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总结
- 文档
- 2024-08-14
- 129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总结,本文共13篇,欢迎阅读分享。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花”和“运动”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本学期我们根据主题进展情况设计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区材料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投放,适时地与以调整。本学期应家长的要求在活动区增设的一些棋类游戏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5、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花花世界”、“我们一起来运动”、“新年到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6、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园地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花卉,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7、学期初,我们提出将“浸入式英语活动”运用到体能活动中的设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除英语老师独立带班的水平提高很快以外,班级幼儿的英语会话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8、本学期,我们着重幼儿健康体质的培养,组织幼儿坚持开展体育锻炼,在本次的小小运动会上,班级幼儿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各单项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9、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其中“中秋节大带小活动、国庆亲子看花展活动、家长开放日、秋游、迎新年小小运动会等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委员、家庭联络小组组长的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班级举行的各项亲子活动,其中亲子制作“花的大书”、小小运动会上“亲子跳绳表演”、“参观花卉市场”、“参观迎春花展”等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年轻教师的带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活动区材料制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将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学期:学期指的是一学年中上课时间的一个单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学期制,较常见的学期制有两学期制、三学期制和四学期制。学年之春季部分或秋季部分。在中国多以两学期制为多。中国大陆的各级学校(包含所有的中小学、高中及多数大学)皆为两学期制,第一学期从九月至隔年一月,第二学期从二月(依照农历新年的日期决定)至六月。没有硬性规定。小学大都为两学期;中学有的两学期,有的三学期;大学大都为两学期。英文名称亦有不同,如中文大学按英国传统称为“Term”、科技大学跟随美国称为“Semester”。台湾各级学校(包含国中小学、高中职、大专院校)的学期制亦为两学期,第一学期从九月至隔年一月,第二学期从二月至六月。学期制:一年分为上学期(春季)、下学期(秋季)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从八、九月到十二月,第二学期由一月到五月,每一学期约为十八周。学季制:每一学季约只有十到十二周,一年分为四个学季,第一学季(九月到十二月)、第二学季(一月到三月)、第三学季(四月到六月...百度搜索更多幼小衔接班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衔接:衔接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ánjiē,一指事物首尾连接,二指用某个物体连接两个分开的物体,三指使诗文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写作技法,四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者达到坐骨棘水平。一、事物首尾连接。二、指用某个物体连接两个分开的物体。例句:大桥把两条公路衔接起。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互相连接。例句:文章前后衔接颇好。三、产科中: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者达到坐骨棘水平。胎头取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若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存在头盆不称。四、写作中:使诗文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写作技法。又称“过接”、“过脉”。王构《修辞鉴衡》:“看文字须要看他换接处及过接处”。其作用能使上下文紧凑自然、浑然...谷歌搜索更多幼小衔接班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3、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jiāoxué当“教(jiāo)学”的“教”读作第一声(阴平)的时候,“教学”是动词,意思是教书,即:教学生学习功课。这里的“教”是动词,意即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如:教课、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jiàoxué当“教(jiào)学”的“教”读作第四声(去声)的时候,“教学”是名词,意思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譬如“教学相长”一词,指的就是教师通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不但使学生得到进步,并使自身也得到长进(提高)。“教”读作第四声时,除作使令用词或作姓氏外,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需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后方能表情达意,如:动词中的“教导”、“教育”、“教化”、“教诲”、“教改”、“管教”、“
夏天炎热的脚步轻轻走来,匆匆茫茫的一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们也即将踏入小学的门槛,结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不能不感叹时间的飞逝,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快乐,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看到孩子们在各个方面的成长,我不禁回忆起一路走来的.足迹。
一、班级工作管理方面。
本学期我们班级三位成员能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种计划与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和园务工作计划,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学习。班级成员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面对班级的各项事务,团结、学习、互助、乐于奉献,彼此间经常沟通,有事大家商量,牢固树立幼儿第一的意识。从而促使班上工作正常、有序、较好地开展。在主题活动、六一艺术节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中,我们能共同地商讨,并积极投入节目的设计与排练中,充分表现出班级成员的团结协作与主人翁精神。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对事物和现象的了解比较积极主动。为此,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了教育教学计划,结合主题探究课程,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走近小学》、《大自然的语言》、《从头到脚》、《动感天地》等八大主题活动。在新《纲要》指导下,我将新的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将各领域的活动有机地整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学习中。
同时我们认真备课,做到了教育活动充满童趣,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及兴趣,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为幼儿创设了尊重、理解、关爱、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一学期以来,孩子们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自制力、观察力、想象力、合作意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朗活泼的性格,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同时幼儿的绘画技能明显提高了,画图线条较连贯、流畅,能较好的组织、安排画面,初步展现了绘画方面的创造力。
在阅读方面,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了与每个主题相结合的工作,在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材料,和对幼儿进行阶段性、针对性地观察指导。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运用多种活动方式,来让幼儿进行学习阅读,在丰富的活动中,大班的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更大了,在课上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幼儿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本学期的一重点,这学期是本班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本学期我们从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同时着手来帮助孩子形成过渡。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入学准备。带幼儿去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的在校生活,了解和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了解和熟悉小学生的生活作息制度。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
让他们对学校有直观的认识。学做小学生,计算课上注意让幼儿计算真正理解数概念,多让幼儿进行口头计算游戏,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的口算、心算的能力。读写方面注意训练幼儿书写的技能,逐渐掌握握笔姿势、书写速度,组织幼儿进行前书写前阅读前算术准备。同时我们还结合《走进小学》这一主题,请幼儿每人准备一只书包,早上背来,练习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盒、手工作品等物品,下午背回家去,自己整理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理能力。经常布置简单的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三、家长工作方面。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丰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方法,增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教育幼儿上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经常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间,与家长交换意见,用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随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改进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在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一些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家长会主要是针对幼小衔接来进行,孩子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针对家长们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邀请了天妃小学的老师来向家长们交流,孩子上小学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等。
四、卫生保健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对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班级内有一名幼儿手足口病发生后,我们及时做好其他幼儿的消毒措施,保证班上其他幼儿的健康。
在对幼儿的保育工作上,我们力求以每桩小事做起,耐心细致周到,如: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当幼儿做不到时,教师耐心地引导幼儿做,跟着手把手的教幼儿如何自理,鼓励幼儿你能行,增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对生病的孩子更是无微不至,经常对幼儿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全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看在教师的眼里,家长们满意的笑容,声声赞扬,使我们再苦再累也觉得甜。
总结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许多的知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在反思不足,如:主题活动的产生和开展预设教师干预的多,幼儿生成的少;创设幼儿参与科学小实验的机会不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注重全面性,个别性、深入性不够;个别幼儿的惰性强、依赖性强;个别幼儿不够大方胆小怕事等,今后我们将正视我们自己,努力将工作做好,给孩子一个灿烂的童年!
教学总结(幼小衔接一期)
最近在我们的幼小衔接班各个班级中相继出现了学生讨厌上学、讨厌上课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秩序,也给其他同学造成影响,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为什么厌学:
1、是因为不太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室、新的同学、新的老师…
2、娇生惯养的习惯,有的孩子在家里被宠溺惯了,稍一不如意就不开心,任性…
3、课堂不够吸引孩子、教师的教学不够鲜活、不够有新意、学习不但没有使孩子感到快乐,相反的而是让他们感到压力、烦躁…
4、不喜欢任课老师,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是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才不愿意上他的课,在我的学生时代就是这样,不喜欢的老师,自然就会对它的课感到反感…
二、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1、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在课堂上抓起,让学生对课堂有兴趣,使课堂“快乐”起来…
2、尽量欣赏每一个学生,把鼓励和欣赏的目光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对这个集体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很优秀的,给他们自信…
3、在幼小衔接的的这段日子里,尽量培养他们习惯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日常的作息模式…
4、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学习上对学生关怀耐心,更要在生活上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做朋友,彼此平等、彼此信赖,没有隔阂…
以上是我根据表象所总结出的关于幼小衔接学生发生问题…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6名,旧生34名,新生2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孙建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的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笔者从分析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知识状况等学生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入手,再探讨在习惯、内容、方法、学法和教法方面的对策及引发的一点点思考。
年满六周岁的孩子进入了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领域。在这刚入学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一个磨合和彼此适应的过程,如何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是摆在教师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问题。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做好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显得尤其重要。
一、学生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年满六周岁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前运算阶段。这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在心理上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只能前推,不能后退。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事物的其他方面,思维具有刻板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的大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但同时好玩易动,自控能力差是此阶段学生的天性。无目标是他们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激发,他们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他们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一)在学习能力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接受系统的学习教育,在学习能力方面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在学习上,很大程度还依赖于教师,难以进行独立思考,但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是他们的优势。直观形象的事物是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还难以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在解题中,由于学生还不识字,认真审题的意识还未形成,解题中离不开教师的耐心引导。
(二)在学习方法方面
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主要是在“玩中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与之类似,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出现。设计游戏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直观感受事物。
(三)在知识状况方面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受限于他们的年龄和学习年限,他们的知识集中于对现实事物的一些直观感受和一些初步认识,还不能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0”的认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0”在数字中的.顺序,但还不知道“0”的意义。
二、对策与思考
(一)对策
1.习惯上的衔接与培养。在谈论到一年级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总绕不开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话题。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培养好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好本阶段知识与技能,更能为孩子的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终生受益。
培养一年级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就得从孩子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的习惯抓起。面对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的习惯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在这阶段的认知特点,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上、教法上要吸引孩子,使得孩子愿意参与进来。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和家长要有充分的耐心,给予孩子时间和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切忌操之过急。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好的学习习惯要给予及时的反馈,给予表扬与鼓励。另外孩子在这阶段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学习中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内容上的衔接与梳理。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许多孩子已经接触到了数字,可能已经知道了百以内数的顺序,甚至已经接触到了百以内数的加减,这对于开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是相对零碎的,不系统的,进入了一年级需要教师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对于数的顺序和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让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
3.能力上的衔接与训练。说到一年级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处于能够进行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思维能力与成人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成人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到了孩子这里,可能就会成为很难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更愿意和能够接受与他们生活相关联的事物。因为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能够让孩子们在他们所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针对孩子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进行训练。一年级的孩子在动手实践能力上还很薄弱,往往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手把手地去教,在此过程中耐心和必要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
4.学法上的衔接与养成。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可以说还不会学习,在幼儿园的学习还很不系统和规范,而一年级正是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孩子在课堂中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训练,想出对策。要在课堂中针对集中精力听讲进行一定的规定,教师和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此方面的问题,逐渐让孩子认识到上课要集中注意听讲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要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孩子渗透要做好预习和检查复习工作。孩子可能不善于独立思考,依赖心理强,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孩子能够进行一定的独立思考。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索,不能因为孩子能力弱,而不放手让他们独立动手操作,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学习空间。一年级孩子在如何进行学习上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引,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审题、如何检查都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进行培养和训练,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5.教法上的衔接与适应。在教学方法上,幼儿园主要是采用“玩中学”,学习内容相对零散,不够系统,教学上以活动为主。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每节课的内容不多,但教师不能认为内容简单而轻视教学教法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可能认为内容不多、简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却并非如此,如果轻视教学方法,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愿意去听,且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多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理解。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比如在进行2~10的分与合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可以让他们摆小棒,增加对于分与合的过程的理解。可以进行游戏活动,同桌之间互出数字的手势来合成对应的数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索的能力。
(二)思考
1.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是进行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的基本前提。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应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去爱护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应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拥有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才能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的心智发展有足够的了解,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设计教法才成为可能;拥有精深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这是一名教师能够胜任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整个数学课程的知识脉络有清晰的认识,明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对于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更是要对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剖析,务必做到细致入微。清晰地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为孩子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很显然,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幼小数学衔接保驾护航。
2.加强幼小数学教师之间的有效联系,推进幼小数学衔接工作。由于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阶段,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幼小数学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联系,彼此之间的信息难以进行互通,这对于幼小的数学衔接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打破幼小数学教师的界限,教研活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能够使幼小数学教师之间多一些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加深对两学段学生的了解和学习内容的了解。加强了幼小数学教师之间的有效联系可以推进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苗逢春,陈琦。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训练的实验研究(下)[J].学科教育,,(09)。
[2]Aline-Wendy Dunlop.Bridging Early Edu-cational Transitionsin Learning Through Children´s Agen-cy [J].European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Mono-graph Series,,(1)。
[3“] 幼师国培”―――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总结(短期项目、转岗项目)[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年会论文集[C]..
[4]王巍。家园共育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浅谈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不足与策略[A].20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5]杨岚。全国珠算心算学术研究理论研讨会陕西省珠协材料之二珠心算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浅谈珠心算与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
[6]王慧娟。重视每一环节,切实做好入学准备―――由一日活动环节做好幼儿园小学衔接的探索[J].科技信息,,(12)
一、指导思想曙光
以《指南》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大四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2月—3月)
1.以年级为大单位各班为小单位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每个班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小衔接指导策略”科学制定的发难。(见附件1)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在各个途径查询资料、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指南》,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1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
1、认真完成知识性教育任务,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语言教育中的汉语拼音、识字及口语能力训练;数学教育;科学常识教育;了解社会中粗浅知识、懂得基本的日常行为规则,培养幼儿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知识技能;思维能力训练,对幼儿进行独立学习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
2、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此阶段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如跳绳、跳皮筋等,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去适应小学学习方式,完成系统性知识内容。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将要入小学幼儿有意识制定一些班级纪律,要求幼儿必须自觉遵守,并培养幼儿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及各种工作。
4、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5、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作息时间上,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时间适当增加,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教师环境布置尽可能与小学接近,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缩短午睡时间,增加看书、手工、写字作业时间,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适应分科教学,适当留作业。
2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儿童在形象思维方面占优势。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支持,儿童的思维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可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可为一个班的学生准备9个纸盘和一些小苹果,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分组分苹果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盘?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
在操作过程,学生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当出现剩余苹果时,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这时,抓住时机组织同学讨论。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问:“为什么剩下1个呢?”在同学们发现“分不完”的情况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同,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此前学生的求知欲已被激发,为接下来的学习讨论做好了铺垫。
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现实。如教《钟表的认识》一节,可以课件创设情境:画面1:电影院门口《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海报场景。画外音:星期六的晚上6时整,电影院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小明可高兴了,因为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画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7分。师:小明看了看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1:妈妈,快到7点了,电影就要开始了。生2:妈妈快点吧,来不及了!生3:妈妈,快到7点了。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小明抬头看了看钟楼(钟面显示7时零3分)。
师:小明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4: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生5:都过6点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生6:妈妈,我们迟到了,不能进场了。教师解释说:“还能进场,只是开头精彩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做事情要遵守时间的教育。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快到6时”和“刚过6时”可以说成“大约6时”。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生成。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积极心理状态之下。
3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数学活动课与数学课外活动。从表面上看,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学校中组织的数学课外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有质的区别。以往学校中的数学课外活动,往往被看作是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其主要功能是数学学科课的延伸和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娱乐、休息、调节学生的学校生活。虽然客观上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有许多优点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时间表,缺乏稳定的课程目标,更无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是一种弹性极大,开放性极强的学科课程的辅助形式。因此,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不少学校的数学课外活动时间常常被教师用来补课或安排作业,更多的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为主的思想的影响,则始终未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而放任自流,课外活动可有可无。有些学校既使用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一般来说也难以始终如一,时紧时松,甚至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
数学活动课与其它数学活动。由于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中的活动、竞赛辅导及其它一些活动亦有所加强和发展。如实验、演示、操作、技能训练等,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这些活动也有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学生自主,发展特长等因素,并有助于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和活动课中的活动不可相提并论。学科课中的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完全服从于和服务于本学科课堂教学需要的,它是学科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则是一种独立的新型课程。活动课的活动有别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活动,有以下几层意思: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我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己设计、组织、开展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会员活动为主。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可以掌握学科课程难以包容的信息和技能。
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4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学生是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及其个性的生命体。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在学习中得到的主人翁体验和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在引导学生独立探讨新知时,教师注意设“跳板”引渡,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有了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学生就会得到心理的满足,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课时,课堂伊始,便让学生用积木堆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让学生摆好后上台展示,这一环节立即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这些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并当回“小画家”,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接着又让学生在钉子板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最后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图形做拼贴画。整节课,学生虽然一直在动手操作、实践,但课堂却进行的非常顺利,活而不乱。学生学的那样兴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真真切切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
设计思路:
在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对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上述内容,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预设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学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2.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期准备
(1)展示幼儿带来的书包,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功用。
(2)在区域中提供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文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整理。
(3)在区域中提供小学生的课本,让幼儿熟悉各类课本以及课本名称。
2.教具、学具准备
(1)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
3.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二、学看课程表
1.播放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讨论。
(1)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课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
(3)能看懂课程表吗?有什么问题?
(4)小结:小小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幼儿第一次整理书包。
(1)这里都有些什么课本?
(2)假如现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请你按课程表来整理一下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3)书包整理好了,你们是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的?
(4)小结: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2.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教师再次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2)书包里一共放了几本书?哪一天也需要带这几本书?有没有不同意见?
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
(出示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用品)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相应物品.让幼儿练习整理书包。
教学内容:
1-10的数数、1-10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让小朋友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认识并能书写1-10。
2、让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小朋友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含义。
2、初步理解10以内的序数,让小朋友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3、掌握序数词,能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4、注意倾听各活动中的规则,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课时:
第3课时教学内容:比长短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一般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②培养小朋友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课时:第5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
1、认识“>”“
2、知道“>”“”“
课时:第6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学会分类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小朋友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球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图形.2.认识顶点、边和角,并进行点数。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
课时:第7课时
教学内容: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2.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 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 教学PPT 4页 蜡笔36支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2.它们有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它们一起出来玩耍,结果玩到太阳落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回家么?
教材简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因此单独安排一课时。在10的认识这一课时中,教材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跳舞场面,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情不自禁地试着去数一数共有几个小朋友,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想想做做中,第1题帮助学生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顺数和倒数,这既锻炼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2题通过数10根捆成一捆的练习,为后面学习计数单位十作孕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第3题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出该怎样又快又准地数数,达到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第4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瞧,这些小朋友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声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地在台前跳舞)(表演完后)
今天可不是叫你们数鸭子了,赶紧数数刚才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吧!?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挂图,进一步激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学生利用原有数数的经验争先恐后地数出共有10个小朋友。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教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幼小互动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家园互动衔接。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平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x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