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语言文字运用题说语言的得体
- 作文大全
- 2024-09-21
- 12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由一道语言文字运用题说语言的得体,本文共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由一道语言文字运用题说语言的得体
作者/ 陈清华
最近,笔者让学生做了一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如下: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_____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______”。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______”。
参考答案分别是:拜托、海涵、高寿。
这三个答案给得很准确,没有任何问题。该道题难度不大,不少学生的解答与参考答案完全相同,该题训练似乎可以轻松过关了。但在讲评时,我发现同学们给出的答案有一些与参考答案相近,他们很想知道这些答案能否得分。还有一些是错误答案,需要明确指出来。另外几个答案,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当堂搜集答案,分类整理,再次读题干,明确解答该道题的几个具体要求:①系礼貌用语;②措辞文雅;③敬辞谦语;④两个字。
这样,最先排除的是两个字以上的敬辞谦语,还真有几个同学没有注意这一限制,所给答案超过了两个字。于是再一次强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解题要求:①审清题干,按要求答题;②注意限制。接下来就是肯定一些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样,但可以得分的答案。像第1题的“有劳”“麻烦”“烦劳”等,第2题的“见谅”“包涵”等,第3题的“贵庚”“高龄”等。第三要做的就是明确指出一些错误答案。如第1题,有的同学答“叨扰”“打扰”“仰仗”“有请”等。第2题,有的同学答“宽容”“宽恕”“饶恕”等。第3题,有的同学答“享年”“长寿”等。最后就是解决有争议的答案。主要是第1题的“劳驾”,第2题的“包含”,第3题的“寿诞”。
先说“劳驾”。劳驾,请别人让路或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犹言麻烦您。其结构为动宾式,因而其后不可以再加宾语,但是在实际运用时,用错的现象很多。一些词典并没有注意该词的结构特点,举了一些欠周全的例子,一些文学作品也把这个词用错了。我们应该注意到,“劳驾”一词多用于句首,有时会有“劳您驾”“劳您大驾”的`用法。但不管怎么样,“劳驾”后都不可以再加上宾语了。(语文教学论文 )第1题用“劳驾”,因其后有宾语“您”,所以是错误的。汉语中,还有的词语不可在其后再加介词,如“涉及”“截至”后不须加“到”。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多加注意。
再说“包含”。包含,一般有两种解释:①里边含有;②同“包涵”。宽容,原谅。《现代汉语词典》只给了一种解释:里边含有。举例为“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查阅相关资料,用“包含”第二种意思的多为古文,现代汉语表示“宽容”“原谅”意思时,一般用“包涵”。故可以视“包含”为第2题错误答案。
最后说“寿诞”。寿诞,寿辰、诞辰的意思,即生日。尽管知道生日可以推算出年龄,“寿诞”也是敬辞谦语,但题目要求的是询问长者的岁数,用“寿诞”显然是不妥当的。
还有一个同学第3题给出了“芳龄”的答案,可见,如果不会使用谦辞敬语,便会闹出笑话来。还记得,几年前一个朋友的女儿出嫁,给我的请柬上赫然写着:兹定于某年某月某日,为令爱敬设喜宴,恭请光临。“令爱”,指对方的女儿,用在此处显然不妥。
写了以上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怎样称谓,怎样开始,怎样结束,怎样表达感谢,怎样表示拒绝,怎样使自己的语言准确得体,这一切都是有讲究的。我们要善于积累一些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寒暄语、致谢语、祝颂语、抚慰语、吉祥语,不断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这样就能提高交际能力,还可以由此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文字运用题从考点的角度看,有十一种题型:成语辨析题、病句辨析题、排序题或语境补写题、图文转换题(或表文转换题)、病句改错题、仿写题、语段压缩题、句式变换题、句式选用题、逻辑推断题、标点符号题。从试题设计的形式上看,既有语境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语境表述题。从考查的角度看,有三种必考题型,八种轮换考查的题型。
面对这种灵活多元的考法,如何复习方能有效、高效地拿下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这20分呢?根据经验,笔者提五个建议:
1. 全面复习。前面已经说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必考题型有3道,轮换考查的题型有8道,合起来共11道,从最宽泛的角度看,这十一道题应该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都要考的题,至于考哪一道,在高考考题还未出来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说,都可能考。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全面复习,不可挑三拣四、不可猜题押题。
2. 重点掌握。我们虽然强调全面复习,但并不是说,在复习过程中,一点也不考虑高考的考查情况,至始至终平均用力,而是应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高考的考查情况、考查规律,将那些近些年来考查频率高的题型作为重点复习的对象,重点掌握、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
3. 多做练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多达11种,而且这11种题型在设题特点上从大的方面看似乎有规律可循,但在小的方面十分灵活。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除了要紧跟老师步伐,在大的方面尽量做到能够准确把握外,小的方面必须要靠多做练习来体会、来认识、来掌握。
4.注意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题,必须做一定数量的训练题,没有做题数量上的保证,答题水平始终提不上去。但是,做题也不能只埋头于做题,考生必须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提炼,只要这样,做题的水平、能力才能迅速地提高。比如拿语境补写题来讲,这道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可以看做是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必考题。可是,从每年考生考完后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看,这道题的得分率很低。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考生做题量较少,作答这道题时没感觉;二是总结不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答题方法,无章法答题;三是考生的逻辑推断思维较弱,推动不到位。这三个原因中,第一个属于做题量不到位,第二个、第三个实际上都是方法、技巧层面的东西。考生复习时,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方法、技巧上有所感悟,则这道题的正确作答率会大大提升。
5.注意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表面看考查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可骨子里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这5道题均十分明显。成语辨析题表面看考查的是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恰当,但是,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必须结合语境对指定的成语进行细致地分析、比较、判断,这里分析思维的作用十分显著。病句辨析题,看考题名称,似乎与思维能力无关,实际上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同样需要分析思维、比较思维、概括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参与。排序题、推断题、语境补写题等更是把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了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等这类抽象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至于其他轮换考查的题目,如果细细分析,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目的同样是十分显著。因此,面对这种考法,考生在复习时,必须注意并重视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方能在这类考题上占到便宜。
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当然是“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但细细分析,笔者认为有四个原因:
1. 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汉字的需要。现代汉字是1957年简化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汉字,这批汉字是国家规定的、通用的现代汉字,在使用上,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必须遵守,无一例外。
2. 正确、规范地使用普通话的需要。现代普通话同现代汉字一样,都是国家命令规定必须推广使用的。在这一点上,《考纲》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一个考查目标就直指这一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所以,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普通话是语言文字运用题责无旁贷的考查对象。
3. 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标点符号的需要。现代标点符号是“五四”运动时期制定并使用的,解放后,做过进一步的规范、明确,到现在它已经成了我们书写任何文字性东西都不可或缺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青年学生中推广,并要求其正确、规范地使用,既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更是国家语言文字统一的需要。其意义不可低估。
4. 正确规范、恰当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需要。这一点,在《考纲》的第三至第七个考查目标中体现得很明显,这里不再赘述;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表述得很清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高考语文如何复习文言文
文言文考查的目标和考查的目的已如上述,面对这种考查情况,考生如何去复习,方能赢得高分呢?笔者的经验是:重视积累、重视刷题、拓宽知识面。
1. 重视积累。考生要比较好地拿下高考文言文,首先得在积累上有所突破。积累什么呢?积累常见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积累常见常用的文言句式,积累常见常用的文化常识。一般而言,考生只要在这三个方面的积累上做得扎实、厚实,在“浅易”的层面上读懂高考所给的文言文,完全能够做到。
2. 重视刷题。刷题的过程既是积累文言字词句的过程,也是锻炼、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答题能力的过程,因此,高考复习阶段,考生一定不要忽略刷题。那么,从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难度上看,考生刷多少道题方能过关呢?笔者的经验是不能少于100道。少于100道,相关的知识点很难掌握全面,能力点更是薄弱。因此,在刷题上,考生如能认认真真地刷上100道题,则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定能过关。
3. 尽可能地广的拓宽知识面。文言文阅读题共出4道,分别为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分析概括题和翻译题。这四道题中,除过文化常识题外,其他三道题考生答好,凭借的其实全是翻译能力。由此可见翻译能力在作答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重要性。而考生要想在高考复习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前面两个方面是主要途径外,尽可能广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那么,从哪些方面去拓展呢?从高考文言文所选阅读材料的特点(全国卷均为史传类文言文)出发来看,考生可从三个方面去拓展: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的典章制度,相关的学术思想。考生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如能在这三个方面走得远一些,相信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定会大获全胜
结合语境,连贯得体--语言运用试题的考查题型与应试策略(教师中心稿)
710061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语言运用试题,即语言表达连贯试题的题型整体上有两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全国题中,客观题主要指词语选用、成语正误、病句辨析、标点运用和嵌句题,多在第一大题出现。主观题多在第六大题出现,本文拟在此做一些探索。
第六大题的主观表达题,是高考语文的一块试验田,紧扣语文实际,形式多样,常考常新。本题重在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而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高考试题对这一能力的主要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句式变换;(2)连贯衔接;(3)语段压缩;(4)词句扩展;(5)语段修改;(6)图表转述;(7)填充语句;(8)仿句造句。解答语言表达试题务必看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式,注意词语、句式、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的运用,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最准确的内容。一句话,务必结合语境,做到连贯得体。下边重点从四个方面做些点播,以期抛砖引玉。
一、熟语考查。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这里只对成语以外的其他方面作以诠释。①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②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③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何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④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冬天里穿裙子--美丽冻(动)人。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寓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2004年全国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根据下边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学生会主席说:“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学们 ,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该题的参考答案为:①横条鼻子竖挑眼;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道题考查熟语的运用,而且要求写出两个。这里不仅有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也有语言积累的考查。为了切实考查熟语的运用,考题设计了语境。在所给的语境中,如“有不少意见”、“有什么说什么”等信息,都为运用恰当的熟语提供了依据。
二、句子衔接考查。句子衔接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原则。“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得体”,即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表达方式、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
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的基本思路是:①在审读提干的基础上,专心研读题面文段,整体理解文段表述的话题(保持话题的同一性),整体理解文段一致,整体把握文段情调。②分析句间关系,找准表述思路。从事理方面来说,表述思路要符合事理逻辑;从文理上来说,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事理顺序。一般来说,叙事写景类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时空顺序);议论抒情类采用逻辑事理顺序,一般是指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等顺序,但也要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顺序,如男女老少、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人类社会、工农兵学商、政治经济文化等。③找到衔接呼应词语,注意句式表达特点。找呼应词语时,还要留心标点符号,诸如分号、冒号等。句式特点指语句的结构、节奏、声调(韵脚)等。语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语句节奏和声韵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④只提供语境,不提供现成句子情况下,务必结合语境,上下沟通,前后连贯,首尾一致。这种题务必强化语境意识,设身处地,不但要考虑语言的内部环境,而且要考虑语言的外部环境,要调动各种知识储备。
2004年全国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电台计划播报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三条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三亚(海南) 晴 24~32℃
漠河(黑龙江) 小雪 -22~ -40℃
大理(云南) 多云转小雨 12~24℃
该题的参考答案为:①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您更加惬意。比起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但请您一定多带些衣服,以防感冒。具体天气情况是:②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着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会流连忘返。提醒您带上雨具,大理具体天气情况是:
这道语言衔接题与以往所考查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在三条天气预报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做到既为旅游者播报了天气情况,又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答好这样的题目需要较好的语言运用技能,也需要较为灵活的思维和一定的相关知识。设计这样一个情景,使语言运用的考查增加一些趣味性,也有当今电台播报此类信息实例的依据。从所提供的具体语境来看,地区差异大,天气情况多样,这为写好前后衔接的话提供了开阔的区间。如果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和较为丰富的想象力,要写好这两段衔接的话并不难。
三、对联考查。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形式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式多样,运用广泛,2005年的春节文艺晚会就是用对联串起来的,令人耳目一新。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练习对对子能够从中学到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也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的整体,有的对联还包括横批。对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能够做到声调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进行反复推敲、苦心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宛若天成。
2004年国家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该题的参考答案,第一题为: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第二题为: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这道考题带有一定的尝试性,因此没有提出严格的对仗和平仄要求;题目所给对联字数有多有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性。本题不仅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也有传承中国文化的意味。
四、仿句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审清题意,严格按照要求和限制变换句式,其次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最后要弄清语言表达的内涵。这里主要强调一下仿句。仿句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考点,近年一直常考不衰。答仿句题仅仅生硬的套用例句的形式还是不够的,还要力求使自己的句子做到“四有”:①有诗意。要求我们在写仿句时,像写诗那样选取一些优美的意象作为仿写对象,在语言上下功夫,力求使仿写的句子语言优美。②有新意。新意就是不落俗套,尽可能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立意新、材料新都可以使所造句子具有新意。③有深意。仿句题不能仅仅满足与句式的契合,要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里写出有深意的句子,尽可能地去展现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忌过多地受例句限制,要尽可能跳出例句内容的窠臼。④有情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是点化平淡的魔水,人皆有情,情能动人,如果能在短短的仿句中写满真情,打动评卷者的得来必是高分。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写出感情,但是拥有写情的准备和愿望确实很重要。
语言连贯表达题还有许多种形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建议重点放在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语段概括、延展、阐发及仿句造句上。
(王吾堂审读并修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