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教学策略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教学策略论文,本文共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教学策略论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写作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称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7-9年级)才称为“写作”.因此,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程。根据《语文标准》写作的“教学建议”精神,我个人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作文也不例外,老师要把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放在重要和首要位置。尤其是小学阶段,不要让学生对写话、习作产生畏惧感,而要让他们有话可写,有话敢写。

1.让学生有话可写。 指导学生写话、习作,关键要解决“写什么”这一问题,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不会为无话可写而发愁,不会写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何培养学生有话可写,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老师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事、物、景,从而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前段时间那场突来的雷阵雨,我就引导学生细心观看。我先指导学生看天色,听声音;然后指导他们看雨,“你们看雨像什么?对面的房子有什么变化?听到了什么声音?”接着要学生观察操场,放学路上的变化。事后,我组织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谈论这场雨。写话时,我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一下这场雷阵雨。有个学生写道:“放学路上,嫩绿的禾苗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我好像看到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在狂风暴雨中守卫祖国的边疆。”其余学生也都写得很真实生动。我把写得好的推荐到校广播站播放,让他们获得习作成就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学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亲自感受现实生活,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组织学生爬山,带领学生做市场调查,开展猜谜语、叠衣物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动眼、动脑、动口、动情,使其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写话、习作时有话可写,有感可发,真正做到“要我写”为“我要写”.

(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领域。 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品味课内阅读,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吸取精华,将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断摘在自己的“聚宝箱”里。平时多看看,写时多用用。使课内阅读与习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拓宽习作思路,丰富习作词汇,使其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快感,从而意识到写话,习作并不难。

2.学生有话敢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限制,习作时难免语言单调,内容乏味,结果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又被老师挑出了许多毛病,产生畏惧情绪,认为习作高深莫测,抹杀了习作的积极性。老师应尽量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及时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只要说得好,用得恰当,点得正确,都应该肯定或表扬,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使其愿意习作,热爱习作。

二、重视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第一学段的目标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21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可持续发展,有个性,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从中小学教育抓起,特别要从小学教育抓起。因为小学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求真,发展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因而表现出来的个性各不相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为什么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却千人一面呢?无可厚非,他们都写了假话、空话、套话。其实,这是一股不良的学风。长期以来,老师要求学生要表现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生活,社会的光明,忽视、无视甚至掩盖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的或丑恶的东西。然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学生发现社会并不是像老师讲的那样纯洁,他们想写这些但老师不让写。那么,他们又能写什么呢?于是,为了表现崇高、美好、光明,他们就搜索枯肠、胡编滥造。他们真实的欲望,如想去玩耍,想吃好东西,想当市长等就通通藏起来了。这样,还谈什么做诚实的人呢?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样说就怎么样说,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坚持“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心口如一,不说谎话”的作文原则,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做真人。当然,说真话,展个性的作文,可能会碰到表露错误思想趋向的作文,对于幼稚的小学生来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老师首先应该对他们真实的表达表示肯定,甚至表扬;然后从思想上正面引导,使学生的精神家园不歪斜。

2、敢想,培养有创意的表达。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甚至所谓的“想入非非”.老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习作的空间,少写命题作文,使他们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创造新的.内容。例如要学生写想象作文,可以写梦境,写童话,也可以出些新颖别致的想象作文题《假如时间停止了》、《二十年后的……》、《如果地球不转了》、《假如我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等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宣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其获得成就感。其实作文主题的选择好比我们逛街买衣服。服装城越大,挑选的机会就多,就越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服装。让学生自己挑选习作的主题,充分发挥其想象和创意,走向作文的成功之路。

3.感触生活,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 陶行知指出:“创新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威力。”他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新能力打好基础。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富作文训练于生活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为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淡化形式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情达意地泼洒写作内容,张扬独特个性。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表现出来。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著名文学家冰心语录),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为习作的主人。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重视个性发展,放开学生作文手脚,才能取得作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倪高武: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J],中华民族教育,(2)。

[2]黄惠蓉:小学习作教学点滴谈[J],基础教育参考,(12)。

[3]杨史:如何进行想象习作训练[J],语文研究与教学,2008(6) .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 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 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 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 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 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 、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 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 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 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 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 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 ,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 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 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 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课时。教师在确 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善于选择 一节课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内罗列过多的任务,结果只能使任务的完成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任务。这些做法都必然会对学生的全 面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 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 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 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 、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 学结合起来。如日本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形式,实行“适应个性的教学”。 德国也提倡分组教学,并注意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有调查表明,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 同“优生”之间的交往明显多于同其它学生、尤其是同差生的交往。还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在10节课里,重点 了解的'5位优等生举手341次,发言67次;重点了解的5位差生举手17次,发言6次。10节课里差生平均每人得到 的发言机会仅1.2次,不到优生的十分之一。 (注:《更新观念 改革教法 强化课堂(下)》张富 林凤《 课程 教材 教法》第3期)这些材料表明,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 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也在探索怎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小组教学、个别教 学的组织形式。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根据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把一个班级的学 生分

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注:《实施“双分 ”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张必中 《中国教育报》194月10日第3版)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 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 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注:《更新观念 改革教法 强化课堂(下)》张富 林 凤《课程 教材 教法》年第3期)通过这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到,有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同位讨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等形式,但在应 用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重形式,不注意实际效果。如,前后四人组大多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随机 组合而成;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往往 是笼统地提出“同位(或前后四人)讨论一下”,很少对组内成员的合作、帮助等提出具体要求或建议。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 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 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 ,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 .7%、2.7%与1.8%。(注:《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吴康宁等《教育研究》第2期)而由“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 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 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 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 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 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 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 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善于学习。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 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 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 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 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 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 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 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 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 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 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 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 、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 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 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 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 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 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 ,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 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

[1] [2] [3]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徐云鸿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小学数学 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应注意下面 几个问题: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 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 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 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 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 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 、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 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 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 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 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 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 ,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 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 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 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课时。教师在确 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善于选择 一节课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内罗列过多的任务,结果只能使任务的完成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任务。这些做法都必然会对学生的全 面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 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

[1] [2] [3]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可见,实施激励性评价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学生害怕作文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对学生的习作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消除学生的失败感,树立成功感,对建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有明显的收效。

(一)以欣赏的目光看儿童的习作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孩子交上习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不少教师还是用老眼光居高临下看孩子的习作,把分数压得低低的,好像少给分数就是“要求严、水平高”。有的老师用“优、良、中、差”下评定,获“优”的学生寥寥无几,激励评价成为极少数学生的专利品,大多数孩子在“写作基础太差,要多下苦功。”之类的否定性评价中失去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激励性评价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以欣赏的目光看儿童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孩子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照顾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二)用激励的语言写习作的评语写评语是作文评价的重要环节。可有的老师把评语当成宣泄情感的工具,把写不好作文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用“这么马虎,能写好作文吗?”这类“批评性”评语来“教育”学生,学生作文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其实,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评价,激励的语言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和发奋进取的动力。评价时,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进取为出发,以原有基础上进步为准则,针对学生的实际,用多把尺子衡量,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用“欣赏激励式”评语,如:“书写如此工整,表达如此流畅,感受如此深刻,你的写作态度与语言基本功告诉老师:你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小作家。”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习作,我们可用“肯定提示式”评语,如《新型电话》的评语:“能把新型电话的特点和用途写得那么具体,说明你是个善观察、有毅力的孩子,如果能换个直截了当的开头,这篇习作就更棒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用“鼓励提高式”评语,如:“在你眼中,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你对学校的爱,如能按顺序来写,使习作的脉络更清楚,这首校园赞歌会更动听。”评语改革后,孩子们爱读评语,爱写作文了。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每次发下作文,我就兴奋地、一次又一次地读老师的评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写作的勇气,是我写作的动力。”实践证明:激励性评语对儿童写作产生的作用是深远的。

(三)用“肯定评价”给习作下评定以往给学生习作的评定基本是单一的评分制。孩子看了分数就算,教师的劳动近乎白费,大多数孩子只能在传统的评价中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久而久之,写作的畏惧感就会产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了思路,以激励成功为评价目标,强调不管多差的习作,只要态度认真,总能找出“亮点”,哪怕是初步的成功。因此,我们用“_____成功”作侧面评定。如:参与成功、选材成功、表达成功、观察成功、开头成功、修改成功等。把“等级评价”改为“星级评价”,达到基本要求或进步要求的都是3星级作文,“超级作文”我们用“4星级”或“5星级”奖励,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作“二次评价”。学生兴趣盎然,不断争取“上等级”。这样,作文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达到了以“小成功”激励“大成功”的目的。

(四)关于二次评价与多主评价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不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习作水平下判断,更重要的是找出习作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反馈的信息,使他们在修改中提高,并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我们改变过去一次性评定的做法,让学生在获得第一次习作评定后可以通过一次或几次的修改获得进一步成功,经过认真修改,得到更高的评价,特别是对写作态度的高度评价,培养了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和良好的修改习惯。

多主评价指变过去唯一的教师评价为多主体评价的做法。我们课堂上拟定评价标准,强化自评、互评训练。在设计独特的《小学成功作文》本里,设有“自己的话”、“同学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这样,孩子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激励和更多的建议,大大增强了他们完成习作的信心和动力,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更多地与他人分享写作的乐趣。

小学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的理念,使评价成为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和激励成功的手段。实践证明:实施激励评价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浅谈藏区小学六年级汉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藏区小学生,他们接触汉语教学比较晚.有条件的小学一年级就开设汉语文课,条件差一点的也就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小学三年级才开设汉语文课.而汉语文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作为汉语文老师,应针对藏族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教版)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合理、详细。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 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 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 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 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 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 ,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 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 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 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课时。教师在确 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善于选择 一节课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内罗列过多的任务,结果只能使任务的完成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任务。这些做法都必然会对学生的全 面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 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 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日本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形式,实行“适应个性的教学”。 德国也提倡分组教学,并注意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有调查表明,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 同“优生”之间的交往明显多于同其它学生、尤其是同差生的交往。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也在探索怎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根据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把一个班级的学 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到,有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同位讨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等形式,但在应 用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重形式,不注意实际效果。如,前后四人组大多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随机 组合而成;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往往 是笼统地提出“同位(或前后四人)讨论一下”,很少对组内成员的合作、帮助等提出具体要求或建议。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 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当前我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 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 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 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 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 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 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善于学习。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 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 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 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 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 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 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小学生对体育游戏是非常渴望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游戏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指出当下在体育游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在游戏中享受到乐趣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对小学的体育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游戏;体育教学;小学生;注意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体育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课更是发挥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所以,教育部规定了体育课为小学课程标准之一。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广受学生欢迎的形式,为小学生们日益繁重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让他们的童年更加的丰富多彩。但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不可避免也出现了一些事故,所以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在体育课上享受到游戏的乐趣,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应注意的问题,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

一、游戏的重要作用

(一)游戏能增强学生体质

最近,人民日报公布了一组数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近六成小学生有手机,小学生已成为低头族中的一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往往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手机,沉迷手机游戏,熟练应用手机已成为常态。所以在这一方面来看,体育课中做游戏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它能将孩子从虚拟世界中拉回现实,认识到在大自然中玩耍的乐趣;其次,在简单的游戏中,学生通过跑跳能够增强身体体质,拉伸筋骨,避免低头看手机引发的颈椎弯曲、视力下降等问题。增强学生体质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单纯的机械式的教导,比如做操、理论教学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更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通过游戏,能够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中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游戏能培养学习兴趣

现在小学生的文化课程相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专注力往往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在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所以游戏就像“兴奋药”一样,能够振奋起学生们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专注力,从而更大精力的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游戏能够激发一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比如,一名小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家长一味地强调学习很重要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差。而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能够改观学生对于学校的看法,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擅长做游戏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在游戏中找到自信,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游戏能融洽人际关系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心智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游戏是与同学交流的好机会,也是交朋友的一个平台。在平常的文化课中,学生往往听老师讲课,很少有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话题也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然而在体育游戏中,孩子更容易释放自我,解放天性,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好朋友一起玩耍。而且,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往往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容易产生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而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在体育游戏中,增加了孩子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锻炼自我表达,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了基础。

(四)游戏可以巩固教学内容

游戏的形式有很多,所以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设置来安排游戏,从而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比如,在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了解民风民俗打陀螺。老师就可以安排一场打陀螺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深化课本中的知识。再比如,我们往往单纯教育孩子们团结的重要性,这往往起不到效果,而如果把团结的重要性融入到游戏中,学生就能够更快的接受,感触也会更加深刻。

二、游戏中应注意的问题

游戏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但不可避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一些游戏存在一定的危险,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孩子的安全,让孩子的家长担心;其次,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情绪发生一些波动;最后,小学生往往天性好动,不受纪律管控,没有规则意识。这都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体育课上设置游戏时,首先要考虑游戏的安全系数,对于一些攀爬、激烈奔跑、投掷等游戏要提前做好安全准备,提前检查好游戏设施,配备专业的校医,解决突发问题。其次,体育老师要接受专业培训,包括课程设置、心理教学,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输赢。认真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发现一些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疏导。最后,要加强学生们在游戏中的纪律性与组织性,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同时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总结

游戏能开发学生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游戏中开发自己的潜力,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更加热爱,对生活更有好奇心。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的作用,引导孩子正确做游戏,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享受到生活的啡ぁ

参考文献:

[1]印丽梅.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4(17):60,62.

[2]林以华.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6(02):68,70.

福建泉州●王宝华

摘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是我们所有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所以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而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是认真贯彻和深刻体会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真实体会,更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工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这些都决定了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学习关于环境的知识,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研究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佳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自己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教学论文 )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在读中感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感受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二、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卢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与其进行一百次生硬的说教,不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接受教育又增长知识。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让学生欣赏、想象、对比。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依恋,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比如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使其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他们会由衷地感叹: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2.抓住重点课文和重点语句,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重点语句,说体会,谈感受,加深理解。如文中的“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做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做一回事。“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不仅仅指的是人们砍伐树木的工具,还包括人们的愚昧及破坏生态平衡的落后观念、行为。

《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课,让学生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可爱的地球就会更加可爱。

3.课外拓展延伸,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紧紧联系现实生活,将环境教育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环境道德的教育,深入思考,拓展视野,蕴蓄情感,逐渐增

强环境意识并动手动脑,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完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动笔写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学生写道:“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保护地球=热爱妈妈,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不要向她的血管里注入废水。”写到这,我想学生们的心肯定犹如大海般不能平静,幼小的心灵里油然而生出一个想法:保护地球吧!那是我们的家啊!

三、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广大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使国家未来建设者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这学期,我在鲤城区“习作(写话)专题研讨”活动中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重点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换位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想象和愿望。在指导时,我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写环境方面的内容,比如有一位同学写《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引导她从当前山林毁坏严重、森林火灾繁多、人们为谋私利乱砍滥伐等现象入手,道出大树希望受到人们的正确对待。还有一位同学的题目是《假如我是环保专家》,其中写道:“以前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现在天是灰蒙蒙的,水是浑浊浊的,许多飞鸟走兽不现其踪迹,鱼虾之类少得可怜。假如我是环保专家,我首先处理的是那些成堆成堆的垃圾,一个城市一天要埋掉数以千吨的垃圾,一些垃圾能腐烂,而白色污染几千年都烂不掉。我想要发明一种药水,滴上一些就能使垃圾自动分解,对土壤有利的埋在土里,而烂不掉的呢?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变成人类需要的氧气,还给大家天之蓝、水之清,让飞鸟走兽能和人类协调共处。”

通过这次的习作教学,让学生产生了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作文中表达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环境教育

1.结合各种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节水日,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有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绿色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就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利用各种语文活动正确渗透环保教育

如组织学生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开展各种宣传口号和绿化环境的设计等语文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这不仅渗透了环保教育,而且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利用新闻报道进行环境教育

当今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其图、文、声、色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及时了解环境信息提供了方便。我们在培养学生关心新闻的习惯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了解那些近在咫尺、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导致的恶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适时进行讨论。这样既考验了学生捕捉信息的敏锐程度,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嘴唇的上下翻飞中锻炼了口才。与此同时,我们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实。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环境教育这一理念,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不断找准渗透点,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使小学语文成为环保教育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