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本文共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自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我国中小学推广以来,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各学科面临着调整改革的历史重任,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同样如此,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和课改要求,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变,继续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推进作用,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课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模式虽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上与普通的文化课教授有所不同,但整体上也是相差无几。基本上沿袭着信息技术基础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二者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在上机操作方面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升,但在基础理论教授环节,仍旧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知识传授方式。这种授课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难以体现。另外,在教学理念方面,过多的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探索精神的培养,这与信息技术课程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特征不相符。针对上述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学观念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教学观念上应转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思维,努力为学生打造一种多样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寻求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并以当前教育改革为契机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从而树立起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首先,为增强课堂的多元化和开放程度,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树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其次,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积极发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潜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树立教育公平化的教学理念。最后,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的学习潜能,树立起科学授课的教育教学理念。

2.教学方法的变革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沿革、发展动态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其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基础技术传授方面,由于这方面属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其内容较为枯燥。因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避免落入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上机操作方面,应摆脱对教材内容的`过度依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教学的社会实践效益,努力做到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以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更好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完善信息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

3.教师角色的转变

与传统的文化课教师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着基础知识文化的传授,同时还负责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而后者在信息技术老师职责中所占的比重更多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转变对传统的教师形象的认知,更多的应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的开展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这种由“教”转“导”的角色转换要求教师要做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课程组织者、情感支持者、学习参与者以及信息的咨询者”。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摆脱了对纸质媒介的束缚,更多的内容体现在对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和教学活动策略的选择方面。并且,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革,教学内容也将变的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日益提高,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导”的作用和重要性也会变得更为突出。

4.教学内容的变革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均开设有信息技术课,所使用的教材一般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编制而成,其内容大多较为陈旧、反锁,缺乏趣味性。因此,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革。在教学内容中应适当的加入些时代因素,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道德以及网络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教学内容的形式要进一步丰富,摆脱以往对文字处理技术的过度倚重,适当增加些PPT、Flash制作以及Photoshop的使用等趣味性和感官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加强对基层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着力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日后信息手段的掌握,以及信息技术理念的形成均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深入,其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着改革转型的时代要求。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学内容四个方面着手,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推动我国信息教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J].中国电化教育,.03.

[2]何其国.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及其课堂教学实施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08.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翻转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思考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翻转课堂来源及涉及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剖析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提出了应用翻转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翻转教学模式;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视频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去学习知识,这些翻转教学模式的实施变得可行和现实。

一、翻转教学模式概述

近几年,翻转教学模式成为全球教育界最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了“课堂讲授知识+课后练习作业”的传统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授课教师利用有限课堂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完成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讲解,学生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课后学生再利用大量时间来练习作业和习题,以实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金字塔学习理论反应了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因此,仅靠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是现代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翻转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借助云平台上的微视频完成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作品分享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该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加强调内化知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二、教学现状剖析

1.课程的重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新课标体系下,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属于必修课。可是,现行的高考制度与新课程标准不能十分匹配,目前,对于像信息技术这类的非高考科目,大部分师生及家长对此重视不够。再者,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往往只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并没有时间再对学生进行实践辅导,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初衷相背,学生兴趣也不会太高。

2.学生能力差别大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课程熟悉程度、学习态度和实践动手能力都不一样,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翻转教学模式的路径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个过程”来实施的。“一个中心”即以学校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为中心;“两个主体”指教师和学生;“三个过程”即翻转教学模式的整个实施过程分为课前活动、课中活动、课后活动。

1.一个中心一个中心:以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为中心翻转教学模式的课堂依托平台来完成所有的任务。我校目前是全国百所数字示范校暨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较早也较深入,学校领导对利用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非常重视,已建有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并将其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交互平台。首先,教师将精心制作好的微视频、课件等优秀教学资源发布到学校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平台的同步动态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辅导。该平台可将课中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拓展到平台空间上,学生依托该平台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两个主体两个主体: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在翻转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发自主学习[1]。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围绕着教师的教展开的,学生变成了储备知识的’容器;而翻转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的,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探索者,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协作者,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优秀教育资源,课前自主完成学习,这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高[2]。

3.三个过程三个过程:课前活动、课中活动、课后活动课前活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前活动主要包含备学生,录制视频,备项目任务和讨论话题。首先,教师要备学生。如前所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所以,课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录制微视频。微视频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学微视频录制质量的优劣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视频制作要以项目驱动为引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也要备项目任务和讨论话题。备项目任务时,需要更多考虑所设计的项目任务能否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懂得应用到实际,能否帮助教师分析学生掌握学习的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平台的同步动态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课堂共同探究、共同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3]。课中活动。翻转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活动,教师可通过给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组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前微视频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并给予点拨纠正。学生再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作品,并分享交流,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活动。课后活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和知识迁移,评价和反馈在课堂有时完成一些,但有限课时难于有效完成,所以,这个过程可利用学校云平台的教学视频来实施,平台上具有自动测试评分和学生跟踪的功能,学生可针对特定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并进行即时测试,也可以把自己或小组共同合作的作品上传到平台上,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还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把内化的知识迁移到课后,使学生有机会把知识拓展到创新层面。在MOOC、微课时代,随着新课改改革的步伐越来越深入,以及先教后学先进理念的应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如火如荼,翻转教学模式必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会是信息化服务现代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成果[4]。

参考文献:

[1]吕桂林,陈誉立,吕亚娥,张艳,冉琴琼.你的课堂翻转了吗[J].新校园:上旬刊,

[2]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画垂线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3]梁天锦.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作文教学――以“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4]党志敏.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

摘要:小学的数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会简单的算术,同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就小学数学在构建“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存在问题做出总结,同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希望对构建“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式训练;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术和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对于教师来讲,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为学生建立一个活跃、民主的课堂,同时也有助于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思维训练式”的教学模式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中“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最基本的算术知识,也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将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反复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然后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不断的练习,这样的方法,虽然也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也能很好的掌握到相关的知识,但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在这过程中也没有很强的思维意识,不懂的通过思考而采取更多的方法去解决同样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容易接受各种知识,但思维能力还不成熟,而数学知识则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工具。因此,要让教师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为学生树立一种思维培养的观念,让学生也要自主的去运用思维能力,真正落实“思维训练式”概念的教学模式。

二、“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建立整体性思维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讲,要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思维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建立概念,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全面、整体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掌握会逐渐形成形成一些数学要领的系统,所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是通过概念同化的形式而建立思维这个概念,也就是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思维去理解和获取更大范围的概念。但是在学习新的概念的同时要与原来最基础的概念进行对比,而且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当中正确的分化相关联的概念,这样有助于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新的概念。

2.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

(1)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且《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就要进行探索,例如,要认真地研究教材内容,在课程内容当中将数学概念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有一个科学性、系统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达到教材提出的学习目标,还要理清培养思维能力的侧重点,对自己和学生都要定一个目标,并提出相对应的要求,而且这些目标和要求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老师还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方法或者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比较丰富,处于具体思维的初期,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与学生年龄发展相适应,并且要有相应的计划和步骤,才能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当然,这不仅仅是指某个阶段或者某段时间的培养,这要求我们在各个年级、每一节课和每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始终坚持,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体系,还要不断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如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不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给后面中高年级的学习和培养带来造成影响,同理,如果过于重视低年级阶段的培养却在中高年级阶段忽略,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以后的学习。

(3)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而进入中高年级时会逐渐形成一些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必须要借助外在直观的操作手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也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要利用一些直观的操作来引导学生开发思维,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适当的阶段必须脱离这种直观操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将这种方法通过逻辑思维能力而学习到。

三、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1.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与课本相结合,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的实质就是在数学内容的学习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原来的学习内容上不能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严格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并且以不同的方法标记出来,以便于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加以记忆。数学课程中有一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记混,老师要针对这种情况鼓励学生去进行一些相关概念的总结,并且举出几个实例和反例,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容易记混的`问题,让自己具有一些基本的思维,老师再在这个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正确的归纳和总结。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让学生自己去找出他们在本质上的区别,让这些概念更加的系统和规律。

四、以科学的操作程序进行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求一定的科学性和顺序性,其中基本的步骤就是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概念,让学生在概念当中去感受具体的事物。同时,还要重视创设各种情境,在情境当中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去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其次是探究,也就是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深化和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也是“思维训练式”的重要步骤,只有在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强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最后要在学习当中巧妙地内化和扩展知识,采取多样化的训练,让学生在认识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得到更好地发展。还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多方位的联系,以扩展知识面,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的活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当中进行“思维训练式”概念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积极的转换思想观念,而且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具有扩展学生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乔燕.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梁秋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J].小学数学教育,,(03):3-16.

[3]王耘,马文萍.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1.

[4]蒋小敏.小学数学“七环思维”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J].科学咨询,2015,(36):134-136.

[5]廖彩勤.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考试周刊,2016,(49):73.

摘要:导学互动作为当前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去,不仅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进行探究,并相应地提出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课堂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主动探索精神。在现今小学教育中,为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教学应用,不仅符合了教育教学的改革理念,也促进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使用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在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沟通,这样可以保障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在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留有充分讨论的空间,学生之间可以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之间也会形成良性的沟通与互动,有利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总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互动教学的模式可以充分锻炼学生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单一的授课模式,即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并且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够有效提升班级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1]。但是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原因在于通过课堂上的各类互动讨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问题的探讨之中,能够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收到有效的数学知识,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样不仅学生个体的成绩会有所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得到改善,进而促进班级整体成绩的进步,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对课堂产生兴趣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2.1在课堂教学预习中的应用

基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以及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使其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预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3]。教师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不同课程导入方法,包括故事导入、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音像导入等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2]。例如,教师在讲述“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圆”的故事,并提出“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是圆形的事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出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2.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导学互动教学中的“导学探索”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时,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和错误实行有效的引导,并适当地对发言较少的同学提供具有讨论性的话题,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此外,以“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课堂分析问题“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你知道为何采用圆的形状么?”学生在回答过后,教师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在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3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教师在本节课程内容完成后,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复述,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点,从而在基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与此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复述给予相应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了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的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数字化用户,,12:83.

[2]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89-95.

[3]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0:111-112.

摘要:五星教学模式是世界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戴维梅里尔教授近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与广为宣传的教学理论。本文基于五星教学基本原理,提出了职校数学的五星教学模式。以立体几何这一内容为例,优化了教学任务序列,设计了“激活旧识”、“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教学阶段,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职校数学;教学设计;立体几何

0引言

目前,职校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的证明多,与各个专业教学相脱节、应用性举例少,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以传递信息代替教学,过于依赖媒体等问题(耿悦敏,;冯宁,;杨在敏,2012;王海龙等,2013),从而导致教学效能和教学魅力差强人意。因此,重构职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戴维梅里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模式试图确定能够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学习的任何教学产品的若干基本特征;是有效教学的各种处方。这些处方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的肯定并且有实证研究的支持。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盛群力和马兰,)。五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要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循序渐进地展开,要在“聚焦完整任务”的前提下,围绕着“激活知识”、“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形成“结构———指导———辅导———反思”的教学循环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打造五星级的教学效果。可见,五星教学模式可以作为职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工具。职校数学有很强的应用性。以立体几何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其与专业课中包装制作、建筑识图、机械识图都有紧密的联系,还有助于学生解决家庭装修、房屋维修和能源利用等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职校数学应该基于五星教学模式,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类教学问题。

1职校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任务设计

根据五星教学模式“聚焦完整任务”的要求和职校数学的特点,职校数学的教学任务设计应符合以下几条原则:

(1)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涵盖数学知识点;

(2)面向实际问题,可以很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用;

(3)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参照课时要求,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

在确定教学任务后,教学任务的分解与排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任务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实际任务,为了使其具有可执行性,需要将这个任务按学生已有基础和认知规律分解成一级、二级以及多级子任务;在此基础上把子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进行排列,形成子任务序列。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上面的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比如,以立体几何为例,对于包装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包装盒制作”这一实际任务作为完整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一完整任务,根据几何与测量中的知识结构,分解成一级和二级子任务,形成子任务序列,如表1所示。当然对于二级子任务还可以继续进行分解,这里就不再列出。

2职校数学立体几何四个教学阶段的设计

以“棱柱包装盒制作”这一子任务为例,该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棱柱的结构特征,掌握正棱柱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把这些数学知识放在包装盒制作这个实际任务中开展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用途,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1激活旧知

激活原有知识是教学导入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完成三个任务:首先,铺垫相关旧知。铺垫相关旧知使学生比较容易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比如,课前让学生制作已经熟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其次,补救所缺旧知。有些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就需要补救所缺知识。比如,班级中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对几何体没有概念,那么这些学生需要几何体知识。最后,梳理知识结构。铺垫相关旧知和补救所缺旧知都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已有的或应有的知识结构。

2.2示证新知

五星教学模式认为有效教学需要区分教学任务中知识技能的不同类型,并设计相应的内容结构和呈现方式。梅里尔教授认为,从认知领域来看,知识技能一共有五种类型:(1)信息,回答“是什么”一类问题;(2)成分,回答“有哪些”一类问题;(3)类别,回答“哪一类”一类问题;(4)程序,回答“怎样做”一类问题;(5)机理,回答“为什么”一类问题。同时,根据认知特点,将每一类知识技能分别设定适合其特征的内容结构,如说明主体功能、标明事物结构等;然后设定合适的呈现方式,如文字、图像、公式、多媒体等。

2.3尝试应用

五星教学模式认为尝试应用要紧扣目标进行操练。在示证新知环节,往往把不同的知识技能分开来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进行区分和理解。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程序、原理、信息、成分、类别是杂糅在一起的。比如棱柱包装盒制作的第一步是明确什么是棱柱,这是信息。第二步是棱柱的体积面积怎么计算,这是原理。在尝试应用阶段,让学生紧扣不同的知识技能目标进行操练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综合思考问题。如,对“棱柱包装盒制作“这一子任务的尝试应用就是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各类知识技能,在课堂上制作棱柱包装盒,具体教学设计如下: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棱柱包装盒的材料、工具,规定棱柱的规格尺寸。其次,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棱柱包装盒制作的具体步骤开始制作棱柱包装盒。制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辅导。最后,每个学习小组展示制作的棱柱包装盒,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对展示结果进行评价。

2.4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是反思学习成果,开展知识创新的过程。对于“棱柱形包装盒制作”这一任务,在融会贯通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课后设计并完成具有创新性的棱柱形包装盒,并积极申请专利。这个任务需要学生自己构思创意,自己寻找制作材料,自己设计棱柱形包装盒,自己完成包装盒制作。当遇到问题时,学生需要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交流,一起克服困难。最后,学生上传自己小组作品,并撰写制作心得。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自评和小组互评使得评价更加公正,也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3结语

在职校数学课程中应用五星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创新的时代,五星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教学新模式。五星教学模式提倡将教学置于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提倡将课前、课中和课后通盘考虑,系统地优化教学环节。因此,在职校数学五星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征进行灵活调整,并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冯宁.基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17):127-129.

[2]耿悦敏.高职数学“服务功能”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88-89.

[3]盛群力,马兰.走向3E教学———三述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6(4):17-24.

[4]王海龙,韩田君,徐爱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1):117-118.

[5]杨在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8):112-11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之中是非常适合的,不仅能够使历史教学满足新课改要求,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均有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从新课改的角度来审视初中历史教学,确定初中历史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之中,阻碍学生能力、意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对此,应当注意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展开此项工作呢?

—、自学环节

基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学的良好开展,首先就需要教师设计好自学环节,如此可以让学生投入到历史知识自学中来,从而对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当然。要想良好的设计自学环节,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的规划与拟定自学提纲及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予以详细的了解,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而编制适合的自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侧重点等。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秦末农民战争》课程教学之中,教师就是针:对教材、教学目的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设计了课程自学环节,也就是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如秦始皇的名字有何含义,如何解释这个名字?单纯的就秦朝而言,它经历了几个皇帝,为什么最终会灭亡?秦末农民起义中谁成为笑到最后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认真的学习课程内容,努力解答以上问题。

二、小组合作环节

小组学习是建立在自学基础上的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困惑,展开广泛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如此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历史知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首先,要对学生予以详细了解,进而合理分组,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教学主题或问题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困惑或问题提出,以便小组成员能够共同讨论。其次,教师还要在小组讨论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便小组讨论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效解决问题或困惑,有效学习历史知识,最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难忘九一八》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并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问题,即“西安事变”的历史性质?“西安事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西安事变”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让每个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且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这使得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这部分知识。

三、展示与反馈环节

在基于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历史教学中进行展示与反馈环节,主要是教师将学生学习的`结果及展示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新问题,对新问题予以解决,从而真正掌握知识。这充分说明了,展示与反馈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强化学生即合作又竞争的意识和观念。当然,要使展示和反馈环节良好展开,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展示方式,并且在具体展示的过程中自身要进行提问、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以此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之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对历史教学进行反馈,以此来明确基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或不适之处,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加以调整。

四、巩固训练环节

作为基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学的最后环节,巩固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培训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且能够对新知识予以灵活运用。同样的,要想良好展开巩固训练环节,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设计巩固训练的作业,以便学生在巩固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将新旧知识加以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结束语

新课改在S国范围内如火如荼推行的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必然情况,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选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基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将经历自学环节、小组合作环节、展示与反馈环节、巩固训练环节,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协作精神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教师,2011,(12):93.

[2]吴琪?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〇12.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摘要通过调查美国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总结其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差异,及对我国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借此寻求借鉴和指导。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美国居世界前列,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经验,以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1.1课程设置分析笔者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输入“美国高中排名”,在其中的100所中学里调研了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ChapinSchool、TheHillSchool、WesttownSchool、TheMastersSchool、CushingAcademy、TheBrearleySchool等中学,对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了概括研究。

1)课程设置层次灵活、方式多样。美国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适当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层次。像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HillSchool只是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课;TheChapinSchool、ThemastersSchool在初中和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WesttownSchool、TheBrearleySchool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设置了信息技术的课程。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开设。比如TheChapinSchool,低年级不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2)课程内容难易得当,选修、必修结合。笔者把以上调研的学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中课程内容进行分类:计算机基础类、应用软件类、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设,主要包括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图形制作等。应用软件类课程主要包括PowerPoint、Excel、Photoshop、电子邮件服务等。计算机程序设计类主要包括Java、VisualBasic、C++和C#等。这类课程多数学校在初中阶段开设,如WesttownSchool和TheChapinSchool;部分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如TheBrearleySchool。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课程主要在高中阶段开设,包括Flash和Dreamweaver、安装软件、解决硬件组装问题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思维层次不同,内容设置的难易程度不同。

3)课程名称不同,教学目标一致。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地方分权制定的,不同学校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TheHillSchool、ThemastersSchool课程名称是计算机科学;GrotonSchool、WesttownSchool课程名称是技术课程;TheChapinSchool开设的课程称为教育技术课;TheRoxburyLatinSchool设置了信息技术系。这与我国略有不同,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课程统一称为信息技术课。虽然各个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不尽相同,但最终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目标: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锻炼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2教学方式分析

1)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美国十分重视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所调研的8所中学里,所有的学校把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或者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以GrotonSchool为例,该学校各学科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信息技术:几何课中学生用几何画板来分析几何问题;艺术学院的学生学习如何创建和处理数字图像等。美国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理念是: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信息技术就要学以致用。

2)笔记本计划。在美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制定了笔记本电脑计划,目的是让在校的学生人人手中有电脑,学会利用电脑进行项目学习。针对部分贫困地区,一些中小学出现“移动计算机车”,将32台左右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一个专门设计的多层手推车上,哪个班需要,就推至该班教室使用。学生可以将事先充电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各自的书桌上,借助安装于各教室或教学楼某部位的解调器,方便接入互联网[1]。

1.3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析

1)企业参与、多方赞助。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据统计,有1/3的中小学校受到企业的捐助[1]。Microsoft公司就对美国多个州的中小学校提供免费的软件,并充许全美的各学校以比市场价低得多的价格购买他们公司的产品。像TheHillSchool就是与微软公司合作培训学生,提供微软网络工程认证方面的课程。

美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所在学区及政府、学生家长或家长所在公司、企业的赞助。此外,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薄弱学区予以更多的补助。

2)统一规划、地区分权。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根据地方分权的原则进行的。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统一规划,但州内的各学校均保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决定权。各地区的学校设有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对不能胜任的教师,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有权研究是否留用,给教师的压力很大,这也促进了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2给我国的启示

2.1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是按国家制定统一的发展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课程设置方式,选修和必修结合。一般性的操作技能以正式课程的形式出现,复杂性的操作技能可开设选修课。此外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地区状况、学生特点等灵活地设置课程。比如,我国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贫困,这样至少要在学校开设基础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在不能使保证人人有电脑的`情况下,以教师的操作为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技能。而相对发达的地区应该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

2.2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与其他学科整合,要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工具性课程,作为交流、研究和问题解决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各科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机会,让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利用新技术去获取知识。

2.3加强地方资助和企业参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需要大批计算机硬件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大批教师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等。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扶持和资助。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体制,吸引企业参与其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谋发展。比如,我国的联想、宏基等国产电脑企业可以对中小学进行捐赠或优惠,这样既树立了企业形象,又扩展了用户群体,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3结语

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积极探索国内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最终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定华.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近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3):60-61

构建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模式,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的创新的角度,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的整体构想和实施。

关键词:整合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隐性课程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就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人们的认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单一(以教材为中心设置单一必修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以计算机本身为学习对象,过分强调它的学科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还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些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未来社会成员的要求,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整合这一教育模式,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

一、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模式则是指信息教育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整合模式。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重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之间的协调统一,重视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在活动课程中弥补和完善学科课程中的不足,发展学生的个性。二是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整合,即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

我们认为,整合模式就是遵循系统论的思想,用整体、联系、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教育模式来自我们学校长期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来自我们对过去教育的反思和总结,来自我们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一种追求。这个模式的基本框架虽然已经初见其形,然而还必须在今后的教改实验中加以完善和发展。

二、整合模式的构想和实施

(一)按照课程论的观点:学校的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正确看待三种课程,认清三种课程的关系是我们进行课程整合的基础。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的整合,就是着眼于它们的联系和发展。

1、注意发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的各自的优势:学科课程即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它是我们完成信息教育技术目标的主要渠道。活动课程是学校依据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开展课程,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及方?quot;形式主要有:学校所设的活动课程、兴趣小组、课外辅导等。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途径之一。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兴趣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校所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程有:网页制作、语言兴趣、网络知识、电脑美术与动画、校园信息周报、等级考试、信息学奥林匹克等活动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它有着不可替代性它是”不教之教“,它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信息软环境主要是指:全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作为以及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适应的各项活动。它是学校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2、要使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如在新生入学时我们了解到他们普遍对信息技术教育还比较陌生,即好奇,又不了解自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做什么,有的又有把计算机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在新生开学初我们就让他们参观我校的校园信息环境由学校的学生作为”导游“参观他们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各个班级,多媒体音像资料室,观看各班的网站,个人的主页,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自己设计的各类小报以及各类获奖证书等活动,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了初步认识,并且知道他自己能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对学科课程起着极好的补充和促进作用,而随着学科课程的学习,他们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他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使隐性课程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已经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我们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整合就是在文化知识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认识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处理信息,学生的信息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即学生在处理信息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这一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整合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即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教师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跨越了学科的界限,而且网上学习还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因此我们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来迎接挑战。

在具体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以项目活动为主线来融合各类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一,但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机课、软件课。在基于项目活动的教学安排中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于综合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网上台湾岛”一课中让学生围绕台湾情况如民俗、经济、风光、军事、历史、两岸关系进行分组选题。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资料,下载并保存网上信息资源;每个同学根据选题需要,筛选、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表达工具写出一篇小论文;每组根据组内同学意见和观点完成一篇所定选题的研究报告并向全班发表;每个同学都将文章发布在校园网上,并与其他相近选题的同学,通过E-MAIL交流意见。实践证明在这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相关选题的任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利用网上资源的意识,初步掌握了利用IE工具浏览、查询网上信息,并能够下载和保存网上信息;初步掌握了利用E-mail工具在网上发布信息、交流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协作式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中心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中心组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及信息创新的能力。学生的信息的获得主要是从教材和iNTERNET及学校的局域网获得,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上网条件时,应充分注意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充分组织校园网的资源和iNTERNET的管理,增强学生抵制和拒绝信息污染的免疫能力。同时又要避免获取信息渠道过于单一的局面,信息的获得可以用社会小调查的方式利用数码相机收集图象信息、利用图书馆查阅文字材料、等多种信息工具或取信息,如在讲《我们的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一单元时有一小组学生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幻灯片。在该幻灯片中他们小组成员在校内外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一组脏、乱、差镜头,在学生中引起了共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他们亲自动手收集的信息,然后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整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学生的信息收集不应局限于网络,应从广义上理解信息的收集。

3、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考核体系

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教学模式决定了以卷面考试来判定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我们认为评价考核主要应从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处理能力,如小调查、小报告的制作发布。

这部分成绩应占考核的50%,另外一部分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如网上信息的查找,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e-mail的使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测验等,这部分成绩应占考核的30%。通过这些评价测试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树立面向信息时代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将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学生的平时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态度,小组协作等,使用信息设备的道德,这部分成绩应占考核的20%,它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等养成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明确地提出信息技术教育本身也需整合的思想是从开始的,而整合的工作却在几年前已经在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尤其是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也需“整合”这一理念。我校的技术教育整合模式还有等于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但整合模式已初见端倪,我校的信息环境建设和信息氛围已经形成。我校的容亮、王战等同学多次在黑龙江省和大庆市举行的各级各类竟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校的多数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信息意识:他们已不在把计算机当作学习对象,而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在需要的时候自觉地利用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利用我校的局域网和inernet能够自如的寻找学习资源,利用e-mail发送稿件与校长和教师进行交流,利用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创作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等,在12月举行的“黑龙江省初中生计算机应用知识技能测试”大赛中我校代表队取得了团体特等将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大庆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中我校的初二的高文斯同学还获得了中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另外我校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模式中还有一批教师成长起来,它们不仅很好地担负起整合研究工作,而且还使自己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其中还有一名教师成为计算机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模式我校还刚刚起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这方面的教育规律,使信息教育整合模式不断完善,为培养信息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继续做出我们的努力。

参考文献:

查有梁:《教育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19。

施良方:《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

董玉琦等:《信息基础》吉林教育出版社20。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翻转课堂属于崭新的教学尝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制作小视频,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之后适时将视频投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课前投放学习视频材料,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预习;课上集中讲解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后展开丰富的巩固训练活动,构建翻转课堂教学的认知体系。

关键词:初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先学后教,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认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师生互动,通过教师讲解、传授、启迪、归结形成学习成果。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课前学习,适时投放翻转课堂视频材料

1.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

历史教材具有史料特征。如果将某一个历史片段或历史问题制作成小视频,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感知。教师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找到视频制作的切入点,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接轨。在制作学习视频时,教师还要对学情进行深入调研,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才能设计出适合度更高的视频学习材料,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因材施教。

2.适时投放学习视频

翻转课堂注重课前学习。教师要深入教材,精心设计学习视频,为学生提供先学的条件。课前投放学习视频,教师需要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为了提高视频应用的效度,教师可以提前将学习视频投放到网络中,让学生在家里就能观看到视频材料。学生在家里开展自主学习,因为有网络支持,查阅相关资料也比较方便。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视频的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相关材料信息较少,需要教师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如制作《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的视频,教师先展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并特别列举司母戊方鼎的例子,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方鼎的制作技术。然后设计思考问题:什么是“三星堆”文化?你对司母戊方鼎有哪些了解?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吗?课前教师将这些学习视频投放到网络交互平台上,让学生回家后利用网络终端展开预习。从学生反馈的`情况可知,教师课前设计的学习视频比较科学合理,学生通过事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都可以顺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之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认知基础也能够得到拓展,思维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课中引导,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1.优化课堂互动方式

翻转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模式。教师先利用小视频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建立初步感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疑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的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提高。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有多种预判和预设,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好相关预案。教师还要集中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多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认知。2.借助影视材料丰富学习内容为了全面提升学习视频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不妨将一些影视片段融入到学习视频中。学生大多对影视片段有浓厚的兴趣,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影视片段开展历史教学,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电影《英雄》的片段,吸引学生观看的兴趣,然后结合导入视频和课前学习视频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第一个问题: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未能阻止秦王攻打燕国,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学生回答:荆轲刺秦王是压迫与反抗的具体写照,虽然荆轲失败了,没能阻止秦王的霸权脚步,但荆轲的勇气和胆略依然受到人们的称赞。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学生回答:因为秦国综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小国不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统一中国是必然结果。第三个问题: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知?有学生回答:秦统一是好事,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荆轲刺秦王有些不妥。也有学生提出质疑:荆轲是保家卫国,其行为是义举,有什么不妥呢?教师引导学生就此展开热议,并适时给出自己的意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获得不同的认知;荆轲刺秦王对与不对,没有必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解决课前学习视频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学生的一些模糊的认知进行澄清。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研讨活动,这样才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训练,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品质

1.制作个性训练小视频

在制作翻转课堂小视频时,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从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出发,关注历史重大变革,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切入点,这是制作小视频的重要依据。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文本的学习内容,才能制作出适合的小视频。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学习视频要形式多样,可以是看图说话,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可以是互动讨论话题,也可以是课堂表演活动。只有让大多数学生动起来,才能发挥学习小视频的作用,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2.加强学习视频训练管理

在设计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展开课堂训练设计。在训练视频制作时,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训练内容的覆盖面,强化训练引导,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教师制作专门介绍《史记》这部传世之作的小视频并设计思考问题: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态度和治史理念?《史记》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经过思考,学生们认为:司马迁创作《史记》这部史书,是由多重原因促成的。首先是掌握较多的历史资料,其次是自身遭遇坎坷,他要以史为鉴,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治史态度和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鲁迅对《史记》有这样高的评价,说明这部作品史料确凿,语言运用丰富多彩,具有个性特征,其多重价值难以估量。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学习视频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利用学习视频完成课堂翻转教学训练,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崭新的思想和理念,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视野。

四、课后巩固,构建翻转课堂教学的认知体系

1.丰富训练形式

课后训练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复习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历史常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反思等内容,都需要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复习巩固,并通过回顾与思考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教师要注意改变复习视频的学习形式,利用多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习认知体系。

2.延伸训练设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复习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布设课后训练任务或训练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复习训练。翻转课堂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平台,在课后复习环节学生可以继续观看视频,对照课堂学习找差距,提升复习效益。例如,《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出课外训练任务:在地图上确认西域地域,标出丝绸之路大体路线图;讲述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的具体经历;搜集丝绸之路相关故事和传说。给学生布置的课外复习任务,并不是普通的背诵记忆内容,而是标记地图、查阅资料、搜集故事等,这符合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样的复习关注的是信息整合与利用,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感知形成完善的学习认知体系。总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制作适合度更高的视频材料,并深入学生之中参与多元互动交流,顺利实现教学角色转换,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瑞玲.信息技术让初中历史教学锦上添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1).

[2]徐建香.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3).

[3]许双成,张立昌.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历史教学路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3).

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现如今,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转变,朝着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方向转变。在这种契机下,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潮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进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初中的化学课堂上。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课上传授知识,课下知识内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提高了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的独特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然后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当然,课上的时间就是用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内化就要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来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颠覆:课前通过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将知识自学完成,课堂中则用来在师生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这种翻转课堂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无疑大大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同时学生的成绩也逐步提升。

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独特性在于它通过翻转教学的流程,将知识分解的内化的难度降低了。同时,知识内化的次数也增加了,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促进了同学们的知识的获得。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引起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颠倒。相应的,课堂的环节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同学们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也从学习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教学方式也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独特性,它不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以及内容的展示上,更多的是以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为主,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评价方式也从单一的纸质测验转变到多元化测评。

二、构建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是美国教育界最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上教师传授知识,课下学生完成作业的固定教学模式。实际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同学们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对课上的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学,然后相应的,课堂上的时间就空闲下来。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处理作业以及问题。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上的教学内容录制成简短的视频,然后再发送给学生观看,由于是录制好的视频,学生在家观看学习的时候,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倒回去反复地观看。

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因为教师课上讲课速度过快或者学生上课走神而引起的课上重点的缺失问题。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重点的问题,在初中化学上占据了一定地位的化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机遇,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推进初中化学的教育进程。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主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能否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部分的知识,直接的决定了同学们以后学习化学的情况。而且,这一主题的内容也恰恰需要更多的练习进行巩固,采用翻转教学模式之后的课堂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顺应潮流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为一些既需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又需要通过不断练习进行巩固的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训练。所以,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可行的。

三、构建的步骤和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完成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将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进行分割,每个知识点一组,保持组内知识点联系紧密,组间知识点联系不大的特点。比如:在“物质组成的奥秘”这个专题知识讲授的时候,每个课题有一个小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稍微调整,最后按照组为单位进行视频的录制。接下来的第二步,当然就是视频的录制了。视频的录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视频的长度不要过长,相反视频越短越好,浓缩的才是精华,视频的长度最好在5分钟至8分钟,这样知识点能够很清晰、有条理地展现在视频中,更加便于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接受。比如:在录制“原子的构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视频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解释清楚什么是原子,另一方面就可以利用一个情景“水分子的分解动画”来形象地解释原子的概念,进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的构成。最后就是在课上的答疑解惑。教师将录制好的包含着知识点的微视频分享给学生,学生通过课下的时间观看视频来学习知识点。而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有就是在课堂上做与知识点有关的练习题的时候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三个步骤,自然而然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对枯燥的化学重点、难点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成绩也就提高了。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使学习初中化学的内容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翻转课堂尽管有诸多优势,但是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形式。只有正确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辅助教学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辩证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较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策略设计,注意教学翻转技巧,才能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实现“先学后教”,最后达到“不教而教”目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英语教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学科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纵观近几年来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现状,很多专家通过实地调查指出,我们英语教学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高中英语教师要担当起构建有效课堂的重任,就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当下的实际情况,笔者借签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土资源,提出了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偿试辩证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高中英语课堂上辩证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注意教学策略设计

“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正是“翻转课堂”模式的精髓。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的理念与《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相一致。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在教学设计上以创设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以创设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以创设新异悬念,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已去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这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策略的设计的科学性。在这里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三种教学策略设计,以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1.1及时评价策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这种评价可以在线完成,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提问、小测验、课上作业甚至是动手操作。对这些小环节及时评价,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长时间出现“夹生饭”的状况。及时评价具有短、快、灵的特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高利率,教师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助手。

1.2课内翻转策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翻转教学只能在教学的全流程中进行,不能在一个教学环节中进行吗?其实是可以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样式一般都是25分钟左右的老师讲,学生听,1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根据翻转教学知识内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进行翻转,即先让学生就教学内容自主学习(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看视频、找问题、作批注、查资料等),然后老师进行讲解,再加上及时评价,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样式,这也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学习时间多了,解决的疑难问题就多了。

1.3角色翻转策略,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者。所谓角色翻转策略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将师生的角色互换,老师做学生,学生当老师(即小先生),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教给别人的方式进行领悟和应用。这种翻转模式的运用较为灵活,可以是小先生讲,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先学习,然后小先生答疑。这种策略建议辩证的应用,如果知识点过于复杂,学生理解不透的话,用小先生答疑,反而会影响整体教学进程。

2高中英语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注意教学翻转技巧

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协助者和服务者,为了让翻转课堂课上学习更高效,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辅助学习的翻转技巧。为了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真正进行“翻转”,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下技巧。

2.1引导性提问有助于进行“课堂翻转”。科学的引导不仅可以引入新课,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水到渠成进入下一教学环节。科学式的引导可以完全运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要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必须下苦功,设计好各环节引导语。基本模式是:先提出一个假设,给出一些选择,让学生从中选择答案,然后教师介入,插入导语,然后学生根据自已的选择,确定研究的问题,在学生掌握含糊的地方,教师再介入,学生进一步明析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另外,导语的设计,要简短,精炼,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2沙漏斗式提问有助于有助于进行“课堂翻转”。漏斗式提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逆向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倒金字塔模式。通过学生的口表达出来问题,这个过程就像漏斗的作用,但不是漏水,而更像漏潮湿的沙子,在下漏的过程中,沙子有时会挤在一起,漏不下去,这时就需要给它一个震动,震动后,沙子又开始下漏,漏了一会儿后,又挤住了,再震动一下,它又开始漏了……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始,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再逐步深入,引出一些具体细节问题,确定问题后,又可以拓展出其他问题,这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完全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实现了真正的“课堂翻转”。

2.3表扬式提问助于进行“课堂翻转”。表扬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发现自已优点,建立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要表扬学生,而不要批评学生,表扬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赞美,而不是虚假的的,真诚的表扬,这是学生成长进步所需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忽略学生,因为不理睬或批评对他们更有害,在课常中对学生提出的相应观点要及时给予表扬。通过这种表扬式提问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减少课堂的紧张感,是学生获得自身人格尊重感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要及时肯定学生对学生的表扬,会引起共鸣,为“翻转课堂”提供了较有利的环境氛围。

3结语

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辩证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实现优化、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堂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切合《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突出了对学生的培养价值。

作者:安萍 单位:长春希望高中

参考文献:

[1]王珂.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S2).

[2]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继承与创新[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04.

[3]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3.

[4]吕恩民.魏杰.《翻转课堂:课堂核心问题解决》[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06.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有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它们在理论基础、教学目标、适用范围和师生关系侧重点中有所不同。需要界定清各自的价值,在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中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比较、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概念概述

1.定义

一般认为,教学模式系统的研究是从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开始的,1972年,两人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他们对当时各种教学模式深入分析,概括出教学实践中常见的23种模式,并把他们分成四大类。我国开始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定义的研究提出了9种代表性学说,有范型说、结构说、策略说、理论说、方式说、程序说、表达说、动态说、选择说。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试图给教学模式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但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关于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还尚未有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是把一般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课堂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特殊性,首先,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实践性,这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有关,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应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特性,这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有关。

2.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从教学应用来划分,可以分为本学科教学模式和他学科教学模式;从教学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单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对象可以划分为以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对象的学科教学模式;以教学过程中谁为中心,可以划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是接受学习和直接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作用,有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模式等;学习共同体强调教师扮演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具体形式有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和支架性教学模式。

3.构成要素

教学模式一般由五个方面构成:一是理论指导,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以特定教学理论和指导思想为指导;二是教学目标,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三是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操作程序,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四是教学策略,在操作过程中师生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措施的总和;五是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几种常见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讲授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讲授教学模式又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受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影响,后来经苏联凯洛夫等人的改造,传入我国。这种模式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教材内容做深入分析和系统讲授,向学生传递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和经验。

(2)教学目标:讲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讲解,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形成新的教学结构。

(3)教学程序: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学家根据教育理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结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诱发学习动机——感知、理解学习材料——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第二种模式:组织教学——导入——新授——巩固——作业。

(4)教学策略:讲授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有讲述式、讲解式及讲演式等。结合讨论、分析论证、形象直观等方法运用。

(5)评价:讲授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演化而来的一种模式。首先,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讲授教学模式把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量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是一种比较经济、省时的教学模式;其次,该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适合所有学科知识的教学,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最后,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局限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走向“灌输式”和“填鸭式”,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水平;第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养成学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生的自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该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教学目标。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尝试错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3)教学程序。自学——讨论——总结——巩固。

(4)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学生的自学和讨论,结合教师的讲授。

(5)评价。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主要的特点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它的缺点是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前期没有自学和讨论,教师在之后的讲解可能是无效的;另外,这种方式比较费时。

3.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又称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经验,发展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学生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新知的,知识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环境发生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纳入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的。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发现和探究。

(2)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通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总结提高。

(4)教学策略。基本形式是自主、探究和合作。结合与同伴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讲解。

(5)评价。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两者的有机的结合。局限性在于学生的探究过程比较费时。

4.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创设具体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讨论、分析,在课堂外,帮助学生选择专题进行实际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应用模式。最早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朗戴尔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

(1)理论基础。综合性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性学习最早提出和应用在日本,是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整合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在前面论述。

(2)教学目标:该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形成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学程序。组建合作小组——座位的编排、理论准备——课堂案例讨论——课堂教师总结——专题研究过程指导——评价。

(4)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形式是案例教学法,结合讨论法和讲授法。

(5)评价。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限性在于不适合所有学科教学,在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教育、法律等学科比较适用;不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包括教师案例的收集、课堂的组织、评价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三、几种常见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

1.理论基础不同

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指导思想或者理论基础不同,讲授教学模式是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受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而探究性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2.教学目标不同

讲授式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传递知识,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探究性教学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是形成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一种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收集信息能力和同伴的合作能力。3.适用范围不同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四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同,其适用的范围也不同。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掌握大量知识,因此该教学模式几乎适合所有主要传递知识的学科学习和需要传递知识环节的教学,应用范围较广;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因此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尤为适合;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几乎适合所有学科,范围较广。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形成发现问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法律、教育、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尤为适合。

4.师生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

在教学中,讲授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占有大量知识,优化教学设计,直观、准确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需做好理解知识、接受知识的准备,讲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在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的作用,这三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划分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不能以一种价值标准判定孰优孰劣,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针对不同的学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样在同一学科,我们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表明:首先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其次是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再次是由重“教”向重“学”发展;最后是向现代化发展等。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亦是如此。由此,我们有必要对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比较,界定清楚各种教学模式的价值,为教学更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05

[2]全梁.教学模式概念研究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2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于守海,吕富彪.关于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探讨[J]理论界,.04

[5]葛明荣.案例教学模式在高师教育类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04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以及新课改的要求的不断提升,各个学校纷纷开始寻求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对策。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1前言

自新课改提出,我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革。传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注重于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偏低,常常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进而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丧失兴趣。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调节课堂的教学氛围,实现民主性教学,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寻找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既能解决该类问题,有很很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