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向子湮阅读答案赏析
- 文档
- 2024-08-23
- 114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鹧鸪天向子湮阅读答案赏析,本文共9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向子湮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向子湮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绪。
原文: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向子湮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字词解释:
①紫禁:指汴京皇宫。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烟花:烟云与花朵。
②鳌山:元宵节之灯山。
③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治。玉帝:指皇帝。
④陆海
⑤五侯:后汉桓帝一日封五个侯爵。此指贵家池馆。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翻译:暂无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阅读答案:
试题:
1.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发人深思。请品析“愁”字的深沉意蕴。(3分)
2.从整首词来看。本词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①时光流逝,往事如梦,白发愁丝,年华老去,内心深沉感伤。(1分)
②被贬之苦:昔日亲历京城上元节热闹繁盛,而今僻居乡里,美景不在,内心满怀失落。(2分)
③亡国之苦:昔日歌舞升平,而今国家破亡,内心无限怅恨。(2分)
2.①虚实结合。(1分)当年汴京元宵花灯的繁盛、万众欢乐的场景是虚写,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作者看到眼前萧索凄清的情景是实写,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恍若隔世的感叹。(2分)②对比。(1分)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用往昔的乐景和此刻的萧疏凄清作对比,突出词人内心的愁绪。(2分)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创作背景:暂无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赏析:
向子N是一位生活两宋之交的词人。他将自己创作的诗词编为《酒边词》,此书分成“江南新词”和“江北旧词”前后两卷。这样的编排,词人用意很深。南宋胡寅认为他“退江北所作于后,而进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玄酒之尊,弃置醇味”(《题酒边词》),这种说法大致正确。向子N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而且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居保江西临江。向子N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这类感旧伤时之作,隐寓着深沉的忧国伤己之恨。这首《鹧鸪天》只注明“有怀京师上元”,未注明作于何年。作者集中另一首词有《清平乐。岩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云:“而今老我芗林,世间百不关心。独喜爱香韩寿,能来同醉花阴。”绍兴九年己未(1139)归隐以后词人与韩叔夏常唱和往来,所以这首词亦当为此后数年间所作。
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义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r,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VV,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读者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万众何等欢乐,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读者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同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N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此时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确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词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这种盛与衰、乐与哀相互对比的手法,确实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现愁绪满怀的词人“愁对寒灯数点红”凝聚着词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恋?是对往事若梦的人生喟叹?还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怅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感?这一切,词人用一个“愁”字点破了。
“白发”、“寒灯”二句中,两个描写色彩的字“白”与“红”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结句凝重,含蕴无穷,以少总多,发人遐思,是全篇传神之笔。
个人资料:
向子湮(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N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相关推荐:
秦楼月向子湮翻译 阅读答案 赏析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鹧鸪天向子湮阅读答案赏析
原文: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向子湮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字词解释:
①紫禁:指汴京皇宫。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烟花:烟云与花朵。
②鳌山:元宵节之灯山。
③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治。玉帝:指皇帝。
④陆海
⑤五侯:后汉桓帝一日封五个侯爵。此指贵家池馆。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翻译:暂无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阅读答案:
试题:
1.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发人深思。请品析“愁”字的深沉意蕴。(3分)
2.从整首词来看。本词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①时光流逝,往事如梦,白发愁丝,年华老去,内心深沉感伤。(1分)
②被贬之苦:昔日亲历京城上元节热闹繁盛,而今僻居乡里,美景不在,内心满怀失落。(2分)
③亡国之苦:昔日歌舞升平,而今国家破亡,内心无限怅恨。(2分)
2.①虚实结合。(1分)当年汴京元宵花灯的繁盛、万众欢乐的场景是虚写,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作者看到眼前萧索凄清的情景是实写,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恍若隔世的感叹。(2分)②对比。(1分)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用往昔的乐景和此刻的萧疏凄清作对比,突出词人内心的愁绪。(2分)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创作背景:暂无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赏析:
向子諲是一位生活两宋之交的词人。他将自己创作的诗词编为《酒边词》,此书分成“江南新词”和“江北旧词”前后两卷。这样的编排,词人用意很深。南宋胡寅认为他“退江北所作于后,而进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玄酒之尊,弃置醇味”(《题酒边词》),这种说法大致正确。向子諲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而且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居保江西临江。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这类感旧伤时之作,隐寓着深沉的忧国伤己之恨。这首《鹧鸪天》只注明“有怀京师上元”,未注明作于何年。作者集中另一首词有《清平乐。岩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云:“而今老我芗林,世间百不关心。独喜爱香韩寿,能来同醉花阴。”绍兴九年己未(1139)归隐以后词人与韩叔夏常唱和往来,所以这首词亦当为此后数年间所作。
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义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读者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万众何等欢乐,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读者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同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此时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确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词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这种盛与衰、乐与哀相互对比的手法,确实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现愁绪满怀的词人“愁对寒灯数点红”凝聚着词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恋?是对往事若梦的人生喟叹?还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怅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感?这一切,词人用一个“愁”字点破了。
“白发”、“寒灯”二句中,两个描写色彩的字“白”与“红”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结句凝重,含蕴无穷,以少总多,发人遐思,是全篇传神之笔。
个人资料:
向子湮(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原文: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字词解释:
1.减字木兰花木:《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
2.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
3.何许:何处。
4.花神:掌管花的神。
5.献瑞:呈献祥瑞。
6.粲粲:鲜明的样子。
7.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8.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
9.机:织机。
10.妙质:美的资质、才德。
11.不耐:不能忍受。
12.遮围:遮拦,围护。
13.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14.造次:仓促,匆忙。
15.归:归去。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翻译:
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
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阅读答案:
试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
(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创作背景:无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个人资料:
向子湮(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向子湮所创作的一首词,描写了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
原文: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字词解释:
1.减字木兰花木:《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
2.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
3.何许:何处。
4.花神:掌管花的神。
5.献瑞:呈献祥瑞。
6.粲粲:鲜明的样子。
7.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8.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
9.机:织机。
10.妙质:美的资质、才德。
11.不耐:不能忍受。
12.遮围:遮拦,围护。
13.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14.造次:仓促,匆忙。
15.归:归去。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翻译:
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
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阅读答案:
试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
(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创作背景:无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赏析: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个人资料:
向子湮(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N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相关推荐: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
减字木兰花纳兰性德翻译赏析 阅读答案
秦楼月向子湮翻译阅读答案及赏析
原文:
秦楼月·芳菲歇
向子湮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秦楼月·芳菲歇字词解释:
①故园:向子于政和年间曾卜居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此处即指宛丘居所。
②乾龙节:钦宗四月十三日生,此日为乾龙节。
秦楼月·芳菲歇翻译:暂无
秦楼月·芳菲歇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1分),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1分);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1分),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1分)。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1分)。
秦楼月·芳菲歇创作背景:暂无
秦楼月·芳菲歇赏析:
全诗结构分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三层。
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似实而虚。因为词人并非吟咏节序,抒发一般的伤春伤别情怀,所以下面不再展开对景色的描绘。当此春末夏初时节,萦绕词人心间的是什么呢?是“故园目断伤心切”。这句中“故园”可作家乡解,但向子諲家江西临江,并未沦落于金人之手,这里显然是指失去的国土。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不可见,对于一个胸怀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怎能不悲伤痛苦呢?这一句,是词人内心感情的直捷表露。但如果任凭感情的驱使,沿此思路写下去,就未免有一泻无余之病了。词是吟咏性惰的,但最好是诉诸具体的事物。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所以,读至此,读者简直分不清词人是写景呢,还是抒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交融,“悲喜亦于物显”(王夫之语),正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的妙处。
下阕“可堪”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词人为何春末夏初时节思念故国呢?因为是“更近乾龙节”。《易·乾》:“九五,飞龙天。”乾卦以龙取象,所以古人便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是北宋钦宗赵恒的生日。据《宋史·礼志》记载:“靖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太宰徐处仁等表请为乾龙节。”从记载中可以想见当年此日,朝廷中群臣为皇帝祝寿,钦宗赐宴,好一派隆重的寿宴的盛况!而此时又是四月,乾龙节又将近,然而此时却是神州板荡,山河易主。词人抚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变呢?于是万千感触,化为使人不忍卒读的词句:“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一句,哀怨悲凉,撼人心魄。向子諲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将领。公元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下,一路杀奔江西、湖南。此时向子諲正潭州(今长沙)知州任上,有人建议暂避敌锋,他大呼曰:“是何言之不忠也!使向之诸郡有一二能为国家守,敌其至此耶?朝廷使我守此潘也,委而去之,非义矣!”(见汪应辰《向公墓志铭》、胡宏《向侍郎行状》)他亲率军民血战数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城破。事后,他的好友陈与义赠诗,诗中赞曰“柱天勋业须君了”(《题向伯恭过峡图》)。然而词人想当时家亡国破,君辱臣耻,却又回天无力,胸中不禁充塞着极度的愤恨和悲哀。这样深沉难遣的感情郁积胸中,实非“眼中泪尽空啼血”一句不能尽之了。以上为词意的第二层。
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空啼血”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情又进一层。按《秦楼月》词调的要求,“空啼血”是承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用以引起以下句意。词人因情设景,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这样凄厉萧索的意境结束全词。子规即杜鹃鸟。子规啼血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山甫《闻子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晓风残月”,是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名句。这首词虽是移用,但词人显然对“杜鹃啼血”内涵进行了改造。此词中它表现的已不是离别的愁苦,而是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了。“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是因情而设景,也就是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它以丰富的内蕴,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哀怨,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全词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在《酒边词》中,是一首成功的小令。但终因其忠愤有余而少豪放之气,且词中意境独创性少,新鲜感不足,不免影响了它的艺术感染力量,在宋词中未臻上乘。
个人资料:
向子湮(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向子湮《减字木兰花》的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试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
(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四川省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介绍
向子諲(yīn)(1085~1152) 南宋词人。字伯恭,自号芗林居士。临江(今属江西)人。北宋末曾以恩荫补假承奉郎。出知开封府咸平县,执法刚直,颇有政声。宣和初,任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又以直秘阁为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南宋初,他坚持抗金,曾于建炎三年(1129)率潭州军民抵抗强大的金兵。历任州府长官。官至户部侍郎、徽猷阁直学士。后因上章反对与金使议和,忤秦桧意,被迫辞职,居新淦芗林。他的“宏才伟绩,精忠大节”(胡寅《题酒边词》),很受当时人们的嘉许。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注释】
减字木兰花木:《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
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
何许:何处。
花神:掌管花的神。
献瑞:呈献祥瑞。
粲粲:鲜明的样子。
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
机:织机。
妙质:美的资质、才德。
不耐:不能忍受。
遮围:遮拦,围护。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造次:仓促,匆忙。
归:归去。
【译文】
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鹧鸪天,鹧鸪天向子N,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向子N 朝代:宋 体裁:词 驾月新成碧玉梁。青天万里泻银潢。广寒宫里无双树,无热池边不尽香。承露液,酿秋光。直须一举累千觞。不知世路**恶,何似芗林气味长。
鹧鸪天,鹧鸪天向子N,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向子N 朝代:宋 体裁:词 小院深明别有天。花能笑语柳能眠。雪肌得酒於中暖,莲步凌波分外妍。钗燕重,髻荷偏。两山斜叠翠连娟。朝云无限矜春态,暮雨情知更可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