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花絮写作范文
- 作文大全
- 2024-10-03
- 12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花絮写作范文,本文共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党委书记王少安为学生干部作“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 11月23日晚,党的十七大代表、校党委书记王少安,带着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刻领会,在南校区小礼堂为全校学生干部作“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来自我校16个院(系)的800余学生干部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王书记首先强调指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全校师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王书记希望广大学生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深刻领会,带动全体同学学习,努力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 随后,王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广大师生就如何学习十七大精神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
王书记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是政治立场,更是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的必然选择。二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王书记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三要准确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新走向。
王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关键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四要准确判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书记强调,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报告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艰巨。
五要准确判断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新任务。王书记指出,党的十七大在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新举措,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王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的宗旨,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报告会后,王书记和在场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而认真的回答。王书记深情的嘱托和殷切的期盼,深深打动了广大青年学子的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王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
十七大精神,刻苦学习,勤奋实干,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丰富我校广大师生和焦作市峰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员工的文化知识,了解和学习国内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治学方法,我校经管学院与峰华公司共同开办了“峰华管理讲坛”。3月20日晚,峰华管理讲坛第四讲在我校南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内著名学者、清华大学秦晖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研究员。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成为哈佛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同时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等。治学20余年来,主要致力于经济—社会史、农民问题、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问题、近代以来的“问题与主义”、传统社会—思想的重要认识、改革与现代化比较研究等热点问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近年来,他集中研究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政治思想发展脉络,儒家、法家及道家各自在中国政治及社会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现代化过程中、苏、俄、日等国的影响力问题。
报告会上,秦教授以“文化决定论的贫困—超越文化形态的历史观”为题,以自身跨学科的学术经历和大量有说服力的生动事例,给大家指出了在目前多元化知识背景下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从饮食、伦理和思维习惯三个方面分析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而阐述了“‘选择什么’是文化,‘能否选择’是制度”的观点;从传统是否能决定我们的现在和现在是否决定我们的未来两个问题,向在场师生阐述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历史观”的精辟论点。
秦教授精彩的报告持续近两个小时。他清晰而敏捷的思维、广博而高度融合的知识面、机智而幽默的语言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到引人入胜之处,整个报告厅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被带进了神圣的文化殿堂。 报告引发了现代人对中国传统与文化的深刻思考,让师生们接受了一次高雅的文化和精神洗礼。会后,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踊跃发言提问,秦教授对每一个问题都作了细致到位的解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秦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不凡的举止谈吐、独到的见解给同学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表达了今后定期举办类似活动的强烈愿望。
当前,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为导向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秦晖教授关于文化的精辟阐述和独到见解对于我们深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全面推进文化兴校战略,培育宽松宽容、富有爱心与责任的校园文化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
4月14日晚,我校在南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仪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孙传尧为我校兼职教授,副校长张战营为孙院士颁发了聘书。随后,孙院士为在场师生做了题为《重视矿石物性研究,开发与矿物资源可选性相和谐的精细工艺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张义顺主持。
孙传尧,矿物加工工程专家。曾任新疆可可托海选矿厂副厂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国家矿物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20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会上,孙院士从我国矿产资源的国情出发,让大家详尽了解了中国多种矿物资源的储量、开采及分布情况,指出了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趋势。接着,根据自身长期从事复杂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和浮选理论研究,提出要重视矿石物性,弄清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作用,以推动工艺矿物学与选矿工艺技术的交叉发展。在如何开发与矿物资源相和谐的精细工艺技术问题上,孙院士结合自己四十年的实践,对柿竹园法等典型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分析。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会上,充分展示出了孙传尧院士对矿物分选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精神,他为我国复杂金属矿选矿领域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深深感染在座师生。最后,孙院士指出当今是矿业的春天,希望大家抓住机遇,为我国成为矿业强国而努力。
新闻的写作格式
6.引语式。引用与新闻有关的诗句、格言等
,以增强导语的生动性。如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一首首曾伴随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歌曲,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再度响起,依旧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的心。
(摘自《人民日报》10月7日)
拟写导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不能与标题重复。导语与标题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标题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实质,而导语是标题的扩展,要用事实说话。
2.为后文留下余地。导语固然是全文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话说尽;导语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尽可能简略,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导语能使新闻主体部分很自然地展开,为后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3.各要素的组合原则。新闻中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为什么,简称五个“W”。后面再加上一个“H”,即怎样、如何,可理解为结果的意思。五“W”及“H”,每项都有可能进入导语,关键是看哪一项更具有新闻价值。如果新闻人物为社会所熟悉,在该新闻中特别重要,则应以“人”为先导。以此类推。
4.要用事实,忌空泛。新闻要言之有物,导语更应有具体的事实。初学写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语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号写作新闻的导语,要用新鲜的事实来说话。
5.语言要简洁。新闻本身即要求语言简洁,新闻导语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玑,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体
导语之后,就是主体。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
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使五个“W”和一个“H”更加明确。
新闻主体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时序结构。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如例文《引滦工程昨日全线试通水》一文,以时间为序,从上午“10时整”写到“晚8时”为止。
2..逻辑结构。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等来组织安排层次。如例文《欧洲央行为何听任欧元升值》一文,以逻辑为序,从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的原因,写到如何防止该事态继续扩大的方法。
3.时序与逻辑二者兼有的结构。对主体的写作,要
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紧扣主题;注意剪裁、详略得当;简洁明确、生动活泼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除简迅以外,一般的新闻都要交待背景。背景的作用是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充实饱满,生动活泼,主题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单独的组成部分,也无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位,一般出现在导语和主体中。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因此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常用的背景材料有三种:
1.对比性材料。对人物或事物的正反、今昔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突出其重要意义。例如《商办工业异军突起》这篇新闻的导语中写到:“昔日以设施简陋、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形象出现的商办工业,如今年总产值达1200多亿元,其中商办食品工业占全国整个食品工业产值的第一位……”这里“昔日……”就是一条对比性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个背景也就谈不上“异军突起”。
2.说明性材料。即对所报道的事实中有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做出介绍与描述。例如一篇报道山东省栖霞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的新闻中这样写到:“栖霞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岭背3650个,总面积306.7万亩;山滩、水面、村庄占209万亩,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是较好的。但是过去片面抓粮食,多种经营停滞不前。县委为领导农民尽快致富,确定在继续抓好粮田生产的同时,向山滩水面进军,发展多种经营。”这段背景材料重在说明栖霞县的地理条件、生产基础及领导的决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栖霞县的生产经验。
3.注释性材料。即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名词、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中的有关内容。例如《商洛订单劳务让民工放心》这篇新闻的开头写到:“12月13日,陕西商洛市40名合同制民工从商洛起程,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40名民工对往哪里去,干什么,挣多少钱心里早已有了底,因为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替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合同。民工们称这叫‘订单’劳务。”在这段文字中,注释了什么叫“订单劳务”,方便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正确理解。
五、结尾
结尾又称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结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题;或说明结果,指明意义;或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未来;也有的言之已尽,没有结尾。
结尾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小结式。对所报道的事实或意义作简要概括,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如:
总之,大众了解货币市场基金还需要一个过程,基金管理公司和监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及货币市场基金本身作用等方面的原因,货币市场基金的出台虽会对我国的居民储蓄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出现“储蓄大搬家”的情况。
(摘自《经济日报》12月12日《担心储蓄搬家 我看大可不必!》)
2.启发式。在讲完主要事实后,用启发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如:
看着厂区内堆积如山的麦草和滚滚流淌的黑水,人们不禁要问:卫运河何日能变清?
(摘自《人民日报》1910月20日《卫运河水何日清》)
3.激励式。用激情的语言,激发读者的热情。如:
百年轮回,沧桑巨变。奔腾的珠江水见证了这1的岁月,春花秋实的白云山聆听了电信人的笑声。广州电信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日趋走向成熟,以更强的实力、更新的面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华南现代通信中心,实现几代电信人的梦想!
(摘自《经济日报》年12月12日《世纪寻梦》)
4.意义式。指明新闻的重大意义。如:
访问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存的。中国有一句古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这次,温家宝总理的美国之行,促进了中美友好,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加强合作 互利双赢》)
5.展望式。在报道完主要事实后,进一步指出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必然结果。如:
据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已经将上市日程安排在明年初,还有不少保险公司将目标定在国内的A股市场。通过更为透明和规范的动作,中国保险业必将进入更快速的良性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国际风云测试我保险业虚实》)
6.号召式。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具有号召性的意见,激励读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如:
他(温家宝)说: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关于新闻写作入门
《纽约时报》的汤姆?威克在其《论新闻界》一书中写到:(记者应有:,“本能、经验、出色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对周围细节的密切注意、对事物的怀疑深究、对人性的不失戒备的尊重——人物能提供比自私的新闻提供人和官方新闻发言人所提供的远为丰富的信息和真知灼见”。威克认为,最受尊敬的记者——通常也是最佳新闻工作者——是那些最坚决地维护自身独立性,始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入。
回答是明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那种影响或改变社会、经济、政治、物质或其它关系的事件。或者说,新闻是对人与其存在环境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报道。还可以说得更特别一点,新闻事件是指那些中断或改变了现状,或显示了变化预兆的事件,而新闻就是对这种变动的报道。
新闻具有一种内在的特征,这就是新闻价值。一件事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吸引读者,决定了它是否值得见报。这些新闻价值是衡量事物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并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新闻。任河有报道价值或对现状的潜在变动都是具有下列
新闻价值的事件的结果:
1,冲突(紧张、惊异)。2,发展(胜利、成功)。3,灾害(挫败、毁灭)。4,重要(对于一定的群体5,显著(突出)。6,新奇(异常甚至怪异)。7,人情味(情感背景)。8.及时(新鲜、省新意的)9.接近(地区性吸引力)。
重要性因素 概括起来,新闻重要性的因素有下列几项
1.现状的变动程度(强度)。2.受事件影响的人数(广度)。3.事件的接近程度(接近性)。4,事件的新近程度(及时性)。5。事件结果涉及的范围(影响和意义)。6.事件中新闻价值的丰富性(多样性)。
删除多余的字
a,多余的冠词:
差: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好:俱乐部成员出席了会议。
差:他还了一部分钱。好:他还了部分钱。
b.间接动词形式
差:这些人物举行一次会议。好:这些人将开会。
差:法官做出了一个决定。好;法官决定。
c.形容词、副词、介词:
差:两辆汽车部完全报销了。好:两辆汽车都报销了。
差:一座18层高的楼。好:一座18层的楼。
差:他离开火车走下来。好:他走下火车。
差:俱乐部将在星期五开会。好:俱乐部星期五将开会。
d.连词:
差:他说的是他要走。好:他说他耍走。
f.短语:
差: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麦伯尔街的街角交界处。好: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麦帕尔街交汇处。
差:讨论持续了两小时之久。好:讨论持续了两小时。
8.分句:
差:所有人——只要他们有兴趣——都能投票。好:所有人都能投票。
差:干旱——出现在去年夏季。好:去年夏季的干旱。
h.赘语:
差:过去的经验使他成熟。好:经验使他成熟。
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更有力
差:那人被学生看见了。好:学生看见了那个人。
差:这次事件为许多人所目击。好:许多人目睹了这次事件。更好:十多个人目睹了这次事件。
5.在新闻报道中不要议论(不表示意见)
应该客观地撰写新闻。报道中不要提出判断或定论。诸如此类的字眼“我、我们、我的、我们的”最好不用,除非是记者正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在新闻报道中对人、地方和事情的
好恶褒贬必须出自事实而非记者的观点。
不合适: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合 适:他毕业于密执安大学,有十年工作经验。
不合适:一项有趣的节目已经准备好了。合 适:节日如下。(让“有趣的”东西自己说话
不合适::证人撤了谎。合 适:原告故律师说证人撤了谎。
不合适:他跳楼自杀了。合 适: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不合适:市莱克先生和夫人的爱子,6岁的小布莱克今天去世。
合 适:6岁钠杰尼,布莱克今天去世,他是W,布莱克先生和夫人的儿子。
不合适:法官告诉我(告诉记者)此案不予受理。
合 适:法官说此案不予受理。
句子和段落都应尽可能简洁,紧凑,重点突出。简短的句子比长的、累赘的句子;更好。但短句子并不等于把语言弄得很零碎。句子和段落的长短变化和措辞应尽量避免单调雷同。
累赘的段落:
在给莱孔特山的一个建筑工地空运物资的第一天中就驾直升飞机撞在神雾山国家公园的山峰上的布朗县的一家直升飞机公司总裁在“大学医院”特护小组的精心照料下今天情次良好。
比较好的写法:
一位直升飞机驾驶员今天在诺克斯威勒的“大学医院”中情况转好。他是在星期二飞机撞进神雾山国家公园的事故中负伤的。
新闻中的人名应予说明
当报道一位公众熟知的官员时,只需提一下他的头衔就足矣。如:波罗?凯塞州长,或弗朗克。吉伯森参议员。但是,倘若报道中提到的人不甚著名,记者就应设法说明其身份。 说明人身份的办法很多。最常用的有:指出其年龄、住址、职业。记者还可以指出其有名的绰号。
每一新闻报道应透露或指出其来源或根据
除非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否则每一报道中的事实总存其来源。这种来源(或依据)必须说明。这叫“出处”。
报道中说明出处的表达通常放在句尾。“说”这个词可以用“声称”、“坚持认为”、“声明”、“指出”等等来替换以避免重复。
新闻的写作格式
一、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阅读的兴趣。
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多行标题。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也称眉题,它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补充正题,如点明意义,指出结果等。例如:
4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齐聚亚的斯亚贝巴
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举行
温家宝和10余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2.双行标题。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正题一般都有实质的内容,因此也称实题;副题和引题一般是对气氛的烘托、意义的阐述,因此又称虚题。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例如:
枪声骂声传媒声 声声应和 股价汇价石油价 价价波动
萨达姆被捕搅动全球市场
再如:
让造林与造纸牵起手来
――关于加快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思考
3.单行标题。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例如:
让信息技术惠及全人类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
1.准确。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
2.生动。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3.新颖。“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二、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导语的作用非常重要。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的基本格式。所谓“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
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边,次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二位,以此类推。导语,就是这个“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事实。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叙述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它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事实,高度概括地加以叙述。如:
12月22日,作为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主要的两场主题研讨活动之一的专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300名来自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会展举办单位、会展服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在这里倾听8位业内资深专家的演讲,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摘自《经济日报》12月24日《推动会展企业和城市发展战略准确定位》)
2.描写式。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和一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
棕黄色颇具古典意味的`橡木酒桶,灰白的欧式风情的酒堡,浅绿的充满梦幻色彩的葡萄园--这是河北省昌黎县耿庄村农民耿学刚新建的耿氏酒堡产品标签上的图案。……
(摘自《经济日报》月23日《酒类行规为一农民改写》)
3.评论式。对报道的事实进行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引起读者重视。如:
2003年即将过去,人们在盘点欧盟一年的收成时,有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惆怅。喜的是欧盟东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愁的是欧元区的经济一直不见起色。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6日《欧盟 一分喜悦难掩惆怅几许》)
4.结论式。将新闻事实的结论,在开头部分写出来,开门见山,反映事实的意义。如:
辞旧迎新之际,随着勉(县)宁(强)高速公路提前通车,陕西省成为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的省份。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陕西千里高速铺坦途》)
5.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广东六个“更加注重”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版面术语
报头、报眼、报脚、报眉、头版头条(二版头条、三版头条等)、偏头条、
倒头条、通栏标题、套红、中缝(一四中缝、二三中缝等)
二、报纸的文体
主要有三种:消息、通讯和言论
新闻的分类:
广义:消息、通讯、言论(评论)、图片
狭义:消息(新闻就是消息,消息就是新闻)
消息字数一般要求:重大消息不超过800字,一般消息不超过500字。
三、什么是新闻(消息)?
(1)定义: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最迅速的手段报道最新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宣
传文体。
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新发生的事实。
消息来源格式:本报讯(记者、特约记者、通讯员),新华社消息、路透社、塔斯社等等
(2)特点:
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较小。
内容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另加“如何”
(3)消息的结构: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写法: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
四、消息的种类(按写作特点分)
(1)简讯(新闻短波)(2)动态消息 (3)经验消息 (4)综合消息 (5
)评述性消息 (6)新闻特写(素描、特写) (7)人物消息 (8)公报式
新闻稿是公司/机构/政府/学校等单位发送予传媒的通信渠道,用来公布有新闻价值的消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闻稿写作基础知识,欢迎参考!
消息、通讯、新闻评论都是新闻文体。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时代不同,新闻事业的性质不同,新闻的含义也就不同。后滕武男在《新闻纸研究》一文中认为,最早的新闻是政府的新闻。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统治者凯撒为了使公民知道和他们有关的官方规定,要求把政府的行为公布在罗马广场上的《每日公报》上。这个说法与我国的情况吻合。我国唐朝就用邸报向宫廷官员通报朝廷的行动。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目前大陆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邸报,是尹钧公从北京图书馆找到的明代《急选报》,该报出版于公元1580年4月。人类最早的新闻是通报官方行动。16、17世纪西方,新闻主要指的是商业行为。
新闻事业的商业性质,决定了新闻行为以人们的接受心理为导向。当然新闻事业打从一开始,就是与政治联姻的,后来只不过披上了商业的面纱而已。事实上,从某个角度而言,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商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今天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鼓吹新闻自由,但当美国新闻记者经过千辛万苦的调查,独家报导了美国侵越期间在一小岛上进行惨绝人寰屠杀的轰动的新闻之后,马上就在政府的干预下被老板吵了鱿鱼。这至少说明,他们的“新闻自由”决不是没有前提的。
无产阶级则公开宣称报纸、电台是他们的“喉舌”。
我们现在的新闻事业虽然也在逐步走向市场,但其性质同资本主义国家新闻的性质是有根本区别的。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的观点》中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跳出了一切时代与阶级的局限,高度准确的概括了新闻最本质的特征。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最本质的特点是事实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1.事实性
新闻是以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客观事实为报道对象。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复存在。即使是新闻评论,它也是来源于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评论。
2.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为,追本溯源,新闻的产生,是发布新闻的主体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告诉受众,希望受众于以配合,以使主体的意图充分实现。不真实的新闻会使结果相反,此其一。第二,新闻作为一种事业能够存在和发展,正是由于他的真实使其具有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价值,失实的新闻是毫无价值的,也就不算是新闻了。第三,新闻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决定自己的行动,端正自己的认识的重要信息源,不实的新闻会使受众产生错误,这是道德和法律所不能允许的。第四,真实性是形成和确保新闻权威性的根本前提。
3.时效性
时效是新闻竞争的'核心。新闻的时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新闻发生的新近性,二是指报道的及时性。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构成新闻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要的信息意义。新闻价值是判定一个事实值不值得报道的客观标准。新闻价值包括5个要素:
1.时新性:新闻姓“新”,时间越近,新闻越新,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就越大。
2.重要性:指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影响较大而又为许多人所关注的事件。
3.显著性:指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事件。
4.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心理上的关联。其关联程度越紧密,越能引起受众的兴趣,新闻价值越大。
5.趣味性: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广大读者的感兴趣的。有的新闻事实不一定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但只要是有健康趣味的,也是有新闻价值的。
三、新闻写作的常用文体与类型
消息是迅速及时地报道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突出事件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成就、问题、情况等的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也是新闻报道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文体。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是指一篇消息的材料组合和段落安排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写作顺序。
新闻写作中对消息的材料结构的总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层次清晰,能准确地叙述事实,能发挥新闻价值的最佳效果,最有利于表现主题,最能够吸引读者。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消息形式,大致有三大类。
1.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消息结构,也称为“倒三角结构”。它的特点是将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并按材料的重要性来安排段落层次:重要的居前,次要的继之,再次要的置于末尾。
2.金字塔结构
作者完全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事件的开头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就是消息的结尾。这种编年史式的写法,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些故事性强、人情浓的消息常采用这种结构。
3.自由式结构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消息的内容也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因此,消息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消息还有并列式结构、对比式结构、问答式结构、总结式结构,等等。
二、消息的标题
一般来说,一篇消息可以分为5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其中导语、主体、背景是主要部分。当然,并非任何一则消息都包含有完整的5个部分,有的只有其中的两或三四个部分。
消息的标题具有多行性的特点,信息量大。它有所谓引题、主题、副题之分。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或看题。它主要用来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交代形势,说明背景,烘托气氛,引出主题;在主题为虚题时,还有说明“主题”的作用。其位置在主题的上方。
主题,又称正题,它一般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概括说明消息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它在引题之下,副题之上,其位居中,且字体比引题、副题大。
副题,又称辅题或子题,一般用以报道事实的结构或提要,有是也用来的说明主题的来源、依据,弥补主题的不足。其位置在主题之下。
三、消息的导语
消息的导语,即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它以极简要的文字写出消息的主要内容,用最新鲜、最重要、最引人的事实,揭示新闻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标题格式
大多数情况下,编辑在浏览您的新闻稿时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您的标题。一个有效的标题往往意味着这名编辑会刊发你的新闻稿还是会点击删除按钮。在确定有效的标题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标题不要超过一行。许多编辑部会限制标题的字数,超过限制字数的新闻稿就会被拒收。
2、标题应当能够产生一种让编辑“干着急”的效果,使标题成为概括新闻稿内容的一种“挑弄”性的语句。这很关键,因为许多记者仅通过网络系统浏览新闻稿的标题,然后在想要浏览新闻稿全文的时候才会点击选择。
3、标题应当包含发布这一新闻稿的公司的名称。不要出现“公司”、“股份”或者“有限”之类的词,非为了清晰地界定组织有必要进行标明。
4、不要使用感叹号或人民币符号。
5、避免所有可能的批评性的、争议性的或者判断性的陈述。
写作风格要求
撰写一篇专业和有效的新闻稿可能会很困难。以下是在草拟新闻稿的时候应当注意的几点:
1、尽快切入主题,用引证和事实来支撑你的主题。
2、恰当地使用语法和标点符号。校对打字稿,不要以来拼写检查。
3、在新闻稿中强调谁、什么、何时、哪里、为什么和怎样这6W。
4、重复检查电话号码和链接地址。
5、大声朗读你的新闻稿,看看感觉如何。
6、使用引语来传达别人的意见或事物之间的联系。
7、不要忘了在你的新闻稿中标明你的姓名、发布时间、日期、网站地址和电话号码。还要保证在稿件发出以后别人能够通过电话找到你。
8、应当客观地撰写新闻稿,就像撰稿人与这家公司没有关系一样。
9、不要使用代名词,如我、我们、我们的、你们的等,除非是在直接引语里。用第三人称撰写。
10、不要说大话或者显得像个瘾君子,但一定要让读者知晓你在这一行业中的地位。
11、一定要在最后一段中加上有关贵公司的标准样板信息。这一部分标题应当是“关于(在这里插入贵公司的名称)”。
长度要求
新闻稿应当简洁而且紧紧围绕主题。新闻稿的长度应当在两页之内。50字以内的新闻稿更像是广告,而不是新闻稿。点句(文章中用来引导各要点的圆点符号)可以使用,但不可滥用。
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息息相关,学校是易发生新闻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将许多鲜活的素材加以提炼,让学生在看得见的校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与能力。
一、语文教师应该作新闻写作的先锋与指航员。
俗语话:“要给予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必须是一桶水。”初中作文教学与小学相比,有了质量的要求。学生的视野与观察点决定了学生是否喜欢写作的条件。
本人从20xx年正式从事新闻写作,为《玉林日报》、《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撰写新闻稿件,特别是在本地主流媒体累采用稿件达到286篇。相继被评为《玉林日报》、《玉林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正由于本人在写作的特长,积极将校园新闻见诸于报端。
特别是将学生耳闻目睹的素材写成新闻,学生学习新闻写作是“摸得着、看得见”,认同感比较强。所以本人在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积极从事新闻写作,不断学习,提高写作质量,将写作视野扩展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体现“编外记者”的角色。
因为新闻写作是一项繁杂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写作报道的角度与出发点也决定了采用率是否高的关键。每每有报道见报,我会第一时间让学生共同分享写作取得的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必然成行新闻写作的行家,才能够有好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升华。那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也是决定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条件。
二、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的融合性与共通性。
新闻写作是报刊电台经常采用的一途径,而初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两者之间有相同点。在八年级语文单元作文教学中在一个专题是新闻、通讯写作的单元。
为了培养学生新闻的兴趣,学会关注新闻,我首先将校园亲近的事情整理成素材,由我写出一篇报道并能够见报为蓝本。然后再通过素材与新闻报道的效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深感教师的内才好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新闻。
新闻写作教学是显而易见的作文形式,比一般性的题材更加有针对性与说服力,也更加能够丰富学生写作的认可度与操作性。比如在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的新闻中,许多学生也见证了安装的过程,如何提炼成新闻?从那个角度报道?等等,教师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教会学生瞄准新闻价值。以下是我写的一篇报道,刊登于20xx年1月17日玉林日报,《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本报北流讯 为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更好保障校园的安全。近日,北流市民乐镇积极筹措资金,为各中小学购置了一批数字监控设备并为每个学校安装使用。据了解,各校在校园大门、教学楼等重要位置安装了监控探头,全天24小时对校园及主道路口进行实时监控。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录控资料的建档整理。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将提高学校安全防范的能力,有助于学校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为学校的整体工作开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这篇新闻报道很有时效性与针对性,学生很喜欢此类的题材,在
单元教学中,学生懂得模仿此新闻,从不同角度提升了作文的能力,收到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了。我还积极帮助一些学生将新闻稿发布于玉林教育信息网,学生们当然是很高兴的事情。
三、新闻写作延伸到作文教学中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
新闻写作要求比较高,也是建立一定的写作水平基础实现的最终产物。作文教学是广泛的题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常见的文体是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新闻写作是超乎初中作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有比较好的生态因素与能力因素。
将培养新闻观察的触角延伸到各种文体写作,也有利于学生从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情,积累综合文稿的素材。特别是遣词达句方面和综合文体的杂汇方面,有许多问题要在新闻写作中统筹兼顾解决,争取培养多面手的学生。
我在新闻写作中往往将一稿、二稿、终稿、见报稿展示给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不同的修改方向的写作效果。通过现身说教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但是教师的语文素养与新闻分析角度也是让学生是否喜欢上新闻写作的关键。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相当注重社会新闻的传授与理解。一般说来,老师的分析评论是否有见解水平,决定你的新闻写作教学是否成功的要素。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提升新闻敏感度,好好地不断练笔中得到作文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加以点拔,好让学生从作文中,特别是从新闻写作过程中收获成果与喜悦,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昨日(3月21日,下同)在华师大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时下,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的频率直追陶渊明,而现代人诠释浪漫古典类的文章成为中学生的新宠。
据悉,在历届作文竞赛中,中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习惯反复引用唐诗宋词或伟人逸事,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海伦·凯勒的事迹等。然而在最近一次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陶渊明的诗句出现过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竟出现了24次。有的学生选取周杰伦的歌词作为其文章论点,有的则由歌词引发感慨最终成文,有的干脆直接对周杰伦的曲风进行一番评点。
比如一篇怀念爷爷的作文先是引用了周杰伦的歌曲《爷爷泡的茶》中的歌词,然后展开行文。而一篇怀念奶奶的作文亦用了同样的写作方式,“周杰伦的一首‘外婆’,带出了我深藏在心里久久的情……”又比如一篇描述中学生现今生活状态的作文里提到了周杰伦的《我很忙》,并且毫不掩饰作者的身份正是一个“杰迷”。此外,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等有着古诗词韵味的作品亦在此次作文竞赛的初赛作文中频频出现。
评委表示,歌词堪比唐诗宋词,中学生作文竞赛频现周杰伦,这实则反映了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向通俗靠拢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中学生的关注点及崇尚面。
与此同时,评委们近日的进一步调查显示,中学生最喜爱的流行小说开始呈现流行与经典并重,比如玄幻类《九州》、《诛仙》、沧月《镜》系列,言情类除了亦舒外,张爱玲也首次“榜上有名”;浪漫古典新读系列诸如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陌上花开缓缓归》、江湖夜雨的《华美的大唐碎片》《长安月下红袖香》,倾蓝紫的《不如不遇倾城色》也成为学生的新宠。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通稿一般是党委政府或社会团体举办的重大活动、发生重大事故或灾难时为了引导舆论、统一宣传口径、控制不良信息由新闻通讯社或新闻秘书、党政宣传部门拟发的统一稿件,这就叫做通稿。
新闻通稿可以说是“特殊时期”对“特殊事情”进行“特殊新闻控制”的产物和工具。
从这方面来说,新闻通稿是“炮制”的;严格意义上说,新闻通稿并不是新闻稿,而是“官八股”。
因为新闻通稿里面的新闻点已经很少,而且价值不高,甚至有很大可能是虚假的。
所以,读者、观众等新闻受众其实是不喜欢新闻通稿型的新闻报道的。
新闻通稿怎么写?下面就简单谈谈新闻通稿的写法。
新闻通稿的写法有其特殊性。
新闻通稿格式一般有固定模式,即:先是写一小段导语,简明道出新闻事实,但是不把事情说完。
然后是正文部分,写事情的过程,完全用白描手法和正面叙述(描述),不能赋予太多感情色彩。
最后一段结语一般留个尾巴,如“事件原因仍在调查中。
新闻通稿的写法有技巧性。
一、尽量公文式。
不要写成天花乱坠的美文。
二、体现新闻通稿“真正主人”的意志。
新闻通稿“真正主人”指要求发通稿的机构或个人,如政府、企业或集团老板等等。
三、新闻通稿尽量做到没有细节,如需细节必须征得“主人”同意并有需要达到的目的。
四、新闻通稿要尽量笼统、模糊。
可以多一点空话、套话、官话。
上述新闻通稿的写法,很多人会反对,并可能提出截然相反的新闻通稿写法。
但是记者网编辑认为,在现实中、在具体实践中,上述新闻通稿的写法是真正有效、真正在使用的写法。
把通稿写成广告文案
新闻通稿的作用是通过一种媒介把事情说清楚,而不是免费的广告机会。
很多企业的新闻通稿是由广告部门或委托广告公司制作的。
由于本身业务的习惯,很多新闻通稿会写成广告文案的方式。
通稿中文字唯美飘渺,但具体的时间、地点却没提到。
另外,新闻通稿应该尽量少用生僻字和古汉语等,这也是广告人容易犯的一个习惯,为了推出唯美的效果,往往会使用某种风格。
事实上,新闻稿件应该越平实越好。
把通稿写成企业公文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有时也称文件,如命令、决定、通知、通报、报告等等。
公文有公文的语言。
很多企业经常会把新闻通稿写成一篇公文。
很多的通稿是用“随着”两个字开篇的。
用得较多的公文语言模式还有:喜欢用“该”,喜欢用“第一……第二……第三……”,喜欢用“一是……二是……三是……”。
这些字或句式用在公文中是很合适的,因为公文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公文的用语必须严谨明了,容不得花里胡哨。
但这类字、句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就使报道显得不伦不类了,既不像公文,又不像报道。
专业语言汇编成通稿
我曾经接触过很多新闻通稿,由于主办方为了显示权威和行业特色,往往会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称谓。
不仅给记者了解信息增加了很多困难,甚至很容易影响刊出效果。
毕竟,有不少的编辑和记者在修改稿件过程中,会把很多普通读者看不懂的内容直接删掉。
没有细节的新闻通稿
细节是最能表明真实情况的资料了。
因此企业完全可以在企业对外发布的资料中公开无需保密的细节内容。
另外数字也可以说明新闻材料的真实,而新闻媒体往往可以从数字中找到新闻点。
比如,在新闻通稿中需要某个人物时,最好不要很笼统的使用**企业工作人员、某专家、业内人士等称谓,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表明人物身份的可*性。
比如你可以使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一个顾客:“这位自称在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男性顾客”或者是,“一位身穿白色POLO牌T恤衫的顾客”。
当你需要描述一位企业内部员工,而又不能透漏他的姓名和身份时,也一定要尽可
ESCFP董事长康伟受邀出席长江文明馆策划研讨会
7月16日上午,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
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长江文明馆策划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ESCFP董事长康伟作为城镇运营服务商的'代表受邀出席。
据悉,本次会议主要着力于解决长江文明馆的展示内容与布展形式以及长江文化长廊的展示内容及展示方式两个主要问题。
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以上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ESCFP董事长康伟认为要解决以上两个主要问题,则必须要逐个解决其引申出来的五个问题,即长江文明是什么文明、国家和民众需要怎样的展示场馆、武汉需要怎样的城市名片、怎样的场馆才能得以持续和保留、什么是长江文明馆的灵魂和定位,如此才能形成一个系统而合理的解决方案。
随后,康伟根据其首创的五划合一理论,从国家战略高度和区位发展层面深入剖析了建设长江文明馆的时代背景,认为在全球经济转型,中国大国崛起,中国由沿海经济转入内河经济,以长江为中轴的经济、文明崛起。
并串联起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历史实践巨幅画卷的背景之下,建设长江文明馆承担着“让世界因长江认识转型中的中国,让外界因长江文明馆认识发展中的武汉”的重任,从而提出“国家文明引擎,江河文明典范”的总体定位。
接着,康伟从长江文明馆及长江文化长廊的布展与总体要求、展现方式、展示内容、后期运营等四个方面分别作了具体阐述。
康伟认为,在项目的布展上,应力求体现“真诚、振奋、互动、与时俱进”四个核心点,凸显长江崛起、中部崛起及中华复兴,串联起构筑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核心内涵。
因为,长江文明馆不应只是静态的展示与罗列,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时期国家发展意志,是长江文明的宣言,中华文明的宣言;要凝聚文明的能地通过细节表现他的真实。
比如你可以形容为“半年前刚被提升到副经理职位上的业内人士”“不愿透漏姓名的业务中心工作人员”这样会比很笼统的说法更加有利。
力量,唤起全社会的共鸣,共创未来。
在展现的方式上,康伟认为要统筹策划整合,实现展馆建筑设计、外部园林景观、室内陈列题材(含科技表现运用)、展馆品牌宣传、后期维护运营五位浑然一体。
在展示的内容上,应围绕“文化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五个主线,贯穿交叉展现,并引发思考;外加“长江之城”武汉文明展厅,以借力长江文明之势、构筑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为目标,从国家战略高度上拔升长江文明的同时,也从城市发展高度上整合武汉文明特色。
此外,在项目的后期运营上,康伟则建议一方面可赋予其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功能,如设有具有高度而非规模化的长江文明论坛会址、学术研究机构,发布长江文明之声等,不仅让其成为建筑名片,更将其打造成为新时期的文化名片;另一方面,也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邀请企业冠名,与知名企业共建,体现长江文明的共鸣与合力。
康伟从城镇运营服务商的角度所作的战略分析和具体阐述赢得了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据悉,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导张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罗运环,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傅才武,长江科学院空间所所长、教授级高工谭德宝,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
湖北省美术馆馆长、一级美术师傅中望,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研究员徐新桥,武汉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涛,武汉园发文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等也参加了本次策划研讨会。
60只蚊子写作文,这妹纸也太凶残了吧?60只蚊子写作文,充分验证了那条古老的谚语: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女人!60只蚊子写作文,真是一篇有“绳命”的作文,60只蚊子写作文,这到底对蚊子有多大的仇恨啊?60只蚊子写作文,网友戏称“夺走60条生命的女汉子”!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热图,一名网友将蚊子的尸体一只只粘在“湖北工业大学”抬头的信纸的格子里面,整整3排,共有60只。发微博的“B_i_g_虾”说,这是一名妹子干的。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这名被网友戏称“夺走60条生命的女汉子”!
“蚊子,敢咬你姑奶奶,下场就是这样。怕了吧?还不快认错!”现在的女大学生口味真重有木有!凶残女汉子其实是个萌妹子!应验了那句流行语:要么忍,要么残忍。姑娘您真是条汉子,与众不同!有思想!有胆量!有魄力!60只蚊子写作文,谁敢与这样姑娘比?实在是令人感到搞笑啊!真给力!
来自湖北十堰市的小范今年18岁,是湖北工业大学大一学生。她告诉记者,4月中旬开始,蚊子就来寝室报到了。寝室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纱窗,只要开窗通风,就会涌进来很多蚊子。而且蚊子特别毒,一咬一个大包,还有点疼,晚上经常被骚扰得睡不着。
上周一天夜里,寝室刚点上蚊香,没过一会儿,只见蚊子啪啪啪落了一地。小范突发奇想,拿着DIY手机壳的点钻笔,把蚊子一只一只摆到桌子上,然后拿出一张信纸,把蚊子摆在格子里粘上去,粘了半个小时才搞定。最后配文“你们这些蚊子,敢咬你姑奶奶,下场就是这样。怕了吧!还不快认错。”主要是想玩点幽默。
“我看了网上的评论,大家都叫我女汉子,我是不是太残忍了?”小范最爱打网游英雄联盟,她觉得自己的性格属于活泼开朗型。记者感觉她说话温柔,长相看起来甜美,一点都不像个女汉子,是个可爱妹子。
20xx年9月13日至11月10日,海军招飞办会同海军总医院派出专家、医生和工作人员赴海军招飞地区,设立39个检测站,行程1余公里,组织完成了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7省1市45个地市和海军3所学历教育院校招飞初检任务。20xx年度海军招飞初检预选工作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检,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争相报道,招飞初检工作成果喜人,上站参检学生数量、身体初检合格人数和合格率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海军招飞办正组织人员进行文化测试阅卷工作,本月底前将公布20xx年度海军招飞初检预选合格学生名单。届时,参检学生可登录本网查询检测结果。
视力检查
色觉检查
11月23日10时,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山西考区准考证开始打印,打印网址为山西人事考试网,截止时间为11月29日12时。未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的,将视为考生自动放弃本次考试。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招考简章统计,此次招考涉及山西的职位共425个,对应610个岗位。10月24日,20xx年国考报名结束,山西地区报名人数近2.8万,比去年增长1万多人。在这个冬天,国考热潮再次袭来。无论是老资格的“考碗族”还是初次应考的“新生代”,都在摩拳擦掌,试图一战成功。
综合山西省报名情况,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此次招考公告明确要求:“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这就意味着,此次招考首次仅面向体制外进行。每年参加国考的考生绝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而今年国考为社会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岗位增多,考生增多,但是竞争激烈程度略有下降,竞争比由去年的50∶1下降到现在的46∶1。发生这种“明升暗降”的小波动,首先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好政策有直接关系,另外如今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工资待遇以及上升渠道等方面已经远非预期。
第三,国考招考职位,仍然存在考生报名冷热不均的情况。今年国家统计局吕梁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仅招收1人,却有536人通过审查。而另有4个职位无人报考,其中3个隶属于山西省气象局,1个隶属于山西省国家税务局。
这种现象的'出现,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考生对地区的中心或者偏远存在选择,二是很多职位的报考条件设置很具体。
一、新闻稿格式:
1. 标题三号字体、黑体、加粗。
2. 正文小四或四号、仿宋或宋体。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 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两字符。 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题及结语四部分。
(1).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2). 导语: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一般在25个字或者更少的字数内,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解释消息的主题思想。
(3). 主体:将导语所述具体化,仔细交代新闻事件(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以及如何)
(4).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用以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注意:稿件中尽量不要运用第一人称;并且,在稿件结尾时,不要过分宣扬情感,影响新闻真实性,一定要进出有度
二、要求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新闻消息稿件写作【二】
我校20XX年校企合作高峰论坛在国教多功能厅举行 本站讯 10月23日下午,在恰逢开封大学建校三十周年庆典之际,开封大学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于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五楼的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行。
出席论坛的有开封大学董事长李金松,校长拜五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储建新,副校长万世明、何世玲,校工会主席范金梅等学校领导。
東莞永大電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丁原璞、浙江贝尔控制阀门有限公司(开封大学98届毕业生)总经理林峰、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工业区党委书记张占武、河南红革玻璃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玉峰、星星装饰工程公司(开封大学94届毕业生)
总经理孔令伟、河南辰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冬子等企业家代表,行政部门、教学单位、教师、学生代表等。
首先,开封大学董事长李金松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校企双方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大,同时,校企合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将不断完善与深化。
企业要与学校一起不断拓宽新的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适应企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祖国的建设大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校企合作单位代表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校企合作对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表示肯定:社会在多元化发展,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大势所趋。
开封大学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率先引入校企联合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促进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学校服务企业、企业扶持教育的双赢局面。同时各企业代表也对校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礼仪的培养;加强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们希望开封大学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瞄准国际、国内的企业市场发展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外语水平,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懂业务、会外语的学生,抢占就业的制高点,避免低层次的竞争。
最后,开封大学校长助理曾小平作校企合作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开封大学校企合作现状和开封大学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凝练了我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特色,找出了不足之处,最后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本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由副校长赵辉主持。
据悉,论坛结束后,各位企业代表将与相关院部针对有关议题继续进行深入磋商。
(记者 杨金创 稿件发表《开封大学报》)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1.新闻稿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如《我国多种应用卫星齐头发》(光明日报) 1993年5月13日)。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如“国际要闻简报”、“学术动态”、“市场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辽宁日报》 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
双行标题。
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2、通讯稿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实例〉
“卧龙”何以腾飞
--化工部第二胶片厂 成功之路探秘
本报记者 夏桂廉 通讯员 恭永梅“伏牛”出山,“卧龙”腾飞。70年代建在河南省伏牛山深处的化工部第二胶片厂,今天神奇般屹立在南阳市的卧龙岗下,成为我国印刷感光器材生产的基地、河南省利税百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越战越强的秘诀是什么?
企业要有一种精神
记者在这个厂采访时,干部职工介绍了他们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如何狠抓产品质量促销售;如何狠抓科技进步……但更令人振奋的是,职工们高昂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经常提到的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团结进取。
70年代初期,二胶厂的建设者们开进了伏牛山。他们住的是简易房,吃的是红薯面窝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万名建设者忍着冬天的奇冷,冒着夏天的酷热,硬是在4年中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二胶厂的许多职工经历了那段日月,创业的艰难磨炼了他们,艰苦奋斗、努力进取的企业精神也像刀刻石雕般印在了这一代建设者的心中。
进入80年代,电影胶片市场趋于饱和。二胶厂的领导们审时度势,决定转产工业用印刷胶片。新的生产线怎样建起来,是完全靠国家贷款引进国外设备,还是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改造?二胶厂选择了后一条路。几年来,他们对关键设备拉幅机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改造,使其能生产0.175毫米厚的涤纶薄膜,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涂面机进行了多项改造,实现了微机控制、双机计量等,使生产的车速由18米/分提高到28米/分,控制精度由百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零点五。
对国外的先进设备二胶厂并不排斥,适于厂情的或技术改造中的关键设备也要买。他们分别从美英日引进了三条生产线和关键设备,这样技术改造的结果,产品质量上去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同时还锻炼出一批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
1991年,该厂被列为《三线企事业单位“八五”调整规划方案》之中,开始了由山沟到南阳的搬迁工作,除山区暂设分厂外,主要生产机构全部搬出。在搬迁中,该厂只用了6000万元,还比原计划的40天提前了5天。拉幅机搬迁后一次试车成功,工人们精细地拆装,忘我地工作,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被国务院三线办评为搬迁的典型。转入市场经济后,许多工厂的供销人员成了先富起来的人。然而二胶厂的供销公司仍然有一支不计名利、朴实能干的队伍。公司经理是个血气方刚的中年汉子,在二胶厂已工作20多年。他很为他的同事自豪。他说:“我们这80多人长年奔波在祖国各地,只要一说有任务,买张车票就走,出门在外吃住全不讲究,小旅店、小饭馆即可。当然,看到有的单位供销人员拿高奖金,花钱大手大脚,我们也有想法,但我们这支队伍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一直没有丢。”
在二胶厂,一线工人勤恳耐劳,他们很为自己的工厂自豪。迁入南阳后电源不足,对生产有影响,今年春节,工厂决定避开用电高峰照常上班,大家没有怨言,高高兴兴完成了任务。企业精神从何而来二胶厂的成功,与职工们的精神面貌有重要关系,他们的企业精神从何而来?二胶厂的多数职工都有一段在艰苦环境下创业的历史,他们对工厂有很深的感情,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但从干部职工的谈话中,他们十分信赖自己的企业领导,对他们充满信心,也是一条重要原因。
以“全国优秀化工企业领导人”李相权为带头人的领导班子,在工厂中深孚众望。李相权专业知识功底扎实,从企业基层干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二胶厂一起成长,又决定了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干大事业的气魄。
在二胶厂参观,厂房是新的,高水平的设备让行家们眼热,但厂领导的办公室则很普通,他们只是借用了厂科研楼的两层。为工人和科研人员创造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自己则决不讲排场。春节,工人们加班,李相权和其他领导大年初一的早晨也来到车间,和大家一起工作。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中,企业领导人正确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李相权对行业状况、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都了解甚深,因而有很强的市场驾驭能力。二胶厂的产品转向、技术改造、狠抓质量、开拓市场都渗透着他和领导班子的心血。一个能带领职工沿着正确的航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的厂长,自然会得到群众的信赖。当职工看到企业美好前景,个人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时谁还会不努力工作呢?
(4)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
〈实例〉
“太旧精神”耀三晋
杜五安
山西,曾被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作“表里山河”,它内凹外凸,四周被群山环抱,自古多以栈隘与域外相通。
“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封闭、全立交的太旧高速公路的兴趣,不但揭开了山西公路建设乃至山西经济建设史上的崭新一页,同时,工程建设者们在实践中,也为世人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太旧精神”。
新春佳节前夕,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在全省干部、群众当中,开展学习“太旧精神”活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中共山西省委总结的“太旧精神”,体现出改革开放的90年代山西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辉煌业绩。
知难而上太旧高速公路西起太原,东止晋冀交界处的旧关,全程144公里。路虽不算长,但沿线地貌变化大,地质情况复杂,80%的路段都蜿蜒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为施工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工期短,要求高,投资少,速度快,质量上必须创全国一流水平。
面对这样的条件,这样的要求,络绎不绝的外国投资者们虽屡经辗转、考察、概算,但最终都一个个地退缩了。他们啃不下这硬骨头,也不敢冒这天大的风险!怎么办?靠我们自己干!
山西省委、省政府下了这决心,全省人民下了这决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修建太旧高速公路,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工程1993年5月动工。高速公路建设初期,遇到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还是优柔寡断、知难而退?在这重大抉择关头,胡富国同志带领省“五大班子”的领导赴太旧路现场办公,调查研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自力更生、咬紧牙关、勒紧裤带、知难而进的决心。全省人民心系“太旧”,以不同的方式大力支持太旧路的建设,踊跃捐资捐物,在很短的时间里捐资达2.3亿元,缓解了资金困难。公路沿线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像革命战争年代支前一样支援太旧高速公路建设,他们拆新房、迁祖坟、砍果园、献良田,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顾全大局征地拆迁,常常是施工前的一大难题。但太旧路工程却是一个例外。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隶属于3地(市)10个乡(镇)的18个村庄的成千上万个拆迁户,便拆迁完毕。他们就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那样全力以赴地支援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只要筑路需要,他们拆新房不犹豫,迁祖坟不忌讳,献良田不心痛,砍果树不留恋。他们说:“太旧高速公路是咱省的经济大命脉,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复兴服从大复兴,舍小家为大家嘛!”太旧路工程共征地1.39万亩,拆迁房屋1058户,总面积10.8万平方米,砍掉果树12万株,迁坟4240座。拆迁户们谁也不现难色,谁也没有怨言,谁也不计得失,表现出了识大体、顾大局的崇高精神!无私奉献
太旧路工地,就像一座大熔炉,任何人,只要一投入这太旧路工地,其灵魂就会得到铸冶,其精神就会得到升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得到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与飞跃。讲政治、讲志气、讲拚搏、讲奉献,已经成为太旧人民心中的火炬和追求的目标。工地上,时时都有捷报频传,时时都有动人的事迹出现。施工项目负责人庞成,为了抢时间浇筑桥桩,竟冒着大雪在工地上坚守了三天两夜。高级工程师高德生除完成监理任务外,还分外为一项设计修改图纸,节约工程费用100余万元。
为了给太旧高速公路作奉献,长期病体的司机开起了砼灌车,新婚燕尔的夫妇把家安在工地的窝棚里,患病的操作手一边输液一边坚持施工,已经退休的老工程师重新走上了施工第一线。即使在病榻上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还要给工程指挥部写信表述自己的心迹:建设好太旧高速公路是我的最大心愿,但是不能自始至终地参加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在太旧路建设中,副总指挥刘俊谦被省委树为全省领导干部的楷模,8位党员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彰,8支突击队被评为“三项建设”优秀青年突击队,100名优秀干部、工人被火速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奋战在第一线的干部被提拔。
“太旧精神”正在三晋大地发扬光大。
(5)小故事(小通讯)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不能写得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
〈实例〉
温馨留蓝天 爱心在人间
--陈太菊家人向西南航空公司致谢
陈 波
3月22日下午,因丢失一年血汗钱受到西航乘务员帮助的打工妹陈太菊的两位姐姐陈太凤和陈太翠,从广汉市专程赶到成都双流机场,亲手将书有“温馨留蓝天,爱心在人间”的一面锦旗赠送给西航总经理王如岑,以表达全家人的诚挚谢意。
去年12月30日,在广东中山一童装厂打工一年的陈太菊从珠海机场乘机到成都,过安检时忙乱中不填将12900元血汗钱丢失了。当她痛不欲生之际,西航乘务员带头为其捐款,从而感动了全机123位旅客纷纷为其解囊相助。当晚23点过,同机旅客古和强、张其君夫妇在回家整理行李时意外发现了陈太菊的钱盒,于是连夜驱车冒着浓雾赶到双流机场,将钱盒交给西航乘务部值班领导。元月一日,西航派人到广汉寻找到陈太菊后及时归还了钱盒。陈太菊得到失款后,感动不已,当场将在飞机上所得的6000元捐款委托给西航的同志,请转捐给“希望工程”。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接到这笔捐款后,打破常规,速将该款划拨给朱德同志的故乡仪陇县,从而使15名失学儿童得助重返校园。
“这一串串动人的真实故事,就像是导演编的,简直令人不敢相信,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自家人的身上”。陈太凤噙着泪水,满怀感慨地握着王如岑的手说:“你们培养了这么好的乘务员,我们全家人永远都会感激”。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3天前才从北京开完人大会议归来的王如岑托着锦旗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共同的大事,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把它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陈太菊把款转捐给‘希望工程’的举动,做得很好,它对我们继续抓好安全服务工作,也是一种激励。”
据悉,陈太菊已于3月13日重返广东求职打工去了
3、新闻报道格式种类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新闻报道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新闻报道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叙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对教师组织而言,由于时常必须发表对特定教育政策、事件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4、专题新闻
所谓专题新闻,它既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也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阐述,而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一个较大范围(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点面结合,反映全局。这种形式适用宣传各条战线的形势,某项工作的成就或者反映群众运动的声势、规模、特点、趋向。它纵览全局,有事实有分析,具有鲜明主题和指导性。
专题新闻在电视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在写作上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主要是由报道的内容和宣传形势的需要来决定。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专题新闻呢?
一、要善于分析材料。由于综合性新闻不受某一具体事物发展的局限,可以在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里,广泛地选用材料,游刃空间较大,所以,对大量的材料,作者一定要善于分析。如何进行分析?一是把杂乱纷繁的素材系统化。综合消息涉及的范围广、方面多,材料也就非常丰富。面对这大量的材料,作者一定要善于分析。恩格斯说过:“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我们写综合消息,要把材料分类排队,然后加以分析,弄清楚这材料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说明本质的,哪些是只说明现象的;哪些是新鲜的,哪些是陈旧的。要分析出这些材料之间有些什么联系,能够说明一些什么问题,然后进行归纳、综合,提炼出大观点、小观点,使繁多的素材系统化。二是把报道的事实与全局联系起来。在分析材料的时候,把这些材料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起来,既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报道局部,又从报道局部反映全局。这里讲的局部,对综合消息所报道的范围来说,又是一个“全局”。比如说,我们综合一个我县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对这个县来说,是报道它的全局,但对全地区、全省来说,它又是一个局部。报道时不能只看到本县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在更大范围内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才能知道选择什么,突出什么,使报道具有针对性。也就避免了就农田水利建设谈农田水利建设,而要联系整个形势、任务等来报道。三是把好的和一般的各类事实进行归纳比较。在分析综合材料时,要突出综合性。专题新闻既不是对一人一事的报道,也不是面对庞杂的材料有闻必录,统统写进消息中,而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归纳综合成一个有机体。当然,这种综合,必须是围绕分析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对众多的单位或众多的事实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把好的和一般的各类事实进行归纳比较,实事求是地选材用材,使人们对事物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使之具有启发、提高受众认知作用。
二、要善于精选典型事例。专题新闻对事实的选择,应力求有个性,有代表性,有视角冲击力。只有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有可看性,有指导性。
一是在选择事实的时候,既要着重客观实际,又要对实际工作的艰苦性、复杂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既要抓住新问题,又要防止片面性;既要顾及事实的典型意义,又要考虑社会的客观效果。做到这些,就要认真做好采访工作,选择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
二是通过采访提炼出新颖的主题。专题新闻对事实的选择不同于事件性新闻,专题新闻时间跨度较长,空间跨度也较大,加上报道范围广、容易给人以陈旧之感。这就要在提炼新颖的主题上下功夫,巧妙地衔接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力求以新的事实和数字为由头,使背景介绍、事实的综合能有一个最近距离的新闻依据,起到以新带旧的作用,使人有亲近感和新鲜感。当然不是把旧材料贴上新标签,换上新提法,对准新口径。这就是说既要选好典型材料,又要选好主题,才能用线索把珍珠串起来。
三是写作专题新闻时,一定要考虑到如何把它写,拍得耐看,耐听一点,吸引人一点。由于专题新闻材料繁多,跨度较大,加之要竭力为表述比较抽象的观点服务,所以,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要对所写的事物有个透彻的了解,有独特的见解和认识,这是写好专题新闻的基础。还要尽力把文字写得生动活泼一点,以求把抽象的观点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述下,增强其可看性,使受众过目不忘。
三、要善于概括材料。综合消息反映的内容比较丰富,范围比较广阔,因此材料就特别多,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才能对事物作全面、高度的概括。概括事实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准确。即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全貌、特点、意义,不能轻率、浮夸,以点代面。语言要贴切,分寸要得当。还要中肯,不含含糊糊。
二是要形象。有的事实一经作者概括,就变得干干巴巴,没有什么感染力。要给人以具体、实在的感觉,有时可以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地反映全局,其时还可以用见闻式、感受式的写法来介绍全局的情况。
三是要全面。专题新闻最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思想方法上片面性、绝对化,从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这是由于我们对材料的理解角度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也许我们主观上并不想说假话、说绝话,甚至选取的某一具体材料也确是客观的真实的,但由于思想方法上缺乏辩证法,所以说好一切都好,说坏一切都坏,结果导致以偏概全。因此,在写稿时,既要以事实概括,又不能以现象代替本质。说好的不可写成“足赤”、“完人”,坏的也不能概括为一无是处。我们看到一些通讯员写的综合新闻,常见的毛病是摆出一副指导的面孔,观点加例子,贴标签戴帽子,使读者不愿看,这种情况应当尽力避免。要对所写的事物有个透彻的了解,有独特的见解和认识,这是写好综合新闻的基础。还要尽力把文字写得生动活泼一点,以求把抽象的观点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述下,增强其可读性。
5、新闻专题
新闻专题是指与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相关的新闻集合,常用于网络或者电视媒体。
在网络媒体中,新闻专题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
在电视媒体中,新闻专题一般表现为深度报道,不过在目前的实际新闻操作中,新闻专题实际上成为广告的代名词,以深度报道名义所做的广告。
新闻专题新闻专题具有新闻的实效性,又具有专题的详实和深度,故此称之为新闻专题。一般用来报道突发或者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通过深入挖掘,全方位的解读事件。往往会跟踪报道,具有延续性。
6、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这种报道类似报纸广播的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的意义
首先,我认为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对于大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帮助。平常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比方说,写今天培训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班,是因为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办这个班。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了: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办了一期培训班。如果面对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够按照撰写新闻稿件的习惯去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是因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才要做,怎么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有效果,这种思维习惯养成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能够增强。
其次,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可能会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时,某某报纸或电视报道了某某单位或个人的事迹后,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还不如我们做得好呢!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被报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里,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传出去,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平时我们在单位里,早上上班时遇到个人,女的遇到男的,说一句“XXX,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来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轻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而且还只有越来越老的可能。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种“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赞美,因为符合人心向善的逻辑规律,往往能够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悦。而正面的新闻报道也同样有这样的功效。无论是被报道的人和单位,还是撰写新闻的人,都会有成就感在心头油然而生,无形中就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社会效应大的典型报道,这方面的效应尤其明显。
第四,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会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我不是说能写新闻稿件的都是比别人能力强的,而是指撰写新闻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座的基层人口计生干部中出现这方面的人才,很可能就会得到重用。也许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之一吧。
从上述的四个方面看,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撰写新闻稿件的。但是,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也不是不想搞报道,只是条件不充分,和专业的新闻记者没法比。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专业的新闻记者是有他的优势,比如时间、精力上比较集中,掌握了熟悉的技巧等等,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两个知情。
二、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的优势
1、是对工作重点、难点的知情。
在对工作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掌握上,基层干部所具有优势是专业新闻报道员难以比拟的。
2、是对拟采访对象的知情。
不要说媒体的记者,就像我这样的宣传干部,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怕打搅被采访者。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二)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三: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四: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
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要素或三四个要素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要素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
(三)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
第一,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
(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
(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2.消息的写作要点
第一,内容要新鲜。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
第二,事实要准确。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
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以语言简洁为上乘,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炼、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3.常见消息类型实例分析
(1)简明新闻
(2)动态消息
(3)综合消息
(4)经验消息
第三,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客观。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情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通常表现为: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15℃,这是用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大家感到比前些日暖和很多,这就成了形容词性,不宜用作写新闻。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把一些事件或者现象以第三者身份客观描述出来,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
2、确切。确切,就是准确,贴切。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除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确切。比如,“近200吨”比“几百吨”,“30多厘米”比“几十厘米”要精确。
3、简练。新闻以简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说过,“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写新闻提倡写短句,说短话,强调简捷直叙,少曲迂回,尤其忌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避免。
4、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新闻语言讲究朴实,就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
5、通俗。新闻语言的通俗,要求从读者(听众、观众)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在写新闻时,用语不以作者的认识标准为准,也不以行业内的认识为标准,而应是最广大的读者认识为标准,对一些特殊用词,或者专有名词,应加必要的注释。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注:指报纸,不适宜广播电视新闻]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广电新闻同理]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
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
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
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
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
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
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让读者产生疑问。
读者产生问题,激发读者对你的报道感兴趣,需要你在接到报道任务后以及后面的采访、调查、研究中不断预测读者可能会有的问题。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采访、搜集素材、写作,会让你的采访报道更有针对性。
2.用新闻六要素展开新闻。
你可以事先把读者可能会有的`问题按照六要素(或加上“那又怎样?”)的思路具体列出来并不断展开新闻。
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添加到问题列表中。
没有意义、无法获得解答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删掉。
3.根据新闻现场发展,扩充新的问题,根据你的报道框架,选择与之有关的问题,或扩充新的问题。
有时,编辑会直接要求你报道特定的主题,为你设置好了报道的角度;有时则需要在挖掘新闻的同时思考如何报道。
早定下报道框架,你可以尽快定位读者可能会有的问题,但过早定下报道框架,你可能会遗漏重要内容。
另外注意如果新闻事件中有多个兴奋点,要一事一报、一人一报,避免把许多问题集中在一起,重点不突出。
4.其他技巧。
如果你报道的事件很重要,但读者不一定爱看,例如古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你就需要审视一下报道内容:是否能让新闻故事化?是否能让读者不断产生疑问(好奇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巧可以让读者更愿意读下去:①越是复杂的信息,就越要使用简单的句子。
如果艰深晦涩的内容再配上艰深晦涩的语言,就等于在读者面前竖立了两座大山,读者要翻越语言障碍后,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要求记者自己要首先消化信息,不能直接使用没有经过处理的政府文件、专业文件、科学论文等。
②列清单。
如果可能,列清单也可以让文章快速进行,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适合列清单的内容包括:科学研究成果、政府决议、原因、目标、办法等。
列清单可以让读者很快了解事物的全局。
③在文中设计一个“谜”。
有的新闻故事本身错综复杂,可以考虑在文中设计一个谜”,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当然,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可以这样处理,你还需要根据具体报道的内容判断。
有时候,设计“谜”相对容易,例如一个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在事件中出现、事情突然发生转折,等等。
还有时候,你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给读者一个“助推”,吸引他们阅读。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技巧,前面几讲曾经提到的使用轶事、对话、平行结构,也可以让报道更有趣味、文字更加易懂。
5.新闻背景的使用。
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必不可少的部分。
新闻背景虽然有时会枯燥乏味,但是它能够把新闻事件放在相关的语境中,让读者知道应该知晓、但很可能并不了解的事实,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
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新闻背景,读者阅读会产生困惑,极有可能放弃阅读。
美联社总汇新闻主编杰克・卡朋说:“在新闻写作中,为了准确表达意义,必须确保在充分的语境中报道任何事件、演讲、局势或数据。
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
”因此,任何可能让读者产生困惑的地方,你都要尽力提供背景,例如,一个新上任官员的资历、一个专业词汇的含义、一段读者应该了解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等。
新闻背景会拖慢故事发展的速度,同景物描写一样,你在介绍相关新闻背景时,也就意味着故事没有在发展。
此外,长篇大论地介绍背景,就好像喂给读者一粒难吃的中药丸,逼着读者一次吞下。
因此,新闻背景要简短,这样读者可以尽快回到事件;新闻背景要分散,这样读者只在需要的时候了解需要知道的背景。
例如:在江苏省1千多公里长的沿海线上, 曾经是海水浸泡的滩涂茂盛地生长着稻米、小麦、棉花和青草。
几十代人沿海造田的努力, 终于把滩涂变成了绿洲。
9百多年前,宋朝(公元960-1297年) 著名文人和政治家范仲淹带领人民在江苏沿海搭建起400公里长的海堤。
本世纪初,清朝官员张谦组织当地群众围出27万公顷潮区泥泞低地。
今天, 黄海已从几个世纪久的海堤往后退了60公里,露出15000平方公里可被再利用的滩涂。
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沿海滩涂之一。
长江和其他河流冲击下来的沉淀物每年也为江苏省增加4000公顷的滩涂低地。
科学家预测,不断增加的滩涂将在下个世纪使江苏版图扩大2万平方公里,沿海线向海面推进10公里。
案例中加粗的/体字部分就是一小段背景知识。
没有这段背景介绍,新闻稿仍然可以写出来,但是它对于读者了解江苏省沿海造田的意义十分重要:读者可以把沿海造田今天取得的成绩放在9百多年的历史中考量,新闻报道的价值和知识性也得到提升。
判断什么样的内容需要新闻背景要从读者的角度考虑。
例如,如果你面对的读者是企业高管,那么文章中的最基本的商业用语可以不用解释,但如果你面对的读者是普通大众,那么你就要仔细考虑是否一些商业词汇会给读者造成困难。
新闻背景可以让记者隐晦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使用什么样的新闻背景,就等于记者选取什么样的事实。
二、文章的过渡
所谓过渡,就是从一个句子到另一个句子,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的衔接,也就是不同信息点之间的衔接。
新闻写作,忌讳像论文一样,过渡过于明显。
这是因为读者阅读新闻和论文抱着完全不同的心态。
在新闻写作中,不可用“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过渡词。
读者打开报纸杂志网络,希望的是了解最近发生的新故事、有趣味的人物。
新闻事件都是故事,讲故事时要让故事自然地发展,过于明显的过渡词会打断读者的思路。
当然,过渡词并非绝对不可以使用,但你要使用那种不会引起读者注意的过渡语句,那些和文章内容融为一体的过渡语句。
看一些例子:
在中国, 周末大街上熙熙攘攘。
……但在美国许多城市, 周末街上却很少有人。
许多新闻故事可以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写作。
但完全按照事件进行的先后次序会造成主次不清,并且和列出一二三没什么区别。
你可以适当调整顺序,把一些次要的事情插在事件主线中作为补充。
使用直接引语也可以让文章顺利过渡。
你可以用引语回应一种观点,或用引语引出一个新的信息点。
最后,大的信息单元可以加小标题,这种方法可以让报道不需要过渡词就自然过渡(小标题已经帮你过渡了),在新闻写作中很常见。
三、报道的结尾
美国记者肯・富森说,“我知道大部分报纸的读者不会读到结尾。
但是我告诉自己,如果我写的好,他们会读我的结尾。
”在硬性新闻写作中,记者不需要思考如何结尾,因为硬性新闻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写作,最后的内容是最不重要的,也是最有可能被编辑删掉的。
记者苦心思考的结尾很可能连阳光也见不到。
因此,写硬新闻,话说完了,就可以自然结尾。
当然,如果记者希望写出来的硬新闻能整篇刊发,记者可以试试在最后以一句精彩、简短的直接引语结束,总结全文,不过这不能保证记者能如愿以偿。
相应地,软性新闻需要一个结尾,特别是讲一个故事,如果没有结尾会给人不完全的印象。
如果你能吸引读者读到结尾,那么你就要再努一下力,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结局。
而要注意的是,任何结尾形式,都要避免简单重复文中的信息,也不要提出新的信息、观点。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总结、可以升华、但都要在已有信息基础上,回答了读者所有可能的合理问题,让读者认为,句号就应该在这里。
1.首尾呼应式结尾。
首尾呼应就好像你从原点出发,绕了一圈后又回到原点。
这样的结尾可以强调你想要强调的重要信息。
使用首尾呼应式结尾,你可以从导语中寻找灵感。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