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五年级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本文共1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五年级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一样的爱,别样的表现;一样的课,别样的感受。林老师的这一节课给我的感觉是“精致”。

一、目标的制定明确合理,落实到位,教学流程清晰,直奔重点,轻松化解难点,整个课堂非常流畅。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主动预习;学会审题、扣题质疑;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学会边读书边圈画批注等。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知内容,读中理清顺序,读中体会父母不同的爱,而且读得方式多,读得有层次,有感情,老师的恰当指点与评价使朗读更有效。

四、以生为本。林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充分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理解、感受,既“求大同,也存大异”,并作出及时的肯定,还课堂以真实,还孩子以真情,让孩子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

五、个人看法

1、“语用”方面较少。如目标3中的“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老师注重的是情感感悟,没有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还有“扔”字换成“放”字,目的也只是体会父亲严厉的爱,没有从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这一方面来体会。还比如,学习词语“得意扬扬”,可以和“得意洋洋”进行区别,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所以,如果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那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好。

2、整节课按照预设非常顺利完成,如果能引发学生产生一些生成点,那课堂会更加“精彩”。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评价,适当引导,指导朗读。

(四) 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六、总结

1、你能把你的体会、感受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吗?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2、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3、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4、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分以下几点说课: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他在鼓励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也让巴迪明白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蕴含着共同点,那就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篇课文,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二、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教学目标:

1、研读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2、联系实际,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在成长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快速浏览课文

回想课文主要内容。

2、小时候的巴迪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吗?长大之后,巴迪理解了吗?当巴迪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默读15—17自然段。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内容装在心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直奔本节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15—17自然段,以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书上。

(2)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处处与文体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点句:

A、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B、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c、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D、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教师给予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联词语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3、小结(出示巴迪资料)

【通过出示巴迪成就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情感受到升华。】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给我们鼓励和警告之外,还有谁也会给我们鼓励和警告?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过类似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说一说。(出示小练笔)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文章推荐:《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向学生推荐美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板书的过程中,我通过用线段把关键词相连,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让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公开课说课稿

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 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初三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 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评价,它们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朗诵)

2、那么,作家巴迪舒尔伯格小时候得到的评价是什么呢?这样的评价给巴迪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齐读课题)指导读好题目。

【教学开始,用诗歌引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预习检查,让学生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三 、简介作者,

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作家巴迪舒尔伯格的相关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师这儿有一些他的相关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读?(出示,)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2、好,通过交流,你们认为巴迪现在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发言)

四、设置悬念,精读课文1到14段

1、是啊,现在的巴迪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那一句话最能表明现在的巴迪是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说出,全班朗读)

2、巴迪取得的成绩和谁有关系?大家读课文1到14段的自学,在说书中做批注。

3已经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追问:我有什么反应? 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同的爱。

【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7、演课本剧,感受真情。

【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题写一写:

①“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 ),母爱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 ),父爱像(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师导:是啊,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的爱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

2、播放,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3、好,谁先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板书是一篇的精髓,它反映了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清冽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风格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评价,适当引导,指导朗读。

(四) 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六、总结

1、你能把你的体会、感受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吗?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2、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3、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4、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 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

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文章内容,讨论主题

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由课文,引入生活

集体交流:

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五、练习读文,读出感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文。

六、积累语言

读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眷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生字词:

腼腆(miǎntiǎn) 誊(téng)写 歧(qí)途 谨(jǐn)慎 得意扬扬 迫不及待

自豪 丝毫 出版 木板 誊写 荣誉 慈祥 详细 严厉 鼓励 日历

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一如既(jì)往 立即(jí) 兴(xīng)旺 高兴(xìng)

主要内容:

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扬扬”,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母亲的评价是针对“我”七八岁就会写诗这件事,注重的是情感上的鼓励;父亲的评价注重的诗本身的质量。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一、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典 誊写 鼓励

B篇章 出版 分歧

C谨慎 慈详 糟糕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或十分称心如意。( )

2.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里面包含着父母不同的爱。( )

2.“精彩极了”体现母亲的慈祥;“糟糕透了”反映出父亲的严厉。( )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明父母二人的审美相差很大,母亲觉得美的,父亲却觉得糟糕。( )

参考答案

一、B

二、

1.得意扬扬

2.一如既往

三、

1.√

2.√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文章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并自学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5、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

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谨慎极端

6、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认真读、认真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来理解?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即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来理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父亲是怎么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母亲慈祥、和蔼、亲切的语气;父亲的话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话内容活泼,读出平缓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糟糕

童年 母亲:精彩极了

父亲:糟糕透了

几年以后

成年

、   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人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这些文章体现了现代意识,富有时代感。其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声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由于目标3既是领悟表达方法的具体体现,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之所在,因此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本课的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采用“定位--切入--探究--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四、说学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探究释疑,悟情明理;拓展思维,实践生活。让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课文较长,且作者所叙述的事跨几个时间段,即七、八岁的时候;几年后十一、二岁时;以至到现在,也就是作者成年后这三个时间段。如果没有一条明晰的思路,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时间段里巴迪对父母的情感变化,也就是“从七、八岁时的不理解--十一、二岁时的理解--成年后对父母的感激”这一情感主线的变化来学习。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降低了难点,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又依据文本特点,前14个自然段,也就是记叙作者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引起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作者感到不理解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而后来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之情却运用了大量的抒情和议论来表达情感。所以在课时的划分上,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来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前14个自然段,即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第二课时,是目标的难点所在--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这一情感主线的串连主要通过教师富有引导作用的导语来实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1、说说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试想,当我扑到床上痛哭起来时,心里会怎么想?

3、假如“我”的作品得到父母的一致称赞,结果会怎样?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它即使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又激发起大家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和由此展开的想象后,此时我的第一个过渡语是这样设计的:

过渡:那个时候,我还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我理解他们是在什么时候呢?浏览课文15、16、17自然段。学生找到在15自然段(几年后)这样就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第十五自然段),此时教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重点语句“不得不承认父母是对的”“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来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作者已经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此时我用第二个过渡语“我对父母的做法仅仅是理解吗?(不是)那更多的是什么呢?”(感激)来引出下文的学习(16、17自然段),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会找到“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接着运用“质疑法”来学习其它理解或不理解的语句。如对“灵感”“源泉”“两股风”“生活的小船”等词语,就通过质疑、交流来理解。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正是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努力进取,把握住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最后,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引读等多中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培养了学生探究、质疑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文本,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

1、课堂延伸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形式:鼓励表扬和严厉批评,你有同样的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先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在全班交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2、课外延伸

1)利用你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向他们谈一谈你渴望得到的那种爱。使他们改变对你的教育方法。

2)让你的父母今晚也来写一写他们读这篇文章的体会。若能相互交流你们的体会就更好.

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让家长懂得了教育孩子的哲理。

3)推荐美文

《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又使人一目了然,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板书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鼓励  赞扬                     严格  批评

爱         成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要求:[出示:“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①全班学生按意愿分为两组:一组当“小记者”,一组当“巴迪先生”。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一、说教材

(一)说课稿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5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巴迪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他在鼓励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也让巴迪明白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蕴含着共同点,那就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这篇课文,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二、根据文章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下了教学目标:

1、研读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2、联系实际,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使我们在成长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深藏着对“我”的爱。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导—读—悟—练—拓”的教学模式。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辩论之中悟情明理—综合实践锻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快速浏览课文

回想课文主要内容。

2、小时候的巴迪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吗?长大之后,巴迪理解了吗?当巴迪长大之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呢?请同学们默读15—17自然段。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内容装在心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并直奔本节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15—17自然段,以读悟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划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书上。

(2)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处处与文体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点句:

a、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b、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c、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d、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教师给予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关联词语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学生就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3、小结(出示巴迪资料)

【通过出示巴迪成就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情感受到升华。】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给我们鼓励和警告之外,还有谁也会给我们鼓励和警告?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过类似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说一说。(出示小练笔)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本环节时,我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向学生推荐美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板书的过程中,我通过用线段把关键词相连,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让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种极端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贴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说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懂得感恩父母。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悟学式”教学法。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采用了“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三)理解学法,感悟父母之爱(四)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表扬与批评,从而导出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生活走进语文,进而为整节课教学作好思想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中,我用了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议一议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文章,粗知文章大意,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有机渗透阅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有关阅读的方法,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母亲的爱是比较直白的,但要真正感悟到其中的含义也是不容易的。我从感悟这段话入手:母亲一念完寻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架设感悟这段话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使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从“眼睛亮亮地”、“嚷”等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感悟到了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所倡导的“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理性的,不易察觉,学生感悟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架设的连接点是“读一读,理一理”,读一读父母的对话,让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感悟“我”在童年时如何理解父亲的爱以及成年后对父亲之爱的清醒认识。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感悟父母之爱的进一步升华。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议一议,完成填空。(无论是母亲的____________,还是父亲的_________,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_______,此时,我想对巴迪说:“__________。”)除了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之外,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知识,

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体现了“悟学式”教学法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的理念。

说教学反思

优点:

我力求渗透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自主,探究,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注重个性化阅读。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

1、课堂教学缺乏激情。本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本身的缺乏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缺乏激情,自然地,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

2、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被忽视。比如在读到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两种声音时,没能让学生好好品读,从读中父亲的那种严厉,母亲的慈祥,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父母的爱。

3、引导学生不到位。在备课时,我在备教材,备教师时,下了蛮大的功夫,但在备学生时,有所欠缺,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引导上显得很费劲,学生的积极性没能真正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