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设计参考
- 文档
- 2024-08-29
- 123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设计参考,本文共19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设计参考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 ,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 ) 橡皮长2( )
小明身高1( ) 课桌宽60( )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 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 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 )页,大约还剩( )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2.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好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多位数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1)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1.第1题。
这道题通过我国几种家用电器产量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大数的改写等练习。
练习时,可以先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读图,再独立进行相关的练习。
2.第2题。
这道题是进行写数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指名进行汇报。
3.第3、4题。
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专项练习。第3题是用“万”作单位,第4题是用“亿”作单位。由于求近似数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道专项练习。
为了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可以多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4.第5题。
这道题是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说说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课题 整理复习100内计算方法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加深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难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板书设计 计算法则:1、――
2、――
3、――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分类整理
三、分小组活动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把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1口算(出示题)
36+30= 35+34= 56-22=
65-18= 50-24= ……
师:开火车说答案。然后分类。
生:A加法、减法
B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根据学生的分类板书
2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3、师总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有关加、减法的练习总结,现在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师生共评
比赛算题,看谁能全做对。
做课本的105页1、2集体订正
课题 整理和复习乘法口诀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加深乘法含义的理解,熟练地用口决计算式题
重点 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难点 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理解含义熟记口诀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表
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自主学习,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二、整理乘法口决,制作乘法口决表 1师生谈话
2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汇报交流,形成知识网络
1、 说一说,学习的乘法口决
2、 将这些口决,有规律的排列起来,制成一个乘法口决
三、整理乘法口决的含义,熟记乘法口决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开放练习 表。
3、 汇报、交流
4、 观察乘法口决表,发现规律
1、 学生说乘法算式的含义
2、 小结
3、 口算比赛,完成107页第13题
1、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102页第2、3题
将身边遇到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口决来解决。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组合排列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难点 初步理解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6页8、9题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解决问题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口诀的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 熟记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
教学基本思路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提问,乘法口诀
2整理乘法口诀,回忆所学的知识,展评学生的作业
3、介绍“九九歌”,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查找有关“九九歌”的资料。
4整理: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
二、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三、总结评价 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5小组讨论
6结合学生举的实例来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
1、基本练习:速算3分钟(完成91页第一题)
完成91页第2题
2综合练习
3、创新练习
A、 课件出示信息
B、 请同学们根据住处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C、 交流汇报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组合排列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难点 初步理解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6页8、9题
反思:
课题 米、厘米、角、直角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角的认识
难点 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直尺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3页4、5、6题
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组合排列 课型 复习 案序 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信心
重点 经历探索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难点 初步理解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图片,学具袋
教学基本思路 激发兴趣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让学生试一试
2发现问题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
二、组合
三、比较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总结 练习内容
6、拓宽应用
1、故事引入
2、探索新知
用学具摆一摆
完成课本106页8、9题
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九单元(总复习)
主备人
本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一、小数
二、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三、空间和图形
四、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训练重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训练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总课时:7课时
分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1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1课时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课时
三角形…2课时
位置与方向…1课时
统计…1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2)0.61里面有()个0.01
(3)3.61里面有()个0.01(4)0.061里面有()个0.001 0.25写成分数();0.312写成分数()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
(1)63.6×10×100÷1000 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
(2)由0.56到0.056是()。
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第二课时: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复习过程:
一、练习以下几种类型的题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2.37米=()厘米1.46米=()毫米
5070千克=()吨6.5吨=()千克
1吨25千克=()吨52米4厘米=()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综合练习
课本P125小数P128 1、2、3
第三课时: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复习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41-16)?(89-64)(375+31-16)?(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第四课时:三角形
复习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P130-13110、11、12、13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练习
复习目标:
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在钉子板
1.先回忆全学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复习重点。
第107页通过大卡通和学生的讲话以及一幅插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先后学习了哪几个单元的知识?各单元主要学习些什么?重要的知识都理解吗?有没有忘记?重要的方法都掌握了吗?曾经发生过的错误都改正了吗?通过回顾,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学得比较好、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从而明确自己的复习重点。在学生回顾全学期的学习时,可以翻翻教材,逐个单元想一想,然后把回顾的主要情况在第107页的表格里填一填,或按表格的栏目说一说。让学生结合回顾学习情况,对老师提出一些建议,表达他们对教学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改进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为了保证这一段学习活动的落实,教材在复习的第一课时安排的知识内容不多,只要完成第1~3题。
2.以一些容量大的、综合性强的题目带动对知识的整理。
教材中的第2题、第4题、第14题等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希望通过这些题的解答和计算带动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整理的目的。如第2题,在填表格时先读读表格里的两个数,再填入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就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然后把四种电器的价格从高到低有顺序地排一排,复习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最后进行估计。这些问题把认识万以内数这个单元里的主要知识都提取出来了,学生在完成这些问题时,能体会到理解数的意义是关键。无论是读数、写数还是比较数的大小和估计,都离不开数的意义这个基础知识。又如第14题,先在图中涂颜色分别表示做裤子和做上衣用的布,然后让学生提出用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把认识分数这个单元里的主要内容都带出来了。学生在涂颜色时回忆分数的意义,还会结合分数的意义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在进行加、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联系分数意义思考,从而体会到分数的意义是这个单元里最基础的知识。
3.复习方法灵活多样,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
本单元的复习题里设计了许多学习活动,各种学习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回忆整理,提高复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起着提高学生数学活动能力,指导复习方法的作用。如第4题是本册教学的乘法与除法的复习,教材把比较作为复习方法。在除法的四道题里,有些可以口算,有些需要笔算。在这些题里,有商末位是0和末位不是0的除法,有余数的和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刚好能被除数整除和不能被除数整除的除法等各种情况。教材通过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明白哪些题应该口算,哪些题需要笔算;除法笔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特别要注意些什么
4.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册教材里的重要内容,应该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第5题用2、4、5、6四个数字和+-两个运算符号先摆算式再计算,寓计算练习于游戏活动之中,把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学生能摆出许多算式,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练习也充分了。第6、7、8题都是解决数与代数领域里的实际问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计算的意义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整理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第12题利用长方形及其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道变式和开放的题,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周长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第13题里三种月饼都吃到,合起来刚好吃了一个月饼,拿的方案很多,能让学生体会答案的开放性。教材还十分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第11题安排了选择不同的操作求图形周长的问题,第15题里有小制作和活动操作的内容。用好这些题不但整理复习了数学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96---98页
教学提示:本课时内容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克、千克、吨;年、月、日;辨认方向;认识周长等内容,这些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学生切实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每部分知识的知识点儿,和应注意的问题,为自己独立做题做准备。让学生观察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复习相关的题型,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形式来完成练习。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掌握的不牢固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克、千克、吨;年、月、日;辨认方向;认识周长等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回顾理解克、千克、吨;年、月、日;辨认方向;认识周长等内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答题纸,小白板一张。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回顾整理一下有关克、千克、吨;年、月、日;辨认方向;认识周长的知识。谁来回忆一下分别说说?
生:克、千克、吨是质量单位。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师: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96页第6题,交流结果,组长小白板展示结果。
生:年、月、日是时间单位1年=12个月 大月有1、3、5、7、8、10、12,每月有31天;4、6、9、11是小月每月有30天,2月份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生: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除尽的是闰年,不能除尽的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的除以400,能除尽的才是闰年,除不尽的才是平年。
生: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换算时,普通计时法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
师:独立完成96页第7题、98页第8题。交流计算过程,汇报计算结果。
生:我不但知道有东西南北4个方向,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个方向。
师:完成98页第11题,小组讨论,用小白板把讨论结果呈现。
生: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完成98页第12题。教师巡视,给予指导。集体订正。
答案:96页第6题:千克 克 千克 吨
设计意图:一边回忆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儿,一边做题练习,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在练习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巩固新知
教材97页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答案:(1)15×8=120(元) (2)50÷8=6(包)……2(元)
(3)(15+17)×3=96(元)
三、达标反馈
1.填空
(1)是( )年,2月份有( )天。上午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 )时。
(2)8吨=( )千克 3千克50克=( )克
(3)面向东方,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和西北方相对的是( )方。
(4)一个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周长是( )厘米。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周长是( )分米。
2。一列火车从19:30从甲站出发,次日11点30分到达,乙站这列火车运行了多长时间?
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140米,宽50米,这个长方形游泳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答案:1.(1)闰 29 8 21 (2)8000 3050 (3)西 北 南 东南
(4)28 8 2. 24:00-19:30=4:30 4:30+11:30=16时
3. (140+50)×2=380(米)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回顾整理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这节课通过复习整理,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查漏补缺,提高了计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师:我们运用了哪些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生:复习引入法,归纳总结法。
师:你认为自己在哪个知识点上还需要加强练习,或又不太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知识点,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及时练习巩固,。解决学生的疑点,达到全部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的目标。
五、布置作业
(1)填空
1. 8500千克=( )吨( )千克 3250克=( )千克( )克
2.从9:00---21:00经过( )小时,23:30是晚上( )。
3.一个长方形长12厘米,宽7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5.小丽家在小兰家的正东方,小红家在小兰家的正北方,则小丽家在小红家的( )方。
(2)口算
800×8= 140×4= 470×2= 450×3=
66÷3= 84÷7= 96÷8= 75÷5=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长靠墙),其它三面围上篱笆,篱笆的长度是多少米?
(4)一个正方形手帕,边长15厘米,这个手帕的周长是多好厘米?
(5)一节课40分钟,第一节课从8:00开始上课,课间休息十分钟,第三节课节点上课?
答案:(1)1. 8 500 3 250 2. 10 11:30 3. 38 4. 9 5. 东南 (2) 6400 560 940 1350 22 12 12 15
(3)(18+9)×2=54(米)(4)15×4=60(厘米)
(5)8时+40分+10分+40分+10分=9时40分
板书设计
1.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2. 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3.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先通过“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放手让学生去回顾,去练习;然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分析和体会知识板块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一同梳理本册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行细节的探究。引领学生一边回顾,一边练习,一边总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包
例:明德小学第一季度用电720千瓦时,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千瓦时?
解析:÷4=503……2,20是平年,平年二月份有28天,一月份和三月份都是31天,用第一季度总的用电量720千瓦时除以第一季度的天数,就是第一季度平均每天的用电量。
答案:720÷(31+28+31)=8(千瓦时)
点拨:先看该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再计算出第一季度的天数。
(二)资料链接
再吃人参果
帅帅猪和酷酷猴来到万寿山五庄观,见到大仙说::“我师傅他老人家,当年吃人参果时,吃的太快,还没有尝出个味。他告诉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知道人参果的味道,大仙爷爷,你能否摘个人参果让我尝尝,我好告诉师傅人参果的味道。”镇元大仙面露难色:“看你一片孝心,我出道题考考你们,答出来了吃人参果,答不出来请回!”镇元大仙看了看两棵果树后说道:“9个不老参和3个人参果共重4170克,6个不老参比3个人参果重30克,每个人参果有多少克?”帅帅猪为难的说:“人参果和不老参都不知道,用方程我不会解。”酷酷猴:“不用方程也可以算。9个不老参+3个人参果=4170;6个不老参-3个人参果=30,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就可知道15个不老参=4200,所以每个不老参重280克,那每个人参果就重550克。”镇元大仙笑道:“还是酷酷猴聪明,帅帅猪看来你吃完我的人参果,还得找‘机灵果’啊!”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第十单元过年总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三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体会和运用。
课时安排:数学广角 2课时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 总复习
数 与 代 数
课题一:数的分类和读写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38―40页 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和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和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和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同学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同学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一起参与
同学自身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争辩、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三、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 )是自然数,( )是小数,( )是整数,( )是正数,( )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
(4)53005300读作( )
(5)3.92保存一位小数约是( )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总复习教学工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我有以下体会:
首先是审题要严谨。数学的逻辑性强,不能由于审题时的一点差错,而使结果出错。对题目意思理解上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最后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显的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在解答后还要考虑答案的合理性。最后要做到认真检查验算。在解题完成之后的复查,找出错误之处尤其重要,也是一件考验学生能力的`事情,要把求得的答案当作一个条件代入题目中进行检验,这就需要老师平时通过一定的训练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而平时学生这点往往做不到,好象也没有这个习惯,所以老师平时必须加强这个方面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让他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从中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有意识地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老师不仅要关注教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学生是如何学的,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策略(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而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
复习中我们又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为了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如果我们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就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情况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复习前探测,找准存在的问题。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复习每一板块之前,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我们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照准学生在该板块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问题所在。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原因。老师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2、归纳、整理、理清复习结构网络。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我们教师反复阅读大纲和教材,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制订复习计划时,要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大纲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时,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建议以三步进行
(1)根据教材的几大板块安排进行复习
(2)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
(3)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1、复习时应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把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2、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质数和奇数的比较;合数和偶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简比。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如解应用题时,同一道题,可以看成是工程问题,也可以看成是归一问题,还可以看成是比,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
有些应用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题目的类型不同,但解题的思路和分析方法是一样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把握住复习中的重难点
我认为,小学毕业复习中的最难点是应用题,在复习中特别要多下工夫。对应用题的复习,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分类复习
小学的应用题,按知识性分类,可以分为一般应用题、平均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按解题方法可以分为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几类。复习时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复习,弄清各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分类复习完后,还要进行各种应用题的整合训练,练习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使这部分知识彻底系统化。
(2)、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掌握得不好的一类或几类应用题加大力度训练,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 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以便能由此出发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因而数学总复习课首先要激活相关内容的知识点。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供思维空间,注意组织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识点。
对于有些内容的复习,可以以具有一定思考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已学知识点。例如,在复习数的运算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在小学阶段你学过哪些四则运算?你能举例说一说这些运算的方法吗?能结合你的例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吗?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回忆、提取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交流。
对于有些内容的复习,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再现知识点。例如,在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用两个透明袋,一个袋里全部放红球,一个袋里放绿球和黄球(两种球个数可以不同),让学生思考:如果从不同的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你对结果有什么想法?从而回忆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发生的结果及相关内容,激活“可能性”的知识。
学生学习、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就是认识、理解知识本质及相互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复习课突出“知识链”的建构与完善,就能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因此,数学复习课要在激活、再现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整理、归纳,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的理解更精当,知识条理更清晰,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
组织学生沟通整理,首先要依据数学知识结构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按块状知识有序地组织复习;然后再根据知识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把块状知识里若干个知识点划分为一个小块,作为一个课时内容。这样按内在联系有系统地安排复习内容,就便于在激活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链”。
沟通整理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立足知识点,结合知识产生、理解的过程,主动思考和整理、归纳。例如,复习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可以在再现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整理、系统归纳:这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各有哪些特点呢?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把这些图形分类整理、并找出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吗?可以用文字或画图表示出来。学生通过交流呈现了知识的联系:
有些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各知识点的再现,同步建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可能性”知识的复习,可以在借助情境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先回忆事件发生结果存在两种情况: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其中不确定事件由于条件的不同,发生的可能性或相等,或有大小;接着明确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可以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认识可能性大小可以根据条件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出来。
小学数学总复习除了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通过知识梳理重现知识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帮助学生明晰“知识源”。相对于“知识链”所呈现的某个知识系统的内部结构而言,“知识源”则表达了知识系统的根基,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知识与彼类知识间的区别和内在关系。让学生了解、明晰“知识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个知识内容或系统是在哪个或哪几个概念、方法等基础上生长和发展而来的,有利于突出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因而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从另一方面说,数学内容的产生、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寻求和明晰“知识源”,还可以帮助学生体悟、熟悉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明晰“知识源”,可以在经过梳理形成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引导分析一类知识产生的固着点,明确知识形成的原理与思想。例如,在整理出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知识系统实际上植根于面积的意义和面积的直接测量法,即计量长方形的大小,可以直接测量,由最基础、最核心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再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衍生出一个知识系统。这样的追根寻源,让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体验数学内容生成的逻辑意义,感受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可以区分不同的知识系统,避免知识间的混淆,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理解更深入。
有些内容的“知识源”,可以从它们相通的内在联系或共同之处来分析寻找。例如,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计算都来源于同一个基本原理: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整数加减要数位对齐,小数加减要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要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小学数学总复习还要重视练习与实际应用,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还在于它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数学总复习的练习,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提升、思维的发展和多种练习形式,还要重视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
教师应注意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结合四则运算的复习,设计“超市里的数学”、“节约水电资源”的问题,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得问题的解决;结合面积、体积等知识复习,可以设计“购房”的问题,让学生应用面积和价格计算,以及折扣、纳税和贷款利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粮食丰收”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土地面积计算、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和粮价计算等知识解决每公顷产量和总收入等问题;结合统计可以设计“生活里的百分数”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应用百分数计算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