。陛下以百姓为子,庶民以陛下为父,怎可不日昃劳神,垂抚循的恩惠呢!唐尧帝舍其子把帝位让给虞舜,是想百姓遇到圣君,不叫他们碰上暴君哩。所以古公..父迁到岐山,百姓趋附的比从前增加五倍;文王西伯行仁政,天下百姓归附他。难道要舆金辇宝,给百姓施恩惠么 !近来孝文皇帝被缇萦一女子的话所感动。废除肉刑之法,体德行仁,成为汉代的贤君。陛下继承中兴的传统,承光武帝的基业,临朝听政,而未留圣意。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害怕违背旨意,取过目前。
呼嗟之声,招来灾害,胡虏凶悍,趁衰乘隙。而使金库尽于豺狼之口,功业没有铢两的效果,都是由于将帅不忠,聚奸所致。前凉州刺史祝良,初到州郡,多所纠罚,太守令长,贬黜将近半数,政未过时,功效显著。实应受到赏赐,以劝勉有功之人,改任牧守,去斥奸残之徒。又应更选匈奴、乌桓护羌中郎将校尉,简练文武,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扫除更始。那么善吏知道奉公之..,恶者懂得营私的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没有候望之患了。”帝觉悟了,于是更选幽州、并州刺史,自营郡太守都尉以下,多所革除更易,下诏“为陈将军减除并、凉二州一年的租赋,以赐给官吏百姓。”陈龟到职之后,州郡重足害怕,鲜卑不敢走近边塞,省息经费开支,每年以亿计。大将军梁冀与陈龟素有嫌隙,向君主谮言说陈龟沮毁国威,独取功誉,不被胡虏所畏。陈龟被召回,于是请求退职回到家乡。后来又拜为尚书。
梁冀暴虐日甚一日,陈龟上疏言其罪状,请求诛杀之。皇帝不觉悟。陈龟自知必被梁冀所害,七天绝食而死。西域胡夷,并州、凉州百姓,都替他举哀,吊祭他的坟墓。
陆游字务观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③。”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④之时矣。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8.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旋除删定官 解除 B.其得上眷如此 亲属
C.盖寓微词也 细微 D.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显露
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2)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
参考答案:
8.D(A授官。B关怀,宠爱。C隐藏,不显露。)
9.A(③体现皇帝对陆游的重视。④表现陆游归隐的生活。⑤韩侂胄邀请陆游为南园写记。)
10.C(“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不当。陆游已归隐,并发誓不再做官;后答应韩侂胄复出为官,对这个选择,他觉得很愧疚。)
11.(1)曾经跟从紫岩张公四处游历,详细地了解了西北边境的战事。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常常把策马草拟檄文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
(2)陆游请求提前退隐,在若耶、云门之间往来,接纳宾客亲切融洽,用饮酒做诗来自娱自乐。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
参考译文:
陆游,字务观,名游,是山阴人。大概是因为他母亲梦见秦少游后生了他,所以用秦少游的名作为陆游的字,而把秦少游的字作为陆游的名。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陆游仰慕秦少游的缘故。绍兴末年,(陆游)才被赐及第。他向茶山曾文清学习诗歌。曾经跟从紫岩张公四处游历,详细地了解了西北边境的战事。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常常把策马草拟檄文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从商人、道士、和尚到诗人、剑客,没有不广泛结交的。在剑南做官的时候,写作诗词,都寄托着恢复中原的志向。(他的诗词)在书肆广为流传,有人得到了这些诗词并把它们呈送到孝宗皇帝那里。皇上勾画圈点他的诗作并且赞赏他的诗,立即决定授予他删定官的官职。有人疑虑陆游交往过杂,由此他被品评的官员排斥。皇上爱惜他的才华,马上重新任用他。皇帝亲自批准陆游官职,授予陆游礼部郎的职位。孝宗皇帝亲自任命官员,到陆游为止再也没有其他人,陆游得到孝宗皇帝的关爱到了这样的程度。陆游请求提前退隐,在若耶、云门之间往来,接纳宾客亲切融洽,用饮酒做诗来自娱自乐。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
韩侂胄坚持想让他出山,陆游因为他而勉强再次做官。韩侂胄很高兴陆游能归附自己,以至请出他最宠爱的四夫人弹奏着阮琴翩翩起舞,求取陆游的词章,故陆游写下了“飞上锦裀红绉”的诗句。又让陆游舀取青衣泉的泉水,青衣泉旁边有唐代开成道士题跋。韩侂胄请求陆游写一篇记,陆游所写的记极尽精美古雅,而且因为满座的宾客都不能尽一瓢,只有陆游尽了一勺,而且他还说自己辞了官又再出来做官,这不但是愧对青衣泉,而且愧对开成道士。此前,慈福皇后把南园赏赐给韩侂胄,韩侂胄向陆游索求一篇记。陆游在记中写道:“天下的`人知道您的功劳却不了解您的志向,知道圣上倚重您却不了解您的自我安排。您自己的安排和与圣上对您的倚重,原本不相等。”这是暗含了隐晦的批评。他又说:“我老了,谢绝事务隐居在山阴的湖中。您亲自写信来,说:‘请你替我写《南园记》。’难道是索要那些没有谄媚的语言,没有过分赞美的文章,足够用来启发您的志向吗!”陆游已经获赐丙第,有人说陆游探求孝宗皇帝恢复中原的大志,所以写下诗歌,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期盼。到陆游临终时,还留下了诗来给他的家人看,诗中说:“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那么陆游的理想,在他临死的时候还有显露和表白。
方国珍黄岩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薄蔡元刚使庆元。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以观变。”众以为然。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之。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使博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珉枢密分院佥事。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
太祖察其情,以书谕日:“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汝审图之。”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
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谅,图为掎角。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有丘楠者,独争曰:“彼所言均非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国珍不听,惟日夜运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
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今者穷蹙无聊,请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选自《明史 列传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藉以观变 藉:凭借
B、汝顾中怀叵测 顾:只是
C、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 觇:侦察
D、既许之降,抑又倍之 倍:背板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B、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C、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D、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一起逃亡到海上,聚集数千部属,开始抢劫过往船只。
B、方国珍能洞悉周边形势,江左难以对抗,吴、闽又构成威胁,所以只能表面顺从,以此为契机来观察形势。
C、朱元璋不但没有接受方国珍的人质,而且还给予厚赐送还人质,另授予方国珍兄弟数人官职,想借此探听他的虚实。
D、方国珍屡屡食言,朱元璋对其有怨恨,但还是赦免了他的罪过,并封赏他食禄而不赴任的虚职,显示出君王的器量。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
②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
参考答案
4、B 顾:反而 却
5、C
6、C 朱元璋想拉拢方国珍
7、待夏煜到后,他诈称有病,自言年老不能称职,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诰命。
2、方国珍也受之如故;而对朱元璋却以甜言蜜语加以谢绝,表示绝无依附之意。收到朱元璋的信,竟然不打开看。
【参考译文】
方国珍是黄岩人,家里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职业。元至正八年,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打劫,官府派兵追捕他。方国珍的仇家告方国珍与贼寇勾结。方国珍杀死仇家,就与他的`兄长方国璋及他的弟弟方国瑛、方国珉逃到海上,聚集数千人,抢劫过往船只,阻塞海路。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征讨他们,兵败,被方国珍捉住。方国珍迫使其向朝廷请命,授予自己定海尉之官。不久方国珍反叛,侵犯温州。元朝让孛罗帖木儿担任行省左丞,督军前往征讨,也兵败被捉。元朝于是派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降他。不久,汝州、颍州两地兵起,元朝招募水师守卫长江。方国珍心中既担心又害怕,再次反叛。后诱杀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逃亡入海。后来派人偷偷到京城,贿赂朝中各权贵,朝廷就允许他投降,授予他徽州路治中之官。方国珍拒不听命,率军攻陷台州,焚烧苏州的太仓。元朝又用海道漕运万户之职招降他,方国珍这才投降,并接受这一官职。
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方国珍与他的下属商量道:“江左政令严明,我们恐怕不能与其军队对抗。况且与我为敌的,西有吴,南有闽。不如暂且表示顺从,借此遥作支援来观其变。”下属都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方国珍派使者给朱元璋送信,并进献黄金五十斤,白金一百斤,有花纹的丝织品一百匹。朱元璋又派镇抚孙养浩答复他。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做人质。朱元璋没有接受人质,而且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离开了;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授予方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之官,授予其弟方国瑛参知政事之官,授予方国珉枢密分院佥事之官。
不久,苗将蒋英等反叛,杀死胡大海,带着他的首级投奔方国珍,方国珍不接受,蒋英等便从台州逃往福建。驻守台州的方国璋率军在半路阻击他,方国璋兵败被杀,朱元璋派使者前去吊唁。一年后,温州人周宗道带着平阳投降朱元璋。方国珍的堂侄方明善当时驻守温州,便派兵争夺平阳。参军胡深将其击败,然后攻下瑞安,进兵温州。方国珍很害怕,请求每年供给朝廷的军队白金三万两,待杭州被攻下时,他马上献纳土地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诏令胡深还师。
九月,朱元璋已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战败逃走。朱亮祖又攻克温州。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庆元。方国珍率部将逃亡入海,后在盘屿被追兵打败,他的部将相继投降。于是催促方国珍入朝觐见,朱元璋当面责备他道:“你来得不是太晚了吗! ”方国珍叩头谢罪,被授予广西行省左丞之官,只享受俸禄而不上任。几年之后,死于京城。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曹利用,赵州宁晋人。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迁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真宗幸澶州,射杀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欲收兵去,使王继忠议和,择可使契丹者。枢密院以利用应选,遂授阁门祗使,奉书诣契丹军。帝语利用曰:“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
利用驰至军中,耶律隆绪母见利用。饮食毕,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耶律隆绪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其政事舍人高正始遽前曰:“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利用曰:“子盍为契丹熟计,使契丹用子言,恐连兵结衅,不得而息,非国利也。”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
章献太后临朝,中人与贵戚稍能轩轾为祸福,而利用以勋旧自居,不恤也。凡内降恩,力持不予,左右多怨,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
内侍罗崇勋得罪,太后使利用召崇勋戒敕之。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九》)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奉书诣契丹军 诣:前往
B.晋德我,畀我关南地 德:感激
C.利用不敢以闻 闻:听说
D.恐连兵结衅,不得而息 息:停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晋人以地畀契丹 ②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遂命利用迎劳之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 ②不欲与廉颇争列
D.①遂穷探其狱 ②其孰能讥之乎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曹利用“慷慨有志操”的一组是(2分)
① 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 ② 果议关南地,利用拒之
③ 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 ④ 凡内降恩,力持不予
⑤ 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 ⑥ 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2分)
我引众以来,图复故地。若止得金帛归,则愧吾国人矣。
A.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B.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C.我率领军队前来,是期望收复我们的故土。你让我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D.我指引军队前来,是期望恢复我们的故土。如果停止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会愧对我们的国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曹利用年轻时很喜欢与人辩论,情绪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死后,他曾任殿前承旨、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等职。
B.曹利用担任出使契丹使者,以阁门祗使身份前往契丹兵营议和,最终两国达成了和议,且没让契丹的企图得逞。
C.曹利用因为功绩显赫被朝廷封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后来他恃功益骄,最终因内侍逼迫而上吊自杀。
D.曹利用因侄子曹汭犯罪而被牵连,被贬做随州知州,后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景灵宫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参考答案
7.C(2分)( “闻”是使动用法,“使……听说”,意思是“报告”。)
8.C(2分)(A.①介词,意为“把”; ②介词,意为“用”。B.①代词,意为“他”;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①②都为介词,意为“跟”。D.①代词,意为“他的”;②表示反问的语气,意为“难道”。)
9.A(2分)(④⑤表现恃功专横,⑥是曹利用侄子的行为。)[来源:学科网]
10.B(2分)(“引”译为“率领”,“复”译为“收复”,“若”译为“如果”,“止”译为“仅仅”。)
11.D(2分)(“又因宦官诬陷他私贷景灵宫钱”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曹利用是赵州宁晋人。利用年轻时喜欢辩论,慷慨激昂有志向节操。父亲曹谏死后,补为殿前承旨,后升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入侵黄河以北。宋真宗带兵亲临澶州,射杀了契丹大将挞览。契丹想收兵离去,派王继忠前来议和,宋朝寻找可以出使契丹的人。枢密院让利用应选,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阁门祗使,带着国书前往契丹军营。皇帝对曹利用说:“关南的土地归属中原已经很久了,不能答应给他;但汉朝有拿玉帛赏赐单于的旧例。”曹利用对契丹很气愤,脸上显露不平之色,回答皇帝说:“他如果有无理的要求,我不敢活着回来。”真宗认为他的话很有气概。
曹利用骑马赶到契丹军营,耶律隆绪的母亲接见了曹利用。吃完饭后,果然谈到关南的土地,曹利用拒绝了她。耶律隆绪的母亲说:“后晋感激我们,送给我们关南的.土地。后周世宗攻占了它,现在应该归还我们。”曹利用说:“后晋以地给了契丹,后周攻占了它,我朝不知这些事。如果你们每年索要金帛来资助军需,我尚且不知皇帝是否答应,割地的请求,我不敢上报皇帝。”契丹的政事舍人高正始立即上前说:“我率领军队前来,是希望收复我们的故土。如果仅仅得到金玉丝帛就返回,那么我就会愧对国人。”曹利用说:“你为什么不为契丹仔细地考虑,假如契丹采用你的建议,恐怕会连年战争,不能安定,这对国家没有好处。”契丹人考虑曹利用不会屈服,于是就签订了和议。曹利用带着合约文书回到朝廷。朝廷提拔他为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在京城里赏赐他房子。契丹人派遣使者来访,朝廷就命令曹利用来迎接慰劳他们。
曹利用在职已经很久了,依仗功劳颇为自傲。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佞小人,借机说曹利用和他结为朋党。曹利用说:“凭借一点文章得到皇帝的恩遇,我不如你;舍命深入吉凶难测的敌营,你比不上我。”李迪因此被罢免。
章献太后执政,中人与贵戚渐渐相互勾结在一起做坏事,而曹利用凭借昔日的功勋自居,不予理会。凡是朝廷对臣子施加恩惠,他就极力坚持不给,大臣们大多怨恨他,太后也非常怕他。曹利用在垂帘前陈奏事宜,有时用手击打束带,大臣们指给太后看说:“曹利用在先帝时,怎么敢这样呢?”
内侍罗崇勋犯罪,太后派曹利用叫来罗崇勋,告诫了他。曹利用摘掉了罗崇勋帽子和头巾,从此罗崇勋对他怀恨在心。恰巧曹利用的侄子曹汭做赵州兵马监押,州里的百姓赵德崇到朝廷来告发曹汭做违法的事情。上奏给朝廷后,罗崇勋请求前去查办,于是对案件穷追不舍。曹汭因为喝酒穿黄色衣服,让人高呼万岁,被杖打至死。等到曹汭被杀,曹利用被贬为随州知州。又因为他私自借出景灵宫的钱,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朝廷命内侍杨怀敏护送他,走到襄阳驿,杨怀敏不肯前行,并且用语言逼迫他,曹利用就上吊自杀。用暴病身亡上报给朝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