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教学论文,本文共20篇,供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一、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和意义

1.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而小学数学也逐步在开始进行分层教育.而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质量,可以全方位把握其知识和内涵.小学数学分层学习的基本概念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等级,根据划分的不同层次和等级把学生进行归类,随之组成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教师在这些小组中实施分层教育.而因为小学生中每个人对数学的感悟都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确定了数学分层的必要性.

2.小学数学分层的意义

对小学数学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其次,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程度等方面划分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质量,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提早进行革新,使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分层教学是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了教师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单单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样更能凸显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层面

根据目前来看,小学数学分层主要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大概能掌握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一般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态度差以及成绩较不好的学生.因为是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那么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来开展的.而分层是一个非静态的管理过程,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和对待学生,依据学生的现阶段表现实施分析,划分层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热情和激情,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2.授课层面

授课层面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对第一层的学生,应少讲多写多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应挑重点来讲,重点来练,着重对课后习题和书本例子的讲解,提高训练强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应该太高,讲基础多学多练,在基础上下工夫.比如:在教学“面积”时,第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重点难点,适当的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面积计算,第二层次的学生则精讲面积的例题和解决好课后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应清楚知道面积的概念和面积的基本计算.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都富有成就感,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3.训练层面

一般来说,训练层次指的是小学教师进行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练习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纠正问题,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得知,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守“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即是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三层则指训练中的三个层面的划分,即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以及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的是为全班同学同时设定的,全班都要完成的任务.变式训练指的是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制定的,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指的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题目难度系数偏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眼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书中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把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如何计算百分数.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关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百分数的相关计算题.

4.考核评分层面

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分层的核心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也是考核评分层面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能力划分,设定在不同层面中的考核评分判断标准,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成就感,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增加上进心,实现预期目标.在对考核评分进行分层时,有些教师会出像AB卷、探讨题以及附加题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也是分层考核评分的重要措施.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上文中主要从学生层面、授课层面、训练层面以及考核评分这四个层面描述了小学数学分层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起了铺垫作用,有利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

作者:陈燕玲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

一、课堂教学需要突出“三主”

这个“三主”具体指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日常教育教学的展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传授等,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实现。所以,教师务必对课堂时间有效而充分地利用,对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有力的基础。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积极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在展开评价以及展开实际教学时,一定要对分层教学高度重视,结合学生资质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加强引导,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的地位,对旧有的教学模式改变,对学生的自身需求与缺点充分把握,使学生真正告别乏味枯燥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切实在学习中收获知识,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二、以“活”作为学习的源泉

“活”实际上指课堂教育教学中应当充满活跃性。首先教育教学属于一种双边活动,即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就教育教学整个活动来看,一方面存在教师预想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可能产生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使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确保自身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其次,教师实施灵活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大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要是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那么必定会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所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保持学生思维的良好状态,将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对以下几点做好把握:

1.提高思维意识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出台有针对性与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在教育教学目标中将激发学生的思维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思维意识,对学生有效激活自身的思维有意识地提供帮助。

2.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保证学习情境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展开学习。

3.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深入高度重视,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展开学习。例如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主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课后注重加强练习

在巩固知识方面,练习是必要而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效果练习这一手段必不可少。很多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于练习的重要性没有做到真正的认识,练习明显缺乏针对性。这使得练习没有产生应该达到的最佳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第一,教师需要对练习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对练习的重要地位有准确的把握,对练习题精心设计,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在课堂练习中,确保学生对课堂知识能够做到有效掌握。如此才可以突出针对性,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以教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为例,首先可以对一道例题讲解,再出一道与之类型相似的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同时需要在难度上对课后练习题分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挑战,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仅对基础问题掌握好即可,以这样的方法检测学生是不是对解题方法做到了真正的掌握。例如,在布置练习作业时,教师对类型相同的题只出一两次,学生对题型做到熟悉就行了,对题海战术要杜绝。

四、依靠创新对知识实施再开发

创新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同样离不开创新。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对问题主动探索,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活动。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材等,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变。确保教学方法真正适合学生,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结合学生现实发展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分层教学有效实施。

五、结语

教师对分层教学理念应当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实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教育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徐婷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较差的“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等生。进行目标设计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对于A层的学生,侧重使他们在知识方面达到理解、掌握,在能力上达到模仿、学会、应用,主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B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外,还要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C层的学生,侧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时,对A层学生,以扶为主,提问时将问题细化,将问题难度分解,边点拨,边提问;对B层的学生,则坚持半扶为主的原则;对C层的学生,以放为主,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获取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要求A层的学生先分别求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面积,再求长方体的表面面积,这样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要求B层的学生必须用脱式计算;要求C层学生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

三、练习设计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进度。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配不同难度的练习题。A层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B层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再设计一些变式题,而对C层的学生以综合题为主。

四、教学评价分层

我们不但在教学上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评价时也要考虑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采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抚摸等评价方式,善于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说明不足,又提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高兴兰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数学层次

1.教师要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因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不同,教师要在开学初或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按照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备课、授课以及课后辅导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学问卡,在学问卡中教师可以设置自选题目和必做题目两项内容,除了完成必做题目之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选题目进行完成。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将学问卡搜集整理,了解哪些学生完成了必选题目,并且正确率很高,哪些同学完成了自选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正确率,并以此为根据将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

2.以学定教,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数学层次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数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三个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面对同样的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不同的数学题目,这样就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着的现象。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了基础的算理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数学能力,完成自己相对应的数学层次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比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安排A层次的学生完成四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B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三道数学混合运算的题目,而C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一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还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自主进行层次调整,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内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随着班级生源的增加,一个教师对班级几十个学生都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实施起来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让学生在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中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与其他层次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常常可以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合作交流小组中进行思维碰撞后所完成的数学知识的架构远比教师的满堂灌来得更扎实得多,而且学生克服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在小组合作中放开胆子自由发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出示数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进行讨论,学生思维的碰撞会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合作小组的创建中宜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4~6人为宜,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进行分层教学,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数学题目,锻炼什么样的数学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更加专注于数学思考的教学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本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能力,完成高层次的同学可以完成的数学题目。如在分数连乘的教学中,教师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这样学生对于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一目了然,进行能力训练更有针对性。总之,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现有数学能力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提高一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雷洁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嘉园小学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育的论文

对于同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而数学教学又具有整体性,教师对学生逐一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将“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教育理念进行统一呢?最优答案便是“分层教学”。下面,笔者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与交流。

课堂提问的分层

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系列性的过程,其中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锻炼其思考能力、提高其思维活跃度,使教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及其学习中的“疑难杂症”进行了掌握和了解,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对症下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拉近与预期教学目标的距离。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保证课堂提问的公平公正性,教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例如,按照学生座位顺序来进行提问的“一条龙提问法”,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课堂提问方法,再例如,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学号来进行提问的“随机学号提问法”等等,类似的提问方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难免会有不足之处。例如,笔者在利用“一条龙提问法”让学生按照顺序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题时,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对问题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担心自己在同学面前会“很没面子”或者被教师责罚,甚至是其心思根本就不在这课堂之上,于是其往往会提前算好自己该回答第几道题目,然后向周围的同学征求答案,轮到自己回答问题时,站起来把答案一说就完事了,可要是让其说说是怎么解答的`,却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更别说在前面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会否对问题进行思考。在上述案例当中,课堂提问出现种种了弊端,笔者对此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结合分层教学的理念得出了“分层提问法”,即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对其不闻不问,而是应像对待优秀生那样一视同仁,要给予其平等的答题机会与发言机会,但是在提问的时候,切记要对问题进行分层,部分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尖子生来回答,而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差生来回答。一方面可以充分锻炼尖子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其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来增强其在数学学习当中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提高其学习效率与成绩。对学生评价的分层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其对数学的兴趣,而错误的评价则容易损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其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须过于苛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对数字不太敏感,但其比较擅长“形”,对画图、求图形的面积、立方体的体积等等信手拈来,而有的学生则对图形不感兴趣,但却比较擅长“数”,在解析方程、计算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方面不费吹灰之力,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主动、积极。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正面的、分层的评价。例如,教师应对擅长图形的学生在图形学习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其因此产生积极的情绪,并利用其在图形学习方面的优越感及积极正面的情绪引发其对数学其他方面的学习兴趣,最终全面、整体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作业的分层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都会将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中和,取平均值来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定位,最终选取出千篇 一律的作业题目,这种行为十分常见,殊不知此种做法并不利于发挥课后作业真正的教学价值。同样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作业太过简单,不足以达到其训练思考能力、深入探究知识的目的,反而使其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对于学习状况不太乐观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不足以让其独立完成这些作业,再加上全班学生的作业内容是一样的,于是抄袭作业、拖延作业的不良现象就会出现。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的理念对上述“作业乱象”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例如,笔者按照数学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类,成绩很优秀的少数学生为第一类,成绩普通的大多数为第二类,不及格的少数学生为第三类,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为成绩优秀的少数学生选取一些拓展知识层面、训练解题能力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为成绩普通的大多数学生布置一些常规难度的课后习题,为不及格的学生布置一些夯实基础知识的题目。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尽相同的学习能力对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布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解题能力与思考能力得到了拓展,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再陷入“作业不会做,不得不抄”的困境,开始自主完成作业的同时,其作业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最终,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本文围绕课堂提问、学生评价、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与研究,如有不足或遗漏之处,还望大方之家能够不吝赐教,笔者不胜感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 亲手尝试 动手操作 培养能力 提高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 ,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投两枚骰子比赛,假如和是5,6,7,8,9这五个数,就算老师赢;如果出现5,6,7,8,9以外的数,就算你们赢,这样好吗?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 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师:我选了5个数的结果,你们选了6个数的结果,但是,实验的结果还是老师赢的次数多,这是不是说老师的运气好呀?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 4 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 3 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 11 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掷出的和是 5、6、7、8、9 的次数相对较多, 而和是 2、3、4、10、11、12 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 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 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 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 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 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 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 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 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 引起了认知冲突,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 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 5、6、7、8、9 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 2、3、4、10、11、12 的次数较少时,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 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 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 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 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 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8).

[2]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11).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求,数学老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内容,就必须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一,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以前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受不了”,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数学的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数学老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索,找到一种能够解决小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整体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分层教学就是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被初步使用在小学的数學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在积极主动性上不能有效发挥。老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也比较滞后,甚至还有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将分层教学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不仅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就是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能有效突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其中有分组的方法以及个人研习方法。在这些分层方法的选用过程中,要能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紧密结合,只有科学化的应用,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才能有效实现。进行划分的层次,对学生集体力量的协调发展加以保障。

将分层方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方面就要尽可能科学化。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数学知识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数学教学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在第二层次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比较一般的,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的学习群体。第三层次就是数学知识不稳定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将其分成一个层次。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老师就要能加强动态化的管理,在有序的竞争中适当调节每个层次。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制订科学化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目标制订上也要能差别化有层次的制订。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在教学目标上要稍微高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就相应降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就要教学目标进一步降低。要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问题的科学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设计上也要能体现出层次性。根据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来设置不同的问题,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的分层设计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教学评价方面也要能注重分层。对学生的评价有个体评价、层次评价和整体评价等,教学评价就要能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将分层评价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要求。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紧密结合,以及注重教学的要求。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水平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获取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根本,也是孩子天性的一种表现,是学好数学一个基本的动力。只有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针对性,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要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一致的教学态度,要一视同仁,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要多留心学习不好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和强化练习,消除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压迫感,保持并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小学生眼中的数学从枯燥乏味变成“我想学,我要学”,让他们对数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兴趣。所以小学六年级数学实行分层教学利大于弊。

1前言

分层小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模式、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潜力后,将学生合理科学的分成各个小组形式,并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式的指导,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这种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状态,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

2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2.1对学生的分层

过去部分老师对分层教学的含义理解不清,单纯的认为通过考试把学生筛选出优、中、差几个等级,并进行分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能够使优秀学生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但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差等生,中等生一直徘徊在中下位置得不到进步,差等生甚至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和主动性,出现厌学等问题。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开发状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同一个班上也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培养优秀学生的拓展能力的同时兼顾成绩差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上的成就感。

2.2对学习内容的分层

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分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分层,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还有老师的点拨就能掌握,而一些学生却总是进入思维死角,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加上数学是需要动脑的学科,不是背诵和抄写就能掌握的。因此,在课程学习内容上,教师要明确哪些是所有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自己探索的,哪些是能力较差学生不做硬性要求的……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运用教学道具,让他们直观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状态,了解每一条边的长度,每一个面的面积,从而如何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道具让他们进行自由拼接,找出不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问题。

2.3对课后练习分层

小学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课后练习包括家庭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开拓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掌握程度进行难易划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把重点放在基础巩固上,让学生看懂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到理解透彻。对于能力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重点掌握书本上的例题同时,灵活处理变式题型,多写类似题型。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除了给他们讲解小学数学书本知识之外,还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对他们展开相应的拓展性习题训练。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模式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3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3.1师生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高度配合。如果在课堂中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只负责听和记,没有参与度,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师生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各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变化时,教师在讲解了不同图形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之后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剪出多边形,或者剪出对称性高的图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学会剪出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让他们掌握边与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在完成之后,进行评比,在不同层次中选出好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上,被选中的学生自然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不能忽视,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可以给予小奖品表扬他的认真。如此的师生互动配合,与分层式教学起到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3.2创新观念提高趣味性

创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转变固有分层教学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变通,提高教学趣味性。如在教学案例《认识人民币》中,在教学道具的帮助下讲解人民币的面额,同时通过教学来实现对加减法的学习,例如扮演商店店员,给学生分发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道具进行模拟购物,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多练习元和角的加减,低层次的学生练习整数的加减。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应用在分层教学中,增强了分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也带动了分层教学。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许多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和改良。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更新教学形式,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将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上文中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模式上描述了分层教学实践的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礼胜.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03:20-21.

[2]陈燕玲.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60.

[数学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研究的论文

1教学方法分层

针对第一类、第二类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迈向更加广阔的方向,课上可以进行独立探索,并进行长时间的合作交流。对于第三类学生要执行复习的方式进行引导,逐渐迈向新课程,关注基础理论的教授及训练。老师在课堂上要以第二类学生为主线,追求精讲、精练的教学方式,关注书本内的习题及例题的处理,将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等方面。对于第一类学生,可以少讲解、多练习,培养其独立的学习能力,关注训练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探知能力。对于第三类学生,要将起点放低,讲解一些浅显的知识点,并要多加练习,让学生可以将书本内的基础知识了解透彻,将基础知识及技能完全掌控,这样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并逐渐跟进。通过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同学的不同类型,透过不同的方式,第一类学生可以采用不断的启发、研究、探讨、自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类学生要采用启发、研究、探讨、讲解的学习方法;第三类学生要采用起点低、多反馈的学习方法。

2指导分层

对于学习处在中下游的学生,要为他们设计程序性、陈述性问题,让他们将回忆调动起来,以理解和感知的方式进行学习,着重于学习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对于学习处在中上游的学生的提问,要通过具有策略性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设计方案进行学习,教师在讲解新的课程之前,要经常设计此类的问题。要先将问题抛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之后再通过组内的交流,针对不了解的地方,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点,也可以让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将学生不同的理解展示出来,也体现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了一定的.疑虑,老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强化指导,可以为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简单问题进行铺垫,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在进行独立学习或者小组学习的过程里,老师可以利用单独一个学生或者一组学生的自学时间,到学生中间进行实际的了解,并给予协助。

如果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点,老师一定不要直接去教授学生解答此题的方法,而是要为学生做一些铺垫,协助学生完成。老师在课堂内对学生执行分层异步教学后,课外指导要运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执行“对口扶贫”的形式进行课程的辅导。第二类学生由第一类学生进行课程的辅导,第三类学生通过第二类学生进行课程的辅导。并且,老师对于第一类学生的优秀学生应进行课外竞赛辅导的强化指导,对第三类学生的部分学生执行查缺补漏的知识点指导。这样就可以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能独自完成一道习题并不表示你就完全学会了这道习题,而是,可以真正将这道习题讲解给不会的人,并让这个人也学会,才是真正的学会了这道题。因为通过自身的讲解,可以更深层次地掌握习题的要点。要让学生了解到,他们是老师的助手,学生相互间的辅导是可以帮助老师降低压力的,班级的人数众多,只靠老师自身的能力是无法完全照顾到的,这也表现出师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同学间的互助友爱精神。

3结语

分层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一、科学合理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拥有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也是这样。实行分层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具体操作可以依据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结合所要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的制定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最终使得后进组能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中等组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之外,还能获得一定的提高,优秀组学会并掌握更加综合、复杂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应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从提出到运用,每个环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之外,还应该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优化,以促进分层教学得以贯彻落实。

1.教学内容分层

上述我们提到,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客观地将学生分成优秀组、中等组以及后进组。进行学生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地展开教学,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组的学生,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应当根据学生组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水平,教之与其情况相符合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作者的分层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所采取的方式一般为:后进组学生以识记和模拟为主,中等组学生在识记基础上加入一些提高性内容,优秀组学生则更多的以多知识点和综合性强的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的分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吸收并将知识内化,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把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一原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运用上的灵活多变、别具创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习题布置、教学评价等环节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习数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预定目标。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课堂收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健康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风靡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早期的教育家也为“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理论:如“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几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它就是让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设计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上还是心理特征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台前工作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层是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等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同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层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劲的,以激起他们的不良情绪,而要让他们明白到能不断地进步,能在“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并向更高一层奋进,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向学生宣传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目的,让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提高整体参与水平,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力、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及教学实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即(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C)层为基础组,(B)层为提高组,(A)层为竞赛组,同时还鼓励学生,(C)层为铜牌组,(B)层为银牌组,(A)层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层也不会有自卑感。对处在(A)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毅力等;对处在(B)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对处在(C)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C)层调到(B)层,或由(B)层调到(A)层,但前提条件是他(她)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层的学习任务。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备课,确定各层目标

殊不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层学生“吃得饱”。

例如,北师大版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学的三个梯级可定为:(C)层学生着眼于实记判别方法,会判断、选择,能模仿,让他们找到兴趣与信心;(B)组学生着眼于实记并理解判别方法,会述说三角形相似的理由,举一反三,让他们享受乐趣,增加信心、恒心;(A)组学生着眼于运用判别方法,熟练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并将题目拓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

(1)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在知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2)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C)层、(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A)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总的来说,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给他们;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复习题,选做B组题、尝试C组题;(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3.分层测试、及时反馈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层授课、指导、作业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测试。分层测试中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4.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分层测试后,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案,对各层的学生会起到激励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自己通常采取如下考核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层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评价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又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扶摇直上。

五、“分层递进教学”的成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以求得更好的发展。“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为每位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前进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清楚地认清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自从实施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不管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上升了一个大台阶。新课改不再是一种形式,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感于此,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下面就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其他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简单习题。

二、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教学分层

首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及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即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

其次,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最后,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对课外作业也要进行分层次。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知识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布置一些简单的综合题;给B层学生的作业以基本知识及中等难度的综合性题目;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选一些较难的基本知识练习。这样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中高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四、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2)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分层次教学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使师生关系更融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论文

一、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

我们在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是,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1、硬性分层:即老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和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则按上课时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老师给出分层题目,比如说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选愿意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层次好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强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老师不拘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训练的要求。

二、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好处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优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侯鞠,一个叫陆张杜。刚进入我班时,他们俩均很差。针对这种特殊学生,我给他俩布置的作业是每天坚持练习口算20条,适当练习新课教学中的基础题;班级或年级小测试时也给他删去一些难题,并且将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进行测试。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以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就很足。期末测试他俩与大家相同的试卷,也分别取得了62分和65分的好成绩,比以前有极大进步。

3、师生心情皆愉悦了。学生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现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的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因为“以学论教”,“教”就是为了促“学”。

三、实施分层作业的思考

由于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悉整个教学年段的内容、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班级这三项基本功,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充分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正是这些改变,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布置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能起到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法实施前的准备阶段

在体育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分层备课。分层教学法的备课,教师要摒弃“一刀切”课件,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任务要进行透彻地学习和理解,将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重点知识、难点动作划归分类,为学生的不同层次分设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和目标,预设各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2.学生分组。学生的编制分组,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活泼好动,体育课上爱玩的天性得到激发、释放,根据学生的体质、能力进行科学有效、合情合理地分组,可以分为“优秀、中等、希望”三个组别。并可以将三个组称为“红、黄、蓝”队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维持体育课堂秩序,为分层教学的有序进行与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场地器材准备。在体育课堂进行分层教学前,体育活动场地与运动器材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提前沟通、协调好场地、运动器材使用问题,确保分层教学法的体育课程实施有用武之地。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天资、爱好的不同,对拔尖生、希望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是因材施教的延伸、深入和发展。

1.视身体素质的不同的分层训练。体育课程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多种运动练习来掌握好体育动作的知识与技能。由于学生受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造成了身体素质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一种情况是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时常锻炼的体育成绩不及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因此,在运用时,针对每组学生的不同体质进行分层训练,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标为评分标准。为有效地组织好分层教学,教师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层次策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学得快、跳得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笔者根据学生跳的情况进行指导,让他们自己慢慢琢磨跳得远的方法,通过观察每组学生的体质情况,在他们能力可及的范围内稍稍提高一点,分别设置了三种不同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赛。学生们经过努力都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心情无比愉悦。

2.依照课程难易程度的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体育教师运用理论联系实践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任务,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制定好科学的学习梯度,掌握好授课的起点导入、体育知识技能的过渡与衔接,寓教于乐,寓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兴趣于一体,为学生创设快乐体育学习的学习环境与体育训练殿堂。例如,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在做马步冲拳、弓步推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歇步下冲拳时做的不是很到位,要求学生不厌其烦地体会每次做动作时的不同感觉,争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因此,需要将马步冲拳、弓步推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歇步下冲拳进行分层授课,按照:起势—马步—马步冲拳—弓步—弓步冲拳—扑步—歇步的顺序分层授课。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分层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很简单,就是得到教师的夸奖,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给予不同的赞美与鼓励,增加学习动力。分层评价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自信心为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为他们减轻心理负担,增加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前滚翻》一课中的教学难点是:两臂撑推用力平均,用头的后部着垫,滚动团身紧,顺势起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便可以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教师可以肯定他、表扬他;对动作掌握差的学生一方面进行双腿间夹纸等辅助练习,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连续前滚翻练习。

三、分层教学法在课堂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非公开化。分层教学法的学情前测工作是隐性的,根据学生的各项水平划分不同学习组,体育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切不可公开化。分层教学法主要是针对教师如何制定出更适合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方案,分组根据是需要保密的。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教学效果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2.非固定化。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训练和教师观察,根据每个学生的进步程度要为学生重新进行定位,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学习成绩变化都会非常大,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3.非直线化。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适当时机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一点即通”,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因此,教师要灵活把握分层教学的时机,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由学习热情转化为兴趣,由兴趣转化为乐趣,由乐趣转化为志趣。助力于学生在求知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奋勇前进、争取属于自己的胜利,享受成功的乐趣。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既符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可以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必修课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必修课分层教学探究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分层教学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征、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普通高中数学必修课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必修课;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的授课中,已经做出了全新的改革,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思想,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在高中的日常授课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必修课分层教学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征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概念

在高中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对于分层教学的应用,为对班级内部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详细分析每名学生的学习特征,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实施分层教学的形式,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对于该项教学貌似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特征

分层教学的模式为在日常授课当中的应用,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可针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其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行提升[1].此外,分层教学还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会非常明显.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对于分层教学的应用,可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不会使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最后放弃了学习,也不会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为数学太过简单,觉得数学课堂非常无聊[2].实施分层教学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使每名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发展,提升整体教学的质量.通过对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概念,加深对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对数学的学习有不一样的认识,提升学习的质量.

三、普通高中数学必修课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分层备课策略

分层备课的实施,需要教师依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类型,应用不用的备课方式.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非常明确的了解,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三个类型,如学习能力强,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为A类学生;学习能力一般,并且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为B类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且能力一般的学生为C类学生.在备课时,针对数学公式、定理和定义等基础知识,可全班同步进行学习,这也是数学授课最重要的`环节.在备课时,针对B类和C类的学生,需要对基础知识有良好的掌握,要对其进行牢记、领悟和应用.此外,针对A类和B类的学生,要适当提升一些要求和问题的难度,尤其是A类学生,要在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拔高,而对于C类的学生,要帮助其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内容,不要安排综合型的题目[3].例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是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会求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在经历倾斜角与斜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之后,初步领悟解析几何思想,并借助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渗透分类,针对A类和B类学生,需要让他们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备课中,还要设置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如是否每条直线都有斜率?是否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直线倾斜角越大,直线斜率是否越大?还有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如在没有量角器的情况下,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如何求直线的斜率?设点P(x1,y1),Q(x2,y2)在直线上,推导当倾斜角为锐角时,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若直线倾斜角为钝角,公式成立吗?若改变P,Q两点的顺序,公式成立吗?这样,不但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分层回答教学策略

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巧妙的问题设置,对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4].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查看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再提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查看其对知识掌握是否全面,并将问题进行展开,引导学生对各类问题进行探究.此外,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要提问学优生,利用学优生的回答对其他学生进行启发.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利用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授课中,教师提问基础较差和基础一般的学生一些问题,如观察式子:x2-20x+84≤0,该式子是等式还是不等式?该式中含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次?引导学生总结并且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在之后的授课中,可以提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的问题,如方程x2-20x+84=0的根是多少?不等式x2-20x+84≥0的解集是什么?不等式x2-20x+84≤0的解集是什么?借助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直观性,可引导学生对图像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进行跟踪观察,以获得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形到数的转化能力.还可以对大多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做出调整[5].针对A类学生,可在遇到教学难点的时候,引导A类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把函数y=x2-20x+84变为y=ax2+bx+c(a>0),那么方程ax2+bx+c=0的根是多少?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有几个交点?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是什么?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是多少?该项过程,可提高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促进共同进步[6].

(三)分层测评的策略

因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可应用统一的测评方式,以免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认为题目比较难,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还可避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认为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7].例如,在完成“抛物线”的学习之后,针对C类学生可设置基础性的问题,如准线为x=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F是焦点,则p表示什么?针对B类学生,可设置一些经典的类型题,如,一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y2=8x上,且动圆恒与直线x+2=0相切,则此动圆必过定点是什么?针对A类学生,可设置:已知抛物线y=ax2-1的焦点是坐标原点,则以抛物线与两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多少?此外,还要适当地鼓励学习成绩较差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渐拔高[8].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会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有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授课中,对于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策略已经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对于全新教学理念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对于分层教学的应用,可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作用.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我国最新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目标一致性。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3.递进教学原则。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进步达成提升能力的目的,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认可每一位学生的大进步与小进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得以提高。分层教学法不是让教师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要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个性方面存在的差别。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开展数学测试对学生进行分类,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将走班学习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这个三层次都是动态化的,只要学生实现个人进步就可以成为其他层次的成员。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层次进行科学调整。一般来讲,A层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数学思维全面。B层次的学生为班级内的.中等生,成绩居中,自主学习能力一般。C层次学一般为班级内的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基础。

2.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设计进行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在不提升教学内容难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从数学基础知识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堂设计。本着让B层次学生可以学会,C层次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的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其次,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式过程,只有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还要照顾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安排课程时,教师要以B层次学生为基础,通过上下扩展关注A与C层次的学生。例如,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大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面积,A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旋转、切割等复杂方法计算面积,引出“赵爽弦图”,而B和C层次的学生也许不会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速度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协调好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感受,才能让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具有不同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分层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需要通过正确的应用发挥出来,当代初中数学教师要多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存在,而是表现出个体的发展性。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个体,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知识能力的传授。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虽然是基础,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充分备课,要在学生的基础上看待他们的成长。用引导代替苛责,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机会,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需要具备严密组织原则

分层教学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这却需要教师充分剖析学生特点,原来一节课备一套方案,现在需要三套,甚至四套。所以,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初次尝试的教师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教师这方面必须要克服困难,因为分层教学只有体现严密组织原则,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严密组织原则,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的这份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严密性还要求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例如发现有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却表现的比较活跃,这说明脱离教师的小组讨论是他们更喜欢的形式。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来划分一个层次,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带动地更喜欢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所以,严密的分层教学组织不是简单地分层那么简单,而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动态操作过程。教学的严密性,还要考虑在教学层次过渡上的严密性。即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在知识层次方面,具有严密性,也容易实现学生知识之间的过渡,会具有一定的熟悉感,更加容易产生知识的关联性。特别是初中数学。逻辑性比较强,具有知识层次方面的严密性,也是对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需要具备有始有终原则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当中善加引用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成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目前采用分层次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时兴起”,甚至很多情况下没有结尾,不了了之,这样的分层次教学只能算是“失败”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不自如,在过程中一些遗留问题逐渐累积,造成最后教学障碍无法解决。分层教学必须坚持有始有终的原则,否则还不如不开始。教师要真正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而不是在新旧思想之间徘徊,这样的犹豫只会导致教学方案的失败。要提高个人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能够具有长远的全局观念。因为分层教学在短期内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长期坚持,才能显现出其教学优势。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成绩方面的提高,还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增长,信心的培养以及各种方法技巧的养成等。所以教师要在这个方面认识到位,将分层次教学从开始就能够进行到底。并且坚持自己对这个教学方法的理念和想法,尽量按照标准的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当然要在此过程当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记录学生的成长,作为学生的资料,也是自己采用此教学方法的一种经验积累,能更好地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工作。如果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当中遇到困难,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自身、学生、甚至是讲课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如果自己难以解决,就尝试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邀请其他老师来自己的班级听课,指出问题所在或是给出意见。“旁观者清”,可能从他人的角度上更容易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错误,分析数学层次教学方法的利弊,更好地完成这个教学手段的延伸。还需要提高对自己教学的要求,从网络上积极学习分层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班级的特点,纠正传统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在分层次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藩篱”,使之真正成为自己得心应手,又效果颇佳的教学手段。坚持有始有终,便是要相信自己,更努力去完善。

三、分层教学需要新颖性原则

可能会有人感觉到疑问,分层次教学不就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吗,为什么还会有新颖性原则。总地来说,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模式,而不是确切的教学方法,它不涉及教学细节,只是体现教学本质。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要遵守新颖性原则,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分层次教学正是在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行的教学模式,所以其内含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他们感兴趣和更高效的角度来导入课堂,展开教学。层次不同,学生的导入角度不同,但是大部分初中生感兴趣的事物特点是一致的,很容易就产生共鸣。因此,要选择更具有学生年龄阶段的导入方法,由简单到复杂,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接收到这个刺激,集中学习精力。如采用一些情景教学办法,角色模拟等,让学生看到初中数学对生活的作用。在如临其境的场景模拟当中,更容易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灵活使用数学。结合层次教学方法,需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其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解决相对简单的任务,层次较高的可以完成较难任务。但是他们身为一个集体,都能够感受到任务完成后的喜悦;或者是采用游戏的方式,降低初中数学学习的枯燥感。让学生从欢快的游戏当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全新认识,而且能刺激学生的记忆,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更深。并且能有利于各个层次之间学生的一个影响,能传递积极有利的学习信息,有利于整体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快乐和轻松。这个方面在层次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消除层次教学之间的界限,让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模糊化,拉近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在课下,还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帮助来完成作业和任务等,也能够提高预习质量,关键是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小组可以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讲解的能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个合作当中学习到一些学习方法,帮助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学当中遵守以上几项原则,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精神,深入思考,细致研究,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龚丽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1).

[2]方秋燕.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2).

[3]夏家翠.例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26).

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的论文

每一位教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实施分层教学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的:

一、分层编组。

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

二、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新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

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三、分层质疑。

分层质疑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教学设计中将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四、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途径。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c组习题或设计题;三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设计分类练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对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编制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保证各类学生练有所获。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模式,即问题教学。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其实,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由于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原来在小学阶段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全部升入初中,从而使同一班级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十分突出。特别是我校这样的薄弱学校,此差异就更为显著,加上非重点学校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外,不能或很少能够给予学生其他能力施展平台,扼杀了许多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更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意志消沉,自卑心理加强,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自暴自弃,成为令我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又使他们学有所获,这是我们初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们传统的编班教学常常难以顾及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差生感觉到在优生面前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导致两极严重分化,差生’厌读’、优生’陪读’的不良后果。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政策,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于是,教学中我采用互动-探究-发展的教育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评价,区别对待,扩大课堂教学的针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使优生更优、更高、更强,差生恢复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打好基础。

一、学生分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经过对学生的观察、测试、摸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此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最为恰当的。依据学生的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等把学生大体的分为ABC三层。A层的基础相对的比较扎实,学习成绩优良。B层的基础水平一般。C层的基础相对落后。并在分层后建立相应的鼓励和竞争机制,体现分层的相对性,而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鼓励C层的同学向B层跃进,激励B层的同学向A层奋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A层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不败的地位。同时在学生分层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分层次教学的意义,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同时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施以爱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C层的学生。只有对每一位学生抱以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建立有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目标,结合教材的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可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准备。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对于BC层的学生多给予指导,以扶为主,设计的问题简单一些,坡度缓一点,以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为主培养基本能力。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的使用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就使在分层教学中的目标更加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教学的部分。为了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对于C层的学生应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恢复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自心。教学中主要以扶为主。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受到通过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的喜悦。A层的教学主要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贵在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发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更高、更强的要求。

五、练习、作业的分层

教学的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来巩固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学习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和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精心的设置(编排)课堂练习课后作业。C层的还是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多让学生体会成功感。A层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灵活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多考虑,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解决诸如课后的“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回去思考、讨论,感到学无止境。

六、测试、评价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世间万物,同样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不同学生。因此,要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提高整体水平。也需要分层测试。

针对A层的学生在要求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锻炼思维的同时又可避免因高分而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对B层的学生则主要以检测能力的学习提高为主,而C层的学生则主要检测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高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有所区别。对于BC层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A层的学生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努力奋进,不断的超越自我。

总之,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健康发展,追求更完善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质量。

分层教学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

学的必要性对于分层教学,有些家长、学生表示不理解,认为对学生的优劣分档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但为什么还要实施分层教学呢?这是因为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分层次问题,只要教师做好合理的引导,就可以避免因为分层所导致的后果。告诉学生与家长,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为了对他们进行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十分有效。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分层教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让学生在提高成绩的过程中不断地缩短与曾经优于他们的学生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是必须要进行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同一层次的教学,由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有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赶不上,而有的学生的学习却是学有余力而不知该不该跟着进度来。这样一来,由于学生层次的不一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能尽量地走中间路线,就使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跟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超前进度的学生又被教学进度所拖累,教学成果不佳,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才。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要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做好实施分层教学的思想引导工作,不能让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实施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反而沦为打击学生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错误手段。因次,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要先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开导工作,告诉他们,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优良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适合他们学习进度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分层教学下学生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会使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让所有人都成为优秀学生,毕竟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就那些知识,早学会,晚学会,在分层教学下学生都会学会,而且学生会学得更扎实,这样学生会切切实实把初中数学学好,最终的效果是学生由最初的分层变为学生在同一层次上的优秀。这样,让学生意识到实施分层教学的优势与目的,让学生在无思想负担的情况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次,教师要把学生根据知识的扎实程度和学习的能力强弱进行优良差三个层次的分类,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进行不同程度的知识教学。比如,就二元一次方程组而言,对于优层次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对他们就要求高一些,不仅要会课本上的解法,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对题型归类,达到一题通、百题会的程度。对于良好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会解题,多思考,多练习,达到对这一类型题目的掌握。对于差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课本上的方法,务实基础,能够熟练掌握课本方法,最终达到熟练运用即可。如此对于学生按能力水平分层次进行教学和要求,实现学生再遇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题目时,无论是用课本的方法,还是用自己的方法,不管是简单方法,还是复杂方法,最终学生都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达到殊途同归。这就是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

三、总结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无论怎么改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进而达到殊途同归,最终无层次的目的,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