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论文,本文共14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论文

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中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要有效地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力求找到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整体提升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加快中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1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公平以及教育跨越式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信息化。目前,中山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有效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是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也是体育教师,影响体育教育教学效能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就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为学生构建学习模块,而不应该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会因为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多种媒介而变得更加灵活和宽广。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中山市5所高级中学和5所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这10所中学共有116位体育教师),分析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关于信息素养的状况与对策。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对有关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研究成果的查阅,提供理论依据。

2.2.2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专家和领导进行访谈,为调查问卷的编制打下基础。

2.2.3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前期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认识和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其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96%。

2.2.4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运用分析、归纳、综合、和概括等逻辑学方法进行统计与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内涵与构成

本研究中将信息素养的概念界定为:信息素养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中学体育教师应能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等体育教育教学信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利用信息素养服务于科研的能力,具有管理学习过程、设计和应用学习资源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可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技能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3.2中山市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基本状况与分析

3.2.1信息意识素养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善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将体育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思想意识。目前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意识特点表现如表1,11.2%的教师具有比较强的信息获取意识,52.6%的教师信息获取意识一般,而信息获取意识较弱的占比为36.2%;12.9%的教师获取信息积极性高,43.1%的教师获取信息积极性一般,44%的教师获取信息积极性低。由此可知,中山市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是有一定获取信息积极性的,这对于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有利的。3.2.2信息知识素养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调查显示,目前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知识特点表现如表2,对于信息素养内涵了解的占比12.1%,基本了解的占比38.8%,不了解的占比为49.1%;计算机知识水平熟练的占比为15.5%,一般的占比31%,不熟练的占比为53.4%。由此可见,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是很缺乏的,而信息知识的缺乏又影响到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3.2.3信息能力素养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素养,体育教师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就应该应用信息技术去研究教学实际问题。调查显示,目前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素养特点如表3,能熟练搜集信息的教师占比12.9%,基本能够搜集的占比74.1%,几乎不能的占比12.9%;能够制作多种教学课件资源的占比5.2%,仅能制作一种教学课件资源的占比17.2%,几乎不能制作任何教学课件的占比73.3%;了解信息检索并能够制定信息检索策略的占比16.4%,基本了解信息检索的占比63.8%,不了解有关信息检索的占比19.8%;能定期开展教研并撰写论文的占比12.9%,能不定期开展教研或撰写论文的占比68.1%,不能开展教研的占比19%。由此可见,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大部分基本具备搜集、应用相关知识信息的能力;教师基本能够了解信息检索方法,以利于提高检索的效率和速度,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了解学科知识和研究发展的前沿;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能制作教学资源的占比只有22.4%,而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包括网络、电邮、论坛等途径搜集信息的比例偏低。3.2.4信息品质素养体育教师应该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以及伦理道德,提高个人自律,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精华。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使用体育信息资源,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中山市中学体育教师信息品质状况特点如表4,对学术不端行为完全了解、大概了解以及几乎不了解分别占到30.2%、62.9%和6.9%;是否有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分别占比为32.8%和67.2%;由此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模糊,不清楚或根本不了解侵犯知识产权的具体行为。并且,大部分教师对信息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4结论

4.1中山市中学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中学体育教师基本能了解学科发展的方向,也基本能认识到信息在教学与科研中的重要性。4.2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信息搜集、整理、应用的积极性不够。4.3中学体育教师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比较缺乏,对于信息的加工与应用能力较弱,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很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低。4.4中学体育教师不重视自身信息道德素养提高以及对学生信息道德的教育。

5建议

5.1强化信息意识是提升信息素养的前提5.1.1根据体育教学特点,结合中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形势,因势利导,通过专题会、交流会、报告会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中学体育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5.1.2制定提升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整体规划,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骨干教师,通过骨干教师来“以点带面”,影响更多的教师。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标准,并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评估。5.1.3中学体育教师根据现有资源进行自我研修,这样既能提升教师信息意识紧迫感,又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5.2提高信息技能是提升信息素养的核心5.2.1针对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开展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科研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如制作微课、App、PPT、Flash课件、视频、音频等。5.2.2培训教师利用网络终端进行体育信息资源检索的方法,建立体育主题知识网站的技能。5.3建立信息素养跟踪评价机制,促进教研结合5.3.1立足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利用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结合长期辅导,使教师能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设计、实施过程、评价的实践中,能促使体育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5.3.2搭建平台,拓宽展示渠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竞赛,比如微课制作、微课程的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教学资源评比;开展教育科研竞赛评比,提高广大中学体育教师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等。5.3.3开设地区或者校内信息传播系统,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和教师能加强互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范云祥等.教师教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57~62.

[2]李敬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认识和使用状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41~44.

[3]张庆华.信息技术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高途径探析[J].学校体育,(27):38~39.

[4]潘桂贤.教师信息素质与教育效益[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5]刁生富.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1):78.

摘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信息技术

作为培养在信息化社会生存的人的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教育是三化教育,即信息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现代教育的这些特征必然要求教育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作为手段,并把现代高科技知识、信息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学内容,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一 信息素养及其特征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一)能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教学潜力与优势,并充分理解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获取和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巨大作用,教师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效果。的确,新信息技术正以其特有的作用震撼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孕育着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的来说,广大教师能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教学潜力与优势,并充分理解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的信息技能停留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阶段

信息技能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自身观念意识与情感。一方面取决于相关环境。

从实践来讲,如何指导教师开发自己的教学软件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开发”的.思路必须走出用专业软件进行制作课件的陈旧思路,因为教师们感觉到多媒体教学要花费大量的准备时间,这其中自然包括课件制作的时间。要让教师顺利地开展多媒体教学,必须走教学积件、素材集成这样一种方向。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利用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广大教师都有一种共识,但是从实际教学应用中来看,却不是很乐观的,并不能将这种共识转化为教学行为。

三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提高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师范教育历来是培养各级各类师资队伍的主要场所,其培养的师资规格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师资适应新的角色的能力,从而影响到整个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的进展。信息素养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1 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氛围,开拓视野

首先,学校要积极配置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加强校园网设施建设,在硬件设施上为师范生提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空间和时间以及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鼓励师范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使师范生在各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气息。

再次,各科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利用新的手段、新的技术去获取知识,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2 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掌握了各种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后,关键在于能否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学习资源及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优化处理,促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二)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1 加强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前提。在这一点上建议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以及教师信技术培训的常规设备配备和设备更新、软件配备的适当补助、以提高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积极性。

2 开展实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

对于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还是不可少的,但是,在以往的一些培训当中,经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明显、培训运作方式过于整齐划一、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严重、培训的目标不明确等。因此,在今后开展的培训当中应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要注重实用性、有效性。

在培训期间,要多展示一些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使教师感受信息技术的氛围,开拓视野,充分让教师理解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转化为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自觉行为。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训活动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为了形式而形式,这样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到最后,还让大家对培训失去信息,留下不良印象,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培训要有多种组织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乏味的讲述。在培训期间,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专家讲座法、观摩学习法、集中培训法、环境养成法、课题研究法、远程教育法等等。

3 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他学科或者现实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要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要成为学员学习的对象和工具,而且要成为整合的工具,即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入到学科教学中,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

四 结论

信息素养是我们信息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而对于培育未来人才的主导者教师来说,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更是必不可少。然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并不是很理想,面对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有的地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纵观总体成效却有很多另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我国中学体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场地状况、师资建设诸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什么样的体育课是最适合学生的?中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学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严重滞后和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1.上级不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奖金支持,场地器材严重匮乏

学校由于需要改革的科目比较多,多数学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根本就没有想体育改革是怎么回事。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需要相关业的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下。只要在课上不出现什么问题就是好课了。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发钱的。另外,体育的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更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那些农村和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几年内都不会买什么体育器材。一些职业高中和技术中学场地器材缺乏的就更是严重。试问,这样的场地状况,怎么正常开展体育教学?

2.教材陈旧,重复过多,少运动乐趣,脱离学生实际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n。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 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学,高中学习的大学还要学。脱离中学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课,表面愿意,内心痛苦,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求,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3.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

长期以来,中学的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n。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 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的传授。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地功能发挥。专业上的缺乏也是教改后老师“隐性”缺乏的一个表现,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后更重视了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深深的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有很多学生苦于还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而被迫选其他的项目,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多数学校是这样选课的:设定好几个项目后让学生自己选,有的学生明明是选了自己喜欢的项目,可是上课的时候却是其他项目。原因是那个项目选的人太多了,教师也不得不做相应的调整。这种情况的学生也不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项目,自然上课时候的兴趣就不是那么足了。表面上看,中学体育教师人数已符合编制要求,学历亦以基本满足,但是体育教学改革以后要求教师的专业性更强了,一些老教师在这方面出现严重的不足。在这段时间他们的教学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另外,一些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体育课就是以前的哪个模式,课程改革了,他们还是延续原来的教学方法,只是教的内容由丰富变成了单一的一项,还有就是很多学校以前招聘的老师没有考虑到专业的差异,导致同样专业的老师比较多而有些专业的老师却没有,有一些中学学生比较少,体育老师就相应的比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两个体育老师,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学校搞教学改革的结果也就基本上是空!

二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

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适应新世纪的'体育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健全职教系统的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2 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

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 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他们对各项运动非常痴迷,热爱有加。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避免了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得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习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地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3 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 .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

(2) .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3) .要有较强地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地组织和训练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广泛地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好地体质状况。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地体育教学。

(4) 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体育教学改革刚刚起步,肯定就有其不足和不完善的一面。新生事物想把原来的传统全部改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些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这样的新的教学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肯定。至于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想随着改革的慢慢开展一定会很快地得到解决,以使新的体育教学发挥出更大作用,培养出杰出人才。

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一.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

1网络媒介的使用

在大众传媒的众多选择中,网络媒介的使用更受青少年的青睐。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由于已经逐渐脱离了学校这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网络传媒对其社会化、市民化进程的作用更为突出、明显。由于农村的网络普及率较低,进入城市后,“新生代农民工”发现网络这一新生传播媒介,并迅速增加对网络的接触使用频率,与城市中青少年一样,网络已日益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占空闲时间比例的1/4—1/2的占38.39%,1/2—3/4的占16.96%;每天用在网络上的时间为2小时以下的对新城市很熟悉的占24%,熟悉的占48%,一般熟悉的占35%。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手机流量的剧增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网络、手机的使用比例大幅度上升,致使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换、融入城市、深入社会化、认同身份等多方面的转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每月手机流量在30MB以下占33%,30MB-50MB占24%,80MB以上占32%。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习惯了用手机随时随地浏览网页、关注新闻的生活。手机流量的剧增显示了他们融入城市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同时也逐步培养他们的网络参与意识和提升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

3网络娱乐形式的多样化

曾经适应了乡村生活的慢节奏,对于城市突然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不同岗位不同性别的人会承受不同的心理压力。生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却忽视了他们内心的困扰。在“新生代农民工”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困扰,这其中有和父辈彼此不理解造成的冲突,有期望爱情寄托的渴望,也有因为身份差别的委屈。这些有形或无形的隔阂,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道路并不平坦。在逐渐释放压力和缓解隔阂的尝试中,网络逐渐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中。在调查中,他们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大多是聊天、在线听歌、看电影电视剧、玩游戏等,同时很多被调查者表明使用网络后,自身的生活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如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广泛性,生活上更便捷、方便。在被问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哪些优势时,很多人表示价格的低廉,信息更新的更及时、迅速,信息量大,沟通更方便等等。由此可见,网络逐渐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缓解压力的主要途径。

4网络即时通讯

互联网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来源。网络媒介给人们带来有关现代生活诸多方面的信息;给人们打开了城市新视野的大门;向人们显示另一种的生活方式;提出多样的意见;加强对教育的期望……所有这一切在能够接受城市影响的“新生代农民工”那里将会导致更大的现代性。这些论断表明大众传媒的普及和发展对人们社会化的影响。在调查中,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间隙,手机还挂着QQ,随时看看动向;从他们的聊天对象可以看出,借助网络,“新生代农民工”原有的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的关系通过网络的互动更为亲近。或者浏览网页,了解新近发生的事态;熟悉更多的新闻动向,使得工友、同事之间拥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在构筑新生活自信感的同时,也结交了更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信息的重要工具。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根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则更多的是利用网络来查询相关信息或丰富业余生活来满足自己的媒介需求,主动运用网络的意愿更加强烈。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重点。

首先,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知识结构:多年的乡村生活,使得农民工较少接触网络,对网络的了解仅仅是表层的操作,让农民工运用所学更多地参与网络,充分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参与社会进程,而不是处于旁观和无声的状态。

其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上网条件:公共网络设施的缺失,造成许多人对网络“想而不能”的瓶颈,继而对网络使用工具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网络仅仅停留在娱乐化的阶段。

最后,建立更多的与“新生代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网络资源:许多农民工在有上网条件的情况下,并不经常使用网络,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上缺少与他们利益相关的网络资源,致使他们运用网络更多的只是聊天和玩游戏。纵观当下的网络媒体,娱乐八卦、明星访谈、新闻追踪等内容俯首皆是,而关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待遇不公、留守儿童等却无人问津。

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论文

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使人们越来越明白,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信息素质的提升对每位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我就以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这一话题从四个方面作如下简要论述:

一、师生信息素养之重要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把这些信息适时地展现给学生,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师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师信息素养之要求

1、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特别是对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教学,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的教学决策的基础,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的教学有价值的信息,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课程教学当中去的意识。教师必须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自觉、主动地去获取新的信息,加强自身的信息意识,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

2、教师要有高尚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教师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他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具体来说,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传递者,应把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先过滤,再传递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评价信息的好坏。

3、教师要有基本的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对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知识的掌握。教师应具有一般的教育信息理论,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传递信息工具的知识。具体表现为:教师掌握不同的信息源在教学中应用的知识,如教材、报刊杂志、录像录音、电视、广播、网络、计算机等;高效地使用诸如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计算机等电子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掌握信息检索知识,掌握从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熟练掌握几种教学需要的软件;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作为信息检索必备的知识,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

4、教师要具备熟练的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指教师的信息判断、收集、批判、处理、生成及传递能力。信息判断能力是指教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是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信息批判能力是指教师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并探讨信息的信度与效度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变换、控制、合成、保存的能力;信息生成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对诸多信息的归纳,抽象出新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得出新的结论的能力;信息传递能力是指教师用一种明白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传递教育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和传递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

三、师生信息素养之现状

1、信息技术教育加大课改的步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它将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促进新课程改革在操作过程中适时补充、吸纳、丰富与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相关的信息,推动新课程改革内容的革新。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科特点,利用教学软件选择、集成教科书上没有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运用,从而达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习领域的目的。同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课堂教学中知识的陈旧与不足,以获取更先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旦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有机渗透、融合到课程改革之中,真正增加了课程改革的“技术含量”后,其效益便会迅速得到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也大幅提高。它的参与能够改善课程改革的.环境和条件,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促进课程改革“生产力”的开发,大大促进课改的步伐。 2、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教学的生机。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学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素材展开学习和讨论,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正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与此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教材中一些不容易直观再现的重、难点,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式“满堂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学生课堂精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更加积极热情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和包袱。这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大动力,整个教学已经从教师的精彩到学生的精彩,课堂更鲜活了,有趣了,有生命了,有空间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3、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创新主题潮流中的主力军,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三个模式”教学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是充分发挥这支队伍重大作用的关键。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职人员年龄差别大、信息技术参差不齐的状况,信息技术素养较高的人员极少,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教师培训机会很少,加之硬件达不到工作的需要,致使师生信息素养不能稳步提高。

四、师生信息素养之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践行信息化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识不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后,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少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信息思维能力弱,信息的敏感度低,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提高不快;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观念上陈旧,行为上滞后,有的知晓一些,也只是浅尝辄止。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

2、切实际讲实效,抓好信息化培训。在教师的信息素养结构中,信息意识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道德起着调节方向的作用,信息能力是核心。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着力培养信息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鼓励教师自学;最后,要加强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信息能力。

3、教师信息培训,纳入制度化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既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信息教育。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技能,同时,这一职业技能的缺乏也是导致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的培养内容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包括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等等。

4、通过网络研修,提升信息化素养。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学校都有了比较多的多媒体设备,但目前,许多学校的电教设施、多媒体设备还处于单机状态,许多老师间的交流还流于口头、面谈和用软盘拷贝,严重制约了交流的速度、范围,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我认为,教师应多交流,特别是在新课程推进中“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在“大力提倡校本教研”的今天,学校更应将所有的多媒体设施接为“校园网”,尽力搭建交流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化校本研修的进行,对教师的观念更新与角色转变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利用整合优势,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难为易、扩大容量、拓展空间,还学生一个生命、生本、生态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校本研修工作驶入教育信息化的轨道,让课程改革的浪潮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努力开创独具魅力的网络校本研修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本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新课标的要求,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提升自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可谓成果显著,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以广州市黄埔区石化中学、广州市黄埔同仁学校和广州黄埔鱼木学校等38所学校中学部共304名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展开系统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其专业素质做量化分析。在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学历、工作量及职称等因素对当地体育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影响的同时,又从基本能力指标体系角度评价了该区体育教师的职业倾向能力。在此基础上,得出该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未来体育教育发展方向,提出改善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行文之前,笔者比较充分地阅读了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关的著述,主要包括学术专著、大量的优秀期刊和特别优秀的学位论文,从中汲取相当程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有益观点,这对提升本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提升笔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调查对象为广州市黄埔区中学体育教师,样本从该区广州市黄埔区石化中学、广州市黄埔同仁学校和广州黄埔鱼木学校等38所学校中学部体育组中抽取,每所中学随机抽取8名体育教师,共计304人。基于本研究的学术特征和理论逻辑,本文采取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如上文所言,笔者主要以问卷填写的方式,收集教师学历、性别、职称、年龄和工作量5个指标数据;同时结合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的数据要求,同时为了采集黄埔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倾向,笔者特别设置了与职业能力测试相关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较强的敬业精神、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不断学习和加强自身修养的能力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能力6个能力结构指标数据。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4份,回收问卷30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为96.8%。

1.2.3访谈法

问卷调查是无声的研究方法,在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的同时,也可能使得我们对所调查对象的表面化、机械化。而这并不利于我们进行严谨、全面的学术工作的开展。而直面调查对象的访谈法,则可以更多地从对象的行为模式和语言色彩中获得更多有用信息,而这对我们结论的获得必然具有重要价值。

1.2.4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数据统计和分析软件,实现对所得原始数据的录入、分类整合处理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广州市黄埔区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我们主要了解教师的总需求、男女比例、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等5大基本信息。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和我国事业单位编制,并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我们认为,所选广州市黄埔区38所中学体育教师需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即待遇最好的中学完全饱和,待遇中等水平的趋于饱和,而待遇相对较差的中学则有不少编制空缺。(这里说明一下,待遇不仅仅只包含狭义的工资薪金,还有相对丰厚的福利制度,以及潜在的社会声望和地位。由于资源的集聚效应,名校或是好学校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平台及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因此更多的人都倾向于选择更好的学校。)同时,我们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越是文化分数靠后的中学,体育教学质量越好;反之,那些文化课教学质量较好学校,却存在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另外,处于中间的却是体育教学、文化教学都不理想。本文对广州市黄埔区298名体育教师(298份有效问卷)相关基础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详见表1。

2.2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有差异

由于受职业特征的影响和制约,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中主要以男性教师为主,女性教师仅占相对较低比例。其中,男性教师占85.9%,女性仅仅占14.1%。相对而言,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无论是从职业本身的特征来说,还是社会声望或是地位而言,都不是特别是合适女性工作者,如此一来就有很多的体育工作者不愿意选择来从事这一职业。另外,在年龄分布上,表现出年轻人所在比重相对较高,而年龄相对较大的则比较少,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佐证了体育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的社会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年龄在22岁以下的大学生也加入到了广州市黄埔区中学体育教学的队伍中来,但访谈得知,这一部分教师更多地是把这一工作当做是一个平台,是求存和进一步晋升的舞台。也就是说他们并未真的将这个当成职业,而更多的是一个暂时寄生的岗位,这一方面可以用来解决大学毕业后青黄不接的不利局面,同时也是为今后获得更好的岗位而积累必要的经验和资源。

2.3不同年龄段的体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动力存在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的比重仅仅只占到整个教师群体的4.4%,是一个极为微妙的比例。一般认为,教学经验的累积是一个时间和经历积淀的过程,而按照正常的大学毕业年龄22岁为起始阶段,那么要成为名师必然经历以上的教龄。但现实问题是:大多数体育教师一旦超过30岁后,就开始意识到从事体育教学这个更多的依靠身体而不是知识的职业所不允许的。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体育教师会在这一年龄段到来之前更多地考虑调整工作的事情。这些人要么选择转行,不然就向学校的行政职位竞争,用在专研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必然减少;更为严重的是,这样一来必然导致体育教学工作领域优秀教师队伍和工作人员的流失。简单而言,这就是说,中学体育教育这一领域存在严重的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反过来推证,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体育教师可能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迫于生存问题而利用时间和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但是当他们立稳脚跟之后,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更多的教师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困境,而与此有直接关联的工作收入又成了制约这些事业不能实现的限制条件。调查结果显示,更愿意千方百计地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教师群体主要集中在22~28岁年龄段。而这段时间恰好是人们在从事某项职业时期能够大量积累职业能力的时期;反过来讲,28岁之后由于悟性、记忆、精力等开始下降,再要从事新的职业,必然会存在转行的巨大困境。这样就从人力资源的视角告诉我们,应建构起相对丰裕的教学条件,努力确保优秀中学体育教师能够尽可能留在教学岗位上,以降低人才资源废置比率,同时也是实际上从侧面提升了我们对人才资源利用效率。

2.4学历差异可能给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造成影响

调查和访谈表明,广州市黄埔区中学体育教师学历高低与自身提升意识存在一个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大专毕业生可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能力方面更有动力。这一方面迫于生存压力,也就是职业危机感,他们确实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欠缺而给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局面,并且就社会地位而言,当前我国实际普遍存在学历歧视问题,这样一来就必然给这些学历较低的'教师群体施加强大的外部压力,这种压力通过强化自身意志,以进一步倒逼该群体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到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中去。而与这一群体相反,整个广州市黄埔区本科毕业学历占据体育教师中的绝大多数,而硕士研究生相对较少。相较而言,这一群体由于对自身学历层次有相当程度的自信,并且因为在整个体育教师社群中占据大比例,极易形成“羊群效应”和“示范效应”。并且多数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普遍认为,教中学体育,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其他综合能力,本科阶段的积累已经足够了。加之外部环境,如用人单位,也就是学校对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上并未提出具有强化性质的要求或规定,也并未在制度设计上给那些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和培育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或是给出相应的激励机制。

2.5职称级别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影响

目前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未评上职称之前和评上更高级别的职称前后较短的时间内,教师们会有相对较多的时间从事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以便于能够顺利地实现自身评职称的目标。而在职称顺利评定之后,这种热情变回很快冷却下来,然后开始进入懈怠期,而这就需要新一轮的刺激和激励。这直接提醒制度的设计者,需要设计持久有效的激励制度,以便于让教育工作者处于持久兴奋的状态之中。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现行职称评定制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学校领带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左右评给谁、什么时候评的问题;另外,职称评价有定量限制;最后,职称评定更倾向于文化课中的主科教师,如语、数、外等学科就在整个教师职称评定占据远超人数比例的权重,而非主科和体育等学科教师在职称评价方面就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这不仅造成了职称评定工作的不公平问题,还会产生类似于“马太效应”的后果。也就是号称主科的语、数、外教师势必在整个行业体系中处于较有利的强势地位,而他们将利用这种优势像滚雪球一样地为自己和同行们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此消彼长之下,体育类的副科或其他非主科的学科教师就面临着“奶酪”被人拿走的困境。

2.6工作量多寡会导致体育教师

对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态度迥异这里更多的是表现为和同一个圈子里或领域的人比。网路上流行一句话:我过得不好没问题,但是如果有人比我过得太好就是问题。因此,在同一个单位里,在同一座城市里,在同一个行业圈子里,如果人们发现自己比他人干更多的活,但是拿一样的薪金的时候,他的心情当然是满腹牢骚的。另外,单纯从工作的负荷量来讲,体育教师在大量耗费体力的情况下,1周8~10节课是最理想的工作量,少了容易小懈怠,也不合乎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则;但多了则就更不好了。多了可能形成横向比较,时间久了必然对其他同事产生不满心理,这又终将回过头来影响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制约其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3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研和论证,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性别、学历、职称、年龄、工作量必然对教师现有的专业能力及其该能力未来提升上有显著影响;其次,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尤其是持久高效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可能更有利于实现教师自我专业的提升。最后,影响广州市黄埔区体育教师当前专业素质较高但存在懈怠和后继乏力的困境,而这些既有教师们自己的原因,同时也有来自外部的原因。无论是内部效能评价体系还是外部动力机制的构建,都不曾给具有本科身份的体育教师群体足够达到可以驱动他们尽力去提升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程度。这提醒教育领域的相关制度设计者,应更多地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思考我国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蓝图。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不如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期。能否顺应时势,推动中国事业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关键在于人才。而体质体魄作为人才资源的基础部分,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但未来人才身体素质的培育,归根结蒂重任都在广大体育教师的肩膀上。中学教师在我国各教育阶段中起过渡作用,具有承接基础体育教育和为高等体育教学奠定基础的重要功用。

参考文献:

[1]刘萍.时政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13):132.

[2]李薇薇.浅谈时政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和结合[J].广东科技,(16):186-187.

[3]敬洪斌.探析时政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贯彻有效教学理念的方法之一[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7):313.

[4]吴霞魏.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李逸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分析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6]赵晓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郑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8.

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现状与对策论文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世界都在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何保持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又能减少能源消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对此,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信息服务业是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一个产业。而且,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形态也随之由劳动密集型 ( 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 ( 财力为主体) 向知识密集型 ( 智力为主体) 转化,现代信息服务业相对比其他服务业更具有智力密集型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产业深刻变革。因此,现代信息服务业将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但是目前我国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概念认识不清晰,本文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现代信息服务业概念及范围界定

众所周知,信息服务活动是以信息用户为导向、以信息服务者为纽带、以信息服务内容为基础、以信息服务策略为保障的活动[1].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当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但是,面对各个行业的信息化交叉,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与不同行业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同,造成信息服务业存在宽泛性的特点,因此,很难明确定义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其范围。

通常,信息服务业是指从事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并以信息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2].这种定义可以看做是信息服务业广义定义,抓住信息服务业最本质的核心---信息,强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产品为服务导向提供的服务行业[3].但是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发生重大转变,需要重新定位信息服务业。由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时代 的 划 分---传 统 信 息 服 务 业 和 现 代 信息服务业。

传统信息服务业一般指计算机广泛发展起来以前的信息服务业,主要是以文献信息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在信息服务提供方式更偏向于手工服务方式。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情报业,邮政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图书馆和档案馆,图书、报刊及音像制品的销售、租赁等[4].与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概念相对比,信息服务业包含信息生成、收集、加工、存储、传递等,“信息”与“服务”两个核心概念始终贯穿于信息服务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布局,信息服务业包含的内容与实现方式必然发生变化。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是完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电子信息服务业。因此,现代信 息 服 务 业 也 称 为 电 子 信 息 服 务业[5].目前比较被认可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和利用,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专门行业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内容业[6].持相同观点的学者有周应萍[7]、王正[8]等。当然,其他很多学者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涵盖的内容看法、研究呈现多样化,一部分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涵盖内容的划分倾向于越来越细分化,也有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过看法。孙大岩认为应从信息服务产业链的角度界定信息服务业,注重前后各个行业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他将信息服务业分为专门提供信息产品与技术的产业环节以及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产业集合[9].孙大岩的范围界定方法不再孤立地理解信息服务业,更加注重的是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技术为核心,强调各信息服务业子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过程。

虽然很多学者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界定看法不一,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不能脱离信息服务业对信息进行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和利用的本质,始终是以信息产品为终端,提供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集合体。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将具有高度的信息技术浓缩性。信息服务业所涵盖的内容将会不断被扩宽,呈现出多领域、跨领域的发展状况。

二、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经济正逐渐完成产业转型,信息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信息服务业的总体产业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增。以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软件业为例,,我国软件业 实 现 业 务 收 入2 424亿 元,同 比 增 长45. 5%,,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 900亿元,同比增长60. 9%,至,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7 573亿元,同比增长30. 6%,增长速度呈现较快态势。全国软件服务业收入为9 513亿元,是的16倍,软件出口185亿美元,是20的46倍。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3 364亿元,同比增长31%,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上升至18% .年我国软件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超过1%,占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份额超过15%,从业人数提高到超过200万人[10].占据信息服务业较大比重的通讯行业,据资料显示,增长速度逐年递增,还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数字内容产品,是信息服务业中增长率最高的行业。因此,信息服务业整体上呈现了较快发展趋势,正逐步成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其次,从产业布局看,信息服务业呈现产业聚集效应。其中,信息服务业产业聚集带主要有三个经济区域,分别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大区域是我国信息产业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表现出较大的经济活力,逐步呈现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三大区域存在各自的特点,其中,京津冀经济区域信息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最高,规模优势比较明显。主要因为北京和天津具有极佳的区位因素,两地重点高校众多,区域人才规模较大,优秀的信息服务人才提升了京津冀经济区的专业化程度; 珠三角经济区信息服务业相对集中,信息服务整体水平比较具有优势。其中主要由于广东省经济圈对于信息服务业的重视,政府积极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其他经济区域具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聚集中心。因此,珠三角经济区能够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各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较平稳,产业支撑地位较稳固; 而长三角地区呈现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其中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各方面经济增长都领先于其他城市,特别信息服务水平相对比其他地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浙江、江苏等地由于信息服务业中私营企业众多,造成整体信息服务业水平低下。但是长三角地区属于沿海地区,本身经济综合实力就较强,并且在上海信息服务业的辐射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够有效推进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信息服务水平。因此,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互动融合性最好,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潜力最大。三大区域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有自身的劣势和优势,虽然整体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势头,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比,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如何借用自身资源,充分挖掘区域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将是我国信息服务业重要把握的问题。

三、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不足以及对策研究

1.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不足

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近十年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对比仍然落后20-30年,其中,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的不足也比较明显,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任何一个行业人才资源始终都是核心竞争要素之一,现代信息服务业也不例外。但是与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信息服务业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信息服务人才数量与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面对资源丰富的市场环境,人才的缺失将直接抑制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优秀人才资源主要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区,其中有因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以上城市相对集中,而且城市收入水平也吸引大量人才资源集中,以致其他区域信息服务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具有高端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而且信息服务人才结构极度不合理,底层基础开发人员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中端人才以及具有领导能力的高技术人才极度缺失,这造成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相比较,自主创新性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服务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并且目前尚无统一的人员资格认定和考核制度,造成了人员素质的整体偏低[10].

二是行业整体发展不均衡,区域协同性差。目前,从行业的布局角度看,各项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信息服务业目前在软件业和通讯行业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信息分析与咨询业、数据库业、软件服务业、文化传播和动漫游戏等新型业态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行业整体发展不均衡的现状[11].而从经济区域的.角度看,目前信息服务业的高增长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总体偏向沿海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资源较少,行业活力低下。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现状造成沿海各经济区域行业同构现象和同质竞争明显,沿海不同地区产品过剩,资源浪费,同类企业的过度竞争引起企业规模效益低下,但是内陆地区市场却无法有效激活,市场需求不大。各经济区域之间资源共享不完善,区域协同性较差。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各经济地区积极响应产业转型的号召,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对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各经济区域存在共同的问题在于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虽有宏观环境的刺激,但是缺乏微观政策的扶持。各经济区域政府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引导性不强,很少有针对信息服务业而提出的具体的政策调节,例如税收优惠、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等。由于这种在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上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发展造成定位不清晰,整个市场体系不健全,不成熟的信息服务业市场机制完全制约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

2.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对策

面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想激发我国整体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彻底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充分融合人为的强行干预和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两种方式,具体的发展建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信息服务人才体系,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调动高校、研究机构的人才资源,为企业培育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政府与企业积极制定例如提供落户和提高薪酬等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为人才在各经济区域的流动提供制度环境。而且企业可从自身角度出发,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尝试建立信息服务人才体系,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岗位,制定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统一标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培训,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二是信息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融合。由于各经济区域自身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信息服务业整体发展不均衡,但是在行业资源暂时又无法合理流动的情形下,要解决同地区过度同构、同质竞争的不良影响,各经济区域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外包与自主创新融合。通过外包,可缓解同地域同构、同质企业的竞争压力。一方面,将企业资源逐步向中西部等流动,可促进信息服务业相对落后的城市的发展,逐步缩小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信息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信息服务发达的高素质企业合作,消化吸收各种企业资源,慢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各经济区域的优势互补,加强企业间错位竞争与合作,提升企业自身优势的同时避免优势资源的过度竞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促进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三是加快制度法规建设,优化政策环境。目前,各经济区域对现代信息服务业虽然都十分重视,不同区域政府也从政策层面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不同程度起推动作用,但是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仍显得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也没有达到促进行业发展的最佳状态。首先,政府要继续提高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认识,根据地区特点积极落实各项有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并且,必须快速推进制度法规建设,构建有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其次,通过完善制度法规,既能合理约束行业的不良竞争行为,又有助于形成行业标准,对于一些涉及政府的信息资源,能在标准范围内将信息资源得以释放。毕竟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12].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获得市场,抓住市场机遇。

四、结 论

在产业改革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本文提出的我国信息服务业所面临的行业发展不均衡、缺乏高素质人才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希望能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帮助,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3) :124-132.

[2] 张俊明,郭东强。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 :29-32.

[3] 徐丽梅。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5) :728-731.

[4] 许广奎,孙毓梅。传统信息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之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4) :67-69.

[5] 任道忠,张玉赋,孙斌。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国内外比较和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1) :52-56.

[6]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年鉴[M].北京: 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8.

[7] 周 应 萍。加 快 发 展 现 代 信 息 服 务 业 的 对 策 研究[J1.科技管理研究,2010,(18) :52-55.

[8] 王正。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孙大岩。信息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3) :22-23.

[10] 丁玲华。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11) :51-54.

[11] 冯茂岩,蒋兰芝。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点思考---以南 京 为 例[J].改 革 与 战 略,2012,(9) :109-111.

[12] 徐丽梅,王贻志。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J].图 书 情 报 工 作,,(4) :91-95.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论文

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中学生获得的大部分新知识,是在从书本和课堂上。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程度影响巨大。大部分中学的体育课都是室外实践课,很少开设室内的理论教学。即使在特殊条件,如天气等原因不能进行室外实践课,老师在室内进行的体育理论课内容多停留在近期相关的体育竞技赛事的新闻以及相关运动员的介绍上。很少进行如何科学、健康以及有效的进行锻炼等方法的理论教学。从而导致中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足。

2、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当今社会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社会不断的进步事物不断的更新。但是在中学体育教学的教材上更新的速度较为缓慢。现在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陈旧,很多内容没有及时的更新。很多教材越来越趋向于竞技化,基础性普及型的东西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当今的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缺少兴趣,不愿意积极的参与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个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课程。大部分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沿用常规教学方法,过分的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遏制了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中学生出现运动能力下降现象

现如今的中学生中、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论是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越来越忽视体育教学。学校和家长认为应该多把课程时间分给语、数、外,减少不重要课程的时间。因为不重视和课程时间的减少,加上其它课程的压力,学生用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慢慢的学生们就开始忽略体育锻炼,从而造成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不断的下降。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约75%的中学生缺乏日常的体育锻炼及相关体育锻炼的常识。

二、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所有的中学学校体育教学都会受到中、高考的影响,导致所有学校的体育课都不能得到保障,体育课的课表不光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主干课程的影响,尤其到了学期末,在期末考试的影响下,体育课就会成为语、数、外这些“列强”瓜分的目标。在部分学校还会出现毕业班不开设体育课的现象,学校任务中、高考又不考体育,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由于课程的不固定,学校对体育课呈现出全面的不重视,在相关的体育课程器材上投资力度不够,器材出现残缺不全,上课的场地出现年久失修的现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缺乏科学的管理,寿命缩短。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在体育教师的管理上与其他课程的老师比起来较松,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对体育教师的考评机制,体育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再培训。学校对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体育项目考核达标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体育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大部分的中学都开设了形式多样的体育课,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的增设带来了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学校的相关投入并没有增加,体育教师缺乏继续培养,提高业务的机会,表现出业务能力落后。由于待遇较其他课程老师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很多体育教师选择兼职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缺乏敬业的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上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因为体育课在中学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体育教师普遍缺少成就感,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被激发起来。在部分学校中还存在着体育老师和普通课程老师不同工同酬的现象。

3、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已不在是人们打发时间、进行娱乐消遣、促进友谊的方式之一。现在的中学生宁可在家上上网,打打游戏,也不愿意出去跑跑步,踢踢球。学生们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没有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习惯。

三、对策建议

1、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一些体育教师过于注重运动技术细节的教授,或强调体育中某些项目的重要性。而体育作为一种整体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既应当看到其增进学生体质健壮的特点,更应当发现其与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紧密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以开放的姿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充分带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参与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从体育活动中锻炼合作意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

2、加大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体育运动中锻炼学生身体技能固然重要,但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体会体育精神、发扬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对学生成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学习与发扬体育精神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体育教师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促进自发学习与深入钻研,挖掘教学内容的深邃本质与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知识,并开发良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成功地教学。其次,体育教师应当了解传授体育精神的深远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愿望,从而克服困难,提升自身适应能力与社交能力,懂得均衡竞争与合作,进而形成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学校领导应当意识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促使未来人才的良好身体素质及精神面貌的形成。体育授课老师也应立足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钻研体育教学的教材,适应学生的年龄段及其特有心理特征,适度创新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领悟体育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教育目标。总之,体育教学应以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忠于体育事业,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

前言:

体育课程对于中学生的意义重大,通过体育课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较为复杂,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是完善管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安排少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体制都是应试教育,所以体育教育往往不被重视。就目前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来说,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数量较少。中学阶段是学生文化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在不少学校都出现了升学年级取消体育课程的现象,这就导致原本就不多的体育课变得更少。

1.2 教学设施欠缺

目前很多中学的操场都比较大,但是能够在教学上使用的场地有限。都有些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与田径场都混在一起,既不符合设计规范,又容易在使用中出现安全问题。中学的室内体育场馆更加稀少,很多体育运动都无法开展。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体育运动场地没有简单的硬化,受天气影响严重,正常的体育教学无法开展。

1.3 师资力量较弱

受教育体制影响,很多中学不重视体育教学,进而也就忽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很多学校都缺少专业素质较强的体育教师,有些学校甚至是由文化课教师来教体育课。这就导致其专业能力不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体育老师自身就不重视体育课程,没有高度的教学热情,不能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导致整个体育教学较为落后,学生丧失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2.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2.1 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现状

就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人员来看,大部分学校都具有独立负责体育教学的管理人员。其主要组成为体育教师,还有部门教研室领导,有些学校还包括一些校级领导。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完整的管理人员队伍有较高的依赖性。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合理调配。但是有些中学没有配备相关的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这就导致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不足,阻碍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体院教学管理制度现状

规章制度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学管理的有力保障,能够约束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就目前中学体育课程管理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有些学校在制度管理中花费了一定的精力,但是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中学体育教学中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进而对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有些学校建立起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划分不够细致,使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3 体育教学管理内容现状

体育教学管理是中学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对管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制定目标、编写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成果评定、安全监督等。大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内容管理中都能够对大纲和内容进行重视,而教学评定和安全监督则被大多数学校忽略。教学评定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客观评价,应该在教学管理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安全是一切活动的根本,所以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对教学管理内容进行完善,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4 体育教学管理效果现状

教学管理的开展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协调,从而让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所以教学效果管理就是对教学管理进行衡量的重要依据。據研究表明,目前的教学管理效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管理人员水平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原因综合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对策

3.1 提高认识程度

领导对体育教学管理认识不足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客观存在问题。要想保证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从提升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开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让领导认识到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体育教学管理在中学教学管理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领导的认识得到提升,就会对体育教学管理加以重视,更加支持管理工作的开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而带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得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2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队伍建设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此外,还要对义务进行划分。保证体育教学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都明确、细致,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在具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之后,还要建设起水平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对其业务能力进行提升,使得教学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对管理队伍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能够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3 调整管理内容,重视管理效果

目前我国中学生教学管理的内容非常繁多,但是管理中存在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教学评价和安全监督被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忽视,在未来的体育教学管理中,要加强这两项内容的重视程度,加大教学评价与安全监督的管理力度,保证体育教学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管理的缺失。就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管理进行分析,领导不重视、制度不完善、内容不完善都导致体育教学管理不能有效落实,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活动。所以,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要采取对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保证体育教学管理能够有效实行,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新发,高梅.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探讨[J].荆州师专学报,1990.1

[2] 刘发让.前一学校体育管理[J].晋东南师专学报,1995.2

[3] 黄敏.中学体育教师课堂常规管理行为研究[J].益阳师专学报,.3

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为创新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理念与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发展和提升”,需要对影响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各种因素作深入剖析,对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如何强化和加速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进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对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学生个体所呈现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医学专业;职业素养

通过对在校医学类高职生、毕业生、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和教师、医疗卫生行业企业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面临一系列需认真梳理和整改的问题。深刻剖析医学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症结所在,并加以克服,以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未来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一)职业素养意识淡薄

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过分关注医学专业知识的灌输,缺乏针对医学的特殊性的职业素养教育,轻视人文精神,致使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学生的职业理想功利性浓厚,缺乏职业精神。

(二)职业素养教育与医疗行业需求脱轨

目前,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基本状况是以教材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呈现单打独斗的现象。现有的医学职业教育与医疗行业联系不紧密,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获得的信息不对称,对行业所要求的职业规范训练不足。

(三)职业素养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大部分学校职业素养培养仅依赖讲授和演练来对学生掌握知识、操作方法和熟练程度进行评价,而没有参考社会用人单位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标准进行发展性评价,这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影响学生的职场和终身发展。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教师对职业素养教育缺乏热情,缺少责任心,认识不足,只传递知识,忽视“育人”,直接影响职业素养的教学效果。

二、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养成须结合实践活动,在职业素养教育活动中,可模拟“职业化”的环境,设置职业情景,运用角色扮演、典型案例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医护岗位的责任、义务与职业道德准则,熟练运用适合自己岗位的语言沟通交流,举止得体,医疗职业行为完全符合医德准则。在临床实习中,要达到把医德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借助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实习指导教师及患者的评价等来检验个人的医德修养成效与水平。

(二)强化基于行业标准的理实一体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医疗卫生事业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结合医疗行业新的标准与需求,做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使其能适应角色转换,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这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需利用学校、社会、医疗行业多方资源,合力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共同打造育人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训职业素养师资队伍,让学校教师走进医疗卫生行业历练。医疗卫生行业的专家和职业能手到校指导培训,校企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共同培育基于医疗行业企业文化开放的育人环境。

(三)建立健全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机制

医学类高职院校需创新职业素养评价理念,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之需,基于医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现实之需及医学类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之需,对医学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构成及职业素养评价内容构成进行科学分析,建构合理有效的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模型,据此进行发展性综合职业素养评价。

(四)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良好素养会给学生以强大的示范效应,使学生终身受用,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良好素养“构成这样一种教育力量,决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所能代替的”。子曰:“以教人者教己,己立才能立人。”教师应努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做到“为人师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教师在进行医学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率先垂范”“立德树人”。医学类高职生的培养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培养,一是临床实习期间的培养。临床实习是职业教育素养养成的重要渠道,要做好临床实习期间的教育引导。作为指导教师的医务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医学是一门精于实践的学科,精湛的医术,不仅要依靠努力钻研相关医学理论知识得来,更要依靠大量临床实践活动的历练。作为临床实习指导教师,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高超的医技,言传身教,使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理想效果。反之,若临床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意识淡薄,不追求精湛的医术,将导致学生对医务工作产生懈怠心理,不思进取,形成唯利是图的心态。因此,临床指导教师须在日常工作中严以律己,尊重职业道德规范,弘扬医德医风,以此引导学生,使他们勤于练习、勇于实践、认真负责、甘于奉献。

三、结语

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顺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职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须剖析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克服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握职业素养教育的规律,正确认知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深远意义,以正确的价值引领,使学生的职业素养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职业人生价值。

摘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信息素养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给出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为高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借鉴。

一、引言

随着全球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已成为高校学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国内许多学者对信息素养从不同角度都做了深入研究,如马海群(1997)从宏观上给出了概念;张义兵(2003)比较了信息素养在技术、心理、社会和文化上的区别;王吉庆(1998)认为信息素养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一般来说,信息素养是指经过培训能够运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能够助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

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虽然经过了高校开设的系统课程的培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科技信息检索等,但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仍没达到培养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信息获取工具,但是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和应用能力学生基本没有,在获取了大量信息后,学生无所适从,不能从中找出有用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在没出校门的毕业论文中就集中体现出来了。说明高校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课程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只明白原理不会操作,纸上谈兵。

2.高校学生信息意识薄弱

目前,网络是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几乎天天上网,上网已成为其日常习惯。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娱乐,如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娱乐占据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网络最初的目的就是信息共享,构建学习和工作平台,然而大部分高校学生信息意识薄弱、不能挖掘信息潜在价值,对信息缺乏敏感性,对专业知识缺乏关注。即使有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开展检索文献、网上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但往往这部分学生会不经意间被一些其他因素干扰,自制力差,忘了最初的目的。

3.高校学生信息道德有待提高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就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道德是高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信息道德的培养缺失,学生只能依靠自身道德素养培养信息道德。据相关调查显示,某些学生浏览过暴力、色情等不良网站,长期浏览该类网站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严重影响;部分学生为完成作业或毕业论文,都在网络上查阅过相关文献并抄袭以达到快速完成作业或毕业论文的目的,助长了学术不正之风;部分学生网上传播不良信息、参与网络骂战、网络围观,都对培养学生信息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信息道德的系统培养是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策

1.推进培养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专业课中,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技能性课程,融入后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信息素养;

(2)结合实践案例教学,将知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展开教学,尽量减少枯燥的理论,以生动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教授学生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应用软件的讲授应该是最新版本的,应该灵活运用云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设置防火墙过滤掉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扰,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2)开设信息道德类课程,正确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使学生具备处理不良信息的能力;(3)鼓励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如开展网络技能大赛,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共建校园网。

参考文献:

[1]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

[2]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2003(3).

[3]王吉庆,钟启泉.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王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D].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