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附答案
- 文档
- 2024-06-02
- 13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附答案,本文共1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空城计》(节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附答案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小题1】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小题2】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小题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小题2】笑——疑——撤兵
【小题3】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小题4】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阅读锅炉最近剪掉了短文回答问题附答案
快乐阅读岛
锅炉最近剪(jiǎn)掉了那根又长又黑的辫(biàn)子——烟(yān)囱(cōng)。大家都夸它剪得好,让城市空气变得清新了。电视机见了,也剪掉了自己那又亮又细的辫子——天线,从此图像变得模糊。大家都批(pī)评(píng)他胡闹。直到这时,电视机才明白:干什么事都要先用自己的头脑想一想,不要盲(máng)从。
1.这段话共有_______句。
2.写反义词。
长——
明白——()
好——()
模糊——()
3.锅炉的.辫子是________,剪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电视机的辫子是________,剪了以后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2.短 糊涂 坏 清楚
3.烟囱 让城市空气变得清新了 天线 图像变得模糊
4.干什么事都要先动脑想一想,不要盲从。
(意思对即可)
阅读短文章回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丁辉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一代的传统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比如“少不读红楼”之类。(其实,对于《红楼》,少年人看看并无大碍的;从《红楼》里看到“淫”的反而是那些正襟危坐、了无趣味的道学家之流,就很能说明问题。)后来又有人说,“少不读鲁迅”。我初听这句话,内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子,觉得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
②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那么,“少读鲁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③似乎不必为尊者讳,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看事。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这些姑且不论。总之,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说“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胡适的“药方”好不好尚可存疑,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看得透”,我想应该是“拥鲁”派和“反鲁”派都愿意承认的,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鲁迅深刻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正是源自他对“中国病”的“诊断”全面而深刻。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斗争和反抗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明知道是徒劳,却周而复始,永不止息。鲁迅说:“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
④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因此,我对“读点鲁迅”是没有意见的。但对青少年读“太多”的鲁迅却每每心怀疑虑。我的想法是,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世界就有可能在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无一可信,亦无一可爱,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这样,岂不“于国于家无望”,“生意尽矣”!鲁迅本人亦多次声明自己的作品“太黑暗了”,明确表示不愿意青年受这种“黑暗”的影响。
(选自《中国杂文精选》,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④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青少年要“读点鲁迅”和不能读“太多鲁迅”的原因。(4分)
小题2: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3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表述的观点是“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请品析这里“最起码”、“部分”两词所体现的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分
小题4:作者说“‘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我们初中课本里有《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作品,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指出作者说法的略显偏颇之处。(80—100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读点鲁迅”的原因:读鲁迅才能懂得中国历史和中国人(1分),鲁迅的文章好(1分)。不能读“太多鲁迅”原因:青少年的人格与胸怀无法承负鲁迅(作品)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2分)。
小题2: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1分),引用许子东教授和鲁迅自己的话(1分),有力地证明了“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他的深刻。”(1分)
小题3:“最起码”突出了作者对“少不读鲁迅”说法的认同,如删去,就不能强调这一点(2分);“部分”说明作者对“少不读鲁迅”的说法还有些保留意见,如删去,就与那些观点完全一样了(2分)。
小题4:示例:《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散文、小说,充满了鲁迅对美好童年、少年生活的回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这些篇什里并没有“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没有“黑暗”,读这些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危险。这些作品应该多读、熟读。(5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读点鲁迅”的原因,抓住“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来回答;不能读“太多鲁迅”原因,抓住“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即可明确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题目时,先要明确本段的论点是“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他的深刻”;而划线句子是引用了许子东教授和鲁迅自己的话,因此是采用了“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而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可明确答案:引用许子东教授和鲁迅自己的话,有力地证明了“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他的深刻。”
小题3:
试题分析:“最起码”、“部分”都是表限制性的副词,结合语境,“最起码”突出了作者对“少不读鲁迅”说法的认同,如删去,就不能强调这一点;“部分”说明作者对“少不读鲁迅”的说法还有些保留意见,如删去,就与那些观点完全一样了。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结合语境看看有无该词时语意是否有变化,就能明确气的作用了。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作品,简要说说其的积极的主题,即可指出作者说法的略显偏颇之处。
阅读三篇材料回答问题附答案
【材料一】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材料二】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材料三】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1)依据材料,给“低头族”下一个定义。(2分)
(2)依据材料,说说“低头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2分)
(3)请你也针对这一现象在网上参与讨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低头族”指的是在地铁、公交车等地方,总低着头,手指在手机或平板电脑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的一类人。
(2)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拉远人与人的心理距离。
(3)观点正确,有理有据。
阅读古琴回答问题附答案
古琴
① 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重要场合。《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诗句,说明古琴在那时就已比较普及了。
② 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扁长形音箱,它头大尾小,宽六寸,厚二寸,长三尺六寸五,由两块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为方形平面。七根琴弦通过岳山(琴头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个徽点。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例如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琴长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也用意深远:有的从空间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称对应于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物;有的从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凤,有头、项、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张琴就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世界。
③ 古琴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反映了设计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蕉叶式”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它的琴头别具一格,整体线条圆润,生趣盎然。“仲尼式”只在琴体的项部和腰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其简洁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颇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落霞式”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正合式”一线直下,从琴首到琴腰没有任何变化,造型朴素大方,颇受琴人喜爱。
④ “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是说古琴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古琴的木质共鸣箱是由一块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产生深沉、厚实、古朴的音响。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 振动时间久, 自然能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古琴的音色多变,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种基本音色。散音响亮,共鸣性强;按音温厚结实;泛音清脆透亮。乐曲中三种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细腻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刚烈粗犷的《广陵散》,悠闲舒展的《渔樵问答》,哀婉沉痛的《长门怨》……都能在古琴的乐声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⑤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它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寄情山水,物我两忘的重要媒介。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与意境都符合传统文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体认,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内在、寓意含蓄的精神特征吻合。文人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古琴艺术的境界,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与琴有关的诗篇和优美传说。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孤独,陶潜抱着无弦琴弹奏时“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天真……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15.根据上文中的相关知识,下列选项中的古琴属于“仲尼式”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16.请简要回答文章第②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古琴的形制进行说明的。(3分)
答:
17.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分析我国古琴艺术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5分)
【材料】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就被收录其中。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
答:
参考答案:
15.答案: C (共2分)
16.答案要点:
(1)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
(2)古琴形制的象征意义。
(3)古琴各部分的命名。
(共3分。1个要点1分)
17.答案要点:
(1)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
(2)古琴音乐表现能力强,能细腻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3)古琴艺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古琴的形制、命名寓意丰富;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征吻合。
(共5分。历史悠久1分,音乐表现力2分,文化内涵2分)
阅读玩笑回答问题附答案
玩笑
孙春平
李海仁原是办公室的主任,调到市委机关的一个处当了两年副处长,再回马一枪杀回来,已成了县委副书记,主管着组织干部、公安政法、纪检监察,权势显赫得很是让人眼热。故友同僚间自然要引发出许多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人生感叹。
十余天过去,礼节性的应酬总算如退去的潮水,渐渐远去。那一日,临近傍晚下班的时候,纪检委的大姜和组织部的马恒见李书记的办公室一时清静,便拉扯着踅进来,掩上门,嬉笑着说:海仁,今天你总算给老同学留下点叙叙旧的机会。晚上咱们到狗肉馆去尝尝三鞭汤,怎么样?
几人便都笑。李海仁说:好,今天晚上咱们老同学单练。看看还有谁,都叫上。
大姜说:刚才我在楼里已寻摸了一圈,在家的就剩景元了。李海仁说:那就我们四个。你马上把景元叫过来。大姜说:我看他屋里有上访的,正哭天抹泪的呢。是不是等等再说?马恒说:接待上访的还有个头?就说李书记找他有急事,咱们给他解破解放。说着,已抓起了电话机。
林景元是现任的县委办主任。马恒放下话筒,就怪模怪样地笑了,说:既然说有急事,总得有事让他急一急,不能让他白喝三鞭汤。
李海仁问:你小子是不是又有什么鬼点子?那就快说出来。
马恒说:海仁,你就亮亮书记的威风,敲山震虎地诈诈他,让他交待交待违纪行为。
一句话提醒了大姜,忙从衣袋里摸出一个乡镇寄到县纪检的信封,放到李海仁面前,说:好主意。我这儿有现成的道具,不怕吓不出他的屎尿来。
李海仁,立刻心领神会,笑道:你们一个编,一个导,留给我的也就是个演员角色了。一会儿景元进来,你们配合好,都给我绷着点,看我的眼色行事,谁也不许笑。
说话间,就听走廊里有脚步声。李海仁一个手势,另两位就做了个鬼脸,规规矩矩坐到对面沙发上去了。林景元推门进来,见了屋里的架式,忙敛去脸上的笑容,小心地问:李书记,找我有事?
李海仁不冷不热地斜了林景元一眼,面孔竞仍是对着那两位,很严肃地说:你们俩先回去,今天我找你们,只是了解了解情况,咱们是哪说哪了,没有扩散传达的任务。若要出点什么风声,我可唯你们两个是问。
大姜和马恒就鸡啄米似地点头,表演得很本色。李海仁又颐指气使地摆摆手,两人就都起身离去了,谁也没跟林景元说什么,甚至避避闪闪的也没正眼看上林景元一眼。
李海仁这才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对林景元说:坐吧。林景元惴惴不安地坐下,他看到了书记书案前的那个信封,他又看到了李海仁有意无意地把那个信封拿起来,又放回去。屋子里一时很沉闷,两人都没话。
李海仁紧绷着脸,不让自己笑出来。他知道自己的即兴之作很到位,并不需刻意地表演什么,只要把眼前的人当作跟自己并无任何瓜葛的违纪之士就是了。哼,演员就是这么个当法呀!
林景元终于沉不住气了,小心翼翼地问:李书记找我不知是什么事?李海仁长叹了一口气,说:有些情况,纪检委反映到我这里来。我思来想去,还是找你当面谈一谈的好争取主动吧,也许对下一步的处理有好处。
林景元的屁股本来只坐了椅子的一个边边,这一来,就更坐不住了,问:什么反映呢?
我要给你点出来,还有什么争取主动的意义吗?是不是吃吃喝喝方面的?如果仅仅吃点喝点的事,也就犯不上我来亲自找你了吧。①林景元脸色变白了,脑门上出了一层细细碎碎的汗珠子,从衣袋里摸索出一支烟来,手也抖抖索索点不着火。李海仁心里乐,面孔却越发的冷若铁板,身子仰靠在皮转椅里,有滋有味地品咂着游戏的乐趣。
李书记,这次您回县里来咱们老同学的可都打心里跟着高兴。我真有点什么闪失,您还得多
我这不就是在给你创造机会嘛。不是考虑到老同学,那就简单了。我就、就是林景元吞吞吐吐的',真的就要坦白交待什么了。李海仁心里突然生出几分莫名的紧张。坏了,戏演过了,林景元真要说出点什么来,自己是真戏假唱还是假戏真做呢?慌急中,他就捂着嘴巴狠狠地咳嗽起来。他要咳出随机应变的招法,他要用咳声唤回那恶作剧的始作俑者。
我当时也、也没想房门突然被撞开,冲进嘻嘻哈哈的那两个活宝来,抓住那林景元就拍拍打打地笑个不休。李海仁也哈哈笑起来,说:看把景元吓成了什么样子。
林景元旋即也就明白了这不过是一个玩笑。他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本想发怒,可扫了李海仁一眼,又把已到嘴边骂人的话咽了回去,只是脸上笑,手下却加力地狠狠给了那两位几拳,掩饰着笑骂:我就知是你们两个小鬼撺掇阎王爷吓我,你以为你们会演戏呢,我就不会顺竿儿爬?
马恒揉着被打痛的肩胛,回骂:屁,还演戏呢,演戏脑门子上出那些汗?林景元恨道:你们谁也别臭美,真要遇到刚才的一场,或许不如我呢。②老乡怕街田比子(邻居),咱们谁不知道谁?
李海仁心里悠了悠,忙大声宣布演出到此结束,哈哈笑着说:好了好了,今儿的小品,只限老同学间的内部演出。走,喝三鞭汤去!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2.按照要求回笞下面两个问题。(6分)
(1)指出小说中画线①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对这句描写的语言进行赏析。
答:
(2)分析小说中画线②处这句话的含义。
答:
13.小说结尾写李海仁心里悠了悠、忙大声宣布、哈哈笑着说等表现,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内涵?(6分)
答:
14.玩笑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也是小说构思的关键,请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两个方面分析本文标题的匠心所在。(8分)
答:
参考答案
11.升了官的李海仁(1分)在大姜和马恒的怂恿下(1分)和老同学林景元(1分)开了一个玩笑(1分)。
12.(1)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答细节描写酌情给分)。(1分)通过脸色变白脑门冒汗手发抖点不着火的神态和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林景元被领导谈话时的慌乱之情,说明了他的心虚,暗示了他平时为官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1分)
(2)林景元这句话表面是说我们都是老同学,大家相互都熟悉,知根知底;(1分)另外一层言外之意是暗示自己同样也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做的那些肮脏事儿自己也很清楚。(2分)
13.李海仁心里悠了悠说明他内心也一阵紧张和慌乱,(2分)忙大声宣布和哈哈笑着说表明他强装镇定,借此来掩饰自己的紧张和慌乱之情。(2分)作者借此暗示他和林景元一样是不干净的,是经不住查的,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主旨。(2分)
14.从主题思想方面来看,这个题目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玩笑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社会官场的凡俗人生,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以小见大。(2分)②透过玩笑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当今社会、人生的观察与反映,故事看似玩笑,背后其实有作者冷峻的思考在其中。(2分)
从结构艺术方面来看,这个题目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玩笑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串起全文的故事情节,也串起小说的几个人物,似拙实巧,俗中见雅。(2分)②以玩笑开篇,又以玩笑作结,前后照应,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2分)
(每一方面没有具体分析,最多得1分)
阅读蜡烛回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下文 (14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小题1:课文多次写了炮弹落在老妇人的旁边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选段对老妇人运用了什么描写?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4分)
小题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2分)
小题4: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分)
小题5:选段的最后一段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请设想一段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用一百字左右写下来。(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这样写渲染了战斗激烈,紧张的气氛;敌人攻击的疯狂。表现老妇人走向苏联红军路途艰难,突出表现老妇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小题2:动作、外貌、神态。 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小题3: 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小题4: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小题5:略
阅读宝石项圈回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宝石项圈
(1)在美国的一次家庭宴会上,我看到一位老人戴着一个非常美丽别致的项圈,那上面有11块宝石,颜色形状各不相同,但看得出,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你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必会注意到她的项圈。因为她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如果你注意不到她的项圈,你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如果你注意到了她的项圈,而不过问这件事,那你简直就是对她的大不敬了。
(2)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人在寒暄之后,都要夸奖她的项圈。她就如愿以偿了,情绪高昂地说着什么。轮到我与她见面,我的谈话也从项圈开始:“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美丽最别致的项圈之一。”
(3)这可并不全都是客套。那项圈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晶莹璀璨。
(4)“谢谢!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把毕生积攒的名贵宝石都拿了出来,我自己设计了这个样式交给工匠制作,无论从价值还是款式来说,它都极为名贵别致。而且,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因为这个项圈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老奶奶说。她说话的时候,鹤发鸡皮的脑袋摇个不停,脖子上的项圈就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
(5)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脖子晃成了这个样子,出于礼貌,你就是再没兴趣,也得问老人家这个项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6)甲 就像一个好猎人下了套子,看到你的爪子果不其然地被她绊住了,老奶奶兴奋溢于言表。她说:“我这11块宝石,代表我的11个孙子和孙女。蓝色和绿色的宝石,代表的是男孩;粉红色和橙黄色的宝石,代表的是女孩。现在,你已知道了这个秘密,你仔细地数一数,我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
(7)我很仔细地数过了,但老奶奶究竟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又忘记了。记住的只是她那张充满期待的脸和筋络缠绕的脖子。乙 项圈是美丽的,但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这苍老的面庞,在晶莹剔透的宝石的映照下,有一种残酷的枯萎。
(8)也许是太想让老奶奶高兴了,这时,我千不该万不该,问了一句话:“您的这11位孙女孙子常常来看您吧?”
(9)老奶奶的脸色黯淡下来,喃喃地说:“是啊,他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
(10)整个晚上,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
(11)不,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我为什么要自作聪明地用手指捅一位老人期待和自豪的泡沫?
(12)有时,我看到大街上的女孩戴着灿烂的宝石项圈,会不由自主地想,天底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孩,在盛大的宴会上,骄傲地指着自己项圈上的宝石对来宾说:这块蓝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父,这块红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母。他们永远在我心中。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们在看到老人的一刹那为什么一定会注意到她的项圈?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6)段第(7)段画线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处隐去了本文的结尾。如果让你从下面A、B两项中选择,你会选哪一个作结尾?请把所选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有吗?有吧。
B.有吗?有!
选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9)段中写老奶奶因为“我”的贸然问话而脸色黯淡下来,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对老奶奶说些什么?(30字左右)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①项圈非常美丽别致(或:项圈上的宝石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
②老人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一点即可)
2.甲: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渴望向人炫耀自己子孙众多的心理(或: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达到预期目的时的高兴心情)(答出比喻手法或生动形象,句子意思理解正确即可)
乙: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宝石的晶莹剔透来衬托老人的苍老(答出对比或衬托,句子意思理解正确即可)
3.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这些子孙并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老人非常孤独、失望,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意思对即可)
4.A:表达了不确定的意思,包含复杂的情感,如肯定、怀疑、失望、期待等,委婉含蓄,引人深思
B: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乐观的心理。(选中A或B,可得1分,原因2分,但要言之成理)
5.“略”。(能揣摩老奶奶心理、言之成理,语言得体、通顺即可)
出师表(节选)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粹、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将文章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庶竭:__________
③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有诗句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中“三顾频烦天下计”说的是_____________一事,“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老臣指出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中“出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2.①身份低微、见识浅陋;②希望竭尽;③不长草木的地方。
3.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
②姑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候那里显声扬名。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阅读清远飞霞(节选)回答问题附答案
清远飞霞(节选)
黄伟宗
我爱清远是因为它有飞霞;我爱飞霞,是因为它在清远之中。
清远飞霞,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理想境界,又是一个现实的境界。
清远古名中宿,顾名思义,是中间歇宿的意思。古时从中原进入岭南,顺北江乘船至广州,清远正好是中途投宿之地,中宿由此得名。而中宿何时,又为何易名清远?有待考察。在我看来也是从中宿而来的,因为古时背井离乡、远游旅行的人,大都是商贾之类的谋生者,或者是失意的文人骚客,坎坷曲折的旅程和人生历程,使他们大都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游子心态,与李白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感慨共鸣,从而在中宿之后,忙中偷闲,苦中作乐,动中寻静,闹中得雅。此地的良辰美景、山水风光正合精神需求,一如陶渊明所写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真是又清又远,从而谓之清远。
飞霞风景区包括三个景点:飞来寺、藏霞洞、飞霞山。
历史最悠久的是飞来寺。寺在与飞霞山遥遥相对的飞来山上。山腰树林中有一巨石,呈狮子形状,被称为狮子石,又被称为飞来石,因为它底部小,石面大,像是一块飞来的石头叠上去的样子。相传古时有位云游和尚路过此处,用线从大石与底石交叠的石缝中横过,竟可畅通无阻,他惊叹是罕见的天外飞来之物,由此顿悟佛意,在此定居下来,建立寺庙,取名飞来寺。飞来寺红墙绿瓦,周围绿树成荫,同飞来石一样从林海中冒出,上下对应地连成双鹰飞临青山的姿势。更妙的是,飞来寺和飞来石所在的飞来山下,滔滔的北江绕过山脚,江面从宽转窄,流过此山后即又江开水阔,形成了一道长峡,名曰飞来峡,使得整座飞来山连同其上的飞来石、飞来寺,像一条方舟一样,在茫茫的水面上浮动着。形成了既是自然美景,又是其味无穷的人生意境。它昭示着:自然美景与人生世态,似乎是同境同理,都是飞来,都在激动;美在飞来中,也在浮动中。飞来是寄寓,浮动是变迁,但两者都是生命,是永恒。
如果说飞来寺的胜景有佛家的气韵,那么,藏霞洞可以说是具有道家风采的一方天地。从登上北江码头开始,行人所走的登山路都是曲折的、断断续续的石阶路,全是一番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景致。尤其是沿途浓荫覆盖,清新阴凉,漫步而上,时转时折,真乃曲径通幽。更妙的是沿途有条小溪,时有潺潺流水蜿蜒而下。有时阳光穿过林隙叶缝,像乐池奏出的美妙旋律,切切沙沙。伴之莺莺鸟语和沁人肺腑的缕缕花香,真是天下第一幽径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条幽径中,人们观赏到躲藏在绿林或白云深处的美景:禺峡山亭、观海亭、达观亭、一片天、梅亭、知水仁山亭、桃源亭、锦霞禅院、藏霞牌坊等景点,真是名副其实的藏霞善径!仅从这条山道和景点的名称,人们便可品出其中道家文化的意味,但它不仅如此,而且具有更深更广的哲理: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远;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
穿过飞霞通津坊,即进入飞霞风景区第三个景区飞霞山。个个景点,沿山而上,经登极桥、登峰桥,穿飞霞古洞进轩辕黄帝祠,再经宝径亭、凤凰楼、纪公亭,进入修行精舍,直到山顶摩天长天亭,真可谓九重风景九重天!这个景区的中心是飞霞古洞,这洞实际上是座寺庙。这寺庙的建筑自成一格,是沿山而上的层层结构,每层既可独立,又是互有连接贯通的,每层有不同的用途,祭奉不同的神佛。特别有趣的是,这里所祭奉的神佛,为儒、道、佛三教之至尊。中国之寺庙,多是以教而立,此地三教共祭于一祠,实是罕见。其实,从上述飞霞山的.景点名称来看,也可见三教融合的意蕴。飞霞山以这种罕有的祭祀方式,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兼容的文化意识。试问:飞霞山之飞霞在何处?应该说,在山上的每个景点每重天,又在每个游人的人生旅程中。要真正无愧人生,就要有更多更大的飞霞似的人生追求,此生就不是过眼云烟,而是永恒的人生。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理想的清远飞霞的境界。
1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清远一词的来由?(4分)
17.作者以清远飞霞的三个景点为中心,各个景点的特色是什么,又揭示了怎样的文化内涵?试简析之。(5分)
18.文中有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远;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的七字句,请你用通俗的语言作简析。(6分)
参考答案:
16. (4分)既扣题(或照应清远飞霞是一个整体句),又借地名道出清新淡远的意境,为下文写飞霞三景作了整体上的背景铺垫。(意近即可)
17.(5分)⑴飞来寺的景点特色是奇,揭示的是人生都在激动、美在浮动、寄寓和变迁是永恒的哲理禅意;⑵藏霞洞的景点特色是幽(曲径通幽、曲折、深幽等),揭示的是心清意远的道家内涵;⑶飞霞山的景点特色是神(神秘、奇妙、高、重重层层等),揭示的是不断追求、争取永恒的人生价值理念。(答案灵活,意近即可)
18.(6分)人在胜景中才能心境得清,胜景要有人欣赏才能意境幽远;人的心中本身要有美的质素才能欣赏出外界的景色之美,只有美景常投心上,你的心灵才能变得深远雅致。(意近即可)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