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本文共1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并且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本课时,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其匠心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主题活动,在操作观察中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例3,通过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引导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作好了思路孕状。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学生的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最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加深。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小结学习内容,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根或15根)小棒。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做伸手指的游戏:

(1)教师伸几根手指,请学生伸出是老师的几倍的手指数。

(2)伸出8根手指,每2根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前活动中复习有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除法的含义,为新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收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有关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空中梯队的视频)

师介绍飞行员刘欣: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的精彩表演,在这些飞行员中有一名女飞行员,她的名字叫刘欣(出示刘欣的照片)。刘欣姐姐小时候就是青山区的一名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要努力去实现它。小红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飞行员。你们看,她用小棒摆了一架飞机。(将小红的图片和用小棒摆成的飞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收看视频,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又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们想用小棒摆飞机吗?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小棒摆飞机。请你一边看一边数: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既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小棒摆飞机,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不会摆的现象,同时又能强化一倍数。〕

(2)提问: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根)

(3)师出示小丽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丽有10根小棒(板书:10根),猜一猜她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师出示小强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强有15根小棒(板书:15根),猜猜他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小丽、小强各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引导学生向几里面有几个几靠,不让学生说理由,等到学生动手操作,充感知后再来探讨。〕

师:谁想来帮小丽摆一摆?教师将小丽的10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丽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 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 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师:你可真会节约再利用资源。

教师:这些纸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播放课件。

看完后出示:

据调查统计,在一所有一千名小学生的学校里,一个月可回收废纸约2万张。按1000张纸重约1千克计算,卖给废品回收站可得人民币20元。如果同学们平时收集牛奶盒、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可利用资源,可换得人民币35元。今年我省不少地区遭受到了洪灾,我们可以拿这些钱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生1:把这些钱捐给他们。

生2:用这些钱购买学习用品送给他们。

教师:同学们可真有爱心!

出示课件。

教师: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教师:第二个问题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各小组可以先讨论,再写下各位购买方案。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购买方案进行整理,填写在表格内。开始吧!

学生一边讨论教师一边巡视,学生讨论完填写好表格后,老师提问。

教师: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

教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同学的方案好吗?好在哪里?你认为不足之处在哪?你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

学生说完后老师小结,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废物再利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效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可得注意回收,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能源,让我们来争当环保节能的小公民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师: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也利用废物回收,换来了一些班费,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看!

出示第6题的情景图。

先让学生观察“丛林探险”情景图。让学生从两名同学的对话以及图中的指示牌,获得数字信息,解决“坐车”和“租船”问题。

师:从图中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丛林探险活动每辆小车坐6人。

生:我们班有44人。

生:激流勇进游戏每条船坐5人。

师:小男孩小女孩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如果全班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

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进”,应该租几条船呢?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自个儿想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坐车问题:44÷6=7(辆)……2(人)

答:最多可以坐满7辆车,还剩余2人。

提问:剩余这2人怎么安排呢?

生:再坐一辆车。

(2) 租船问题:44÷5=8(条)……4(人)

教师:你对这种租船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教师:你可真会发现问题。

教师:剩下的4个人不去了吗?怎么办呢?

师:应该租几条船呢?为什么?

教师:你为什么要把8加1呢?

8+1=9(条)

答:应该租9条船。

教师:你考虑得可真周到!

教师:同学们在外游玩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五、结束课题。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感今天受?对自己和他人有何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师生做拍手游戏。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摆一摆: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是多少?

(2)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是多少?

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在第二行摆2个正方形,说一说第二行摆2个正方形用的根数里有几个一个正方形的根数。

2、(1)摆飞机,数一数用几个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摆飞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针对学生回报摆的结果),谁能根据你摆的飞机,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引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也就是他们摆的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4)如果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5)回报结果,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像刚才摆飞机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也就是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总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3、看一看,比一比(出示课件)

(1)萝卜3个,茄子6个,茄子的个数是萝卜个数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3)。

(2)萝卜2个,茄子6个,茄子的个数是萝卜的个数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生活中的食物联系到倍数关系,因为数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3)摆圆片(动手操作)

a、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b、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9个○。

4、考考你

8里面有个48是4的()倍

12里面有()个312是3的()倍

24里面有()个624是6的()倍

42里面有()个742是7的()倍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人数的几倍。

(3)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思路解决)

2、引导学生做一做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3、归纳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只是说法不同,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深化

1、练习十二(第1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图(1)图中有些什么动物?(2)分别是多少只?(3)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4)为什么这样列式?(5)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独立完成第2题

3、观看课件拓展

(1)观察各种书籍的本数。

(2)完成题中的问题。

(3)还能提出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采取摆一摆、比一比、考考你等学习形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探究中学习掌握了本课时的知识,达到预计的目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巡视不够,导致学困生没有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先进的教学经验、制作学生喜欢的课件。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29页的例3及练习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所以吸引了很多同学参加。老师昨天就看到一些同学在高高兴兴的做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学习新知:

1、认真观察,根据图上的信息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2、汇报:(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将提前写好的例题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提出了“有3组同学在做游戏,每组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时,直接让学生解答。

3、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自己做在作业纸上,找学生板书。

4、由板书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写的。并通过生生交流的形式解决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②、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③、为什么单位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

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

⑤、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

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5、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小结:由于这两个问题讲的是一件事,所以都用除法;而且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第二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

6、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找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喜欢做游戏的人比较多,所以人数发生了变化,我们来看看!

7、出示主题图:学生读题。你们会解决吗?谁来说说?

根据汇报板书,说说想法。(15+3=18(人)18÷3=6(人)

3÷3=1(人)1+5=6(人))

怎样列综合算式?(15+3÷3 3÷3+5)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加括号?

小结:所以当我们列综合算式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需不需要加括号。

指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

8、由于有的同学有事,所以人数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示主题图:如果来得不是3人,而是1人,平均分成三组行不行?(不行,因为来的只有1人,将这个人分在哪一组,都会造成有多有少的现象,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行。)

9、既然平均分成3组不行,那你认为平均分成几组比较合适?小组为单位,借助小棒先摆一摆,再交流并列出算式。

汇报: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4份,每组有4人。算式是16÷4=4(人)。

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2份,每组有8人。算式是16÷2=8(人)

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8份,每组有2人。算式是16÷8=2(人)

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16份,每组有1人。算式是16÷8=2(人)

10、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你们掌握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出示练习六的第1题和第2题。 学生读题,口答。

2、为了激励同学们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小刺猬准备运苹果奖励给大家。

3、大家一起来看小刺猬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怎样解答?你帮小刺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奖励你一个大苹果。第二个问题谁会解决?

4、同学们得到了小刺猬的奖励,高兴吗?老师还有一个想法,刚才我们都是口头解决的问题,你能讲问题写在纸上吗?出示主题图,要求将问题写在作业纸上,再解答。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题用除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

有15个同学做游 有15个同学做游戏,

戏,平均分成了3 每组有5人,

组,每组有几人? 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人)

答:每组有5人。 答:可以分成3组。

本节课存在如下问题:

1、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应注重摆的过程,如在摆学具的方法时:第一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摆3个盒子,因为是分成3份,求每个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取出5个放到一个盒子里(马上追问:为什么要拿出5只蚕宝宝。生:因为每个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盒子。

2、应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学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题的意思,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应对学生“放手”!如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处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时,若出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他们,关键处纠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4、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

这节课是教学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是在学习了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巩固旧知,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学生摆两架、三架、四架飞机,分别用了两个5根,就是10根……。

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摆的飞机架数是老师摆的几倍?学生直观看出摆两架飞机用了两个5根,用前面所学的“倍”的知识,就容易理解同学用的小棒是老师的两倍,也就是理解为10里面有2个5也就是10是5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表述数量关系,讲述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渗透数学里德转化思想。通过转化,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迁移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课堂容量太大。一节课要完成两个例题和一部分的习题的教学,课堂容量很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应注重设计一些拓展题,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

介绍解题方法时,太绕。比如“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要你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本意是在总结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忽视了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其实,只要在课堂上不断让学生模仿老师这样说就可以,比如:“要求15是3的几倍,就是要你求15里有几个3。”这样反复的说,学生自然能明白,并记住。如何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板书设计还可以考虑更加的清晰明了。

本节课是第23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图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即根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可以:

1、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观察题目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跟着同学一起说,全班齐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处理不够灵活。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忘记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还有有的学生说出了意义不同,我没有及时进行深入提问,错过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的时机。

总之,做为教师,不仅要好好研究教材和教参来辅助教学,还要多和教师交流如何教学,多听课、上课,多讨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教学时,我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能吸收本节课的内容,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教师过多的牵制学生,没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己理解自己去说倍数间的关系。

2、本节课练习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到后边的时候有些枯燥,应该设计多些形式的练习,如,选择、填空、判断等。课前准备的练习纸在课堂上也没能利用上,导致学生动手写的比较少。

3、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4、应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存在如下问题:

1、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应注重摆的过程,如在摆学具的方法时:第一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摆3个盒子,因为是分成3份,求每个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取出5个放到一个盒子里(马上追问:为什么要拿出5只蚕宝宝。生:因为每个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盒子。

2、应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学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题的意思,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应对学生“放手”!如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处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时,若出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他们,关键处纠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4、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

《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熟练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了表内除法(一)中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教学本节课相对简单,学生较易理解。

首先,明确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分为温故互查、探求新知、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课堂总结几大部分。其次,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区分两类问题上(包含和平均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再次,设计习题时注意层次性,有梯度进行训练。最后,要强调孩子的学习习惯等细节问题。

在组织教学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还有以下几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总结部分,教师在最后总结时过于宽泛,重点不够突出,应该重点强调本课有关表内除法解决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

2、教师语言,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各个环节的过渡语用得不是很好。

3、小组合作学习有待提高。

这《用除法解决问题》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这节课是整册教材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难点,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如下:

成功的地方:首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的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效果良好。

其次:本节课在教学时,注重学习方法的优化,让学生说,并呈现出不同的说的方式,比如:个别说、小组讨论说、和同学一起说等,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不足的地方及对策: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学生遇到问题感到无从入手,这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慢慢消化吸收。

《用除法解决问题》是在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之后的应用问题类型课。纵观教材,以连除问题为切入口展开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众多纷乱的实际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收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设计本堂课时,选择自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凸显自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学能自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2、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为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还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用除法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的速度,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读两次,再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想想需要那些信息,看看人家告了些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缺来的那个条件就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有所改观,对于一些极个别的学生做到稍稍一惩罚就做得很好,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好尺寸,才能更好的驾驭学生。

二、其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第一步算出来不明白写什么单位,比如王老师买7元一枝的钢笔花了63元,那么买5枝要花多少钱?学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学生却只看问题里的单位所以经常写成了“元”,针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什么单位了,就如上例学生只要说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就知道应该写“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丢了(),比如妈妈用100元买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条29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学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写综合算式时就写成了100—45+29=26元,这是他忘了应该先算加法要加()了,不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总之这部分的内容很广泛,但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新教材着重加了画图理解这一环节,加深对除法两种含义的理解。

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两种类型的题是用除法计算,但在表达方面还是比较弱。所以我在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三步曲来进行回答。让学生根据所画的图进行比较,突出两个问题的结构特征,明确条件和问题,直观感知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图,动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通过比较异同,认识到平均分虽然不太,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答,在比较中突出除法含义的本质。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个别说,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然后同桌说,但发现在说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散,没有认真说,对于中下生来讲说的环节还是挺困难的。以后可能在表达的环节要采取鼓励的办法,让好生带动差生,加深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大家可能都认识,上学期学习统计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这些数学信息。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数学信息呢?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2、师:最后我再来考你们一道题目,小朋友今年6岁了,妈妈36岁了,你知道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吗?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大家可能都认识,上学期学习统计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这些数学信息。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数学信息呢?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2、师:最后我再来考你们一道题目,小朋友今年6岁了,妈妈36岁了,你知道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吗?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