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教学设计模板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心得教学设计模板,本文共1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心得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版学习心得

我作为青龙县第四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之一,在一小报告厅,听取了孙立革老师的讲座《教学设计与实施》。从讲座中我汲取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不但加深了我对以前所掌握知识的理解,而且学到了很多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思考到和没有解决好的内容,此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清楚地认识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在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少,进而师生负担会很轻,从而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课堂才是幸福的课堂。

相反,低效的课堂设计会产生很差的课堂效果不,学生在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就会很多,进而师生负担会很重,就会让教师没有时间去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久之,课堂教学效果之差便可想而知。

第二:了解了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会因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而各有不同。

教育名家叶澜教授谈一节好课的标准是:①有意义,即扎实。②有效率,即充实。③生成性,即丰实。④常态性,即平实。⑤有待完善,即真实。教育名家钱守旺老师在谈数学教学中也特别指出:一节好课应该①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②趣。导入引发兴趣;新课保持兴趣;练习提高兴趣③活。方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教活;情感激活。④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⑤美。氛围美;风格美;感受美。

通过学习,我在心中也确定了一节好课的标准: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能针对问题进行深思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团结互助的;课堂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能有所收获的。

第三;明白了设计一节好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吴正宪老师说过,要设计一节好课,必须要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我们在设计一节好课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材料准备几方面。就是说在设计之前我们要整体把握学段内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 ,整体把握一节课的前后联系;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问题法等;准备教学材料如实物图、表格、学具、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我们设计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第四:学会了如何上好一节课

一是充满激情。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

二是学会尊重。真正的教育并不把学生个个培养成参天大树,而是即使是小草也要让它展露健康的绿色,绽开芬芳的花朵。尊重每一名学生,做学生成长中的阳光与雨露,付出真爱,静待花开。

三是学会激励。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莞尔一笑会坚定学生求索的信心;教师的首肯和赞许会开启学生心智的闸门;教师的幽默与风趣会留给学生睿智和风范……赏识的话语激活了思维,激情的评价喷发了启迪、碰撞,唯有如此才会让课堂的灵性闪光。

四是注重生成。当我们在课堂上认为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道理时,不妨再让学生解释一下,可能就会发现其中的合理性。也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积累了教育智慧。教师要不断利用生成提高教学的预设水平,同时要将生成及时转化成新的预设,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预见性,更能激发出有效的生成。

五是善于调控课堂。课堂教学不能千课一面,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静。

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附: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要求:

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 ,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 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 学情境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 法来解答。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经过前一个环节之后,对有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方法已经明确。在本环节 主要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单位“1”以及怎样通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固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具 体的计算方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为教 学基点,教师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晰所学知识,做好知识的建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 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湖北云梦 崇山峻岭, 风景优美, 这里有高大的乔 木林、低矮的灌木林, 还有大片的草地。 下面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从这张统计图。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 信息? 师: 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 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 师:怎样计算 1/2+3/10―1/5,你 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师:反馈评讲 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是什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比较: 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说明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生成 生:乔木林占 1/2,灌木林 占 3

/10,草地占 1/5 生:1/2+3/10―1/5 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 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

学生自主探索对 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目 尝试计算 的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 的能力。

理由。 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 用递等 式计算, 等号一律对齐, 分数线在同一 条直线上; 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 分数。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 说说分数加减 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归纳: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法 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都是从左往右依 次计算,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 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 帮助啊?今天学到的知识, 你觉得它有 什么用啊? 独立思考,向老师报告 对学生收获的知 识加以梳理巩固 让学生明白数学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来源于并应用于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1.完成教材第 118 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2.完成教材第 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 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八、板书设计乔木林占 1/2,灌木林占 3/10,草地占 1/5 1/2+3/10―1/5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 种方法来解答。 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 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 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

有些问题是有单位“1”的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需要找单位“1”再进行运算。这个环节添加了异分母分 数的连减和带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自我优化。学生在经过前一个环节之后,对有小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 算题方法已经明确。

在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单位“1”以及怎样通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 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固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 会具体的计算方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 为教学基点,教师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明晰所学知识,做好知识的建构。

1.教学设计模板

2.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3.《司马光》教学设计模板

4.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模板

5.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

6.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7.《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模板

8.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9.英语课教学设计模板

10.小学生教学设计模板

今天,我有幸听了吴老师针对如何撰写出一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有趣生动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一、三维目标。

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能力特点设定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要达到三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定三维目标中,教师应该明确写出具体化的量化标准,如:你能让学生学会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真正掌握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只有目标明确及具体,你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好好反思--解决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以求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所教的内容在教材中处在什么位置,和前后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依据课程标准与往年的中考考点,结合本班学生的能力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不同方面有目的的进行考察,从而了解不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过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后,确定需要破解的第一个难点是...、第二个难点是....以这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对症下药。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

这次讲座讲了很多以前都没有想过的知识,教学设计考察了老师对于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将自己理解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清楚明白,这又是作为老师的功底和能力。对于农村教师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应把目光局限于上完这节课,我们应该把目标放长远,开阔我们的视野,多学习新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从各个方面丰富、完善和发展自己。

五、教学反思:

1、特点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这节课设计与真实环节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次,新课改使我们广大英语老师面临新的挑战。因为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设计者(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呢?这是教师普遍关注的具体问题。经过这次《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我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有了以下体会:

1、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2、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考虑与新《课标》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运用和实践,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形式多样的操练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新《课标》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备课时,除了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带着“任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高。

4、在课堂上尽可能创造互动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积极表现自我。教师还可借助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情景对话、角色表演、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5. 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每位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创新,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教学设计模版的学习心得

在实施新课标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这次有幸学习了教学设计参考模版的设计理念使我获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定教。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再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实际。这一课希望我的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三、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反而要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将加强教师、学生的互动,多研读教材,多调查研究,备课时抓住学生的本质,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

6月1日至8日,我市开展了小学教师技能全员培训活动。我积极地投入到其中,下面是我参加培训以来的心得体会:在培训开学典礼大会上,刘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感受颇深。他对我们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表示敬意,对教育工作者们所付出的辛劳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还生动地阐述了这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大业,人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的整体目标。刘局长在报告大会上明确指出:

(1)培训目标一定要明确,充分认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2)要善于学习实践,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

(3)锤炼师德师风,造就素质教师队伍。刘局长的讲话精神明确,大政方针透彻,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动员,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职,尽力的一种体现。在学科技能培训中,听取了我市教研室林景教研员讲述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浅。他生动地讲述了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它包含了“三率一分“、”三个参与"和“三有”;而要做到有效教学,第一,要进行有效备课,特别提到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我深有同感,我们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形式上,为了应付检查而用大量的时间在“写”教案上,而应把时间用在L性备课上(如看教材,看教参,看课标,搜集信息......);第二,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要研究课标,分析教材编排的体系,深入地了解学情等;第三,要设计有效的练习。练习的设计

(1)计算层次准;

(2)注意形式多样性;

(3)重视内容新颖有趣;

(4)应重视生活化;

(5)要少而精。

第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它包括了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提问;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上内容林景教研员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讲解,为我们这些培训的教师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还听取了骨干教师分别为我们进行了一、二年级上、下册数学教材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他们分析了教材的总体目标,编排的特点,教学建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这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并获取了宝贵的经验?经过这次的技能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还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培养21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袋鼠》这首乐曲短小精致,全曲只有47秒,表现了袋鼠欢蹦乱跳的情态,可爱活泼。聆听时,我被音乐所带来的忽远忽近、忽松忽紧,袋鼠在调皮灵动的蹦跳感觉所打动。经过反复聆听,更加细致地感受到这些感觉来自于钢琴奏出从低到高再到低的、短促的装饰音旋律,在有节律的休止中跃出的音调,以及乐曲的速度变化表现的袋鼠有快慢的在蹦跳。

l切入点的选择把握

根据自己的聆听感悟,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我以节奏松紧、旋律高低、乐句结构的感知作为教学切入口。并设想通过律动、游戏、图谱等教学手段让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欣赏《袋鼠》,能够感受与品味音乐所表现的灵动、活泼的鲜明形象。2、在律动的学习中,能够感受体验速度、节奏变化带来的忽快忽慢、忽紧忽松的美感与快乐。3、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乐曲的乐句划分,能够听辨乐曲的乐句。4、运用模仿、体验、对比、哼唱等方法,参与聆听,较好的品味音乐。

l第一稿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在聆听中感受

1、直接播放音乐,让学生说说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如果是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你觉得会是什么动物?

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个动物走路的特点――跳,但不揭题。

二、在律动中体验

1、教师律动,学生看。(律动为:双手蜷在胸前,从音乐自上而下,再往下有节奏的进行,长音处做手臂轻微晃动状)

2、你发现这个小动物跳的有什么规律?

3、学生回答。

4、师生律动。

5、揭题。

三、在游戏中感受

“传卡片”游戏

1、教师:老师把四张袋鼠卡片分别给四组的第一个同学,学生扮演大草原,袋

鼠会在你们中玩耍蹦跳,一组就是一片草地,从第一组开始,要求学生听着音乐“传卡片”,期间袋鼠会在某各地方休息,休息过好再跳就是从另一个组开始传卡片。

2、游戏进行2次,提出要求:让卡片随着音乐进行。

四、在图谱中升华

1、教师出示图谱,让学生看着图谱随音乐做动作。

2、让学生跟着图谱划两遍。

3、教师演奏在钢琴上演奏没有倚音的断奏旋律,让学生感觉这时的小袋鼠与前面比有什么变化?

4、学生对比感受。

l教学反思:在经过了教学实践以后,我发现了原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律动的'设计有问题。纵向的跳跃不符合袋鼠的形象,不能表现音乐所表达的忽远忽近的感觉,因此要重新进行设计。2、看看整个课堂,有律动、有图谱,看似手段很丰富,花样很多,但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走进音乐,仅仅是为了动而动。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还是很难表现出袋鼠灵动的、欢蹦乱跳的情态。而这些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品味什么?怎样品味?因此学生也是没有较深的情感体验。于是我重新进行了教学的设计。

还是以节奏松紧、旋律高低、乐句结构感知为切入口,不过在第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发现,装饰音“倚音”的运用特别有味道,特别能表现袋鼠灵动的形象,因此又增加“倚音”的品味为教学的切入口,并对教学安排进行了如下的调整:

l跟进:第二稿教学设计

一、在聆听中感受

1、直接播放音乐,让学生说说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跳跃的,活泼的,快乐的)

2、再次欣赏,如果是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你觉得会是什么动物?

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并揭题。

【教学设计意图】:改变了原来没有揭题的设计,在学生感受到都是与“跳”有关的一些动物时,老师告诉他们音乐家所要表现的动物形象,并介绍作品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更有聆听的兴趣.

二、在律动中体验。

教学过程:

1、教师律动,学生看(律动设计为:左手平摊做草原,用右手的食指随音乐做

点跳动作代表袋鼠形象,音乐开始的时候,“小袋鼠”从手掌根部开始向手指尖跳,然后又往回跳,音乐停顿时,以手指不动、手腕晃动表示。)

2、你能跟着老师一起来吗?学生与教师一起律动

3、你能跟上音乐自己做吗?学生单独律动。

4、师:在音乐中,你发现袋鼠跳的有什么规律吗?

5、学生回答。(有快有慢、跳跳停停、很活泼很顽皮・・・・・・)

6、师:说的真好,小袋鼠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那是因为音乐的速度是有快有慢的。那快慢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大家再次安静地聆听音乐,找找音乐速度变化的规律。

7、生交流。每次起跳都是慢――快――慢。

8、再次律动,能较准确地跟上音乐的速度,体验速度的变化特点。

【教学设计意图】:从教师律动示范到师生一起律动,再到学生自己跟着音乐律动,教师在这些步骤中什么也没说,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体验体验再体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小结音乐的特点,然后再回到音乐中律动,这时的律动比起第一遍做得更好更到位。

三、在对比中品味。

“品味倚音”

1、教师:小袋鼠很顽皮、很灵动,请你们听听老师演奏的两个片段当中哪个更加的灵动与活泼?(教师钢琴对比演奏没有倚音的与倚音的第一乐句)

2、再次演奏有倚音的第一乐句,用手的动作把倚音向上滑动的那种感觉表现出来。(教师引导手做微小的上扬动作)

3、跟琴用“deng”哼唱第一乐句,表现倚音,并用手势帮助自己找到倚音的歌唱感觉。

4、再次回到律动,品味倚音所带来的袋鼠灵动跳跃的感觉。(教师钢琴演奏跳跃部分的音乐)

品味“断“与”连”

1、小袋鼠一直在顽皮地蹦跳吗?音乐中有没有与“跳跃”不一样的片段呢?

2、再次聆听全曲,听到音乐不跳跃的片段时用你的身体动作告诉老师。

3、说说这些片段的音乐有怎样的感觉?好像袋鼠在干什么?

4、教师钢琴演奏连贯部分的音乐,请学生再次美美的用身体感受连贯的长音。

5、教师钢琴交替演奏跳跃和连贯,学生敏锐地捕捉和快速地反应。

【教学设计意图】:在确定了“品味”的内容时,教师就要在如何“品味”上下功夫。 “品味倚音”环节中,从“对比聆听”入手,感受倚音带来更加灵动的感觉;接着让学生用手势找感觉;然后引导学生用“deng”哼唱;最后回到律动中,完整品味。从以上的步骤不能难看出,教学步子迈的很小很小,也就是在这小步子教学中,通过简单的教学手段如对比、手势、哼唱等,把学生的体验引到细小的点上,让学生真正品出“倚音的味道”。又如,品味“断“与”连”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感受到“断”与“连”的不同,接着让学生体验音乐不跳跃片段的感觉,紧接着再说出感受,最后用身体感受,并分辨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以上步骤每一步也是走得很细微,都是落实到要“品”的细节上,只有这样小步子、细小的教学方法,才能有较深的情感体验,才能品味音乐。

四、在游戏中升华

教学过程:

游戏“传卡片”

教师:老师把四张袋鼠卡片分别给四组的第一个同学,学生扮演大草原,袋

鼠会在你们中玩耍蹦跳,一组就是一片草地,从第一组开始,要求学生听着音乐“传卡片”,期间袋鼠会在某各地方休息,休息过好再跳就是从另一个组开始传卡片。

2、游戏进行2次,提出要求:让卡片随着音乐进行。

【教学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沿用了第一稿的设计,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乐句的三个乐句。虽然学生在速度上跟不太好,但学生体验到了乐曲所带来的疏紧感与快慢之别,并且非常自然的了解音乐包含了3个乐句。

宁波市太古小学 郑昕

理念决定设计 细节铸就成败

――区片段备课活动心得

周老师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中要求大家进行片段备课,主题为“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其实对于这个内容,我们不陌生。在很多次讲座与交流中,周老师已经告诉了我们教学的方向与目标,但如何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如何实施?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还不确定,还需要操作与体会。在她的压力与引领下,我们分头开始着手这份作业。

原先的我想得很简单,不就是要体现“学生的音乐体验”吗?让他们多听听,设计一个合适的律动就行了。于是开始了文本细读、细听感悟。在无数遍的聆听的同时,找了很多关于袋鼠的录像资料,以及与同行的

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主题教学单元设计,通过学习讨论,我明白了什么是主题单元设计,及其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思维导图的制作及运用,演示了MindManger软件的使用,我自己练习制作了思维导图课件《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主题单元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主题单元设计” 一般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2.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二、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问题,我学习者认为:

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及学习态度

2.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学习风格涉及的方面很多,常表现为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同时,学习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而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是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对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选定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进而确定教学过程结构和形成性练习,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考虑。

3、教学目标是以对学习需求分析来确定的,但教学目标的实现则要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运用来达成,而教学评价则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

4、充分的学习需求分析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先决条件,是决定是否需要教学设计的前提。

5、严格把握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基础工作,而熟悉教学大纲是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

6、认真总结教学评价是我们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学效果的改进需要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在具体实施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教学设计不能是对相关教科书的简单复制,必须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必须基于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必须具有反馈和调节的环节;教学设计本身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应具有:

1、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特征的分析──原有认知结构与认知特点的分析;学习环境的分析──学习资源环境对教学影响的分析。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设计。

2、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等,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设计的描述。分记述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文字教案)、流程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图解)等。把课堂教学设计文字化、图表化,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呈现形式。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能各有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中敢于探索实践,教学设计必然是一线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时间逐渐减少,怎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从9月起开始推行学案教学。为此,我校三十余名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取经。意在吸取他们在学案教学的经验,避免我们自己在推行过程中走弯路。另外,学校还给全体教师赠阅赵加琛、张成菊著的《学案教学设计》一书,学习如何编制学案、如何开展学案教学和管理。读后受益良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2、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特别要在课堂教学中抓好“识标、学习讨论、精讲、验标、小结”等几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1、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2、“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三、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级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参加学案教学一年多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旨在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我校学案的编写还要精细化,还要多一些个性化。

六、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5、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6、学案教学中要通过二次开发备课,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7、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无定法,以学定教。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优化教学的前提。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师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般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读了《教学系统设计》一书后,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有了许多的思考。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也一直受到批评的方法,它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信息的方法。讲授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运用此方法时师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学习者间的相互作用较少,如果教师运用不当,易变成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更多的还是使用了讲授法,在许多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语言的引导、激趣,层层深入和挖掘,这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但是任一节课的进行,教学方法都不是单一的,讲授再加上讨论、合作等,才能更好地把知识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的活动不再单一,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更加投入。

2.演示法

演示法是借助实物、图片或使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将要感知的过程或要学习的技能记录下来播放、演示,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在已有理性认识的情况下,再通过感性材料深化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经常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展示一些教学内容,这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一章中,图形的展示、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和三视图,有了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特别容易接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精彩。再如九年级《二次函数》一章中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式,课本内容由浅入深,由基本图像的平移逐步探讨二次函数的性质,有了多媒体,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图形更加精确,与教师在黑板画图像相比,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切磋,从而相互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群体思考中互相启发、互相砥砺,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争论,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讨论法,但是讨论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只有进行独立思考了,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了,才能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只有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更愿意去交流,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丝毫没有感觉,不能投入进行,那么此时的讨论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的,失去了讨论的价值。例如在七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趣拼火柴棒》一课中,对于第一个拼正方形的例子,学生得出了几个不同的结论,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此时让学生去讨论、去评判,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交流可知,之所以有不同的答案,是因为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一样的'想法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表达,其实质是一样的。这样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加善于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训练和实践法

训练和实践法是让学习者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践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任务,以增加技能的熟练程度或增加新能力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基础题,需要学生达到熟练的要求,提高正确率,这就需要大量的训练来强化。例如七年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整式的有关运算,八年级的解不等式、分式的有关运算和解分式方程等,九年级的二次根式元算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这都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反复训练,在解题中强化,在错误中提升。

5.自学法

自学式课堂教学以现代的教学论思想指导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知识的规律,体现了“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的原则。自学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较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间单纯的授受关系和同步化、封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天赋和创造才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听《撰写教学设计》讲座学习心得

今天,我有幸听了吴老师针对如何撰写出一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有趣生动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一、三维目标。

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能力特点设定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要达到三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定三维目标中,教师应该明确写出具体化的量化标准,如:你能让学生学会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真正掌握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只有目标明确及具体,你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好好反思--解决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以求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所教的内容在教材中处在什么位置,和前后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依据课程标准与往年的中考考点,结合本班学生的能力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不同方面有目的的进行考察,从而了解不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过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后,确定需要破解的第一个难点是...、第二个难点是....以这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对症下药。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

这次讲座讲了很多以前都没有想过的知识,教学设计考察了老师对于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将自己理解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清楚明白,这又是作为老师的功底和能力。对于农村教师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应把目光局限于上完这节课,我们应该把目标放长远,开阔我们的视野,多学习新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从各个方面丰富、完善和发展自己。

五、教学反思:

1、特点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这节课设计与真实环节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教学设计。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有幸参加20xx年专任教师网络培训,在这短暂的一个月里,我感受了大学的人文气息,回味了自己的读书时光,还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回顾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感触很多,收获颇丰!

一位老师在研修日志里有这样的话语: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带着乐趣去学它,一生将会变得丰盈而充实;而倘若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那只会成为你一生的缺憾。其实,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也是一种享受。我也有同感。本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精辟。既有各领域的专家在理论方面的精彩阐述,又有课堂实录、教学案例供参与培训的教师观摩、学习。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不仅带给我全新的教育理念,还有情感的熏陶、精神上的享受、心灵的震撼以及思维火花的碰撞。下面将我的一些亲身参与的体会和心得与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转变角色,认真进入学习状态。

从教师变成学生,不禁怀念起以前的读书时光,怀念读书时的美好点滴,不想这次培训也将成为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好时光,让我在以后的时间里多了美好的回忆。看到培训课程的第一感觉便是密密麻麻安排了很多内容,想想将要接受这么多内容的培训,心中不免有一丝担忧,但是后来证明,这是一步步的阶梯,让我们慢慢登上这新课程的列车,将带着我们驶向美好的前方。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适应教育对象求知发展的必然结果;轻松有效的美术教学,不仅要体现在教材的解读上,还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关注层面上;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的传播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的自

然风光,民间文化特色深入生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民间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等等。

二、思想认识到位,角色转换迅速。

我虽然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虽然美术学科长期处于边缘学科地位,得不到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对搞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信心十足,并且在不断寻求机会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自参加这次国培后,我立即行动起来,从思想上实现了从教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虚心请教老师和同行,又能根据美术培训班的培训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培训时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了每天做好什么,完成什么的准备。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服从统一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高质量的完成了本次学习测试、作业任务,得到了班主任教师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三、集体加分散学习,效果好。集中研讨,讲究实效

严格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课程安排,有步骤的培训,不超前不滞后,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美术班采取的是集体加分散的学习方式,既符合实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习中我们建立了学习群,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每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我不仅在学校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学习经验,研讨学习内容,收集资料、提炼出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而且还在美术班级论坛上也进行了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并将提炼出的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请教央馆专家进行解决,并能积极参与专家的数次讨论。在讨论中,每位学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畅所欲言,气氛活跃,这种有效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本次培训还为我们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与优秀同行们一起学习交流、相互探讨之余,我们交换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更丰厚的应用资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对话的时代,拥有知识才能抢占先机,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并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不断坚持学习与探索,不断丰厚自己的教学技能,竭力使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策略出奇制胜,灵活多样。

四、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这次“国培”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天的经历,但对我影响深远。首先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能参加理论深度的讲座而感到幸运,利用这次会做了很好的提炼与总结,并与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了交流,之后还对“教学评价”的意义与具体教师操作方法进行了反思,用更高的标准来指导和要求自己的教学和教研。同时,我又从两位专家那得到充电的机会,感受到国家级培训的实际意义,对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我又认识那么多的新朋友(全体参培的老师),相信有他们的陪伴和鼓励,我们会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达成“国培计划”的最终目标。

通过这次对美术新课标的培训,使我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及教学资源的利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启迪,素质得到了一次次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这次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不断地去践行。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 与其说,此次学习是我个人成长的加油站,不如说是我作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新起点!总之,此次培训不仅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在职人员学习,充电提高的有效途径。时间虽短,教学内容虽不能包罗万象,但却能让每位学员终生受益。

一:更好的把握四年级小学美术教材总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总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二、明确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领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科中 四年级美术教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三: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的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实物的展示,图片欣赏法,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欣赏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说的再好,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展示优秀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

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事物的特点和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生活。2、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美术作品必然是充满着创新意识的,是富有创造力的如“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感受到美、联想到美、追求美、领悟美,激发学生的

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3、巧妙的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操作过程中摈弃分数,采用评语,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学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学生他的。5、因势利导、及时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没有它们作为画面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应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画面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经常用可视的想象资料、以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六、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美术课在学生兴趣提高的同时,势必引来学生情绪的活跃,特别是在手工课纪律的把握会造成一些困难。如何让美术课的课堂纪律“活而不乱”,我也一直在学习和尝试之中。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我认为首先应当做到认真备课,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尝试在一节课中把握好他的节奏,做到收放有余、美术欣赏、互动思考、动笔、仔细观察、演示示范、自己动手操作,都要分配好相关的环节、让学生做到动静结合。其次,我认为应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约法三章,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时是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法、特别是一些工艺制作课要抓好纪律、管好纪律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寻求亮点。

七、广泛与周围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

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多听课、多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因为有所成绩的老师在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建议、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他们经过实践的理念经验、艺术方法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到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

课后我及时写教学反思把每一节课成功的经验或有所疏漏的地方,都准确、客观、详实的记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感谢我校开展的“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它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健康的成长,而且给予我们自信心,让我无愧于时代赋予我教师的使命。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过去的计算机课程侧重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以应用软件操作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树立在信息化社会生活中健康的伦理道德等。在这里,计算机和网络等被视作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世界各国进行的信息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问题解决。学生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社会调查、实地研究、模拟戏剧活动、阅读、网上搜索和发表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规律,从学生身边的信息谈起,逐步远及全球和未来,并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相融合。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迈向充满希望、充满探索、大有用武之地的新时期。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我校数字化校园环境的日趋完善和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校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作为老师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把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我们研究的不竭动力。为了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我们在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师理念方面开展了很多活动和研究工作:

一、开展“五百工程”,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多媒体教学系统能为我们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可创设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作用,我校对老师进行了多次全员培训,每学期期末都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要求老师每人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研讨课。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顺利实现了“五百工程”:教师100%会使用多媒体,100%会自制课件,100%教师购置电脑并联网,教师100%每学期上信息技术研讨课;全校学生100%掌握计算机操作,有的还是计算机能手和高手。通过“五百工程”,我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资源的作用,电子备课成了老师们的主要备课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室是老师和学生们排队等候的教室。

二、开展“八项特色活动”,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整合能力

(1)每周两节的教研组活动,探索信息技术下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我校教师人数多,教研活动整齐划一难以管理,效率低下。于是我们独辟蹊径,将各教研组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教研,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研讨不少于两节课,有中心发言人,具体内容如下:统一教学进度,解决常规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集体备下周的课,要求到下周一早晨第一节课必须将下周的指导练习稿统一发到备课组每位教师的手中,指导练习稿包括教师上课必须对学生指导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练习,指导练习稿有编制者和审核者,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指导练习稿的有效性;安排备课组内教师上课题研讨课,上课一律要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后还要进行组内评议。这些看似平凡的每周研讨“小中见大”,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每月一次的校内集体交流活动,总结整合过程中的经验

除每周的教研组集中学习研讨外,我校几乎每月都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不同学科在整合中取得一定成绩的老师做交流,如我们先后请本校骨干教师陈文志副校长、王昌华副校长、王华、光善慧、施凤华、孙敦荣、许静、袁慧丽、马俊、陆凤庆、刘晖、郭亚峰、朱瑞丰、朱仁举、康海平、杭旭等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也在交流中逐渐得以完善。

(3)每学期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整合研究视野

学校经常把老师们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我校与韩国大山中学每年都要开展一次教师之间的友好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们将国外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xx师大还组织我们与上海、长春、连云港、吉林等十四所名校形成课题研究协作体。20xx年11月、20xx年11月、20xx年9月、20xx年10月、20xx年9月、20xx年9月我们六次开展比赛交流,我校有十六位教师获一等奖,六位教师获二等奖,一位教师获三等奖;20xx年9月和11月我校先后两次派教师到江苏洋思和东庐学习(共三十多人),花费近五万元,学习他校的集体备课的先进经验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我校还在本省、市范围内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和展示,如:xx刘中学、xxx十一中学、xx中、xx市第十二中学、xx双剑中学、xx中学、32中、xx中、xx安中学、xx一中等多所中学这些校际交流,不仅增进了学校间的友谊,也锻炼了我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在横向、纵向上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较好的衡量和比较,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自己,深化教学研究。

(4)“请专家走进校园”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

学校经常把各高校教授、名师请进学校,如我们先后请东北师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安徽大学教授等来我校对教师进行“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请省科协专家对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讲座,请网络专家进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讲座,聆听科技创新专家周又红老师的呼唤与启发等。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广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开展月月展示课活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大型展示课活动,一般安排20至30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三校展开,每次活动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前来观摩的不仅有我校的教师,还有来自全区兄弟学校的教师,每节课后,同组教师必须进行研讨,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教研,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研讨交流的机会。如20xx年4月份,我们开展了20多位初三教师的复习研讨课活动,5月份又开展了30多位教师的期中展示课活动,9月份开展了32位新进教师展示课活动,10月份开展了26位星级教师展示课活动,11月份开展了30多位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12月份开展了29位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展示课活动。这些活动蕴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38中的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38中的有效教学模式日趋成熟,使38中的教师群体在向更高的高度迈进。

(6)开展教师每节课反思、学生每日反思活动,细化整合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暑假、寒假分别给全体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以书面作业的方式呈现,开学以后全校教师分组对假期的学习进行交流。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随笔定期发至科研处邮箱,仅20xx年一年,共收到教师发来的学习体会一百五十多万字,一大批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断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一个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究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毫不敷衍,直到大家找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智慧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学生们通过对一天学习的整理和反思,不仅能及时地找出知识的缺漏,而且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有针对性地和老师直接交流或利用网络交流,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建立了专题网页,开通了博客论坛,积极交流整合心得

为了更有力地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我校及时开通了“38中科研专页”博客论坛,设置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积极鼓励教师们交流研究心得,畅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8)整合各类资源信息,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

我校的研究中有一种特殊的研讨任务,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资源,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首先是结合课标,结合学生实际,研讨期中、期末、单元试卷的编写,除了期末七、八年级的试卷由区教研室领导组织外,瑶海区的所有中学,包括安徽省的近一半学校,用的都是我校教师编写的试卷。试卷的编写特别体现教师的全面素质,无论改编题,还是原创题,都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教研内涵和底蕴。我校很多老师通过这一活动,自身素质得到了有力的提高,通过这一活动,更加强了自我研修的意识和习惯,一批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得到了提升;其次,为了实现“区域教材校本化,校本教材班本化,班本教材个性化”,我校积极利用课题研究这一平台,开发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读本。本学年,我们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校本教材有《清弦》、《和风》、《读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和《心雨》。

三、开展“四类创新”活动,紧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特色实践研究

(1)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项机器人操作项目。

我校信息、美术、生物、物理等组为了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落于实处,于20xx年11月积极创办了机器人活动室,组建机器人学生团队,从20xx年至今每年从11月开始训练至第二年7月全国比赛结束,甚至休息周末的时间进行研究,从开始的FLL项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项目,总之研究团队在扩大,研究领域在增加,研究目标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0xx年12月学校精选部分优秀老师,组编为一个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室,由有一定经验的、年富力强的老师担任科技创新组长,下设小发明组、科技论文组、科幻画组、电脑绘画组、航模组等,并在三个年级中分别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教师和学生之间除集体交流指导外,还不失时机地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信息组每年从9月份刚开学开始,便利用午休时间组建七、八、九三个年级的编程小组,集中进行培训,课题组成员每周进行一次研讨,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如何将我校的编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他们还积极上网查资料,利用网络向专家们远程请教,多人次取得国家、省、市大奖。

(4)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形式创新比赛

从20xxx年至今,各学科针对自身的研究,拓宽了研究范围,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比赛,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展示了教师的才华与创新精神。比如每学年我们都要开展一次科幻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航模比赛、班级网页制作比赛、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究比赛、作文比赛、教师现场课件制作比赛、师徒结对比赛等活动。数学子课题组还于20xx年5月开展了一次全区范围内的“洽洽快乐杯”数学拼图活动,每次活动均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发奖状、奖品,并把获奖情况上传校网站,进行宣传。20xx年10月我校承办了“xx鲁班杯”全国航空航天校园航模表演,这一活动的举办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热情,对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是一本幼儿园教育活动系列丛书,这本书改变那种刻板说教的特征,利用丰富的教育活动案例剖析来说明一些原理和新的理念。因为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总觉得理论的东西比较多,我最害怕看到这些理论的东西,怕看了半天还是一字半解的。但是当我认真地翻阅这本书时,却发现里面的每一个理念都有一个个我们日常教育的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而且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非常有帮助。

本书由序言、前言和七个章节内容组成。序言和前言阐述了本书预设的理想与目的,第一章“儿童语言与儿童发展”,重点分析了儿童语言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认识发展和儿童情绪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儿童语言学习发展的观点和看法。第三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原理”,主要讲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等相关理论知识。第四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交叉与融合”,分析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与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相互融合,还可以与日常生活、区角活动、游戏相互融合,也可以与环境、家庭和社区进行相互融合。第五章“幼儿园不同结构化程度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设计和实施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实施的价值取向与反思”,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实施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第七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主要讲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教师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应答种类。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和第七章,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对这一章节的认真阅读,对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策略方面有一个促动。学习到在观察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以此帮助自己可以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学习到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各环节的实施目的及如何准确把握活动进程与时间、节奏,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认识到幼儿教师语言的使用应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启发性、逻辑性、生活性、文学性、简练性等,学习到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实现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实现完整表意的作用。其中最让我有感悟的是我们的教学活动基本分为导入环节、高潮环节、结束环节,书中对这些环节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让我发现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设计的更完美、更有利于幼儿发展。运用了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艺术性、简洁性等策略会使我们的导入更加的有教育价值,书中还用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说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等,这会让我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提高。

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有着更直接的引导,我也会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容付诸于我的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其作用帮助我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同时也提高我的教育活动指导能力。其他章节的内容我同样也不敢怠慢地进行了研读,学习其中的策略经验进行一定的思考以后,实施在我的工作当中,争取让我的教育实践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

儿童语言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

在半天的学习中,使我对磁性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磁性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磁性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磁性益发展。

教学磁性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磁性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磁性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磁性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磁性是磁性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磁性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磁性进行的。

4,磁性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磁性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磁性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设计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这样的话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可以有深刻地体会,并且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