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思想的文字散文
- 作文大全
- 2024-06-14
- 114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行走是思想的文字散文,本文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走是思想的文字散文
落叶飘散,我心中一片茫然。曾几何时,我拥有快乐的源泉,是否因岁月的变迁,让人遗憾;是否命运使然,让我的快乐短暂。也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圈,没有断点。当春的来临,那满枝的绿叶,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是一定要行走的,十多年前,我一直在行走,从南方落雨到北方落雪,从青弋江畔到黄山脚下,从徽州岩寺到皇城根下。我没有丝毫的倦怠与忧伤,心底里流淌的无疑是追寻生命的河流。读过很多书,却不能行走万里路,对于读书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倒不是因为必须践行诗人杜甫老人的那句话。因为只有行走,方能感到生命的珍贵;因为只有行走,才能不迷失方向。
我是把行走当作生命的一次净化和升华。世俗的围栏挡不住我行走的步履,这是因为我怀着激情中的锐气与魄力。岁月的阴影挡不住我行走的步履,这是因为我怀着炽热产生的勇气和渴望润滋的信念。
我站在古镇岩寺的青石小径上,我在想,眼前这么好的天地尽是我的,我将带走它,谁也夺不走。望着这里新建的街道,开发区工厂的林立,房地产业的扩张,显然还存有徽文化的起源和人文精神。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气息,新的生活方式,似乎正在重写人类的生存文化。
时常会莫名其妙地想,可不可以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生命这条路我还要走多远。繁花落尽,衰草枯颜。怀念每一个在我心中留下痕迹的`人。他们曾经神采飞扬着向我走来,情绪激昂地和我的生命做激烈的拥吻,而后又万般无奈地和我挥手作别,好像是他们旅途中一家必经的客栈。
专门去过北京的潭石寺,那里有很多历经沧桑的老树,孤独地站在那里,沉默了许多年。在周围时而葱茏,时而衰败的鲜活生命中,它的寂寞的不长叶片的枝桠。奋力地向着浩瀚的苍穹无限伸展。那是一种凄艳苍傲而不可调和的美丽,让它看上去是那样的冷艳。我用手指轻轻抚摸它风化的伤痕,没有声音。原来,只有死亡才是平静的,只有离开才是最永恒。
我不断地走着,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朗朗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越过高山,把足迹留给峭壁;越过沼泽,把足迹留给泥泞。在铺天盖地的冰天雪地里,去验证自己的脚印是否能顽强延伸;在众鸟飞绝的沉寂里,去验证自己的行走是否能穿越漫漫的孤寂。
穿越于山川、城市间,我忽然觉得语言和皮肤也都是会思考的,至少它们会帮助人思考。山的高度和泉水的涟漪好像结构和背景一样,在我的心里将这一篇散文带着潮湿的气息勾勒出来。
我好长时间没有办法将自己的目光从母亲那张脸上挪开。我甚至相信,也曾经有过太多厌倦消极的时候,但是努力着活得更好,为的就是母亲的这张灼灼生辉的灿烂的容颜。我知道,有一种单纯永远无法用语言来诉说,这一点我懂。包括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如何可以感动人,我也是懂的。
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在乡下走过很长一段路程。最终还是知道了,不论路是直的,还是弯的,是隐在村子里边,还是露在村子外边,其实都是长在自己心里的,只要哪一天想走出去了,也便走出去了。
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信念也是不行的。当我告别纯真年代,渐渐长大成熟,在离信念最近的地方,我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信念的所在。于是我在狂欢中痛饮青春,在浮躁中抛洒热情,在孤寂中燃烧未来……当我用剩下来的一点清醒试图去抓住信念的尾巴时,这才发现,信念的旗帜在前方依然那么美丽、鲜艳,可它却离我越来越远,而我也已不再年轻。
岁月悠悠而过,我沐浴生命里的阳光,回首故乡的小河、故乡的小桥,眼圈不禁有些湿润,这里有我的影像记忆,这里有我童年的儿时伙伴。秋天的乡村,苍翠丛林,令人闲适怡然。小雨过后的小溪,水流变得丰腴,远山近川永远撩拨着淡然的温馨。
故乡的小桥。阳光下,河水缓缓又缓缓。走过去,我看见桥的影子,埋藏在水草里流淌。故乡注定属于唐诗宋词和十八重无边风月的,她的灵性,她的感性。纵然昔日的繁华已逝,昔日的荣耀不再,但她对于我这个乡人,永远都是一份超载的乡愁。走出村外看云的人恋着故乡,因为故乡有小桥,也有小河。
我心恋着一种古朴的、宽容的生命情愫。生存的经验里,我歆羡秋日里矫翼的雁阵,居然能够借助行云中气流的动力,决定飞行的排列。如此诗意的排列,有谁会联想到这些南行苦行者的智慧,这是真正用身体感受云霓之变的精灵,构成我目击秋日生动的风景。
因此,我除了身体的行走,还有心灵的行走。人生应当是快乐之旅,如果访问自己的心灵,必然会触及心灵的暗角,那里可能有伤痛的记忆。多少年来,记忆犹新。我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想着如何给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给自己的人生有所提高。
再后来,我流亡到网络,行走于虚拟的世界里忙碌,写作聊天,也遇到一些和我一样苍白的生命,彼此靠近,相互取暖。从此,没有了心灵的荒芜,没有了犹疑的感伤。
现在,我假定自己又是一个外出者,离开故乡越远,距离的力量愈加显现,每逢辗转于居住地和出生地之间,我都会被一种原始的力量击伤。因为故乡那缕寂寞的炊烟,始终像一枚出鞘的亮剑,激励和鞭策我行走人生每一步路。
文字的行走散文
四千年古老的文字你从闺中走来,刻在竹板上的你倦怠了你的身躯,悄然的写进了历史。现代的今天你卸掉了身上的枷锁绔链,写进了活力四射的春天!跃然没有负担的白纸,带着你一脸的轻松笑靥,挥洒自如,隽永婉转!你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把即将熄灭的星火点燃!行一个猜拳酒令,抛却了新愁与旧愁,墨宝潸然,苦也悠悠!乐也悠悠!
文字的行走,仿佛嗅到了百花园姹紫嫣红的凝香;文字的行走仿佛看到美丽少妇那羞涩的脸庞;有多少故事;有多少心事;在文字中碾碎,洒一地清辉留一世温柔芳香!
文字的行走你带走了文人墨客的故事;秀才的笔下更多的是凄凉――
文字的行走仿佛去盛典康桥再会;文字的行走仿佛斟满的玉液琼浆;未到唇边流淌在心房;它知道一千年两千年后还会涌出对文字发呆的俊俏书郎!守着那永远不出土的秘密一起地老天荒!
文字在风中穿行写满凄凉悲壮!
文字在雨中漫步承载道路的泥泞沧桑!
文字在秋光飞舞愉悦着丰收希望!
文字在冰封中割宰锻炼了意志,坚硬了翅膀!
文字不会忘记驾驭她的使者,她懂得是那些勤奋爱学的志士仁人让她变得挺拔刚强!她感谢那些才赋贯通的才子们把她的精髓从遥远的古代吹到了现世,踏平了世道的坎坷,籁荆风霜!她给人们端上了一道精神美餐,送上了香甜的精神食粮!桃花流水三千丈,文字源头尽长江!
文字在大浪淘沙中滚滚向前,风霜雪雨,岁月频迁,时光荏苒,她俏丽多姿迈进多少高等学府的门栏!攀登了多少科技知识的顶端!
文字在华丽的城堡中穿梭,她带着我赏春日的桃红柳绿,枝丫泛起的鹅黄!抚夏日的何莲香藕,嗅醉人的玫瑰,茉莉的'清香!感动秋日成熟之美,收获之喜悦,成功之欢畅!吟冬日塞北傲雪,寒梅独秀,翠柏高扬!
感动文字带给我的美好,带给我无限的思念,解忧了我万般思绪忧伤!
打开历史画卷,翻开五千年华夏文明,文字历尽艰辛,从甲板中走来,造就了无数颠覆不破的真理信条,哪一款,哪一项,不是文字组合行章。你如涓涓流水一泻千里,恒古不变的流淌!
当东方的地平线透出一丝光芒,当黄河长江荡涤着滚滚波浪,当执子之手享天伦之时,在晚秋的光阴里带给无限的愉悦,使生命重新导航!
文字穿越千年观世态,江山如画,志在千里!可爱的文房四宝,你用历史的大笔挥毫泼墨!你倒映着中华儿女的豪迈,书写着中华的后人,代代天骄。灌输着需要的营养,饱尝智慧的玉液琼浆。王羲之的刚劲有力的书法,齐白石的游龙戏虾,徐悲鸿的八马骏图,杜甫。李白的诗韵,苏轼的情愫之调都藏满了字的骨骼韵律,毫无遮掩涓涓荡漾!
岁月光阴,青丝染霜,岁月再长,文字也长,长大了的文字没有悲凉;长大了的文字没有情殇;长大的文字没有彷徨;它看透了不公的世道;惯了世态炎凉!
推杯换盏的文字组合,空杯叠影,未到唇边却流进心房!
文字的时针在逆转老妪变成姑娘,文字的时针在逆转白发翁变成状元郎!
文字的时针在逆转,事也疯狂,人也疯狂,旧梦伊始,去续写没有写完的篇章!
“东方欲晓,踏遍青山人未老”踏着文字的这片青山,去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书写中国特色新篇章!
行走的思绪,漫笔的文字散文
我病了,懒懒地躺在床上,不想动。我的思绪,却在无限飘移,涂画我的心声……
十一月,瑟风袭来,吹落残枝枯叶。我孤独时,无力地望着天空。没有飞鸟的天空,竟显得如此苍白。而幽深的夜晚里,闪亮的星星很少陪伴月亮,它躲了起来,实在不明白它们在和谁捉迷藏?是和我吗?星子啊,我累了、倦了,没时间玩那无聊的游戏……
时间,悄无声息游走着。一转眼,一年又将尽,只恨时光太匆匆。过去的日子里,我用笔记下点点滴滴,悲伤的、欢喜的往事,敲击我的记忆。打开记忆的闸门,愁思如洪水般涌来,你看,此时我又在患得患失了。幸福美好的回忆在哪里呢?我遗忘了,不知道丢在了哪个角落,我刻意寻找幸福,却一无所得。
面对而今,每天的碌碌无为的生活,我感觉所有的美好都在凋谢,我向上的心也日渐枯萎。我喜欢把自己包裹起来,蜷缩得似只刺猬,容不得任何人半点“触摸”。我有很强的防戒心,一味拒绝别人对我好,任性地怀疑他人的动机,以致分不清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虚伪,什么是真正的关怀。可,偏偏自己的情感那么脆弱,我渴望安慰,我渴望知己,我渴望有个疼我的姐姐或哥哥,包容我的缺点。写到这,我想起了彭邦阳。他是我大一时,认的'哥。以前,我们关系还行。在这个学校里,他应该是最关心我的了,不仅生活上照顾我,学习上也督促我。他带我去医院看病;疏导我的感情;和我一起学习……但,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自从那次,他吵过我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再也没有。
那次,他是这样的说我的:“我知道你很在意别人说你,但我还是不得不说……你越来越懒惰……别说你什么都懂,其实,你什么都不懂!”就这样,在哥的眼里,我完全变成了懒惰的女生。不知道他现在原谅我没,但愿吧,但愿有一天我们重归于好,只是不知这种但愿要等到何年。
我是在悄悄变吗?我讨厌自己的时候,常常反问自己。朋友们来电话了,问我还好吗,我每次都诉说着同样的满腹委屈,羡慕他们充实的生活,憎恶自己茫然的堕落。尤其是挂了电话后,一阵阵的失落感涌来,我多么期盼下次他们带来的温暖问候,我多么想要一份简单快乐的生活。
明明有些时候,我是思念一些人的。可我连一点小小的勇气都拿不出来,我把思念的话憋在心里,我把思念的人努力忘记。我是不是很卑微?我是不是很贱?我是不是又在做错事?原来,我只是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罢了。自己的想法千奇百怪,行动时就成了缩头乌龟,犹豫不决。
家,对我来说,永远是个敏感的话题。我处理不好和家人的关系,甚至不知道怎么和他们沟通。我害怕身边的人谈论家,我害怕身边的人夸他们亲爱的爸妈。但实际上,我对家人冷漠,不代表我不想家。我明白,爸妈为我上大学憔悴了许多;我明白,奶奶爷爷对我殷切的希望;我明白,弟妹一直把我当作他们的榜样。在异乡的这座小城里,我不止一次想家,只因我对家有深深的牵挂,我深爱着你们每一个人,可我太笨,不知这爱该如何表达。
此时,我依旧躺在床上,窗外的天空很暗,下着瑟瑟的冷雨,我用混乱的文字记录我寂寞的心。还是感觉那么累,不只是身体疲惫,还有内心的劳累。我所依靠的肩膀在哪里呢?算了吧,我才不愿意你们知道我的颓废……
沉重的思绪飘飞,我又该做些什么呢?我更想去睡,安静地睡,不要醒来,不记得荒芜岁月病痛的悲催,不记得青春何时的败北……
文字间行走的禅学散文
自己坚持写作也有十几年之久,在我所读过的文学论著中,似乎都多多少少和禅学有一定的关联,虽然有些不是直接的,但在文章的本意触发点上,依然不缺少哲思的踪迹。禅学的思想可以影响到我们写作的态度和走势,也可以随时转化为文字间流淌不息的感悟。我们现在好多写作爱好者,习惯于看事物的表面,直接的视觉感受,而对那些耐人寻味或有更深含义的作品,则以“晦涩难懂”或“看不明白”而弃之不读,这本身是对诗歌的亵渎,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屑,更是诗坛界的悲哀。我很同意谢冕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的东西;我们读不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的。”(摘自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说得更直白点,其实诗歌就是“比其他文学品种更富哲学意义,更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带给读者对人生、历史,对生活的时代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领悟可以说是顿悟。”(摘自郑敏《诗的内在结构》)诗歌的表现主要有表象(表面)、具象(立体)、意象(多维)等“三象”特征。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虽有浅白的大量作品充斥诗坛,但关键还是在于“意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抽象”,因为诗歌毕竟不是“分了行的白话文”。诗歌就是把语言艺术化,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一种审美享受并和心灵产生共鸣,且有所收获、慰藉、升华或启迪。为此它的立意、编排、组织、架构、意境、层次无不反映诗歌的构成乃是逻辑、象征、形态构成的空间组合和虚化融合,同时也是作者在情感、理想、人格追求等方面来一次同构与共生,达到前所未有(或与众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恰恰是多维的。
真正的诗歌构成,有着丰富的情感特性。比如我们看色彩是视觉流程产生的结果,而诗歌却是心理流程所发生的联想。读诗即不是视觉结果,也不是听觉和触觉结果,而是思想的顿悟。好的诗歌作品就是创作技巧与手法产生的潜在结果。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也可以解释为三百六十行个职业有三百六十种理解。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惟其穿透表面看本质,不思考肯定会导致不理解。
最近偶然翻阅了蔡志忠古籍经典漫画《禅说》,之前很久在一位朋友那里看过此书。那时刚刚开始接触禅学,对于大学期间的整体走势也是受益匪浅,很是喜爱有加。就我的经验而言,这是一门最好的禅学之入门书籍,它以漫画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展现了禅之奥秘。后来朋友又向我推荐释心道大师著的《缠来禅去》,本来朋友最初是让我帮着买,可是转了好几家图书超市,竟没有买到,心有不甘之余变求助几个熟识的文学社的朋友。最后,终于在北京一家书店找到了,顺便就买回了两本,一本送与我的朋友,一本留为己用,希望自己也能够慢慢深入的参悟吧。
《缠来禅去》里面诠释的故事全是白话文,后面加上了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和点评,而且插图精美,意境也美,这倒很符合我审美的心态。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一些专业的有关禅学书里面找一些来读,譬如:《六祖坛经》、《金刚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因为佛教分大乘八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所以对于初读者,选择书籍时尽量还是选择禅宗的。不推荐南怀瑾大师的,毕竟南老师的有关所谓的言论太注重概念化,而且文章里大多注重以理服人,比较枯燥,就像是听一个于己无关的所谓政治言论者,对于一般刚入门的禅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种折磨。而禅需要的是内心的“顿悟”,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潜移默化;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注重说其表象而不重视引申义,其实就是神魔鬼怪,无非是喻世上之人而非真正存在,所谓超度,无非是安慰未死之人,它真正超度的是活人。南怀瑾大师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点是好事,但是,由此而反对五四运动,认为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确实错误之行了。他认为:中国能够历数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甚至外来统治仍能够处事不惊,乃是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之深的缘故。所以近年来,南老不断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够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从此发扬下去,以便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知的断层。惟其发展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才,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也许南老的这番话有些一厢情愿,况且如今的儿童谁又能熟读四书五经。对于那些稚嫩的孩子,喜不喜欢读是个问题,即使喜欢读就一定能读得进去?可不要再和古代读死书的一帮无知子弟一样,害了祖国的花朵们不堪重负的一生。
据说外国的汉学家也在研究禅学,对此,我是深感意外。中国的东西能够被洋人们拿出去,并不断被传扬和光大,这无疑是一件造福全世界的好事。所以中国的青年学者们也得赶紧钻研一下,免得哪天遇到一位精通此类的外国学者,对答不上,丢了中国人的脸面。甚至被怀疑这个所谓的禅学到底是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我们熟知的慧能大师是顿悟派的代表:主张不受外界事物(如时间,空间)的干扰,直接切入主题。而另一位神秀大师则是渐悟派的代表:主张渐次修行,反复修行,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从这点来看,显然,慧能大师更胜一筹。不要小看佛教徒的两个宗派,他们对儒家思想亦不无影响。神秀以渐悟立宗,在北方提倡勤修苦学的学风,使北方的儒家思想也养成了几个朴实精进的学派。慧能在南方以顿悟开山,使南方的儒学也染上了一种夸诞虚无的风气。
本来这两个学派,本不该是对立的。大家都知道,没有渐悟作为基础,便无法获得顿悟。不承认渐悟的顿悟,只是狂人之语。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飞跃,从矛盾到统一的,而至于如何解释慧能的“顿悟”从何而来,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详细的答案。毕竟自然界的生物之间都是产生必然联系的,不可能脱离到一个孤独的世界学会领悟。
如果从禅宗史和禅宗思想史两方面考察,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景德镇灯录》的著作者:马祖道一的禅法更具有独特的内涵,其逻辑性与理论阐释,层层递进。针对修行者而言,有三个方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的基础,确立自信;二,“非心非佛”是解脱的关键,破除妄念偏执;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平常心”是马祖道一禅法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主张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体现心性、张扬真理。它继承并发展了慧能等祖师们的禅法思想,也深受《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等义理的影响。“平常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等品质。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的`信仰价值趋向。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 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修炼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智慧,获得解脱的方法。 “佛”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一个“悟”字,而诗歌中的“诗”字,本身就是语言的寺庙,就是藏经所。既然有别出心裁的“经典”,就要有苦心孤诣的研读。读诗就是靠“感悟”。我认为,诗歌类似禅学,禅学不主张解释,解释只能限制思想。作诗,就象婴儿啼哭,他只是想哭,也就哭了,哭是生命的本能,我们不必求索他为什么哭,你只有去体会他的哭。“禅”注重“意会”,而意会可以因人而异,因情而移。这就需要观者长期地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
记得,在我开始最初写诗的时候,我就曾读到过禅学对诗学的理解:作诗要有妙语,要有来自灵魂的呼吸,主性灵,要有突然袭来的灵感作为诗的骨架,这样诗歌才不会显得单一。如此一来,做到这点,我们这些写诗的驱赶者,好像都是慧能的门徒了。宋朝以后,不管诗歌如何演变,有许多“打是不打”之类的“机缘”语,很像是我们当代朦胧诗的缔造者。
最后要说的是,作为网络文学诗歌版块的编辑,审核文章时,贵在自己对文体由内而外的体悟,自己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是诗歌的内核,才能对得起作者的一番苦心。不要被文字表面的一知半解所拘束,更不要无故的背上了以“字”取意的枷锁,从而桎梏了思想前进的脚步。
文字是呓语散文
这几日习惯睡前,用手机写随笔。因为懒得开电脑,也懒得关机。我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的,不过没人能打扰到我的睡眠。到了一定的时间,它就开始“飞行”。
强懒得和我争吵,故而很多事都让着我。偶尔他有不同意见,我就不自觉间开始掐他。嘉宝现在开始向着我了,会和我一起掐她爸爸。她知道我心里其实是对强好的。
其实我俩都不会用力,不会让他痛。
又与强有分歧,我本想退一步海阔天空。结果又以他妥协告终。他说习惯了宠自己的女人。我这才惊觉,其实他很有点小脾气,为何对我一忍再忍。有时我像是在故意试探他底线,明明看他烦了,还一直一直踢他,就想看他什么时候发火。可是他一直不发。
有时候是他错,他也觉得自己正确。有时候是我错,可是我经常振振有词。
人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否则不会去做。心理术语叫合理化。
瑜的看牙之行圆满结束。有时候觉得,瑜应该是我的同学,那样的学生时代会比较好玩一点。可惜读书时代,我一直孤寂。中学不和男生讲话,中专全班都是女生。现在遇到瑜这么适合当同桌的人,可以一起作,一起笑闹,我还一不小心长大了。
老师仍旧在旅途中。和师母亲密依偎,很幸福甜蜜的'样子。默默祝福他,浮躁世间,难得有情人。要继续这么快乐才好。
我也要像你一样,在已婚多年后,两个人还可以这样,不经意间都是温情。
其实我很孤单。不然不会留下这么多呓语一样的文字。难得醉了一次,第二天会努力回想,都说过些什么。可是我从来不回忆曾经写过些什么。写得太多,都不想再回头去看。
我一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不过,这个世界若突然失去我,还是有那么几个人会哭,还是有些熟悉的人,会唏嘘。
或许在他们的回忆里,会有一丝一缕的特别。
我不想和别人一样。
今年流行的白衬衫,和牛仔背带裙,其实都是我喜欢的单品。可是一看许多人都在穿,就完全不想买了。
有时像一个汽泡,轻轻在水面挣扎。不想沉下去,可是也没有办法漂浮起来。
充满厌恶,和很多人相处到最后,都开始烦他们。
怀疑是自己心里先积攒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人性之恶。
无人的夜晚,窗外仍旧传来小区里的絮语。那些热热闹闹的生活。就在眼前上演。
为什么我不是很想参与呢。
在文字中行走的西风老师散文
西风老师,是榕树下天地红尘社团社长,也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更是一名最勤奋的作家,我们都亲热的称他为西风老师!
一一题记
走进榕树,就走进了滚滚红尘,在滚滚红尘中走近了西风老师的文字。老师的文字层次清楚明快,感情真诚细腻。我常在老师的文字中泣不成声。
读老师的第一篇文章是:《泪水滑落的瞬间》,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我看到自己骨瘦如柴的双腿,我看到自己的双腿不再跋涉不再奔跑,我看到自己的双腿正在变得若有若无,我看到所有的道路已经悬在了空中……我看到自己坐在轮椅上的身影,我看到斜卧在病榻上无尽的苍凉!”当我看到这里,不禁泪如雨下。人的生命价值,正是在跑好自已承担的这一里程中体现出来。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是,人用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却是可以与世长存。老师在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行走能力,可老师用自已的毅力,一种坚强不倔的精神,敢于承受痛苦,挑战痛苦,用自己深博的知识底蕴向致残的双腿挑战。老师向我们提示了一个强者的人生价值,用自已的才华写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老师在这样的艰难困境中,竟然写了一千多篇佳作。我惊震了,我感到愧对老师,愧对各位朋友。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一一奥斯特洛夫斯基。
西风老师为红尘然烧起一把红红的烈火,他照亮了红尘每一个角落。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滚滚乌云,养病除疾无良方,静心敛气延生命。老师用他的心血写出了人生的精彩篇章,用精彩展现出人生的辉煌。老师在《我有一个梦中》说:“如果我美梦成真,如果我能重新走路,我将购买回归故里的车票,在那座魂牵梦绕的北方村庄,寻找我久违的家门和儿时丢失的脚印。我将来到母亲长眠的地方跪下双膝,我会浊泪长流感慨万千,我将告知九泉之下慈祥的母亲:您的儿子终于会走路了,您的儿子终于迈动健康有力的双腿来看望您来了!”老师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因病魔,无法去告慰在家乡九泉之下母亲的灵魂,讲述了人生没有绝望的存在,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述了人活着就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老师说:“在梦想和希望生长的地方,在雪山、荒漠和草原中间,在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中间,重新雕刻下我顽强跋涉与求索的身影。我要站立在一望无际的瀚海中心,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地方,让孤独的风孤独的雨,猛烈地撕扯我滚热起伏的胸膛。”从老师的文字中,我看到一条被困的巨龙再咆哮再呐喊!我听到巨龙的愤怒与哭啸!那一声声雄伟浑厚的呐喊,气势磅礴,震荡得大地在颤抖中惊吼跌起!一种浸透骨髓的心痛从我的心底袭来,泪水浸透了整个屏幕。
“我像一个失去自由的囚犯,我好象一只被关在牢笼里的鸟儿。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我往前看往后看,四周都是坚硬、冷漠的雪白墙壁。我就生息或挣扎在这狭窄逼仄的火柴匣的里面。我在书中寻找着春天的红花夏天的蝴蝶,寻找着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飞雪。我想在我被囚禁的漫长岁月里,如果没有书籍的肝胆陪伴,我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我的心灵会因此枯萎、绝望甚至窒息。”这是老师在《谁囚禁了我》文章中的一段话,读老师这篇文章,我的心在疼痛中抽搐。是谁将老师囚禁,让老师失去自由。从老师的文字中读出了一种空灵的想像,文字很自然的流露出老师与病魔抗争的心灵历程和痛苦的挣扎。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文学的执著和追求,我仿佛看到老师艰难的趴在床上写作,我能够体味到老师每打一个字的痛苦,老师的坚强意志让我敬佩。老师对生活对生命无限的热爱和执著让我感动,老师用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将美好的愿望洒向人间。
老师的文章充满一片生机,给我们带来一片希望,读老师的《一片绿洲》《天下知音》《风中的芦苇》等等文章中,都让我很感动,特别是老师在天下知音中写道:“茫茫人海里,谁是我可以倾吐衷曲的知音?滚滚红尘中,谁是我可以肝胆相照的知己?扪心自问,仰天长叹空对月,我的内心一片焦灼和凄迷。知音不是童话,不是遥不可及,知音就行走在我们中间。知音可以近在咫尺,知音可以远若天涯;知音可以是最真最纯的红颜知已,知音可以是朝夕相处、耳濡厮磨的知心爱人。”从文字中我读懂老师的孤独和对朋友的期盼与渴望,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千金易得、知已难求。我一直认为朋友之间相处,只要真诚相待,那种低于夫妻,胜过兄妹的感情,就是知音,无须承若,无须回报,它与金钱与地位无关,是一种相识、相知、相悦、相敬到相惜的心灵感应。老师的文章让我读懂了知音的真正涵义。我真诚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江山人都是您的知音,您的`朋友啊!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共创江山,让我们的江山在文学道路上盛放出更艳丽的花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背过,但并不解真正的意义。老师在《锄禾日当午》一文中写道:终于锄到了地头,我一屁股坐在树阴下面,我感到浑身都是热汗,我感到疲惫不堪。望着头顶上火辣辣的大太阳,望着如火如荼阳光照耀下的翠绿棉田,我一脸迷茫与困惑。父亲光赤着淌着汗水的脊背,坐在锄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几乎是用怨恨的仇视的目光,斜着眼睛打量着我的农民父亲的。准确地说,我不能理解父亲,他为什么在我走向大学殿堂的前夕,将我硬拉到了一望无际的苍茫田野?父亲宽厚地向他的儿子笑笑,然后拧开了水壶的盖子递给了我……我们父子俩就着凉水啃饽饽,开始了简单的地头午餐。老师用最朴质的文字叙述了当时父子之间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自已的灰暗心理和父亲憨厚纯扑的农民形象。这种感情表现得真实、细腻、深刻。流畅的笔墨把读者的感情观念引向了对父亲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丰富的想像给读者一种“超旷空灵”的感觉,没有苦中苦,那来的盘中餐。老师把自然景色和父亲的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那天异常炎热的下午,我默不作声地锄着棉田里的杂草。我很卖力气,我的脸上和后背上有酣畅的汗水流淌,我年轻的心仿佛被绿色的田野紧紧簇拥……望着太阳下挥汗如雨的父亲,望着父亲古铜色后背上涓涓流淌的热汗,我感受到了身为农民父亲那种平凡中的伟大……老师的文字敏锐精确,是经历人生磨难的独特感悟。老师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愿望与苦恼,欢乐与忧愁,全部袒露在读者面前,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希望。
老师的文字大气厚重,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博学,老师写出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和魅力,老师才华横溢的语言和操纵能力、天才的想像力,足以说明这一切。生活是一个猬琐的尘海,从丑恶到丑恶,一波接着一波,人辛苦地浮沉于其间。老师却能把心灵向着遥远的美好。从灰颓中追求绚烂,从腥臭中追求芳醇,从平凡中追求奇迹。理想使现实更加透明光泽,美好的憧憬使生命充满活力。这是何等经典的阐述!何等崇高的意境!何等的坚韧的毅力!何等旷达的超脱!
最让我开心的是,西风老师来江山了,在江山我看到了老师的精品文章,如《野狼出没的山谷》《经历寒冬》《让梦想起飞》《让生命化蛹为蝶》等十多篇佳作。特别是看了老师《让生命化蛹为蝶》这篇文章后,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被于茗自强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也为《江山》第一位签约作家的事迹而震憾,我敬佩《江山》赵老师的为人,更敬佩赵老师“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高尚品质。我为江山有这样好的领导而自豪,为西风老师来江山而骄傲,更为于茗的成功而高兴!
我真诚的对西风老师说:老师,我们喜欢您充满哲理的文字,喜欢您深奥的博学,喜欢您宽厚的胸襟。希望老师在江山,玩得开心,玩得快乐。在榕树下您是我的老师,在江山您更是我最尊重的老师!老师,对您我肃然起敬!我会向苍天祈祷,愿我们的西风老师永远快乐健康!
在文字中行走的我的父母散文
在写下这题目时,我知道会引起读者的误解,他们会认为我的父母是搞文字工作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的父亲与文字能沾得上点边。他当生产队保管时,天天都会用文字和数字记下过往的帐目;我的母亲,与文字连边都未能沾上。母亲不识字,“未进过牛圈门”,这句话是母亲戏谑的话,话中有着对未读书的怨艾,也有着对学校的羡慕。我为什么要用“在文字中行走的我的父母”为题目呢?这里我得说明一下,我用这为题目,意思是我想用文字来纪念我的父母。“行走”也就是“纪念”之意。也许这么理解有些牵强附会,甚至就像我母亲,与文字一点边都沾不上一样。不过,说真心话,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也许就是文人们的通病,喜欢在文字上玩花样,搞得扑朔迷离的,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就是“不走寻常路”,借此来吸引读者眼球。其实我还算不上是文人,甚至平生连半个文人也没能捞到,颇有点像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却染上了这毛病,足见这病就像那年的“非典”一样,传染性很强的呢!后来者要好好预防。
我父母的忌日,乃至他们去世有多少年,如果现在要我马上说出来,我还真说不出来。这当然不是杜甫在诗中所写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诗中是乱世,而我生活在太平盛世,“宁作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古人是这么说的。所以,我的生活是幸福的,幸福的生活与“偷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也不是说我是个不孝之子,竟然连父母的忌日和去世多少年都不记得。我的兄长是记得的,他们在老家,每当父母逢五、十周年忌日,他们都会去祭拜,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纪念。有时他们会打电话来告诉我,我也知道他们的意思,要我为父母烧点纸钱,我却没有烧。为什么要烧纸钱呢?照迷信的说法,这烧的纸钱,就是阴间的钱,就像我们阳间的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一样。阴间与阳间是一样的,他们也是没有钱万万不能的。所以才有这么句俗话:“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不烧纸钱,倒不是说我是无神论者,而是儿时曾听父母说过,死了的人,如果他没到过的地方,你烧的纸钱他是得不到的。想来也是这理儿,你把纸钱烧在那地方,他找不到那里,他又怎么能得到那钱呢?烧了也是白烧。因此,我在接到兄长的电话时,便请兄长帮忙多烧点纸钱,那多烧出的,便是我对父母的孝敬。
对于父母的忌日和去世多少年,我唯一能记得的是父亲去世多少年。我之所以能记得父亲去世多少年,是因为父亲去世后的第二个月,我的大女儿就出世了,那年是一九八七年。这么说来,我能记住父亲去世多少年,也是因为大女儿的缘故。这世间,当父母的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忌日,可却记得自己子女的生日和出生时间。难怪人们常说,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父亲去世时七十二岁,我那年二十三岁,也就是说我出生时,父亲已是四十九岁,算是晚年得子。遗憾地是,父亲没享到我什么福就去世了。巧合地是,母亲去世时也是七十二岁。我曾对妻子说,我的父母都是七十二岁去世的,我也许会七十二岁去世。妻子回我,能活到那岁数也差不多了。我现在已到知天命之年,对于死,似乎不是那么惧怕的了。不知什么原因,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死亡的惧怕感会渐渐减少,等到了晚年,谈到死,就好像是谈论去远行一样,显得很是淡然安祥。这也许是一生见多了生与死,明白了人总是要死的这么一个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即便是彭祖,活了八百岁,可终究还是免不了一死。李贺在诗中写道:“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可笑的是古代帝王,他们想长生不老,要臣民们称呼他“万岁”,结果是越喊“万岁”,他们的命越短,就像我们乡亲们骂人时说的:“短命死的!”
父亲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我妻子怀的是男是女。在生男孩女孩这方面,父亲心中有一个心结。父亲算过很多“八字”,十张“八字”九张都算他没有后人。这后人是指男孩。在过去,传宗接代是男孩子的事,女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外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按乡亲们的说法,这就是命了。一个人得认命的,因为命是不可更改的。虽然八字先生说他可以为你改命,可那纯粹是骗人,为的是好多得几个钱来用。乡亲们自然不知道古希腊神话俄狄浦修斯王的故事,不过他们知道“命中只有八斛米,走遍天下不满升”。父亲虽然知道这是命,可他总是心有不甘。因为他想到八字先生说的没有后人,就会想到村子里的人吵架时,有男孩的人家一旦骂出最恶毒的一句话:“断子绝孙!”另一家没男孩的气得只想一头撞在南墙上。在没男孩的人家看来,自己没男孩,可说是一辈子最大的耻辱,比读书人没能求得功名的耻辱还要大。父亲结过好几次婚,结果生的都是女孩。这也印证了他的八字。就在父亲快要认命时,父亲与守寡并拉扯着两个男孩的我的母亲结婚了。让父亲没想到的是,母亲为他生下了两个男孩,一个是三哥,一个是我。父亲认为改变他命运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我的母亲,这也使得他与母亲厮守到老。虽然母亲为父亲解开了心结,可随着我与三哥结婚,父亲先前的心结又打上了。因三哥三嫂生了三个都是女孩,自然不能再生了。一是计划生育搞得严,二是再生,负担也太重了。于是,父亲便把为他生孙孙的重任放在我与妻子肩上。妻子怀的第一胎是男孩,可是早产了。造成男孩早产,原因应归咎于我。我虽然嘴上不承认,心里还是承认的。父亲在听说后,气得不得了。他以为是我妻子怀第一个孩子没经验,平时不注意造成的,就提醒我妻子,叫她以后怀着孩子,不要像平时,大大咧咧的,要好好注重保养。我妻子自然没敢把真相告诉父亲,因为父亲若知道是我的缘故,那还不把我骂得狗血喷头的呢!
当我妻子怀上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大女儿时,父亲问我们很多回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我们没去检查,便不知道。那时父亲已到了肝癌晚期,他是想硬撑到我大女儿出生的时候,可最终还是没能奈何病魔,就在我大女儿降生前十几天去世了。去世前,父亲对母亲说,如果生了男孩,一定要告诉他。后来,我们生了二娃,母亲抱着她的孙孙说,这下你爷爷放心了,这下你爷爷放心了!
以上信马由缰地涂抹了些文字,都是我父母生活中点滴的事,属非官方,下面我正式介绍我的父母。
我的父亲姓秦,讳名天伯。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才想起,父亲怎么没有字和号呢?父亲读过私塾,在过去,读私塾的人,有名和字。举大家熟知的人为例子,唐代诗仙李白,白就是名,而他的字是太白,号青莲居士,宋代的苏轼,轼就是名,而字是子瞻,号东坡居士。当然,古代有号的人,都是文人雅士,或者是为官为宦者。我父亲不是文人,也没当官,虽然他在民国时期做过甲长,相当于现在的生产队长。时下有这么说法,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这干部就是官。连村长都算不上官,何况是比村长小一级的生产队长呢?因此,我父亲没有号这是很正常的。只是父亲有没有字,还真的'成了一个谜。想来父亲是应该有字的,可能是解放以后,也许是把那些视为封建的东西,也许是与时俱进,也就名字合二为一,留下名,把字去掉了。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古时的绿林好汉拦路抢劫时的那声吆喝:“呔,留下卖路钱!”
父亲这名,是按辈分来排的。我们秦氏家族的辈分是:“广居通大道,福寿发天长。光宗思继续,显祖在荣方。忠夏传家远,言书笔记详。”我们这家族也和其他家族一样,都是“湖广填川”的后人。据说是张献忠洗四川后,四川荒无人烟,清政府便采取移民政策,把湖广的人迁移到四川来。最初到四川我们的启祖是通字辈,有通贤公、通财公、通圣公、通茂公。我们属幺房,启祖是通茂公。传到我父亲这代,已是第七代,也算是源远流长的了。我父亲的辈分在我们秦氏门中算是最高的了。有些辈分小的,都不知该怎么叫我父亲。他们便用略带开玩笑的口吻说,我们只能喊你“天”了。我父亲也用玩笑的话回他们,喊天来收还差不多!那些人一听,吓得一哆嗦,忙说,那可要不得要不得!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可要遭天打五雷轰的呢!
由于我父亲辈分高,加上他读过私塾,在解放前和解放后又当过甲长、司务长、生产队长、保管,所以,他在我们村子里的威望是很高的。村子里邻里间起纠纷,家庭不和,都会请他去主持公道。好像我父亲就是村子里的法官,大家都会听他的评判。
村子里的人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做什么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会请我父亲去吃饭。父亲也不推辞,凡是来请,他就去。母亲说他是“沙土的萝卜带不得”,父亲却说,人家是有心请客无假意。
有件事,我至今都还记得。至于那时我多少岁,我不记得了。反正应该是到了懂事的年龄,不然我是记不得的。
那次,有人请父亲去吃饭,我撵父亲的脚,被父亲打了一耳光。
父亲本是个喜欢说理的人,我们犯了什么错,父亲只是教育,决不会动手的。倒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君子动口不动手。
我还记得三哥读初中时,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他老师的课都不去上。伙同几个同学到龙灯坡或其他地方去打牌。后来父亲想到三哥要毕业了,便去老师那里了解情况。父亲得知后,气得七窍生烟,可他也只是叫三哥跪高板凳,没有打他。父亲虽然不打我们,可他教育我们,我们觉得比打还难受。常常是父亲没说几句话,我们的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出来,很是伤心难过。父亲说我们,我又没打你,只是说两句,你就哭,未必我说你两句都要不得么?我们哭,当然不是不要父亲说,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对父亲深深的敬畏感。
我长这么大,除了那次父亲打了我一耳光外,其余父亲连一根指头都没动过。父亲打我那一次,算不了什么大事,甚至可说是小事一桩。
当我去撵父亲的脚时,父亲先是好言好语劝我,说人家只请了他,并没有请我,你怎么好意思去呢?我那时小,自然听不进父亲说的这些理,也不懂得父亲说的这些理,便没听父亲的,就一直跟着父亲走。父亲叫哥哥把我抱回去。我哭着闹着从哥哥手里挣脱,仍然朝父亲跑去。父亲这下子发火了,等我跑拢时,他给了我一耳光,对我吼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一下子被打懵了,不哭也不闹,只是抽噎着。哥哥他们便跑来把我抱了回去。
我后来想起这件事,心里便有了疑问,父亲为什么会因为这么点小事打我呢?父亲平时常对我们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是幺儿,他应该是最爱我的了。可我并没犯什么大错,只是要跟着他去吃顿饭。有些父亲,儿子不去却硬要带着去。我的父亲却是儿子要去,他不准去,还打呢!
现在我理解父亲的做法了。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每天不要说吃好的,只要能把肚皮箍圆就是幸福生活。那时的主食是红苕,“红苕半年粮。”鸡鱼蛋面便是人们口中的美食,一年到头是难得吃上的。可能有人会说,这鸡家里喂到有,蛋,家里的鸡能生,面,可以用小麦去换,鱼,河里田里都有,这平常日子完全可以吃的呀,怎么会成为美食呢?要知道,那时候,人们的的油盐及日常用品的钱,就得靠鸡鱼蛋卖的钱来换,你若把鸡鱼蛋吃了,那日子怎么过呢?除非你不想过日子了。至于面,一斤麦子是换不来一斤面的。这麦子,为了箍圆肚皮,得打成粉,弄成糊糊来吃,连煎成巴巴也不行的,因为太费麦粉了。乡亲们常说,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扁桶。而肉,在那时就算是奢侈品了,一年到头,除非是有大事,否则是吃不上肉的。一年中,有一个节日是非吃肉不可的。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那时,我们小孩子最盼望地就是过年。我们会经常念叨着这么首童谣:“红萝卜,萏稹?吹娇吹骄凸年。过年又好耍,筷子拈嘎嘎(肉),调羹舀汤汤。”似乎我们这么念着念着,那年就来到了。
因此,那时候请客,有多少客人,主人家都是把菜饭精打细算好了的。如果多出一个人,主人家虽然会笑着说,不就是添一双筷子的事么?话虽然说得轻轻巧巧的,可这多出一个人的饭菜怎么办呢?实实会让主人家难堪的。父亲常对我们说,一个人要将心比心的呢!
还有父亲可能认为,他把我带去走东家走西家,今后我会成为一个好吃的人。人们都说,好吃懒做呢!那以后还能指望我有什么出息呢?
我敢肯定的是,父亲更多的是考虑到后面这一点的。天底下,做父母的,谁不愿自己的子女有出息,能光宗耀祖呢?
父亲喜欢唱川戏。他有空的时候,便会唱给我和三哥听。父亲唱川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尽孝,二是求取功名。很明显,父亲给我们唱这些是精心挑选了的,充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我至今仍记得这么两首诗:“笔尖攒劲吃砚水,夜里熬干灯泪油。小小鱼儿未成龙,日游玩沙滩中。有朝一日风雷动,步步腾云上九重。”
“读得书多认得秋,不能耕种自有收。白天不怕谁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
父亲还是相牛的高手。在我们这方圆一带,还没有谁在相牛这方面超过他的。那时相牛的酬劳是相当高的。每相中了一头牛,酬劳有二三十元。要知道,那时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分才值八分钱。所以,这酬劳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一年工分的钱。父亲是个豪爽的人,他得到的钱,基本上没拿回家,而是和其他相牛的以及他的朋友一起吃掉了的。
一九七八年,我考上重点高中资中二中,父亲怕他的相牛影响我的前途,就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样,金盆洗手,不再出去相牛了。哪怕你给再多的钱,他也不去。
现在想来,父亲对我的爱,是真正的爱。只是我那时未能体会到。
父亲与母亲虽然是半路夫妻,可他俩恩恩爱爱,一直到老。在父亲和母亲看来,他俩就像结发夫妻一样。
也许他俩是在经历了半世坎坷后,更加珍惜这份真挚的情感吧!
我母亲叫周友芳,前半辈子的命很苦的。她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外婆独自拉扯着我母亲和大舅。母亲出嫁得早,不幸地是,她嫁给了一个脾气暴躁,动辄打人的家伙。母亲在跟我说起时,称那家伙是“铁匠”,母亲与大哥二哥自然就是打铁的砧了。后来,大舅在随舅娘搬迁去舅娘娘家的路上死了,据说是得暴病死的,母亲总怀疑是舅娘害死的。母亲见外婆像个孤老太婆一样呆在老家,便把外婆接到自己家里来,自己也好照应。外婆也就在母亲家终老。
“铁匠”三十多岁就撒手而去,母亲守了几年寡,与父亲走在了一起。
父亲得肝癌期间,都是由母亲侍候着。父亲感叹地说:“夫妻还是元配的好。你有个生疮害病的,她都会照顾你的。儿女都是假的,久病床前无孝子!”
虽然我们有兄弟四人,可父亲在临死时,最放心不下就是母亲。他拉着母亲的手说:“周友芳,我死后,你怕要落好多难哦!”父亲对世事是看得很深透的,他对自己这几个儿媳的脾气也是了解的。俗话说,儿好不如媳妇贤。大嫂没读过书,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可她心比较狠,缺少同情心;二嫂是跑了的,二哥一直单身,他就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别去能望他了;三嫂对母亲也不好,只是因为父亲在,畏惧父亲,才装出恭顺的样子,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我的妻子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如果母亲跟着我,只怕她吃不消我妻子的那张嘴。我听到父亲说这话,想起先前有一次母亲被大嫂气哭的事来。那时我对母亲说过,我会孝敬她,如果我妻子不孝顺,我就跟她离婚。于是,我跟父亲承诺:“幺爷,你放心!我会供母亲的!”
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把母亲接到了我家。起初,母亲受不了我妻子的那张嘴,她便向我说起。我劝母亲说:“只要她真心对您好,说话难听点,您就当风吹过吧!”
说真的,我对我妻子的那张嘴也是很反感的,不过她的心确实好。对母亲也很好,像嘘寒问暖,买东买西,都是她一手操持。再说,一个人哪可能十全十美的呢?
母亲听了我的话,安心地住在我家,一直到她去世。
对于已做古的父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俩在文字中行走。然而,我却让他俩行走得一如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我觉得很是惭愧!
愿父母在天之灵安息!
在文字里行走抒情散文
喜欢在文字里行走。
文字里的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有烟黛缭绕的群山,有浩翰漂渺的大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有孤烟直落日圆的皑皑沙漠;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有林深无人鸟相呼的原始森林......文字里,有旭日、彩虹、鲜花、流云、朗月、清风......心委于文字之上,我化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边舞边吟;我化为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鱼,轻轻游弋......此时,没有人,没有声音,红尘中的喧哗和烦恼,似已完全被隔绝在千里之外。
当夜穿透窗户的缝隙洋溢,柔和的灯光下,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凝神聆听心绪拔节的声响。任由心坎的独白,抽节、结苞、绽放。键盘的清脆声,滑落白色的页面。用文字记录着尘世里最优美的相遇,记录着跋山涉水的怀念,记录着生命的感悟与感动,记录着生活的愉悦与欢笑。心情在屏幕上涂抹,或华丽、或鬼魅、或冰莹的'色彩。我,在文字中游离、沉沦,体味内心的震颤和冲动、淡然和恬静。相信,当多年以后,容颜褪去,时间的某个段落里,可以,俯身拾取,那些零落隽永的花瓣,就像捧一束冬天的阳光,那丝丝缕缕的暖意,充盈着日渐衰老的心,让我可以在似水年华里,重温着那场漫天飞花的梦。
文字,本没有生命,是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情感,让它拥有了如歌的生命和灵性,拥有了摄人心魄的感染力。累了的时候,不妨走近文字,走进自己或别人心灵的花园,看白云飘飘,听小溪潺潺,看鸟儿翩翩,听风儿呓语。尽情释放自己,去享受那份惬意和感动。回味沉淀自己,让俗世里的纷扰,也在文字里沦陷。
喜欢在文字里行走,享受自由与陶醉,收获温馨和感动。
文字是一条相通的河流散文
刚看了一个简友的一篇文章,此时,我还挂着泪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他文中写的是,对他父亲及姐姐的无尽哀思,我想,如果看到的人都会落泪的,可能我和他有着同样的心境吧,因为,我的爸爸也过世了,所以,我会更难过些。
突然想到,文字何尝不是一条相通的河流,它连着人们的情感脉络,牵扯着人们的精神曲线,它也很像是一浪浪的变奏曲。
看到一首美丽的诗,或是一篇美文,你的心情都醉在其中,仿佛自己正游走在文字的美景里,翩翩起舞,心都飞扬了。
大凡看到一篇抱怨类的文章,且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那种,人们心里会很不舒服,会不和这个作者互动,这就成了一湾不流动的水。
激励性的文字,会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骑上最快的马,也加入到其中,将自己高涨的热情,融入在内。
温暖,像河流里缓缓流动的清流,温暖的文字途径你的心房,你突然会觉得,世界如此的美好。
善良,是人类最朴实,也是最高尚的标签,它是一股正红的颜色,在血脉里流动,在文字里传承,它会唤起人们最真的情操。
看一篇历史类的文章,我们的心会随着文字的河流,追溯到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以前,了解那时的人文、地理,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感叹那时的人们如此的智慧,感恩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的历史瑰宝。
民以食为天,文字里的美食,比图片来的更细腻,一道道菜的食材、配料、调料,做法,让人联想到一桌丰盛的菜肴,忍不住就想互动一下,其乐融融的`评论、回复,就像是街坊邻居,很亲的感觉,因为有文字这条河在晕染着亲和。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人想去写影评,围观的人也会加入讨论,没看过的人,也从文字里路过精彩的剧情,想回头去看看。
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本故事,而每天的遇见和滞留在思绪里的心情,则是故事里的一页,把它书写在文字里,就不是单纯的日常流水账了,它可以是一首怡情的小诗,也可以是一篇心灵的文字,重点是你对文字的认真程度。
让自己的文字呼吸起来吧,赋予它流动的生命,用最动情的那根心弦,来奏响每一朵浪花。
文字是绚丽多彩的花开散文
文字,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爱上一朵花,就陪它一起去成长,就伴它一起去绽放。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让一颗孤寂的心不再漂泊,让岁月里的每一个季节都春暖花开。
也许某些文字触动了心事,或者触痛了寂寞的心灵,那直入内心深处的柔软,击碎了心灵深处的坚冰。面对红尘,总有太多太多的感慨。看着远去的岁月,留下太多的悉心守望。仰望天地之间,倍感一种随风飘逝的沧桑。仿佛看到,一朵花儿渴望穿越时空的心弦,在季节的码头,演绎一种人生的美好绝唱。
我们总是在时光深处,习惯把清馨的文字,放在温暖的心里,文字和着灵魂温润而柔绵。习惯在文字里自我清欢,把美好的情思,化作飘散的花香,飘过心海,香彻心骨。
真想把诗情从生命里取出,隐匿在不为人知的.画卷里,用含蓄的心弦,抚一曲高山流水。渴望,每月都有一场花事缤纷盛开,每一种花开,都是一片温馨。都是一段无与伦比的心语,聆听会感动心扉。
渴望,能够走进大自然,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看那些草根,在春天里拔节。看那些花瓣,在悄悄的修复生命里的再生。那些记忆,是最美丽的清香。
那些过往,是生命中最靓丽的风景。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谊,那些牵念,永远放在生命里,不丢弃,用文字写进生命的诗篇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