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综合课说课稿
- 作文大全
- 2024-08-12
- 10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综合课说课稿,本文共1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班综合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天,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对于这种季节变化,幼儿非常好奇,家长也会带孩子到公园等地踏青游玩,所以幼儿对春天的特征以及春天的美有一定的认知,但都是零散的,所以他们对春天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纲要》中指出: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感知春天美、了解春天的特征。
二、说目标
1.感知春天,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2.感知春天美,尝试欣赏春天美。(通过贴贴、画画、讲讲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和喜爱)
三、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春天,了解春天的特征。难点定位于:感知春天美,尝试欣赏春天美。(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春天的美。难点定位于:通过贴贴、画画、讲讲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和喜爱。)
四、说准备
物质:
1.有部分春天景物的半成品的底板。(春天的背景图)
2.剪好的柳树枝叶、花等动植物。(剪好的柳树枝叶、花、小蝌蚪等动植物)
3.一首有关于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图片)
经验:
1.孩子踏青、游公园的经历。
2.熟悉的关于春天的歌曲表演
五、说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爸爸妈妈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带小朋友到公园去玩过?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春天怎么样?
在这一环节,用谈话、回忆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春天来了。
2.借用图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出示春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美。
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看图片,系统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美。
3.完成春天贴图,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和喜爱。
将剪好的柳树枝叶、花等动植物发给每一个小朋友,让幼儿合作完成背景图。
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合作完成春天贴画,集体讨论问题,了解春天的特征。解决了重点及部分难点。
4.播放歌曲,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师生共同表演,幼儿可随歌曲随意舞蹈。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六、活动特点
1.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说一说、贴一贴、看一看、学一学,喜欢春天。教师的主导地位则体现在尊重、鼓励幼儿,及时反馈,总结梳理所学知识。
2.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在活动中,我主要用了讨论法、操作法和观察法,用讨论法,让幼儿回忆和父母一起游玩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操作法,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从动手中获得知识。观察法,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从观察中,了解春天的特征,感知春天美。
3.各领域有机结合,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扩展幼儿经验,提高幼儿能力。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儿童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儿童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儿童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儿童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儿童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儿童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儿童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儿童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儿童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儿童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幼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幼师除了和儿童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幼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儿童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儿童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儿童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儿童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幼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儿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儿童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探究能力,更让儿童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儿童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儿童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幼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儿童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幼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儿童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儿童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儿童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儿童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幼师要为儿童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儿童与幼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幼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儿童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儿童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儿童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儿童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儿童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儿童作品。
《纲要》指出:幼师要为儿童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儿童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儿童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儿童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儿童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儿童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
让儿童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儿童活动的乐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小班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儿童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儿童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儿童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儿童的生活,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好听的歌〉既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儿童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语言、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儿童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学活动的能力。还使他们对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儿童交流——观看多媒体——欣赏诗歌(游戏)——音乐游戏(好听的歌)——延伸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儿童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准备了很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这些东西可好玩了,还能唱出好听的歌呢?而且每个东西唱的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丰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
(二)、动手探索
根据小小班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儿童安排了动手探索,为每组儿童提供了很多能发出各种不一样声音的物品,供儿童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幼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儿童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比较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获得的经验是很零碎的,单一的,那怎么给儿童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呢,让他们了解每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呢?
(三)、儿童交流
于是,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儿童自由介绍自己玩了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和别的声音一样吗?这样的方式对儿童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物品在儿童的手里,儿童模仿的声音和结合实物进行,还可以请其余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单一性。
(四)、观看多媒体
小小班儿童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除了这些物品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呢,那他们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想不想听听?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儿童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儿童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能再次吸引儿童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儿童的思维的发展。
(五)、欣赏诗歌(2遍)
将儿童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儿童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儿童对声音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游戏奠定基础。
(六)、音乐游戏(好听的歌)
把〈小动物怎么叫〉改编成(好听的歌),和儿童表演唱,使儿童情绪到达最高潮,艺术融入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让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七)、延伸活动
可请儿童在课间,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不一样的声音。持续和拓展儿童对各种声音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幼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幼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儿童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儿童根据幼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儿童在动一动,敲一敲,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比较出不同的物体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让儿童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儿童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儿童和幼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诗歌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儿童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5、演示法:我还通过多媒体,把大自然的许多声音演示给儿童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儿童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儿童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儿童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学法
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儿童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儿童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儿童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奇妙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儿童对各种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幼师和儿童合作对答法,给儿童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积极对答幼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各种大自然不同声音的奇妙。
3、音乐游戏法:通过轻松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儿童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朋友爱清洁小班综合说课稿
此活动教材源于生活,通过小动物的话来提醒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语言充满了童趣,容易让幼儿接受,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与表演的欲望。
一、说教材
1、教材方面:
全托幼儿(幼儿食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较为规律,除了平时的游戏以及活动之外,基本上都是以常规教育为主,为了让常规教育更有趣味,让幼儿们学习兴趣更大。所以选择了《小朋友爱清洁》这首儿歌,此活动教材源于生活,通过小动物的话来提醒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语言充满了童趣,容易让幼儿接受,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与表演的欲望。
2、设计背景:
全托幼儿相对于半托幼儿而言,应该在自理能力方面更强一些,比如说能够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裤子,自己穿鞋子以及自己洗脸等,能够学着自己照顾自己。我们班的幼儿虽然来园才三个多月,但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的懂得自己穿鞋子、衣服以及自己吃饭等等,进步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了“清洁宝宝”这个意识,希望幼儿不仅可以自理,还可以学着讲卫生,做个爱干净的宝宝(宝宝食品),故以这首儿歌――《小朋友爱清洁》,设计了此方案。
3、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与观察力都比较弱,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实际情况,再根据《新纲要》中语言领域的要求,设计了以下的目标:
⑴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⑵引导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大胆地用动作来进行表演
⑶教育幼儿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教育幼儿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小朋友。
活动的难点是:在提问:“小娃娃哪里脏呀?”幼儿可能不能观察到全部,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顺序,给予幼儿适当地提示,如――“你们看他的手,他的鼻子等”。
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4、活动准备:
⑴娃娃图示一幅(已塑封;打扮的很脏,脸上有黑泥还有灰;手上指甲很长;鼻子下面粘着鼻涕,衣服上面有墨水印,脚印以及泥巴等)纸巾,湿毛巾以及干净衣服的图片。
⑵小鸭、小鸡、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不仅选用以可爱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运用对念的形式来进行语言游戏。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能掌握一定的肢体动作,寓教于娱乐。
2、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演示娃娃如何从脏变到干净,让幼儿对干净有一定地了解。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为:
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小娃娃如何从脏变干净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对念表演中引导幼儿娃娃变干净以及自己变干净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一)小娃娃做客――“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个小娃娃来我们班做客了,大家一起拍手欢迎他出来吧。”(教师出示娃娃图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小朋友喜欢小娃娃的心情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
1、“你们喜欢这个小娃娃吗?”(教师此时引导幼儿说不喜欢,并能说出小娃娃很脏)
2、“那他哪里脏呀?”(如果幼儿不能观察出全部,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顺序,给予幼儿适当地提示,如――“你们看他的手,他的鼻子等)
――“呀,那他真的很脏了,都没有人和他玩了,老师也不要和他玩了,我们能不能给他想想办法,帮帮他呀?想想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此处创设一个宽松的讨论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这种扩散性思维的提问方式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还能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形成一个问题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初步意识。
(二)情景表演:好朋友来帮忙
――“你们的办法真好,可是这里有一群好朋友,它们也有好办法,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办法好吗?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鸭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嘎,嘎,嘎。”
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鸡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叽,叽,叽。”
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狗怎么叫的?”幼儿回答“汪,汪,汪。”
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猫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喵,喵,喵。”
――“它们都来帮小娃娃的忙了。”教师此时念儿歌:
“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剪指甲。”(教师把小娃娃的指甲剪掉)
“小鸡叫,叽叽叽,叫我擦鼻涕。”(教师把小娃娃的鼻涕擦掉)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换衣裳。”(教师把脏衣服撕下,贴上干净的衣服)
“小猫叫,喵喵喵,叫我把脸洗。”(教师把小娃娃的脸用湿毛巾擦干净)
――“呀,你们看,小娃娃怎么样了?你们喜欢小娃娃吗?老师也很喜欢他,真是个干净的宝宝,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吧,‘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
(三)完整地欣赏诗歌
――“肖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题目叫做《小朋友爱清洁》,我们一起来念念题目吧。”
――“现在肖老师来念一次儿歌,请你们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有些想念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教师完整地念儿歌一次,边念边做动作,有动作的地方语速稍慢,方便幼儿跟做动作。
儿歌――小朋友爱清洁
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剪指甲。(教师做剪指甲的动作)
小鸡叫,叽叽叽,叫我擦鼻涕。(教师做擦鼻涕的动作)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换衣裳。(教师做换衣服的动作)
小猫叫,喵喵喵,叫我把脸洗。(教师做洗脸的动作)
小朋友,爱清洁,(教师伸出大拇指)
人人都欢喜。(教师做两手交叉拍肩状)
(四)语言游戏――小娃娃变干净了
――“现在,肖老师想请你们跟着我一起表演好吗?请你们来扮演小娃娃,老师来扮演好朋友,好吗?”
――“你们瞧瞧你们这些脏娃娃,真脏,来,我来帮帮你吧。”
教师出示小鸭头饰说:“小鸭叫……”幼儿接上:“嘎嘎嘎。”教师做剪指甲的动作说:“叫我……”幼儿跟做动作接上:“剪指甲。”
教师出示小鸡头饰说:“小鸡叫……”幼儿接上:“叽叽叽。”教师做擦鼻涕的动作说:“叫我……”幼儿跟做动作接上:“擦鼻涕。”
教师出示小狗头饰说:“小狗叫……”幼儿接上:“汪汪汪。”教师做换衣裳的动作说:“叫我……”幼儿跟做动作接上:“换衣裳。”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说:“小猫叫……”幼儿接上:“喵喵喵。”教师做洗脸的动作说:“叫我……”幼儿跟做动作接上:“把脸洗。”
最后两句师幼同念,一起做动作。
“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教师先伸出大拇指左右摇摆,然后再做两手交叉拍肩状。)
(五)小结
――“表演得真好,你们呀都是爱干净的小朋友,这样别人才会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不然脏脏的,大家都不和他玩了。你们会怎样把自己弄干净呀?”
此处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联系。
――“现在,我们下去,去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好吗?”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说教材方面能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2、目标上第二点“引导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大胆地用动作来进行表演”应该归到第一点上,第三点作为第二点。第三点为“丰富词汇――剪、擦、换、洗。”重难点上如果以丰富词语为主,怎样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抽象词汇,以及丰富幼儿的自身体会上会更好。
3、情景表演上如果请大班幼儿来表演效果更佳,请幼儿自己说自己演,自己动手去做是自我服务的体现,而不是由教师动手。这样就更符合情景表演,也更能联系生活实际。
4、完整欣赏诗歌两次效果可能更佳,并且增加提问,如“小鸭叫我怎么做?”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词汇以及巩固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5、小结部分还应多举一些例子,与幼儿生活实际多多联系,这样更好。
总得来说,这次说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双双一副副”是主题活动《我的数学》中的一项内容,而这一知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模糊、很难理解的,为此我以“手套”为活动主线,设计了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了如下目标:1.幼儿用感官感知手套,分别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配对。2.理解“一双双”、“一副副”……的含义。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幼儿对“一副副、一双双”的理解上,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整合的理念,将数学、体育有机的结合在一个活动之中,使活动真实又自然。
在活动前,教师精心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手套,旨在通过让幼儿接触手套,感受手套的精美,产生审美情绪上的愉悦,从而对活动产生兴趣。
在活动中,通过创设妈妈带宝宝去逛超市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一种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活动开始,教师以带宝宝去超市,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之中。然后根据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创设了律动《小宝宝,逛超市》。幼儿在律动中很神气的入场,这样使活动显得更真实、亲切和自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当幼儿来到超市,教师通过提问:“超市里卖的是什么?”一下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这里,通过观察发现超市里卖的是手套,并用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这里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后教师用夸张的语言:“快!我们去挑自己喜欢的手套啰!”把幼儿的积极性大大地激发了出来。幼儿挑手套过程中,教师遵守幼儿的自主性原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会生活是《纲要》中蕴含的理念,因此设计了戴手套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无形中让幼儿表现出互相帮助的美好品质。
接下来使幼儿通过观察、表述,感受“一副副”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观察后了解两只一样的手套是一副手套。当幼儿了解了什么是一副手套后,根据活动整合的理念、动静交替的活动原则和幼儿本身注意力容易转移、坐不住的特点,巧妙地穿插了 “戴手套出去玩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跳过小河的过程中既愉悦了自己,又发展了屈膝爬和双脚并拢向前跳的技能,使活动中的整合变得无声无迹。
游戏过后,非常自然地引导幼儿将手套送入相应的盆中清洗。通过幼儿观察自己手套的颜色,思考应送入哪个盆中。在这里教师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放手幼儿,让幼儿自己思考,为自己的手套选择相应的盆。
待送好手套后,教师很自然的过渡到“一双双”,当幼儿了解鞋子可以用一双鞋子表述后,寻找自己身上的“一双双、一对对” 这里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做做,如一边拍鞋一边说“一双鞋子”等,巩固幼儿对一双双、一副副、一对对的认识。然后通过玩游戏《看谁找得对》,保持了幼儿易分散的注意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一双双、一副副”等的认识。
电话铃的响起使活动很自然的过渡到为小猪整理袜子和手套,其实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幼儿根据颜色、形状、花纹等不同特征进行配对。幼儿通过游戏巩固了匹配的知识点,也进一步加深对“一双双、一副副”的理解。
最后通过“找朋友”将活动推入高潮,幼儿从物体的一双双、一副副转移到自己和同伴结合的一对对。活动在高潮中顺利结束 。
威海市环翠区机关幼儿园 戚巧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综合活动《我学小动物》,此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小班的主题活动《我喜爱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本主题活动,产生对动物的兴趣,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能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动物是人类朋友。
幼儿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次活动目标:1、引导
(4)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模仿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与动作;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词汇:轻、响、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说话、唱歌。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叫声、创编动作加深对动物的印象;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练习与游戏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明白道理。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主要以直观法、谈话法、表演游戏法三个方法为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活动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1、直观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过操作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故事、影音课件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正确的示范则是教幼儿掌握语音的基本途径。通过示范,不仅要求
2、谈话法: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表演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表演游戏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内容。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练习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 ,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利用休假日带幼儿到动物园、动物市场观察、认识各种小动物。
2、搜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图书、图片、影碟资料,充实到各区域角。
活动中的准备:
1、故事《唱歌比赛》课件;小动物声音课件。
2、故事角色中小动物头饰。
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三)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练习)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
2、游戏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游戏中,幼儿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四)说活动过程:
1、听辨声音,模仿动作。在开始的部分播放声音课件,让孩子们倾听辨别:“你都听到了谁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各种声音,有意识地让幼儿模仿所听到的小动物的动作,给幼儿一个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机会。通过用耳朵、用脑、用手、脚、用身体来体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为突破重点做了铺垫。
2、欣赏故事,了解内容。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强化“小鸡唱得太轻了,小鸭唱得太响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
3、表演故事,复习巩固。《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小班幼儿基本上是以模仿性游戏为主,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在表演时,我也加入到游戏中,既担任着 “兔子裁判员”的职责,又能够适时指导幼儿表演。在游戏中,我不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与孩子共同参与,享受快乐。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总结评价,适时教育。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对每个(组)幼儿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其表现,并且教育幼儿懂得:说话、唱歌声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听的声音。
此活动内容体现了根基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表演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五)课件制作:
根据故事内容及幼儿年龄特点,我用Flash软件制作出多媒体
附课件
小班综合活动《球儿真好玩》说课稿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儿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幼儿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幼儿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教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幼儿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幼儿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幼儿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教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幼儿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儿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幼儿作品。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幼儿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幼儿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
让幼儿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幼儿活动的乐趣。
小班综合活动说课稿《搓圆子》
一、说教材
《搓圆子》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小班上册的“好吃的食物”单元,在这单元里不单是让幼儿认识到平常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认识是让幼儿通过年节食物的意义,了解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而汤圆在广东地区里过节时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食物。联系到现时人们对过节越来越冷淡,过节时也越来越没有气氛的这种情形,这活动我会把它放在我们这里很重视的“冬”的这一天来进行,让幼儿在充满过节的热闹气氛里充分认识食物与过节的'紧密联系,让幼儿感受到过节可以如此的美好,食物也可以有这么深的意义。
另外,结合小班的实际情况,因是新入园,有些幼儿还怕生,不会也不敢与其他幼儿相处,同时,现在独生子女多,平时缺少与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一起互相配合完成任务的体验,加上小班幼儿手指肌肉群发育还不太完善,在搓圆子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困难。比如动作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搓等等,如果只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就会显得缩手缩脚,效果不会太好。在这里特别设计了”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来过节”这一环节,不单是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能干的哥哥姐姐起带头作用,让我班小朋友在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中轻轻松松学会“搓圆子”这一技巧。
二、说目标
1、结合过节,学习搓圆子的技巧,同时让幼儿生动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联系,知道圆子的吉祥意义
2、在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中,与大班哥哥姐姐互相配合,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
3、通过猜谜,培养幼儿根据线索推测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场地四周布置一些过冬时的饰物,如:鞭炮、窗花、彩灯、彩挂等等
2、活动前事先通知小朋友在过冬那天穿上自己喜欢的喜庆的衣服来园
3、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特别强调大家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食物的部分)
4、准备搓好的糯米团若干,大的碟子多个
四、说教法运用环境布置及录像的烘托手法营造一个浓浓的节日气氛,让幼儿深醉其中,感受过节的欢乐;用猜谜和鼓励幼儿尝试的方法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突破“搓圆子”这一教学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到老师正确示范、指导,其中设计大班哥哥姐姐在旁帮助进行榜样示范,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搓”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鼓励幼儿邀请其他人来过节和分享汤圆,锻炼幼儿交往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看录像,带出主题
(1)用四周环境的布置及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使幼儿感受过冬的喜庆气氛。
小朋友在兴致勃勃的观看录像里人们在忙碌的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的食物,街道上来来往往热闹的人群,欢乐的人们快乐的玩耍……这些熟悉的内容很容易让幼儿联想起平时过节时的情景。幼儿就知道,要过节了,有新衣服穿,大家很欢乐,周围很热闹,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直观的让小朋友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2)老师出谜语“捏呀捏,搓呀搓,搓出一个小圆球,圆滚滚,站不稳,把它放在水里滚”,让小朋友猜
如果幼儿猜不出可以提示:刚才录像里看见的,我们在过冬过节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小朋友很容易就猜到了,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最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冬过年的时候要吃汤圆吗?”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吉祥意义是表示全家团团圆圆,喜庆如意。
(二)让幼儿自由讨论和尝试怎样做汤圆,老师最后进行正确的示范
有些幼儿可能看过大人做汤圆的过程,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来做,但是动作会显得笨拙,制作的汤圆也不太漂亮,但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他们平时会认真观察,能够大胆表现、大胆尝试。最后老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将一块糯米团放在手里上下搓成一长条,然后捏一点放在手心沿着一个方向揉,揉成一个圆圆的圆团,汤圆就做好了。做好了以后,要把它们放在碟子里。
(三)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过节,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喜悦。这一环节突破“搓的技巧”这一教学重难点
老师说“今天我们大家在幼儿园里过冬,怎么样才能过上一个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节日呢?”引导幼儿去邀请等候在外的大班小朋友一起制作汤圆,开心过节。大家把手洗干净以后,就开始做汤圆了。制作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要求大班小朋友让小班幼儿多动手,在旁帮助他们,不要自己包办。老师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帮助。
汤圆做好了,大家排成长队,听着音乐跳着舞,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欣赏一边评价,哪些汤圆做得好。再一次巩固“搓”的技巧。
在这一环节,因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偏低,如果只是由老师来进行示范、指导的话,不但很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利用大哥哥、大姐姐来共同参与过节,不但热闹,充满节日的气氛,而且以大帮小,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幼儿很快的掌握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就变得轻松、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大班幼儿的互相配合,小朋友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和交流。
(四)煮汤圆
大家一起把汤圆放在预先煮沸的水里煮。煮好以后一起吃汤圆这个环节可以延续到下课后。老师鼓励小朋友把煮好的汤圆分给幼儿园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小朋友品尝,分享过节的喜悦,进一步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向家里人学习一种简单的食品制作,利用自己的橡皮泥进行制作,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做的是什么,如何做,用到什么技巧等等,从而使这一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
小班综合活动《狗尾巴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狗尾巴草》,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四)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
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五)染色、作画
1、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六)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七)活动延伸带领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教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由于教师的疏忽,超市开业时播放的喜庆音乐和学生购物时播放的轻音乐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