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菜花黄美文欣赏
- 文档
- 2024-06-03
- 10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又见菜花黄美文欣赏,本文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美菜花黄美文欣赏
又到一年阳春三月,今天恰逢周末天气不错,下午和家人一齐去桃花岛一游。
这岛坐落在阜阳市泉河之畔,是一块三面环水,碧溪围绕的大片可耕地。周围被农家载上成列的桃树,中间种植作物,再加上人工堆积自然增补,初具规模。每逢春暖花开时就有一些闲散的游客来此散心消遣虚度光阴。故,美其名曰:桃花岛。
从狭长入口处,沿着一条砖铺的崎岖小路循迹而行,路边的道旁树高低参差,初发新芽,真就有曲径通幽的感觉。河边的垂柳泛起淡淡鹅黄,万条丝绦垂入水中,微波粼粼,春色撩人。
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粉红的桃花,好似绯红的轻云。花下人影憧憧,既有亲昵无间,成双入对的情侣佳人;也有相依相偎,相伴一生的白发翁媪。有的忙着选景拍照,有的在闭目凝神把鼻子凑到桃花前一嗅,陶醉其中如入无人之境。
一阵清风徐来,落红阵阵,暗香盈盈。心随感觉,人跟脚步,在高低起伏,斗折蛇行的小径上,不疾不徐,悠然自得。我很快穿过一片茂密的小树林,翻过一座小土丘。一种久违的清香气味扑鼻而来,这绝不是桃花香,而是清香中带着一丝甘甜。果然是一大片广袤浓密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金黄灿灿,流光溢彩。浓浓的花香很是醉人。花蕊上的蜂围蝶阵喧闹不休。这时杨万里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绝句便在我心里呼之欲出。
说也奇怪,世上的花姹紫嫣红数以百计,我唯独对油菜花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少年时代的`情结吧。小时候每到入冬前夕,总是看见父亲或母亲在自家留下的一块地里,成行成绺见缝插针似的栽上油菜苗。油菜是耐寒作物,冬栽,春发,夏收获。然后用以榨油食用。清代乾隆南巡之时曾写过赞油菜花的诗:“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那些年的农民种油菜花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我小时候都是把它当做一种普通的农作物来看待,谁也不会把她当做花卉去欣赏。就连最爱美的小姑娘都情愿从庄稼地里采来野蔷薇插在头发上也不愿把油菜花捧在手中。究其原因:家家都种,随处可见,物以滥为贱。
曾几何时,似眼前这一望无垠的金色海洋一夜之间再也见不到了,每年春去夏来,农田里除了“黛青麦浪千里碧”之外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原来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不见了,我很是惋惜。心里开始不断地萌生出怀恋的情丝,一度竟出现在有关于童年的梦里。今日,此地此时我与她偶然相遇很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情怀!所以倍感珍惜。
我半蹲在一株肥壮的油菜花前,微闭双眼,轻轻的让她触碰我的鼻尖,我贪婪地嗅她,仿佛亲吻初恋中的情人一样。一股浓浓清香如处子的肌肤,瞬间沁入我的六腑五脏。金色馥郁的芳香,醇厚悠长,那花蕊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只是一闻,便醉了心。只能感觉满眼金黄,像沉淀了一地的阳光,比阳光更温润,只是一瞥,便醉了双眸。我不禁沉浸在这奢华的美景中了。悠然自得地信步于油菜花丛中,任它在裤脚上沾满了黄澄澄的花粉也在所不惜。当温柔的春风轻轻拂过花蕊沙沙作响,好像每一朵油菜花都在相互轻轻絮语,盛赞春天。彼此间推着挤着,摇着舞着,笑着嚷着…… 如梦幻般的海洋,让心如痴如醉。金屑一样的花蕊、花瓣儿,窸窸窣窣地不断地随风飘落,宛如无数的黄粉蝶在翩跹起舞。我仿佛置身于童话的世界里。
“油菜花儿香,油菜花儿美。满山的遍地黄,引的蝴蝶翩翩飞。我和阿妹相依偎,把那情歌牧笛吹 ……” 这是一首以油菜花为题材的小情歌。这片不乏浪漫的黄花园为成双入对的情侣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普罗旺斯”。他们在花丛中尽情展现最靓丽最光鲜的自己,忘我地搔首弄姿醉意融融,浑身都散发出一种醉人的青春气息。伴随着按动快门时一阵阵清脆的咔咔声,他们的花样年华和油菜花一起被定格在这最美的一刻!无独有偶,一些独具慧眼的摄影爱好者们也来了,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把油菜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一抹余晖洒满天边。远处烟村景物,逐渐隐约在朦胧之中。我该回去了。景物再美也是带不走的,只能收获心情。我想用心采撷一季春光,让自己馨香满怀,不虚此行。美好光阴易过,逝者如斯,花样年华最是宝贵,却也最容易流逝!我只能轻轻摇曳经年的风铃,律动爱的乐章,流淌着串串絮语,希望穿越时空,将珍藏的情感袅娜成一幅素雅而静然的画卷,不枉此生。
回暖日,近寒食,东风一过花满枝,新柳染碧池。
烟村远,送斜阳,旧燕双归万户香,醉美菜花黄。
又见菜花黄散文
又到清明时节,又是菜花盛开时节。很多人看到菜花,就习惯的称之为油菜花,其实现在看到很多黄花一片的不是油菜,其实就是青菜开的花。
在上海郊区能看到一整片一整片的菜花已经实属不易,也只有在农村人家的屋前屋后,那小片自家种植的青菜来不及采收而任其在地里开花,也只是东一簇,西一簇,没有那种给人惊叹的宏大。很多时候开完花就割掉当成饲料或者是当作绿肥还田。
记得我们上学时,每当这个季节在马路的两旁都可以看到一整片一整片的油菜花,和油菜花间隔的是小麦。这个黄色和绿色相间的胜景,如同是一幅幅有条纹的宏伟的画毯,在晴天的阳光里闪闪发亮。对于农村来说,这个油菜也是一个经济作物,对于农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走在这油菜花路边,难免会被这菜花吸引。此时总会有不少养蜂人在离开菜地不远的地方养蜂箱子一字排开,不时可以看到蜂蜜在菜花间忙碌着。作为小孩子的我们也不时会被这油菜花地所吸引,有时手贱就忍不住摘花玩,不一会儿就是一手的菜花粉粘在手上。
说起摘花,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从家里走到小学途径一大片的农田,每当这个季节菜花盛开,几个小伙伴结伴同行,童心未泯的我们就会随手挥舞拨弄着摘花。曾有一次,有一个小朋友学着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中桧元的掌法,用手掌去横切油菜花的花柱,竟然应声而落。不一会儿这种切花大法大家都学会了。纷纷挥起自己的手掌向无辜的菜花切去,不一会儿在路边的菜花的花柱无情掉落一地。我们还得意忘形的一路倘佯。等到了学校不久,就有农民来告状,说有几个小学生走路不好好走,把油菜花都糟蹋了,让我们班主任问问是哪几个小孩子干的坏事。既然干了这个缺德事,小孩子也经不起班主任老师的折腾,我们都一一招供。老师也没说什么,让我们去菜花地里去捡回我们自己切下的菜花,数数有几个?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一个深刻的检讨。“你们自己看看,这些菜花如果到了秋天结籽,可以打多少菜籽油?如果继续播种,来年又可以有多少油菜收成?”当时的我们哪有这本事,只知道自己错的太离谱,检讨书是少不了的。只是从此以后看到油菜花就不经意间就会想起这件事,看到油菜花就敬而远之。
油菜一般是在去年的冬天栽种,到春天时开花结籽,到了秋天就成熟开始采收。把整株的油菜砍下,而且在用镰刀收割油菜时还不能使蛮力,因为那时的'菜荚都已经枯黄,如果力气过大,弄不好就会裂开,里面的油菜籽就会无情的掉落在地里而无可奈何。所以只能用巧力,把它们一颗颗轻拿轻放。一般用一张很大的布兜把整株油菜围在里面包裹起来,然后用拖车拖回家。然后在用麦枷在自家的场地上敲打这些油菜,收集好脱粒下的油菜籽,那些油菜秸杆一般就作为家里做饭的柴火。
脱粒好的菜籽,经过几轮的暴晒,再装袋运到附近的镇上专门的收购站卖掉换钱,或者自己去油坊轧菜籽油。这些土油坊轧的菜籽油都是乌黑色,倒出来做菜时有一种特有的琥珀色。同时还有副产品,菜籽饼。这些菜籽饼一般就当作是农家肥或者作为养鱼的饲料。这可都是纯天然的,如今也已经很少看到了。
如今每次回老家也已经看不到曾经油菜花开的宏大场面,只有在远郊的奉贤庄行据说还有油菜花开,还有专门的油菜花节。但是不是就是以前我们小时候看到的那种油菜那就不得而知。
清明
江畔垂丝绿,风轻碧水流。
葳蕤春色老,皎洁月光柔。
油菜花开艳,梧桐叶露幽。
清明回故里,泪撒旧园愁。
又见菜花黄散文随笔
春节回到家中,出门时,总能见着路边三两伫立着的油菜花苞蕾,一团一团的,伸长了颈项站在高处,每当风轻轻扫过,便摇头晃脑欢呼不止。
我向来对菜花没有多少好感,就连它那甜腻腻到骨子里的花香都是嫌恶的。赏花于我而言,必是对着娇粉的桃花,似雪的海棠,甚至艳红的玫瑰,或者一坡的梨花。我断不会想到,当铺天盖地的金黄展现在你的眼前,当油菜花高调着汇成一片海的时候,你也渐渐发现这从不被人重视的花儿也是可以用来欣赏品味的,而且居然会有那么多的人竟热切的赞美着它!
我生于农家,油菜在我眼里更多的是一种食品的.形象。老家在典型的丘陵地带,能耕种的土地很少,尤其是对于油菜这样的农作物,更是不利于生长。那时候,我们习惯着用猪油烹饪一切食物,菜籽油只有极少的时候才会用到。每一年的菜籽收获后,我总会跟着奶奶走很远的山路才能找到榨油的地方,然后在榨油坊坐上一天,等晚阳把树影斜斜别在山坡上,才慢悠悠的回家。其实,每年收获的菜籽榨的油并不很多,大概十来斤的样子,而农家人偏是靠这十来斤油从年头过到了年尾。
关于菜花,农家常说“菜花黄,疯狗藏”。而我记忆中有关菜花最为惊惧的事正是菜花正黄的日子发生的,那天我吃过午饭,像往常一样经过学校背后的菜花地去学校,在经过菜花地的时候,我居然看见菜花中间坐着一只狗!对于天生怕狗的我来说,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啊,而这时路边偏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只得又偷偷摸摸地爬着回了家,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喘气。回家时爷爷正在井边挑水,看到我很是惊讶,后来只得亲自把我送到学校,当然,我迟到了。
后来,搬家来到邛崃。我们去的时节,稻子金黄,沉甸甸、闪亮亮。弟弟那时七八岁的样子,他拉着爷爷的衣角,说“以后可以天天吃干饭了”,我们都笑了。在老家,难得有一块水田,又总是在山脚,我们住在快山顶的地方,只留下爷爷奶奶和我们,自然是不可能种上水稻的,我们吃的大米全都靠买。老辈人俭省惯了,常在米饭中加了各种食材,或红薯,或南瓜。弟弟尤为挑食,在老家并不丰富的菜品中,他愿意吃的也就那么几样,每次吃饭时,总先给他盛好白白一碗米饭,我们便和着南瓜、红薯。弟弟年纪虽小,却也很会心疼人,在他眼里,自然认为米饭就是好东西了。到了新家,看着门口平平展展一望无际的稻田,他便认为我们以后都可放开吃米饭了。
水稻收后,便开始育油菜苗。直到今天,我还深刻地记得,在油菜地里曾经发生的故事。那一年,我正上初三,正是职业学校大肆兴起的时候。五一回到家里,我和母亲并着肩砍下一颗颗油菜,我试着告诉母亲,我打算去读职高了,母亲挥舞镰刀的胳膊突然就停下了,她冲我喊道“你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我没有想到母亲竟然会有那样大反应。在母亲看来,职高是没有意义的,不管它被踱上了一层多么美丽的外衣,她也是坚决反对的,也正是母亲决绝的态度,我才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好的高中。直到现在想起,我都深深感激母亲当年对我的督促与严厉,正是她激励着我选择了一条更为适合自己的路。
然而,并不是每一年关于油菜都是愉悦的。有那么两年,我们家育的油菜秧总是长满大头。邻居奶奶说,长了大头的油菜是无法成活的,这实在让母亲操心,后来母亲一家一家的去捡他们剩下的油菜秧,才终于解决了自己油菜秧不成活的难处。种庄稼的那些年,每个春天,整个田野是一片的金黄,一直涌到天的最远处。很多养蜂人也是在这样的金黄中来到这里的,我有时就蹲在他们帐篷外,一直坐着,从清晨到黄昏。他们都裹着脸,全身紧紧包着,很少裸露出皮肤,在蜂箱中忙来忙去,大帐篷外,总摆了把椅子,重重叠叠放满的蜜罐。菜花谢的时候,他们便搬上所有行装,去到另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一年又一年。
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几年不种土地了,原先大片的原野已被规划成了一片片果园,种满了葡萄、猕猴桃、蓝莓,还有一片白茫茫的大棚在风中嘎啦啦的唱着歌。路边偶尔有几株小油菜,瘦瘦高高的,野花似的,就在不久前,这片土地,曾完完整整地属于她们,这个春天,也是黄灿灿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朋友圈的油菜花开始刷屏,友人们互相问询着周末要不要去赏菜花,不少地方开始打出观光菜花的牌子。菜花?这曾经被我视为最为平凡最无欣赏价值的菜花,竟也成了一种独特的少有的稀奇,这在我实在是从不曾想过的。
《又见蓝天》美文欣赏
不知道已经有多久多久没有看见真正的蓝天了。
今年的冬天,阴雨的日子比较密集,感觉出太阳的时候都不是特别多,整天都是阴沉沉的,天空也是灰蒙蒙的,再加上整日不散的雾霾,感觉人也懒懒的,心情和天气一样无法明朗。
前几天的大雾,整个世界好像在神界一般,雾蒙蒙的,喉咙里都感觉痒痒的,十分不舒服,正好赶上下去年检,寒冷潮湿,感觉世界好像要发霉了似的。
这个周末,天气却出奇的好,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彩,那份澄澈和明净让人感觉心头暖暖的,和小女一起来到广场,任灿烂的阳光洒遍全身,眯起眼睛看着湛蓝的天空,竟然如小孩子一般痴迷这份美丽,依稀记得童年时这样的天空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时常在那条老街上奔跑穿梭,那时的房屋是低矮的,感觉天空使那么辽阔,不像现在,抬头看时,天空只是楼宇之间的那些支离破碎的景象。
广场上有许多孩子,也许是阴霾的天气里蜷局了太久,孩子们好像忽然一下子都从高楼里出来了,广场上多了许多久违的欢声笑语,孩子们那蹒跚的脚步,憨态可掬的神态着实让人心生怜爱。
阳光、微风、蓝天、孩子,这一切平凡而普通,但在我的眼中,却感觉如童话般美好,时常羡慕小女,人到中年,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也有了更为充裕的陪伴时间,甚至多了许多年轻时没有的耐心,而这些是儿子小时候没有充分享受的,那时候的我们正值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为了工作,很多时候委屈了孩子,工资微薄,虽尽其所能但却往往力不从心,但欣慰的是,我们还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尤其是在那个大家属院里,儿子有许多玩伴,那些和儿子一起玩大的发小虽然现在已经陆续搬出了家属楼,但还和儿子保持着连续,延续着他们的童年情谊,这恰恰是住在新建小区的小女所缺少的。
感觉真的是老了,时常回想起过去,时常留恋往昔的时光,儿时灿烂的.阳光,蓝蓝的天空,低矮房子的老屋,窄窄的老街,感觉那时的物质条件虽差,却整天快快乐乐,逍遥自在,一顿普通的饭菜却感觉无比香甜,还记得老院的那个石桌,经常一家三代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天吃饭,粗茶淡饭在那样的和乐氛围中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住在宽敞的三室两厅里,有悠闲的工作,有舒适的轿车,有丰富可口的饭菜,应该说是衣食无忧,闲适自在,可却少了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一种宁静安逸的心情,许多儿时认为的美味佳肴如今也感觉不出食物的妙处来。
眷恋,那如往昔一般澄澈明净的蓝天,心头会升起缕缕情丝,缠绕着久久挥之不去。
每当说到川藏线的时候,每当唱起《康定情歌》的时侯,自然都要想起康定。
5月,我和战友们在“重回老部队,重走川藏线”的活动中,终于回到这座历史悠久的高原古城。当车翻过二郎山,经泸定沿大渡河上行,望到折多河时,我就在心中大喊一声:“康定,我回来了!”
记得1969年9月,作为川藏线上汽车兵,我第一次踏上西藏高原。返回时经理塘和135兵站后,在下折多山途中遇上了泥石流。雨水泥沙裹着石块,瞬间冲毁了我们眼前的公路。那时候只知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仍然豪情万丈。我们一边冒着滚滚的飞沙走石,一边艰难地一点一点推开巨石,清理道路。一直奋战到夜晚,个个都一身泥浆,筋疲力尽,饥肠辘辘。带队车为鼓励我们大声喊到:“前面就是康定,到了康定大站,就是到家啦!就有吃有喝有住啦!”
那一刻,想望到康定,想回到这个有吃有喝有住的康定兵站的“家”,成了我们共同的唯一的希望和动力。半夜时分,我们人困马乏,好不容易才到达康定兵站。兵站马上烧火做饭,炊事员为慰劳我们还用蛋精粉多炒了一盆鸡蛋。我们吃饱喝足,又用热水洗了一下,然后倒头沉沉睡去。那一夜,感到回家的感觉真好。后来我们上下高原,不少次都在康定兵站食宿。漫漫川藏运输线上,康定真是我们汽车兵落脚的一个温暖的“家”。
川藏线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含复线全长3700多公里。从成都开始,每隔100公里左右设一个兵站,直至拉萨。沿线兵站为过往部队和车辆提供食宿、加油和后勤保障。我们汽车兵常年奔驶在川藏线上,餐无定时,宿无定居,走到哪里都是以兵站为家。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使我们汽车兵和兵站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康定兵站地处康定,又是团级大站,接待能力比较强,我们的车队在此停留就比较多。
阔别多年以后,我们这群当年的老汽车兵又来到这里,康定兵站全体指战员在站长、政委的带领下,列队在大门口欢迎我们。其景其情,让我们特别感动。尤其是当我们看到鲜红的大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川藏线老首长回家”的字样,以及兵站的站长、政委在欢迎讲话中一再说“回家”、“到家”的字眼时,使我们感到万分的亲切。在我代表大家致答辞时,我说今天真有回家的感觉。这里有我们老汽车兵的脚印,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历史,更有我们对家的眷念情感。那晚接风洗尘宴会上,兵站特地为我们准备了青稞酒和酥油茶,让我们有一种强烈的穿透历史的回味感。此外,考虑到我们一行都是年过花甲之人,又是身处高原,兵站还派出军医为我们检查身体。亲切细致的问候,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回家的温馨。
康定兵站所在的康定,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海拔2600公尺,为进藏第一城。到了这里,已呈现出浓郁的藏族风情。“康定情歌”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遍了全世界。甘孜州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璀璨深远的康巴文化,皆因康定这扇门被打开。而打开这扇古老大门的钥匙,正是这首家喻户晓的情歌。我们汽车兵常年奋战在川藏线上,个个都被这首情歌深深地浸泡过。
我们是5月9日到达康定,第二天即是农历四月初八,正是康定一年一度传统盛大的跑马山转山节。这一天,藏汉各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上山欢庆。虽说过去常经过这里,但很多战友未上过跑马山。这次我们都兴趣盎然,不坐索道坚持步行上山。
站在跑马山上远眺,“康定溜溜的城”尽收眼底。山顶中央白塔旁,五色经幡被高原的风鼓荡着,发出巨大的声响。这在藏区随处可见的五色经幡,似乎让风一遍遍地向神灵诵祷经文,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山上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人们观看各种有趣的藏族特色节目,特别是广场中央盛大的歌舞演出,其阵势和艺术水平震撼人心。那首“康定情歌”无论是独唱还是多声部重唱,还是被改编成各种旋律,都能以一种康巴高原的奔放和悠远,唱得淋漓尽致,原汁原味,打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我们70多人,每个人头戴的米黄色帽子上,都写有“重回老部队,重走川藏线”和“1968——”的字样。康定电视台记者在跑马山发现了我们这支队伍,一直追着我们采访。第二天,电视台专门报道了老兵重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新闻,引起市民广泛的热议。
康定城区不大,因为地理的限制,所有的建筑都沿着折多河两岸一字排开。过去站在兵站大门外,就能看到坡下的街景。现在城市建筑普遍增多、增高,视线望不到那么远了,但整个地形地貌还是很熟悉的。我们三三两两地在街上闲逛,昔日旧踪已经难寻。过去街上有牛屎、马粪,有时还弥漫着羊膻味牛粪味。两边的商铺也较矮小简陋,游客也不多。街中滚滚的折多河两岸,有的还没有护栏,河上也只有几处过桥。现在的市容市貌,真是旧貌换新颜。街上的建筑不仅与山水协调,而且既有现代的民族的风格,又有审美价值。街面上“浪漫康定,情歌故里”的雕塑和宣传满目都是,宗教气氛也随处可见。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藏族,他们待人热情,生活安祥,洋溢着一种悠闲的情调。
逛到开心处,我们这些昔日的老兵极其家属,又在街中心的“情歌广场”合影留念。本来街面上不准停车,交警看到是老兵重回旧地,因而特批我们两辆大巴停在街中央。为了让我们把合影象照好,还主动给我们维持秩序。康定人的热情和照顾,让我们久久难忘。我的一位老战友,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康定城一处巷口,看见一个买土特产的藏族小姑娘很漂亮。以后接连好几个中午,他都看见她站在那儿。这一次他又去那个巷口,希冀再看到他的“故人”。然而,人去物非,情景不在,使他失落的情感久久化解不开。
晚上,我们又在康定木亚康藏演艺中心举行联欢活动。奔放悠杨的藏族歌舞,我们记忆犹新。当年我们曾在草原上雪山下、雅鲁藏布江边、布达拉宫广场前,与藏族同胞手拉手,一首首藏族歌曲演绎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那一晚浓郁风情的藏族歌舞,以及舞台大屏幕上不断滚动显示的欢迎、慰问我们“重回重走”活动的文字内容,让我们亲切又感动。特别是藏族女生那高原特有的有着辽阔穿透力的嗓音,像波浪一样把我们融化了。欢快的旋律,彼此的情感,久久地把我们环绕在一起。
离开康定,是在早晨。远处雪山在普蓝色的天空下,似乎睡着了。白云如条条哈达,绕在雪山间,让人感受到自然相互依存的温馨、宁静和亲昵。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恋恋不舍地登车离去。听开车的师傅告诉我们,待泸定至康定公路扩宽工程完成后,加上早已建成的二郎山隧道,今后成都到康定也只需六、七个小时。今后再来康定,就更方便快捷了。
康定,愿我们再相会!
公众号:天府散文
又是一年情人节,满天的玫瑰刺痛了我的眼。好想,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玫瑰,哪怕只有一朵,它一样可以温暖我的身心,让这个依然有些寒冷的冬季不在孤寂。
看到街边手捧鲜花的女孩个个笑意盈盈,忍不住频频回头看了好远。知道先生生性严谨不善浪漫,经历了无数个风雨历程,习惯了每年的一成不变。他会送我各种吃穿,会给我做各种饭菜。不过一束鲜花对于他还是很难,在他眼里几支玫瑰远不如几个馒头来的实惠。
街对面是一家鲜花店,情人节的歌声随风缓缓流淌,各色的玫瑰亮瞎了路人的眼。我看着那些精美的包装各种的时尚,想像着会是何等幸福的女人才能拥有如此浪漫。是不谙世故的小女生,还是无所事事的金丝雀?是翘首期盼的乖乖女,还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事业汉?
想一束玫瑰,虽然过了花开的季节。明知道只能想像,却还想借一束鲜花怀念逝去的年华。我知道你不会真买,却也忍不住期待。你忘了我们的纪念日,忘了我们的好多第一次。忘了有个女孩曾对流星许愿,忘了我们手牵手在青青河畔许下一世诺言。也忘了我这么多年心心念念的不甘⋯
清早起床对镜梳妆,看着不再年轻的容颜,禁不住感慨万千。忍不住提笔作词一首寄于先生,希望他醒悟之间有所发现:
情人节,玫瑰艳,鲜花满天
精品店,人爆满,奋勇向前
忙低头,眼慌乱,玫瑰无缘
空轻叹,徒留憾,恨不当年
巧笑女儿眉眼灿
唇红齿白艳羡天
风中站,花一片
玫瑰娇羞无语言
靓丽女子依稀见
帅气小伙不惑年
一转眼一瞬间很多年
再不见再相见时光走远
调皮小儿牵衣衫
恍惚之间心回还
系围裙站灶间
柴米油盐一线天
转眼多年
空叹留恋
中午先生归家,手提大包小包,笑意嫣然。一黑色手提袋内竟有猪蹄十只,先生笑着解释:“好多人排队买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看我,实惠持家,你爱吃的猪蹄一次十只,放在冰箱够你吃好多天。”
于是洗猪蹄,刮猪蹄,煮猪蹄⋯当袅袅的热气在灶间冉冉升起,当肉香的味道在餐厅长久徘徊,我终于闭嘴,开始享受美妙的味道。
只是每每啃着你的猪蹄想着我的玫瑰,那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我的无奈,我的失落我小小的伤心,总在满手油污一片狼藉中黯然结束。
我的情人节,没有玫瑰没有巧克力,甚至都不会有一句祝福的话语。但在这暖暖的温馨的氛围里,我的心在一点点融化,直到变成一朵花,在我心底的角落里就这样一直的开呀开……
公众号: 红罗山书院
1987年8月8日 星期六 立秋
天还未亮,我睡眼朦胧间,听见妈妈轻悄悄的开门声,她提凳子,拿一捆梳理好的稻草,迈着疲惫的脚步向秧田走去,抢收抢种到今天已经十多天了,看着还有一亩多田还要拔秧、耕田、插种,她很着急。再说,今天已经是立秋,听老人说:立秋后种的田收成减半!想到这里,妈妈加紧了脚步...我不是不想起床,实在是起不来,这几天收割早稻、拔秧种田,累的我腰酸背疼。更是前几日刚收到师范入取通知书,妈妈优待我:天亮起床做早饭就好。心里又美美的睡着了。
早上6点多,我已经提着篮子(放一碗粥,一点点酱萝卜)到了田间,妈妈喝粥,我拔秧,手指间的泡泡已经有好几个,刚下手拔的第一把真是痛啊,各个手指像刀割似的,我更是呲牙咧嘴,惹得妈心疼的说,以后你做城里人就不用受这样的苦了!上午又是骄阳似火,我们姐弟仨,都在田里忙乎。乘我们中午休息,拖拉机师傅把田已经耕好。
午后突然转阴,于是我们早早下田插秧,虽说太阳不大,脚踩在刚施过肥的田里,还是出奇的痒和烫,我们四个人一字排开往后插秧,天很是闷热,不到半条田埂,已是汗流浃背,弟弟不停得转头看看还有多远,懂事的姐姐低头有节奏的种着,妈妈鼓励我们说:加油种,今天争取完成,明天把最大的鹅杀了给你们吃...隔壁田里的邻居听到这里,总是嘲笑我们:别听你妈瞎说,明天又说鹅太小,舍不得吃了,哈哈哈,你一言我一语,爽朗的笑声在田间回荡。好不容易插好一行,我已经累趴了,汗如雨下,眼冒金星,此时,桑树底下摊捆稻草,仰天躺下,享受片刻的舒坦是最惬意的事了。为了插秧的立秋忌,我只能继续劳作。
这天,我最期盼我的姑妈出现(她家里已经完成双抢任务,不顾劳累帮助我家),而姑妈总会真的到来,没有客套话,下田插秧是最疼爱侄女的表现,她的到来,我们干劲更足,4点多钟,突下阵雨,我们衣服已经汗湿就不再避雨了,有趣的是,隔壁家的田雨如注,我们田里还未下,于是隔壁婶婶又开始说笑了...三五分钟过后,天空放晴,一轮彩虹飞架南北,蓝天,绿苗,清风习习...今天有姑妈的助力,有美食的向往,最后的一株秧苗在落日时插完。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和姐姐坐在河埠头,任小鱼啄我们的脚丫,互相泼水嬉戏,看弟弟飞快的游向对岸...
8月7日星期二 立秋
今天还是暑假中,一觉睡到自然醒,已是艳阳高照,上大学的儿子正游学中,趁着上午温度不高,马上乘车去老妈家。老妈家十年前已经拆迁,如今住着装修好的120平米的新房,不在为种田而忙碌。今天姐姐也相约而来,我们娘仨聊聊天。我和面,姐剁馅,老妈闲不住,擦窗晒被,迎接明天读大学归来的宝贝孙儿。老妈除了耳背身体尚可,因为明天我侄儿回家,她特别兴奋,被子已经晒了几遍,还搬来让我嗅嗅有没有异味,我说已是太阳味道啦!妈妈才放心收起叠个整齐...然后,看我手机里:表妹家的胖娃娃的视频,惹得老妈笑个不停。感慨手机真好!
姐姐家因为飞机场扩建需要拆迁,聊着对老屋的眷恋,我安慰她,旧得不去新的不来...
吃过午饭,我们娘仨在空调间闲聊,想起n年前和小伙伴割草躲猫猫;想起为了学费养鹅养鸭;想起那一年我们的双抢农忙,还有那农忙后吃鹅肉的情景...
三十多年,白驹过隙,时间多去哪儿了?
我们互相看看,容颜已变,不变的是我们的亲情!
公众号:南湖文学
2018年第一场雪自昨晚开始降落,纷纷扬扬一夜。今晨依然下个不停,推窗远眺,眼前白茫茫一片,又见好大雪。
上班途中,仔细观察,估计地面积雪平均厚度超过300毫米。降雪分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四个等级。小雪:0.1~2.4毫米/天;中雪:2.5~4.9毫米/天;大雪:5.0~9.9毫米/天;暴雪:大于等于10毫米/天。昨夜的雪属于暴雪等级,当然算作好大雪了。只见花园西路和工商大街两旁的行道树香樟已没有一株完好。这些香樟是2002年移栽的,胸径基本上在300毫米至450毫米之间,已属大树,但许多直径150毫米甚至200毫米以上的干枝都被大雪压断,细枝碎叶落满一地,有几株所有枝条全被压断,只剩下两米高的孤零零的树桩。这可是我平生头一次遇见,那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没想到自然界洁净的雪竟然也有这么大的破坏力!
相比之下,我感觉眼前的好大雪似乎还没有10年前的2008年冬天的那场雪大。2008年1月10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被称为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那一年,我们一家人回家乡杨套陪父母过春节,33公里路程车子走了将近5个小时。早上8时之前动身,过了12时半才到杨套小学。那一年不同于往年,我由一位普通中学教师被直接提拔为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当上了副科级行政干部,回家过春节,暴露了当时我人性的弱点,似乎有点衣锦还乡的感觉。其实一个副科级什么也不是,纯属自我陶醉而已。再则是,那一年我家千金10年寒窗考上了大学,我的心情不同一般。那以后的10年里,冬天都是中雪、小雪,或是无雪,下过一两天就融化得无影无踪了。所以,我对2008年的那场大雪一直记忆犹新。
不过,2008年的大雪好像没有1992年冬天的那场雪大。1991年夏季淮河流域爆发特大洪水,是有实测降水记录以来最典型的江淮间特大洪涝年。大涝之后必有大寒。这一年的冬天,即1992年1月,降下暴雪,门外地面积雪厚达500毫米以上,好像持续10多天气温突破零下10℃,最低零下13℃,白天也在零下4℃以下,奇寒无比。校园内的池塘已被冻实,很多学生去冰面上溜冰,但只在周边,不敢滑向池塘中心。小妹在苏巷中学帮我带千金,待在家里不出门,竟被冻哭了。我赶紧找衣服给她加暖。当时的情景,始终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我总觉得这几场大雪都不如我小时候经历的雪大。小时候的雪大在两个方面 ,一是雪后特别得冷,到处结冰,树枝上结满树头凌,天气回暖时,屋檐缀满滴凌锥,也叫滴练锥,即雪水下滴时被冻成锥体冰柱,最长可达两米。外边天寒地冻,整天呆在家里,非常空虚郁闷寂寞,但不敢出去,因为屋外冷得彻骨。冷风不但要把人的脸面撕裂,还会从四面八方灌进空桶棉袄,像锋利的刀子迅速穿透皮肉直达骨髓,浑身战栗,手脚皲裂;裂口灌入冷风,更是痛彻心肺,那种寒冷的感觉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也许是湖边风大、衣物单薄、身体瘦弱、皮肤鲜嫩、体内热量有限,只穿一件破旧的空桶棉袄不御寒的缘故,那时可没有保暖内衣,也没有棉鞋、袜子、手套、耳捂等御寒物品,反正我后来再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寒冷的感觉。二是那时的雪一场接一场,积雪经常漫过膝盖,开春才逐渐融化。霜后暖,雪后寒。那时冬季最高气温零度以下时间至少在一个月以上,有时超过两个月。家乡杨套庄子边上的女山湖湖面每年都会封冻。女山湖南岸两三百个村庄上的村民春节前都要通过杨套后面的王摆渡前往潘村赶集,采购白菜、萝卜、豆干、粉丝、葱蒜、鱼类等年货。经常无需乘船,直接跨过冰封的女山湖面。湖面宽约1500米,南边300米与北边1000米是不用担心的。这些地方寒天水深只有半米左右,甚至更浅,冰面不会塌陷。最让人顾虑的是河心200米,冰面下是河道,枯水季节水深也在2米左右,所以跨越此段冰面须要格外小心。首先人员要分散开,不能成群结队;其次动作要轻巧,速度要缓慢。最好是把一根扁担踩在脚下,可以分担冰上单位面积压力。最为紧张的是下午返回,傍晚时分,冰面可能部分化冻,负重越过是不行的,冰面塌陷危险会因此陡增。先是把挑菜的柳筐放在冰面上拖行,到了河心,很多人为安全起见,选择匍匐爬过冰面,把扁担压在身下,菜筐绳子系在扁担两头,小心翼翼,身体驱动扁担,扁担带动菜筐,缓缓越过冰面。像是电影里游击队员在冰上练习射击场面,似乎很壮观;有的人由于紧张,样子很滑稽,引得岸边许多人驻足观望。
每年春节前赶潘村集,父亲都会带着我。为了给他分担重量,也让我到热闹之处见识见识。窄窄的潘村老街长有1000多米,挤满了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南北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每次赶集后,我都会向伙伴们炫耀一番。但这不是主要的,我之所以乐意赶集,大概是因为父亲常会花上3毛钱买一碗猪肉炖粉条给我享受。所谓猪肉炖粉条,实际上只有几小块肉皮,其余全是白菜、萝卜、碎粉丝和汤水,但仍旧是我儿时难得的美味。现在一想起此事我都会深深自责,我每次都只顾自己狼吞虎咽,怎么从来就没有留一点给父亲呢?他应该也喜欢猪肉炖粉条呀!那几年,潘村集萝卜、白菜中午下集十分多,是一元钱紧挑,就是只要你有力气,一元钱随便你挑取多少。父亲每次会选上140斤左右,挑到王摆渡,18里路,他很难做到。一般是我挑着二三十斤物品先走,在潘村南边一里路外的范庄下面等他,他到后分三四十斤给我,这样,父子两人共同完成年货采购任务。因此,我对女山湖封冻一事印象深刻。
我1979年外出读书后,再也没有听说女山湖封冻过,足见那时的冬天雪大寒冷。但寒冷中充满了无限的温馨和无穷的乐趣。
但我总感觉儿时的大雪自有特色。下雪的时候一般不太冷,零度左右。我们小伙伴经常在雪下尽情玩耍,雪落在我们的头发上、衣服上,或是地面上,像是白砂糖,一粒是一粒的,非常坚硬,一般是不融化的,只有少量落在皮肤上特别是脸上的雪会慢慢融化,感觉很清爽。玩渴了捧一捧雪入口即可解渴,那时的雪可是真正的洁白无瑕呀,再没有比雪水更干净的水了。但雪下再大,从没见过树枝被压断的情景。可能是我那时只见过落叶灌木、乔木,没见过常绿灌木、乔木的缘故。处在偏辟乡野,真是孤陋寡闻啊!雪后在家门口堆雪人、打雪仗、捉鸟雀,或到野外逮野兔,都是我们的长项,真是其乐无穷!
虽然时间才过去40年,但与我儿时相比,现在的雪大不相同了。下雪时,气温多在0℃以上,有时高达5℃,10℃也有,这种情形下,雪是柔软的,滋润的,雪花一片黏着一片,附着到物体表面、落到地面立刻就会融化;有时雪里夹着雨水,在半空中就融化了。天空降落的不再是单纯的雪花,而是雨雪,或者叫雪雨、雪水、雪冰,落到人的头发上、衣服上,就黏在了上面。雪黏到树枝上越黏越大,重量达到一定的度时,树枝就会被压断。香樟树原来生长于南方,不耐寒,持续零下10℃一周时间,胸径500毫米的大树都有可能被冻死。上个世纪80年代初,香樟才越过长江,进入江淮之间,皖东地区最早是1982年在滁州市琅琊大道两边栽植香樟,非常成功,目前有的胸径已达到800毫米左右了。本世纪初,我们小城明光开始栽植香樟,最近几年香樟已越过淮河,大有继续北上,向黄河挺进之势。香樟树四季常绿,夏日浓荫匝地,成活率高,生长快,不生虫,好管理,是非常理想的城市行道树。但香樟树树冠似球形,圆硕庞大,材质不够十分结实,黏雪落在浓密的枝条和树叶上,越积越厚,越厚越重,在风力作用下,枝叶负重超过极限,最后被积雪无情压断,在所难免。再则是现在的雪不再干净,已不可食用。雪里含有各种灰尘等微颗粒杂质,且许多是有害物质,落在皮肤上胶黏,很难受,很讨厌,吃下肚里也肯定是有害的,我的玩雪趣味也因此锐减。
今天又见好大雪,但我却寻找不到儿时好大雪情景之中的一丝快感。特别是一想到亿万年以来,自然界最晶莹剔透、最纯美圣洁的白雪现在都不干净了,这世上还有干净的东西吗?自古及今人们一直把美好的心灵比喻成纯洁如雪,今后还可以这样比喻下去吗?我不得不陷入深思!我要不要继续喜欢好大雪呢?
公众号:天府散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