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纸教学反思,本文共12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纸教学反思

《半张纸》教学反思

今天是最累的一天,也是最具挑战的一天,因为今天一天我自己上了一节课,还听了三节课。到基地培训的学员每个人都要上一堂课,我分在高二组里,从《半张纸》、《山羊兹拉特》、《沙之书》中选择一篇,原本我是打算选《山羊兹拉特》的,结果一下子有三个人选了这篇文章,然后我就选择了《半张纸》,我是第二个上这篇小说的。

在林海蕴老师上完第一遍之后,接受了专家们的全面批判以后,让我在研讨后的基础上再来上这篇小说,说实在的,我的内心是很忐忑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来备课。

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我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设置了两个目标:挖掘主旨、分析结构。但同时,对于小说的情节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在这梳理情节环节里,我让学生自读的时候设置三个问题:找出纸条上记录的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画出话题中的两句话:“一个好的结构是一个合适的容器”“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在上完课后,专家指导说这里花费的时间太长,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找出纸条上记录的内容。专家说对于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认真读书了,都能找出来,这个问题纯粹是浪费时间,应该去掉,而后面的一个问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设置上欠妥当,导致在课堂上学生在这里纠结了很久,学生的.概括就围绕在纸条上的两年经历,而我原本设置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概括出男主人公从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一个经历,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圆形结构的点上,对于这个圆形结构学生也是没有反应过来,可能是我的黑板上直线书写的板书给了学生一个误导,后来又用圆形板书画出来,但是学生的反应还是不够热烈,这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设置在这里是不合适的。由于问题的设置不恰当,所以导致在这一个环节花费时间过多,却没有解决关键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挖掘小说的主旨,这个环节原本是我设置的课堂的高潮部分。所以在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再读小说,思考三个问题:故事的自然时间和生活时间分别是多久,半张纸里记录了男主人公的哪些经历,从半张纸里你感悟到了什么。重点应该是放在第三个问题上,这里设计的意图是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来解读文本的,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同学找出了文句进行解读,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那种热烈的效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后来专家给了我答案,原来是我的问题没有设置好,指向性不强。我们老师在备课设置问题时,不能想当然,不能总是被“我觉得学生”这样的思想所困,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和预设完全不同的场面,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课堂很容易脱离老师的掌控。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结构,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难点,“结构”这个问题很不好讲清楚的,所以只能单纯的分析本小说的在结构方面体现的特点,我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抓住了几个点:

(1)“半张纸”是全文的线索;

(2)“半张纸”是一个容器,以小容大;

(3)截取生活的横断面;

(4)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前面两个点学生可以自己说出来,后面两个点在《话题:结构》中都有涉及到,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老师一点拨就能达到效果。后来专家点评说这里的“结构“问题没有讲清楚,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也是一个让我困惑的地方,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

这节课,我花了较长的时间来备课,手工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手工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这节课,我先自己动手制作了两幅作品,提前感受动手过程中会遇到的情况。作为美术老师,在学生动手前,自己所先动手做一做,体验学生动手的全过程,便于备课时可以考虑周全会遇到的问题。在展示范作的时候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也可以无意间引导学生观察到制作方法。而且利用课件展示很多作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观察由平面纸材到立体纸材的变化过程及规律,以此突破、化解难点。对于折、剪、粘、卷等基本制作方法,则采用示范的方法,把一些图片中运用到的基本做法简单的示范,这比较容易加深学生印象,减少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是手工制作课型,学生在准备学习用具是不充分,课上有互相借学习用具的情况,导致课堂纪律不稳定。有部分学生在课上不积极配合本组成员的制作,闲着没事可做。而在欣赏环节中,我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思想中所谓的重难点,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使得整节课延时。而且示范时间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不宜过长。为此,课后我动了一些脑筋,思考自己在“欣赏”和“示范”环节中可以取舍的过程,为以后再教同类型的课做准备。

《纸魔方》是六年级的一节设计应用课,岳老师这节课授课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问题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岳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让学生多展示,多讲解,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岳老师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这一年龄特点采用“先放再扶”和“先扶再放”的教学思维方式。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认识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并为此感到自豪,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教参上针对这一主题设计这样几个活动:故事会(谁发明了纸、古代的文字)、小调查(调查学校、班级、家里的用纸情况)、报告会(展示调查结果)、讨论会(讨论关于纸感兴趣的话题)、展示会(用纸办个展示会)。应该说这活动的设计非常有利于达成本节课的主题目标。

但当我在备课划分课时,突然有一个感觉,纸对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我们天天用纸,陌生的是只用纸,却从来没了解过纸,如果硬生生地开展这些名义上的活动,学生未必有兴趣参与进来。举一个例子说吧,开故事会,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可不是这些有关于于纸的故事,他们喜欢的是新奇的、刺激的、有情节性的故事,如果以此为主题开故事会,那学生只能说是“逼不得已”去讲故事、听故事,失去了兴趣,一切目标的达成都成为枉然。

于是,我借鉴了网上的一些做法,让学生围绕纸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在课后分组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就让学生将研究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因为同学之间感兴趣的内容都不一样,当然他们研究的成果也不会一样的,在我的激励下,学生都想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出色,也都想看看人家研究的成果和他们比起来怎么样。这样在汇报的时候,不仅教参上的几个活动内容都展示出来了,而且也增加了书上没有的内容,比如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等等,这是内容上的效果。在课堂形式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都想看看人家研究地如何,也顺便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能耐”。在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主题目标,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互动性,这里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有意义的生活,而非呆板老套的课堂。

学生的潜能是一个宝藏,它们在等待开发,也在不经意间勃发。在后面的环节上,学生合作自创表演,让每位学生亲历过程,增强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每位学生在参与、感悟中获得了教育,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和表演才能虽然在课堂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也令人满意。学生的这些表现比以前好多了,他们似乎长大了。我为有这样一群富有创意,富有积极性的学生而感到欣喜和骄傲。感谢学生们,让我品尝到了当教师的乐趣和成功。

如果将一说、一听式的课堂比做一洼死水的话,那有了互动的课堂就会有一圈圈美丽的涟j、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一串串动听的浪声……

《纸拔河》是我设计的一堂趣味活动写读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游戏,获得习作的内容,并在构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取舍和详略。整个教学过程还算清晰,大部分学生也能通过这节课知道构思时材料的确定,并能根据内容确定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在“玩、说、写”的处理上也基本到位。成功的课都是相同的,不成功的课各有各的缺憾和不足。反思整个教学,主要有以下缺点:

1对游戏活动缺乏了解。“纸拔河”不同于体育游戏拔河,体育游戏中的拔河比赛的过程较长,学生较容易观察,写起来也教好写。“纸拔河”游戏比赛的过程较短,仅仅只是一两秒,学生还没回过神来,比赛就结束了。在组织过程中,我忽视了游戏过程的时间,匆匆按照程序走完就完。

2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生还没有处在欲罢不能的状态我就结束了游戏。

3缺少习作讲评环节。

4学生在课堂上太像在上课,心情特别紧张,而我确没有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也导致了学生无法感受游戏中的快乐。

学然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惑。为验证自己改进后游戏的实际效果,在哨冲小学上课后的第二周星期二,我到东风小学五年级2班又上了一次《纸拔河》游戏作文。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强调要尽量不让自己一边的报纸撕坏,而且还与周老师示范了一次拔“纸拔河”。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心情激动,参与度极高。如果不是用“小蜜蜂”扩音,我差不多控制不了局面。但从课堂气氛和师生之间的融洽度来看,我觉得我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与学生一同玩游戏,一同交流、聊天,这种感觉真好!学生在描述比赛时也很会用词,能抓住人物精彩的'细节生动描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两次上课,也让我感受到,知困而实践则明,思而后则智的道理。当然,该游戏与其他游戏比较起来还是有其局限性,其赛程短的特点决定了它并不适合用在指导学生观察和习作上。这也提醒我们在备课时要对所选取的游戏媒介有全面的了解,对所有用在课堂中的例子都要认真斟酌,考虑周全。

本课是操作性很强的手工制作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可以由于操作上的局限,许多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同学的帮助,因此,本课的合作学习无需特别强调,学生都会自发的进行二人合作制作。从学生完成的纸风铃作品来看,普遍的缺点是装饰性不够,如纸杯上没画一些图案进行装饰,纸杯上添加的小装饰品太少,不够美观,可以让学生多带一些小铃铛、小珠子等小装饰品来,也可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折纸、彩纸剪贴等进行装饰。

在第二课时增补、完善制作。最后的展示也较重要,把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有成功感,在一定的空间距离上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纸风铃》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手工创作课,因为需要的知识积淀比较多,需要学有一定的绘画、撕纸的基础以及粘贴和用剪刀的技能,而且作业量大。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不成熟的地方有:

一是对知识和概念的了解不是很全面,对教材提供的资料没有仔细地、认真地分析,也就是没有吃透教材,没有把握好课程的深度。我没有及时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把风铃穿入并固定。

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不成熟。小组的分工不明确,没有安排好谁具体负责做什么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启而不发。

染纸教学反思

“染纸”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设计应用课。四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动手制作方面也有一定基础。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利用一张白色衬衫和扎染衬衫对比的图片,以及一系列蜡染,扎染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扎染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对染色艺术的兴趣及求知欲。

接下来我直接展示一些优秀的染纸作品,这些染纸作品呈现出的花纹样式不尽相同,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引导学生领略染纸颜色的丰富多变,花纹的错杂交融,我呢也适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学生们产生了很多的想法,不仅认识到颜色的运用,也认识到折纸对于染色产生的影响。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由折纸,在学生折纸后总结归纳多种基本折纸方式,并示范用同样的`颜色在不同折纸上产生的花纹的不同。在示范时适当引导学生注意颜色的搭配,比如对比色的运用,和谐色的运用。当然在示范时也向学生展示了点染和浸染这两种染纸方法。在示范时,我们用的是投影仪,没有注意到角度问题,染的过程中时不时就遮住视线,没有达到示范的最佳效果。另外虽然一节课时间有限,但是染色方法多样,可以适当向学生展示一下其它染色方法,由于是借班上课,事前准备不够充足,没有及时和学生沟通染色的水彩颜料如何正确使用,导致部分学生将颜料混合,颜料变脏。

由于美术课的特殊性,小组合作互助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学生间材料的互换互用,也有遇到问题时学生间思维的交流,智慧火花的碰撞。在这节课上,小组合用颜料,在颜色的搭配使用上,一个组的成员互相讨论怎么搭配更好看;在折纸上,学生们互相比怎么折更好,花样更多;在染纸环节时,小家伙们互相指点怎么染得更匀净,水分怎么控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得小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科学课《纸》教学反思

上午第4节是三(1)班的科学课,根据进度,上到了“纸”这一单元。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眼睛一亮,大声拍掌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分别两个月的第一次见面,学生让我很感动。教室里刚安静下来,立刻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你不在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到外面去观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解释。是不是他们把科学课理解成了游戏。

纸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他们一口气说出了纸的很多特点:很滑、有点硬、有点软、很白、什么颜色都可以。

我让他们把我提供给他们的实验纸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观察有什么变化,他们又说出一大堆来;我让他们将纸撕开一个边,观察边缘有什么特点,他们惊喜地跳了起来:“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开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断地揉纸,然后惊喜地举手告诉我,不用撕开,只要使劲地揉,纸也会“生毛毛”的。教室里立刻出现了“嚓嚓嚓”的揉纸声,立刻又出现了一大片的惊叹:“真的有毛啊!”“老师,‘纸毛’是从哪来的?”“从树上来的,因为纸是树做的,对吧,老师?”“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无奈而又欣喜地看着这群调皮蛋,心里好开心。教室里的声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将纸的特点向科学本上记录了。这个习惯,是我最想他们培养的:及时记录,及时思考。

下课了,一个孩子突然跑上前来,搂着我的脖子,附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知道一个秘密,明天,有一个人要送你礼物。”说完,他飞似地跑回座位。

这群可爱鬼啊。

一、收获

(一)首先,我发现了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不到位。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当的、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会在上课之前,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使自己更深地去感受教材,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2、教学中,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准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精练、并具有科学性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用语言传授知识,同时也在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埋怨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条理,罗嗦,其实这些缺点有可能就是我在教学中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的,或者是学生发言时,出现这些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对于一节课当中的教学语言,有些是课前备课时设计好的,有些是上课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设计好语言,并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大量的相关资料,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加强自身的语言的训练。

3、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问题,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而是只顾着完成教学内容。在这方面,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在备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目标。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我在平时备课时每课书的教学目标都是照抄教参上的,总觉得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方向定错了,或者有偏差,都对一节课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在准备《红军长征》这课的确时候已有所感悟,教学设计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都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堂上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2、探究性学习,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研究性的问题。

我们老师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近几年,新课程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而且是解决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设计一节有深度的课,就应该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不是那些已经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再通过自主地思考,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几点:问题不要太大,要让学生能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例如:我在《红军长征》一课中就想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长征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如果这样问,学生肯定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这个问题太大,也太深,把这个问题处理成“说说长征途中给你留下最深刻的一件事”,使问题具体化了,学生就容易回答了。除了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之外,教学中教师还会提一些小的问题,不管是大的问题,还是小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它的价值,都应该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试讲《红军长征》一课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败了,革命根据地的面积大大减小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军只能怎么样呀?学生回答:“红军只能逃跑。”学生出现这样的认识,这节课就失败了,之所以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回答,就是因为我前面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价值,还出现了相反的作用。通过学习,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是慎重的,有价值的。

3、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要重视教师的讲授。

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来学习知识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现代教学理念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学到知识,但是这并不等于摈弃了教师的讲授,几千年的传统教学,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讲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理解的内容必须由教师来讲,教师的讲授是在教授知识,同时更是给学生作的示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教师讲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准确、到位。我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总是感觉学生的发言不准确、罗嗦,其实这与我上课的表述语言有很大的关系,我今后应该这方面加强备课,使教师的讲授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4、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要有实效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觉得我们使用最多的还是小组讨论,这个活动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讨论的实效性就在于学生能否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要使学生讨论有实效,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时有内容,有依据,然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课前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资料,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根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红军长征》这一课中设计的学生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展板和电脑中的网站,学生根据通过看大量的资料去发现问题、在观看的同时,学生自由讨论分析问题,从而解决了一些问题,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5、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实效性,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最开始,我在教学中使用课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忽略了课件的更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我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更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利用这些课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实效性是最重要的,课件中的每个内容都应该有它的作用,而且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让学生能通过课件中的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件的重要作用,但是我觉得一节课中,也不能过分依赖课件,不能把课件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我觉得一节课中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课件只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有几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件当中的内容应该是正确的,其次,如果课件当中的内容效果不是特别好,就不要用。

6、还有一些小的问题:

(1)教学中使用的资料要有实效性,不能把没经过处理的原始资料给学生,因为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

(2)在设计教案时,尽量避免出现很难解决的问题。

(3)在设计教案时,不要面面俱到,应该有取舍,有侧重点。

(4)学生在活动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5)教学中,要注重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发言,教师的评价应该使学生有自豪感。

二、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改进办法

1、加强备课,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力求精练、准确、科学。

2、加强对学生的发言的评价,并制作了评价课堂发言的电子表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几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每一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精心备课,并把大量的资料制作成网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网页中设置了课后反思,和反思后修改的教案,还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力求完善教案。重点教学内容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社会课的意识,而不是做一个社会课的听众,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用折叠的方式对纸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改变它的性能,经过简单的折叠变成瓦楞纸,从3个环节体验性能上的提升:“按一按”指的是瓦楞纸相较于普通纸弹性更好;“放一放”指的是普通纸经过这样的改造之后承载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摸一摸”主要是从隔热能力来体会瓦楞纸的优势。在这三个环节中有一些科学词汇如弹性、缓冲力、承载力、隔热能力,虽说不用学生掌握,但老师还是应在课堂中使用,让学生以后也更有意识。

拓展环节是为了启发学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材料具备更多的功能,我想到了之前听唐老师的课上,她用到了蜡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运用了这个方法,学生们觉得神奇的同时,大大激发了课后改造材料的兴趣。

上午第4节是三(1)班的科学课,根据进度,上到了“纸”这一单元。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眼睛一亮,大声拍掌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分别两个月的第一次见面,学生让我很感动。教室里刚安静下来,立刻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你不在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到外面去观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解释。是不是他们把科学课理解成了游戏。

纸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他们一口气说出了纸的很多特点:很滑、有点硬、有点软、很白、什么颜色都可以。

我让他们把我提供给他们的实验纸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观察有什么变化,他们又说出一大堆来;我让他们将纸撕开一个边,观察边缘有什么特点,他们惊喜地跳了起来:“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开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断地揉纸,然后惊喜地举手告诉我,不用撕开,只要使劲地揉,纸也会“生毛毛”的。教室里立刻出现了“嚓嚓嚓”的揉纸声,立刻又出现了一大片的惊叹:“真的有毛啊!”“老师,‘纸毛’是从哪来的?”“从树上来的,因为纸是树做的,对吧,老师?”“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无奈而又欣喜地看着这群调皮蛋,心里好开心。教室里的声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将纸的特点向科学本上记录了。这个习惯,是我最想他们培养的:及时记录,及时思考。

下课了,一个孩子突然跑上前来,搂着我的脖子,附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知道一个秘密,明天,有一个人要送你礼物。”说完,他飞似地跑回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