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雪耻路的散文,本文共10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雪耻路的散文

雪耻路的散文

雪耻路,后来叫光明路,再后来,因为城市建设需要,拆没了。

雪耻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的概念。

雪耻路1号,在雪耻路的最北端。

我家就住在雪耻路1号。

从1957年起,我们在那里住了将近。

这之前,在城关,我们可以说是居无定所。

妈妈和我,住在袁家学校里;两个弟弟,都寄养在农家;爸爸则在银行里住集体宿舍。

平时,星期天,爸爸会到袁家学校来与我们团聚。

到了寒暑假,我们就在城关托熟人介绍,过上个把月的租房日子。

记忆中,我们在江东的上袁门里住了好几回,别的地方也住过,总有四五个地方吧。

爸爸从小喜爱小动物。我们在袁家租农家屋子住,就是因为他说想喂养长毛兔。还别说,后来真出了成果——不仅出售过兔子、兔毛,妈妈还为我织过一件兔毛背心。

爸爸对自己的劳动很满意,因此,免不了要向同事沾沾自喜地说起他的成果。

一位姓郦的叔叔对此大感兴趣,一定要爸爸也帮他养长毛兔。郦叔叔家有好几间房子空着,后来干脆邀爸爸住到他们那里去。

从此,我们与打游击般的生活正式告别。

一开始,我并没有马上也跟着去住,直到妈妈去了孙家,我才入住雪耻路1号。

那也是一个台门屋,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四合院。我始终没搞明白,怎么会有这样的房屋结构?它只有半边,准确的说,是一个反L形。看架式,朝南的是正房,西侧是厢房,而东面与南面,除了围墙,什么也没有。

刚住到那里时,我们是从大门进出的。

翌年大炼钢铁时,各到各处都建小高炉,需要大量的砖头,就有人把围墙给拆了。

这样也好,从此以后,进进出出的,我们不用再走大门。

雪耻路北端的房子,大多都是仿日式的。据说,日伪时期,那一带的民宅让鬼子强占了不说,还全都改造成了那种不伦不类的日本式。

我家住在楼上,屋子当然也是这样的怪模怪样。

房间很小,也许不会到10个平方。两张床,L形地摆着,L的空档里,是一张抽屉桌,长凳、方凳各一。这些硬头木器,全都是借父亲单位的,上面有银行的漆印。

两个窗子,一东一西,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偏东一个偏西。冬天,太阳很吝啬;到了夏天,却慷慨得要命。朝东的那个是玻璃窗,太阳进来,直接晒在床上。西面呢,是个木窗,没有玻璃。年岁久了,木窗板早已风干缩水,一不小心就住下掉,尤其是风雨天气,吃足苦头。

这还不算,顶上的瓦片单薄,晚上躺在床上,留意的话,能从瓦片的缝隙之间看到天上的星星。至于下雨天,可想而知,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外面不下雨了,里面的雨还滴个不歇。

冬天很冷。别的记忆有些淡了,有一点记得很清楚——早上起来,一只小小的五斗缸里的水永远结着冰,细铁丝上晾着的毛巾,无一例外全冰得像木片那样硬邦邦。

夏天当时是另一番气象了。

那时,家里有个干湿温度计,一到盛夏午后,坚决是40度以上。

最热的那几天,当然是暑假。妈妈整天呆在家里,为全家准备秋冬的衣穿。现在老师们的假期都很长,但那时候,集中学习、劳动锻练的时间占了大头,真正能回家歇着的日子,满打满算也就十几天。就是在那几天的时间里,妈妈得拥着厚厚的棉絮劳作。那样的热状,可想而知。

不过,最难的还不是这个,让人着急上火是严重缺水的’问题。

一到夏天,我们那里就闹开了水荒。那时根本没自来水,平时洗洗涮涮,都得到附近的河里去,有的人为了图洁净,干脆路远迢迢到浦阳江里去洗。至于饮用水,附近几百口人,全靠一口水井活命。

水井并不远,就在我们那个院子近旁。围墙已经拆去,只须几步路就可以到了。平时,井水很是充盈,井台上虽然人流不断,也丝毫不用担心水会被打干。

然而,人们最需要用水滋养时,井水却干了。

白天是根本不可能用水桶打起来水来,井已经见底,探头看时,能见到井底的石头已经高出可怜的水面。

有的人聪明,用空罐头做一个小水桶,让自家孩子玩儿似的在那里不知疲倦地打水。

这也是一种愚公移山精神吧?小水桶的水,半罐半罐拎上来,倒进旁边的大水桶里,积少成多,等两个大水桶满了,孩子飞奔着回去叫家人。

常常是有好几个孩子在一起吊水,也常常会引发比赛,看谁打得快,但从来没有见谁为水吵过架。

那时,我特别羡慕那些孩子,非常非常向往自己也会有一个空罐头。

其实,即使有空罐头,妈妈也不会允许我这样去打水的。她怕我热着,更怕我累着。她宁可自己后半夜起来,去井台上打水。

一般是凌晨的两三点钟,水井经过“休养生息”,已经又生产出了一些水。这个时候往往可以打到大半桶水。

井水是很凉的,那个时候,它绝对是消暑佳品。

有一年夏天,祖母住在我家。老人家似乎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热的天,到了晚上,她常常热得睡不了,整夜坐在床上,不停地扇扇。妈妈后半夜打水回来,祖母最高兴了。她关照妈妈为她打一盆水,放在床上,然后把水撩在前胸后背上,嘴里不停地说着:“真当热得说都说不出——凉啊,真当舒服!”

等我稍大一点,能挑担子了,我就去老鹰山脚的“老井”里挑水。这样,起码妈妈不用再在后半夜起来为水辛劳了。

老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井,它的样子更像是一个小水坑。记得有一年,天非常非常的旱,连老井也干涸了。我跟着邻居小伙伴去那里玩,看到好几个人正在水坑边舀水。我们走到跟近察看,是个破石臼,水正从石臼底部的缝隙中汩汩渗出……

老井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要去取水,必须翻过浙赣铁路,曲曲弯弯地走上至少3里路。不过,我对这个兴趣很大,每天都来回三趟。完事后,很有成就感。

在雪耻路1号的日子里,现在想来,仿佛从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过任何阴影,相反,有的全是快活的记忆。

秋天是繁忙的。那时的孩子,有农忙假,在那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都会去参加集体劳动,不能自由支配。尽管如此,我们在收获劳累的同时,也收获着喜悦与满足。

冬日很单调,大家照样玩得热火朝天。我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塑雪人,或者举着的一根竹竿,到屋檐下打“葱管糖”(冰凌)。

春天到了,我常常和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去爬七家岭。

记不得自己爬过多少次七家岭。只知道每一回拾级而上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去数那石阶的数目,不过,我始终没搞清到底是多少级。

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地,对我来说,纯粹是出于好玩。但小伙伴们不同了,他们得拔猪草、鹅草,或者挖荠菜马兰头……我当然非常乐意奉陪。所以,许多同龄的孩子都喜欢与我一起上山下地,满畈满陇的疯。

梅雨季节,心情也绝不会是湿漉漉的。一俟天朗了,铁路边上的小溪旁,挤满了小孩。溪水从山上下来,很是湍急,但溪水里有鱼啊,大大小小的都有。总有一些半大的孩子,甚至年轻人,跳到溪水里用畚箕或者徒手捉鱼。每当有人捉到一条,岸上的我们就大呼小叫,那喜悦之情,就好像是自己捉到了鱼。

羡慕过空罐头的我,又羡慕起畚箕来了……

现在常有人把夏天说成苦夏。小时候,我们最喜欢的季节,却永远是夏天。

暑假期间,上午,老老实实地做作业。吃过午饭,玩得最多的是捉迷藏。等钻来钻去钻得浑身上下没一块洁净的皮肤时,我们一伙人,名正言顺地,浩浩荡荡地,向北湖进军。

北湖啊,我们的天堂。

北湖岸边,长有丰美的水草,每天总有不少人往水草丛中摸虾。夏日湖水很烫,虾们熬不住酷热,就钻进草间纳凉,这样,就很容易被捉住。据说半个小时摸上一二斤虾是小菜一碟。可惜我手艺不精,最高纪录仅为7只灰色小虾,捉到虾后学别人的样剥壳生啖。小孩子的干活极不可思议。

摸虾不是我的强项,我擅长抓鲫鱼。

北湖中央有个人工垒成的平地,我们称它为“湖心岛”。湖心岛上杂树成荫,荒草没膝,好像没有人到过似的。我经常游水过去,攀援着爬上岛去,可我又绝对不敢进入纵深地带。有一回,我看见一条有小孩胳膊那么粗的灰蛇在草间蜿蜒,吓得我浑身鸡皮疙瘩,掉头纵身跳入水中。

湖心岛四周有大石块围砌,石块之间的缝隙构成一个一个大小不等的洞穴。对鱼儿来说,淹没于水中的那些洞穴。显然是避暑胜地了。小心翼翼伸手进到洞里,十有八九可以触到躲在里面打盹的鲫鱼。只可惜它们的反应极为灵敏,往往是一触即溜。侥幸被抓住了,也很难捉拿出来。石缝太狭窄,手进去时尚嫌勉强,一鱼在握,手的规模大了许多,折腾半天,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撒手放生。此时抽手出来,但见臂上早已是血痕条条,想想也实在是得不偿失。不过,话虽这么说,耐下性子来,捉上五六条鱼却也不成问题。

北湖里最多的是河蚌,天天都有人摸上三五只去喂鸡喂鸭,也有当菜吃的。有一天去阿德家,说起北湖的河蚌,引起了阿德妈浓厚的兴趣。阿德家住得较远,但在他妈妈的怂恿下,他当天就跟我一起下了北湖。那个暑假,我们几乎每天下午都泡在湖水里潜水捉蚌。战利品天天都有好几大桶,反正我家吃食堂,留着也没用,就统统给了阿德。当然,我依然乐此不疲。

北湖里的河蚌,就是如今山下湖育珠的那种鸡冠蚌,我们叫它们三角蚌,不仅多,个体也大,有的甚至大过脸盆。只是,我们从来没有从那些河蚌里挖到过珍珠。

后来有人说,那北湖里的河蚌,在我们及我们的效仿者的掠捕下很快绝了迹。

想起来,真是罪过。

儿时的北湖,感觉特别辽阔的。我们把北湖分为浅水、深潭两部分。其实深潭也是徒有虚名,最深处还不足2米,浅水自更不必说。在1米左右深的浅水里玩的净是些小不点儿,为我们所不屑。

有一天傍晚,我刚从深潭游回,远远看见浅水处几个毛小子在打水仗,有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为躲避迎面袭来的水花不停后退,眼看就接近深潭……

我大吃一惊,高喊几声没人理,只得赶紧加速向前游去。然而来不及了,还有丈把远,那女孩就闷声不响地沉入水中,只见她那梳着羊角辫的小脑袋在水中上下沉浮,双手胡乱挥舞。好在我很快赶到。当脸色煞白的小姑娘被我轻而易举地拉到浅水处,哇的一下哭出声时,周围的大人小孩才被惊动。

我,因之成了“英雄”

北湖后来被填平盖了房子。最早造的是汽车站,后来,汽车站又被拆除,盖了不少的商住楼。

有一天,我出去时路过那里,特意停留了一下。我默默注视着落成不久的东湖菜场,心里疑惑不已。这里原来是北湖啊,怎么造了个菜场叫“东湖”?

我旁边当时还有两个人,她们仿佛也像我一样在“凭吊”什么。

无意间听见那个中年女子对身边的少女说:“……这地方原本是一个湖。妈妈小时候差点在这里淹死,幸亏被一个大哥哥救了。”

“那大哥哥现在呢?”少女好奇地问。

女子摇摇头:“不知道,30多年了……”

我惊讶极了,这女子莫非就是梳羊角辫的小女孩?

我简直要开口动问了,但岁月的沧桑阻止了我的冲动,我只静静地一直守到母女俩缓缓远去。

远去的何止是一个北湖?

年岁越久,越是容易勾起沉淀于心底的一切。

我甚至想起了牛郎织女……

夏夜,邻居在空场上用门板搭起了凉床,旁边是几个小椅子小凳子,再燃上一个艾草把。

望着星空,讲着故事,说着童真的梦话——盼着长大。

慢慢的,我真的长大了。

然而,长大是苦涩的。

我就是在这样的苦涩中,离开了雪耻路1号。

路·人生散文

昏暗的光影,模糊地在迷雾中闪烁;雏鸟的啁啾,在月中环绕;一阵油烟拂来,三分呛鼻七分油腻。

这是怎样的一条路啊!是俗世和仙境共存的地方?在那雨雾缭绕的梦中铺开?能走到天上的无忧宫吗?

不能,只能回到起点,经历新一个轮回。可是人们依然不知疲倦地向前走,向前走,磨破了双脚,忍一忍,撕坏了衣服,拉一拉,不知不觉,人老了,倦了,累了,终于停了脚步,睡下了。

醒来一看,又回到了起点。人们都向前快步走,又会经历一场场新的轮回。也许有人厌倦,也许有人悲观,退回了起点,但没有退步的依然走着……

渐渐地,路上的人们换了一批,没有走完这条路的人。尽头是什么?无人知晓。渐渐地,人们关心起身旁的人、物、花草,人们开始制造有用的.工具,人们帮助别的人儿,人们养育起别的生命,人们又建造了自己的秩序,这就是社会。

一些人开始欣赏身边的风景,便试图改变它们,更有甚者,居然将大伙弄到了身下真实的世界,开始新的生活。那条梦之路渐渐被人淡忘了,人们忘记了路,却时刻按着路的轮回向前拼搏,渐渐领悟——

人生是一个永远无法结束的轮回道路,生而死,死又生,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剩下的路有多长,似乎死才是最好的解脱,才是最好的开始。

乡路经典散文

人世间的路没有时间记载,只有人的影子在上面晃动。人的影子没有了,人世间的路只好又回到了新的启点,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提起它。

在镇子周围有几条延伸的小路,小路连接了山路,穿过了几条小山沟,爬上了一道道山梁,越过了山顶,又连上了远方的路。

镇子的山与山、梁与梁、沟与沟,它们之间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一条条山间小道从它们之间穿行而过,像串联一样牵连不断地贯穿起来。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人们已经在盘旋崎岖的小路上有了他们的家园。以家园为中心,延伸的山川小道七长八短,人们生活的道路由此展开了。人们的影子,就在不同的道路上飘向了四面八方,有的路消失了,有的路还在继续向前延伸着。

山里是镇子最遥远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银河系一般的山里路径,崎崎岖岖,结结实实,也平平展展。石头路,泥巴路,羊肠小路。有人说是一双脚的辉煌,有人说是一双脚的梦想在延伸。羊肠小路,犹如一道彗星划过长空,说是一双脚的影子,刚刚踩过晨曦,刹那间掠过。路在人们的脚下,如同千斤顶,它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有限和无限的时间内,把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路面有了黑暗,它不知道坎坷;路面有了光明,它不知道潇洒。路面越是坚强,带走的不仅仅是脚板印,而是路与人的精神力量在升华。

高山峻岭中的路,奇形怪状,像狮子的尾巴,像恶狼般的头颅,像虎豹般的身材,像人的笑脸,像青年人的双臂,像娃娃的坐姿等等。横七竖八的路,左右穿插的路,它们翻过山顶,进入平坦,跃过沟壑,冲出山林,来到山角,进入了庄稼地,连接了农户,又延伸到了远方。

人在密林里行走,陌生的面孔在山里道路上相遇,没有多少语言交流。细微的眼神和一个个快速的影子,在一阵山风中很快就消失了。一路上没有留下痕迹,既使留下了蛛丝马迹,那只是能挂在路旁的树梢上了。人在路上延伸着,路也在人和影子晃动下延伸着。

一副担子没有多少重量,农人扛着它走南闯北,在人世间穿梭来往,总离不开路的坚忍。路,在行人中间形成了,每一步都在大地上践行着。一双足迹爬满了大地,等于练就了一条通山大道。屋子里装满了财富,不能忘掉脚下的足迹,更不能忘掉路。没有路,财富很有可能来得更慢。因为人们的`足迹在路途中留下的越多,希望与财富才能来得更快。

山里的路有了目标,人们在目标的指引下,去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每个目标都实现了,都完成了,人在山里山外的路上才留下了动听的歌谣。后辈人能记住,有文化的人写成文章纪念;有的人满怀深情要在山里一条山路边的巨石上刻上人的名字,希望他还活着,永远活在人的心里;有的人死了,刻在石头上的,他并没有死,他仍然还活着。

一条路爬上了山梁,和山里路连在了一起,在山梁两侧连接了山村农户。山梁并不平坦,也不崎岖,田字格的路径,长短不一,曲曲折折,出现在大树下、草丛里、庄稼地、农户旁等。

大树下,是人们休闲逗乐的地方。老人拄着拐杖,小孩端上凳子,妇孺纳着鞋底,好事的青年人宣传着逸闻趣事。乐了,大家开始大笑。小孩听得入迷,不知道其深刻含义,附和着也笑了起来。青年人一说完,就拍响了大腿,嘻嘻哈哈原路返回;老人在回家的路上,那一只独木拐杖点着地面,一片震响,认准大路,不走小路;小孩离开大树,不是直走大路,也不走小路,而是端着凳子在大树周围捉迷藏玩游戏;妇孺在大树下规则有序,忙完手中的针线活,走了大路,也走小路,一直走到自己的家门口为止。

草丛里有鸟叫有虫鸣,也有人的一串串脚板印。草丛中的路很特别,鸟在行走,虫在爬行。鸟与虫留下的痕迹很浅显,但人经过留下的痕迹非常明显。人、鸟、虫在同一路上行走,都有着目标,目标都在追求生活,都想把生活过得快乐一些、丰富一些。虽然草丛中的路,有时过于渺茫,但在人世间的常理上都是一种路在延伸。在这条路上,不光是人类活动在展开着,动物也在不停地完成着它们的生活目标。

庄稼地中间的路是数不完的,农人每一步到了庄稼内,就是一种深刻的路,它缀满了收获与希望。有时尽管路途艰辛,但是一望到沉甸甸的庄稼果实,脚下的庄稼路就充满了喜悦和幸福。

农户旁的路,是大路套小路,大路走出了家门口到了遥远的地方。小路连接了左右邻舍、山里山外,一出家门口不是走在了大路上,就是走在了小路上。

大路小路,都是农户不可缺少的路径。大路加宽了,是农户的创业在升级;小路出现了,是农户财富在这条小路上不断地积累着。

路现代散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深深刻在心里最深处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了。那些快乐的,不快乐的;幸福的、难过的;似乎都变成一道地平线,最终消失在暮色中。我绞尽脑汁的沉思,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生命的路消失在生活中。

或许在生命里,只有真正失去过,才会感到格外珍惜。

从那时开始,我开始苦思冥想:“我到底属于哪里?”

忽然想起朋友的一句话:“生命里不只是只有怀念,更重要的是活出心里。”

“生命残忍?不?残忍?”

每天的我绞破脑汁,只会想这一个问题。直到医生确认为暂时性精神分裂症。一开始我只是有一些神志不清,嘴里不停地絮絮叨叨的说着一些糊涂话。旁人听了,也只觉得好笑。看着每个人笑开了花儿的脸,一瞬间也狂笑的止不住。旁人被我的举止吓到躲的远远的。一直到周围的人走的一个不剩,我才傻傻的停止发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了一遍又一遍……

但更像是在寻找某个找不到家的亲人。

行人有时会在周围吵吵闹闹,有的露出鄙夷的神情;有的用怀疑的`表情试探我;有好心的人把我扶在一个石凳上,拍拍身上的尘土在远远的离去。默默的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忽然之间却又舍不得。

“她,会找到回家的路吗?”我的嘴里又开始不停地念着:“她,会找到回家的路的……”

“她,一定还会在回来吧!”

“只是外面的雾太大,一时找不到方向!”傻傻的望着布满荆棘的布满荆棘的小径,含含糊糊的说。路过的行人也只是摇头晃脑的叹息着:“可惜啦,可惜咯!这么年轻就……,哎!”

一个月以后,医生为我做了各种各样的测试。然而,对于无动于衷的我而言。医生也只能束手无策。神情凝重的对父亲说:“给孩子还是换一个医生吧!”

使劲地盯着门外的医生与父亲的深切交谈,只见父亲脸色越变越沉,双手在空中来回舞动,不知所措。后来,医生面带微笑的推开门,径直走了过来。空荡荡的走廊间传来父亲一人的呼吸声。大概过了几分钟后,父亲乐呵呵的又把我带走。

回家的路上,父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一直把我的小手紧紧拽在干硬的大手里,生怕我走丢了一样。

到家后,我依然坐在石凳上一动不动,依然无神的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路口。偶尔能听得到来回徘徊的脚步声。过不了多久,沉重的脚步声就消失在淡淡地暮色中。

“她在路的另一头等着我?”

“她在路的另一头等着我?”

“她在路的另一头等着我?”

……

“回家吧!孩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的父亲显得格外地残喘、苍老。即使是一股酸劲由心底涌上心头,嘴里却还是不停地念叨着同样的语言。

这样的日子浑浑噩噩的到底过了多久,连我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在那个疯了一样的日子里,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在身边照顾我。不知不觉中父亲也开始变得憔悴;每天一吃完饭,就独自一个人坐在那儿大口大口的抽烟,在烟雾缭绕中,独自沉默。自从奶奶走了以后,父亲的魂也跟着走了一般,总是用最深邃的眼神一个劲地盯着对面的大山。父亲总是告诉我说:“奶奶只是在路的另一头等我们,并不是真正的离开。”

偶尔我也会傻傻的回答:“奶奶一个人在路的那一头岂不是很孤单。”

“孤单……!”

“为什么父亲您总是喜欢盯着大山看呢?”

“你奶奶一辈子生活在这座大山里,从来都没有出去好好走走。生前一直就说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美,但在自然的面前我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输家。”

虽然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但我知道父亲又是在思念奶奶了。随着父亲的眼光看向对面的大山,仿佛奶奶的笑脸与大山相融;每次看着雄伟挺拔的大山,仿佛看着奶奶的笑脸,是那么的真实;又是那么的温暖。我猜这就是父亲一直看山的原因吧!也知道在这个时候父亲开始怀念奶奶了。

自然孕育着人类的灵魂,而人类的灵魂却一直寄托在自然里。我想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输家。我们谁也不知道在路的另一头,到底是路?还是……

有关路的散文

一、童年路

小时候我一直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就是我的远方,就是我梦到达的地方,即使走多久我都会坚持,而外婆陪我走过的童年路,虽历经辛苦,但是那是最温馨的记忆。记得那时交通不发达,每次到外婆家,要坐车,是那种三轮车,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是承载着我快乐的童年,而下了车就得走一段路,有几里路吧,虽然心里有点不甘,但是还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知道走下去就可以看到船了,我很喜欢船,虽然那时不懂,但是觉得很好玩,尤其是我们在这边等船,对岸的人在对岸等船,我们都通过的这个船,到达彼此想到的那边去,每次看着船把我们从河的此岸载到对岸,很是高兴,觉得很神奇,每次都会看到一个叔叔或阿姨在开着船,而我总是会看着他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就是我们的摆渡人,帮我到达对岸。日复一日,任光阴蹉跎了年华,可他们依然。现在他们也老了,而曾经的那条河已经修了大桥,不知现在还会有多少记得那个曾经的摆渡人,也许只有摆渡人才会记得自己曾经帮助多少人到达对岸。

下了船,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那时穿过树林,尤其是那个有下雨的天,我身上搞得泥泞不堪,有时只是会看到两个圆溜溜的眼睛,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知道只要看到那个闸口的牌子,就知道很快就到达外婆家了,有闸的地方就是外婆家,于是鼓起勇气再一步步挪动着艰难的步子,在外婆家不远处,远远就可以看到外婆等候的身影,她在不远处喊着我的小名,此时我心里特别高兴,终于到了。每次到外婆的路很是漫长、艰辛,但是好多年了,我们还是一路走过。也许那就是温暖的力量、爱的力量。

记得长江发洪水,而我不想回家,在外婆家门前的路上一直哭一直哭,真得不想离开外婆家,外婆怕我受伤,便只好把我送回家,我的家在平原,跟外婆家不一样,外婆家在长江边上,而且是泄洪区,一旦雨水下满,外婆家就会受到威胁,而那时外婆家也是茅草房子,风一吹就会风雨飘摇,而南方雨特别多,而我每次一下雨就会躲在外婆身边,特别高兴,也不觉得辛苦,妈妈说我婴儿时特别白,但是跟着外婆种庄稼,皮肤晒得黝黑,把奶油都晒出来了,现在多么努力去弥补,都很难弥补,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就算不漂亮也值得,因为小时候有外婆陪着,就是满满的幸福。

记得那时外婆在一个坝底下种棉花,一大片的棉花地,于是在旁边就盖了个茅草房子,而她的新盖的房子在坝上很远的地方,平时不怎么回新家,但是一个星期都得回去一次,那时又没有车,每次回新家,都跟外婆走很多路,而坝就是挡住长江的水,长江里很多船只,而那时我们没什么钱,只是看着船在水里走,那时特别向往着船里的人,他们不用走很多路,就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我看到那个进闸口的标志,要等很久很久,每次启身,都会问外婆多久才到家,而外婆总是会说:“太阳落山了,就到家了。”于是我就望着西方的太阳,期盼着很快就下山,可是等很久很久才可以到家。后来年纪大了,不得不回家上学了,于是我的学习之路开始了。

二、上学之路

小时候我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也许由于父母很早就出去打工,性格孤僻、冷淡,而我又要带弟弟,那时弟弟很小,他的一切我都要负责,因为我是姐姐。我要教育好弟弟,我必须要成为一个好姐姐,爸爸妈妈在外,一直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发奋图强,爸爸妈妈说:“这样你就不会跟我们一样在外那么辛苦。也许是因为早熟,喜欢在书中找寻许多知识,也许因为心里总是会顾及很多、想很多,所以在自己小小的年纪就背负着一般这个年纪段孩子不应该有的心理压力,由于这样的心理性格,我在高中时就偏离了人生的轨迹,一方面因为爸妈在外,跟我的交流很少,思想上疏于指导,另一方面自己成长的一些坏的习惯,而我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还一意孤行。也许人的成长就是这样的,你的一步步脚印都是你走出来的,你所遇到的你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所决定的,于是你的每一步都得为自己买单。我不相信命运,我只是相信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悟性,但是悟性要得经历过后才会想明白一些事情,也许这就是经历。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每走一步都是因为我的性格所决定的,而对于我的人生最大影响就是我高中,现在有太多的后悔与不舍,以至于每次晚上做梦我都会梦见我穿着校服在课堂上好好听课,而梦中的我是多么认真,是我三年没有过的状态。后来弟弟也受我的影响,他也没读书,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怪我自己,为什么不给他做个好榜样,自己迷失,还让他跟着迷失,再加上感情的失败,一系列的打击,让我高中毕业彻底改变,我整整沉思了一个暑假,为什么我会这样?为什么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为什么会走上这样的路?我想高中把我人生全部的任性、懦弱、放肆、张狂、哪怕是那个特别爱一个人的心,全部都用完了,人生不管你怎么走,最后老天都得让你买单,所以我知道,只有自己变得很强你才会不会被困难打败,人生中谁走谁留对你都没什么影响,因为你很坚定,就如雪小禅说的:“Iamnotasing__songgirl.(我不是卖唱的),是骨子里的清高和教养,是经得起人、钱、事的考验,是心里凝固的资本,溢出的美。”而这种美是别人所剥夺的,是属于你内心的美。跟你的灵魂在一起,就算是你的一举一动就可溢出来得美。于是我重拾新信念走上自己梦想路。于是我踏上了梦想路。

三、梦想路

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想哭了,也许一个人坚强太久了,也会突然得脆弱,从进入大学过后,我开始接触文学,文学让我看到了曙光,让我枯竭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更加理性的面对自己人生的路,但是一条路的选择,要好好坚守,真得不容易,尤其是人性的弱点,总是会干扰你。有的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是一直以来以一颗初心,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就容易走自己所走的路,不容易偏离。就如有的时候在职场中,会碰到一些很委屈的事情,但是我总是淡然一笑,而面对现实跟梦想的差距时,有的时候会特别气馁,但是过后会重整旗鼓,重新出发。就像有位对于歌唱的梦想追求的人他说:“只要有一个人听,我就会唱下去。”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会写下去,这样一直坚守自己的方向,也许走错了路过后总是会让我们收获到更多,以前走岔路了,现在每走一步都很踏实,虽然有点累,但是痛并快乐着,有的时候很庆幸自己的年轻,因为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有的时候又很悲叹自己的不年轻,因为时光真的不多了,不管怎么样,就是能珍惜一秒是一秒,能好好把握就好好把握。没事的时候会去看一些比较有能力的人信息,从他们身上找到走下去的勇气,现代网络就是好,可以让一些优秀的人得到时间空间的传播,让我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他们,有时会觉得是那么近那么远,近是可以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一举一动,远是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一定的人生高度,让人觉得有种可望不可及的距离感,但是由于他们是年轻人,跟我们在一个时代,呼吸着同样的呼吸,总是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与自己相似的影子,因为同样是年轻,很多想法思想是一样,于是在心里默念他们可以做到的,只要努力我就可以做到,而我相信眼睛望着比自己优秀的人,自己也会很优秀。记得自己刚开始时,广阔的社会并不是自己当初所想象的一样,还是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想着那么多年轻人与我同行还怕什么,于是就坚定地走,也不那么怕了,现在比刚出来时,多了些淡定与淡然,记得刚进入社会时,对一切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恐惧感,尤其是刚开始面对现实的挫败还有理想的差距,让人一下子经历了许多,也许就是得经历一些挣扎,才可以成熟,成长,现在困难对于我来说,不是那么恐惧,而是在想办法努力克服,让悲伤的时间去想解决的办法,我相信除了自己,没能打倒自己,人只要有信念,并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总是会迎来黎明的曙光,而我坚信那曙光会照耀到一些发奋努力的年轻人身上。

小 路散文

小 路

徐 军

曾经熟悉的小路,拂过岁月浮尘的风依然是那样温柔,你微笑的面容仍如夏日玫瑰般炽热:“军,你好吗?三十年没见了,你的身影还是那么矫健,只是曾经浓密的黑发已是青丝染霜,眼角增添了思念的皱纹,面颊如风霜刀刻般沧桑。”

真是你的声音吗?甜的让百草陶醉,摇摆欢迎。穿过世事浮尘的风朝我温暖而又单薄的吹来,我的思念在你的微笑中飘荡!世界真的很大,你一个远行就让我丢失了你甩着马尾辫的身影;世界又真的很小,我又走回了从前,重新踏上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小路。

这是怎样的一条小路啊?缓慢的脚步丈量着迟到的酸楚,委屈的泪汗滴入草丛,惊起那曾经美好的青春往事,遥远的《路边吉他队》歌曲在耳畔银铃般唱响,一晃,整整三十年了!……

这条曾经熟悉的小路因为没有你而日渐荒芜,微风轻轻的贴近我憧憬的脸颊,轻抚着你托着腮,尽享爱情的甜蜜,是呢喃曾经羞涩低头的情语?还是羞看未曾成熟的颐莲?

就是这条小路带我走向远方,我看到了巍峨的山巅和广阔的海洋。我曾在海边倾诉爱你的誓言,却在捡到七彩扇贝后,以为这就是爱的礼物,忽略了身后你的`思念依旧是波涛汹涌,张望的泪眼如此大雨滂沱。我曾在山巅呼喊你的名字,空山回音别让你久等,你的名字一定腾上蓝天。为什么一想起你的名字心就不停的落雨,不熟悉的小路怎么会有这么多坍塌的伤痕?

我用孤单的脚步耕耘着小路,路因我的倔犟而延伸,我发现难以忘却的回忆竟如此之多,落日的晚霞为我披上初恋的色彩,你轻盈的来而复去,所有鸟儿停止了歌唱,你的身影弥漫开淡淡的忧伤,我和你的影子推心置腹的对话,百草交头接耳,抬头倾听,它们相互掺扶,秀着恩爱,嬉笑的打量着我们俩的影子。

沿着小路行走,我寻找久违的笑声,路的那一头,熟悉而又恍惚的身影,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如那股摇摆不定的风,穿掠过我的耳帘:“军,为什么三十年前曾经平坦的小路会有如此多坍塌的伤痕?你一定在我离去后遥望我远去的背影伤心过,……”我,笑着不语。

世事弄人,那个熟悉的马尾辫又不见了踪影,所有的沮丧迎面扑来,所有的思念茂密一地,我又继续行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耕耘着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小村路散文

“村道终于修通了!”看到三叔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感言和一张尚未完全竣工的村水泥路面图片,心中有种难抑激动的喜悦,并勾起了我无限回忆!

老家地处中原,放眼一马平川,但经济始终感觉欠发达。我们村是个自然村,也就是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村子不大,从东到西长不足三百米,南北宽不到百米,只有一条街道,大概二百口人左右,原生产队时分东队和西队。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包括离家的二十几载,家乡人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物质条件愈发充裕,彩电、空调、洗衣机,冰箱、煤气、热水器,手机人人掌中持,汽车多数家中有,可谓城里人用的,农村也都用上了。农村老家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不得不说也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丰硕成果。我为什么还说经济始终感觉欠发达呢?这既有和发达地区的比较,更有从村貌村路多年不曾有较大改观来讲的。

多年来,村中街道一直都是土路,坑凹不平。少年时代,我们经常在街道玩耍,玩弹玻璃球、打四角(纸叠)、踢沙包、斗拐等游戏。最有趣的还是玩开车,把架子车前辕绑在另一车轮轴上,一人掌方向,众人推着跑,可搭乘人。由于路不平,掌方向之人可需要些掌舵本领的。遇月亮之夜,小伙伴会一起玩捉迷藏;每年元宵节,我们会挑着灯笼满街跑,有时会比看谁的灯笼漂亮。午饭时分,爱热闹的街坊会端着饭碗蹲在街边,三三两两,边吃边扯些张长李短,讲些道听途说的奇闻趣事,或互开玩笑以取众乐。街道边,时常有家户堆垛的麦秸秆、柴火垛。农闲时节,闲散的人们便会聚靠在麦秸垛晒太阳,或凑在一起打纸牌,悠闲自得。

在老家时,我不喜欢下雨和下雪天。因为每逢阴雨便无法出门,街道一片泥泞,无处下脚,易滑难行。下雪虽感好玩,但雪融化后道路和雨后类同。雨雪过后天晴,街道日晒渐开,因有人踏车轧,留下坑辙,路就更不平了。记不清哪一年,村里用四轮拖拉机从砖厂拉了些灰碴,铺在街道上,好像比以往好走些了,但没过两年便恢复原状了。我离家后少有回去,但每回皆会对村路哀叹,特别是雨天进村,坐车上车辆左右滑摆,走路更是寸步难行。我便猜想长期居此的村民天天要走此村路,恐怕比我哀怨会更多吧!

据我所知,村村通公路已经提出好多年了,我所工作的陕南山区都已基本实现,却不知中原大地为何如此滞后?前几年,村西头的大路通了水泥路,父母也从老宅搬到了临路的西院住,回去大可不必为进村路难行发愁了。

上次回家,看到村中街道地面已碾压平整,走在上面土似面粉扑散脚面,虽裤腿和皮鞋沾满了尘土,我却似走在了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上,心情别样舒畅。母亲和我交谈时,感慨说:“这路早些年修才好,现在即使修好也走的少了。”在与担任村干部的’儿时伙伴闲叙时,他对我讲,路铺好后还有装路灯的设想,在赞许的同时,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个美丽村庄,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边闪亮着一盏盏迷人的灯光,一幢幢别墅型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群群男男女女有说有笑。

村路终于铺上了水泥路面, 从三叔的微信朋友圈让我看到了所有村民和我一样的喜悦心情。“村村通公路”的好政策虽然来得有些慢,但大多数村民还是等到了!

路情感散文

这少年正在走路,笔直的路,笔直的腰。

晶莹的汗珠正在烈日下闪着光,顺着宽宽的额头流下,有一些被他那不长的睫毛挡下,剩下的则滾入了他微微泛红的眼眶。可他并没有伸手去擦,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依旧缓缓的走着。

这条路他父亲已走了二十年,七千三百天。一天两次,早上五点去一次,晚上八点回一次,风雨无阻。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将自家祖传的芝麻酥多卖一些,勤奋老实的父亲就像其他千万个普通的父亲一样,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的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便毫无怨言的将自己大半的生命精血耗在了某一条单调而又饱含艰辛的路上。

所以他并不想在第一次走的时候就因为多流了几滴汗水而退却,他知道自己脚下踩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经过父亲的汗水滋润过的!

父亲天生脚跛,骑不惯三轮车,他喜欢扁担的两头均匀的压在肩膀的肌肉上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虽然走的比别人慢些,但心里踏实,久而久之,这条路便被他那滑稽的脚步踏的平坦光滑,再也生不出半株杂草来。

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父亲执意保大不保小,理由是孩子没了可以再生,老婆这辈子就只准备找一个。母亲笑了,微微翘起的嘴角洋溢着幸福,她喜欢父亲的敦厚老实,说话直接从不转弯抹角,但他毕竟还是理解不了母爱的伟大。孩子的生命本就是母亲赐予的,谁活不都是一样,女人该有的她都有了,只是可怜了这孩子,眼睛还没睁开就要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实在不忍,毅然的将自己的生命之火传给了他。后来有一次听醉酒的父亲说,母亲是天底下最贤惠的女人,事事都依着他,那回是她唯一的一次依着自己的性子做决定,他从未怪过她。

小时候,他不止一次的要求跟着父亲后面走一回,沉默寡言的他完全随了父亲的性格,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他真正的目的,只是想接过压在父亲肩上部分的芝麻酥,让他的背不要驼的那么快。有一次,他牛脾气上来了,顶着牛角非要接过父亲的担子,父亲一下子急了,扇他一记重重的耳光,怒骂道: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看着他委屈的泪水,父亲就想起了母亲,顿时焉了不少,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只要你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将来有出息了,要陪我走有的是机会,现在不努力,将来就会像我一样,一走就是一辈子。

他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再也没有要求父亲将肩上的担子分给他些许,只是以勤奋苦学的方式去报答他。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理想中的名牌大学。可就在接到录取通知书这一天,却传来了父亲病危的噩耗,这位铁铮铮的汉子竟在自己走了二十年的路上,被肩上那条陪了他半辈子的老扁担一下子压垮,竟再也没有爬起。

满怀悲痛的他实在不解,这一条路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竟能将父亲那大山一般的身躯给彻底拖垮。所以他要亲自的走一次,这条父亲走了二十多年的路。

以前,他虽然没有真正的走过,但却看父亲走了无数次,自己也在梦中走了无数次。父亲走的似乎永远都是插满桂树的那一侧,灰褐色的树干从棕黄色的土堆边缘延伸出来,翠如新柳的枝条也在和煦的秋风中欢喜的招展着,惹得一个个白如棉芽的桂花笑的生出香儿来,迎风扑鼻,伴着父亲飘了二十年,陶冶了他那仅有的一丝情操。

现在,桂香还是有的,从过往的车辆掀起的呛鼻的尾尘中穿过来,再附着一股子酸臭的汗味,只轻轻的吸上一口,便灭了他淡袅雅香的梦。原本他依着对面清晰可见的高楼断定这条路最多只需一刻钟便可走完的,可是现在他至少已走了半个多钟,抬头一瞥,竟还有一大截已铺好了静候着他,冷不丁的一低头,汗水早已顺着下巴滴下,从黄里透着黑的颈部淌过,再慢慢的渗入皮肤,融入了淋漓的血液,流向了红的发烫的心脏。他不由得心里一酸,几滴冷汗又化成了在眼眶打转的热泪。

但他还是没有伸手去擦,甚至连头都没有甩一下,只喃喃的说了句:“这就是生活么?”

远远的望过去,从憧憬中看生活,它总是美好的’。就像隔着一层纱去看如花的脸,是那么的绝美,妖娆而又不失神韵。就算你掀开纱去看,这张脸与刚才的也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也只不过长满了麻子而已。

父亲去世的那天晚上,他躲在一个月亮看不见的角落,毅然的将那张早已被泪水浸湿的通知书撕得一地。

第二天,他不顾三亲六戚的强烈反对,用父亲毕生的积蓄开了一家糕点店。

二十年后,他的生活也并没有像传奇故事中的主角那般的精彩,他只是将自己的糕点分店开到了第五家而已。

期间他经历了两次破产,其中的艰辛与苦难自是不言而喻,让人惊奇的是,每一次他都能用一根黄里泛红的旧扁担东山再起。那一条路也被人间间断断的滾上了沥青,铺上了水泥,一旁矮小的桂树也应着盖起的高楼换成了枝繁叶茂的龙柏。

每每酒酣之处,总有朋友会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不选择上大学?”

“因为这就是生活。”他眯着早已被酒精涨红的眼说。

看着朋友们面面相觑,纷纷投来夹杂着羡慕的崇敬目光,他微微扬起了嘴角,举起杯中的满酒,连着他已经到了喉咙口的那句话也一起吞下了肚。原来,人在人生的风浪中站直了身子,也是可以很高很高的,不看他站起来,就不知道他平时是怎么爬的!

这个故事是真的!

关于路的经典散文

一条公路从我家门前穿过,宽阔又干净,像一条银白色的带子,将过去、现在、未来紧紧相连。

过去篇

一条马路,伴我走过春夏秋冬。无论上学,还是赶集,它就像连接乡村心脏的大动脉,舍它其谁?

但是,走在这条马路上,却颇让人不爽。尤其是下雨天。

我小心翼翼跷起左脚,右脚倏地前伸,双脚用力,轻盈地跃到另一块略微凸起的石头上。一边四处张望,希图从一片片泥水坑中找出几块可以下脚的石头,一边在心中抱怨:“难道这里真的没有可以行走的地方吗?难道每隔几天我都要走这样的‘路’去上学?难道这条路不可以‘更新换代’吗?”望望周围黄黄的泥水,我迟疑不前。突然,一辆大巴迅速驶过。“啊!”我尖叫一声,立刻撑开雨伞,垂下伞面,牢牢护住身体。看着被碾过的泥水如浑浊的浪花朵朵绽放,耳边传来“噼里啪啦”的撞击声,情不自禁感叹:“唉!生活不愧为最好的老师,又告诉了我雨伞的一种新用途。啊!。”刚收回雨伞的我顿时被另一辆车溅起的’水花“亲吻”,从发梢到衣角,颗颗饱含泥土气息的水珠骄傲滴落。我不折不扣cosplay了一次“落汤鸡”,心中既羞又恼:“这什么烂路啊?!”

现在篇

伫立马路边,看着漫天飞扬的沙尘,我连忙用手紧紧捂住口鼻,看着一辆辆嚣张的大卡车旁若无人地疯狂而过,心中泛起淡淡疑惑:“最近越来越多的大卡车驶过这条路了呢,干嘛?”

坐在教室里,突然听到同学们的谈论:“知道吧,听说要重修马路了!”“不会是假的吧?”“应该是要修了。”心中潮水般涌起连天诧异与期待:“谢天谢地,终于要修马路了呢!”

望着公路上来去匆匆的卡车,想着马路上堆积的石头,听着远处压路机的“轰轰隆隆”,眼前掠过乡邻近日来愈加灿烂的笑靥,心中千万遍幻想着新公路的样子:“是不是可以不带雨伞了?是不是可以不用犹豫不决无法‘下脚’了?是不是可以不用纠结于雨天的美好了?。”

未来篇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真不知是谁说的,但我觉得真是说得太好了。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公路修好了,大棚蔬菜基地建成了,上学、赶集不用再“裹”着一身泥水或“沙尘暴”艰难前行了,真好啊!

“新农村改革风暴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瞧吧,那些昔日“灰姑娘”式的建筑村落现在全都摇身一变,变成了美丽而高贵的“公主”。眼前景象让我想起两句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能不让人兴奋吗?

听说,我们这儿还要搞“居民点”,还要开辟田园,开发风景旅游区,搞农家乐,还有全国各地的大老板来这儿投资建设。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不也是建设幸福中国的一部分么?

真好啊!

人们常说,“睡着都能笑醒是一种很美妙的状态。”我想,这不就是一种“睡着都能笑醒的美妙状态”吗?

真好啊。

亲情路散文

有一条路心心相通,这是亲情路。有一条路血脉相承,这是亲情路。

三哥儿子结婚,这样的喜事我应该回去,一是表示恭贺,再以示亲情。我也想回去,联络一下感情,再不走动,人生疏亲情就淡了。怎奈身不由己,不是想走就能抬腿迈步的。再者多年在外已习惯了清静,发怵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只好狠狠心委托家中的妻子全权代表了,最终又一次错失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增进感情的机会。

晚上,迫不及待的给妻子打电话询问婚宴盛况,知是兄弟姐妹中就缺少我一人。听得我像做错事一样浑身不自在,好似我不谙人情世故,故意躲避似的.。妻又说母亲也去了,是三哥亲自开车来接的。闻听这话心里一动,顿时双眼噙满泪水。想不到三哥平时大大咧咧,这件事上想的周全,做的得体。再忙不在乎这一会儿,想事再多有一事不能疏忽。作为一个侄子,心里装着大娘,眼里有大娘,有情有义啊!其实,饭店离家很近,走着也不过五分钟的距离,由妻子陪着一同前往即可。三哥坚持用车接,就是想让老人家高兴开心,更是珍惜亲情,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在婚礼上说明家族兴旺,也给小辈做个榜样。尊不是挂在嘴上,敬要有实际行动,孝不能等待。

伯伯膝下三儿二女。婶子伯伯七十多岁时因病先后辞世,那时孙子还小,错失天伦之乐,都留下遗憾。待我父亲去世时,两大家子长辈的只剩母亲一个人了。 母亲虽然有儿女 们悉心照料,同时也得到侄儿侄女们的关心。逢年过节奉上花的吃的,逗着老人开心。每当身体有恙,心有灵犀似的不请自到,炕前探视问候。亲情是良药,每当这时母亲的病已好了一半。不缺亲情的母亲越发争气,越活越精神,九十岁了硬硬朗朗,喊奶奶的,喊老太太的,多皱的脸上绽开的是慈祥,眼睛眯成了缝,看书都不戴眼镜的双眼已经看到第四代成人,母亲是两家人的宝和骄傲。三哥家临街,开了小吃店,母亲每当路过都要被请进去,吃是吃的送是送的,三哥在大娘面前寄托对母亲的思念,把对母亲的孝心给了大娘。

光阴荏苒,人一茬顶一茬成长,年长的渐渐变老,并给每一个人送一句箴言: 富裕的生活一定要有富余的亲情,只争朝夕,无悔养育恩。

大娘没有养育恩,大娘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父母不在,大娘就是母亲。看一看,孙子娶亲成家了,笑一笑,幸福进家门。乐一乐,好运降临了。

路再近,一步一步也漫长;有的路,不能再慢慢走。乘上车,早一刻看看幸福的孙子;坐上车,省些气力,好好看看孙媳。一声奶奶,那是天籁的声音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