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餐饮服务探究式教学论文,本文共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餐饮服务探究式教学论文

关于中职餐饮服务探究式教学论文

1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由于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扮演跟随者的角色,被动地接收教师讲授的一系列知识,很少有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甚至一些学生还是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逃课的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发生转变,希望获取更优质的餐饮服务,这就对中职院校的餐饮服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中职院校要加强餐饮服务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已经不能科学有效地体现教学成果,以分数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必将被淘汰。而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这种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其敢于尝试。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中职餐饮服务专业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进行探究学习,并且学以致用。

2变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餐饮服务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就在于教学方法的变革。首先,中职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及探究欲望。具体来讲,中职餐饮服务教学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施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的潜能才会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一般来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途径,其中最有效的还是教师创新变革教学方法,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要想在中职餐饮服务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学,就必须变革教学方法。比如中职餐饮服务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及自学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配合学生,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合作、去交流、去分享,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注重学生的参与。

3开展素质教育,实现探索性和启发性教学

开展素质教育是中职餐饮服务探究式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餐饮服务专业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转变传统滞后的教育观念,深化素质教育理念,注重探索性及启发性教学。顾名思义,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顺利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中职餐饮服务教学任课教师要从基本的教学内容入手,科学巧妙地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探究式问题时,教师一方面要对该问题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兴趣加以考虑,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该问题的设置能否将学生餐饮服务学习的潜能及探索精神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只有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挑选出的探究式问题才能与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契合,也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及实现教学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中职餐饮服务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并且科学合理地评价及指导学生提出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及其带来的满足感。

4注重方法,实施多种探究式方式

有效地开展餐饮服务探究式教学,还需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探究方法。具体来讲,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在这个氛围下,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探究形式来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探究性教学和学习的目标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一些探究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端正的科学探究态度。因此,不同类型的探究方法一定要积极应用到教学中,比如知识类比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总之,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职餐服务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本质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服务人才。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模块式教学,培养目标

1、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创新的需要。

“模块式教学”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是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个实作项目以及该项目所涉及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作项目的完成而完成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

2、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式教学”背景分析

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以培养中高技术工人为目标的,学生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但受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不少弊病,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不精,技能不强”的状况,不少学生毕业后不能学以致用培养目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操作技能也不能令人满意,严重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2.1学生学习基础差。

众所周知,碍于生源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理论知识都比较薄弱,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一般兴趣都不大,缺乏积极性和热情,怕学厌学心理严重,单靠死记硬背来应付专业理论考试。当进入专业课实操教学阶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当初掌握不扎实,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等总让许多学生如坠雾里,以致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上机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学习效果不好。

2.2教学内容重复、陈旧。

计算机专业很多教学内容存在着重复现象,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都存在着重复,学生在第一门课程中学过后,其他课程就没有兴趣再听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刊网。而且很多教材还停留在旧版本,教学内容未能与社会需求对接,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2.3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时间安排跨度大。

目前大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高、大、全的特点,缺乏实用性。同时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计算机教学往往被拆分为两个学期,导致了学习连贯性的破坏,容易造成遗忘,人为制造了学习难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专业技术能力得不到发展。并分派两套师资实施教学,致使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教学资源不能合理筹划安排。

2.4缺少高素质专业课教师。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且学校对教师专业培训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少教师教学靠自学或吃专业老本。另外,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都是经历过普通教育的,有些传统的思想早已在上学的时候就已根深蒂固了培养目标,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课程为中心”进行讲授,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3、“模块式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具体实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教学问题,可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

3.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不仅掌握本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必要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中等应用人才。所以进行计算机课程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要有机整合理论和技能教学内容,把学科型系统性的课程结构调整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块。

从“实用性”、“操作性”的大体方向出发,可把课程首先按适用工种分模块大类,各大类模块下再设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里具体设置课题模块。例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可设置以下模块:

(1)办公模块(计算机应用基础、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

(2)多媒体、图形图像制作模块(PhotoShop、CorelDraw、平面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

(3)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网络维护模块(计算机装配件与市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这些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安排教学时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地开设各模块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连续利用数周时间集中完成教学。“模块式教学”强调的是有讲有学,循序渐进,边学边练。此做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目标明晰化,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用功,教学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学生要求。

3.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课采用讲、演、练(机械式的模仿),学生不能运用所会的零散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相当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岗位。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被大多数人认可。教师讲完后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操作演示,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巧妙地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某个任务之中,该任务是面向知识与技能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引导完成任务,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工作,而项目本身是以开发某一个产品、建设一个工程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真实或模拟环境,教学过程是面向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地经历项目的过程。通过完成多个这样的项目训练,学生就能够担任计算机行业某个岗位的工作期刊网。

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中有关WORD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先具体介绍相关操作步骤,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制作一份海报。然后组织把全体同学的作业进行了展示,由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评选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专职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着,应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增加职业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在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另外还需聘请有实际岗位经验的校外师傅(技术人员)兼课,设法组建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3.4分模块考核。

从考核方式上来看,中职计算机课程传统考核形式是在期中、期末考试时以理论、操作试卷分别检测,这种方式很难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而“模块式教学”可以以每个模块的学生活动能力和进步情况等为依据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在各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可以以实际工作的需求设置“作品”试题进行考核操作技能,以该“作品”在完成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等为理论考核,系统、综合、全面检测学生在该模块训练中达到的水平。这样的做法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4、结束语

“模块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模块化教学将会不断地完善,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大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3]刘重庆.关于模块课程的误解和澄清[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罗静.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

[5]赵国莲.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6]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中职计算机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目前以实操為主的中职计算机课仍然较多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先演示讲解,学生再模拟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依赖,长期下来,不利于自主学习习惯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中职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一、“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含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此基础上,以导学案为载体,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色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教师导学”, “导”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方法、能力、潜质、创新精神等,而不局限于知识本身;第二,“学生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通过探究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第三,“导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导学情境、导学案、导学资源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结构

根据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实践,“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结构大致归纳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案例入手创设情境,并顺势设疑,抛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导出学生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

教师提前设计导学案,充分准备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资源,对学习任务及思路作必要说明,学习过程给予方法指导。教师的任务在于“导”和“引”而不是“代劳”,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探究,导探究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导学资源,对探究问题中的基础知识开展自主探究,对重难点知识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总结评价,导探究潜质

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总结与探究评价活动,布置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深入、持久探究的兴趣,开发其学习探究的潜质。

三、“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是《FLASH动画制作》中《ActionScript简介》一章的内容。下面以该课为例,谈谈中职计算机课堂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一)课前注重导学资源的准备

计算机班男生居多,英语基础较差,加上《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英文的脚本代码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导学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采用的导学资源包括:(1)导学文案,包括网页版的动作脚本字典、学法指导文本文档、小组分工记录与评价表;(2)导学视频,难点解说的微课;(3)导学动画 “蛙蛇赛跑” 案例动画;(4)导学网站,可供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课程站MOODLE平台。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因人而异,笔者因材施教,分层设计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与方式,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简单易懂的学习资源,提供导学文案结合微课解说的视频;而抽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只需选择文字提示的导学文案即可。为了吸引学生,教师结合学生兴趣设计案例动画等资源;为方便学生使用,把已设计好的导学案、导学资源放到课程站MOODLE平台上,并通过QQ、微信等软件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可以随时借助手机登录访问不同的内容栏目提前学习,为课中探究储备相关知识。

(二)课中巧用导学方式引导探究

1.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

学习动力是支撑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导学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动力。如《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播放“蛙蛇赛跑”的动画,创设任务情境:广告设计师小明为学校设计了一个校运会宣传片“蛙蛇赛跑”动画,成品交回来后,校方对此表示不满意。提出问题:该动画存在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广告设计师小明,你该如何改进才能让校方满意?

此教学情境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色:(1)以学生熟悉的故事“龟兔赛跑”及校园事件“校运会”为背景,有亲切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呈现案例,生动有趣;(3)针对专业,假以学生广告设计师的角色并顺势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责任感;(4)动画设计留下技术缺陷,契合探究内容——动作脚本预留自主建构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空间。课堂开始,学生被迅速吸引,一改以往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出现了“跃跃欲试,勇于挑战” 的挑战心理及探究欲望。

2.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导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学习。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应安排必要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导学探究式”教学的学法指导主要是将学习任务设计成具体可实施的探究问题与操作步骤,教会学生根据需要使用导学案及导学资源,明确学习任务、思路及方法。

如下表1的学法文案中,ActionScript 2.0 字典是其中一个学习资源,内容涵盖所有的动作脚本函数,以文字形式举例说明每个函数的涵义、格式、用法。对任务1 的探究,学习难度不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法为主,即可以通过自主阅读“ActionScrip脚本字典”区分众多函数(该字典收录了众多的动作脚本,并以文字的形式举例说明各函数的含义及书写格式),找到stop函数,打开FLASH软件输入相对应的函数验证。任务二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除了可以自主学习探究,还可以通过QQ、微信群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动作脚本字典、导学网站、微课视频等集体讨论完成。如此给予明确的学法指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难度选择探究方式,针对性地使用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践探究,导探究过程

中职生的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实践探究环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灵活运用各种探究方法。探究方法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任务的探究难度决定着探究方式的选择。任务难度不大的活动,学生只要自主探究即可;难度大、整体性强的项目,或者重难点内容,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如:本课任务一中探究的是简单的动作脚本函数:Play()与Stop()、Goto语句的区别及用法。学生只要运用导学网站、导学文案、动作脚本字典等导学资源,可自主探究。任务二中设置的探究问题tellTarget()函数的含义及用法是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函数GotoAndPlay()与tellTarget()的用法及书写格式比前者复杂,因此学生除了需要借助以上导学资源,还要观看可视化配解说的导学视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可达成学习目标。

(2)注重递进式导学。如任务二的探究是建立在任务一的基础上,任务难度由浅入深,呈梯形递进式逐渐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发展特点。任务一的成功探究让学生初尝自主探究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为任务二的探究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和经验的积累。

(3)注意过程性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及时排除探究障碍,笔者通过巡视课堂,对小组的个性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广播方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难。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的结合,让学生既能独立探究,又可以互相学习,协作交流,各展所长,不仅促进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探究能力。

4.总结评价,导出探究潜质

根据学生的认知条件和学习基础,学生的探究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保持持续探究的热情。总结评价,包括课堂点评、学习评价、作业布置三方面内容。课堂点评主要是亮点点评,包括优秀作品、学习精彩片段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知识性总结让学生查漏补缺,系统掌握知识,为进一步探究奠定知识基础;拓展性的课后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上四个要素形成合力,导出学生的探究潜质。

如,本课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在线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多方参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促进学生多角度采纳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作品;有助于从多方面欣赏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给予学生鼓励从而保持探究热情。本课的课后作业:为动画添加一镜头,当小花蛇由于骄傲自满在比赛途中停下跳舞时,在努力赛跑的青蛙却已经悄悄抵达终点,并为此情境添加控制按钮,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效果,或展开更深维度的拓展性探究学习。

(三)课后善用作业反馈深化探究效果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拓展探究学习,深化探究效果。为了不让作业布置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实施有效的作业管理,不仅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而且要建立有效的作业反馈机制。如本课通过在MOODLE课程网站上发布作业,教师可以随时观看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也可以通过自带的通讯功能短信提醒学生及时学习。学生提交作业后能看到分数和教师的反馈及修改意见。如此将课后探究行为落到实处,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课后探究也可能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利用作业反馈加强指导和引导,将新的学习资源收集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素材。

四、“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小结及思考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取得了以下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学习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课前提供大量的以重复利用的学习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讲授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对学生来说,从导学案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自主把握学习进度,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注意教师的角色转换,避免代劳;从有利于推广的角度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实施“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着眼于课前注重导学资源的准备、课中巧用导学方式引导探究、课后善用作业反馈拓展探究维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该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还需根据具体的学科与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多的操作策略有待进一步探讨。.

【參考文献】

[1]孙怡虹.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探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陈红梅.“三导”探究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18):115-116.

[3]赵晓瑞.“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CorelDRAW矢量图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48-50.

关于浸入式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论文

一、浸入式的概念与分类(实施时间与浸入程度)

浸入式教学法按不同的维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学生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早晚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早期浸入式教学,主要是从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开始;第二类是中期浸入式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的四、五年级开始;第三类是晚期浸入式教学,主要是在小学阶段的后期,或是推迟到中学阶段开始;第四类是晚期浸入式教学,指的是大学阶段开始。按浸入式的程度来分类的话,即可分为完全浸入式和部分浸入式。完全浸入式指的是在教学时间内,有80%~100%的时间都是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且第二语言的使用是优先于母语的使用;部分浸入式是指约有50%的教学时间使用第二语言教学,母语的使用和第二语言的使用是同时进行的。

二、浸入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一)重要性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全球大约有3。75亿人的第一语言是英语,有大约4亿人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世界上约有7。5亿人将英语作为外语使用和掌握。在互联网的用户中,约有36%的人使用英语作为交通工具。有75个国家把英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并掌握英语,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提升自我的竞争能力,争取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的机会。浸入式教学法不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将英语的学习融入中职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让中职学生“浸泡”在英语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

(二)可行性

可行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学生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在15周岁左右开始入校学习,在之前的学习阶段中都有英语学习的经历,为接下来的中职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其次,就浸入式教学的分类而言,中职学校的学习属于晚期浸入式,最近,对加拿大的早期和晚期浸入式教学效果比较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浸入式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相对于晚期浸入式而言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第二语言,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而且就某些方面来说,晚期浸入式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晚期浸入式主要是针对年龄较大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的学生,学生所花的时间相对较少,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开发、教师教学的培训和学生的要求相对减少。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条件接受浸入式教学法。最后,从各中职学校的教学要计划来说,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在保证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英语课的教学,对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这也要求在英语教学的时候能够真正让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熟练掌握英语的运用。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寻找突破,使用浸入式教学法,对培养熟练掌握英语的“双语”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职院校的现状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在经历前面的英语学习之后,一般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有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语言运用能力相对较高,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与多所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之前的英语学习中并不太认真,往往应付了事,只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时认真准备,在日常的上课时间并没有认真听课,学生们更多的是把精力放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就形成了英语课堂老师讲课学生睡觉或玩手机。学生们掌握的仅仅是少数的单词和词汇,运用于平常语言交流的是几个相当简单的.句型,英语交流能力不足。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英语浸入式教学中,不同于母语的教学,是作为双语教学的。因此英语浸入式教学既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母语基础,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仅仅需要用英语教授课,而且要运用自身的能力给予学生具体的教导与帮助。而目前在中职院校的教师群体中,大部分英语教师是毕业于英语专业的大专生或是本科生,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的英语教育,注重语法上的教育,口语水平难以达到浸入式教学的要求。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又往往分为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专业英语课中,英语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学科知识的了解深度不够,但专业课程的教师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又不足,就容易出现专业英语课只是泛泛而谈,难以用浸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语言环境缺乏

语言是学习的工具,语言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少不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国是一个单语制的国家,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日常交际用语。中职院校的学生们接触英语最多的地方就是在课堂中,下课后就很少用英语作为日常用语,生活中大家也往往是以汉语交流为主,没有天然的英语学习环境,也没有要用英语交流的交际生活,英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学习一门语言之后,缺乏必定的交流锻炼,往往很难获得熟练掌握外语的能力。

(四)教材的取舍难定

教材的使用在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要学习什么内容,也关系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就中职学校而言,教材的选择也是存在困难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教材的选取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到内容的新颖性。同时也要注意到英文教材是否能让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然而满足以上众多条件的教材很少,或是有的教材生动活泼但其编写的风格和安排又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四、对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提升学生英语素质

中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之前的学习阶段中对英语的掌握不够,尤其是在听和说两方面。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中往往不注意听讲。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英语,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每个英语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和思考的。在面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的时候,教师要适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投入中职的英语学习中。

(二)增强师资力量

浸入式教学法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一支具有良好教学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浸入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有效地将学科内容与语言学能力的培养融合起来。就目前而言,中职院校能达到此条件的教师还是凤毛麟角,因此,需要一支良好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如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派遣优秀的教师出国深造、增加不同中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等等,从而增强中职院校师资力量。

(三)创设良好语言环境

浸入式教学法很大的特色就是让学生“浸泡”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因此,创立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环境的创设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校可以设立多种英语相关的活动,如英语话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外语歌曲比赛等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校园的公告栏、走道、马路、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设立双语标语,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在教师上课的时候,可根据教材内容中的不同主题或教学时间安排,加人文学、诗歌、时事新闻、节日来历故事等等,借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更全面地浸泡在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语言环境里,促使他们用眼耳手口脑同时感知目的语言。

(四)选取相适应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源,没有好的教材,教师难以教学,学生难以学习。在教材的选取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接收能力。好的教材应该是深入浅出,简单易懂,清楚地表达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听懂,掌握所学内容,让学生“浸泡”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从学生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选取适合中职院校的学生。

五、结论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借鉴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的同时,可以改善中职院校原有的英语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国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力途径。

中职财会专业实行分段模块式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职会计专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但中职会计的教学也显现出它的陈旧和不足,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较弱。因此论文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了会计教学实行分阶段与模块式相结合的构想。

论文关键词:会计 中职学校 分段模块式教学

1、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和途径都远不适应社会的要求。

一是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合理,时间安排错位,只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训的重要性。

二是教材信息严重滞后,教材中不少内容还是传统的旧知识,远不能反映经济的发展。

三是教学方法与方式上重教轻学,教学中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教学程式,仍以传统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学生。

2、中职财会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同时,重庆作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大量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财会技能型人才会出现空前的短缺。在这大好形势下,中职财会专业类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的财会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必须正视存在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活模块、多渠道、重技能的教学,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实用型初级财会人员。

3.1中职财会专业纵向实行分段式教学

财会专业实践性很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为此把中职财会专业分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理论与分项实训阶段、综合实训与考证阶段、顶岗实习拓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安排前两学期集中学习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训。不过这样的安排,会造成财会知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的.间隔期过长,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没有实践培训而使理论显得过于空泛,二是在后来的实践实训中又要重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以前学过的理论,这不但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挤兑了实训时间。因此,可以考虑在每一单项理论讲述完毕后就进行分项实训。分项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容易组织实施,并且可以保证在学生每学习完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之后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操作,这样一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安排就比较紧凑,便于他们接受和掌握会计理论和技能。 第二阶段: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训后,学生只是分项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因此第二阶段就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实训,也就是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的某一个月份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为会计主体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所采用的会计资料是完整的,包括企业的总体概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说明、账户的期初余额、经济业务等。经过充分模拟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学生接近相关企业的经济活动,亲身体验和熟悉会计核算的方法;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带领下模拟操作实训的各个步骤,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循环的全过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这个阶段之后,学生往往已经具备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能力,所以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考取会计从业资格为下一阶段作好准备。

第三阶段:学生可以采取自主联系和学校推荐的方式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这是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墙养到岗位就业的过渡,顺利实现学生走向社会转变的重要途经。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年宝贵的实习时间,将实践教学扩展到顶岗实习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3.2中职财会专业横向实行模块式教学

以《基础会计》学科为例,这门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基础人门学科。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块时,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贯彻“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不再以理论教学为核心,而是把模拟演练、实训等实践环节作为教学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加强他们对岗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考虑将《基础会计》课程和《会计模拟实训》分项实训整合为一门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课程并分成五大模块。

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课程是以会计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的五大模块有机整合而成的。第一模块:基础书写实训,让学生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和大小写金额的标准写法,做到字迹清晰、书写规范;第二模块: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使学生熟悉经济业务,学会常见原始单据的填制技能,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掌握收、付、转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第三模块:会计账簿建立、启用、登记和错账更正,使学生学会启用账簿和编排账页目录,掌握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建立和登记的方法;第四模块: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会计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第五模块:报表编制和申报纳税,使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和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报。

总的来讲,分阶段模块式教学将专业课知识有机整合起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会计职业核心能力。

探讨互助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了互助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助式教学;中职计算机;职业能力

互助式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氛围,形成不同观点的碰撞,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助式教学不仅为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机,同时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旧模式当中,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的比重远远超过实践教学。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达不到应有标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机演练。教师教学模式老套单一,在课堂上或照本宣科,夸夸其谈,与学生的沟通少之又少;或生搬硬套、强制灌输,使学生如听天书,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产生自卑、厌学和悲观心理。

二、互助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中的具体应用

1.以任务目标为导向,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固定的“师讲生听”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效果,就必须给学生想的空间、问的机会、说的权力,以任务目标为导向,制订计算机教学目标。比如学习PHOTOSHOP/CORDREW,首先要将目标细化,将细化好的目标编制成不同的任务步骤,将任务下达至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快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2.以实操基地为战场,引领实践互动先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大约80%的授课是通过硬件设备来实现的。互助式学习的本意在于通过双方或多方的配合碰撞,进行实践互动。中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不能只是机械地模仿,更重要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个人探索。例如学习编程,计算机教学的案例多为书本的经典案例,年年重复不变。因此,在互助式教学模式下,初始阶段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模式,结合行业热点推陈出新,授课内容要新颖,以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主动钻研,在演练互动中迅速成长。3.以小组分工为方法,营造多边教学氛围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较为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小组分工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计算机教师应综合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性格差异、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划分小组。其次,每一小组安排一名班级学习标兵,让其作为“领头羊”活跃小组气氛,激发小组追求上进的热情。教师适当在小组之间走动,了解每组小组的进程和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与校外企业合作,让学生的创意与职场现实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4.以职业规划为主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最终的目的和主导方向在于帮助学生做好未来的就业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的职责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要建立以职业规划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新兴通信产业、文化科技产业等几大支柱产业,涵盖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领域。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让学生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研究重点专业的教学,例如数据库开发、设备排除技术故障、顾客售前售后服务、软硬件安装、监控与维修、配置更新、系统操作、电子商务、互动媒体等。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随处可见,衣食住行、游购娱乐等皆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只重理论、忽视实践,紧紧围绕教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以任务目标为方向,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实践操作基地为战场,以小组分工为依托,以职业规划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慧蓉,罗涛.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构建中职计算机专业高效课堂的应用[J].通讯世界,(12):310-311

[2]殷莉.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互助式教学法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16(9):85.

[3]曹亚红.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5(21):87.

[4]韦玲.互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11):107.

[5]金铁钰.互助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15(23):81.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极大地提高了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当下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人才培养相对比较缺少,致使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很难满足。为此,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时,需要在就业的导向下,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教学与就业目标脱节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培训中,由于不能有效地结合社会,导致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岗位实际需求,使学生缺乏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进入岗位后很难满足岗位需求,从而严重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课程设置与就业导向脱节

中职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且学生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其具体表现为课程设计单一且没有将就业导向的需求凸显出来,没有量化整个教学系统,未能针对专业实践性教学实施综合性管理。与此同时,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实践技能培训与市场工作需求发生了断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很难满足就业发展的需要。由此致使在整个社会市场运作知识体系中,学生很难适应就业单位的需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

1.就业导向的分析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性质,就业指导方向鲜明,采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现状将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性全面凸显出来,从而有助于就业需求和实际教学之间矛盾的更好解决。“就业导向”旨在帮助中职学生毕业生更好地获取就业岗位,在实际培养中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然后依据岗位需求来构建相应的教育模式,并更好地应用各方面的细节,如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及办学质量评价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2.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一直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重点侧重于教材内容方面,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便足以应付考试,如此一来尽管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严重不足。为此,在就业导向下,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对市场上的人才需求进行积极的探索,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整合与优化,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教师需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指导学生充分掌握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把握就业导向,推行目标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教学模式会极大地改变。在教学理念上,通过就业导向教学方式的构建,可以在各个方面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就业服务和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的培养,如内容和专业设置、课程辅导、技能训练、教学方式等,然后依据企业组织、社会市场和具体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重建人才培养方案、辅助学生制定最佳学习方法、明确技能训练目标。在分析计算机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对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如网络调查、实地走访和市场调研等,这样能够辅助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认知自身的知识漏洞与技能缺陷,清晰地指出社会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先进的教学计划,满足当代社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

4.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该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在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与培养,确保学生在认真学习综合技能的过程中强化训练技能,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意识,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训练的同时能够促进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过程中紧密融合创新实训模式,协助学生构建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针对性、工艺性与设计性的显著增强,如实验教学、模拟教学、演示教学等,强化实习基地和企业之间的连接,确保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此有助于促进企业有效管理模式的形成,最大限度地共享教学资源。此外,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使本校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测。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日常教学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例如,在完成“Excel函数”这一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内容的重、难点设计与之有关的操作题目,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这一题目。通过定期测试,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而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要协同本校采用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可以融合“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实际的工作内容来深入检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做好铺垫。

5.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的总体素养和职业技能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需要提高其整体素质,而且这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手段、市场化知识的构成密不可分。为此,在教师的引进程序上,需要将其本身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着重凸显出来,为更好地吸引人才,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招聘方式,如公开招聘等。同时,推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帮助教师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如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心理需求等,全面地传授知识,实现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并形成一定的应用能力。

6.校企联合办学

相比较于重点本科院校,中职院校与其存在的差距很大,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国家资金的支持。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实现对教学实践场地的建设和相应实践设备的购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然而,中职院校当下资金渠道狭窄,由于缺失资金需要停止对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的完善。基于此,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实践场地的建设可以由企业出资,以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并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院校要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单位对计算机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听取企业工作人员的建议,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天赋,删改陈旧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合理安排实践与理论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如在开展CorelDRAWX4课程中的椭圆形工具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制需求,在用于绘制椭圆和正圆、选中椭圆、属性栏上将其相应的设置选项显示出来,以此对椭圆进行调整,如大小、类型、文字环绕、轮廓宽度与旋转角度等,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同步独立地进行操作,学习矩形和椭圆工具组,并完成相关实例的制作。另外,教师通过实例中其他操作工具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更加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

7.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在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当代教学方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优化课程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科学地培养学生并帮助其顺利就业。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开设选修课程,通过技能训练内容的增加,保证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参与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自身的职场竞争力。8.实施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中职院校为保持教学与就业导向一致,便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此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对象,教师在分解教学项目时采用示范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然后学生需要动手实践来探索项目,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确保能够及时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机会,可以在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独立地设计一款简单的小游戏,过程中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在小组成员的全力合作下顺利地完成该项任务。

三、小结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升专业技能与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谢喜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2]吴丽云.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0(6).

[3]王俊杰.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4]张海芳.浅析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速读,2014(5).

[5]史东蕾.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J].职业,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