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 文档
- 2024-08-11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论文,本文共10篇,希望大家喜欢!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论文关键词:能力导向 教师教学 评价
论文摘要:促进学生能力成长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理念要从重知识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评价指标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评价机制要从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重视“从学看教”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高校积极倡导诸如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但成效往往不甚明显。从表面上看,是大多数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更为深层的原因来看,是现有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并没有大的改变。
作为浙江万里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沿承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传统,实施全英模式教育,通过采用项目任务、研讨、课程论文、讲演、观点陈述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学术能力培养,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本文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重点考察对象,浅析中英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探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为推进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直接反映了评价者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目标追求理念。英国高等教育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早在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就发起了“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运动,提出高校教育学生重要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知道什么”。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尺和重要依据。因此,好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得好,课讲得好,更重要的是善于训练学生获取知识、评判知识、发展与创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英国高校重视课程考试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课程考试以测试学生能力为主,掌握的知识量并不作为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不是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重点。在学生试卷题目的设计上,强调开放性,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围绕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总体上依然习惯于知识传授,习惯于以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能够把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内容讲透彻,解决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没有什么疑问,就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高。而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认知、记忆和复述,往往缺乏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思考、批判和探索过程,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提高。在这种知识化评价观念下,大多数课程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要目标,笔试形式较多,多样化评价形式较少;一次性考试较多,过程性评价较少;客观性试题较多,主观性试题较少。这样的考试既考不出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知识本位的人才观向能力本位的人才观转变。为此,首先,要建立起基于能力成长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通过建立起过程性、多元化、能力型的课程学习评价反过来“迫使”教师树立起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观。其次,要设计出基于学生能力成长为导向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强迫”教师转变育人观念,积极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反映了评价者的教学质量观,更直接反映了评价者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和表现形式的基本判断。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学生评教问题的设计上,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从学生“学”的效果来反映教师“教”的效果。比如,在语言和语气上,基本上是使用“我”这个词,绝少使用具有中性意义的“学生”这个词;在指标内涵上,突出师生互动,重点考查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使用了大量的“善于沟通”、“平易近人”、“协助学习”、“保持”、“激发”、“兴趣”、“尊重”、“鼓励”、“促进思考”、“帮助”等词,这样的指标约占6s%;而直接针对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和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较少,约占35%。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重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
在我国,由于受知识化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注重从知识授受视角设计,一般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在教学态度上,突出教学工作纪律和教学责任心;教学内容上,突出教师知识传授的“正确无误”、“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信息量大”、“进度适中”;教学能力上,突出教师教学技能,是否能“深人浅出”、“富于启发性”、“熟练生动”、“条理清晰”等;教学效果上,突出教师“教学有吸引力”、“学生学习主动”、“学生思维集中”、“课堂秩序好”、“学生对教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等。显然,这些指标的内涵突出了教师教的怎么样,忽视学生学的怎么样;突出了对知识授受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考察;突出了师生间的从属关系,忽视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
一般来说,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源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是为了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主要看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透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在设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成长和进步。同时,要突出“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着力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营造互动、宽容、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以此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3突出课程考试在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关键作用
评价教师教学的指标有诸多方面,如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业绩等等,但是课程教学评价是核心。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态度是聘任时考察和评价的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性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措施,但是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英国高校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也开展同行听课,但是同行听课一般不作结论性的评价,而只是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学校和学生联合会也定期(一个学期2-3次)开展教学工作会议,讨论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也定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等等。但是,英国高校坚持“从学看教”的评价理念,特别强调通过对试卷质量和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试卷和评卷一般都要经过“外部评审员”的随机抽检和评审,范围从参与考试命题、批改考卷到成绩分级等广泛的内容,以保证学校执行标准的一致性,防止教师降低学术水准,避免偏离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当然,以能力培养目标为评价依据,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与我国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将教师教学质量高低与“升学率”挂钩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高校也大都实施了试卷质量评审以及评卷情况检查制度,但是教研组长、系主任和教学院长大多只是履行程序、走过场而已,很难对试卷内容的难度、广度以及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契合度进行严格审查。目前,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教学督导”,但是“教学督导”主要以“听课”、“教学事故调查”等为主,极少涉及课程试卷的审查,督导评教一般也是在课程考试之前进行。为此,可以借鉴英国高校的做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赋予“教学督导”评审考试命题、批改考卷的权力,未尝不是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同时,又保证教学质量统一性要求的有效举措。
4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权
英国比较重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让教师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例如,对于评价者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评价者必须是评价对象能够接受的人选;评价实施过程需要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教师要进行自我评价等等。
在评价的主体选择上,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包括学生、同行、督导和领导评价,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学生信息员队伍,但基本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或者是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如课程教学总结等)在整个评价中参考价值甚微或不起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一般来说,评价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受自身的经验、感情、利益等因素制约,对同一评价对象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对教师教学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仅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教师的广泛参与性,使评价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而且有利于从内部动机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实质上是教师进行自我成长的专业反思过程。通过对照比较指标体系,教师能够明确自己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差距,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学技能。这样,评价不再是评等级和优劣,而成为了激发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5注重教师教学评价个性化原则英国高校重视个性化教师教学评价,宁波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方式具有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特色和班型大小的差异。学生评教问卷中明确分出了“学校设置的固定问题”、“学院设置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等不同层次的评价内容。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视“统一性”和“集中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也倾向于集中式管理和统一化的要求,反映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特别强调从不同类型课程中抽出能反映对一般课程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比较多。这种评价体系的优点是要求简单明了,规范性强,便于操作,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模糊了对不同性质、类型和学科课程的不同要求,制约了教学个性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忽视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使教学评价缺失了应有的多样性和诊断性。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活动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成长的规律性,实施分类、分层评教,避免机械地不加区分地按照一把尺度衡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
6注重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
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英国倡导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状态、学习热情、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的测量和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把评价作为改进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宁波诺丁汉大学主要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更多的是一种“合格”、“达标”评价,而不是为了“排队”。其年薪在聘任之时就在评聘合同上签定。教学评价只是作为学校、教师促进和改善教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被纳入到提高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计划中。另外,学生评教问卷,一般是在课程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当场发给学生,学生匿名填写完毕后由班长收齐、装入信封密封后由学校直接邮寄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材料被视为保密文件,分析统计结果只有教师和系主任知情,由系主任和教师进行直接和面对面地沟通。这样,既保护了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提高教学能力。
我国高校过分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值统计和排序,评价结果过多地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薪酬等奖惩挂钩。虽然这种通过外部的压力能够刺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也往往使人倍感压抑,不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难免出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名利而讨好学生,放纵学生,忽视教学目标,降低教学要求,使评价不但没有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潜力和职责,认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职责,通过评价不断修正教学行为,使之适合学生发展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内在的发展需求,自我实现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为缓解规模扩张速度较快所导致的教学资源相对紧张问题,聘任了大量新教师,但是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试讲、培训环节而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一些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奖惩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来摈弃一些不称职的教师,是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毕竟,大部分教师经过培训还是能够适应教学和逐步提高的,关键的是高校不仅要严格把好教师人校和人岗关,更要充分尊重教师教学工作的规律性以及教师教学发展的阶段性,充分考虑教学活动因学科专业课程性质、教学形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随着办学规模的稳定和教学资源的充实,应逐步加大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比重,通过评价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
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本会计教学论文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在国家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之际,高职院校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探讨的热点。在我院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提出逐步采用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并利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等项目,开始试点推行该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07级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小组练习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对大型公司的成本进行完整核算,而且能够运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对现有国内通用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能够独立进行项目分析,形成学术论文,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大提高了经管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下:
1.确定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且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制定的教学计划为限按时掌握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将与企业成本核算进行实际的接触,通过对企业成本会计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前周边企业产品或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和核算方式,并且通过模拟企业成本项目核算流程,分析成本管理的运用情况;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树立节约理念,用先进成本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成本领先,一方面,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创新。
2.分组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资料
学生在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数据的收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对本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概要予以简介,对相关知识点涉及的网站、图书等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学生分组自学,通过课本、网络、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项目为例,学生应当在前了解当前一般的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具体步骤、适用性、优缺点是什么?小组成员能够根据书本案例做一些比较简单、完整的数成本数据计算。在该步骤进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对知识点相当于是进行预习,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才能具体带着问题下企业进行学习。
3.分组设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
每组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关于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时,应当保持完整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问卷的设计应当包含项目涉及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各个知识点,此处可以参照指导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学生根据分组了解的企业行业特征和产品特点,对调查问卷给予适当的修正。教师在学生具体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对问卷涉及的问题的个数、题型的选择予以指导;对问卷涉及的格式应当督促学生规范化;对问卷涉及知识点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重复和遗漏。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应当进行讨论和修改,每组学生对问卷问题的设置、修改、讨论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分配到各自的工作任务。
4.下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关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资料
学生应当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或运作流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艺流程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有着巨大影响,学生进行调研的重点是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过程。当然,该过程的实施具有时间和生产技术保密性的制约,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了解方式,普通的制造业可以到生产一线参观;对于技术保密性较高的企业,可以请企业生产负责人对主要公开的生产环节予以讲解。除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与运作流程,该步骤的重点是学生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完成调查问卷中的题项,并请他们对企业成本核算概要和成本管理的现状予以介绍。
5.整理资料,汇总分析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和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公开的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年度成本核算资料、企业生产流程图(可白编)、企业人事制度等。资料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资料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生产或业务特点及其与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匹配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度等;另一方面进行班级总体资料分析,主要针对每个小组获得的调查问卷,每组同学针对全班获得的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了解调查区域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总体特点和不足,并得出定性的结论。
6.提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案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学生对上述资料分析并得出定性结论后,对调研单位的成本核算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创新设计。创新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企业核算过程中使用的主辅方法不当之处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主要体现在对费用及产品成本计算的发生、归集、分配等的数据重算,将重新计算后的成本数据与原有成本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书面总结改进方法或改进点的优越性及其对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的影响;另一种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该步骤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涉及范畴广泛,从产品或业务的某个环节到企业整体管理思路都有影响。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职业能力不强。如何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就成了当今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载体,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经济全球化对高职商务英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如何快速提高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仍然延续传承了旧的或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没能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时,虽进行了人才需求调查,但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所使用的部分教材基本上套用了本科院校经贸英语专业的模式,而本科院校侧重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型或学科型人才,高职院校则侧重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商务专业技能的训练,这就不能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复合能力欠缺。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既包括语言类课程,同时也包括商务类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作为语言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商务知识却不甚了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语言教学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商务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商务类专业课程的教师身上。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商务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商务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时代性和前瞻性。
(三)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
专业教学实践对于在校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学校知名度,也纷纷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是这种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要求,企业得到廉价劳动力,降低用工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等,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1.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在商务英语的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分析、讨论和语言表达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创设情境,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的综合职业能力。职教届近来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目前最为流行的莫过于“项目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二者都强调要突出实践教学,讲求工学结合,集“教、学、做”于一体。基于商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即以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要求教师能够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将整体过程再由简单到复杂,由新手到专家的顺序分成一系列的学习领域,然后在各领域中按照主题单元设置完成该领域任务的不同情境。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
3.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商务英语强调实用,即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演练活动。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和情境,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交际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二)综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都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非常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踏进职场,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可以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谋职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识程度。高职培养的人才最终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只有市场认可、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才有出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才能具有更高的职业竞争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学生商务环境下的就业能力。
实习实训,是对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检验过程。学生通过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发现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需求。
1.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根据课程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加强。(1)语言实践课程模块:设置了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语音语法实训、英语听说训练、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实训、bec综合训练等。(2)商务实践课程模块:设置了基于网络软件的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实训、商务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3)素质拓展模块:设置了计算机实训、普通话训练等。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一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了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作为顶岗实习所具有的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实际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和体验,即真正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能实现。
3.突出就业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与专业教学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三、结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指导思想,专业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校内外实践的有效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改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商务运作和管理的现实问题主动思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使学生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国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11).
[2]王丽晖.对如何提高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
[3]罗岩.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论以能力为导向应用型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论文
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是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进一步体现,但是与社会多样化发展成反向比较的是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我国的人才模式来看仍然是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这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多样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来说,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模式迫在眉睫。
一、应用型管理人才能力因素的构成
当前社会中对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必须具备基本的管理思维、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一定的职业习惯,这些能力都是应用型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缺一不可。在应用型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众多能力要素中,最重要的、处于基础地位的当然是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应用型管理人才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企业在挑选人才过程中最看中的能力要素。通常情况下职业能力包括业务能力、核心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三个方面。
(1)核心能力。对于不同的岗位和人才来说,核心能力是判别不同专业的基础,也是专业人才存在的价值所在。 与我国传统教育人才的能力要素相比,传统教育只注重人才单向技能的掌握,而这对于面向当前社会的人才来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应用型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未来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要素中必备的要素之一。在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型管理人才对于不同管理状况的诊断,因为管理需要应对众多突出的状况,只有具备对不同状况的诊断能力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改善措施;
(2)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所有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要素,这不只只是管理型岗位的要素,但是管理型岗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 业务能力就是从事某一行业之后所具备的完成这一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管理型岗位的业务能力与其他岗位相比比较复杂,包括产品的研发、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采购、产品的营销和人事管理等领域,这些业务能力都属于管理型岗位需要具备的业务能力,但是这里面任何一项业务能力都能单拿出来形成一个专业的领域。而对于综合管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来说,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辅导的能力等;
(3)发展能力。对于管理型人才的发展而言,这项能力是在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之后谈论的,只有在管理的岗位上从事了一段时间,对管理岗位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才能拥有具备拓展和发展的能力。
二、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框架
(一)理论教学体系的确立应用型管理人才与传统人才在课程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学科理论体系不仅仅包括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转变我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安排上,要重视实验以及实践性课程的安排,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教学资源上来看,学校也应该对聘请一些实践性课程的老师,加强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所以,改革之后所确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应该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针对这一第一要务来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重新审视教学的课程设置,按照学生实际需要掌握的技能开设课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修改:一是对传统开设的课程重新审视,因为很多传统课程都是针对学生知识培养所开设的课程,在改革之后这些课程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大,所以要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对这些旧的课程重新审视,对于那些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要及时修改,以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是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性的设置,保障管理专业的发展目标与时代发展的方向相符合。为了防止有些课程在其内容上出现充重复的现象,需从培养专业人才的角度上进一步确定出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 并且加强各课程内容之间的相关性。三是对于安排课程内容来讲,要以够用性原则为主,加强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实践性环节。四是教育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所以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课程参与度。五是适当的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启学生们关于管理方面思维。学生们在就业之后,其管理经验也会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也有可能走向中高层的管理岗位,这时候对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拓宽视野,真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来讲,主要包括职场培训和实践教学培训两方面,对于提高职业能力应该制定出与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相关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而不断努力。对于实践教学来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去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可从企业分析管理的角度上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具备管理能力。其实践教学是通过专业模拟实验、情境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各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加强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好的帮助他们转变知识发展方向。职场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主要包括训练项目、训练职场、职场教育等三方面。职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和承担责任意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做好入职前的准备工作。其职场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运用课外时间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在项目训练过程中, 主要目的是将一些专业核心内容更加具体化,同时可以聘请一些知名的管理顾问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素质培养体系的确立对于素质培养来讲,其培养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们具有社会活动与服务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们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完成一些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的相关作业,并且可以获得有关的专业证书。素质培养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主要有: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和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两方面。 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来讲,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是主要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高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们对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状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在接触社会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
(一)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定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从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上来讲,所从事工作基本都是面向于各工商企业,并且与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与人力资源服务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应该掌握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但要完成人力资源市场的各方面业务,同时也能掌握上级主管的各方面管理意识,并且积极贯彻和执行各方面的管理制度。 我们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应该可以担负起独立管理人力资源工作中某一项业务,并且可以具备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二)应用型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机构对于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企业能够取得不断发展而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战略,具体可以包括培养、吸引、保留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基本方式是规范管理要求、建立规章制度等等。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和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和政策规范,在实行规范过程中, 可以有效的保留培养和吸收一批优秀的员工,创建其优秀的企业内部文化,为开展企业业务提供各方面的人力管理资源,同时也为管理者提供有关的策略支持。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负责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
(1)对于人员素质评价的方式和工具应该熟练掌握,进一步组织和完成其他人员的选取和录用工作,从各方面上做好员工入职、调动岗位、离职管理等各项工作;
(2)可依据员工和企业的发展状况,设计出相应的培训项目,并且不断推动培训项目的开展工作;
(3)进一步促进各部门的绩效计划、跟踪调查、反馈改进等各方面工作,对于员工的考核结果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根据其最终的结果提出比较可行的方案;
(4)负责和管理社保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实践,可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具体定位于:
(1)管理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2)设计出与企业特色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3)根据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三)应用型管理人才教育体系结构根据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设计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定位, 从培养职业能力基本点出发, 进一步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各方面课程理论体系。具体主要包括的行业课程: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论、基础课程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应用学等等。为了能够更好的扩展学生们对各专业的发展状况,可设置企业管理、行政秘书、公共学关系、管理学等一些选修的课程。其中实践环节一共包括五门课程,其中业务能力包括四门还有一门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管理、培训项目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计等等。另外,高校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管理实务讲座,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职业人员的自身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应用型管理人才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能力的新需求。因此必须转变我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不仅仅包括课程内容的转变还包括实践教学的环境设计、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应用型师资力量的整合等等,要把传统教育中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的教育理念转变过来,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在实践中丰富知识、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的论文
论文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
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
《果树栽培技术》是种植专业的主要骨干课程之一,理论抽象难理解、技术性强、实践性强、区域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我们依据《果树栽培技术》课的特点,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从县域经济林果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急需实用技术人才的实际出发;结合如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技能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有兴趣爱好广泛的特性,但是缺乏稳定性、专一性,有不切实际的盲目性。再加上受小农意识影响,轻视现代农业生产,故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地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进行职业指导与创业、创新教育。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征,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操作性为一体,重视专业兴趣的引导、强化,成为乐趣。有良好的`爱专业练技能思想,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认识和兴趣,在开始上课前先组织学生到红富士苹果丰产园中参观体验,感受丰收喜人景象。在开始正式上《果树栽培技术》的第一堂课时,向他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及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产业化、实现经济上台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对方资源优势,发展高效农业。果树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作物,被誉为“绿色工程”和“绿色企业”,正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讲述省内外靠果树致富的好典型,并详细论述了河南省卢氏县发展果树生产的得天独厚条件(比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气候更好)。如卢氏县官道口镇秋凉河村果农刘发旺依靠科学栽培红富士苹果不但获利还带领村民致富,而且他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在全国评比中获得金奖(超过灵宝市寺河山的红富士苹果)。卢氏县委县政府已将发展林果业定为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制定了发展林果业的优惠政策。“发展果业靠技术要人才,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河南卢氏的希望,卢氏发展果业未来的技术员和农艺师。努力吧!勤奋钻研吧!亲爱的青年学子”。这极大地振奋了他们的心灵,沁人心肺,强烈地激发了他们学好专业的浓厚兴趣。坚持每一节课都要渗透强化专业教育,为培养持之以恒的果业永久牌人才奠定基石。
2、妙用典型引路,强化专业教育和创业及创新教育。采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报告会、座谈等形式进行教育,亲眼看到丰收的希望,与果农求技术的强烈愿望,激发强烈学好《果树栽培技术》这门新技术,造福河南卢氏及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念。
二、针对本地实际优化教学内容,选编乡土教材。
河南省卢氏中专从一年级开始上专业课,与农村农事季节配合,灵活调整和补充教材内容与次序,并使内容科学化、系统化、连贯化。
1、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田间果园果树是课堂具体化,也可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讲疏花疏果技术时,将学生带到果园,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一边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三边教学”。
2、教学内容概括化、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部分内容都要概况总结,前后连贯,突出重点和难点技术要领,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技术要点,学会运用综合技术指导果品生产实践。如讲果树不同年龄时期的栽培技术要点概括为:“促、缓、清、稳、更”五个字;将现代果树结构概括为:“矮、密、扁、实”四个字;将果树春秋栽技术概括为:“三埋两踩一提苗为321”等等,进行剖析与浅讲,这样突出重点难点又好记又易做。
3、按果树生长季节和农事,调整改革补充新技术。近年来,我校把果树育苗、嫁接、栽培、修剪等实践性、季节性、创新性强的教学内容与技术,按照果树生长季节,采用把学生带到果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动手操作的“三边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突出科学性与实用性。
针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又要面对生产实际,突出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更好地为农村、农民、农业“三农”服务。
1、依据科研、教学和生产发展动态,及时搜集和传授最先进的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和生产。
2、成立科研研究性兴趣活动小组。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态度,推动新技术在果树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校成立的科研小组,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定期组织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搜集新技术和鲜果生产科研动态,掌握先进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推广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创新、学会奉献的良好品质;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观察、分析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收集、研究的新技术编印成《现代农业科技》,散发到果农手中。4、结合山区实际,编写乡土教材。在讲授国家统编教材《果树栽培技术》(北方版)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我省果树区划的概况外,重点讲授卢氏特色“豫西温凉,浅山丘陵区
”的自身条件和适合当地果树区划的果树
-----苹果、梨、枣、核桃、板栗、猕猴桃、桃、杏、李等适合品种,小气候建园优势,特选编《山区果树栽培新技术》乡土教材,增强实用性,达到更好的为山区经济服务的目的。
四、针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为当地经济和产业化培育大批用的上留得住的“永久牌”实用开拓创新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要任务。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落实“三边教学模式”。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与我校合作有50多个企业,运用双元制模式,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把田间地头果园当成课堂,边学习边示范边操作的“三边教学模式”。
3、搞好送科技下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感受到提供技术服务深受果农欢迎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力。也提高了果农对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认识。
4、学生家里自建果园或承包他人果园,边学习边生产(创业)边致富,体验到用技术致富的快乐。
5、组织为果农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农事季节组织学生到果园进行果树生产环节的实习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果树栽培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职业教育学》天津教育出版社。
3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试论应用行为导向教学培养学生影视创作能力论文
论文关键词:行为导向 影视创作 创新思维 动手能力
论文摘要:影视节目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特点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影视创作实战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引言
数字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创意产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无论是精彩纷呈的电影银幕、权威的主流媒体、小巧的手机电视,还是体现个性的网络流影片,观众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而这个行业则需要越来越多兼具创意和技术的人才投身其中。
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办了影视传媒相关专业,针对专业特点,使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
行为导向,又称实践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行为导向教学做了如下阐释:“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行为导向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相关职业的关键能力,成为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而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的行为是活跃的显性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以自主学习为主,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任务,解决相应问题。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两个突出特点
1。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学过程由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相应的变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咨询者或者指导者,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2。教学内容以提升能力为本位。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任务的真实性使得学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其具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解决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因此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内部动机。由于任务具有必要的复杂性,因此比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此外,任务的多样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
二、行为导向在影视创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影视创作工作的特点
影视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它由许多子环节构成,创作时间和创作空间的跨度非常大,需要花费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这项工作是一种集体创作,需要创作人员拥有团队协作、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完成一部优秀节目的创作。影视节目创作对创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综合运用策划、采访写作、摄像、照明、录音、后期剪辑、包装、美术、音乐等众多专业技能和人际沟通与交往、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
1。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提升关键能力。学生要想使自己的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必须要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因为作品创意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分组进行策划、创作作品。教师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作品策划文案的基本格式、优秀作品的创作档案和相关专业技能学习的教程等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往届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实践花絮和国内外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并认真分析创作这些作品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基本创作技巧,让他们对这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充满激情和渴望,以此,学生充分认识到影视创作的核心技能是由前期的策划、拍摄和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字幕设计、包装、合成等技能组成,明确了完成作品创作需要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能力框架。
2。转换教师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行为导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育信息的传播者,而是变成教学中的咨询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对于影视创作这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实践操作是很重要的,很多的问题只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才会遇到,在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度,不要过早语言化,要让学生独立探索去解决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及时的成果展示与评价,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艰辛的,进步是显著的,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在学生完成作品创作后,我们都要指导学生开始策划并准备举办每年一届隆重的学生影视作品展暨颁奖盛典,院系领导老师同学和校内外媒体都十分关注和重视,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通过汇报和展播,既能广泛征集意见,又能通过活动的策划提高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扩大影响,也实现了教学环节形式的多样化、影响的品牌化。
评价包括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时,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上一组同学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问候、语音语速、目光交流、语言组织及逻辑性、成果内容评价、成果表现形式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各小组陈述同学与评价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各组成果在内容上有哪些值得借鉴和需改善的地方;各组成果的表现形式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三、在影视创作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优点
(一)教学过程由学生全程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任务的制定,信息的采集、方案的编制与选择、目标的实施、结果的反馈到成果的最终展示与评价,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具体的环节。这样学生既了解了任务的整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具体实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方案、作出决案并实施方案,最终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评价,这样的全程参与并且独立地完成相关任务,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形成。
(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对所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并认真分析创作这些作品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基本创作技巧,通过分析鉴赏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开阔了学生的创作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协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在聘用人才的时候,非常注重所选员工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影视创作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通过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同组成员间进行分工合作,例如有的成员可以收集素材以备创作使用,有的同学可以进行设计构思,有的同学可以进行素材处理,有的同学可以进行后期的的编辑,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讨论,通过讨论使原来种意见相互矛盾、态度各有不同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最终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完成整个作品的创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四)弱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先完成相应的子任务,在完成各项子任务的过程中,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例如每年一届的DV创作大赛,学生在进行影视创作的过程中,要征集剧本,修改剧本,这样就会涉及到许多剧本创作和文学相关的知识,在招募演员和寻求赞助的时候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会涉及到photoshop、illustrator、cooledit等图形图像处理和音频合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影视创作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够很快的适应相应的工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在协作和讨论中达到对相关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他们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相关产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立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陈建,刘剑,张红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3]梁绍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运用[J]。就业与创业,,(10):35。
[4]李晋林。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当代传播,2008,(1):89。
[5]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7):14—15。
[6]赵立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张武。谈影视制作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7):3
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论文的教育理论论文
创新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创新教育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能引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实践和实验,即使演示实验或者验证性实验,教师也是能省则省,这样被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逐渐对科学课失去了兴趣,停留在背公式,记忆实验结论而已,这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形势,开展形象、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兴趣,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对活化知识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
据此,笔者认为,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的探究性实验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在判断铁生锈属于何种变化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铁和铁锈不是同种物质,也可以把这个改为探究:提出问题———铁和铁锈是同种物质吗?建立假设———铁和铁锈可能不是同种物质,或铁和铁锈可能是同种物质;实验验证———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作出解释———铁和铁锈不是同种物质。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得出铁生锈是属于化学变化。通过这样的探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巩固了科学探究的步骤,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得到了提升。
2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对所探究的科学知识提出假设,然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规律的思维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下面是我对“密度”一节的教学思路:上课时,教师首先给出情景问题:“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比较,哪一杯质量大?”再让学生通过调节好的天平观察现象,结果天平向盛水的一边倾斜,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提出各种猜想。比如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或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接下来,把学生分成4个大组,若干小组,第一大组测若干杯体积不同的水的质量与体积,第二、三、四大组分别测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铜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要求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然后选取实验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整理后填在表格中,分别计算出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讨论并归纳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等的,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近的或相等的。最后教师总结指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顺势提出“密度”的概念。
这样,整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以事实为依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概念本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思维。
3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
科学课本上,对不同的实验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法,比如,在八年级上探究物体沉浮条件的时候,用鸡蛋沉浮这个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个实验可以由教师演示,同样也可以由学生分组实验,哪个更加能够提起学生兴趣呢?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实验中更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仍旧是个看客,而当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加食盐等各个细小的环节,体会到原本沉在水里的鸡蛋因为自己的操作而逐渐浮起的成功和喜悦,这样的经历是一般课堂很难获得的。学生自己动手不仅提高了当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对后面几堂课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些印在课本上的实验不像以前那样只能远观,而是可以自己操作,去掌控、改变它,这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实验类型应多样化
上学期,胡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很特别的复习课,让我们知道原来复习课可以这么上。复习内容是《压强与浮力》,上课之前,他先为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展示两只空盘子,倒过来放在展示台上,用布把它盖住,参照魔术师做一些动作,掀开布,碗里分别出现一碗水和一碗牛奶。学生看了之后很好奇,很想揭开其中之谜。讲到“覆杯实验”时才解开之谜,原来碗不是空的,水和牛奶原来就在碗里的,只是在上面盖了一个光盘,倒过来的时候大气对它有压强,水、牛奶不会流出来,这样学生就认为是真的空的。原来所谓的魔术只是迷惑了观众的.眼睛,其中只是蕴含着某些科学知识而已。在讲到大气压强值的时候,做了一个“升级版的马德保半球”实验,把一个吸盘吸到脸盆底部,让两位力气较大的男生上来拉,发现较难拉开,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值很大。
5设计开放性实验
我将书本上的“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探究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为其能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把种皮去除后,会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把大豆的一片子叶去除后,种子能否萌发?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多少?”将实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极其活跃。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另外去除种皮时,只要不伤到种子的内部结构,剥去种皮比没剥去种皮的种子更早萌发;把大豆的一片叶去除,只要不碰坏胚芽、胚轴、胚根和另一片子叶,大豆照样能萌发。由此看来,不完整的胚在一定前提下也具有萌发力。学生在探究了书本上要求的内容以外,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还进行了更好的完善,对作业上的题目进行了更好的修正。敢于向权威书刊挑战,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以小科学家的身份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自主地或小组合作地进行探究。
教师要因势利导,对新颖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给予充分肯定,而对错误操作及时纠正。我相信如果认真对待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坚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重视对实验过程的体验,相信会有意外的“惊喜”。
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才能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倾听学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尤其是现在的教师更要特别重视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教师;学生;倾听;有效对话
走进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把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广义地视为课程。于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观念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严格地说,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所有见闻都应成为倾听的对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文本的声音
王尚文教授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3]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学会讲解,更要学会倾听。作家左拉曾经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5]阅读就是与这个活生生的人对话,实质上也就是倾听作者用笔说的话,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的心声。语文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担负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内心的重任,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文本背后作家的声音。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才能做到底气充足游刃有余。
二、倾听学生的声音
从有效教学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意味着老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6]。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需在适当的时候做好学生的听众,学会倾听,进而善于倾听。
1.倾听学生的朗读和言语品质
(1)倾听学生的朗读。首先要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吐字是否清晰,音量是否适中。其次要听他读得是否流利,停顿是否准确,是否能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和作品内容的'重点来读出重音等等,这些很能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
(2)倾听学生的言语品质。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朗读的语调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朗读时要以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为依据,所采用的语调和语气要和作品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2.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
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思考程度,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衡量一次教学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3.倾听学生的提问
在教学进程中,学生面临疑难困惑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是值得珍视的好现象。学生提问是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开始,也是他们思维走向敏捷思想走向深刻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提问,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充分利用,巧妙整合为独特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知识性问题,一般只需进行知识层面的释疑解惑;涉及教学内容理解的问题,就要相机灵活对待,或适当补充材料,或课内外合理迁移,或设置前后勾连的系列问题启发。然后以一个组织者、学习者的身份营造了民主的氛围,和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由此开辟了一番教学新天地。
4.倾听学生的质疑
有时候,学生还会针锋相对地提出和教师或其他学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这些见解有的可能有些幼稚缺少深度甚至片面偏激缺乏认知储备,有的却闪现着学生灵感和智慧的光辉。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质疑耐心地倾听,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以便灵活纳入自己原先的教学计划,从而调整、补充、拓展教学内容。 5.倾听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老师能对学生情感的状态和动向做细致入微的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
6.倾听学生的思想。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倾听习惯的老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倾听学生的情感,他还要努力倾听那些声音背后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对这些思想和观念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或观念,更需要教师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的沟通将会畅通无阻。
三、采用多种方式,掌握倾听技巧
1.个别交谈,心与心的交汇
个别谈心是倾听学生倾诉心里话、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办公室里和学生面对面的促膝谈心,一把椅子就可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从而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此外,还可以在操场上、树阴下或花坛旁进行个别交谈。一个明智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比较“随意”的创造和学生个别谈心的机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能是对学生“倾吐”的鼓励,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倾吐心声。
2.利用活动,听自然的表露
班队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教师要投身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倾听,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处于身心开放状态,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往往是内心真实想法的自然表露。善于倾听的教师就会及时捕捉,从而获得推心置腹的教育契机。
3.运用笔谈,听涓涓的溪流
批阅学生的随笔是一种很好的“倾听”方式。随笔是学生反映自己生活和情感思想的记录本。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喜欢通过随笔、书信等方式和教师进行笔谈。由于不是面对面说话,而是把语言付诸文字,学生往往经过了一番思考,记录的内容可能更有价值。另外还可以利用作业本的空白处与学生笔谈。教师运用笔谈,可以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感受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总之,真正的有效对话总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教学中的各种声音,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倾听学生最终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师生在相互倾听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对课堂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是最根本的,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明白倾听的好处,进而学会倾听并且善于倾听,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在这种教育生活中,理解和呼应学生从生命深处发出的所有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至高的善,它充盈着关怀和仁爱。教师在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倾听学生自由言说的同时,也在引导和熏陶学生学会个体性的表达,学会去倾听他人,因而师生都因为彼此的相互倾听、相互接纳而进入一种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在倾听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这样的教育生活体现出来的是生命过程能动的、鲜活的特性,充满着向善的驱力。”[10]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1(7):1-4.
[2]王建军.对阅读教学对话的再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33):13.
[3]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4.
[4]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2):29-32.
[5]段宝林.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592.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9.
[7]黄华伟.我们应怎样倾听学生[J].语文学习,2006,(11):19-20.
[8]魏汉明.倾听——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教学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6):9-10.
[9]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4-15.
[10]罗秋明.“言说”与“倾听”的教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9-10.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因此,教师应以现行教材内容为中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教材内容;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技巧
阅读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学习技能之一,因而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就成为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试卷中比分最高的一个题型;另外,选词填空、完成对话和完形填空等题型的实质也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有“学生善阅读者得高分”的说法。纵观历年中考试卷,一般都有四至五篇短文,每篇短文的词汇量在250词左右,且题材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包括生活常识、科普知识、西方文化、人物传记、新闻消息、说明书、通知、广告、节目单、时刻表及机票车票等等。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安排有不同的话题,每个话题中都有课文,而且课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图文并茂,体裁广,信息量大,丰富生动。教学中,笔者就充分利用讲授课文的机会,以课文内容为中心,加强方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就将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与同行们进行商讨:
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实际上是读者、作者和语篇所负载的信息的三维交流过程,其核心就是获取信息。怎样获取信息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教材选用的文章体裁丰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题材训练不同的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浏览、猜测、扫读、跳读、细读等。
1.浏览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先浏览标题前言和课文中的图表,猜测文本大意,无论是对话、记叙文还是科普短文等都很适用;找出每篇或每段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或结论。如在教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 Pollution causes too many problems Section C 时,笔者让学生快速打开课本,只看课文中的插图,用一句话概括本篇课文要学的内容,学生们在看到图的瞬间就都知道是noise pollution,多数学生都说“It’s sure something about noise pollution.”然后再让他们找出主题句,进一步理解课文。
2.阅读
训练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使他们能够把握主要的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言行,特别是说话人的语气,以及通过字面意思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句中的不同时态和句型都非常重要,这方法对于对话和记叙文来说尤显重要。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2 Section B 1a,内容是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争吵,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又和好如初。笔者在教学这课时,同样先让学生浏览三副插图,让他们概括本段对话的大概内容,然后大声模仿各自的声音进行阅读,很多同学还不愿与其他人共同表演,愿意自己以不同的声音和动作扮演不同的人,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提问
根据学生初步掌握的信息,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笔者通常用What/when/where/how/who/how many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同时,笔者也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 Topic 2 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 Section D1主要讲的是好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在学生浏览阅读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每人提一个问题,这个环节很是热闹,因为所提的问题不能用一般疑问句,又不能重复,所以每个学生都想先说出他的问题,同时他还享有要求其他任何同学回答其问题的权利。其中有一个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刘某,这篇文章他好像理解得很快,第一个蹦起来说:“老师,我有三个问题想提问XX(英语科代表兼班长),行吗?”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笔者说:“OK!” “What does food give us?”“Why is it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healthy eating habits?”“What is the wrong food?” 他把这三个问题说出之后很是得意,因为前面两个问题XX顺利回答了,第三个问题课文中没有,属于开放型问题,XX没能及时回答上。当然,笔者也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积极思考、认真听课的优点,鼓励其继续发扬。每个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角度、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
首先要培养学生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推测词义和理解句意的能力。严格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要尽可能地通过上下文的意思猜出词义,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其次,注意抓住文章的各种细节,如描述性细节、比较性细节、说明性细节和事实性细节等;还有一些隐藏在图标或图形中的重要细节也需特别注意。
三、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应与中考接轨
各地中考阅读理解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任务型阅读和阅读表达三类。其中,单项选择是多年来一直沿用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事实和细节、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猜测生词、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任务型阅读的题型主要有填写表格、填写词语、回答问题和翻译句子等,着重考查学生捕捉信息、组织信息和综合概括信息的能力;而阅读表达题是近年来逐渐采用的阅读新题型,其目的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有主旨概括(如,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完成句子(如fill the blank in…with a word /sentence)、句子翻译(如,put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to Chinese/English)、封闭型问题(如,what main idea is given in the…paragraph?)、开放型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些主要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找主题句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如,议论文的主题句一般就是开头的句子或结尾的句子,记叙文就特别要注意总结性的句子,而说明书、通知、广告、节目单等应用文就必须找到what /who/when/where/how等信息。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在编排上多以任务型的模式编排,如根据1a完成表格或回答问题等,笔者在教学中就采用逆向法——要求学生先看任务,然后带着任务去扫读,在相关信息处做出标记,这类客观信息题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就必须以短文的细节为依托,对整篇课文进行从整体到细节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判断。记叙文重在剖析与理清时间的原因与结果;议论文重在理清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有理,论证是否切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内容和教参书中的补充内容,多介绍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及知识背景,以及英美人的生活风俗习惯,从而使学生在答题时心中有数。
四、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让学生改写(rewrite)
教材中生动丰富的内容,不仅让学生开拓了视野,也给学生的练笔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七年级学生可以将人称、地点、时间及事情进行改写。而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可将对话改写成短文或故事,将短文或故事改写成对话或将较长的短文缩写等等。改写有利于学生钻研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真正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再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相当难度的文章,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教材内容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始终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摆脱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解析语法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内容,不断给予学生指导、训练,并进行长期的坚持培养和方法的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梁承锋.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is one of objective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students’ English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refore, teachers must take textbooks contents as the center and make students grasp necessary reading skills and methods, thus to lay firm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Key words:
textbook contents;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methods; reading skills
“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理念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总结-学科论文
小学阶段是学习方法和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语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阅读是语文的中心,它具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孩子在短文阅读方面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少,理解能力不够,加之书面概括、表达能力有限,往往达不到要求;二是有些学生阅读习惯不好,不能静下心来读懂文章、思考问题,如晴蜓点水似的粗粗浏览一下文章便答题,有时甚至连题目也没看懂就下笔回答,正确性可想而知了。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家长和教师应多鼓励孩子朗读文章,适当地给孩子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孩子对文章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它必然要求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和文章的内容,让孩子自己切实地体验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意图,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但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
4、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最后,“写”也是很重要的,家长和教师因此要鼓励孩子坚持写日志、读书笔记等,以培养孩子对文章的思考能力、对事情的归纳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