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 作文大全
- 2024-06-27
- 10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体育教学论文,本文共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组成一部分,体育课程改革至今,农村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基层体育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课改精神,克服困难,认真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使学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响 课标理念 认识
作为农村体育工作者,深感到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未来健康的建设者,为了下一代身心健康,体育教师要组织好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里谈一谈,在农村不利于教学发展的几点因素、体育教学的认识与大家共鸣。
一、影响教学发展不利的因素。
1.农村体育教学,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校领导、班主任,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和支持(例:占用体育活动时间、添置器材、待遇等)因此,体育教师自暴自弃,工作态度不端正,直接障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心身健康。
2.农村体育课堂教学,随意性太大,严格按照计划(教案)授课较少。因此造成教学秩序乱、差、效果不好,反而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
3.农村中学,班额人数较大(一般60――70人左右)场地、器材的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挫伤。
4.农村中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上课无精打采、逃课、请假现象较多,这样影响到学生锻炼和学习。
5.农村中学,体育专职教师短缺,大多数是兼职教师(语、数、外或是其他教师上体育课),他们上课理念是“学生自由,我自由”以自由活动为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锻炼和学习的要求,反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6.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学习、机会较少,甚至有的参加工作至今,连县级优秀课都没有观摩与参与,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单调、枯燥无味,仅仅停留在“放羊式”“几个球”“几组跑”和“军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质量吗?
这些客观和主观问题,主要责任在于体育教师工作态度。著名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二、领悟课标理念精神――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分别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立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可以说这课的性质和四条基本理念是指导我们体育教学的观念和追求,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指导与观念。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认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
能否设计和组织好每一堂课,是关系到教学质量好与坏的直接因素,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一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课堂设计要新颖;三是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四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和学习,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制定既要全面,又要具体,目标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学的方向。自己要清楚教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获得什么?
2.教学设计要新颖:在设计教学过程要创新,提高学生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途径来愉快地完成教学各项任务。
(1)场地器材布局要合理,即方便组织,又方便教学活动。
(2)充分利用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保证学习练习的需要。例如:跨栏架本用来跨栏,可以用做投射门,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物等。
(3)体育练习要花样化、游戏化,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4)竞争性: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比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比赛性活动,即达到锻炼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结、集体。
(5)体育教师在场地,教材以及教学各个环节来确保安全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体育课设计要丰富多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教学内容;更科学的安排练习负荷和密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过程规律,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的负荷合理交替,要遵循合理的生理负荷原则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学生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过大超出学生身心所承受的限度,而且会带来不安全因素(头痛、头昏、恶心、肌肉抽筋、虚脱等因素)。
教学过程中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用脉搏进行分析。(指数小120次1分钟,中140――160次1分钟,大170――180次1分钟)。
4.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死板,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受到限制。教师要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对象情况及教学环境的因素,正确合理运用组织形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进行,男女分组、兴趣分组、能力分组、伙伴分组等,来提高学生锻炼和学习能力,避免教学单调、枯燥。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体育工作者要端正思想、更新观念、领悟课标精神,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乐于学、喜欢学、又要让他们知道目的和意义;多采用激励、鼓励性语言教育学生,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朱万银 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等教材《学校体育学》李祥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体育渐进式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的推行,在教育阶段,人们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更加注重,同时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重视。因此,人们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不断增大。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的阶段,体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其锻炼身体素质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遵循从简单到困难、逐步发展的教学原则,因此应该进行渐进式教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渐进式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重视,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以及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规律,从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机体的适应能力以及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等入手,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渐进式教学模式概述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各种运行项目以及运动技能的教学,都应该遵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身体机能的发展规律,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同时考虑到不同运行项目的学科内在逻辑序列,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生理机能的逐步发展,不断深化,最终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程。从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人们往往倾向于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是对于不同运动项目和技能取得的效果却各不相同,不同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1]。针对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所有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都知道要从简单到困难、难度逐渐增大进行教学,但是却并没有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将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人体的构造、机能变化和规律等结合。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遵循渐进式教学模式,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技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二、不同运动项目的渐进式教学
1、篮球运动的渐进式教学
篮球运行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在篮球教学中,由于很多男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蓝球运动的主要技能和技巧,因此学生对于教师的知识讲解显然兴趣不高。如果此时教师依然按照教材中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熟悉掌握徒手滑步的运动要领和技巧,其次是持球、传球和运球等运动技能,先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当学生熟悉掌握各种篮球的'运动技巧之后,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教学。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多教的东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用不上,教学过程也过于死板,并且整个教学还需要很长的课时。虽然这种是按照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但是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并且是以投入篮球的多少来判断胜负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掌握,在学习各种技能时,由于没有对手、同伴和比赛,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篮球教学。因此,对于篮球教学,在遵循渐进式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对篮球比赛以及篮球团队教学为主,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2、体操运动的渐进式教学
对于体操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地掌握各种体操运动的技巧和动作要领。体操是各种特殊身体运动的组合,和一般的人身体正常状态的身体动作不同,但是又有由于提倡身体动作经过特定的设计而形成的,所有的日常生活运动经过一定的设计之后,都能够成为体操运动[3]。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应该严格遵从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有身体运动的难度应该从简单到容易,经过不断的锻炼方能使学生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比较简单的侧滚翻,掌握侧滚翻之后,就可以进行前滚翻的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后滚翻、头手翻、支撑左右跳、侧手翻、并手侧手翻以及前手翻等运动的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要领,掌握的动作难度不断增大,使整个学习过程更简单,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人们的日常动作经过一定的设计之后都能够成为体操运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前滚翻、后滚翻等动作时,都能够体会到体操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体操动作不管多简单,只要是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都可以看成是体操学习,因此学生可以保持高涨的热情进行学习。
3、散打的渐进式教学
散打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项将传统和竞技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对于散打,在使用渐进式教学时,应该认识到其是一项竞技运动,然后针对其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渐进式教学。进行散打的渐进式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散打的渐进式教学目标,通过渐进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单个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规格,保持组合运动的连贯,基本掌握进攻、防守以及狙击等技术要领和时机,建立学生自身的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退步、进步、上步等基本动作让学生熟悉掌握,然后是进行进攻和防守的教学,掌握防守反击[4]。经过这样一个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散打动作有简单到困难,最终能够在散打竞技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所有动作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按照学生的机能变化以及散打项目的力学规律进行动作的编排,同时联系动作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结语
渐进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的教学应用非常广泛,采用渐进式教学能够发挥各种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渐进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的力学规律、运动规律和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能所有的项目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杰.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渐进式教学法[J].速读旬刊,,14(3):114-115.
[2]牛晓琴.构建两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渐进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孙云.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14(2):68-69.
[4]李治国.渐进式教学在散打运动中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9(2):80-81.
摘 要:当今社会,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通过更新观念、改进设备、完善组织教学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等素质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农村中学 教学现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17号强调: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是基础,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提升学生体能的实践性课程,制定并实施良好的课堂教学成为必要,但体育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学校领导阶层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在一些领导观念中还留有对体育课的传统观念,即体育课是副科,不是升学的衡量标准,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课,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另外一种课程落实无关紧要,即使要落实,也不必安排专职的体育老师,只要有老师带着学生玩即可的观念在学校主管领导中常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其次,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的非专业型,另一方面由于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重要性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肯定,因此在城市优厚条件的吸引下,很多优秀的体育教师都进入城市中学,剩下大部分体育教师也不能以正确、应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家长的态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永不变更的期望,尤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都以读书为主要出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法作用下,对升学没有直接贡献的体育自然无人重视。
(二)体育教学设备落后、欠缺。
首先,体育器材缺乏,这几乎是所有农村中学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因为体育课在升学中的地位使得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对体育课的正常教学产生了影响。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和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这部分资金主要由学校自己投入,但学校较为匮乏的资金链决定其对体育设备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即使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上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造成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其次,场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小学生人均场地面积应不少于5平方米,中学生不少于6.8平方米。但大多数农村学校显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部分中学人均场地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绝大部分超过3平方米。不同省区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有球类场地和不同规模的田径场地,但距国家的规定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落后。
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教给学生要考试的内容,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内容。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都是围绕体育达标和高考体育加分这项政策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定的,对于非考试范围内的,学生必备的体育技能则不加理会,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另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没有新意,一味地重复使用,没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阶段也是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部分教师惯用指导、控制等强制性措施,采用“圈羊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毫无新意地机械模仿,教学中态度严肃、教条。或重教不重练,控制死,练习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形式,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贯彻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要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农村体育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一)转变观念。
第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等。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科学的、新的观念,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措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出学校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体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等,按要求开足体育课,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督查,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上级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二)改善设施。
针对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不足和器材缺乏现状,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解决渠道改善这一教学条件。首先,申请上级教育部门用于体育教育的拨款,尽量增加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地补充各类体育教育设备。其次,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体育教育现状,让社会各界及时关注农村体育教育问题,运用社会这一巨大资源,逐步弥补农村中学资金不足。最后,探索农村学校自力更生的解决模式。在充分发挥已有器材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就地取材,鼓励中学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沙包、跳绳等体育器材,解决体育器材短缺问题,满足农村体育教学的需要。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采取学生两两组合、互相指出不足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农村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依据学生体育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另外,针对农村中学体育设备欠缺困难,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体育课上安排跑、跳、投等不需要很多器材和设施的活动,同时注意进行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此外,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德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改变体育教学中只发展学生“四肢”的现象,更要发展学生的头脑,丰富学生的思想。
总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等方面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人才标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管理者、教师的高度关注,要探索有效的改善途径,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洪海.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育[J].文学教育,,(9).
[2]许冠忠,王宗平.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J].体育与科学,,(4).
[3]李东彬.中学体育教学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6).
[4]徐国宏,朱洪金.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J].教育视野,2010,(4).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邓州市7所农村高中(一高、二高、三高、四高、穰东高中、白牛高中和张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其中女教师10名,男教师46名)和200名学生(随机抽选,其中男生120名、女生80名)为调查对象。以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并且从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对7所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56份,回收52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89%。对7所农村中学随即抽取的高一、高二和高三的200名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
1.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采用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4访谈法
根据课题需要,深入7所农村高中,对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问,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开设情况
7所农村高中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基本上都能按大纲保证开课学时。由于高三学生处于高考备战阶段,每周开设1节体育课。
2.2体育师资情况
调查7所农村高中体育教师52人。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青壮年教师是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主体,但是女教师的比例偏低,不到总体育教师人数的五分之一,性别结构不合理。邓州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学历整体上水平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较少,专科学历较多,教师的'的职称结构也基本合理,然而在所有的体育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偏小,人数仅为3人,专科比例较大,还有个别教师是中师学历。教师和学生的比例还不是很合理,依照国家规定,体育教师平均代课4个班,每周8节课,每班58人,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32,工作量有些偏大。
2.3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7所农村高中的田径场都不是正规的田径场;有些不符合国家标准;基本上都有篮球场但是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平均每所高中6块;排球场基本没有;乒乓球台多为水泥浇筑,为露天摆放;单杠双杠虽然有,但是却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般不用。(表2)从表3可以看出,7所农村高中体育器材配置的数量较少,经实地调查,并不是所有的器材都能用,有些已经损坏,基本上满足不了上课的需要。根据实地调查:7所农村高中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相差较大,7所学校拥有的器材数量不平衡,器材设施的配置也不太合理。
2.4体育课上课情况
调查中,虽然7所农村高中都有体育课,但是体育课仍然有被占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做清洁卫生占用体育课,为了参加某些学科评比占用体育课,还有其他学科教师为了赶进度或者补课占用体育课。说明体育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管理不到位;存在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还有就是体育教师对工作不负责。
2.5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据调查,两操是农村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都能够正常开展,7所农村高中基本上每天下午都有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但是活动项目仅限于篮球、乒乓球等很少的几个项目,其中有很多学生不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教室或宿舍呆着。缺乏组织和必要的管理,虽然7所农村高中每年都组织运动竞赛,但是基本上都是篮球赛、越野赛等几个项目,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参加的同学很少。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邓州市7所农村高中都能按大纲正常开设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师资情况偏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落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每个学校都有体育课存在被占用的现象,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师对工作不负责;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参加的同学很少。
3.2建议
切实落实国务院颁发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学校要摆正体育的位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扩大体育教师的数量,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考察和评估,严控体育教师聘任。加大对农村高中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设施。严禁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对于体育课选择性的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本校的有利条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抓好两操的执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热爱运动的风气。
中学体育教学浅见论文
摘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是体育教学是为了中考提高成绩或者是为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这两种体育教育目的都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和对付考试,与当前倡导的中学快乐体育教育,以及当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增强学生体质,适时地培养在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是不相符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提高;达标
中学时期,由于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平时与体育有关项目接触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次不多,加上体育设备、器材、场地等的限制从主客观两方面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肤浅,而且比较单一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技术的感受性低,差别感受能力也较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一、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性。
体育器械的重要特点就是多功能性,这就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师开放思维,充分发挥 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用。对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标志杆、栏架、胶圈、接力棒、体操垫、呼啦圈等器材进行开发,发挥其多功能性。
二、挖掘体育设施资源,制作简单器材
好的器材不一定是昂贵或复杂的,重要的是它能引起孩子的兴趣。除 了现有的.体育器械,还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制作 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可乐瓶、轮胎、塑管、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 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废旧的报纸、透明胶可以制成多功能球,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三、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
在我国,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是竞技化的体育场地器材,这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而未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竞技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大众化的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努力将体育场地器材改造成学生的运动乐园,以满足学生体育 活动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四、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动区。
总之,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乐趣。
通过课外课余活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课余、课外时间我们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培养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良好途径。其特点是学生自由自愿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体验运动乐趣的目 的,是培养学生在无约束的情况下,靠自我意识从事体育锻炼的最佳方案。
( 1)建议开设以传播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特色,符合社会时尚的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运动内容。
保证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所需从事的体育锻炼是在无约束,没有时间保证和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下靠自觉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所以,帮助学生选择“跑步、力量、球类、健美操、武术”等社会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锻炼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2)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引导学 生形成作息制度中的体育习惯和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实践证明,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从自身的体会中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体育兴趣,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在抓课间操质量的同时,向学生推行课间跳绳、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飞环、踺球、呼啦圈,单双杠练习,散步等体育活动内容,对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作息制度中体育习惯,提高自觉锻炼能力都 有帮助。
(3)适时的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以及野外体育活动,培养学 生因地制宜锻炼身体的能力。
野外自然环境宁静优雅,空气清新、地形条件多变,对于开展体育活动非常适宜,组织学生开展长跑、爬山等 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因地制宜的选择项目。可以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4)进行极具特色且内容丰富的课外辅导或活动课。
中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较低,运动技术掌握的不够牢固,锻炼方法及运动规则知道较少。这就要求学校或体育教师不失时机的开设一些卫生保健、锻炼方法、运动技术、比赛规则为主的辅导课或辅导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参加锻炼欲望和自我锻炼能力。
综上所述,当今学校体育的任务已不在局限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 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法,逐渐树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学学校体 育教学,不只重视校内教育效果,而是突出长期效果,立足长远,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通常是以一些基本的动作与练习方式进行的,这对于强化学生体制具有显著作用,它以其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特点,调节着体育教学的氛围,使之富有浓郁的趣味性,对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戏中,学生依照规定的游戏规则,通过一系列的智力与体力比赛实现自己的目标。体育游戏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他们运动的水平与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体育游戏的特点主要有健身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以及规则性,其应用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加强学生自身体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行为,更能通过规则教育的功能全面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品质,提高思想品德意识,挖掘学生潜在智力与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体育游戏对学生的作用
1、集中注意力加强兴奋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准备阶段通过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奋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避免教学中的厌学情绪出现,也能借此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便于加大运动量与强度。
2、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游戏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促进作用,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便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兴趣,一定程度范围上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把重要的教学内容反复练习,这一过程必然是单调与枯燥的,教师合理运用游戏的教学形式加以练习,可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3、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健康,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游戏能体现教学思想与教育思想。同时,它能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如:“跳绳”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双脚跳、蹲跳、跑跳等,这些跳绳方法都能充分调动学生全身运动,促进学生肌肉的发育和体能发展。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的开始与准备阶段的应用。体育课前,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课间活动与上节课的影响,很难在体育课开始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本课堂上。教师在开课前的首要任务是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项目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注意力,消除学生的懒惰情绪,便于体育游戏的顺利进行。开始阶段为基础热身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开与视觉、听觉和姿势等有关的游戏,为后面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但热身游戏尽量要简单与简短。只有将开始环节的准备活动做好,学生才能从内心真正地消除惰性,随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用游戏的教学方式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熟练掌握技巧与技能,也可以通过传球练习与小型竞赛体力活动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在基本的体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基本的体育技术技能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技术教学内容是单调与乏味的,因此,在体育的基础技术技能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入“活动篮筐”与“投球晋级”诸多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化过程中,掌握最基本的运球与投篮技巧,进而激活课堂教学方法,增添动作练习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练习中,便于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能与技巧。多引入带有竞技性的体育游戏,游戏具有竞争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在体育教学结束环节中的应用。体育教学结束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个阶段往往消耗了学生的大量体力,身心有一定的疲惫,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轻松地投入下一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轻松有趣的体育游戏,帮助学生恢复体力、放松身心,让学生在欢悦的体育教学氛围中结束本堂课,增加他们对下节课的体育内容的期待。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恰当地应用体育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能因为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与情节性,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身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要善于发现条件与创造条件,以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当地安排体育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最终形成强身健体的运动意识。
一、体育游戏的优势
1。1体育游戏适应中学生生理特点
中学阶段学生身体的各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身体各个机能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因此注意力较为分散,精力比较旺盛。另外,中学生的身体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强,排斥枯燥的体育训练。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切方式灵活多样,刺激性大,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体育游戏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为认知能力,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向往独立的生活。另外,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在世界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好奇心比较重。由于精力旺盛、行动力较强,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乐此不疲,处于较为亢奋的状态。在兴奋状态往往能够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在最短的时间能学会应有的运动技能。体育游戏的高强度、高竞技特点能够适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亢奋点,使得中学生将身心投入到体育游戏的同时,也获得应具备的体育知识,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
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使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技术动作,然而以往的单一模式的体育教学生搬硬套地让学生练习体育动作往往事倍功半。但是,体育游戏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一尴尬,是学生在游戏之中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比如,体育游戏中常用的“迎面运球接力”。一只手运球、定点运球、障碍物设置这些都提高了运球的难度且竞技性提高。学生们在设定范围内努力完成任务,课堂气氛活跃。游戏结束后,不仅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运球的技术动作也得到了掌握和提高。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金钥匙,将要学习的体育知识以及技术动作融入到体育游戏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常规的长跑体育教学中,穿插适当的体育游戏,增添课堂乐趣之外,让学生学会长跑中的基本要点。常用的游戏像数字记忆力、接力游戏等。在游戏中学生学生的身体得到了休息,心情也得到了放松,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3提高学生灵活性、创造性和竞争性
体育游戏预先会设定游戏目标,所有参与的同学都是为了目标而努力,因此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竞争性。在进行跳高教学时,运动设施较少、人员相对集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训练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安排奖励机制,提高运动效率。在游戏中,学生不仅扎实了跳高的技能,增强了身体的灵活度,还提高了自身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3。1体育游戏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
体育游戏的选择应该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做无用功。体育游戏虽然能够调节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是所有游戏都适应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较简单或者难度较高的游戏都不适合中学生,比如“丢手绢”的游戏就太过于简单,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没有相应的教学意义。
3。2体育游戏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体育游戏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即游戏的挑选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引体向上技能,可以在课上安排拔河比赛,增强学生的臂力和耐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避免了训练的枯燥,有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3。3体育游戏应遵循渐进性原则游戏的安排除了符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外,还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有游戏上进行创新,服务于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事半功倍。如果盲目尝试新的体育游戏,不仅学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戏规则,还浪费了教学时间,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中学体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4。1合理组织游戏
游戏虽然强调其灵活性,但是不能盲目,要有一定组织纪律约束。在进行游戏之前,要进行合理地筹划、安排,使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
4。2注意教学的安全性
体育游戏虽然有着很强的竞争意味,但是并不代表为了目标的达成而不顾学生安全。在注意游戏具有竞争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保证体育游戏安全无害。这就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具体环境、参与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能等各方面影响安全的因素。
4。3掌握好课程进度
体育游戏要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应该限制一定的游戏时间,既能保证游戏目标达成,又能控制好课堂节奏。避免因学生体力不支而引发安全事故,或者损坏体育器材。
五、结语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反映,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掌握了必备的体育技能,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其运用的基本原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体育游戏,有的放矢地达成教育目标。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以练习和运动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游戏,其内容多样,且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和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游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技性
体育活动有着很强的竞技性,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也应保证其竞技性的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一些竞技性较强的游戏,如较常采用的50m短跑和篮球投篮比赛。
2。趣味性
游戏的基本特点是趣味,体育游戏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项目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体会到了体育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有效锻炼,因此说体育游戏也有着健身性。
3。教育启发性
游戏的性质决定了每个游戏都有自身的规则,使学生在既有规则之上开展活动,可以养成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强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二、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避免体育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教师需要合理选用体育游戏,把握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游戏在教学中的合理组织
首先,游戏的选择要科学合理,要根据中学体育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其选择的原则是保证学生的纪律性和安全性;其次,游戏的选择应发挥出体育游戏竞技性的特征,要点在于合理区分这种竞技性和社会体育竞技的不同点,体育游戏的竞技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最后,合理组织体育游戏的关键在于安全性考虑,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等相关因素,从安全的角度组织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尽量减少危险系数较高的游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游戏规则的讲解工作,及时对学生不明白和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解答,并强调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全体学生的安全。
2。游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身体素质的练习一般显得较为枯燥,因此这方面游戏的选择需要从趣味性角度考虑,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缓解学习压力方面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也是出于缓解中学生学习压力方面的考虑,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应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比较轻松活泼的游戏。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街舞比赛或是个人特长展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缓解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3)提高体育技能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是进行体育游戏的主要目标内容,体育技能练习一般较为单一,但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对提高体育技能效果明显的游戏项目。比如采用二人篮球对抗游戏;也可以进行短距离的定时往返跑比赛,教师测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往返于固定距离之间的次数,这种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对学生一些球类比赛相关技能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在适宜的时间提高中学的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只有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将游戏活动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才能促进学生体力和脑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体育游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中学体育投掷教学论文
1减少投掷教学的竞技性促进学生兴趣
中学体育教师要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加强学生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学重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在提高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传统的投掷教学中,教师会以技术培养作为重点,投掷教学又是体育教学中难以学习的部分,就会造成投掷教学的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投掷教学内容,首先可以让学生以投远为目的进行练习体验,在学生实践中进行正确动作的提取,这样不但提高了投掷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投掷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能得到身心的锻炼,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竞技性的要求,有耐心的教导,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投远、投高的不同练习,大胆创新,开展有趣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能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交际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身体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投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投掷体验中,体育教师要有耐心的感染和鼓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传统的.投掷教学中,严肃的师生关系导致教学氛围压抑沉闷,学生情绪低落,学习过程被动,如果学习成果较低,老师可能会严格的进行批评,那么更加打击学生的信心,更加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如果能跟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跟同学们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大胆的创新,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能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也显得有生机。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肌肉得到舒展和放松,为接下来完成教学目的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师生之间对话的平等性,也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受到积极的感染,积极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3让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实现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投掷工具和投掷方式,改变了传统投掷教学的单一性和沉闷的教学氛围。比如,将投掷教材的铅球改为实心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也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危险性,并且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投掷方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对投掷学习的乐趣,积极的体验和感受投掷过程,也帮助学生积极的思考,结合自身有选择性的练习,选择自己喜欢以及适合自己的投掷器材,让学生大胆的创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4利用教学资料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结合
中学体育教师是教学资料的利用者同时也是教学资料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不仅决定了体育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是运用教学资料的载体。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老师可以在没有其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自身就能实现教学效果超水平的发挥,促进了体育目标的实现。投掷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大的利用,比如投、抛、扔等动作,是人们日常经常使用的技能。因此,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练习目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特点设计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练习方法,从而促进在生活中投掷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样的方式,即开发了现有资源又提高了投掷的娱乐性。
5采用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投掷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对于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而对于体育素质相对差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最大的发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领悟能力、爱好擅长、心理素质等方面,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还能达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找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练习中都处于兴奋状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得到满足感。
6可逆教学法在投掷教学中的运用
大部分的投掷教学都采用的顺序教学法,何为顺序教学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顺序教学法在投掷教学中难免会枯燥乏味,学生提起兴趣进行投掷学习。顺序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投掷教学手段,与其相反的可逆教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学手段,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
6.1先学习用力和出手技术
选用超等长式卧撑起练习,在手臂向上撑起的时候,进行爆发式的展臂,结合球类原地进行练习,感受出球的感觉。或者可以用橡皮筋练习推球,练习上肢力量,增强上肢肌肉。
6.2学习滑步和最后用力
学习滑步和用力的时候可以采用斜坡式训练法,在坡沿上纠正臀部后坐的现象,利用下坡训练滑步结束后的动作停顿。结合球类进行原地训练,体育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
6.3再学习滑步技术
学习滑步技术可以利用橡皮筋,把橡皮筋固定在地面,橡皮筋挂在脚踝关节处,借助橡皮筋的弹性推力,增加学生蹬地的距离。还可以把橡皮筋一端系在学生手腕上,另一端由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牵拉,可以组织练习者上半身过早转体,这种方法是练习铅球出手前动作规范很好的途径。
6.4最后练习完整的技术动作
在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各个小组的学生水平大致相同,学生能更自信的进行训练,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把铅球改为实心球,经过训练可以再过渡到铅球,从而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增加学生的兴趣。
7结语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投掷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要进行彻底改革,摒弃以前以竞技性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师过于严格不能跟同学们和谐相处的现象。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一味的服从,不但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丧失了基本的思考能力,无法把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展现出来,老师也不能发现学生的潜能,从而埋没了学生的很多长处,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构建一个和谐轻松,乐中求知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学中的投掷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改革,才能更好的配合学生发展。
中学体育合作教学的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组内进行研讨、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探索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类型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教学来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
一、按人数分组
1.一对一互助合作。两人合作是让学生两人一组,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运动技能的分组策略。采用一对一分组策略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一对一互助练习,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则根据要领仔细观察,提供反馈和帮助;反之,当一人能正确掌握动作时,他就转变为观察者和帮助者,另一名学生则变成练习者进行练习,直到两人都正确掌握技能为止。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广播操、武术、球类等项目。
2.4至6人小组合作4至6人合作在合作教学中是较为常见和科学的分组形式。学生小组由4至6人组成,选出一人作为小组长,起到组织、领导、监督、帮助的作用,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尝试、探索,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进而获得成功。具体实施时,教师先抛出问题让小组自主讨论,尝试探索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小组依照正确的动作技术进行练习,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互相纠正错误动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投掷、体操等技巧类项目。
3.多人合作。常见的多人合作是按照四列横队分组,将学生平均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或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方式大多用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上,通过游戏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在实战中得以展示和演练,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跑、体育游戏等项目。
二、按功能分组
1.帮教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就是教师将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和相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互补式绑定,其形式可以是一帮一,也可以是一帮多,或者是多帮一。这种分组策略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德育渗透性,即小组合作的互帮互助性。例如:在体育教材“排球双手正面垫球”单元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将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的技能教授给学生,通过几堂课的练习,60%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抛自垫的技能,但是仍有40%的学生因为球感较差而掌握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排球两人对垫教学时采用了帮教型分组,垫球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较好的学生能纠正同伴的垫球手型和垫球部位,同时在对垫时能较好地控制球的高度和方向,进而帮助同伴共同提高。通过“一帮一”的合作模式,学生们都得到了收获,掌握较差的通过合作垫球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小老师”在帮教中获得了成就感。分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常常会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掌握得较差的学生则停滞不前,甚至渐渐产生抵触情绪。而帮教型分组合作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帮助指导“学困生”,形成“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合作小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小老师”为了帮助“学困生”会想尽各种办法指导和督促他们练习;“学困生”则热情高涨,在“小老师”的监督下努力练习。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孩子获得成功感与喜悦感。
2.友伴型分组。友伴型分组就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前教师只需说明练习是几人为一组。这种分组往往是在日常学习中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练习小组,这就有利于增加小组团队的凝聚力,意见容易达成一致。例如:在体育教材“健美操基本步伐”教研课上,我通过游戏“石头、剪刀、布”导入本课内容,即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并腿跳、弓步跳、开合跳。在基本步伐集体教授后,我让学生按自主意愿进行友伴型分组,规定6人一组,自由结伴。分组完成后,各小组先积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迅速投身于练习之中:有的小组集体边喊口令边练习基本步伐;有的小组选出较好的同伴在前面带领组员们练习基本步伐。
在课的最后,我请各小组展示表演,每个小组都踊跃举手,热情高涨,各个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步伐一致,动作规范,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分组策略进行练习,这样常常会因为学生之间性格差异和爱好不同而出现小组凝聚力差、组内意见难以统一、组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而友伴型分组则恰好避免了以上问题,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组成小组,组内默契度大大提高,同伴们的练习热情也大有增长。小组成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达成一致,并能有效地开展练习,练习效果较固定分组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友伴型分组在分组时常常会出现有些学生被孤立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开导那些被孤立的学生,同时劝说小组成员接纳他们,进而帮助他们加入适合自己的小组,促使每个小组达到最优化。
3.合作型分组。合作型分组就是教师将学生按相同人数、男女相同比例进行分组,分组后,组内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合作,最后共同掌握运动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在男女均等的情况下将组内成员的特长最大化,组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例如:在体育游戏“四人五足走”教研课上,我将“合作”二字贯穿始终。在课的开始部分,我用“火车与司机”的小游戏代替了传统的慢跑,并通过“合作操”让学生活动关节。在课的基本部分,我将学生前后四人(两男两女)分成一组,我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四个人怎样配合才能走得更默契?”)自主尝试四人五足走。各个小组通过讨论、尝试、探索,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进而得出了四人五足走的方法:相互配合,男生迁就女生的步伐,做到步伐一致。在练习过程中,男同学为了迁就女同学尽量控制步伐和速度,他们大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或“左右,左右”,大家齐心协力,步伐一致地走向终点线。
分析: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把男女生分开分组,这种分组策略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合作”。因为男女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男女生分开分组的方法,常常会产生男、女生技能达成度存在明显差距的现象。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合作就应该男女合作,在合作中男生女生相互互补、迁就,发挥各自特点和特长,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将大大缩小男生与女生掌握技能的差距。而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应细心留意各个小组的情况,用言语引导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学会迁就、谦让组内的女生,同时也要鼓励女生向男生看齐,学习男生们的勇敢和拼搏精神,进而彼此互补,共同进步,最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分组合作策略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分组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分组策略,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当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还有许多的分组策略等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用价值。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生命安全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普遍化程度较低
在受调查的学校中,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理论上普遍较为重视,但在实践中真正关注的学校实则不多。大部分中学则口头上积极响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号召,实际教改的步伐仍停滞不前。有的学校甚至丝毫不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对此不作任何改变。忽视生命安全教育对中学体育教育是实质性和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重要性。
(二)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形式较单调
在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我们发现,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名目繁多、分类不明确的情况,给一线教师在推广生命安全教育时带来了无法适应的压力,中学较多出现体育课教学的观摩形式,体育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模式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无模教学。
(三)生命安全教育模式选择不灵活
中学体育教学在对国外的优秀教学模式进行引进应用时,一方面不容易了解国外的社会背景,出现不加批判地全盘照搬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运用过程中只注重表面功夫,没有深入领略其精髓,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的选择缺少创新思维。骨子里仍然是陈旧的模式,最终教学模式改革尝试失败。以上分析发现,生命安全视域下中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推广引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所以,如何避免体育课教学交流的观摩模式,走出形式主义怪圈,值得每一位中学体育教育者深思。
二、生命安全视域下构建中学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学生在教学模式推广过程中的参与度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内容选择上要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点,注重好学生的主体性,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还要注重每个动作应该如何让学生理解,每个技术应该采用怎样合适的`练习方法,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多的关注生命健康,不反感的参与身体锻炼。
(二)教学形式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课教学,通过向学生讲解经典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命安全基本知识之外,学校体育教学形式还可以将课外活动和知识竞赛等和日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定期举办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运动活动,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开展安全教育的知识竞赛,以及应急避险能力的比赛。
三、结束语
中学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对中学生生活技能的应急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应急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安全教育的基础,在体育课程理论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的诠释,把生命安全教育理论更好在中学生中进行推广,在体育健康课程的基础上顺利的开展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中学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常规;课的形式;队伍调动
论文摘要: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工作,它对完成课堂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本文结合农村中学的一些实际,提出了一些必要的课堂常规建设。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而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课堂常规这项工作。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完成“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实践证明:常规建立得比较完善的学校,且执行得认真严格的教师,课堂组织就显得有条不紊,为精讲多练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教育效果明显提高。
我们根据省、市对常规的要求,以及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制订了适合于我们学校的课堂常规,可能不够完善或者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目的是把我们的体育课上得更好。
一、上、下课的形式
1.上课集合的地点。
采取相对固定的办法。如有变化,则在上一堂体育课结束时集体通知或在课前由体育委员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学生。
2.集合要求。
(1)上课铃一响.应迅速跑到指定地点,按体育委员的口令手势整好队。
(2)队列、队形及方向。以横队为基本队形,背对阳光和风沙而列,若阳光与风沙来的方向不一致时则以有利于学生一方灵活变化。例如:夏天原则上不要面对太阳;冬天则应首先考虑避开风沙等。根据现在学生人数(每班45人左右)排成四列横队;男右、女左;高个排右、矮个排左。个别班级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的则采取其它形式的队列.以有利于课堂教学而定。
3.体育委员。
(1)课前与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并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其他学生。
(2)协助体育教师做好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等课前准备工作。
(3)上课铃声一结束,自己成立正姿势并发出“面向我成×列横队集合的口令,同时屈左肘于胸前,举左拳于眼高(示意排头站立的一侧);右手侧平举(示意队伍排列的方向)。
(4)开始整队下达立正、看齐、报数等口令。看齐时要求前后相距一臂,左右间隔一拳。(空出体育委员和缺席生的位置,根据队形排列表即可查出缺席人数及姓名);报数时要求响亮、短促并用普通话。整队完毕向教师清晰、简明地报告后、跑步返回队伍。
4.师生见面。
由体育委员返回队伍后即发出立正口令,师生互相行注目礼后开始上课。
一课堂的开头象建筑的基础一样,必须抓好,接下来高楼别墅任你雕塑,得心应手。反之则不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位年轻教师,同堂课的其它班级已进入“准备部分”了,他的班级队伍还没有整好,这样的课能上好吗?始乱至怕,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抓好课堂常规,纪律明显改观,他对上好课的自信心也就强了。
5.队伍调动。
(1)开始分组活动时由活动小组长带领跑步到活动地点。
(2)分组轮换队伍调动时,按规定信号及手势,由组长集中队伍,跑步至另一活动地点。
(3)为便于示范、讲解、练习等各种队形,则统一口令进行调动。
(4)下课时教师发出集合的信号、手势后,组长则迅速带领队伍,按规定路线跑步至集合地点。宣布解散时,学生应立正向教师行注目礼,后再散开。
调动队伍统一口令、手势后,课堂教学看上去井井有条,既节约时间,又增加了练习密度。
二、教学中的衣着规定
多年来,我们重视了体育课的衣着常规教育,一改以往懒散的坏习气。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爱清洁、爱整齐、讲文明的好习惯。
1.提倡穿运动衣裤。冬天不穿过长、过厚的衣服;夏天不穿背心、裙子及过短的裤子;不穿西装、不穿紧裹的无弹性的衣裤。衣服要整洁合身。不准敞开。
2.不带手套、帽子、围巾、口罩及其它装饰物。
3.要穿运动鞋或轻便鞋,不穿拖鞋、皮鞋及有跟的鞋子,鞋带要系好。
4.集队时不准将衣物拿在手里或放在肩上。
三、注意安全卫生
1.教学中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严肃认真刻苦练习。不准打闹嘻笑。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按教学要求和动作要领练习,不做违背和超越自己能力的动作。
3.进行器械体操、投掷项目练习时,一定要有安全保护措施。 4.不带小刀、针等尖硬物品上课。
5.体育课上不准吃东西。上课前后不要暴饮暴食。
6.学生应主动让教师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特别是患慢性病者。以防发生不良后果。
这些常规教育。抓与不抓大不一样。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三十多年的课堂教学中,从未发生过一起伤害事故。这与充分重视安全常规教育不无关系。但在个别教师的身上。沉痛的教训也时有发生。近三十年来,我校先后有六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七次较大的伤害事故。其中包括二次骨折、三次骨裂、二次标枪飞到头上(一次在前额,一次在太阳穴旁。都很危险)。通过吸取教训,我们现在已做到连续三年无事故。
四、体育器材的有关规定
1.学生应按教师的规定使用器材,对已布置好的.场地、器材、不得随便移动或使用。
2.使用、归还器材的人员采用每班相对固定的办法。
3.培养、树立爱护公物的美德。学生不准坐在单、双杠及各种球上休息;不用脚踢篮、排球;不用拖、抛、滚的方法搬运体操、投掷等器械。对故意损坏者、不及时归还造成遗失者。除批评教育外还要酌情赔偿。
我们把这些规定延伸至课外体育活动中,严格执行,损坏、遗失器材现象逐年减少。为集体节约了不少开支。
五、请假与考勤
1.因病、因事未到校的学生,由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
2.已来校因故需请假的学生必须直接向体育教师提出,同意后方可不上课或接受安排见习等。
3.女同学的特殊情况。则委托班委中的一名女同学协助掌握,必要时课前向教师汇报。
六、考核与考评
学生考核的内容、评分标准及合格标准的评定。根据“省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考核标准,结合“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评标准而定。
体育课常规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它既可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但要真正做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经常地、耐心地宣传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充实、提高。在具体执行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自觉养成习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自己更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赏罚分明,持之以恒,必有良好的效果。
3.1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中学体育教师为了应付上课,学生往往处于被接受的状态,他们缺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这样的后果是扼杀了中学生的个性,一味死板的学习和放羊式的教学,与体育个性化的发展也是背道而驰。在体育个性化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培养方向以崇尚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和完善为最终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施展才华,发展自己的个性魅力。
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体育教学与个性化教学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就是说既要学习书本上的体育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思维,更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根据当前体育教学的规律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个性差异,并结合教育对象的发展性、层次性、差异性,不断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3.3教师教法要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所谓特色就是特长与课堂的结合,是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就是在教学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教学特色是教师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是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和达到实效、高效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探索、凝结经验和创造的结果。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创新。备课时不能单纯地依靠教材,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体育教师设计体育课程时,在参考新课程标准规范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从而有效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体育的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重视学生学法指导。要迎合学生的要求,多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3.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切实树立学生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人翁的权利,从而做到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与此同时,生生关系也是上好体育课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体育课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群性很多项目的练习和开展都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团队精神尤其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氛围,上好、上活一堂体育课是很艰难的,所以教师要在他们之间建立友谊的桥梁,使他们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更加坚固。
4结束语
我们国家正在对中学体育进行改革,中学体育教育模式相比过去正发生重大转变,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教育思想为中学个性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我们也要看到体育个性化教学发展的不足,在很多地方体育个性化教学还没有能力开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线的教师更多地探索和付出,相信体育个性化教学定将开启美好的明天。
1.1体育个性化教学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学生个性,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就必须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个性。广义的个性指人的心理结构,个性即性格。狭义的个性指个性发展的方向,其中包含了动机、兴趣、需要、信念与理想。个性化教育是与划一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体育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人的兴趣、需要、创造与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1.2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1)动力性。动力就是指个性的内在性因素,它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化性所派生出来的人体的内在的动力因素。它既可以指学生个体的心理、行为的正在形成阶段,又可以指已经稳定成型的心理和行为。这就与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生理有着密切关系。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与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很广泛的,但缺乏稳定性,容易发生变化。老师要善于观察并抓住学生的这种优缺点,积极的鼓励学生的优点,限制学生缺点的扩大,促使学生的兴趣、行为等或者说使他们的动力性走上正确的轨道。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变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自愿性。个性的自主自愿性就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做事的能力,发自内心的主观愿望和真实需要。个性的自主性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点都是个性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正“要我学”的错误想法,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主权利,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最终让他们喊出“我要学”的心声。因此,教师要细心分析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练习的习惯,同时,还要多给学生自由交往,相互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在自己的思维判断下完成新课程的要求。
(3)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外在的和内在的差异,外在的差异主要通过智力水平、情感因素、意志力和性格区分开来。内在的差异是指学生个性心理内部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主要指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老师们就可以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具体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跟进,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各项能力也有差别,他们开始对运动项目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各不一样。
(4)整体性。整体性即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如果学校教育还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文化课程而忽略学生体质的重要性,那么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将面临着身心健康的威胁。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与体育课程紧密的连在一起,让学生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压力的同时又能发展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重新获得学习的动力是中学体育课的要求。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他学科学习才能更加平稳的运行。
1.3对影响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因素分析
教育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学生个性,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就必须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个性。广义的个性指人的心理结构,个性即性格。狭义的个性指个性发展的方向,其中包含了动机、兴趣、需要、信念与理想。个性化教育是与划一性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体育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人的兴趣、需要、创造与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1)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个性化教学研究,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比较零散,偏向局部的实践探索,就意味着学校体育教育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成长起来的。要使中学生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就需要中学生的积极配合和融入以及他们对新事物所具有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由于体育的个性化教学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刚开始中学生可能比较难适应,但是只要他们敢于尝试和实践,他们一定会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同时能感受到体育新课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这门独特的学科。
(2)体育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体育教师在体育个性化教学中充当着关键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首先,体育教师自身要树立体育个性化教学的意识,努力分析体育教材,了解每一位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观察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体育运动的兴趣及对体育健康观念的理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老师在开学初要对学生们的运动爱好和特长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制订体育教学计划,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体育,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多鼓励他们多运动,在运动中学习,从而为学习创造更好的身体条件,培养他们体育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对自己健康的责任意识。在这基础下,体育个性化教学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进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3)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管理。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对体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加以重视和关注,积极响应体育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使体育的个性化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在体育个性化的具体操作中学校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要让更多的元素参与进来,采用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在师资方面,学校要定期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与运动技能进行考核,避免以应试为主的体育教学。为了跟进体育个性化教育,学校应尽可能地完善体育设施的建设,为体育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稳步发展。
(4)社会人士对体育的看法。社会人士,特别是家长的看法是过去阻碍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又一因素,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存在偏见,认为学好文化才是硬道理。在他们看来打打球、跑跑步就是体育,其实这只是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代汉语里对体育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所谓体育就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这些由于家长对体育的错误认识导致了体育的不受重视和支持,对体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只有重新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体育的个性化教育的道路也才会更加平坦,个性化体育教学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中学体育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个性就是在人的生理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先天的遗传条件是个性发展的前提,而后天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2.1良好的个性是中学生成才的关键
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是中学生大量汲取知识、开发智力潜能、丰富情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完善性格的阶段,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确立人生方向,正确目标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个性对于他们的将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历史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而中学的体育个性化的教学除了运动技能的学习外还以体育游戏、各种各样的运动竞赛,运动测试为辅助手段,而这些活动为中学生塑造健康的个性方面创造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例如,游戏和竞赛的开展能激起中学生战胜对手和求胜的本能,能动员每一位中学生去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的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竞争能力。此外这些内容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更是自我认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体育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更是中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
2.2体育的个性化教学有利于中学生树立健康的个性
所谓健康的个性即个性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而学校体育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的个性化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体质、中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审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的个性化教学从开始到实施更加注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中学生为本,从课的内容上选取学生感兴趣、喜欢,心理上需要的运动项目,课的开展更能得到中学生的认同,所以他们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进来,为了实现课的目标不怕困难,同学之间开展合作和交流,这样上课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在学生们体魄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个性人格,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目前,我国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有效教学成果。这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中学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轻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没有能够形成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出现了文化知识水平与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不能实现身体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第二,部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项目过于传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进步。在我国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这些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许多学生的兴趣十分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项目的范围。这就体育的魅力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第三,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上“教”的味道过于浓重。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现代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知识起到辅助的作用,两者的位置关系是不能互换的,否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十分不利的。
2在新课标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的正确理解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学生的一个必修课程,它主要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身体锻炼为主,保证中学生身体健康。学生的进步与否是衡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否有效的最佳标准。对新课标的正确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该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如果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获得了健康知识并且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第二,在新课标下,教学效性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增强,还包括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增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三,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为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从总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教学表现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的建议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中学体育与教学课程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后,我们不难看出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都应该仅仅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在人教版的《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中,把《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章节分为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和“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两个部分,做到了内容的精选和细化。本章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觉锻炼的意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出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在本章的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形象的明白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的好处,以张帆和王飞学习篮球的不同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去明白自觉有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好处,不再是硬生生灌输给学生。教材的这种内容安排极大地明确了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真正的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减少教学的模糊性、随意性、散漫性,提高教学的效益,节省教育资源。教学目标的明确使得中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有效性的提高,减少不注重教学内容只是把教学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的情况出现。
3。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中国最基本的、最古老的,也是目前教学最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可以实现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水平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既包含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不看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式。这有助于实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两者并举、两者并重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要树立高大的形象,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也应该实行积极地互动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互帮互助,使他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积极因素的熏陶,产生积极地情绪,最终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3。3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协调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现对立,这将使得教学很难继续下去,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威信,使学生信服自己。只有有了学生的信服和支持,教师才能做到让学生听话。另外,教师应当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减少单独与个别的学生相处,否则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使其他学生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这十分不利于整个学生团体的团结与友善的。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会打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3。4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学生有很多室内活动,比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这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行动源于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至关重要。新课标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养成运动习惯,树立运动意识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项目,改变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4结语
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又要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最终才能实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实现了自身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充分表现。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分析,促进教学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自身情况的变化。所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体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体育对于人们而言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发展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中学阶段作为学生身体素质成长最为重要的时期,所以在中学体育课中选择哪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体育教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肯定与改进。而分组教学模式也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极大的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以及课堂质量,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分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不断学习与改进。
关键词:新形式;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
根据目前了解,中学体育课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有些教师的体育教学大部分会以自由活动的形式展开,未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给予及时的引导,会导致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与现实偏差过大等问题。而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状况的发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能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并且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一、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什么是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际特点以及根据不同的项目来进行练习,进而可以使得学生在自己起点完成的情况下继续超越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奋斗。这种情况下,每位学生在选择起点时,必须是自己所能完成并且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才能够对学生身体以及心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耐力训练的时候,以前学生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无论成绩好坏基本上都是一起进行测试的,这也就造成成绩好的一直跑在前面,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在后面。所以当学生之间的.差距拉的过大的时候,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性来看,就会很有可能的产生自卑的情绪。在之后,学生按照自身的起点来进行测试,能力强的一组,能力稍差的一组,这也就不会存在差距太大的情况,学生们也会在测验中尝试到撞线的感觉,进而耐力跑的教学任务也会很自然的完成。
(二)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1)能够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心理品质能够健康发展并且得到有效锻炼。这种模式也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使得学生之间建立牢固的友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心理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2)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时候会对每组的学生设置课堂任务,这也可以使得学生们之间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协同合作共同解决老师所布置的课堂任务。在这个完成教师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协同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找出队伍中存在篮球技能问题的学生,并针对这些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改进,这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效率。(3)平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充分的运用课堂时间,为学生的锻炼提供来了保障,而心理方面分组教学模式又恰好能够让学生身心同步发展,进而使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更加贴近。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体育课中分组的成功与否的前提就是看教师能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对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水平做到充分了解,进而能够清楚的明白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并且结合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分组。分组之后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级对各组同学设置教学目标,以便能够让学生们更好更快的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一些项目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这也能够避免因教学任务难度过大而使得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例如:在进行跑步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组,水平相近的分为一组,组内之间进行学习与比试,这也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
(二)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想要在课堂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兴趣做到充分的了解,能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与之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将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例如:在进行球类教学中,教师可以分组,对不同组别不同球类进行分别教学,这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体育学习的氛围。这也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安排设置一些需要简单交流的任务,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感受被尊重和被呵护,除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丰富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合作意识,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行体育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体育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选用分组教学模式,不断对其加以总结研究,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张克军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乡夹河中学
参考文献:
[1]韩丽亚.分组教学法对健美操专项学生性格特征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6(04).
[2]王宝宁.足球课堂能力分组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3]王美玲.体育分层分组教学的优化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