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那树,本文共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那树

八年级语文那树优秀教案

【教学设想】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那树》是一篇略有难度的文章,不是理解主题有多难,而是难在文章意趣较多,可探究的地方太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抓住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强化研读,或许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节课以读为突破口,通过多角度朗读,通过与文本充满情感的交流,来激活学生、激活文本,以欣赏到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

【教学目标】

1、深情朗读,与作者来一次心灵交流;

2、细细体会,让自己有一次情感升华;

3、赏析语句,师生共度一次学习之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是一个自然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人和自然其实也可以共处得如此和谐。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有那么一棵树,他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那棵树的一生。

二、那树的故事

请大家细读课文,深切关注那树的命运,思考: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用简明的一段话讲述那树的故事

三、那树·人(沉醉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在读这样的文章时,大家能做到深情朗读吗?其实,美文就该美读,正所谓:文者,情也。它是作者才情的挥洒,只要我们投入学习的热情、心中的激情,就一定能与文章来一次心灵的交流。读出来,那里别有洞天!)

我们听了那树的故事,了解了它的一生,特别是它的付出与它最后的结局,能引起我们怎样的感情呢?(赞叹、痛苦)

1、请大家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可以加上语气词)

2、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红笔划出来),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3、请大家用痛苦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可以加上语气词)

4、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的句子(用蓝笔划出来),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5、思考:大家用了不同的感情读出的句子,分别写了那树的什么内容?(试概括)

赞美──树对人类的赞美(荫庇)

痛苦──树的悲惨的命运(被伐)

6、在那树的.命运遭遇中,人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请大家找出人类对那树的愚妄无知的句子(用黑笔划出来),用适当的语气读出来。

四、那树·文明(深沉思考)

1、老树面对人类的屠杀,老树无语,上帝也沉默,老树终究没有死复绿。设想一下,当我们的大陆都被混凝土包裹的时候,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对那树的命运,我们不得不深思着那树的遭遇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如何协调自然与文明的关系,那就是──那树·文明。

(请大家在书本空白处表述好自己的态度。)

2、明示作者的态度。

3、明示老师的态度。

一条没有树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是沧桑的。对着只剩年轮的树,我们这些赶路者恐怕得随时问一问,谁更不幸一点?树是物质的,也是空间的;树是情绪的,更是文化的。感谢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让我们产生了常日里难得出现的思考,涌起了久违的情愫。

五、课后作业

我与那树的故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多媒体显示)正如歌中所唱,枝繁叶茂的树木用绿色装点着人们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树倒在人类的刀斧电锯之下。台湾作家王鼎钧就曾对一棵树的命运,慨叹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那树》(多媒体显示)

二、简介作者、作品(多媒体显示)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1925年生,山东兰陵人。1949年后到台湾,出书近40种,擅长散文、评论、剧本、小说。尤以散文见长,他的散文富有思辨性、哲理性、审美性,有着作家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领悟。

三、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那树的形象。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检查预习情况 掌握字词(多媒体显示)

五、朗读课文(多媒体显示)

六、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

(一)提问:那树的生命经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现时的大树

(二)学习第一部分(早期的大树)(1—5段)(多媒体显示)

提问:这一部分写了树哪方面的内容?突出了树的什么品格?

明确: 三方面的内容:生长环境、外形、对人类友善

(多媒体显示)树的品格:坚韧顽强、富有爱心、无私奉献

(三)学习第二部分(近期的大树)(6—8段)(多媒体显示)

提问:大树生存与现代文明发展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体现了树的什么品格?

明确:矛盾:大树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

树的品格: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

小结:从对这两部分的学习后,我们可以评定(多媒体显示)这是一棵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甚至有某种特殊神性,自久远的年代以来静静地、默默地庇护造福人类的大树(多媒体显示)

(四)学习第三部分(现时的大树)(9—11段)(多媒体显示)

提问:这一部分写了有关那树的多少件事?树最终有什么样的结局?

明确:四件:醉汉驾车出事;电锯锯倒树身;清道妇讲述蚂蚁国的故事 ;挖树根,平路面 。

结局:惨遭杀戮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挖掘能力,重新认识生命及人与周围生物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老树的命运。

2、难点在于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设想】

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 探究讨论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碾压下倒下,王鼎钧笔下的那树就是其中的一棵。

师:课前读过课文吗,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挑出你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吧

二、解读文本

通过刚才的朗读,对本文进行了回顾,结合同学们的预习,按照故事的顺序说说那树的故事

生:课文起先讲那树没有被砍之前的故事,后来将以此一个喝醉的驾驶者撞了树,树死了,被砍断了,

师:树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师:大家都能对课文有一点的了解,根据同学的提问,同学们的阅读有价值。

师:问题一:那到底是一颗怎样的树?

生:老态,

师:用了什么手法

生:拟人的手法

师:这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其他呢?

生:是一颗坚韧的大树,许多树在台风来临时,依然坚固的立在原地

师;除了坚固,还有什么特点?

生:稳定

生:屹立不动

师:用文中的词语坚固不动,令人难以置信,除了难以置信,还有什么?

生:很茂密,遮蔽了很多的光

师:在这之前有这样的一段描绘,于是情侣止步,为什么?

生,情侣喜欢幽暗的环境进行心对心的交流,树把光遮住了,更好的进行交流

师:树给情侣带来快乐,说的真好

生:第三段,感觉树是人们的守护神,保护人们

师:是人民心中的神,树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生:带来安全感,

师:换句话说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

生:是无私奉献的大树,台风来时,人们插香;夏天人民在树荫下乘凉,一年四季给人们贡献

师:文中用怎样的文字写“乘凉”请一学生读该段,通过这段朗读,你觉得人民对树荫享受吗?哪个动词?

生:吸

师:做一下动作看来大树给人们带来享受,真厉害,用一个字,给人们带来这样的感受

生:那树是人们的朋友,第四段,鸟来了,鸟和孩子……

师:你能把这段话用诗的语言来朗读吗?

生读

师:经过同学们分析,看来这棵树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可以在那树后面加个标点,加什么?

生:加!用敬佩的感情,无私奉献,用此标点表达敬佩

师:同学们带着敬佩的感情,来挑选一段来进行朗读,

一生读

师:用了排比句,排比句的作用增强语气,为什么要用排比句?

生:树在很久以前就在这里,

师:这样,我们读诗就要读出很久的味道,哪个字拉长?

生:很久很久

师:齐读这句话

师:这样一颗立在那里很久的树令人敬佩,树的结局却很悲惨

我们一起来看那树的最后命运,树直接死于什么?

生:被车撞

师:居然是一场交通事故?对于这样的原因你认同吗?

生:不认同,树的大自然却被破坏了

师: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借口,那是一个喝醉的驾驶者,不管是什么,都会装上去这里用两个“于是”,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问为什么交通专家将责任判给那树,而不是驾驶者?驾驶者明显的错误,超速,醉酒驾驶责任很明显不是那树,却判给那树,人站在谁的立场?人的立场?读这句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气愤

师:试着给大家读读

生读

师:后面两句话读来特别可笑,于是这一天就来了,树被砍倒了,砍伐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残忍

师:老师觉得应该是相当残忍

生:“搅碎”“骨粉”很恐怖

师:说的很好,读的不太满意,既然残忍,就要把残忍读出来

生再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挖掘能力,重新认识生命及人与周围生物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老树的命运。

2、难点在于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设想】

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他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二、赏析文章

1、每个都会有自己的容貌特征、个性、经历,每个事物也会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先来看看文中那树有哪些特点?(学生齐读第1~3段)

提示:很久很久(破败荒凉,远离现代文明。)

坚固稳定(虽老但生命力旺盛,甚至被奉为神灵,人们敬畏老树。)

2、那确是一棵老树,他又为人类做了些什么呢?(功用)

提示:给行人纳凉,给鸟栖身之所,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又给情侣以温馨的感觉。

用一个词概括──荫庇。

3、而就是那株世世代代长久地造福于人类的老树又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作者给予老树和人类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被伐(用电锯、利斧及美制十字镐等现代化的工具,还将断根闷死在层层石子柏油之下。)

作者的感情:对树──同情、怜悯、敬重等。对人──愤恨之情溢于言表。(此处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赏析品味,读出其中的感情。)

4、设想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不能。因为此事只是老树被伐的偶然因素)为什么?

提示学生自读文章第5~8自然段。进一步挖掘老树惨遭屠杀的必然因素(根本原因)。

学生根据文章有关语句讨论回答。可分为客观原因(人类的急功近利和对老树的漠视);视主观原因(树没有脚,他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为人类无私奉献是他的职责)

学生自由朗读第8段,体会老树的情怀,引起学生对老树命运的共鸣。liuxue86.com

5、教师小结:

老树面对人类的屠杀,老树无语,上帝也沉默,老树终究没有“死复绿”。设想一下,当我们的大陆都被混凝土包裹的时候,人类还会有朋友吗?

三、讨论启发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用大屏幕出示有关资料。

《那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⑶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⑵ 理解托物寄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⑶ 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3、德育目标:

⑴ 反思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对大自然的破坏行为,从而认识到珍惜自然,珍爱自然的必要性。

⑵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趣。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知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征服大自然,我们一直相信人定胜天,于是,盲目的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我们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请学生举例说一说,我们受到那些惩罚:

沙尘暴 干旱缺水 酸雨 温室效应 森林消失洪涝灾害

连街头的那棵老树也不能幸免,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那是一棵……的树”。

教师注意引导:

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

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

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

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

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6、从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7、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

由此归纳总结:

A、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自身象生铁铸就。

B、大树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中:它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旧、荒凉的景象。

C、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蒙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大树在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D、大树的本性: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中,即便如此,大树仍然奉献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E、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让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总结文章的大意: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苦,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深重感慨。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与作者情感交流,探究写作目标。

〖教学步骤〗

一、情感交流

围绕下列问题作答,学生分组讨论作答:

1、这篇文章中最吸引我的是……

2、读了这篇文章,我最忧虑的是……

3、我感到最为震撼的是……

4、我最为感动的是……

5、我认为最为神奇的是……

6、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

7、我最为遗憾的是……

8、我最为愤慨的是……

二、目的探究

本文作者讲述那树的故事的目的是:

学生讨论回答:

1、我认为主旨是“爱护自然”。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大自然为人类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就应当善待它爱护它,与它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2、我认为本文意在“善待生命”。树是有生命,它有自己的人格。任何生命的死亡,都是令人痛心的 ,我们要尊重任何生命存在的形式,善待生命,善待它们,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3、我认为本文意在“反思文化”。“那树”的命运寓意深刻。“树”经历由盛至衰的过程,最终被人无情地砍伐,这就象征着曾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文明的进程中,由于不适应社会需求而逐步淘汰的过程,作者借这棵可怜的大树让我们作出思考。该如何在快节奏的今天正确理性地对待我们文化的精髓呢?

三、品味文章写作特色

1、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

2、拟人修辞格的运用。

3、情节富有奇幻色彩。

4、写景状物生动活泼。

四、延伸拓展

课后练习二第3小题及练习三。

那树小学优秀作文

我从来不知道那棵树是什么树,或许我也从没想要知道。但那树伴随着我的十几年,却是我忘不了,不忍忘的。

很久没有去那里了,直到施工的单位走到它的跟前,我才想起去见它的最后一面。它还是一如既往,孤零零的立在草间。坐在它的面前,看着它,我不禁想起我的从前。

那天,我呆在家里,心情很不好。原因是因为考试没考好。父母的责备,让我很想出去走走,散散心,就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这里。当时的我也是一个十分叛逆的人,认为自己长大了,不想听父母的“命令”。但是,自己又不得不依靠父母。

当时天下着雪,雪下的不大,但是地上却有极薄的一层,如银装一般的血雾。走在上面,还不时的咔嚓响。那树的枝条上都布满雪花,仿佛被穿上一身厚厚的衣裳。当时的它是充满生机的,而且它当时不如此时的孤独。虽然只有一棵树,但周围的花草与它相伴。但是它现在是那么的颓废,显得枯黄的叶片,不断的在诉说它那的迷茫未来。当时的我很羡慕它,因为它有那么多的邻友可以依靠,而我却没有人可以诉说心中的烦闷。可是现在的我们,却都改变了。

没有人理解到我,在充满书籍与知识的海洋中,我感到我的身体不堪重负,似乎要被这海给淹没过去。家长的不理解,学校的不理解,让当时的我仿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怎么走,怎么做。没有人可以交谈,没有人可以诉说。知直到当时看到了它,心中的围墙仿佛才打开一道口子,我可以放下一切,想我愿想,做我愿做。与当时自己一样,我也有要发泄的烦心事,但我学会了伪装。将感情放在自己的.心底。但此时的我似乎回到了从前,想要尽情的叫唤,尽情的发泄。

但是我毕竟不再是那个天真小男孩,环境在改变,现在不似从前。

当时的我可以释放心中的不愉快,而现在的我不可以。当时的树有花为邻,有草为伴,但是现在都没有。我们都在变,都回不到从前。

当时会有母亲打着伞来接我,我成长在父母的呵护中。但是如今已没有了伞。

是啊!我不可能永远在伞下成长,那树也不会永远在一个地方扎根。它早晚会被搬走,我也终究会拿开那把伞。雨,淋在了我的头上,浇在了它的身上,我们都湿了。我们都不似从前。

我站了起来,望了望那树,转过身离开这片土地。我并没有回头,因为不可能回头。这,只是我们的最后一面罢了。

《那树》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究文章各部分的内涵。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意识到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

【教学过程】

1、(播放VCD碟,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正如歌中所唱的,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它倒下了这节课我们共同关注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一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树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2、(出示教学目标)谁能给大家朗读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后,请三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你们想听哪些同学的朗读?

4、欣赏完课文,你有哪些感悟?

(设计意图:对课文整体感知。)

5、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大树的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可将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其实刚才三位同学读的就是这三个部分,同学思考一下,课文是按照哪几个不同的时间来写的?

6、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探究课文的内容,也就是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这棵树的?围绕树都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各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7、归纳得很准确。总之,大树的状貌不凡,代表田园风光,大树讲人情、通人性、不利己、只利人,默默的庇护人类,可人类又是如何回报树的呢?

8、由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大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而大树最终的命运又如何呢?

9、听完以上三名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你还有哪些新的感悟?

(设计意图:再次感悟课文内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0、文章的内容我们探究完了,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11、本文的语言诗情画意、意味深长、值得品味。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言,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2、有人说绿色是属于古人的,只有王安石才会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而冥思苦想、百般推敲。也有人说绿是属于前人的,只有朱自清才会对眼前诱人心魄的绿油然而生出掬你入口的欲望。可惜现在的我们在书中看到绿,眼前却缺少绿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灰白。的确坏境保护已成了当今社会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请同学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坏境保护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13、其实我国的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你了解吗?

14、老师也准备了一份资料,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多媒体出示资料)

15、看到这组另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我想你们还会有好多话要说,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三题,把你要说的话写在日记上。

(设计意图: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16、的确,我们的社会要发展,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决不应以牺牲坏境为代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共同努力吧。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的空间中。

(设计意图:呼吁学生保护坏境。)

那树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少人再去寻找身边悄然消失的东西。但是这些消失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发展的时候忽略或破坏掉的美的东西。一方净土,一片森林,在人类发展的巨斧下默默隐退,剩下的是自然独自的慨叹。如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进行了探讨,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身边的变化和用心倾听自然的呼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感知老树的形象入手,品析文中含蓄而深沉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体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悟文章的主旨。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树的生命历程,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言的特点,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坏的有关素材。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课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简单的调查,小组交流。

教师课前准备

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但是人们往往在发展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自然成为发展的牺牲品。即使是一颗老树也难逃人类的伤害。你是否听到有隐约的呻吟,是那树(用情景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解说的同时播放有关影音片断)

文学常识和人物背景介绍:

1.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他的创作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很多。

2.作品:《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王鼎钧自选集》《钟》。

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快速浏览,用笔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以及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容易读的长句子和优美的词句。

学生用3分钟完成。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结组,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可以采取你小组内认可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

(1)结合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意。

字词处理:认读并记忆字型。

倒塌 佝偻 踝骨 默契 紊乱 虬须 周道如砥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

(2)找出老树生命的几个阶段,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做好记录。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它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为人类造福。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写了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假定大树有感觉、知觉,有灵魂、性情,所以引发大树的深刻自省。大树一方面明知早晚面临引颈受戮的命运,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迁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绿着生,绿着死。但即使这样,大树仍默默地作贡献,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豁达、忍辱负重的胸怀。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束):描写现时的大树。此前是对大树的一般性叙述;到了这一部分,文章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是全文写作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四件事:一是醉汉驾车出事,二是电锯锯倒树身,三是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四是挖树根、平路面。这几件事本身具有隐含的倾向性、思想性。首先,这几件事似是前后相关联,有顺承关系,但是后三件事竟由醉汉驾车生祸这一事而来,显得颇为滑稽、不合情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批判态度。其次,电锯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样的描写真惨不忍睹;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充满悲壮的气氛,从动物王国里也看出恻隐之心。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也是作者的恻隐之心。此情此景,不须特意点明,读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蕴。

4.小组推荐朗读好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

(1)文中描写的老树的形象有哪些句子?用笔划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树有什么品格,最终遭到了什么样的命运?

(3)结合我们课下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文中老树的命运和我们找到的资料中自然生物的命运有什么异同?

学生读文,学生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

总结:

这一课,我们就着老树的一生命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了解到老树不同寻常的一生,在课下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老树有如此的命运呢?在头脑中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前一课回顾

老树的命运如何?可以结合书上的句子表达你的看法。

全文分析探讨:

1.老树在三个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形象找出来,比较分析一下。

明确:

第一阶段,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象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象生铁铸久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浮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浮脉。千掌千指托住阳光。

第二阶段,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第三阶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日光月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那么一棵树。

2.(1)结合课文,大家探讨一下,老树在不同时期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2)它的消失,仅仅是因为酒后驾驶者的死亡吗?如果不是说说你的理由?你可以从那些语句找到依据?

学生讨论,做好发言记录。

明确:

(1)三个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从始至终,老树表现的都是默默的奉献,和对人们的恩泽,同时也有无奈和忍辱负重的情感。在文中,作者把老树当作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面对,人类的破坏无可奈何。作者并借助近似与内心活动的文字表现老树的思想: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它至死都赋予人们绿的生机。

(2)老树的消失,甚至被遗忘,并不仅仅是一个酒后驾驶者的死亡所表现的那么简单。它的消失是一个必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预示: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的世界,没有了大树生存的空间,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使得人们开始厌恶大树的存在,其实是对纯自然的东西的一种破坏,和对环境的虐待。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人们已无视它的存在,觉得是一种负担,这种单方面发展而忽视自然不正确的认识,将在未来的文明发展中出现更为严重的矛盾。所有的事例证明,大树的消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有人们解决了文明发展与自然相调和的问题之后才能更好的使大树物尽其用。

3.生总结作者借用大树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

明确:

总的说来,作者似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感受,那就是大树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简单,其实有一定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如课本里的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这显然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可以作为我们理解课文主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此一来,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作者反对人类文明,主张回到过去田园生活时代。实际上作者的头脑并不简单地执著于一条思想路线,而是辩证地看待事理,也就是说,他对人类文明的两面性看得深透。且看他在上面引用的同一篇文章中的话: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的死于肺炎和猩红热,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在一天走完从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业四海,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从各方面改善生活,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看来作者只是反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文明进步主要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拓展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

正方:发展也要与自然协调统一

反方:发展就要毁坏自然

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认识到:自然永远是人类发展的航母,破坏了自然就等于失去人类生存的基础,要发展也要调和与自然的关系。

课外延伸:

播放多媒体:大树被砍倒,只剩下一个个的树墩,放慢镜头,特写年轮。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制作大树伤心的样子。同时配音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最大的群体上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森林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目睹着你的兄弟姐妹不断的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引导。

课外推荐:可网上查询或资料,阅读文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2、情感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3、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命运。

2、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

2、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两幅漫画导入。

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排雄伟的大树及标题。)

二、整体感知

1、请两位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大树的外貌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讨论后明确: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在的大树。早期的大树是自然之树,近期的大树是临死之树,现在大树是悲壮之树。

2、文中记叙了大树的那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大树具有那些高贵的品质?

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后明确:大树有着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

(过渡:这样一棵高尚而伟大的树,为什么会被屠杀呢?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出事而连累了大树。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不能。这样看来,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研读赏析

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看看那些词语用得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明确:“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和谐。这一段话也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

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并体味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明确:“于是这一天来了……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表现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你有什么感触?

讨论后明确:动物都充满爱心,反衬出人类的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四、拓展延伸

1、蚂蚁在离开大树时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论交流明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

(交流认识,畅所欲言。)

五、课堂小结

为什么作者要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呢?因为关心树木就是关心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希望人类能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布置作业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那树》课文原文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可是,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式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公分一公分的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辗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诗。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任他依然绿着。

出租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荫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菓摊搬了,搬到行人能优闲的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问题。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百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桠间跳远的鸟族已栖习过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七十哩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也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公分仍绿。绿世界的残存者已不复存,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上染着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年轮站定,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多少斤木柴。一个她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画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豪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了乡村女子特殊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牠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她们来参加了树的葬礼。

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陷阱,切段所有的静脉动脉。时间仍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着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赶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为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那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4、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多媒体显示;

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tān):倒塌。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周道如砥(dī)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2、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

3、学生大声读课文,入境。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生1: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

生2:本文写了一棵老树绿着生,生为人类、生为大地而最终绿着死的悲剧生涯,揭示了人类文明造成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

生3:本文写了一棵老树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和思考——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教师总结:三位同学的看法各不相同,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探究一番再作决断。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浯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讨论分析概括树的特征。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主,另一个小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2、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品味、辨析。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2、揣摩关键语句,思考:大树身遭屠戮的悲剧根源是什么?

《那树》教学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课堂活动形态和活动内容的不协调。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理那棵树?小组讨论,写下来,请发言人来发言”。这个环节设计的本意在于:学生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加入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进而做到自我的发现。然而,小组讨论的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使问题的解决更全面,更深入的过程。而此时,学生对老树被杀一事,已经有了很感性的自己的理解,其实“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指向个人的,这是一个学生个人对文本阐发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后来的书写也多表达了个人的意见。

2、学生发现以后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在发现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现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现。事后,我想,教师的点评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发展:延伸式的点评;问题式的点评;归纳式的点评;指摘式的点评。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

在这堂课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学生发现的时间不够;比如:有的地方有教师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教师代替学生发现的。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能力)

3、让学生感受小鸟“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高贵品质;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鸟头饰、表示角色的标示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做游戏“你们比划我来猜”。

2、导语:小鸟和大树是一对好朋友,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可是,有一天它们却不得不告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动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语言。

1、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以什么为主?

2、朗读、感悟小鸟与大树的对话。(多媒体出示小鸟与大树的对话。)

3、朗读、感悟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

(1)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多媒体出示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

(2)重点练习朗读小鸟的三句问话。(多媒体出示小鸟的三句问话。)

4、(多媒体出示图画)

想象小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5、小结。

四、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

大树想在自己还没燃尽之前,为小鸟寄一张友情卡。请你们替大树写几句深情的话吧。

通过游戏猜出文中主人公小鸟和大树。

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

自由交流初步感悟。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四组对话,明确分别是谁与谁之间的对话。

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1、体会角色感情。

2、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

3、同学评价。

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小鸟的感情。齐读小鸟的三句问话。

齐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交流体会、感受。

自由交流。

板书设计: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树”中间的“又”第二笔变为了点,然后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把有关“去年的树”的命运的问题确定为主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其余注意倾听,看是否能朗读得正确流利。

2、正音,重点学习四个生字词的读音,齐读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再次指名接读课文,分别是从开头到“向南方飞去”、从“春天又来了”到“鸟儿向山谷飞去”、从“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到“鸟儿向村子飞去”、从“在一盏煤油灯旁”到结尾,逐段引导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相机板书。

然后,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看看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鸟儿和树之间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2)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结合“一定”理解鸟儿的郑重承诺和决心。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二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3、指导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练读、同桌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思考:树会怎样被人伐倒?鸟儿会怎样向山谷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1)飞快、急匆匆、慌忙――因为鸟儿很想找到树。

(2)担心、忧虑、伤心――因为挂念自己的朋友。

在山谷里,鸟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树是怎样被做成火柴的?鸟儿会怎样向村子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自己改动后的最后一句。

二、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课文,鸟儿找到树了吗?她做了些什么?

2、引导理解:

(1)“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3)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后两句话中,鸟儿都在“看”,她在看什么?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她两次看得一样吗,想得一样吗?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自然段。

三、交流感受

1、我们一起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想到了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对鸟儿、对树、对作者。)

2、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多元化的理解,只要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友谊的可贵・诚信的价值・情感的真挚

3、齐读全文。

四、学习表达

1、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作者是如何叙述的呢?怎样表达的呢?引导感受童话虚拟、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的写法和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2、布置小练笔(见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鸟树

珍情友谊

信守诺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提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树,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

1、说一说实读课文应该注意些什么?

标出自然段。

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三、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意境美

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相关句子。注意体会。

2、这么多地方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读)

3、请生读:(生读3―5自然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依依不舍的,树希望小鸟回来给它唱歌,小鸟也愿意回来给它唱歌。)

师:请你也找一位好朋友读一读它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分角色)

4、我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他们都还想让对方走)

师:是啊,它们难舍难分,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再倒班男女生合作读这部分,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它们难舍难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第一自然段)

“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怎样?(很幸福)

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从小鸟与树朝夕相处,难舍难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

7、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它们的珍贵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鸟儿找树找了很多地方)

为了找到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千辛万苦,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一说?

小鸟( )地找 (千辛万苦、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

小鸟这样( )地找只因为什么啊?

(它们是好朋友,小鸟为了实现还要唱歌给树听的这句诺言。)

8、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体会一下小鸟当时的情感。

请生读鸟儿问树根、问大门、问小女孩的话。

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着急,话语一次比一次急切,咱们连起来读一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

9、我看到许多同学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快了,我体会到了大家心中的急切。对话里的其他角色,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分工练读。

请四位同学扮演。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你有什么要发表的,你觉得谁读得较好,或者说哪个角色你能读得比他更好。

引导: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语气应该伤心。大门呢?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都不同情树。而小姑娘应该带些稚气,声音应该稚嫩一些。

小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最深厚的友情。齐读这部分。

四、情感升华

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这里有两个一样的动词,却写出了小鸟对灯火的不同感受,你能找出来吗?(看)

第一个“看”,小鸟仿佛的对灯火说什么?

第二个“看”,小鸟仿佛又对灯火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发展,信守诺言,珍爱友情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小鸟说,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即兴表达后写下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多向互动的赏析评改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修改方法,养成良好的习作评改习惯和态度,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精彩点评。

1、师:同学们,老师已经认真地拜读了你们的作品,感到十分惊喜,这可是你们自上三年级以来的第一篇杰作,你们的文章给老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现在我点到几位同学的作文,请写这些作文的同学站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大家打个招呼。

2、教师概括介绍学生的习作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则重点描述,学生一一亮相,教师用幽默、富有激励的语言加以简评。

[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本次训练是三年级上学期第一组,能否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消除畏文心理,增强习作信心,激发习作热情,至关重要。本环节力求通过激励性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初尝成功的喜悦。]

(二)佳作赏析。

师:瞧,我们班上有这么多才子,老师的手也痒痒了,昨晚加班写了篇文章,写的就是你们中的一位,名字暂时保密哦,想听听吗?现在咱们换一换,我当学生,你们来当老师,我把文章念一遍,大家要注意倾听,猜猜我写的是谁,并能讲出依据,还要想想文章写得如何?好在哪里?

(教师选择班上最具典型的一位学生写一篇文章(如下),师读,读完让学生把猜测到的同学名字写在手心里,齐亮手心,互相检视。)

教师范文:

猜猜我是谁

见过我的人都夸我五官长得端正,虎头虎脑的,只是眼睛小了点,爸爸妈妈有时干脆呼我“小眼睛”,眼睛虽小,可有神着哩,能望见很远的操场上的小麻雀,发现密密麻麻的树枝中的金龟子,喜欢军事的爸爸说:“这小子将来也许能当个海军航空兵呢。”

我的胆子很大,每次体检要抽血,总是冲在前面,第一个跑到医生跟前,还不停地给后面的同学打气,抽完血,晃晃胳膊,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来。感冒了要打针,我从来不哭也不闹,即使疼得浑身发抖,也不吭一声,医生都夸我“好样的!”,“真勇敢!”。只是在没有旁人的时候,我会悄悄地跟医生商量:“能不能打小小针的?轻轻地打。”弄到护士阿姨笑得前俯后仰,我至今还没弄明白她们到底笑什么。

我的爱好很广泛,踢球啦,下棋啦,旅游啦,看课外书啦,样样喜欢,尤其爱看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帅狗黑皮》、《足球小子》、《蜡笔小新》……一集也没落下,有的都看了两遍了还不过瘾,每天清晨或傍晚,我早早就守在电视旁边。看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被“吸”到电视跟前,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弄得大人莫名其妙。每次看动画片,妈妈总忘不了提醒我:“不要靠得太近,伤眼睛呢。”

最近《蓝猫淘气三千问》连续播出“宇宙探险”的精彩节目,我像着了魔似的,满脑子都是蓝猫、菲菲、咖喱,看多了,心里装满了疑问,向老师请教了很多问题:地球是不是在银河系里?太阳爆炸以后人类怎么办?黑洞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能不能回到过去?弄得老师都招架不住啦,许多同学听了都大为惊讶。

这就是我,猜出来了吗?猜中有奖哦。

师:我写的林宇微同学,你们猜到了吗?请猜到的同学起立(学生起立)。这么多同学都猜到了,真是火眼金睛啊!老师现在评你们为“孙小圣”,高兴吗?大家互相祝贺一下。

师:老师感到很奇怪,你们是怎么猜到的?有什么“绝招”说出来让大家开开眼界?

生1:我主要是从他的外貌描写中知道的。

生2:我也是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写他胆子很大,体检抽血时总是很勇敢,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事情──他平时胆子就很大,我就和他一起抓过蜥蜴。到山上摘野果他也总是跑在前面,也不怕草中有蛇。

生3:我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可他特别爱看,文中写得很真实。

师:是啊!只有真实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特点。现在,请你们想想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1:这段话里您抓住了最有特点的地方写。

生2:您写林宇微的爱好兴趣很广,但重点选择爱看动画片这个方面详细地写,而且写得很精彩。

生3:我补充:写他看电视时的表现最生动。“守”字用得特别好,还有,写他看电视时“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十分形象。

生44:我觉得林宇微感冒药打针时的表现写得又生动又具体,说明林宇微的勇敢是硬挺的,其实他也怕痛。

生5:我最欣赏“望见很远的操场上的小麻雀,发现密密麻麻的树枝中的金龟子”这句话,说明林宇微的眼力很好。

师:你的眼力也不错。同学们,经过交流,大家对林宇微同学的认识更清楚了,如果再写他,就会写得更具体、更逼真了。现在请大家想想,假如让你去写他,你会怎么写?

生1:我会写他很乐于帮助别人,老师让他当小老师,他很认真负责,他还经常帮同学扫地。

生2:我会写他的爱好是下棋,我觉得他特别喜爱下棋,飞行棋,五子棋、军旗、象棋、围棋都会下,他的书包里经常藏着各种棋子,他还说每天都要和爸爸杀几盘,他还常常找我下,如果没有人,就干脆左手跟右手来,有时下到天黑了也不知道。

生3:老师,还可以写他的体育方面的特长,他转呼拉圈会转两百多下。

……

师:哈!你们知道的比我还多,的确,林宇微同学可写的地方很多,同一个人,我们写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兴趣,从不同的方面去写,写自己也是这样。

(师生共同归纳写好本次习作的体会:①抓住自己真实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②表达时尽可能准确、具体、生动些,使人物的形象更突出,特点更鲜明。)

[评:教师“下水”,能知道学生的习作困难所在,教师的下水文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佳作赏析,增强学生对优秀习作的感性认识,激起写好习作的热望。以班上同学为特例进行描写,进行师生角色互换,能激起学生的巨大的赏析、评改热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个人,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的习作创新思维。]

(三)例文引正。

师:说话要有口才,打仗还需兵器,修改文章要先掌握什么本领呢?现在老师手头有三个习作片断,均来自班上的小秀才们,这几位同学的习作都不错,但还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你们有信心帮他们改得更好吗?

1、教师提供一个未抓住典型特征的关于描写外貌的片断。师读,学生判断写的是谁。(学生讲出好几个答案,均似是而非,无法确定。)

例文1:

我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圆圆的脑袋,一双大眼睛,黑黑的头发,一只小鼻子,一双大耳朵。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生:我们班上圆脑袋、大眼睛的人不少,看不出写的是哪一个?

生:五官几乎都写了,但没有写出明显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现在告诉你们作者是──王伟康同学,请大家重新观察,抓住主要特征说一说。王伟康同学请边照镜子边听同学议论,也可提出不同的意见。

生1:我发现王伟康同学是个双眼皮儿,总喜欢理个平头,鼻子嘛,没什么特点,就不写了,耳朵也不大,他写错了。

师:主要是没观察仔细。大家再观察他的脸型、肤色说一说。

生:他的脸黑黝黝的,像包公。

生:他的脑袋挺大,可是脸却不大,不是“国”字脸,好像是──

师:是“甲”字脸。对呀!抓住最有特点的地方写就可以了。伟康同学,你认为大家的评价有道理吗?经过照镜子,再参考同学们的提议,现在请你把它整理一下,说一说。

……

2、教师提供一个关于描写爱好方面的片断,但面面俱到,描写不够具体,主要性格特点不突出。

例文2:

我爱好体育,喜欢跑步、跳高、跳远,特别爱打乒乓球;我喜欢音乐,会唱很多歌,还会弹电子琴;制作手抄报也是我的强项,在比赛中经常获奖;最近家里添了台电脑,我又迷上了上网,在上网查到了很多资料,对学习大有帮助。我的爱好还很多,比如:旅游、野炊、饲养小动物……我是个一天也闲不住的人。

师:文中描写的“我”有什么样的爱好?

生:体育、音乐、制作小报、上网,还有旅游、野炊、侍养小动物等。

师:你认为这样描写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修改?

生:介绍的爱好很多,但什么都写,没有一件写得具体。我们读了,留下的印象不深。

生:应该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详细描写。

师:你认为可以抓住那些方面写具体?怎样才能给我们感受到他真的喜欢某一方面的活动?

生:我觉得他可以抓住“上网”这个方面去写,其它方面就简单一些,因为这个方面表现最突出,他几乎每天都要上网,一放学就钻进电脑里,他能查到很多我们查不到的资料,在上课交流时,老师经常表扬他资料查得好。

师:“钻”字说得好,说明他确实是个小网虫。还有补充的吗?

生:听她妈妈说,他一上网就什么都忘记了,经常忘了吃饭。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还是感觉他最兴趣的是体育,他是我们班上的体育“明星”,去年代表我们班去参加乒乓球比赛获得了学校第一名,跑步比赛获得了季军。

师: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说明他对体育特别感兴趣,能举例说明吗?

生:他课间活动几乎都在打乒乓球。碰上体育课他总是特别兴奋,做得很认真。

师:(提问作者):你兴趣爱好广泛,这真是一件好事,你主要的爱好兴趣是什么?能比较具体的讲述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吗?

(生讲述故事,是关于体育方面的,教师引导发表议论,帮助学生表达准确、具体、生动些,建议把精彩的部分写入作文之中。)

3、教师投示一个关于描写性格方面的片断,描写较为具体但存在一些标点、用词、语句方面的毛病。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钓、带、河、了、边、空、条、意”8个生字;积累“钓鱼、三心二意”等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词义;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了、条、广”。

2朗读课文时,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3了解故事内容,能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4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做”。

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词义。

2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小狗喜欢吃肉骨头,小鸡喜欢吃虫子,小猫喜欢吃鱼。小猫长大了,它多想自己也能钓鱼吃呀!

2 出示课题:53《小猫钓鱼》。齐读,练习质疑。

(1)学习生字“钓”,拼读时注意三拼音,教师结合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识记生字。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梳理板书问题。

二 听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听清小猫和谁去钓鱼,怎样钓鱼,结果怎样?

根据提示听录音:

猫妈妈 小猫在 钓鱼,小猫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结果,连 也没钓着。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带、河、边、条、意”。

(2)反馈交流。

抓住生字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地学习以下生字:带、河、边、条、意。

教学生字“边”时,学习新笔画“横折折撇”,指导学生书空,强调“横折折撇”一笔写成,并让学生说说“边”的笔顺规则。

2齐读填空练习。

三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轻声读课文2~3小节,用直线划出写小猫三心二意的句子。

(1)出示句子: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就去捉蜻蜓。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就去捉蝴蝶。

(2)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引读课文2~4节,在语境中随机识记生字:了、空。

3当小猫看到妈妈钓着了两条大鱼时,它会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

(1)展开想像,练习说话:小猫心想: 。

(2)重点指导读好小猫说的话,配上动作,提示“真气人”后面是感叹号,读出生气的语气。演读——品读——齐读。

4猫妈妈听了小猫的话后,是怎么教育小猫的?

(1)指导读好猫妈妈的话,师随机小结:做事要一心一意

(2)此时此刻,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它会怎么做?

(3)自由组合说一说,也可以配上动作演一演。

四总结全文,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2游戏复习,巩固词句。

3指导描摹“了、条、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