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8-14
- 130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教学反思,本文共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肥市葛小许宏霞
如何用竖式计算是这个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一、初步理解计算过程,二、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三、掌握试商方法,四、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一、初步理解计算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此段教学,结合具体情境,我先出示一共有6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且用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接下来出示一共有7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还剩下1个,让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此段教学中,利用试一试教学,在试商的过程中,提问可以商1、2、4吗,让学生结合操作以及比较初步理解“除数是5时,余数要比5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掌握试商方法。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四、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意义本课的设计
我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草莓”的生活情景,充分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并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数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让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心理上驱动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能力本课的通过教学“摆草莓”、“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教师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操作比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活动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有趣游戏中拓展学生思维课的开始
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导入新课,既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最后,依然用“猜一猜”的游戏结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老师课前游戏猜得准的奥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即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本学期学校督导二年级教学,我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这部分内容以前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现在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对学生来说多少有一点难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
1.我对孩子们的表扬、鼓励及调动比较到位,学生一整节课举手发言积极,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愉悦,师生交流融洽。
2.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个环节我还特意给每个小组打印了一份记录表格,记录同学们摆正方形的过程及算式,从算式中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前面教学认识余数时用的时间过多,分7个草莓时可以不用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动手摆,这样就能省出时间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表格中的内容过多,学生操作费时,多数学生不会填表格中的除法算式,可以把算式再细化一些,不在这些地方费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是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2道除法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列竖式计算,和说一说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这样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在学习11÷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12÷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在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明确各注意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了“分铅笔”和“做游戏”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三、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生成资源。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我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被除数是几,下面就写几;可能会把余数直接写成0,也可能会由于商试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并安排了“小小医生“这一环节,展示各种错误现象,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在互相帮助中,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良好。但是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就能保证每个孩子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的练习就是逐步修整的过程,针对个别孩子要做单独辅导。
苏教版《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
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这节课主要学习例3,即除法的竖式计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知道除法有两种:
1、没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
例3的第(1)题讲的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读题后首先判断这题是不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样的平均分,由题目的第2条信息“每4个放一盘”,明确这一题的确是解决平均分,说详细点就是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确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学生列出的横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的知识,首先,竖式的运算步骤,第二,确认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竖式中第2个12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的.是怎样的数量。第四,0是怎样得来的?它有表示什么?结合题意,竖式中第2个12不是总数,而是在每盘放4个苹果的情况下得出3(商)盘可以放12个。0则是总共的12个苹果与分掉的12个苹果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有了第(1)题做铺垫,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求的竖式,再想一想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汇报后,比较(1)(2)两题的竖式,看看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题小萝卜的话给出了一种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个5,所以商2。这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具体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做练习时,学生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还不太熟练,尤其在做完第1题,紧接着做第2题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4÷2的竖式怎么算,是因为过于死板的记忆知识,将没有余数的竖式当做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通过第2题可以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求商的第二个方法――看除数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数最接近的积,再和总数相减求余数。第4、5两题先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能列出算式和竖式,知道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情境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这堂课竖式对于学生比较复杂,一堂课过后发现很多同学仍不能明确竖式的写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也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
在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分小棒的问题情境,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够,以为学生能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找到。而且在教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学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练习中出错较多。同时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板书于黑板,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以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总而言之,我对本课重难的各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以至于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在今后应对于重难点多加研究,通过自主探索讲明重难点,进行相应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具准备:
11根(单根)小棒、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请学生列式,(板书:73)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里面最多 有几个3 ?商写几?(板书)
提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完成竖式的板书。) 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 (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1)提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2)小结: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为什么要用最多?(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学生计算。 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指出:在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 185的竖式 )提问:这位小朋友算的对不对,为什么? (余下的8里面还有1个5)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 提问:这样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又大了,那么我们怎样能找出合适的商呢?
4、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比除数3小。)
(1)试一试中的185的余数3比除数怎样呢?
(2)通过观察,比一比这两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结语) 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课件出示图)
1、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9根小棒。 提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学生们根据摆的过程,填写竖式。
(3)提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试商的过程。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一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着说说是怎样得到商品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课件出示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填写。注意单位名称的不同。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怎样又快又准确地找到商呢?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今天这节数学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竖式的除号,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急于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而是一步一步慢慢讲,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是商的位置不对,我们现在学的除法商都是一位数,有孩子把商写到了十位上,有孩子把商写到了十位和个位之间。二、上商时不够熟练,对于没有余数的除法,直接依据乘法口诀,而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就有点困难了,我重点要求孩子是看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由于有的孩子口诀有遗忘,上商有困难。三、部分孩子竖式可以写出来,横式上不会写有余数的情况,可能是我上课强调不够。针对以上问题,在明天的.学习中,我将增加一些如“21里面最多有个5”这样的练习,还要强调横式的书写格式,从现在开始,解决问题要写答句了。可以先让学生和我模仿写。另外,关于除法的竖式的书写顺序,虽然有多种写法,我还是比较赞同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的这样的顺序,这样低年级也许问题不大,但高年级后有的孩子就不容易错了。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要把商和除数相乘,要用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乘积。如果把上述的这些计算写成竖式,记忆的负担就被分散,思维难度就会降低。如果用口算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那么难度相当大,所以,教材让二年级学生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不要求他们口算出商和余数。
计算有余数除法和计算表内除法一样,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求出有余数除法的商,比计算表内除法难许多,况且,表内除法的商与除法相乘的积刚好等于被除数,而有余数除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因此,在教学时由易到难地先安排表内除法的竖式,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反思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引导大少,放手有些过度。导致后面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问题。
2、孩子们说的机会和时间太少。
3、展示孩子们的错题时间太少,没有纠正环节。
4、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很多学生在算式上只写商,没有写余数),我疏忽了一个细节,没有把口算算式与坚式打包成一个整体介绍给学生。虽然我的板书上面是横式,下面是相应的坚式,虽然沟通了算式与竖式间的联系,但没有提醒学生,一个完整的用竖式计算的题目,要既有算式,又要有竖式,如果没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就写商是几,如果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既要写商是几,还要写余数是几。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能被( )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 )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
(4)( )÷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
(3)8能被32整除。( )
(4)24只能被6整除。( )
(5)128能被128整除。( )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
4.课堂活动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资源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而知新
1.星期天,红红的妈妈买回来了6个桃子,她请红红把这些桃子放在盘子里,要求是这样的: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如果红红的妈妈买回来的桃子不是6个,而是7个,按上面的要求放在盘子里,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还剩几个呢?
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
1个是什么数?
师小结:7个桃子,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2,剩下1个不够分了,所以余数是1。你会用竖式把分7个桃子的情况表示出来吗?
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一试。(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4.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5.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结:试商是有余数除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小朋友要动脑筋,找到合适的商,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三、尝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1.刚才的学习我们班有5个小朋友表现特别棒,这里有18个气球,如果把这18个气球奖给他们,请你们算一算,平均每人可以奖几个?还剩几个?
请你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完成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奖给7个、8个小朋友,这时他们每人拿到几个气球?还剩几个气球呢?请你任意选一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写下来。
4.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学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四、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题。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3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填上除数。
(3)列竖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数。
(4)同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2.你对自己在这一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横式以及竖式
(余数要比除数小)
练习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试商的方法。
教学资源
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1)摆:7根小棒,每2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堆)……□(根)
(2)摆:7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根)……□(根)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交流。
先校对结果,然后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含意义。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
(2)同桌交流。
在交流中,帮助个别学生找出有错误的题目,并让其独立改正,再次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4.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1)启发学生根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5.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第6题画面。
(2)让学生各自算一算,并思考:每列火车上的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过去学过的表内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学会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第2题与第4题的竖式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难点: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第10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4÷8 40÷5 28÷7 63÷9
72÷8 36÷4 48÷6 32÷4
2.口答。
(1)29里面最多有( )个7。
(2)25里面最多有( )个4。
(3)54里面最多有( )个8。
(4)70里面最多有( )个9。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1)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让3名学生板演。
(2)讲评,让学生说说有余数的4道题是怎样想的。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8题。
(1)观察画面,说说图意。
思考:有几个大蘑菇?有几只小蚂蚁?蚂蚁应到哪里去躲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先让学生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
(3)再按蘑菇上的提示,各自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4)全班交流。
校对。问:余数是1的算式有哪些?余数是3的算式有哪些?没有余数的算式有哪些?
2.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9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启发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最小的除数。
(3)校对,并同桌讨论:为什么余数是5时,最小的除数是6?
(4)全班交流。
3.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0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明确图意。
(2)让学生各自根据图意,列式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每题除法算式及商、余数的意义。并思考讨论:最后一题求得商是2次,为什么却要3次才能运完?
4.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1题。
(1)出示第11题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题意。
要求学生同桌间说说图意。
(2)全班交流。并且回答: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小兔想搭的正方体是由几个小方块搭成的?
(3)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并校对。
5.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1)让学生各自想一想,填一填。
(2)小组交流,并思考:还有哪些不同的填法?比一比,哪组同学填出的不同算式多?
(3)汇报交流,并小结。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第7题以及第10题、第12题解答过程。
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把握各种信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分类、整理场景图中的各种信息
1.独立思考:根据场景图中各班的信息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解决场景图中提出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四、根据场景图,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 理解各部分的含义,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我会填,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
2. 我知道用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0÷4= 30÷6= 35÷7=
二、自主学习: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途中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自己试着列算式。
三、合作探究:
1. 22÷4=()人??()条
(1)用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
(2)在竖式除法中如何试商?
(3)在(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设计)竖式中“商与除法的积”是什么意思?
(4)在竖式中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2. 比较22÷4与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3. 小组内交流回报。
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该按怎样的顺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除法竖式第一课时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先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然后在讲台上平均分成了3份,接着要求学生用语言把老师的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说得很好: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平均分成了3份。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有学生说6除以3,有学生说6除以2。
你觉得哪一个是对的呢?为什么?学生解答后我再问:现在盒子里还有几支粉笔?怎样表示?
学生答:现在盒子里还有0支粉笔,用6-6=0表示。
最后小结:除法可以用横式来表示,也可以写成竖式。接着板书除法竖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除法的竖式中有哪些与横式是一样的?
学生很快发现竖式中也有被除数6、除数2和商3。这时我及时介绍竖式中像“厂”的符号表示除号。
接下来我又问:下面的6是哪里来的?0又表示什么?
(由于学生受了分粉笔这一情景的影响,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支粉笔,是2×3的积,0是原来的6支粉笔减掉分掉的6支粉笔,盒子里一支粉笔也没有了,就是0)
学生能够通过情景理解到这一层。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通过分层的练习,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比我预想的要好。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地方:
通过分层的练习,使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有了很好的掌握。
不足的地方:
因为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对除法竖式讲解不很到位。
应改进的地方: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先复习了加减乘的竖式,然后让学生猜一猜除法有没有竖式呢?除法的竖式又该怎么写呢?接着我出示了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横式。再问他们:“同学们能自己试着把这道竖式写出来吗?试试看。”学生有的预习了,会写,但也写错,大部分学生把除法竖式写得与加法、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相同。全班没有一个人写对,大多数都写成了加减乘的竖式模式。即使有的`学生知道除法竖式和别的不一样,也没能完整的写出。
所以我联系除法横式,让学生跟着我的步骤,写出除法竖式,为了让学生记牢,我还运用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字眼,如:把除号改造成房子,一个屋顶和一片窗帘,除数写在窗帘的外面,被除数和除数在捉迷藏,不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出示了除法的竖式格式,接着教学除法竖式的书写,我重点结合情境理解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在写商的时候我问了一句:“前面在加减乘的竖式中,我们讲究数位对齐,那么在除法竖式中要不要这一点呢?”学生立马回答“要”,去哦也马上给予肯定,是的在除法竖式中我们也要遵循数位对齐这个道。所以在接下来的42÷7=6的这道算式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准确地把商6写在了2的上面。但也有一部分帮学生没注意听讲或粗心大意,写错了。总得来说这节课的效果还不错。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