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6-24
- 10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化教学设计,本文共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
因为地处西北,能接受到的网络培训机会非常少,这次有机会能投身到中小学教师学科提高网络研修之中,我感到十分高兴。这样的一种培训模式,很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同事这样的交流平台特为每一个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开阔了思路。技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还能看到别人的优秀教学方法,同时接受同事的指点与评论,都是的参加培训的我受益匪浅。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你——远程研修平台! 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在培训中,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特别是部分专家老师的如何教学设计和如何优化教学的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听、看、评等形式展示了培训的全部内容和过程。这样的培训对我来说前所未有,所以感想颇多:
1、内容丰富
不论是教案设计还是课题研究,或者是对于某些数学问题的观点阐述,都使我再一次深思教与学的真谛。
2、形式新颖 使用这样的教育研究平台,专家和主讲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专家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而主讲教师以嘉宾的身份出现,很有亲和力。使学员们更愿意接受,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如。
3、联系实际
培训所选内容都来自于数学教学第一线,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平时都必须做的,并且是直接影响数学教师业务素质和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针对性很强,具有现实意义。
4、注重实效
特别是课堂实录,情境引入的实例都来自我们周围具有开放性、实用性、创新性,课堂每个环节有声有色,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和空间,注重实效,不雕饰,不作秀,给人的影响是“平凡中的伟大,伟大中平凡”。
5、网络研修实现资源共享
网上学习真正实现了师师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得教师间沟通方便、取材灵活、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更能使教师时空自主、拓展视野、取长补短。
6、开阔视野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培训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通过教师们的互动、辩论及名师的指导,更实际的探讨了教育教学规律,丰富了教育内涵。在远程网络研修这个平台上,教师们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教学信息,不仅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和疑问共同交流探讨,还使教师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研修已经进行到现在,虽然苦一点、累一点,虽然经常因为看电脑感觉到自己的肩膀和脖子都疼,但是我们心里始终是闪烁喜悦的浪花。我的收获颇丰,学到了许多在平时没有接触到的东西,聆听来自全省的专家、名师的教诲,倾听和接受全省数学界名师的指点,虽然才短短的四天,我感觉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午集中看完两小时的视频后,我都把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各位同仁的作业,感受同一问题的争鸣,辩证地接受为自己的东西,加之专家的指导,收获颇丰。
据我了解,本次远程培训所聘的专家和指导教师都是在全省乃至全国数学界有名的老师,如国家课标组专家、北京师大的程晓棠教授,北京教研室孟雁君老师等,能接受这样的专家团队的指导,我深感荣幸。班级指导教师严明昌老师对我的作业每次都是点评得非常好,委婉地指出我的努力方向,同时还肯定了坚持下去的长处,我想有这样的指导老师,我们的研修一定成功,一定有收获。正是有了这些品质优秀的专家指导,有了指导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我们这些学员才敢把我们不成熟的想法呈现出来,才敢班门弄斧。在此我向全省的专家团队和指导老师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除了专家、指导老师的引导,感受最深的就是来自全省老师集结于此,通过研修平台进行自由、民主、充分地交流,我想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思想碰撞,哪怕每个人仅仅有一点思想闪光的火花,汇集起来就是火海。因此我沉浸于此,乐此不疲地接受各位同仁的检阅、指导,可以说,只要我们认真,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学习每个人的闪光点,试想我们的收获一定非常大。研修第一天,看到那么多的老师给留言、给评论,心里甭提多兴奋了。能通过这个平台亲身感受一句句颇具思想的点评、一段段鼓励和肯定,一篇篇真知灼见,我们能不动容,能说浪费时间吗?
对远程研修这种方式来讲,我是持非常赞同观点的,这是最经济、受惠人数最多的、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式,同时改变了接受式、无法发表言论的培训方式。
修可以畅所欲言,有课程专家们在线进行指导,形式丰富:有视频、有在线研讨、有作业交流、有反馈答疑,这么丰富的课程
非常感谢省教育厅的领导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与专家、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会更加珍惜本次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认真作业,积极反思,提高水平,为祖国的教育事业。
优化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好每一节高效课是教师所希望的,也是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备好一节课应有一条明确的思路,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注重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材的教育价值。下面我以二氧化碳为例介绍一下我的设计。
一、背景介绍
“二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化学实验辅助教学,组织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我设计教学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学习同类型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中,我不断尝试,经历了做好演示实验,设计改进实验,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等探索的过程,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学习了“二氧化碳”这节课的知识后,学生却不能尽快熟练地用co、co2、h2co3、caco3几种物质的相互关系来解决有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通过让学生默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二、课堂情境
我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巧妙运用探究实验,顺利地完成了一部分教学任务。接着让学生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通过引导分析,学生懂得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其中的ca(oh)2与co2发生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caco3,归纳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基本方法。
2.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导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用函数表示的数学问题,再用导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得出问题的最优化选择。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1.4.1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1、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目标函数)是解决应用性性问题的关键
2、要注意不能漏掉函数的定义域
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 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基本方法。
2.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导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优化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用函数表示的数学问题,再用导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得出问题的最优化选择。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的设计背景主要有: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
2、自变量的引入不是固定的,要注意引入自变量的技巧。
设计多媒体优化生物教学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媒体
生物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媒体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设计多媒体必须 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来选择。如初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个概念(光合 作用)、发展一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一个写法(光合作用公式)。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 能。我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在教学中首先演示三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 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观看光 合作用的录像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两个方 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 的公式,使学生熟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这样由实验提供“现象”,录像深化“概念”,投影示范“公式 ”。在课堂上我将多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 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 合。现将常见课型组合媒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1.绪言课:其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组合媒体:(1)用实 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用投影片和录像片提供史料。介绍生物科学史和成 就。与此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3)生动、具体地讲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 的学习信心。(4)板书学习要点。
2.形态结构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形态结构课是上好生理功能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1)传统媒体: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媒体,能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信息。对上好形态结构课是必不可 少的。(2)电教媒体:投影、幻灯、电影和录像等电教媒体,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 动;提供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3)通过板书、口述、习题等形式对形态结构课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 固。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首先运用模型展示草履虫的形态。接着用挂图(或投影片)讲 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然后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录像。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 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生理功能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生理功能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多媒体突出教 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为重要。为此,我运用了组合媒体:(1)用语言配合投影片准确地讲授生理特点。并 用投影板书进行分析、强调重点。如家鸽的双重呼吸特点。运用此教法效果良好。(2)通过录像对较抽象、较难 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3)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指 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家鸽“循环系统”的教学,先用投影片讲述家鸽心脏结构特点、血液循环路线 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然后放映有关录像片断。应用录像的各种不同功能键(快进、慢放、定格)变看不见为看 得见、看得清。使学生对家鸽的循环系统知识有深刻的认识。最后,用投影片映出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等 四种动物心脏结构简图,比较四种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特点,从而认识动物进化的过程。
4.理论课:理论课是高中生物知识的核心,它起着贯穿全书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 理论的内容,产生过程和应用,又要培养他们观察、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此教学任务组合媒体易于完 成:(1)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2)运用语言质疑引导 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深入地分析。并用演绎推理或类比的方法作出科学判断。(3)用录像片介绍科学家发现真 理的事实。使学生受到熏陶。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 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 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 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5.实验课:实验课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独立操作,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 的目的。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我这样去组合媒体:(1)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教材,使其掌握实验目的和操作要领( 2)用语言或板书进行质疑,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3)用录像片示范基本操作、展示装置结构,提示实验 步骤。(4)用投影片分析实验原理,指导填写实验报告。
6.单元习题课: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必须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不同形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 和运用已学的知识。组合媒体的要点是:(1)用投影片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2)用板书提 示重点、难点或易出错之处。(3)采用笔、口、板书、投影等多种形式结合进行练习。(4)设计小型书面测验题 进行教学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三、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直观媒体时,必须依照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地控制:1.媒体的使用不宜 过多。以免造成学生疲劳,分散注意力。2.媒体使用时要注意变换呈现的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要尽 量变静为动,以引起学生注意。3.演示时要与讲解、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好,使教学语言起着动员、组织、指导和总结的作用。4.按照协同律组织多媒体,要尽量做到视听结合、说做结合、手脑并用,以提高识记效果 。5.两种教材(教科书和音像教材)、两种教法(传统和电化教学)必须实现最优结合,以扬其长补其短。优 化教学方法和过程。6.在设计多媒体时,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多媒体优化生物教学
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它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因 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先优化媒体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 物教学。那么,怎样设计多媒体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媒体
生物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媒体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设计多媒体必须 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来选择。如初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个概念(光合 作用)、发展一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一个写法(光合作用公式)。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 能。我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在教学中首先演示三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 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观看光 合作用的录像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两个方 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 的公式,使学生熟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这样由实验提供“现象”,录像深化“概念”,投影示范“公式 ”。在课堂上我将多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 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 合。现将常见课型组合媒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1.绪言课:其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组合媒体:(1)用实 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用投影片和录像片提供史料。介绍生物科学史和成 就。与此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3)生动、具体地讲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 的学习信心。(4)板书学习要点。
2.形态结构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形态结构课是上好生理功能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1)传统媒体: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媒体,能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信息。对上好形态结构课是必不可 少的。(2)电教媒体:投影、幻灯、电影和录像等电教媒体,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 动;提供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3)通过板书、口述、习题等形式对形态结构课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 固。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首先运用模型展示草履虫的形态。接着用挂图(或投影片)讲 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然后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录像。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 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生理功能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生理功能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多媒体突出教 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为重要。为此,我运用了组合媒体:(1)用语言配合投影片准确地讲授生理特点。并 用投影板书进行分析、强调重点。如家鸽的双重呼吸特点。运用此教法效果良好。(2)通过录像对较抽象、较难 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3)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指 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家鸽“循环系统”的教学,先用投影片讲述家鸽心脏结构特点、血液循环路线 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然后放映有关录像片断。应用录像的各种不同功能键(快进、慢放、定格)变看不见为看 得见、看得清。使学生对家鸽的循环系统知识有深刻的认识。最后,用投影片映出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等 四种动物心脏结构简图,比较四种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特点,从而认识动物进化的过程。
4.理论课:理论
[1] [2]
实习教学是技工学校的一门重要实训课,历来为技工教育各级领导和教师所重视。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必须优化实习教学组织,提高实习教学效率。然而,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技能要素分析到教学要求,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技能训练方法与途径,从师资、设备到教学时间的安排等,各方面都可能影响到实习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和协调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能在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要做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密切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设置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面广,科技性能超前等特点;改革传统课程中的不合理部分,如:教材中的繁、难、深、旧的内容,要合理取舍材料,重组教学内容;调整公共课、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课时比例,加大实习实训课时比例,必要时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强化技能训练;以培养合格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必须对技能人才的标准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掌握各工种、各职业的技能要求。
从我国现阶段技工教育的状况看,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业技能。专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就不同。以三年制机械专业为例,其职业能力包括该专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车、钳工中级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待人接物及咨询能力,信息的查找、策选、辨别与处理能力,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应聘就业能力等。其次是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遵纪守法,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独立胜任岗位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互助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等。第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树立终身教育与学习的理念,学会学习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预测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思考的能力等。第四是应对能力,包括策划能力,预测能力,耐挫能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及信心、意志、毅力与拼搏精神等。后三种能力是由专业能力高度概括而形成的能力,对各个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是都应具备的,并随着培养层次的提高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技校技能教学中,校领导和教师应始终围绕培养目标与技能要求实施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新体系,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老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改,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提出了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改,必须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本人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与经验。
一、弹性设计教学,增强教学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的全过程关联式策划,关注的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层次的收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发展,而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通过难易程度、发展维度不同的活动体现过程的弹性设计,最终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案较以往的方案来说,似乎线条要粗得多,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展示不同个性生命丰富空间和时间。“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学科教学更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才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情趣安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并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情境式教学法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切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教学法巧妙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马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批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 .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 .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
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
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批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优化课堂导入,重视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快乐的身心交流中学习、成长。设计的评价过程,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
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主题教学单元设计,通过学习讨论,我明白了什么是主题单元设计,及其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思维导图的制作及运用,演示了MindManger软件的使用,我自己练习制作了思维导图课件《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主题单元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主题单元设计” 一般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2.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二、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问题,我学习者认为:
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及学习态度
2.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学习风格涉及的方面很多,常表现为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同时,学习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而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是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对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选定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进而确定教学过程结构和形成性练习,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考虑。
3、教学目标是以对学习需求分析来确定的,但教学目标的实现则要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运用来达成,而教学评价则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
4、充分的学习需求分析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先决条件,是决定是否需要教学设计的前提。
5、严格把握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基础工作,而熟悉教学大纲是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
6、认真总结教学评价是我们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学效果的改进需要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在具体实施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教学设计不能是对相关教科书的简单复制,必须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必须基于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必须具有反馈和调节的环节;教学设计本身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应具有:
1、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特征的分析──原有认知结构与认知特点的分析;学习环境的分析──学习资源环境对教学影响的分析。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设计。
2、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等,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设计的描述。分记述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文字教案)、流程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图解)等。把课堂教学设计文字化、图表化,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呈现形式。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能各有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中敢于探索实践,教学设计必然是一线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时间逐渐减少,怎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从9月起开始推行学案教学。为此,我校三十余名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取经。意在吸取他们在学案教学的经验,避免我们自己在推行过程中走弯路。另外,学校还给全体教师赠阅赵加琛、张成菊著的《学案教学设计》一书,学习如何编制学案、如何开展学案教学和管理。读后受益良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2、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特别要在课堂教学中抓好“识标、学习讨论、精讲、验标、小结”等几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1、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2、“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三、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级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参加学案教学一年多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旨在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我校学案的编写还要精细化,还要多一些个性化。
六、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5、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6、学案教学中要通过二次开发备课,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7、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麻、症、疾、姿、势、况、镇、绪、述”等9个生字。
⑵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4个词语。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⑷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2、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⑵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
⑷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爱,从而理解爱、懂得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励别人;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课文的一、四两小节,认识英子掌声前后所产生的变化。
2、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设计思路】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英子在同学们给予她的掌声前后有很大的变化,便设计通过两段叙述英子掌声前和掌声后的文字的对比阅读、体会,让学生自己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解决问题。教师只在旁做简单的引导。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在教学中因为有涉及到人物的内心心理变化,所以在课前模拟课文的环境,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通过采访学生,让学生进入角色去体会,解决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课文段落、生字的课件展示。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生字词;搜集一些关爱别人的有关事迹、资料等或身边的小事;搜集小儿麻痹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师:听说
班的同学们多才多艺,有小小书法家,有朗诵家,小歌唱家等等。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本领,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呢?勇敢些!
选一名学生表演。
师:让我们给她点掌声。
选择一名鼓掌的学生提问:你的掌声最响亮了,能不能告诉我,你鼓掌时在想些什么?
生表演完毕,师带头鼓掌。
师采访:这位同学,你为什么鼓掌
师对表演的生说:谢谢你,刚才你表演得很精彩,我能采访你吗?当你听到别人给你的掌声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师询问其他人:你有没有听到过别人给你的掌声,在什么时候,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点评:课前模拟课文创设情景,为下文解决两次掌声的含义打下基础。
二、上课
1、揭题:
师:掌声的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9课《掌声》看看这掌声的背后又会有怎样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
掌声
2、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英子的两张照片。)
这是本课的主人公——英子不同时期的两张照片,第一张展现的是过去的英子。第二张展现的是现在的英子,仔细看看这两张照片,读读课文,你能联系课文说说,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英子?现在的英子是怎么样的英子吗?你从课文的哪一小节知道的?生找到第一、四小节。
点评:通过图片,让学生有兴趣自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学生也会根据图片,自己对比阅读找出第一、四小节。
3、精读课文:
⑴对比分析第一、四自然段:
生找到课文的第一和第四小节。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那时的英子是怎么样的英子?
你能不能再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那时的英子是怎么样的英子。
(生再读课文。)
点评:学生开始读文感悟不深,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教师通过话语让学生知道要再读课文去体会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⑵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生说到,师板书:
忧郁
师提问小儿麻痹症是什么病?生介绍小儿麻痹症,教师课件出示。
点评:指导学生读课文要轻重缓急,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心情、语气。
(课件出示第四小节的文字。)
师提问:读读这一小节,这时的英子又是怎么样的英子呢?
师板书:
快乐
生读,读出快乐的语气。
生齐读第一、四小节,对比读。
点评:整体对比阅读,感受英子掌声前后的不同变化。为提出疑问作铺垫。
2、分析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看了不同时期英子的照片,感受了英子不同的心情,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会质疑为什么忧郁的英子变得快乐了?
师在黑板上打下问号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来找找原因。(同学们的两次掌声。)
引导学生简单地复述这个故事。
点评:三年级要求能够在读懂的基础上做简单的复述。本课以第三人称写,文字比较简单,易懂,容易复述。
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生划句子,读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析在第一次同学们给英子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说再让他们找找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很自卑。)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我从这句话中体会。
(英子下不了决定,她在犹豫该不该上去,同时我感受到她的内心很痛苦,很自卑。)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终于这个词体现了英子经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
生读课文,师生评议。
教材分析:这是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读课文时,声音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教学本课,重在强调自读自悟。在朗读时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
设计意图:1、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调遣学生知识库存中已有相关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2、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又是低段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3、教师不放过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彩而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5、“来到”与文中的“流进、流过、流到”的区别,用视频形象地展示了“流进水池”、“穿过山谷”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由此领悟作者用词准确。从预设一中学生学会细心,明白用词严谨,讲究方法;从预设二中学生学会欣赏,领悟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图,文章就更加生动。6、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于是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丰满了泉水乐于奉献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7、写字教学是2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此环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激励评价。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悦地学会了3个漂亮的字,又欣赏了同伴的字。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鉴赏美。8、师生共同对着板书总结课堂学习,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方法,明确任务。
三年级语文优化教学设计
利用插图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作者/蒋雅娟 奚 江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课文插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利用插图,巧妙导入课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课文插图导入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以下所引课文教材版本与此相同)有两幅插图,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尽情欣赏,用心体悟,然后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蝉、螳螂、黄雀分别想得到什么?它们身后隐伏着什么?吴王为什么会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通过观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悟故事内容,了解前因后果。
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导人。介绍游览景点的课文,可利用插图作导游。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写的是小山村的优美景色,导入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的景象,注意月亮一样的小河,试着为这个村子起个好听的名字,由此巧妙地揭示课题。写人物的课文往往会有人物肖像插图,导入时可利用插图,从了解人物人手切入本课教学。
二、利用插图,促进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促进心灵沟通,课文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一头公牛上下蹦跳,骑手还牢牢骑在牛背上。为了让学生理解“疯狂”一词,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谈谈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一位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生:文中说:“只有一位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那么,怎样才是“疯狂”呢?
生:牛像发了疯一样。
师:没错,你能说说图上的公牛是怎么发疯的吗?
生:从图画上可以看出,公牛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喘着粗气,这就是“疯狂”。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疯狂”一词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直观、形象,就能顺利地扫除理解障碍,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再如,《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套教参对课文作了深入解读:《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的行为。
许多教师都上过这一课,往往根据教参提示,抓住文中“哈哈,大家都”这句话,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引导学生痛恨北风、喜欢小鱼,极力讨伐北风、赞美小鱼。然而仔细翻翻教材,会发现此课共有三幅插图。其中第一幅插图,主要表现北风吹来,大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第二幅是北风和小鱼对话。第三幅图往往被忽略。这幅图画的是:白茫茫的.雪覆盖在大地上,屋顶白了,树白了,麦苗在厚厚的雪下美美地睡了……多么恬静、温馨的画面啊!我与学生就此展开交流――
我: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呀?
生: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堆雪人、打雪仗。
生:我也喜欢。妈妈告诉我,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
我:那你们知道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
我:那你们喜欢北风吗?
生:喜欢。
一幅插图,扭转了教学的情感基调,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利用插图,延伸拓展训练
看图说话是小学低年级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中,插图色彩鲜亮,形象逼真。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蜗牛正面对着面,它们在说些什么,课文里没有写到,可以利用这幅图来拓展延伸,让学生放飞想象,练习口语表达。可以这样引导: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在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蜒、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小蜗牛叹了口气:“唉!”――接下来,老蜗牛会说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模拟角色老蜗牛、小蜗牛展开对话。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插图提供的广阔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编选,形象生动,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课后有幅梅花的插图,那不单单是为了美化版面,还在暗示我们:梅兰芳的成功,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写照。同一单元的《要好好学字》一课,插图中毛泽东身后有幅狂草《清平乐,六盘山》,左下方是延安的宝塔山,都是指导学生课外拓展的良好素材。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设计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听说能力,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南星苑小学)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摘要: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本文重点探讨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涵义、实施的具体措施等问题,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得出了物理教学最优化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最优化;具体措施
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是根据物理学科特征,综合探讨物理优化的思路和具体策略。它是指运用系统的基本观点研究和处理物理学科教学过程的结构,促使教学整体最优化的一系列方法。本文重点探讨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涵义、实施的'具体措施等问题。
一、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的含义
“最优化”教学法主要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求最好的方案,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一阐述实质上抓住了教学论的关键问题:怎样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于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二、物理教学优化教学策略
(一)全面系统规划,落实各项教学任务
系统规划学生知识、技能和品德、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重点内容。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读写知识、史料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等;技能包括听说技能、阅读技能、书写技能、计算技能、实验技能等等;品德、能力诸方面的发展包括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发展思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良好的兴趣、情感、意志、修改等非智力因素。
(二)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综合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目标
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的内容效度、控制教学进程和检查教学成败的重要依据。人们常常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现有知识和潜在能力,综合制定目标体系。其操作程序是:确立目标层次分类(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等),分析教材整体及各章节的知识构成;建立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按目标界定的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到达与否检测;教学评价及目标优化等等。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
(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
(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
(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
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
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
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矗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
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
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
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
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
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优化语文课教学设计的建议
教师要想有所作为,面对新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教学设计。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不尽人意,这与教学设计不良不无关系。所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不景气的现状,语文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要条理清晰
一堂课条理清晰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要清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堂课要了解什么、懂得多少、掌握多少。这样,师生对一堂课目的明确、内容清晰,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山中避雨》,要学生掌握“山中避雨的过程”,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写“避雨的过程”,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接着让学生集体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也可叫一个有朗诵水平的同学有表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避雨──借琴──拉琴──惜别。如此清晰的思路,自然会让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然后,让学生再细细阅读,把握主题。如果直接问学生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很难让学生回答。这时侯,教师要善于引导,必须要由感性的认识再上升为理性的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下人物心情和山村气氛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容易从文字中看出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自然而然揭示了“乐以教和”这一主题,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板书使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板书如下:
二、教学设计要趣味横生
运用多媒体手段享受“趣”,还以《山中避雨》为例,我以文中提到的《梅花三弄》和《渔光曲》为音乐背景,播放了避雨的全过程。第一幅是避雨,细雨蒙蒙,雨声滴答,两个女孩一副愁苦的样子;第二幅是借琴;第三幅是拉琴,这时候,《梅花三弄》音乐响起,在优美的乐曲中,两个女孩唱起歌来,三家村的青年也齐唱起来;第四幅是惜别,这时《渔光曲》响起,画面展示了“我”与三家村青年依依不舍的情景。整个过程以雨声开始,以乐曲之声弥漫。整堂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人物和气氛的变化,又欣赏到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到无穷的趣味。
从教学对象上变出“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预习,做一次老师,每组请二个学生上课:一个主讲,一个补充。看那个组讲得好、教得好。听同学上课,特别有劲,个个都很专心,重点部分同学们都能讲到,字、词、句、篇的分析,有些可以互补。超出预期效果。一堂《小巷深处》的课用这种方式上,重点部分各组都讲了,学生记忆深刻牢固,起到反复巩固的'作用。这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从教材内容上找出“趣”。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让学生说自己小时候喜欢那些动植物:看蚂蚁搬家、斗蟋蟀、种花、养猫、栽葡萄……再让学生谈谈七彩的校园生活:运动会上各班四百米接力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元旦国庆联欢会节日的丰富多彩,离队入团时的感慨喜悦,测验考试后成败的喜悦与烦恼……然后导入新课,看看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的呢?百草园怎样?三味书屋怎样?大家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小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
从教材的题目上引出“趣”。如上《风筝》,老师先问:“同学们都放过风筝吗?”大多学生都回答放过。老师又问:“你觉得很快乐吗?”学生回答很快乐。老师就势导入:“是的,放风筝让我们童年时光充满了快乐,让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可鲁迅先生一回忆起儿童放风筝的事,就深感自责和痛苦。不信,请看《风筝》,看谁找到其中原因。”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鲁迅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三、教学设计要节奏和谐
教学设计要有和谐的节奏。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感知教材留下思考、联想的余地,让学生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听课不是简单地“接受”,需要有个“悟”的过程。间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开始和深化。如果只像“电闪雷鸣”一掠而过,其结果必定是“云里雾里”。当然也不能太慢,太慢则不仅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且使学生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学生看一遍不懂。学生初次接触讲演,既要弄清讲演者的观点,又要把握其严密的讲演逻辑。作者既摆出了现状,又指出了正确的做法,其中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这些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感知水平放慢节奏,弄清概念,然后再落实教学目标。又如文言文,老师讲授的内容相对多:有的还要记录下来,一定要放慢。但是当讲解一部分内容后可要求当场快速背默,此时的节奏要快。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遗忘呈一条曲线,距学习时间越近,记忆的效果越好,反之则差。教师可引用竞争机制,比赛谁背得快。只要节奏掌握得好,文言文可以背出的,这样帮助学生减少背默的苦恼情绪,又减轻了作业量。所以说教师必须快慢得宜,疾缓有致,疏密有间。凡重要的问题,难懂的知识可以反复,速度放慢。慢是为了保证质量。课堂节奏的和谐也是美的表现。
总之教学设计要有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这样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思想高尚知识广博,思维活泼,感觉敏锐,情感丰富,品味高雅的人。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