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研究的论文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研究的论文,本文共15篇,供大家阅读。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研究的论文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研究的论文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数字化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那么,到底还要不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呢,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式下又应当如何应用呢,以下内容和同仁一起讨论。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现代的思想来为学生提供知识的一种新兴教育方式,顾名思义,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在于信息,要求教师对于信息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水平。信息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关键在于,重点强调情境的创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创设教师所需要的特殊或特定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信息化情境的创设来将知识通过探究、协商、合作和解决的多重手段来传递知识,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更好的理解知识、消化知识。

(二)信息化教学的手段

1.“三通两平台”: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享的范围涉及“校校-班班-人人”。2.“名师优课”:鼓励全国有能力的名师进行以“晒课”为形式的资源共享。[1]3.“微课”:顾名思义,微课即在微视频的基础上,制作8分钟左右的优质学习资源。[2]4.“翻转课堂”:即颠覆传统教学方式,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环节,课堂上不再是传统的教授与听讲,而是就知识本身进行一定的实践与讨论。[3]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也可以理解为将相关学习资源放入某个系统平台,转换成信息化的聚合器,学生通过自己个体的具体需要来从中选取相关资源来进行学习。[4]6.“创客教育”:创客教育旨在将学生转变为教育的创造者。让学生通过“做”来实践“学”,并能从中体验出创新和创造的意义。[5]7.“慕课变革”:针对目前慕课的发展现状,进行更深层面的改革,例如更为优化的设计,更为积极的教法与学法,更规则的学习认证。[6]8.“增强现实,丰富交互式学习新体验”:在个别科目或授课内容中加入AR技术及AR环境的切身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共鸣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7]9.“学习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学习者的个人习惯、学习偏好、成绩分析以及教学推荐等,并以此来选取具有精准针对性的学习路径。[8]

(三)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1.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意义:信息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丰富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更为通畅,最大化的提高了教师自我升值的可能。2.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信息化教学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新了获取知识的环境,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成长,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以及辨别优劣知识的能力等。3.信息化教学对未来教育的意义:极大地创新了教育的环境,通过高新技术的手段,将教学工作从简单的传道论述上升到了借助多种环境、多种设备、多种方法来进行,颠覆了以往对于教学的传统看法,为教育以及教学注入了新生的活力。

二、传统教学

(一)传统教学的定义

传统教学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助;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

(二)传统教学的方法

1.教师讲授,学生恭听: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教育方式中沿用最久远的一种,这种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通过教师的口耳相传,学生心领神会。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这种方式也是传统教学中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一般是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品评。3.布置作业,课堂解答:第三种较为常见的传统教学手段是,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来进行解答,然后教师进行批阅及公布答案。

(三)传统教学的意义

1.传统教学对教师的意义:传统教学要求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要具备充分的准备,其次,传统教学要求教师对于教学科目知识的掌握要全面透彻,最后,传统教学对于教师教态有很严肃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教师对于自身素质、涵养以及形态的高要求。2.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主要是以听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个人魅力等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模仿。3.传统教学对未来教育的意义:传统教学主要是以“讲”为主,讲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教师尽全力“修炼”自身,针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教育的进步。

三、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对比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内容丰富,机动灵活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易跟进时代及发展趋势,教学方式也会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催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调动。2.提高效率,扩充容量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准的完成对既定知识的传递和引导,要求教学内容较于以往要有更宽泛的体现,要求教学方法较于以往要有更多样性的选择。3.形象直观,突出重点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上,知识的展现不再单一,而是既丰富又生动,突出展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劣势

1.教师过分依赖信息化手段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过分依赖使用PPT、视频或者AR等手段,而忽视了授课本身的含义;或者有的教师对于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并没有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真正的意义。2.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互动信息化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信息化的材料上,教师本身退居次席,这其中有的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而有的教师则捉襟见肘,疲于应付。3.教师教学才能的发挥受限部分学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归于片面,导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体态、语言、肢体的锻炼和应用,因此教学效果也会出现偏差。

(三)传统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教师可以积极的将自己想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完整的传达给学生,这个传达的过程不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明确感受学生学会与否,并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随时调整学习的进度。2.有利于系统传授学科知识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来及时的修订讲授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机动灵活的修改部分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系统的接受教师对于知识的传达。3.有利于师生相互交流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面对面交流的界面,通过双方的神态、表情和动作,双方都能够清楚的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可以根据双方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教学中经常会伴有讨论,讨论也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通过讨论可以使得双方的想法获得碰撞,同时激发新的灵感的诞生。4.传统教学的劣势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规范、轻创新,以板书讲授为主,费时、费力、信息容量小,信息显示形式比较单调、呆板。传统教学的缺点包括:(1)教学手段相较于信息化教学来看过于单薄,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有限,范围有限。(2)传统教学使得教师局限于自身或者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也会逐渐的落后于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3)传统的教学由于以教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惯于通过教师来传达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学习惰性,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和眼界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结语

信息化教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一定会得到大力的推广。信息化教学可以解放一定的人力、物力,使之投入到更有用的领域;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彻底颠覆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传统教育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信息化教育的推广,使得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育地位变成了双方同时为主,教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努力构建的活动,教育不再是学生一个人在学习,而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共同讨论、共同进步;信息化教学能够汇集了当前所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公平教育的实现,为我国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传统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这些素质包括专业修养、专业技能、思想品德、体态语态等,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教学可以培养心性,培养品性等等,传统教学不同于信息化教学的最显著一点就在于,传统教学强调“思想”的传递,在传统教学中,人性化的因素一直贯穿其中,这些都不是信息化教学能够代替的,因此,不能说有了信息化教学就放弃传统教学,而是应当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点,实现教育全方位的优化提升。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长短,传统教学传承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很多教师都选择信息化教学,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起来;教育部长陈宝生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教师在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要忘记作为一个教师的本分,不是多媒体的操作者,而是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优良品德以及教师所应该掌握的教育学理论及技法,不应该被抛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天花乱坠的展示信息化技能,也应与学生进行思想上、肢体上的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习的知识、技能,还能获得学习的思想和精神。因此,不仅不能够摒弃传统教学,反而更应该加强教师传统教学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意义。

高职商务礼仪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与实施论文

[摘要]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教学创新手段。结合四川省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的实战经历,以高职营销类专业商务礼仪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为例,根据“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总结对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为高职院校推广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32-0110-01

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中餐宴会座次排位是市场营销專业商务礼仪课程中商务宴请的准备工作内容之一。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做为一名市场营销一线人员,通过参加宴请工作的组织与参与,是对个人必备人际社交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目标

基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商务礼仪课程目标。明确本单元的目标为:“三知、三习、三修”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为:理解中国古代宴会的传统礼仪、掌握中餐宴会座次文化、了解国际商务宴会的位次礼仪;能力目标:掌握宴请座次礼节中如何体现“尊重”的礼仪核心原则、中餐宴请桌次布置的方法、中餐宴会座次排位的方法;素质情感能力:提升职场伦理的审美能力、提升礼仪文化修养、提升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筵席布席之礼与现代商务宴会中餐座次礼仪,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场合(小型、中型、大型宴会)进行商务宴会的中餐桌次排列,根据不同情境(社会角色)进行商务宴会的中餐席位布置。

(四)学情分析

课程教学对象是市场营销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交欲望,但欠缺规范的行动。此前已经学习宴请准备中的场地选择与组织人员分工,由于对宴请礼仪文化背景的挖掘能力不足,并对商务宴请活动接待服务实际的经验不足,无法将所学的礼仪知识系统、灵活地运用到中餐宴会座次礼仪中。

(五)教学重难点

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情分析策划教学的重难点:古代食礼座次礼仪、现代国际商务宴会座次礼仪国际惯例、现代国际商务宴会座次礼仪的灵活应用。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能力起点和这堂课的目标将教学过程按能力建构的梯度分为下面四个阶段,以此来逐级实现教学目标。知礼:理解古代传统中餐宴会中的位次礼仪文化;懂礼:判断现代商务宴会的中餐桌次排序方法;习礼:掌握正确的中餐座次礼仪审美原则;行礼:现代国际化商务宴会中餐位次礼仪综合应用。

(二)教学要素设计

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进行能力的建构;教学手段:使用信息化课堂教学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效率低和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有效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各互动之间的思维互动、资源互动等,通过有效的互动达成学生能力的构建,实现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采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比如图片、动画视频可以高效率地突破难点;教学方法:采用多触觉感知(动、视、听、说)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法、引导文法、可视化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讲授法、调查法、粘贴板法等,以适应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有利于能力的建构。

三、教学实施

(一)知礼

课前,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发任务单调查学生对宴会中座位“尊重”的理解,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教师采用动画视频的互动,引导学生与中国传统宴会礼仪文化的知识点进行链接。

(二)懂礼

解决难点问题的理解环节,教师通过新闻视频再现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随机抢答和点将法的方式分析难点。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宴会座次礼仪的运用方法。

(三)习礼

突破难点问题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掌握座次排序方法运用的规范性、针对性、灵活性,教师采用“G20视频”的'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训练,用手机将成果拍照上传,让每组的成果都可以展现在大家眼前,高效率实现生生、师生的成果互动。

(四)行礼

课后,教师通过信息化学习的平台下发视频资源、布置任务单。

四、教学效果

与传统课堂的效果相比,在信息化课堂里逐一得到改善,如:(1)知识点概念由抽象化转变为可视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知识传授的准确度;(2)课堂氛围由可控性差转变为学生自主积极性高,创建了一种参与和互动的学习环境;(3)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及时反馈使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许赟,方法林.基于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课堂赛项教学设计探讨:以《客房迎接服务中的手势礼仪》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91-92.

[2]占挺.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工商模拟市场实训》为例.济南职业学院学报,(3):52-54.

[3]许浩,宁玉文,高东怀,等.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出版,,26(2):129-132.

教学模式与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重新审视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考证程序教学,学导教学、发现学习以及掌握学习等四种经典教学模式引人声乐教学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掌握学习声乐教学系列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念理解

何谓教学模式?《教育大辞典》有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论新编》则曰:“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构成的相对系统、稳定的一组策略或方法。”

这两个定义均具相当权威性。我们观之,其共同点是,都指出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特点;其不同点是,一个定义确认教学模式是某种“结构”。一个定义是把教学模式认作某种“方法”。也许是由于对教学模式基本内涵的理解存有异议,人们对“教学模式”这一术语的使用也是相当宽泛的。例如,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有人称之教学模式,有人称之教学方法。称之“模式”者,有时又将之理解为很具体的方法;称之“方法”者,有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当作模式来运思。当然,同一种教学思想,有时可以把它转化为教学模式,有时也可以将其落实为教学方法。

或许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学论新编》又赋予教学模式以两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的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理论来说,模式是在更具体的层次上对这些理论的模仿,其结果以稳定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成为受某种理论指导的某种教学模式,第二,相对于统一的教学理论或规律来说,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对它的个别的、近似的、不完善的反应,是教学规律体系在特定条件下特定的表现形式,是教学论真理在某一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映射、一个特例,亦即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个别教学论真理通向普遍教学论真理的中介环节。”这个对教学模式的附加说明,提出了两个重要思路,一是将教学模式分两层来理解,一是提出教学模式具有中介性。遗憾的是,其具体解释是含混的,甚至是蹩脚的。

模式的本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这就是说,模式的概念涉及人的两方面行为,一是对事物的稳定的认识,一是对事物的稳定的操作;前者构成认识模式,后者构成方法模式。认识模式和方法模式,才应当是教学模式的两层基本含义。至于说教学模式作为中介环节,也不能简单的定位于所谓个别教学论真理与普遍教学论真理之间,因为模式作为一种稳定结构,与个别真理、普遍真理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对应关系。对教学模式的两层含义,我们也不能等量齐观,因为认识模式与方法模式之间毕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若将其混为一谈,等于模糊了视线,反而不能很好地操作。

在方法领域里谈模式,当然要讲那些稳定的操作结构,认识模式可能要在理论领域里去谈。所以,综合《教育大辞典》和《教学论新编》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应当是用以传习知识的方法体系的稳定结构。据此类推,声乐教学模式,应是用以传习声乐技术的方法三维体系的稳定结构。

这样来认识教学模式,首先就将其与教学方法区分开来了。教学方法,是灵活的变式变位变项的个人策略;教学模式,是个人长期累积形成的相对不变的习惯性策略。二者同样是三维结构的体系,所不同的是,前者总是要在三维结构中寻求局部变化以利解决诸多的异样问题,后者则是在三维体系中选择相对稳定的结构以求节省地处理大量的同类问题。

其次,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领域里的位置也明确了,那就是在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之间中介定位。教学模式不是教学方法,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会循袭一定的教学模式而运作;教学模式也不是教学方法论,但它确实是对教学方法的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成果。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教学模式的来源可能有两个,一是学习专家的成果,即现成的教学模式;一是靠自己的实践积累而自创。教学模式也确有两类表现形式,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推广模式,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人模式。两种来源两类表现的教学模式,同时并存,也同样为教师所需。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学专家对教学方法体系中某种三维结构的特定组合的广泛合理性进行逻辑推论和科学检验之后的实用成果,虽然任何一个这类的模式仍会有很大局限性,但凡是能被推广开来的教学模式,都是由于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具体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思路。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人把握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个人教学实践中逐步调试而成的运用教学方法的习惯性倾向。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普适性教学模式也有一个逐步调整可用的过程。而模式一旦形成,就带有某种保守性。不过,在个人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即便是保守性很强的模式对于正确而熟练的运用具体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还是积极有效的。关于个人模式的形成,虽然也有规律和方略可循,但这很难深涉,因为总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好。对于所谓推广型或普适性模式,我们则可尝试作一些典型分析,相信这对任何声乐教育工作者个人策略的筹划,都会有参考价值。

2.经典教学横式究诘

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应引起声乐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由于声乐教学与一般教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将一般教学模式引入声乐教学,必须专门下一番加工转换的功夫。而这种加工转换研究恰恰是目前声乐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薄弱环节。我们在试图引进某种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先行考察一下这种模式与声乐教学的适合度。以通常最为知名的程序教学、掌握学习、发现学习和学导教学等四种经典教学模式为例,近来声乐圈对它似乎已不陌生,尝试运用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些或许在国外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模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程序教学模式,是以斯金纳建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并由斯金纳重新提出的传习知识的稳定的方式。他强调任何复杂的行为都可以用一套逐步接近目标的简单行为连接而成。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紧接着学生做出的正确反应而给予强化,以便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加速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精密设计教学内容和传习步骤。那么,什么人能够对知识的传习进行精密设计,什么样的知识及其传习步骤能够得以精密设计,就必定要居高临下为前提。由此可以确认,程序教学模式只能适用于初等水平的简单知识的传习活动,而对于需要复杂推理的知识传习活动则将是无能为力的。这样,即便在一般教学领域,程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极其有限的,更何况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用固定程序的方式事实上很难完成这类知识的传习任务。更加之,对声乐技术的传习步骤的精心设计、研究至今很少有被声乐界所公认的科学成果。当然,确实有人曾做尝试,但其结果,除了把本来很简单的传习过程人为地繁琐化之外,并无任何正向实效可言。程序教学模式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没有感情因素,而感情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恰恰是相当之重要的。声乐教学的内容体系自身也有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尚未达到精确序列化阶段,而缺乏知识序列化的科学,是不被程序教学模式所认可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就将程序教学模式引到声乐教学中来。

与程序教学模式恰好相对的,可能是学导教学模式。说二者是相对的,理由有三:首先是教学的基本程序不同,程序教学是“教→学→反馈→再教→再学→再反馈”;学导式教学则是按“学→教→练”的固定程序进行的。其次,程序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初级水平的教学,而学导模式则恰恰应在教学的高级阶段上被选用,因为不具备相当基础的教学活动是无法从自学开端的。第三,学导模式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在程序教学机器面前,学生总是被牵着走。

人们多把学导模式理解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教学模式”。但按此定义,分明的是“指导自学”模式而非“学导”模式,因为学导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自学为先导,再由教师为之指导并定向。

搁下定义分歧,我们先按字面意思来分析一下学导模式用于声乐教学的可行性。学生自学认识性知识如果发生偏误,在教师指导下通常是比较容易去伪皈真的。如果学生在自学操作性知识时形成错误,结果会怎样的呢?经验表明,通常是不易纠正的。这大概是因为操作性知识的习得,要靠包括动觉在内的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而这种作用的痕迹效应比较深广,实验也证明动作记忆的保持比认识记忆的存留更为长久。如果审慎地考虑到这重要因素,那为什么要先行放任学生去自学声乐技术呢?

声乐技术的规格,一般均以符合人体形态机能特点及人体自然运动规律为度,但声乐技术一般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是经过人的深入发掘而创设出来的具有高效动觉潜能的特定程序。对这样一类操作性知识,若不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教学而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那无疑是少慢差费之举。至于学生在自己摸索中可以培养能力这一点功效,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所谓能力,其实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能力的基础也不外是知识的积累。依巴甫洛夫的理论,声乐技术的学习,就是条件反射弧的拓通;反射弧数目积累增多,各相关反射弧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就增大,进而广义相似迁移效应也更为明显地在起作用,这样,再行新建反射联系也就比较容易了,其外部表现就是学习效率提高,歌唱能力增强。显然,声乐技术的传习在声乐教师指导下进行,可以尽量少走弯路,尤其可以避免错误的负效应。假如一些简单的声乐技术可以由学生自己学练,那又何必将其搬到声乐课堂上来?再统而观之,声乐教学与学导模式之间尚存多么大的一段距离!

发现学习,是经布鲁纳倡导而引起人们重新关注的一种教学思想。它可以作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实事(或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2)树立假说;(3)上升到概念;(4)转化为活的能力。从方法来说,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发现是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教育角度加以再编制,使其成为学生能步步学习的途径。从模式来说,发现学习是以基本教材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为学习目标的特定的教学结构。发现学习的效用或优点,布鲁纳提出四条:“(1)提高智慧潜力;(2)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侣)学会发现的试探法;(4)有助于记忆。”不过,“发现学习”自身也存在一些难以推广使用的问题:“(1)由于需要向学生提示他们必须学习的有关内容,耗时太多,是不经济的;(2)只适合于那种能引出多种假设,其原理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3)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适用范围有局限;(4)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具有高水平的通晓本学科科学体系的教师。”声乐教学在上述的第4方面较为欠缺,在其他问题上也不例外,所以,声乐教学与发现学习模式之间也是很难兼容互通的。

在声乐教学领域经常有人谈及发现学习的思想,发现学习离不开直觉思维的作用,声乐教学也有直觉思维的鲜明特点。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结构的感知,而要想形成直觉思维,重要的前提是有目的地提供高质量的声乐教材。这就提示我们,欲将发现学习模式引入声乐教学课堂应从编辑高水平的声乐教材(包括音像教材)做起,而优秀的声乐教材必定要出自卓越的声乐大师或理论家之手。目前,这方面的优秀成果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声乐教学的需要。

“掌握学习,是60年代出现的至今方兴未艾的教学模式(《教学论新编》中的论述)”。掌握学习模式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而提出来的,即“如果教学是敏感和系统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帮助,如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达到学习标准,如果确立了掌握的明确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达到很高的水平”。掌握学习的现代倡导者布卢姆认为“任何人只要有最低的体质标准,都可以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或奥林匹克级的游泳运动员。主要问题在于学习动机和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掌握学习模式有一个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将教学测试化整为零,然后分别固定地将零星测试安排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结尾。这种测试的性质,不是判定优劣,而是诊断效果。由于不是优劣判定,所以学生不至于因此而放松努力或失去信心;由于仅仅是效果诊断,所以师生能够坦然而清楚地得知教学质量。这是一种及时反馈,这种反馈信息将成为进一步因材施教的依据:对那些未能达到“掌握”程度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学习机会,对已完成“掌握学习”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布卢姆等人的研究表明,用掌握学习模式教学比传统教学仅仅多花费10%-20%的时间,而且“掌握班学生所需的矫正工作通常在课表之外的时间进行”,其功效却是能使80%-90%的学生达到以往只有20%左右的学生才能达到的完全理解水平。

如此说来,掌握学习模式对于声乐教学是积极有效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个别教学。掌握学习特别强调个别化的矫正帮助。教师根据诊断性测试结果,指明每一个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需要加强什么;每个学生也都能适时而熟练地从教师或同伴那里得到帮助和指导。声乐教学主要是进行声乐技术的传习,声乐技术所表现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性等特点,恰好是需要采用个别教学方式的。第二,及时反馈。掌握学习强调要随时掌握教学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有助于个别教学的进行。声乐技术的传习在客观上也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对声乐技术的讲解示范效果,立刻就从学生的模仿上得到反馈;学生的进一步练习也立刻给教师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如果得到及时处理,就会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不过,掌握学习也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掌握学习主要的还是一种有关教和学的乐观主义的理论,若从实践角度说,大量细微的具体工作是不是足以使人半途却步呢?其次,《教学论新编》中指出“能力倾向是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就是说,时间是掌握学习的关键变量。那么,仅仅多花费10%-20%的时间及取得普遍达到掌握学习的效果,是不是过于乐观啦?再者,掌握学习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打破“必须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不及格的常态分布曲线”。然而,即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及格标准,在学生中仍然会有学习成绩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情况仍将符合常态分布原理。而且,掌握学习在追求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消除差异的倾向呢?而个体差异是不应人为地消除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大事理。以上三点,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对于声乐教学来说,还有一个模式具体化问题。掌握学习的设想,使人拓展了声乐模式化教学思路,令人鼓舞;掌握学习模式在声乐教学领域的引入方案,尚需全方位进一步论证,尚需致力研究。

综上分析,明显可见,实在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恰好适用于声乐教学,有的只是那一种模式更多更少地符合声乐教学的特点。尽管没有恰好适用者,但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可能对声乐教学产生影响,因为它们从正反两方面启发着我们,告诫着我们。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昊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杜,1990

(4)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5)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7)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高中化学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根据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研究的背景、具体实践两个方面出发,从课堂导入、知识点讲解、作业布置等角度肤浅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这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探究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工作展开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背景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师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既顺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高中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特点,相较于语文、历史等人文性学科来说,一方面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与抽象性特征,学生课堂探究兴趣不浓,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这些导致学生产生“高中化学枯燥、乏味”的感觉,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同时,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对于实验室不能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探究视频、图片等展示出来,就能解决实验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研究是切实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具体实践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对“氯气”性质的探究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播放生活中氯气泄露的真实视频短片,提醒人们逃生的安全准则,当发生氯气泄漏时,周围人员必须尽快撤离,并向上风向安全地区转移,转移的过程中尽量用湿毛巾掩护住口鼻等重要部位;当到达上风向安全地带之后,人员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加剧中毒症状。除此之外,可遵照医嘱适当服用钙片、维生素C等,这些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氯气对人体呼吸道以及肺部等的严重损害。通过观看上述的视频短片,了解了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我们应如何形成结论?这样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寻、查阅资料,进而加深对氯气的认识。

(二)高中化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学习,这虽然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目标与进度,但从另一个层面上却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精神、自主探究能力等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果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在探究有关“氯气”的性质时,教师不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有关氯气的阅读资料,其中包括自来水厂是如何进行消毒杀菌的?用自来水养小金鱼之前为什么要放置一段时间?工业上是如何制备氯化氢气体等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感悟与体验高中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以化学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与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训练的形式大多数停留于化学公式、元素周期律、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实验等几种常见的训练形式上,这让学生的作业训练枯燥、单调、无味,训练的效果不高。而根据作业训练的内容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对于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等概念较为抽象的训练内容,单靠教师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如果引导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对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等化学术语进行搜索、整理与概括,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抽象的化学概念,便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总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合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灵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紧随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端斗,徐颖,蒋建明,冯焜.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弥补物理教学不足

中学物理知识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如运动与静止、力、惯性、压强、电阻等现象,学生无法通过具体的物理感知认知这些物理知识,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学习和认知。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能过形象生动的展现或模拟物理现象,将漫长的物理演变过程可控的有序的演示,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一个清晰而完整地认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讲《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课时,物质的变化在固有的自然条件下不好演示实验效果,可以同过多媒体,将物质的变化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物质变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过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改变了单一枯燥的板书式教学,让图片、音乐、动画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既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也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真正的做到学生理解、吸收、消化。信息技术不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还能改变物理教学的方式。

2.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黑板板书、教师讲述的单一模式。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弥足传统的教学中的不足,甚至是可以改变中学的物理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可以合理的运用图像、视频、声像,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信息技术还可以创造有趣生动的情景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及时的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等。在讲《声现象》一课时,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挖掘机声、鸟叫声、蝉鸣声、乐器、歌曲、车辆声、喇叭声等,让学生去认识声音、辨别声音,掌握课堂知识。课下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在课堂上会抽选几位完成优秀的学生和不合格的学生在多媒体上播放,对完成优秀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完成不合格的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巩固课堂知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到更多的知识与学习方法。

3.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课堂实验

物理知识的学习,实验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能只简单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的改善实验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一定要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一种实验氛围,让学生成为实验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方法和知识。有些物理实验,受于教室大、学生多等客观因素,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是无法满足所有学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一步一步详细的讲解实验的过程,结合实际老师一步一步的演示。这样可以顾及全部的学生。另外,在学生的实验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一个教师不可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实验过程,这时候学生之间可以组成小组,完成实验,拍成短片,交给教师。教师可以选择觉有代表的实验(优秀或者不合格),对学生实验的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讲解,这样既教师既可以掌握整个的实验效果,也能够解决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效果。

二、结语

随着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在未来中学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浅谈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研究论文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经常有学生说:老师,手工绘图老早都过时了,我们只开“AutoCAD”就可以了;还有学生会说:“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教学内容都差不多的,我已经学了“机械制图”课程了,不需要开设“AutoCAD”。对这两种认识上的谬误,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两门课之间的关系。“机械制图”课程是讲解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实际工作中使用的AutoCAD是目前深受绘图者喜爱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机械图样,特别是针对一些手工难以绘制的图样,利用AutoCAD能很轻松地绘制出来。除此之外,AutoCAD还可以完成三维建模。但AutoCAD在制图理论和制图的一些标准、规范等知识上比较欠缺,它只是在机械制图理论、标准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学习“AutoCAD”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学好“机械制图”。

二、“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1.选取教学内容

将两门课程有机组合在一起,在进行课程内容重组时,教师首先要掌握现阶段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在课程任务中结合职业对受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使教学内容与现阶段行业的需求相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专业素质。将实际应用需要作为整合后目标,适当调整、优化两门课程原有的教案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案,并将它分为九大模块:

①国家标准及标准件;

②常用件的相关知识;

③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及AutoCAD的理论知识;

④点、线、面投影;

⑤三视图、基本体投影;

⑥轴测图基本理论知识;

⑦器组合体的读图、绘图与尺寸的标注;

⑧零件图及装配图;

⑨专题测绘训练。

2.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整合课改后的实践,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要想更好地施展课改后综合课程的优势,只有开发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会用、实用、够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调整顺序与结构,使制图与CAD有机组合为一体,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材整体采用组合式教学,保持知识的系统连贯性。教材重点突出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体的投影部分,加大设备零件的表达方法及机械图样的画法与阅读的比重,减少徒手绘图的内容。

3.实施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结合AutoCAD软件授课与多媒体授课,采用穿插讲解的方法将两门课的知识点模块进行讲解,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合理组合,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利用AutoCAD技术制作教学内容中的复杂图形教学课件,而且把它制成分解动画,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加强学生对复杂图形的理解,加深对教学过程的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理论讲解与绘图训练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教学任务与工作岗位需求有机地融为一体,积极探索理论讲解与绘图训练一体化教学,让手工绘图与上机绘图练习及全真模拟绘图进行有机结合,“讲、学、练”一体化,“手工绘制与上机绘图”一体化。把理论教学改为专业教室现场教学,教师在讲清基本绘图方法和技能后,就让学生进行绘图练习,教师在教室里面来回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没有掌握的绘图技巧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5.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不仅要考核学生平时对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参与度与掌握情况,还要考核理论笔试以及上机绘图技能,采用过程评价联合终结评价的考核方式。

总之,“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对于老师来讲任重道远,进行教学改革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学生从事英语听力学习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语言图式、语言图式和文化背景知识图式的输入。

论文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听力,图式输入

1引言

我国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听力训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听力教学应如何走出误区并有效地得到改善,己成为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所关注的问题。

2.图式理论

1781年心理学家康德最先把图式理论概念引入哲学的认识论。1980年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进一步阐明了图式的发生过程,丰富了图式的内涵,拓宽了其应用的范围,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其后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指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图式会对获得的材料进行重建和改造,使人们的认识受先前经验的影响。根据图式理论,语言学家指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己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听力言语听辨的过程就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3.图式理论对于听力理解的影响

图式论者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就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所接触的话语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因为图式的构成是分层次的,所以理解的过程也必然是按层次循环递进产生的。理解的产生离不开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图式论强调“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

“自下而上”指输入头脑中的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这些具体图式合成较大的高层次图式,从而激活头脑中较大的图式发生作用。这种方式使听话者容易注意到信息,注意到那些与他们所设想的话语内容和结构不相符的信息,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自下而上是指听者将语流切分成声音成份,再将这些语音组合在一起形成单词,由单词组合成句子等。理解过程从最具体、最底层的图式的示例化开始,这样从具体到抽象自下而上进行,以抽象的图式的示例化或形成而结束。“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是指头脑中高层次图式预测输入的信息,并对这种信息予以肯定或否定。“自上而下”的方式加速信息的吸收或同化,有助于听话者消除歧义;当输入信息有不同解释的时候,帮助我们做出抉择,即较多利用大脑中己有的抽象概念或知识来分析、处理新输入的信息,故又称“受概念所支配”。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自上而下”会利用那些并没有编码于口语词汇中的知识对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由解码者利用自己先前知识、期望、框架、构思和推断去理解语言。

4.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4.1重视语言图式的输入

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听者运用“自下而上”听者先注重单词、词组等细节性语言信息,然后再上升到对语句、语篇的整体理解。“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

方式可以使听者注意到新的信息以及那些与听者所预期内容不符的信息。①由于听力理解包含“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比较强调语言知识对听力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输入语言知识。首先,教师要重视向学生讲授基本的语音知识。由于中学英语教学缺乏语音训练,使得学生发音比较随意和不规范,如学生把genes误听为jeans,把crashs误听为crush,结果所理解的意思大相径庭。不会读或读不准某个英语单词的学生,大脑中就没有这个单词的声音图式,因而自然影响听力理解能力。英语单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中,还存在重读、次重读和弱读等规则。有些学生不注重这一点,发音不规范,这些错误发音储存在语音图式中,久而久之,不但影响听音,有时还会导致句子中英语单词的词义、词性发生混乱,造成理解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向学生讲解英语语流中重读、弱读、连读和口语中的冗余和缩略现象。其次,学生总爱以英语词形对照汉语含义的方法记忆单词,而忽略了发音与词义的联系。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如果在单词图式中储存的单词仅有文字符号和意义部分,那么感知到的有潜在意义的声音信号就无法被理解。很多学生就有这样的体会,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虽然很熟悉,但就是反应不出该单词的含义,一旦把它写出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因就在于词的音、形、义互相脱离。

4.2注重语境图式的输入

语境通常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前者指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后者是指说话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场合或社会环境),即场景图式。在听力中,语境能促进学生猜测、判断、联想、预知等听力的微技能。学生可以利用小语境(上下文)来理解生词意思的例子。例如:Thekneeisthejointswherethethighbonemeetsthelargeboneofthelowerleg.在这句话中,学生听不明白joints是什么意思,其实只要把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很容易判断出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客体图式的例子,主图式就是joints,其子图式为thethighbone,thelargebone和thelowerleg。又如在12月份CET4考试听力部分的第一个对话:Man:Excuseme,doyouhavechangeforaten-dollarnote?Ineedtopaytheparkingmeter.Woman:I’msorry.ButIthinkyoucangetitthroughthemoneychanger,intheshoppingcenteracrossthestreet.Parkingmeter在这里指的是停车费计时器。在美国的商场、办公楼、停车场里都设有这种自动计费装置,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出租车计价器。Moneychanger在这里指的是零钱兑换机,也称作changemaker,在美国的商场和公共交通站附近比较常见。如果具备这一知识,就很容易对这个对话的场景做出正确判断。

4.3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图式的输入

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词汇和各种语法结构,也不等同于他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好,因为还有其它重要的因素。皮亚杰认为语言能力的习得过程同时又是向周围环境学习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图式是其中主要机制之一,它是人们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图式意味着在人的记忆中有一个囊括一个人全部知识的储蓄库。当遇到新情况时,它就会从中挑选出有关的信息并用以确定新情况的意义。有这样的一个句子:“Wehadlunchatadrive-in.”学生在听到“drive-in”时,大脑中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存,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事实上“drive-in”是顾客不必下车就可买到食物的“汽车饭店”。美国被称作是车轮上的国家,自动化发展程度较高,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较快,因此许多便利的设施也应运而生了。如果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的文化,就很难结合上下文作出合理的猜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知识面的扩大结合起来,在注意纯语言知识讲解的同时,以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增加学生大脑中有用信息的储备量,不断充实他们的知识图式。

5结论

综上所述,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听者头脑中的图式与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如果听者的大脑具有丰富的图式知识,他们的听力能力就会得到加强。反之他们的听力能力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在听力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注重向学生传授图式概念,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图式知识加强基础语言知识的教学,建立语言图式,又重视专项图式类型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杨艳华.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81-82

2 王璐.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障碍的分析[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4)

目前,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特点和教学方针,使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都是被动地接受着老师讲解的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广泛交流和互动。然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知不够,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口语教学模式,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英语考试例题,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目前,高职英语的教材大多都是带有多媒体课件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播放PPT就是已经实现着信息化教学,但实际上,利用PPT只是把原本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投放到了投影仪中,导致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点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目前大部分英语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往往在一些信息化软件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信息化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自身的教学任务与主旨保持一致,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找出更多良好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面[3]。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要讲解的内容与教学目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英语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使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课堂时,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信息理论作为导向,并根据高职英语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对英语内容进行理解和发散,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化的英语学习资源。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时,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信息化素养,在教学中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4]。英语老师需要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基础知识,通过信息化技术,丰富自身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老师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良好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信息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具有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想要创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就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化环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从而创造出一支强有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便于构建信息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机会,创建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英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竞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培养环境。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促进高职院校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发展,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并且其教育观念的更新速度较快,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转变以老师为教学主体的现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

4.1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老师需要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激起学生的兴趣首先需要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5]。例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会经常遇到“JobHunting”的内容,想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使其可以丰富自身的相关经验,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一些有关“JobHunting”的材料,指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facetoface的面试。在角色扮演中,老师可以扮演interviewer,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自我定位,并且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中的相关教学课件,给出一些面试参考,对学生进行self-introduction、Jobintention、Wagedemands等练习,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并且还可以丰富学生日后的求职经验。

4.2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想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老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作为基础,为学生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6]。在创建自主网络学习的平台的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课前、课后。在课前,老师可以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例如,在学习Unit5ARoadtoYourFuture的时候,老师可以把该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以及语法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导学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指引学生在课前对导学案进行认真学习。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然后通过树状体与列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并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进行对比学习。此外,老师还可以把相关课程的问题上传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引导学生在平台中结合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与互动。

4.3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老师可以坚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与主动权,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在网络中查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电影和歌曲以及杂志小说等等[7]。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一些有关国外的时事新闻和热点,这样可以通过视觉、听力,阅读等方式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英语教学的目的。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老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英语教学,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为其制作适合的教学视频,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Unit8Entertainment的时候,在准备课件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先在网络中查找一些相关信息和资料,并把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合理,制作出有关的视听材料,利用这些视听材料,把不同的娱乐和影视类别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加勒比海盗》《绿巨人》《复仇者联盟》等电影背后拍摄的故事。由于学生对这些电影非常喜欢,因此,老师在讲解电影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中重点的词汇和词组,指引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英语阐述出自己喜欢的电影和明星。想要使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老师可以提前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中下载一些国外影视明星的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国外影视明星的资料。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还可以加深英语教学内容的层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还在发展的初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其有效地保证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高职英语教学,把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英语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创新,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有效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激起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信息化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行锻炼,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媛媛.“互联网+”时代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5):75-76.

[2]张小莉.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J].疯狂英语(理论版),(2):105-106+117.

[3]谢海玲.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设计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2):68-72.

[4]褚淑娟.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分析[J].企业导报,2016(3):148+120.

[5]贾志颖.基于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8-60.

[6]张岩.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对比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36):99-100.

[7]王莉.刍议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展望,(9):16.

浅谈语文教学的改革与传统论文

这些年您一直在参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工作,如教材编写、考试命题、高考阅卷等,您又做过中学语文教师,您是如何理解“语文”的呢?

语文首先不是一门学科,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把它的精神,把一种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影响学生灵魂最大的也应该是语文老师,一个学生长大回忆最多的也是语文老师给他带来的影响,这就说明语文的重要性。从学生到老师,我们长期都没有认识到,不太重视,把它等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不对的。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学语文是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一种学问。

您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应该如何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现代教学是从西方来的,一百多年来,和我们传统教育是不一样的,它是把所有的教育内容分科传授,这是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是培养干活的人,它的好处就是效率高。那么它丧失的是什么呢?它丧失的是知识本身的一些价值。我们现在把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一门学科一门学科的来比较,这样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是根据需要来的。语文本质上不是一门学科,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不是一门学科才能学好语文,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考试、教育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比如,别的科总分是100分,而它和数学是150分。实际上,这是认识到了它的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语文什么都包括,天文地理都可以在里边。孔老夫子给学生讲课,一天到晚不就讲语文吗?讲完之后这些学生不就什么都能干了吗?他的学生里边有当官的、有经商的、有带兵打仗的等等。

我们现在的一个极端是把语文抽空了,抽空就导致学生最后厌恶语文课。本来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一门课、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现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成了最讨厌的一门课。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把这么好的东西讲成学生最讨厌的东西了呢?那就回过头来看我们是怎样讲语文的,我们都把它讲枯燥了、讲得干巴巴的。语文首先要强调整体的感受,不能抛弃整体感受来讲具体的技巧。不要把已经作为教材的东西都讲得很有道理,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我们就是丧失了感受这一层,我们没有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后再讲为什么好,如果是议论文,让学生感受到它讲得有道理,被它的`道理所折服。学生还没有服这篇文章,你就硬说它好,从教育学上来讲是不符合逻辑的。当然我们选入课本的教材大多数是被历史证明是好的文章,但这毕竟是别人证明的,学生还没有接受。不能说很多专家承认这是好文章,你就要接受,这行不通。比如说鲁迅先生《呐喊》里面的《故乡》最后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它好,当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来了:“老师,这段话挺好,但作为一篇小说,我认为它写到前边‘听着船底潺潺的水声’,就可以结束了,后边这是画蛇添足。”我说这个学生好,这就是自己的感受,不是胡说,他是从小说结构来讲的。学语文首先不能把它看成一门学科,要和整个人生挂起钩来;另外把课内和课外要打通,光上课是学不好语文的。我们不应该只研究语言符号本身的东西,包括我们很多语言学家也把这个学问做死了:生活中的语言他听不懂,然后他去研究这个地方的方言,用计算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去分析它的音高音低,这个东西是脱离生活的,只有极少数人做就够了,不要那么多人去写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所以说语文要跟生活结合,这是非常迫切的。

您也参加了一些教材的编写,您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在我们没有改之前的那些教材虽然老、虽然僵化,但是它自己的目的性很明确,过去的教材有它的优点,就是清楚。现在这些语文教材如果说它还有前进中的不足的话,就是改得有点乱,有时候教学目的不容易体现出来,也可能是难免的,经过几年的磨合也许能使它变得清晰起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代的特点过于突出。语文不是政治课,不需要太突出时代的东西,应该还是讲究经典、全,只要文章好,把思想错误能指出来就行了。我们古代的一些文章难道思想都是正确的吗?不见得思想正确,但是文章好,就可以选。不要选进来之后就说它什么都好,以便学生知道不同的东西,既知道资产阶级的文章也知道无产阶级的文章,我觉得这才好。

您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讲语文课呢?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上,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呢?

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教学论文

摘要:领会教学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新方法,对这两种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做理论上的比较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分析发现,领会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领会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排球

1、领会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排球教学应用的比较

“领会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教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把体育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6个部分,了解项目特点→比赛概述→战术意识培养→应变能力培养→技能演示→巩固提高→动作完成→了解项目特点 “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体育课学习某项球类运动的开始,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该球类运动的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如比赛的场地、比赛时间的限制、得分的方法等),以及比赛所涉及的基本技巧。从而使学生在接触排球运动的最初,就对如何从事该项运动有较清楚的认识。

与传统的“技巧教学法”截然不同的是,采用“领会教学法”教授排球项目时,教师不是从基本技巧动作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教师在介绍了战术之后,将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如何应付临场复杂情况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瞬时决断能力训练”,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全面观察、把握时机、及时应变的能力。由于临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战术,作出决断――“做什么?”,并选择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技巧――“如何做?”。

两种教学法最大区别在于教学侧重点不同,传统技能教学法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而后才涉及战术;领会教学法则把战术意识的学习放在了首位,其后才是技术动作的学习,教学比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表面上看,学习排球基本技术――巩固提高――比赛应用,这种简单(基本)――复杂(应用)的传统教学步骤似乎简化了教学过程,合乎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其实并非如此,所谓整体并非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相辅相承的有机统一。排球运动不仅要学习者掌握精湛全面的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在场上随机应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排球教学中对技术动作的传授应充分考虑其特点及其前后关联性,从整体入手,即整体――部分――整体的领会教学法,不仅有新意,给球类运动注入了活力,而且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领会教学法的教学优势的研究

2、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学的成败与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息息相关,而领会教学法的本质特征特别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控制作用,它反映在:

首先,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并根据教学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好按一定的逻辑程序展开的授课计划,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排球运动的思维方法,掌握运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反馈信息,抓住他们课堂上表达的每一瞬间的思想,并根据领会信息对教学过程做出审视,评价与决断,不断地改善教学进程。

其次,教师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使学生能在融洽、愉快、紧张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主动还是被动,学习的效果迥然不同。美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也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2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领会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课上的比赛、探索、分析、答疑等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系列的主体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主导”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按一定的逻辑途径展开;学生能按各自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技能和思维发展水平在同一教学内容中开展不同层次的主动学习;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能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积极的讨论,变束缚型学习为开放型学习。

2、3 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的“技巧”教学模式,学生常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心理品质差异,教师只能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为标准来进行教学,所以存在着“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在领会教学法中,要求师生双方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各自实行控制。从教师来说,在宏观控制的前提下,又要注意微观控制,即通过提问、演示、讨论、比赛个别答疑等形式,接受各种不同的基本信息,因此不仅对优生进行指导,对差生也要及时地进行帮助;对学生来说,在课堂活动中可将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与预定的学习目标不断地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差异,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这样使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在同一教学内容中展开不同层次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反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信心与兴趣,同时能增强学生鉴别能力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能力,从中掌握学习方法。

2、4 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

领会教学法能创造宽松、和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融治、合作愉悦的气氛中,能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积极磋商与讨论,变束缚型学习为开放型的学习。传统教学法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比赛、讲解、示范为主;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往往被牵着鼻子走,常处于消极、受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属于束缚的教学。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表现在情绪上,而且表现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外,也体现在教与学的效果上。在以往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能力较强,但却不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指手划脚”,甚至“评头论足、讽刺、挖苦”,造成教与学的关系难以协调。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但这些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基础,否则,再好的能力、方法、手段也是徒劳的。在师生关系中,虽然教师的道德、知识、技术、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情感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尤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河流总是双向流动的。”良好的情感可以互相渗透,即可以激起教师对教育的高度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上的满足,并转化为自觉的内部动力,成为积极进取的推动力。而情感的获得,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只有形成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富有情感的环境,才能创造最为理想的、良好的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运动训练学》教材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论文摘要:通过比较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缺点,提出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补优势,突出多媒体的交互性功能。以期扬长补短,克服弊端,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指校园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是教学者与学习者同时处于同一空间,在教室中学习者由于环境影响必须遵守某些行为规则即某些沟通方式。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学者依赖既有的经验,依照教科书的内容,以讲述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者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传统教学只在教室上课,是最传统及最普遍被使用的教学法,由教师以某一特定主题为中心,做有系统、有组织的口头教学。传统教学主要精神是完全由教师主导与掌控整个教学情境,利用黑板板书及运用教学资源与课本的内容讲解,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或练习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并未特别注意或正视学生之先前概念,更没有发展特殊且适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产生概念的改变。学生习惯被动地照着教科书的编排及老师的教学进度去吸收新知识,老师是个必须无所不知的全能者。所以传统教学教师扮演照教科书教的全权领航者,学生只是坐着听课,毫无选择的扮演被动的接收者。传统教学是一种集体式教学,属于较易实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多偏重于教师的讲解,缺少学生的参与,师生互动机会较少,因此在教学活动之中无法立即评估和诊断学生学习的结果,在教学之后学习者究竟学到那些,无法当时测知就不能实施补救教学,等到阶段考试后方知,虽欲设法弥补,难免有为时已晚之憾。传统教学一般来说指在教室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带领学生同时处于同一个学习空间,大多时间由教师担任叙述者的角色,学生多处于被动的状态,换句话来说,学生即所谓学习者多是信息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模式另指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将教学教材内容经由说明的教学方法传达给学习者,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来进行。传统上静态的教科书本只有单一版本,内容也多以学科为主,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教师扮演的是消极的说书人角色,如此的教学形式易沦于单向的知识灌输,过分地依赖教师权威的结果,使学生丧失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

1.传统教学模式的特性归纳如下。①教学方式:采用大班教学,偏重填鸭式灌输知识的学习。②教师的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唯一的提供者。③师生互动沟通的方式:只能面对面沟通,教学时只会注意到少数学生的反应而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反应。④教学型态:单向的由教师输出,再由学生被动的接受。⑤教学时间:固定时间,按照排定的时间表上课。⑥教学工具:以粉笔,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

2.传统教学模式有如下的优点。①节省学习时间。②知识具完整性、系统性。③教材教具使用具有弹性。④班级秩序容易掌控。⑤教师的热忱与专业素养可以影响学生学习。⑥教师的互动讨论可直接管控与调整。

3.传统教学模式有以下的缺点。①学生被动学习、消极获取知识。②缺乏探究,容易失去兴趣与专注力。③教室不易观察个别学习效果。④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易培养。⑤教师的教法、人格特质对学生学习影响较大。⑥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据对全球多媒体教学规模所进行的调查,发现到,全球至少有85%的教学活动在网络上进行,其中,更有70%的受访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将优于传统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信息科技、在线教材、结合教育学习理论将教学从传统教室移到网络上课的一种教学的方式。在线学习也可视为一种以网络平台为沟通基础的学习活动,系指所有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学习的教育活动。亦即学习者登入平台后,进行教材浏览、讨论、测验、做作业等活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的.协助以增进学习者的成效成为这几年来的学习新课题,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到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在线学习(e-Learning),更是拓展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环境上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层次。使用在线媒介学习的方式,称之为在线学习(e-Learning)。美国训练与发展协会(简称ASTD)将在线学习定义为以电子化科技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达到学习的目的。简言之,在线学习即使用计算机达到学习目的。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系统平台,包括架构、系统、接口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性,包括人的学习习惯,教师教学方法,科技导入,组织再造等。

1.多媒体教学可分为下列四个部分。①在线教材:强调学生可撷取部分在线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而所谓的在线教材内容系指电子书、在线化之资料、或其他在线方式呈现的内容等。②在线工具:强调学生系以在线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如利用桌上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CD-ROM或电话等在线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③在线传递: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在线方式来传递,例如通过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卫星广播等方式从事学习活动。④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从事在线或离线的学习活动。E-learning是使用网络科技去扩展设计、交付、过滤与管理的一种延伸学问的学习方式。 "

2.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的优势与下列的特色。①容易取得,实时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活动。②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可重复使用,降低差旅费、教材印制费、教室租金等成本。③快速更新,省时省力:教材更新、传递速度快,省却印制、寄送的人力与时间。④掌控时间,弹性更大:可通过计算机及空档时间进行学习,不耽搁工作。⑤主动学习,效果极佳:学习者可以决定针对自己需求,主动了解与反复练习。⑥纪录学习、易于评估:学习过程及结果均有记录,易于评估与分析。⑦学习社群,分享经验:通过合作学习文化的建立,学习者互相交流,不断成长。

3.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教学学习系统应具备五个要素。①在线课程:学习者必须依据在线课程进行网络学习活动,因此在线课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运用全球信息网的特色。②在线测验:以多媒体网络的方式呈现,并于受测结束时能立即给予回馈,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进而增强学习效果。而测验的设计,也应纳入适应性的概念,以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③虚拟教室:虚拟教室提供学习者合作学习情境,学习者借助它来进行讨论、观摩、与合作学习,教师则利用它来辅导学习者学习。④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纪录学习者的学习信息,以提供教师辅导与评估学习者的依据。⑤学习工具: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工具将支持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常有的有笔记本、搜寻引擎、个人化环境等。

许多实证研究也已证实学习者在虚拟教室中,进行浏览、搜寻的学习活动,能在某些课程中的学习评估得到与传统面对面相等或更佳的学习成效。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在网络上收集资料的过程,帮助他对知识的建立。指导学生搜寻特定的主题,在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比较时,可以使学生在过程中分析、创造,进而得到很好的学习成效。所以多媒体在线学习就是学习者与教学者不再受限于传统面对面授课固定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依自己的学习环境及状态弹性的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教学者亦可视学习者的情况调整授课教学进度,充分发挥有如一对一教学的实体效果。教师应具备反思能力,主动审视网络上的教学过程,视“教学”为学习教学的过程,进而建构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因此教师须要有足够的创造力,发挥想象力调整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更有意义。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十个原则

1.了解学生有什么。了解学生有些什么知识和经验,根据学生既有知识与经验作教学内容设计与活动指引。

2.聆听和应对学生的回答。对于一个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对他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3.问题建构。通过问题的引导,促进学生反省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学生怎么想。利用学生学习的路径,给予互动与回馈,进而了解学生的思考模式。

5.奖励学生耕耘甚于收获。成功的思考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

6.欣赏学生的思考。利用网络的互动机制了解学生与他人互动的情形。

7.造势让学生对解题有食髓知味的经验。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中所提供的互动机制,引发学生思考来建立知识与促进知识形成,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和解题有关的乐趣。

8.了解与熟练并重。有许多经验需要熟练成惯例,必须要抓住重要的概念,训练与教学并进。

9.让学生有独自拼搏成功的机会。必须训练学生批判思考能力,让学生与他们选取的问题博弈。

10.汲取失败的经验。学生可通过思考与他人互动,找出更合适的答案,来提升对问题的兴趣与培养解题乐趣。

四、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与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对以往传统式的教育型态与教学方式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学习的方式也逐渐由学校或班级的团体学习转换为以学生个人为重心的个别学习。同时由于各式媒体蓬勃发达,过去由上而下的知识传输方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成长通道,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大幅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下一代的教育,改变教学方法与内容,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理由是:对于有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老师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的效果不佳,让学生凭空想象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又可增加学生的记忆与印象。

赫哲族传统艺术文化中花鸟画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民族文化当中,具有着较多的艺术元素。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赫哲族的传统艺术充满装饰性美感,在其民族文化当中具有着独特的艺术元素。对此,可以将其引入到现代美术教学当中,而且,在对该民族文化艺术品位进行发扬借鉴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将就赫哲族艺术融入花鸟画教学中的教育尝试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赫哲艺术;花鸟画教学;融汇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花鸟画课题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研究与开展成为了我们中国画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美术院校当中,花鸟画是为学习中国画课程的学生开设的重点必修课。花鸟画涉及的画面内容较广,虽为花鸟、木石为主题表现,背景的表现也尤为重要。赫哲族艺术纹饰精美,装饰性较强,民族意味浓厚,将其与花鸟画相融合,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视觉冲击。我们将该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积极加入到中国花鸟画的教学课程当中,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赫哲族文化概述

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中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这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适合发展夏季旅游和避暑经济。在历史的积累当中,形成了丰富且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具有着十分浓厚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气息。在该民族当中,其文化艺术在服饰方面体现出的元素有很多,包括有鱼皮衣以及鱼皮荷包等。在建筑当中,有马架子以及地窖子等。在萨满教具方面,则具有神手套以及神偶等。对于这部分内容来说,正是对赫哲族人民所具有聪明才智的充分体现,具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正是这部分丰富民族文化遗产的存在,实现了赫哲族艺术文化精髓的构成,是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美术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鱼皮画具有鲜明的黑龙江地方特色,工艺独特精美。从美术教育角度来说,通过该方式的应用,则能够使学术教育同地区的地理、人文以及经济建设实现良好的结合,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形成对新文化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我国经过积淀文化艺术的学习实现教育素质能力的体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则能够对赫哲族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成充分的认识,在实现赫哲族民族文化艺术熏陶自觉接受的基础上实现其审美能力以及意识的积极提升。

二、花鸟画创作

(一)准备环节

为了能够使学生对赫哲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生产生活情况等形成充分的了解,则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对赫哲族的相关资料进行提前的收集,重点关注赫哲族人民的居住情况以及服饰情况,对鱼皮服装上的剪纸艺术、图案以及桦树皮花等在现场进行速写。同时,教师要到当地的档案馆、报社、电视台以及史志办公室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查找,并做好光盘的刻录。在完成上述资料的收集汇总之后,教师则可以对其进行录像以及图片方式的处理,召集学生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欣赏观摩,通过看、评等阶段与环节方式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当中对赫哲族文化进行良好的接受,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环节

对于在花鸟画教学中融入赫哲族传统艺术来说,其重点即是如何将民族文化艺术转化在教学当中,并且转化在画面当中。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尽到属于自身的力量。在经过对赫哲族文化艺术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融汇的基础上,在花鸟画教学当中,将赫哲族文化艺术表现方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欣赏。在该环节中,即将赫哲族所具有的古老文化艺术同教学欣赏课进行全面的结合,使欣赏课教学能够更好地面向实际。同时,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带着问题来到博物馆当中,对其进行点拨与启发,通过该过程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少数民族母体文化是为民间艺术,具有着独特的广泛性以及原发性。在现今社会当中,博物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是对母体文化进行承接的重要衔接点。通过该理念掌握的基础上,则可以由师生共同制定方案,在网上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在经过整理后以便使用。第二,绘画。在赫哲族文化当中,具有着来自远古的纹饰图案,在赫哲族的饰物以及器物当中,具有相当多数量从具象当中抽象获得的动植物、日月星辰的'纹饰以及符号,同时包括有二方以及四方连续图案等。赫哲族传统的鱼皮制品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古老的鱼皮制作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分为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繁杂步骤。在过去,勤劳的赫哲族人们皆能熟练掌握这一鱼皮制作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趣的发展,由鱼皮服饰、鱼皮画发展而来的赫哲族“鱼皮艺术”衍变出雕镂、拼贴、缝制等艺术形式。这些鱼皮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其一,鱼皮艺术的特殊载体———鱼皮具有天然的精美的鳞纹,鱼皮制品采用的原料是北方冷水鱼鱼皮,其中以成年生洄游大马哈鱼和鲟鳇鱼的鱼皮为主,其鱼皮具有较大面积的鱼皮,整张鱼皮具有天然的黑白渐变颜色,且鱼皮本身就有一种自然的美,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这样的自然形态天生就具有工艺装饰性。鱼皮多种多样,凹凸不平,又浑然天成,是任何其它材料不可取代的。其二,神奇的造型,鱼皮艺术绘画内容多以赫哲族的崇拜图腾、生活场景等为主,构成的画面风格古朴粗犷,意境深沉幽远,非常具有立体感和动感,为鱼皮艺术创作增添了无尽意趣。其三,苍朴的韵味,鱼皮艺术色彩天然,深刻蕴含着赫哲族人古老而质朴的审美表达。这些都是能够激发我们绘画创作灵感的,也是借鉴和创作的重要素材。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从赫哲族精神生活以及审美取向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能够在图案的世界当中不断的了解与学习。而在该过程当中,教师则可以将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加入到其中。而作为教师,也需要能够对该项工作意义与价值引起重视,即在讲台之上,其不仅具有着历史传承责任的肩负,而其所开展教学的对象也正是未来文化传承的核心,课程开展的目的,即是让我国的本土文化能够在教学与传承当中得到升华与延续。在花鸟画创作课程的实际开展当中,其具体讲解的过程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导入阶段、理解阶段、操作练习阶段以及创作总结阶段。其中,导入阶段的内容即包括将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文化图片的基础上实现新教学课题的引入。理解阶段即是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纹饰图样的采集、临摹,肌理材料的理解运用等。操作练习阶段即对赫哲族传统艺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创作总结阶段即是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学习的积累,来进行花鸟画的创作。对于这几个步骤来说,其相互之间不仅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且是逐步推进的一个教育过程,通过这几个阶段内容的实施,则能够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保护与传承具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在上文中,我们对在花鸟画教学中融入赫哲族传统艺术的尝试进行了分析。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当中,即需要教师能够做好重点的把握,通过对赫哲族艺术文化间的学习、借鉴,使两种艺术风格融汇进行花鸟画创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花鸟画教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在未来文化艺术传统的借鉴、发扬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园.开发民间美术提高美术教学实效[J].教学与管理,2011,(21).

[2]王锐,田丽华,谢淑华.赫哲族民间美术造型艺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6).

[3]卢宏飞.浅谈民间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2).

[4]杨晓荣.寒地黑土以文教化———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研究[J].中国艺术,2011,(02).

[5]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6]田亚君.中国北方花鸟画的时代审美特征———高卉民及其绘画艺术评析[J].美术大观,2011,(12)

[7]高妍玫.论中国画课程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必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