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6课 盘泥条
- 文档
- 2024-08-16
- 101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6课 盘泥条,本文共1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美术《泥条盘筑花边器皿》教案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泥条盘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花边器皿。
教学难点:泥条的合理组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上学期泥条盘筑手足形器皿的优秀作品。
2、欣赏泥条盘筑而成的.花边器皿作品。
二、讲授泥条盘筑的要领。
1、器皿底板的制作压一块泥板,根据需要切割出底面的形状,如圆形、心形等。
2、改变泥条盘筑的方向和方式,盘筑器皿坯体。
(1)搓出泥条数根,泥条大小合适、粗细均匀。
(2)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有计划、有目的的合理改变泥条的长短、粗细、方向。重点分析泥条方向的处理,从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使学生得到启示。泥条的方向可纵横相间,
可卷成螺旋状、弧形,也可相交、缠绕、编织等,使作品更加生动、美观。
3、装饰、整理作品。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学生熟练的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尝试改变泥条的方向,盘筑一件生动、美观的花边器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泥条是否粘结牢固,给予大胆、认真的学生以鼓励、肯定,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在构思上加以启发。
四、课堂小结
1、评议本节课学生的作业效果,对所有能完成作品的学生加以肯定。
2、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作简单的总结。
3、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玩陶过程中的问题谈意见和感受。
4、总结下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录像感知、课件展示、范作展示、小组合作、成品展示等方法来体验盘泥条这种陶艺技法。使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欣赏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陶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感受陶艺文化。
教学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泥条盘筑的技巧、作品装饰的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了解陶瓷文化,感受中国是陶瓷的国度。
2、欣赏陶瓷图片,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3、了解陶器制作的基本方法:徒手捏制法、泥条盘筑法。
4、出示范作,简介泥条盘筑制陶法的价值
3、讲述:今天,我们就用盘泥条的方法,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陶器。(板书课题)
二、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
1、播放录像:泥条盘筑法。
2、总结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
(1)制作泥条的方法:
①、首先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②、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③、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
(2)泥条间的固定:
①、用泥浆粘接。
②、挤压泥条固定。
(3)注意事项:
1、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
2、注意安全,使用工具要小心;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3、学生动手尝试搓泥条,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三、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
1、展示泥条盘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学生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方案。
3、学生制作。
4、教师巡视,对各组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与交流。
1、学生自己上台来展示本组的作品。谈谈创作思路和制作体验。
2、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五、小结
六、艺术拓展与欣赏
1、欣赏现代陶艺作品。了解由泥条盘筑法衍生出的泥条编织法和泥条竖立等成型方法。
2、让学生课后完成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可以尝试使用泥条编织等方法。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教材分析: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动画视频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对比,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本环节设计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美术小记者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美术小记者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九课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1--20课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10课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看录像结束教学
1、看课本第P1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二」(共享)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