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的故事
- 文档
- 2024-09-06
- 10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方法的故事,本文共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十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暖的东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文章的秘诀。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他看着小苏轼那稚气的样子,又看看眼前这美好的晚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在这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得这两句更加合实景,更有韵味吗?”小苏轼想了一会儿说:“前一句加个‘摇’字,后一句加个‘映’字,句子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
苏洵摇了摇头说:“太平淡,缺乏韵味,再看看,再想想。”
小苏轼又思考了一番,将两个字改成“舞”字和“隐”字,念道:“轻风摇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洵听了,微微点头说:“有点意思了,但还嫌平了些。”他又摸摸儿子的头说:“一定要多多观察,细细揣摩。”
苏轼看啊,想啊,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夜间,月光透过丝丝垂柳的枝条照在地上,和风吹过,将月影筛碎了,皎洁的月光,照到盛开的梅花上,花朵在溶溶的月光下渐渐淡下去,花色与月色融为一体,消失了。这时有两个字跳到他脑中,他随口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个“扶”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体态,也写出了春风的情意,把景物写活了。这个“失”字,写出了梅花月色溶在一起,分不清是花色还是月色,把诗的境界烘托了出来。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累了也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9,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清末秀才,字写得好,诗词做得好,历史知识也很丰富。吴晗的父亲教子很严,吴晗是长子,对他要求更严。7岁时,吴晗就进小学念书了。他学习刻苦勤奋,风雨无阻,不仅功课好,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家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到处借书看,尤其喜欢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有时为了借书,竟要跑上百八十里路。他看书既快,又能“过目不忘”,因此家乡的人都称他为“蛀书虫”。
吴晗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每况愈下,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不能继续上学了,就在苦竹塘的椒峰小学教书,一来谋生,二来挣些钱贴补家用。大革命时期,吴晗曾和几个同学商量,打算到广州去投奔黄埔学校,因为筹不出路费,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可吴晗继续读书的念头却很强烈。1927年春夏之交,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吴晗因为自己的婚姻问题和父亲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给家里写信,说因升学无望,打算到五台山去当和尚,因那里有很多有学问的名师。又过了不久,他给家里写信,说受朋友接济,已到杭州并考上了之江大学预科。吴晗的母亲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卖了自己结婚时的首饰,把钱寄给吴晗,供他读书用。
吴晗在之江大学预科学习了一年,后因之江大学停办,他从杭州来到上海,1929年考入中国公学大学部。在那里,他不仅学习刻苦,还开始了史学研究,并因在最后一个学期写出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西汉的经济状况》,受到史学前辈的重视。1930年8月,他用卖这篇论文所得的80元钱作路费,来到北京,起初想转学到燕京大学,但因为他的英文成绩不好,被燕京大学拒之门外。随后,他想报考北京大学,无奈考期已过。
后来由燕京大学文史研究员顾颉刚介绍,吴晗来到燕京大学图书馆做馆员。利用工作之便,他读了半年的文史典籍,也积攒了点钱。半年后他辞职,自修准备考大学。备考期间,他还草成了一部3万多字的《胡应麟年谱》。到了考期,先考的是北京大学史学系,这次国文连同英文考得都不错,只是数学得了零分,北大没有录取他。他只得又去报考清华大学,考试成绩仍同报考北大一样,原本不应录取,但学校考虑他优异的国文和英文成绩,认为人才难得,就破例录取了他。
1931年秋天,吴晗进入清华大学史学系二年级。那时,吴晗的家境更加不好,为了维持生活,他在清华兼职工读,每天课后利用两个小时帮助整理“大内档案”,不仅接触到更多的历史文献资料,而且每月还得到25元的酬金,能够勉强维持生活所需。这时,吴晗还做出了一个“专攻明史”的决定,当时在北京的大学中专攻明史的人并没有。吴晗学习历史很踏实,尤其在攻读明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掌握了很多知识,为史学前辈所赏识,也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同学中有人给他起了个“太史公”的绰号。
“列宁的照片”
—— 学习应“专心致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这位摄影师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
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
上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芝加哥,有一名无业游民叫巴比克。一次搬家时,不慎将祖传的一只中国瓷器打碎了。这是只价值很高的古玩,巴比克捧着那些碎片,心疼得不得了,总不甘心白白扔掉。好在他心灵手巧,当即将碎片重新收拾进行粘合,接下来他发现瓷器还能将就着用,美中不足的是裂缝还是能够用肉眼看得出来,而且粘合得也不很牢固。巴比克不甘心,他决心找到一种更好的粘合剂来解决这些问题。
巴比克跑遍了整个市场,但结果令他失望。他决定自己动手,从传统的树胶、角胶、蛋清入手,先后试用了近百种胶液,进行了上千次试验,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最后他成功地将那只打碎的瓷器粘合到满意的程度,不仅用肉眼无法分辨,而且粘合得相当牢固,跟烧出来的不相上下。因为掌握了这手绝活,五年之后,由巴比克执牛耳的BBK粘合剂公司已是芝加哥最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之一。
每一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之前,都有着貌似高不可攀的难度。这时候,有志之士往往选择迎难而上。这个迎难而上的过程,就像爬山,尽管高处不胜寒,但惟其有难度,才成就了高度;只有站到某一种高度的人,才有机会看到生命里更美的风景。
忘金,才能夺金
爱迪生“读书” ——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
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
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
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
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
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
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
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
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
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
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
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
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
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
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
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
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住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正如俗话所说:“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加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呢?”尔后,他给我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我小的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竟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我。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我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滑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