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布施努策尔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8-06
- 127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布布施努策尔教学反思,本文共4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养成对事物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调、决、难、别”的读音。
3.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4.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5段认识青蛙的蝌蚪和癞蛤蟆的不同特点。
2.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态度和习惯。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听写
3.什么叫“不合群”那只小蝌蚪“不合群”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导入新课
我和永明通过观察,发现这是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但它俩并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又进一步动起脑筋,他们想弄明白了没有?又是怎样弄明白的?
三.讲读第3段:
1.这段话有几句?各写什么?
2.“我”和永明觉得很奇怪。对什么觉得很奇怪?
3.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这支蝌蚪与其它蝌蚪有哪几方面不同?游动方式:独游——群游体形:略微大一点——小一点颜色:青灰色——黑色
4.看课文插图说说这两种蝌蚪的不同之处。
5.两种蝌蚪的这些不同之处容易看出来吗?根据课文及插图说说理由。理解“略微大一点”,说明体形大小相差不大。青灰色和黑色,颜色相近。他俩为什么能发现这些不同?
6.根据上述观察所得,对于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这个问题,我想到什么?“不是一家人”比喻什么?
7.“我们的答案到底正不正确呢”,他俩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四.讲读第4段
1.这只小蝌蚪不合群是因为它们不是一家人,我们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2.从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们是怎样得“两家人”?
3.齐读。
五.讲读第5段
1.“原来是这样”,“这样”指什么?
2.“哦”是个语气词,你们知道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这段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3.试读,齐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和永明这次春游收获真不小,他俩对上述蝌蚪的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了解较少到完全掌握,靠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哪些地方?
3.小结知识内容和本文说明的道理,对学生提出希望。
七.齐读全文
八.作业
抄写,背诵课文第4段。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只狼草原狼的后裔,原本从小被一个富农养来当看门狗,兔子普策尔(“小不不”的母亲)把他救了出来。他们一起旅行到了大草原上,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狼对普策尔的爱称是“月光的口水”但是恢复了凶猛本性的狼要在草原上生存,却必须以她那样的小动物为食物。虽然他还是很爱普策尔,甚至为她摘来草原上仅有的带刺的蓟来送给她,充当她故乡的花朵,结果却只是扎伤了她的胸口。有一天她想去抚摸他的耳朵时却发现他嘴边沾着血迹,也知道了他是怎样残酷地把她的兔子同胞撕成碎块来喂饱自己。终于有一天,她从他身边跑开了。兔子普策尔有了孩子,叫施努策尔,人们叫他“小不不”,在施努策尔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德国作家沃尔夫的《“小不不”施努策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读准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快速浏览文章,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个通话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三、通过具体语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1、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施努策尔,他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呢?(2自然段)
2、你能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谈施努策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主人公施努策尔是一个不听话,性格倔强,可爱,幸运”的孩子。
(1)3自然段中的“不假思索”反映出他做什么事情都爱说“不”,人称“小不不”
(2)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孩子”:关黑屋也不认错;母亲让他拔嫩草,他“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像根木头,简直就像瘫了似的。
(3)他十分让父母亲头疼。第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
(4)“他心眼好”但是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影子。”惹爸爸生气,他很难过,但是不表现出来。(6、10自然段)
(5)对于妈妈的锦囊妙计,激将法上当。
(6)有疼爱他的父母亲。
四、感受人物的变化
1、施努策尔难道事事都说“不”吗?他一直不配合父母吗?
妈妈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负负得正。(12自然段)
2、出现漏洞
(1)施努策尔的心里变化
20自然段“越来越不安静“”几乎啥也不吃“”不,我不去!“自言自语。充分体现了施努策尔的内心的挣扎,她想去接妈妈,但是倔强的本性又是他要做相反的事。
23自然段描写爸爸“正躺在散发出幽香的与草上打着呼噜。”与施努策尔24自然段为母亲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2)狼的`表现
从31、33、35自然段中对狼恐怖的描写,都反衬出了“小不不”面对着极大的危险。
(3)关注景物描写对事件的推动作用。
景物由“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爱天空,……有一只狼叫个不停”
“澄澈明亮的夜色……不过她还是高兴的。”到后来的紧张,扣人心弦,不禁让人为“小不不”捏了一把汗。
母亲表面似责备的话语,其实是对有这样一个关心自己的孩子的爱。
五、总结提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从“小不不”身上,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总结出什么?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只狼草原狼的后裔,原本从小被一个富农养来当看门狗,兔子普策尔(“小不不”的母亲)把他救了出来。他们一起旅行到了大草原上,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狼对普策尔的爱称是“月光的口水”但是恢复了凶猛本性的狼要在草原上生存,却必须以她那样的小动物为食物。虽然他还是很爱普策尔,甚至为她摘来草原上仅有的带刺的蓟来送给她,充当她故乡的花朵,结果却只是扎伤了她的胸口。有一天她想去抚摸他的耳朵时却发现他嘴边沾着血迹,也知道了他是怎样残酷地把她的兔子同胞撕成碎块来喂饱自己。终于有一天,她从他身边跑开了。兔子普策尔有了孩子,叫施努策尔,人们叫他“小不不”,在施努策尔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德国作家沃尔夫的《“小不不”施努策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读准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快速浏览文章,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个通话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
三、通过具体语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1.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施努策尔,他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呢?(2自然段)
2.你能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谈施努策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主人公施努策尔是一个不听话,性格倔强,可爱,幸运”的孩子。
(1)3自然段中的“不假思索”反映出他做什么事情都爱说“不”,人称“小不不”
(2)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孩子”:关黑屋也不认错;母亲让他拔嫩草,他“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像根木头,简直就像瘫了似的。
(3)他十分让父母亲头疼。第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
(4)“他心眼好”但是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影子。”惹爸爸生气,他很难过,但是不表现出来。(6、10自然段)
(5)对于妈妈的锦囊妙计,激将法上当。
(6)有疼爱他的父母亲。
四、感受人物的变化
1.施努策尔难道事事都说“不”吗?他一直不配合父母吗?
妈妈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负负得正。(12自然段)
2.出现漏洞
(1)施努策尔的心里变化
20自然段“越来越不安静” “几乎啥也不吃” “不,我不去!”自言自语。充分体现了施努策尔的内心的挣扎,她想去接妈妈,但是倔强的本性又是他要做相反的事。
23自然段描写爸爸“正躺在散发出幽香的与草上打着呼噜。”与施努策尔24自然段为母亲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2)狼的表现
从31、33、35自然段中对狼恐怖的描写,都反衬出了“小不不”面对着极大的危险。
(3)关注景物描写对事件的推动作用。
景物由“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爱天空,……有一只狼叫个不停”
“澄澈明亮的夜色……不过她还是高兴的。”到后来的紧张,扣人心弦,不禁让人为“小不不”捏了一把汗。
母亲表面似责备的话语,其实是对有这样一个关心自己的孩子的爱。
五、总结提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从“小不不”身上,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总结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考查对生字的掌握
2.复述课文
二、读了这篇有趣的童话,你有什么感受?
1.小组交流
2.汇报所得
三、积累与运用
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并积累下来
2.童话《“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德国剧作家沃尔夫的代表作。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默读课文,体会“施努策尔”的特点,感悟文章描写方法。
3.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培养学生想象和表达能力。
二、基础知识
区别字
搭( )恼( )
塔( )脑( )
正音字:掺(chan) 莽(mang) 澄(deng cheng)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德国作家沃尔夫的童话故事,塑造了一个倔强、逆反但很善良、勇敢的小兔子形象,这样的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也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2.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对小兔子施努策尔的描写,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3.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描写,准确把握小兔子施努策尔的性格特点。
4.教学突破点:
以疑促思,把握凸现人物特点主线组织教学。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理解“小不不”的含义。
2.简介作者沃尔夫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2.学习生字。
3.在初读的基础上,指名复述本篇童话的主要情节,同学之间互相点评。
三、作业 1.写生字,抄句子。2.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不不”施努策尔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白搭、掺和、苦恼、澄清、漏洞、莽撞、庞然大物、惊慌失措
2.指名复述本篇童话的主要情节。
(二)默读课文,体会小兔子的性格特点
1.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施努策尔”是一致什么样的小兔子?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
2.学生相互补充。
(三)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这篇童话,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作业: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
五、板书设计
“小不不”施努策尔
倔孩子
难管教的孩子
心眼好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沃尔夫(Friedrich Wolf,1888—1953),德国剧作家,儿童文学家。青年时曾做过海员,后来学医,毕业后在船上做医生。1928年加入德国共产党。二战后,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波兰大使。沃尔夫是德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早期作品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作品是《穆罕默德》、《黑色的太阳》等。1928年开始转向社会批判主义,创作了《氰化钾》、《泰扬觉醒了》等剧作。发表了文艺论文《艺术是武器》。沃尔夫最的戏剧作品是《马门教授》、《托尔斯•门采尔》。沃尔夫还为儿童写了许多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出版过《沃尔夫童话集》。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不不”施努策尔》备课资料
本课要求复述主要情节。我们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是进行复述的前提条件。
本文写的是“小不不”施努策尔总喜欢做那些别人不要他做的事情,因此吃了不少苦头,无奈妈妈只好利用他的倔脾气说反语让其做事,可有一次竟让他险些丧命的事。
一、(1~4自然段):写他名字的来历,概说他的难管教。
二、(5~12):具体事例说他吃软不吃硬,反语最奏效。
(这里写有三件事)
1写妈妈央求他去做事,他第二天去。
2写因为吃芦苇心叶与爸爸发生冲突。
3写为爸爸取拐杖的戏剧变化。
三、(13~15):写妈妈找到了对付“小不不”的好办法:反着说话让“小不不”做了些事,如捡玉米心叶。
(16~结尾):妈妈的锦囊妙计出错——月夜下 “小不不”独自冒险去接妈妈,遇狼又侥幸脱险。
故事的结局虽说是有惊无险,“小不不”侥幸狼口脱生。但是这样做的弊端一-已显而易见。
思想教育: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事理的明晰,“小不不”定会改变性格,做出真正让妈妈高兴的事。
“小不不”为没有及时帮妈妈做事而伤心、十分担心妈妈的安全等都说明他有爱心,最爱妈妈。夜里去接妈妈说明他很勇敢。
“小不不”总是不加思索的就“不!”或“管他那一套呢”和在与爸爸发生矛盾是“还击”,既是礼貌的缺失,又是做事不思后果。
字词:
读一读,写一写:(多音字)
血(xuè)统(tǒng) 强(qiǎng)迫(pò) 倔(jue )强(jiàng) 四声 嘴(zuǐ) (免得说他倔(juè)) 倔(juè)脾(pí)气(qì)
“不干这个就(jiù)得(déi)干那个” “得把他关起来二两顿饭才行。”
澄(dèng)清(qīng) :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掺(chān)和(huo)=搀活 62倒数死自然段应(yìng)和(hè)
澄清: chéng qīng:清亮:1湖水碧绿~2使浑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3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事实。
如有时间也可拓展一些象声词:狼嗥 虎啸 狮吼等
笔顺:澄 右上边是撇、撇、捺。
第二板块的主题是“希望”。所选的三篇课文分别讲了妈妈的希望、老师的希望、儿童(及全世界人民)的希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