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与信息结合论文
- 文档
- 2024-07-30
- 11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与信息结合论文,本文共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小学毛笔书法教学论文
这种艺术形式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喜爱,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程也增加了毛笔字教学的内容,对毛笔书法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对毛笔书法最好的发扬方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小学阶段书法教学的看法:
一、讲究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选择好工具,才能在练习时达到最佳的效果。对小学生来说,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是关键,它对我们写好汉字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除了这些工具之外,还有其他工具也需要准备,例如:选择合适的字帖、毛毡、笔帘等等。只有选择好工具,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二、讲究姿势
工具、兴趣都具备了,还要讲究写字的姿势。
1、讲究执笔方法: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之间,食指、中指并列在前,拇指在左后,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如果是悬腕,那么执笔稍高一些。笔杆与纸张保持垂直,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2、讲究坐、立姿势。坐: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站:两腿自然分开,保持身体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曲,距离不宜太远,左手按纸,同时要注意桌子不能太低。
这些姿势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方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三、讲究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笔法,小学生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而在众多的楷书中,我主张从颜体或柳体、隶书开始学起。直接教授笔法,无疑是比较枯燥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激发兴趣
古人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儿童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书法产生兴趣,他会想办法,去练写,并且会以此为乐。这种快乐又能促使他进一步学习书法,所以我们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结的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最感喜欢的事。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书法家的练字故事;可以是某幅作品的由来;可以是书法家写这幅作品时的心境等等。例如学写《千字文》的时候,可以讲讲周兴嗣编写千字文的故事。
b、做游戏。如教学部首时,把各个笔画与我们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来理解,最后将做好的笔画头饰发给学生,让学生扮演,加上教师独白,加深对笔画书写的掌握。在书法课上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多媒体的引入。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间架结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2、教学语言儿童化。以颜体字笔画“横”为例。这样告诉学生:“横”像一根长长的有韧性的扁担,写的时候要前低后高,这样挑扁担的人才能走得稳。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肯定也不一样,将笔画类比作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既降低了难度又易于学习和掌握。
3、设计口诀易记化。把规律性较强和特点比较突出的笔画或者偏旁串连起来归结成易于识记的口决,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法。如:“‘口’字‘口’字上宽下窄”;“‘横’画‘横’画前低后高”。
4、示范为主,讲解为辅
指导学书不能忽视运笔的训练。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等。
四、讲究教学环节
个人认为在书法课上,不是单纯的教笔法就行的,尤其针对小学生,适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也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1、激趣导入: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古筝等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讲一些书法家的名人轶事,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范写讲解:老师的范写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等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先描后写:描红是写初学毛笔字的必要环节,只有先进行描红,使笔画或者字在心中留下印记,然后再临写,效果才能好。临写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力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结构;“心到”就是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方法,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
4、老师巡视:学生书写时,老师应该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写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5、适当点评:通过点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
以上阐述,仅是我对毛笔书法进入小学课堂的粗浅看法,其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商榷。但是不管怎样,就现在的教育形式来看,毛笔书法教学进入小学课堂势在必行,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做龙的传人,那就应该,也必须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校园的“中国味”更浓一点!
探究小学教育与信息运用的结合论文
一、概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重在对语音、字、词的识记,涉及需要理解的内容,须辅以形象化手段,以弥补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比如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时,令学生描述不同的动物形象,这时在多媒体上展示各种动物的大型图片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学生对照逼真的图片来描绘,而不是凭借脑海中的印象,使其专注于语言的表达和组织,从而提高其“说”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发散,教师尤其要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授二年级下的课文《丑小鸭》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丑小鸭的形象,然后在多媒体上演示几幅丑小鸭的卡通图片。演示丑小鸭图片时,可以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为背景,并在最后一幅图片中展示美丽的白天鹅,以引起学生的遐想。
在学生学习课文后,以卡通图片展示课文故事内容,并让学生描述,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氛围中。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重在引导其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语言文学的鉴赏。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比低年级明显提高,可适当锻炼其概括能力。如在五年级下的课文《丝绸之路》的讲授中,可以一张古代地图开篇,配以悠远的驼铃声,在地图上以骆驼的`足迹标出丝绸之路的轨迹。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通过对丝绸之路在商品流通、文化交流方面意义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注重抽象归纳能力,比如将安息国的将军与中国使者见面的场景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能用“隆重”“热烈”等词汇来归纳,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概括的依据,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学生在古代文化的熏陶下,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讲授《丑小鸭》《丝绸之路》等作品时,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信息技术尤显重要。音乐、影像、图片、卡通等多媒体素材在课堂的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集中精力于课堂,才能高效地获取知识。但也要注意,多媒体不可以让多媒体喧宾夺主,使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权。过于绚丽的课件,繁多的图片视频会吸引学生大量的注意力,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造成沉浸在多媒体中而无法有效接受知识。此外,信息技术在课后作业布置上也可以产生有效互动。比如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可以采取“作业超市”的形式,平行地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自由地从中选择一个来完成,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教师每次课后指定固定时间与学生网络实时交流沟通,这样,在学生完成作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易发挥,师生的平等互动也更加顺畅。
传统的讲授是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手段,决不可因信息技术而偏废,传统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信息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计算机无法完成的。这里的“言传”指教师严谨、优美的语言,在情感表达方面远胜于应用图片、视频的课件。如讲解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可带来巨大感染力,教师深入的解读和旁征博引,可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水平和人文修养。而“身教”则指教师工整、优美的板书,以及肢体语言的传达,这既是对学生的示范,也是启发学生的重要途径。此外,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会使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结
综上,只有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和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探讨论文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同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教学”与“玩游戏”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特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往往可以在“玩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巧。文章先论述“教”与“玩”的理论依据,再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教”与“玩”结合的基本策略,最后提及“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与“玩”;基本策略;原则要求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往往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帮手。带有“游戏”性质的体育运动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注重“教”与“玩”结合,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提升体育运动素养。经过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运动往往带有一些游戏性质特点,能很好地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联系在一起。诸如看到别人在玩呼啦圈,很多学生都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玩一玩。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各种小学体育的运动项目都是带有“玩游戏”的性质,很能吸引学生。类似的体育运动还有很多,诸如玩跷跷板、踢毽子、丢沙包等。教师不妨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又能在体育游戏中教学体育内容,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与锻炼身体的目的。由于小学生身体处在发育阶段,很多体育运动不适合长时间锻炼。为此,从小学生的身体原因看,学生的身体运动负荷不能太长,长时间的运动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否则会影响其身体的健康发展。“教”与“玩”的结合能很好地让学生在体育运动锻炼中得到运动的乐趣,不会感觉体育运动的枯燥,让其感受到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松弛有度。例如,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打篮球时,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教师务必让其中断打球做一些其他游戏活动等。素质教育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说“教”与“玩”的结合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身体,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素质。体育“教”与“玩”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体育运动修养。因为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而“玩”则能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玩”不是纯粹毫无目的的“玩”,“玩”是为了更好地“教”,体育教学中的“玩”都是与“教”息息相关的。“教”与“玩”都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基本策略
小学体育“教”与“玩”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教学中取得一些教学实效,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基本教学策略。
(一)适度的集分结合。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最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的规范技巧。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教师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可以主动地把学生以游戏形式教学。例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时教师就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训练,有的小组单腿站立,有的小组单腿跳跃,有的小组单腿接力等,这种“教”与“玩”的结合,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看到自己或者其他小组同学的体育训练都会哈哈大笑,自然会激发其主动尝试的欲望。
(二)间隙的课间穿插。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身体素质有限,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其讲授的体育理论、运动技巧、动作要领、规范等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教师适当都穿插一些课间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的运动神经。诸如在对一年级小学生教学广播操时,课堂中教师不妨播放一段轻松欢快的歌曲,让学生尝试着跟着音乐节拍跳跃,其他男生也可以一起加油助威。
(三)自由的`命题发挥。小学体育运动训练中,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技术要领后,由教师统一制定游戏的命题,在游戏中提出相应的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设计体育某些游戏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例如学习《投掷》的教学内容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学校资源自由设置投掷类的游戏,有学生想到用学校的废旧报纸揉成纸团,有的学生用鞋子、小石块进行游戏训练,但是对于鞋子、小石块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学生在这项投掷练习中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学着老师的标准去运动,在运用篮球进行投掷时,熟练地完成这项投掷任务。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教”与“玩”结合,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智慧。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创设游戏,当然游戏不是随意的,带有一定的要求,否则体育课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学生的体育素养无法提升。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需要遵行一定的原则要求。具体如下:
1.教学中心。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提升学生运动素养。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玩游戏”要围绕教学内容。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将“教”与“玩”巧妙地结合起来。
2.“玩”而不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教师引导学生在“玩”的时候注意控制课堂,不能造成乱哄哄的局面,预防一些安全隐患。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有效利用。作为新课程教育下的一线体育教师,教师的体育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还需要老师们仔细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朴明华.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快乐体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0).
[2]齐翠萍.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11).
[3]刘慧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的结合[J].都市家教(下),(08).
教学与游戏结合下的小学体育的论文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小学的体育课程沦为“鸡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体育教学形式单一。部分学校以“教师讲授动作要领、学生单纯模拟动作”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过于注重体育规范化教学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学生学习兴趣、良好习惯的培养。
2.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目前学校安排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一成不变,并呈现固定化、枯燥化、模式化倾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尚未纳入教学体系中,甚至还有学校并未为学生订阅体育教材,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
3.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期考试为主,教师主要考查学生体育动作的规范性,一方面忽视了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只以期末考查作为参照标准,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监督。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学校不安排体育考试的情况,不能测查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是指在体育教
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促进身体发展的活动性游戏、与专项体育运动有关的专门性游戏,使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认识到体育的本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及技能,从而促进自身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将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融合,通过趣味化、娱乐化、教育性的游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及公平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并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解决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的融合策略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教学的意义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实施体育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极具现实性、紧迫性,具体策略如下。
1.根据课堂进程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却必要的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讲解外,还可根据课堂进程的特点选择一些游戏活动作为辅助教材。比如在课堂准备部分选择的游戏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体育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主体部分选择一些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小学体育跳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跳高的起跳、摆腿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舒展。在课堂主体部分,教师讲解完基本跳高知识和跳高技能,可给学生安排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游戏,如“抛实心球比赛”、“推手比赛”等,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平衡。
2.体育游戏教学的`形式要有创新性。体育游戏教学要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保持基本传统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趣味游戏因素,但游戏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相匹配的游戏类型,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互帮互助、配合、尊重、忍耐、服从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游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还陶冶学生情操、塑造优良品质。
3.体育游戏教学方法要体现创新性。教师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这种教学方法要体现创新性。具体来讲,可采用儿童化角色任务法、结合多种新奇游戏法、以游戏激发自由发挥法等,教师通过设置新奇、创新性游戏,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信心。综上所述,将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和方法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实践结合是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合理组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论文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体验“感与知”情趣。
情境教学是现今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教学策略,而如何有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则成为了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头疼的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印象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数学教学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实现情境化。”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借用信息技术平台,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感与知”情趣。而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搭建情境平台,便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策略。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喜欢采用几何画板这一数学教学软件,利用其操作便捷、展示清晰、动态互动等优势,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二、善用信息技术,创设游戏氛围,体验“教与学”乐趣。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兴趣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最好媒介;第二,让学生体验到教学参与的乐趣,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善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游戏氛围,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真正体会到现代化教学媒介所带来的乐趣,融“游戏”于“教学”过程中,让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被学生轻松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整合起来,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教学乐趣呢?笔者认为,方法不拘一格,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借用信息技术软件创设游戏画面,也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平台采取课堂互动游戏教学的方式实现。
三、多用信息技术,创设实践环节,体验“学与用”真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多用信息技术平台,注重课堂授课内容的课外整合,创设课后实践环节,让学生体验到利用信息技术“学与用”的真谛,也是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教学精髓所在。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如何整合?如何教学?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这些问题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创造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具动态性、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4).
[2]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专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3]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论文
一、数学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对于抽象性强、难以想象的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乏味、枯燥的学习中顺利地坚持下来,并且成功地将知识纳为己有。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便成为数学学习好坏的关键因素。作为数学教师,也要重视起学生兴趣及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都能够有这样一位无时无刻不推动自己学习和前进的“老师”——兴趣。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展现和讲解的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就是说能够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作为高中生,他们说好奇的事物大都是非常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到过的物体等,为此,教师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各样、形式各异、颜色丰富的椭圆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利用椭圆形组合绘制出非常有趣好玩的事物形象,学生在观看笔者的展示过程中注意力就被大屏幕当中形形色色的椭圆形所吸引住了。然后笔者引入椭圆的概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形状可以称为椭圆;再通过多媒体让这些椭圆动起来,将其巧妙地置于坐标系中,丰富学生的视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渗透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其发自内心地愿意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
二、信息技术能够推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够成功地运用自己的探究方法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这种良好学习状态的保持下进而能够进行知识的开拓和创新。在学生体现其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所选择的数学问题就成了能够正确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数学教育过程的核心是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和有效组织。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组织和创新环节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背景,以及更多的教学软件为教师提供了最佳的教学工具。在这些资源和工具的充分及有效利用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钻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动态的两条直线,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发现平面内两条直线所有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教师再有目的地将课本中的知识详细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深刻的理解和印象中去体会和感受直线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为教学锦上添花,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经验和技能
数学知识具有超强的逻辑性、严谨性、精确性和创造想象性。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环节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及营造的教学氛围都能够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能够清晰地了解、全面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便于教师揭示数学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拥有自己特殊的数学思考形式和本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适当巧妙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数学知识的经验和技能。如“四种命题”学习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搜索有关“命题”的资料和知识,让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且把自己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关于命题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搜集的资料呈现出来,加上自己的补充和讲解,成功地揭示出命题的概念和内涵。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进行资料的搜索和整理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及网络的优势,便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
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中的适当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想要把知识更加全面广泛地呈现给学生,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就需要在教学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而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本书一本书地进行查阅和记录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身心疲惫,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而有了网络信息这个技术平台,就为教师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就能够搜集和整理出需要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也比较容易将其展现出来。这样就为教师的备课节省了大部分时间,从而能够让教师把精力多用在教学手段的想象和设计之中,从而创新出更加完美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育课堂,为数学教育环节提供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通过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促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探析论文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存在很大的联系,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对此,小学教育者要将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小学教育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班主任管理水平。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语文教学内容,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重视课文朗读,加深思教记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各方面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思想观念,构建完善的思考体系,使学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认真学习的思想品格。对此,教师要重视课文朗读,利用朗读和背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同时使学生更加理解课文中的教育意义,實现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丑小鸭》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默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印象,之后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加深对段意和字句的理解,深化教学内容的记忆。在文章教学结束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美丑不在外表,美丽的真谛在于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让学生不以貌取人、不嘲笑别人,学习丑小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高贵品质。
2.加强文字练习,引导正确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要重视文字练习,加强书写教学,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书写能力。从本质上看,小学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育人作用,加强学生文字练习,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邮票齿轮的故事》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道理,教师可以摘选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句子或者是段落,引导学生对此句子和段落进行书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语文课堂表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与管理目的,教师要将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语文课堂表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中,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的'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进而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明确这一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想法与表达能力的差异性,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表达交流活动,在进入教学后,教师可以巧设问题,先给学生1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进入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了解学生思想水平与思想感悟,将其利用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语文课堂组织,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课堂教学组织水平可以侧面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水平,作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辅助学科,语文可以结合学生心理状况,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条件下接受教育,并将语文教育内化为语文素质,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和班主任管理的最终目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中,相对于传统教材而言,本文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本文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的巨大回报的故事,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还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教师可以引用分组教学的方式,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爱心,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而实现本节课的素质教育目的与能力培养目的。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的结合的论文
作为体育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经验结合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学校 邱家聪
时间如梭,当教师已经三年了。在学校,我主要承担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和信息技术课以及学校的信息员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学生,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进入了多媒体时代,把视听技术更加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对现代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的应用为主要特征,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有效性,更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然而,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在数学领域,把数学知识以多媒体的方式快速地传播,使得数学知识更有趣、更容易掌握,因而能更快更广地普及。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总结了五点教学内容: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在电脑中播放出来。和自己创作的教学模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学校的电子设备齐全,在课堂时播放出来。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方程,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来引出方程。对应用题中列方程式感到吃力,这时我使用电子课件制作出生动的幻灯片,初次设计一个天平,让学生观察。学生对我播放的内容感到一种新颖,下面有的学生还问: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方程,你怎么开始播放天平了,这时我对学生说,方程有一种特性,以等号为平衡点,等号的两边分别是天平的两个托盘,要使两边的托盘相等,就得使等号两边的关系式是相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实物更加接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每个学周前我都对下一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
三、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敢于说出困难之处,教师从而使教学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更能切实地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与予以关注,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这方面,我课外充分的运用了我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在QQ上成为好友,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师”,而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尽量学生多微笑,多鼓励,少讽刺、挖苦。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力求的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兴趣出发,课堂气氛和谐轻松融洽。
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在教学中,坚持对每一名学生我都做到要用同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这个班级上学期我带了半年的班,我了解到了一些学生的家庭状况,对此,我坚持对待他们要比平常的孩子还要更多的关心
五、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例如:在上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几乎都是计算题为主要的,像,小数的乘法,与除法。在计算方面,有的学生计算水平很高,而有的学生相对薄弱点,还有的学生跟不上节奏,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并且在易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用以特俗的特效加以提醒,让学生在兴趣中体会到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了然醒目。
在信息技术的领域中,把各科知识以多媒体的方式快速地传播,使得数学知识更有趣、更容易掌握,因而能更快更广地普及。由于信息技术在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突出地位及在教学中的令人激动的优势,各国都积极地研究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为了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学会将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使今后的教育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新,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了解知识。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论文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浅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有机结合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延伸至各行各业。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促使学校教学在方式和理念上有了全新的改变,丰富了教学的内涵,提升了教学的效果。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学为关注点,将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有机结合,并重点围绕“七新”之法展开论述,希望找到一条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七新 初中科学 信息技术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将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门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与科学密切相关,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我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摸索与实践,笔者总结出“七新”之法,下面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对“七新”之法展开论述:
一、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教育同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学的发展,关注国家关于教育的一些相关政策,关注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新理念,不断转变教学思想。对于初中科学课程来讲,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不是让学生做对多少道题,得多少分为目标,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要敢于突破原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认识科学,掌握科学,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去看待和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改变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有过了思想这道坎,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新课标的实现。
二、掌握新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从业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学”字当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当今社会,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对于教师来讲,更要一刻不停地进行学习,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涵盖多方面的知识,要想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灵活的.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笔者之前对信息技术也是一窍不通,后来为了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专门学习了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软件,而且还学会了视频和音频的剪辑,为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新手段,引起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课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有的教师会针对某个学习要点,制作动画,生动地给予展示,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还有的教师,喜欢通过多媒体进行一些课堂游戏,将知识的学习融入游戏当中,吸引同学广泛参与。通过这些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一直在尝试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一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生动演示了日食和月食的整个形成过程,并一步步进行讲解,消除了学生单纯看图片带来的困惑。此外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运用电脑抽奖类游戏,将全班同学的名字放到游戏中,抽中谁,谁回答问题。同学们对于这种提问方式,非常感兴趣,表现非常踊跃,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拓展新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初中生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多时候,他们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老师能够讲解并传授更多的知识,然而,教师的知识量毕竟是有限,精力也是有限的。以初中科学为例,其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科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基本教材就可以囊括的,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作为教师,适当对这些课外知识给予讲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于初中科学课程的喜爱。笔者经常会在讲课前进行一些课外知识的准备,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有意无意的向学生进行讲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五、引进新激励,激发学生潜力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段,他们渴望被尊重,被认可,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关爱和呵护之中,更加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教师表扬和认可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如口头表扬,发奖状,发奖学金等等,很多教师也非常善于运用各种表扬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潜力。笔者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笔者在进行初中科学的教学中,会经常运用一些答题软件,设置各类基础知识题目,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答对,电脑会说:“你真棒”、“非常棒”、“继续加油奥”等,如果答错了,电脑则会说:“太可惜了”、“要努力奥”,在答题时,同学们都希望听到电脑的表扬,表现十分踊跃,在电脑的激励声中,同学们牢牢掌握了各个知识点。
六、挖掘新不足,改善教学水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肯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差距,这也为教师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提供了动力。但是,俗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沉浸在教学当中,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虽然别人可以为自己指出,但毕竟不是亲眼所观,难免存在怀疑。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师有效发现自己的不足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很多有条件的学校,会定期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让老师亲自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的不足,或者直接将教师的教学录像放在教研小组里进行播放,让教研小组的所有教师进行观摩和品评,如果学校条件不允许,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将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笔者在进行初中科学教学时,也经常进行课堂录像,回家后反复揣摩,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七、搭建新平台,实现家校交流
初中生非常有个性,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时期,初中阶段的教育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讲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对于一名初中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同样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家校互动是做好初中生教育的前提。过去,有条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师与家长一个学期难得见上几面,除了每个学期的家长会,教师与很多家长不可能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家校互动成了一句空话。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为家校互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笔者也非常了与运用网络工具等信息技术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一方面笔者专门设立了家长微信群,可以随时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通过网络工具,我可以对学生在假期期间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另一方面,笔者专门开通了微博,定期发表初中科学教育话题,了解家长朋友的心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搭建起来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平台,推动了初中科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的教学需要更多的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现代化,趣味化、互动化。当然,作为教师,不能单纯为了信息技术而去采用信息技术,不能仅仅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一定要有高度,要站在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果的全局上,牢记“七新”之法,运用信息技术。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深入运用,初中科学教学必将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樊青凤.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 蔡仙明,李国良.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思考与对策[J].考试周刊 2008年23期
[3] 沈利峰.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J].浙江教育技术. 2009(03)
[4] 王福伟.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对“教”与“学”的影响和作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4)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