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入益州文言文阅读答案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主入益州文言文阅读答案,本文共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主入益州文言文阅读答案

先主入益州文言文阅读答案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①,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②.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初,飞雄壮威猛,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③,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

【注释】①斫头:砍头。②宾客:幕僚。③卿刑杀既过差:你刑杀过于频繁。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

A. ①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湖心亭看雪》)

B. ①飞壮而释之②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①引为宾客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①与先主会于成都②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

②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

(5)选文表现出张飞哪些特点?

答案

(1)(2分)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2)(4分)(1)逆流而上 (2)只 (3)手下,随从 (4)全,都(每小题1分)

(3)(3分)C

(4)(4分)①(我们的)大军攻打过来了,(你们)凭什么不投降却胆敢抵抗迎战?(译出“降”“拒”“而”给1分,译出“何以”倒装句式和疑问句式给1分)

②砍头就砍头,你为什么发怒啊!(译出“何为”的倒装句式给2分)

(5)(2分)知人善用(或:有勇有谋)、雄壮威猛(或:武艺高强)、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写出两点即可)

标点符号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1结合所给问题去阅读

阅读全文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做题阶段了,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学会带着试卷上所给的问题去阅读,一边思考一般阅读,能够迅速的找到想要的答案。

还有一个小技巧,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倒读法”,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并且,倒读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题目和文章中叙事的人物、或者地点,可以一目了然。

2找出“题眼”

通读完全文中之后文章中大致的叙述基本上就会全都懂了,然后带着文章中的问题去找题眼,这个时候需要中考生做的就是仔细的读题干找出问题的主旨。

然奇答题的时候如果文章中涉及到的段落一定要仔细的揣摩和研究,因为一般的问题就在答案中。看清楚文章中的问题之后按照试题的要求去重点看原文,直到找出答案。

3语文阅读答题套路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4精读全文,找原话

所谓的找原话就是找到文章作者说的关键字、词、或者句子,答题时可以利用文章的原话来提取答题的重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试题完全就可用原话来回答,或者引用部分文章的原话来回答,保证答题的准确率,碰到采分点。

刘禹锡《蜀先主庙》阅读答案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指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本诗是诗人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②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

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⑵天地英雄:一作“天下英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⑶“势分”句:指刘备创立蜀汉,与魏、吴三分天下。

⑷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铸行的一种钱币。此代指刘汉帝业。“业复”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东汉初年,光武帝又依照马援的奏议重铸,天下称便。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

⑸相:此指诸葛亮。

⑹不象贤:此言刘备之子刘禅不肖,不能守业。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每点2分.只答出手法不解析得分不超过2分)

(3)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有人说这首诗第一联中“尚”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例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尚”是“尚且”“还”之意,这句是时隔千年,先主塑像尚且威势逼人,让人肃然起敬,(2分)突出了先主生前的英雄气概。(1分)

(2)第三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儿子不肖作对比,诗人向世人指出深刻的历史教训,提醒执政者创业难,守业更难。

(或“从全诗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两句写业衰,诗人咏诗怀古,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指出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指出对比内容得2分,指出效果得2分)

蜀先主庙阅读原文及答案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有力地衬托了后文刘禅的昏庸不才。

B.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下句化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

C.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两句词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D.尾联感叹后主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赐宴,命原蜀宫歌伎现场歌舞,而刘禅对此喜笑自若。尾联化用此意,表现刘禅不惜先业。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E.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10.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

9.AC

10.首联妙处:①境界雄阔绝伦。“天下”“千秋”等字眼写出了“英雄气”至大无垠,万古长存。这样遣词用语显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臆。②用典不着痕迹。“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说过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诗仅添一“气”字。③意在言外,旨意深远。“尚凛然”写出千秋之后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凸显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寄托了诗人敬仰之情。(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国志.先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遂将其众去 (2)会表卒

24.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以拒之

A.卷石底以出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以塞忠谏之路也

25、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本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24、(1)带领 (2)正遇上,恰逢(2分)

25、B (2分)

26、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3分)

刘禹锡蜀先主庙阅读题及答案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指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本诗是诗人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②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

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⑵天地英雄:一作 天下英雄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曹操曾对刘备说: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

⑶ 势分 句:指刘备创立蜀汉,与魏、吴三分天下。

⑷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铸行的一种钱币。此代指刘汉帝业。 业复 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东汉初年,光武帝又依照马援的奏议重铸,天下称便。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

⑸相:此指诸葛亮。

⑹不象贤:此言刘备之子刘禅不肖,不能守业。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 千秋尚凛然 的 尚 字有何妙处?(3分)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尚, 尚且 还 依旧、依然 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 创业难,守业更难 的感叹。(每点2分.只答出手法不解析得分不超过2分)

(3)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国志先主传》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答案】

1.(1)正赶上, (2)带领,(3)劝说,(4)有人

2.你现在虽然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皮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凭什么来抵抗他。

3.刘表的礼待之恩,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

翻译

曹操南征刘表,正遇上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继承了刘表的职位,(刘琮)派遣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刘备屯兵在樊城,不知道曹操兵来了,到达宛城时才听说,于是就带领他的手下离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刘琮在襄阳),然后可以得到荆州。刘备说“我不忍心”,于是只是停下马,呼喊刘琮(出来答话),刘琮害怕不敢出面,他的手下和荆州的百姓很多都投靠了刘备。从襄阳至当阳,有10余万人,辎重车辆有数千辆,每天只走十几里地(大约5000--6000米),另外派遣关羽(率军队)坐数百艘船到达江陵。有人对刘备说:“应该走快点到江陵,以求保住江陵,现在虽然有很多人(跟着您),(但是)兵太少了,如果曹操的兵到了用什么来抵抗呢?”刘备说,要想成大事就要以人为本。现在百姓来投靠我,我怎么忍心舍弃他们?

徐光启字子先文言文阅读答案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①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②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辨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③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有删改)

[注]①杨镐:明末将领,时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辽东,在与建州女真战斗中大败。②郭守敬:元代著名天文家,制定《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部历法,在我国沿用了三百余年。③经济:经世济国,指治国之才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疏请练兵自效效:效劳

B.时帝以日食失验验:察看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本:按照

D.请优恤以愧贪墨者愧:使……羞愧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光启疏争,□稍给以民兵戎械

② 守敬□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③ 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家遗书

A.① 因②则③其 B.① 乃②且③于

C.① 因②则③于 D.① 乃②且③其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B.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C.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D.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光启曾经跟从西方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屯田、水利等,他完全掌握了这些学问的方法。

B.明熹宗时,徐光启抱负得不到伸展,请求辞去官职,没有获得批准,随后他便以生病为由回家。

C.崇祯四年冬天十月初一发生日食,徐光启献上测候四说,其中辨别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D.徐光启死后,他的儿子应皇帝要求进献遗著《农政全书》六十卷,朝廷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发布此书。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3分)

② 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4分)

(2)徐光启很有治国才干,并多次得到皇帝嘉许,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1.B(验:效果。失验在文中指预测效果不够灵验。)

2.D(①乃:才,表条件关系;②且:尚且,表让步关系;③其:他的)

3.C(根据上下文语意,第一处断在“方议用光启”不恰当,因为上文有“辽阳破,召起之。还朝”,说明此时徐光启已经在朝中任官。根据划线处前一句“帝善其言”可知“方议用”的是“其言”而非其人,后一句“与……议不合”也可见出朝廷议用的是他的建议。)

(标点)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翻译)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

4.A (文中说“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没有说“屯田”“水利”是师从利玛窦,也没有说屯田、水利的技术他完全掌握了。)

2.(1)① 当时正值辽东战事紧急,皇上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3分。“方”1分,补出主语“皇上”或“朝廷”1分,“如”1分,译成“同意”“答应”“按照……去做”“依照……去做”都给分。】

② 等到被信任而掌权时,他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建议或陈述主张。

【4分。“柄用”1分,译成“被信任而掌权”“掌权”“被任用”“被重用”都给分,“值”1分,“白”1分,译成“陈述主张”“陈述”都给分,大意1分。】

(2)① 杨镐战败后,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练兵以报国。神宗皇帝嘉许他,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杨镐四路丧师,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② 辽阳被攻下后他回朝做官,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助守城。熹宗同意他的看法。【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

③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他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

④ 徐光启认为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任选其中两点回答,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引用原文不完整或自己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