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重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
- 文档
- 2024-06-30
- 12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德育重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本文共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德育重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
中职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有效途径,而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人们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加之学校学生年龄偏小,思维分辨能力差,德育意识淡薄,容易受不良的信息影响,更容易沉迷网络。且从目前中职学校教学情况来看,德育教育更多的是贯穿于语文、政治、少数民族理论等有关课程,却很少融入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等理科类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而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的多维性――育体、育心、育情,更要求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在小小方寸间了解世界各地各种信息,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同时也出现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许多新问题,不健康的信息、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更有不法分子实施网络犯罪,对他人对自己造成伤害,这就对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活在信息社会的我们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在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同时,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更是学会抵制不良信息,正确使用计算机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二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趋势。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是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后备体育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近些年,随着中职类院校扩招规模的逐步扩大,生源的质量出现了“滑坡”的趋势,尤其是中等体育学校的生源状况,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德育养成淡薄、法制观念不清,加强对中职学生教育与管理也成为了中职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课程对于这些学生,是具有极大的兴趣的,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无疑为德育教育的落实、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也是每个计算机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如何在学校德育大纲具体的要求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讲解和上机实训中,从而促进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加强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计算机教师应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有较强的群体特点,他们不同于普通中专生,在学文化课的同时还要进行刻苦的专项体育项目训练,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室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做到眼里有学生,心里想着学生,手上善待学生,不放过一个学生,也不放弃一个学生,让德育教育时时有、处处有,具体如下:首先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与体育有关的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作品,使学生们学以致用,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计算机课,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结合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的学科特点, 教师应以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为载体,逐步渗透德育知识,在提升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道德境界的逐步提升,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将体育合作精神融入其中,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后备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结合网络特点,渗透德育理念。
对于日益盛行的互联网,作为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随着法制的健全,国家已经对于如何制约网络犯罪做出相关规定,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从而促进学生们网络道德水准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职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时刻遵循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将德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力求在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们道德素养的提升,高品质的完成计算机教学工作,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论文
一、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社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延续及实践基地,它可使小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可组织学生走进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小学生践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理念,也可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假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服务工作。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养成教育规范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加强德育,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将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深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学会倾听、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养成教育的落实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深入督促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自律”,促进学生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学校可利用校本课程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规范化,开展“交往式”课堂研究,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所依,系统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推动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精心设计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品质形成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因此,学校应通过外部环境的建设来营造养成教育的外显氛围,比如要精心布置楼廊、走道、教室、厕所等场地,让一些美化心灵、启迪心智、激发灵感的知识如春风般浸入学生心田,从而促进养成教育的进行。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实践是养成教育内化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将常规活动更深入化,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如可以开展艺术节和读书节、班队会每月一主题、“爸爸妈妈当老师”、“告别陋习,从我做起”、“诵读经典美文”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发展。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以幽雅的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养成教育的内涵,这样,学校德育便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在评价理念中特别提出:要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主体、方法的多元性。进行科学的多元化评价,是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源和催化剂。在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关注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在评价时努力达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多元的激励性评价中收获自信,获得发展。例如学校、教师精心设计“美德卡”,将学生的美德表现具体化,使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中的日常表现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综评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美德养成的发展过程,在每学期末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可以让其回顾和反思自己习惯的养成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与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及时发现他人的优点,提出其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而家长对孩子评价的过程,是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重要性的逐渐推进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言行的自律性与示范性;班主任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因而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多元的评价机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只有多种渠道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中学图书工作与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中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学图书工作在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深远。要按照优化图书藏书体系、做好图书宣传工作、加强图书利用教育、构建人性化的管理规范、发挥教师示范作用的思路.切实加强中学图书工作建设,为发挥中学图书工作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创造条件。
论文关键词:中学;图书工作;养成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帮助每个人获得自我实现。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人的关键时期,基本的价值观念均在此阶段形成。大力加强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广大社会民众的愿望。是为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中学图书工作是重要的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多种信息服务,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高尚的文化营养,给予学生文化熏陶,在学生成长成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学图书工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用,是隐性的、非理性的、潜移默化的,但影响深远。这种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校图书工作的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图书工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用,与学校传统的正式课程中系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与后者相比,图书工作对学生产生的这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成人成才的影响。具有更特殊、更持久的意义。
1图书工作对学生的主要养成作用
优秀图书对学生的启迪作用。图书馆收藏的大量优秀读物.思想健康,格调高雅,意境开阔,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的熏陶,获得真善美的体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启迪学生立志成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
读书活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用。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视阅读为一种嗜好,徜徉在人文关怀的海洋中,“以书卷气,净化铜臭味”,其实质就是以一种绝佳的精神配方去滋润美好的心灵的过程,其结果是人的内在美不断增加,社会也将充满祥和之气。人人爱读书的学校,就是一个书香社会的缩影。
科普读物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孕育作用。科学普及读物、科学家传记和科学发展史等方面的书籍,激发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无穷的想象力,激发着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于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提高公众和民族整体科学素养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辅导读物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作用。辅导读物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良师益友,能够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并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学生加大知识深度,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的有效形式。
课外图书对学生生活的丰富作用。课余之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一些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强的优秀书刊,内容涉及生活服务、文学艺术、卫生保健等方方面面,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利于他们志趣的充分发展。
阅读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作用。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勤于学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从小养成潜心钻研、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广泛涉猎的阅读活动,既能培养主动学习精神.又能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为走上社会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秀图书工作者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图书工作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良好的言谈举止、衣着仪表、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育观念、行为习惯,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特殊时期、易染性和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图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以及阅读活动中的一些非正式的规定,以其约定俗成的导向功能,在学生的制度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影响,对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的养成产生着巨大作用。
2中学图书工作发挥养成教育作用的主要途径
优化图书藏书体系。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学图书工作发挥养成教育作用的首要前提.是建设一个适应养成教育需要的藏书体系.要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选购图书,不仅要广泛收藏各种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习题集,更要注重选购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政治思想、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各种书刊资料。要勇于对藏书进行全面剔旧。图书采购上作要广泛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图书文献的需求。
做好图书宣传工作。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藏书情况。要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阵地.做好优秀书刊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要通过开辟读书心得园地.选编学生的优秀书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图书工作。要利用好重大节假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如《创业者的风采》、《党旗飘扬》、《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读书活动,不断增强学校图书工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加强图书利用教育。通过举办图书馆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图书工作规章制度、图书藏书体系、图书分类和检索基本知识等,加深他们对图书工作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辅导,传授阅读方法和技,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书刊资料。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注重管理规范的人性化。学校在建立健全图书工作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在依靠理性权威实行管理,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为基本约束机制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其管理的核心是人的实际.积极构建以人性为主题的价值观,主动摒弃只讲科学和理性而忽视人性的缺陷,尊敬学生人格,支持学生读书,让学生在理解和遵守图书工作管理规范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图书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制度意识,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和图书工作者不仅要做终身学习的倡导者,更要积极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充分利用学校藏书,主动了解和学习科技进步的前沿知识或相关信息.坚持“充电”,努力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以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渊博的文化素养,做广大学生的表率,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论文
以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为基准,以现阶段初中生思想发展情况为依据,以市场经济所需的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以提升整体初中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为核心,创新优化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内容,从多种途径入手培养学生的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一、结合本校发展特色,创新德育教育
初中学校因为地域文化间的差异,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等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多种方面的信息,将其作为本校特色德育教育内容,灵活利用此特色去开展生活教育。例如,在整合原有资源的前提下,致力于落实德育教育,以11中学的德育6字品质“自律、自觉、自信、自主、自尊、自强”为教育关键,做一个遵纪守法、谦让文明的初中生。在发展过程中,教师群体需要紧紧围绕“诚”展开德育教育,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借助多种集体活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除此之外,我校还围绕“感恩创星”德育设计活动,定期举办“星级”学生评选工作,开展文明守纪星、学习进步星、环保卫士星、强身健体星、团结友爱星、诚实守信星的评选活动,参观“军旅”,使学生对纪律、集体等产生强烈的认知[1]。当前经济社会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共存的时期,因此在发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保证教育行为的时代性,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发展当地特色,进而实现优质的育人效果。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行为习惯制度,高效构成德育服务机制
初中教育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通常情况下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是可塑性与叛逆性共同存在的`。由于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大部分长辈都比较溺爱孩子,对学生学习方面没有过多的帮助。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都是保证学生的温饱即可,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管理学生的学习。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构建与之对应的发展机制,高效构成德育服务机制。只有在构建行为机制时尽可能多告诉学生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才可以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如:在发展过程中初中学校可以构建《阳光少年行为管理机制》《中学生一日常规》《流动红旗评分标准》《初中生文明行为要求》等机制,并从间操、卫生、值日、教育、安全消防、文明礼仪等方面制定要求,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将开学初期将周一定于常规教育日,周一下午各个班级需要召开常规教育会,将班级内各项教育抓早、抓真、抓深。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的管理学生,而是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使学生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对象。因此,初中学校方面需要自主构建“七位一体”德育服务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以德育校长为首,以政教处、校团委为辅导,联合学生会、班主任、教师等群体构建上下结构的德育体系。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学生行为意识
以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例,其十分关注在实践中学习,学生自主形成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2]。在实践活动中,教师群体需要正视学生的地位,其作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借助活动实践形成的习惯是具备长远性,只有要与之对应的情况就会展现出来,如徒步、游泳。因此,在培养初中生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结合天时地利,积极开展本校特色校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阶段划分为三层:初期养成;信心教育;实践感知教育,结合三个阶段开展与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如:军训、节假日庆祝活动、拔河比赛、父亲节母亲节感恩回报活动、演讲、辩论赛等。尤其是我校开展的读书会友活动,对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带来诸多帮助。具体操作如下:其一,保证初中生阅读时间。每周的周三下午利用下午时间组织全校学生一同阅读,并为学生统一颁发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其二,教师与学生一同品读书籍,传承文学经典。要求各个班级班主任自主选取一本适宜本班学生阅读的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文学涵养,并懂得了为人处世的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抓好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发展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初中学校方面需要积极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整体上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其林.抓好五个要素构建学校德育体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7):40.
[2]王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大德育体系———对未成年人教育责任分担和加强德育工作的思考[J].发展,2014(12):104.
中学图书工作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论文
摘要: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中学图书工作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更加要重视图书管理工作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从选择优秀图书、开展阅读活动、优化图书等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中学图书;图书工作;图书管理;养成教育
教育是为了发现人的价值,从而激发人的潜质,发展人的个性,帮助每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成长成人的重要阶段是中学阶段,在此阶段均会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如果大力加强养成教育,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即是广大民众的愿望,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条件。要说养成教育是一场战争,那么中学图书工作是思想文化教育的阵地,是学校养成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它拥有多种信息服务、良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高尚的文化营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学图书工作的作用虽然是隐性的、非理性的、潜移默化的,但是影响深远。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这种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吸取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图书馆对学生产生的是具有陶冶作用的潜移默化,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成人成才的影响,具有更持久、更特殊的意义。
一、优秀图书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优秀图书对学生具有启迪作用。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优秀读物,具有思想健康,格调优雅,意境开阔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思想教育资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崇高精神以及高尚品德的熏陶,获得美好的体验,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启迪学生成才的志气,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灵以及完美的人格。例如:《爱德华的奇妙旅程》――这是一篇温馨动人的童话,它是关于一个小兔子的故事,它曾在温室里想要用傲慢的态度享受宠爱,把一切的爱当作理所当然,当甜美的梦破碎后,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爱德华在旅途中被击碎成了21块碎片,虽然被修复,但是从支离破碎到原来高贵的面貌的恢复,又能给心带来什么样的旅程?这些经典作品在图书馆安家实在是完美无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阅读后会有所启示。科普类读物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孕育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及无穷的想象力以及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还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普类读物可以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提高名族的整体科学素养。辅导型读物对学生的知识有扩展作用。辅导型读物是学生的随身良师和第二个课堂,它能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以及加深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是学生加深知识厚度,优化知识体系,扩展知识视野的有效途径。
二、阅读活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读书活动对学生人文素养也是有所提高的,具有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将阅读视为一种嗜好,在人文关怀的海洋里徜徉。阅读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锻炼。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人们要善于思考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这需要从小养成潜心研究、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坚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广泛涉及阅读活动,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并且能提高创作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开展“一日两读”活动:“晨读古诗”,早晨上课前可以朗读古诗词,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午读经典”,下午上课前读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并且每周开展“书香乐园”手抄报活动;开展“校园读书明星”活动等;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会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三、图书工作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优秀的图书工作者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图书工作者,其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教育观念都要良好,以及要有认真的负责的工作态度、坚强的品格,这些对于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以及感染性很强的中学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学生会受到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在学生制度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对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的产生有着巨大作用。
四、优化图书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养成教育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对于发挥养成教育的作用,中学图书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建设适合养成教育需要的一个藏书体系,并且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选购图书并优化,不仅仅要广泛收藏各种教材、各种辅导书、资料书和习题库,更要注重选购一些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关于政治思想、社会科学以及哲学、自然科学等书刊资料。要定时对藏书进行剔旧。图书采购工作一定要广泛征求广大学生的宝贵意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位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内在美的提高。总而言之,在中学生养成教育这项工程里,中学图书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刘志荣.构筑“一体两翼”德育新模式――以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中学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5)
[2]张万勇.家校合力抓好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
[3]龙耀臻.浅议青少年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考试周刊,2013(97)
[4]赵克明.“语文养成教育”尝试举隅[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2)
[5]刘清文.科学实施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6]崔新涛.养成教育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1(12)
[7]房勇.养成教育中思想疏导的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6(08)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