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整合实践的反思论文
- 文档
- 2024-06-04
- 123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整合实践的反思论文,本文共1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文教学整合实践的反思论文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要实现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教师作文素质有待提高, 亟待改变学生作文的文风,教材编排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为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政策不能制约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 整合反思
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整合实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遇到许多的困惑。一直在困惑中不断地探索。这种困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依然存在着。为此,有必要对作文教学整合实践进行反思,以便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整合,实现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1.作文教学,教师的作文素养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作文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受教师的写作水平、个人素养、思想观念等的影响。为什么同一篇作文,不同的教师会给不同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差距很大?这很大程度受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容易造成错误的或者是朦胧的作文行为导向。今年,辅导学生参加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联合举办的“新童谣、儿童诗歌”征集活动。学生写了大量的作品。在学校里,教师们对这些作品的评价都不一、而得到老师们好的评价的作品竟然没有在这次比赛中获奖,被遗忘的作品《青蛙歌》竟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等到比赛获奖消息传来,教师们才如梦方醒,对《青蛙歌》仔细的分析,才感觉到这首歌确有许多优秀的地方。这说明,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偏差的。这种评价的偏差不仅存在于重大的作文赛事中,特别普遍存在于平时的成绩测试中。常在期中和期终考试阅卷中出现好的作文得低分,而抄袭、生硬模仿的作文得高分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了损害学生的利益,也为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和障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与老师的作文素养有直接的关系,与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教风和文风也不无关系,与应试教育“分分分是命根的”管理影响分不开。基于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写作水平,端正中小学教师文风、作文教学的教风便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如若在这一方面进行实践操作性的研究,并在政策等方面支撑,作文教学整合的路将会更加的宽广。
2.亟待改变学生作文的文风。
二十年前我在一所乡中心小学任语文教师。当时学生想抄作文根本没途径,因为没有可抄写的作文选供他们抄。他们所写的作文大都是自我发现,自我心灵的抒发……时至今日,学生的作文抄袭之风盛行,大有无法遏制之势。每次接任新的班级(一般从三年级接任语文教学),总是发现学生作文抄袭现象,而总是下大精力对这种抄袭行为进行纠正,总是收效甚微。细细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小学是作文起步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缺乏,作文基本常识也几乎是零。对于仍处于应试教育管理环境中的他们来说,抄袭无遗将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其次,大量的作文选为学生抄袭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这些作文选有的不泛为学生作文中的精品,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生作文基础上教师的再加工。加工过的学生作文几乎失去了童真,语言也趋于成人化了。这些作文一旦被处于作文最低级阶段,渴盼考高分的小学生们阅读,加上作文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家长们的趋分不良心态以及没有制止和控制这抄袭行为的有效措施,作文选必将成为他们抄袭或模仿的范本,且有蔓延的趋势,至今仍表现出很强的势头。因此,切实转变小学生作文观念和扭转不良文风迫在眉睫。
3.教材编排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为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提供更宽松的环境。
教材编排应该充分地考虑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以儿童生活为主要素材,即便是历史性的或是儿童陌生的,也应该以儿童的特点为圈改编,使其适合少年儿童接受。教材编排还应该预留足够的时间,让教师教学有时间的保障。作文教学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完成的,往往要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参观、游览、动手制作等相配合。如果教材编排内容多,时间短,一不利于教师教学,使作文教学就像夹生饭一样,半生不熟;二不利于学生的作文,对于处于作文低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作文经历必将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又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初次作文的夹生将让他们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厌作文的情绪自然而生,将是一个无法改变的顽症。反之有时间的保证,学生作文将更加的宽松,兴趣将会更浓。本人在95年开展的直钩钓鱼作文全程教学(见案例),就用了四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的那种激情,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至今天令我难忘。可是把此教学的方案送去评选时却遭遇了冷落。原因是课时不符合大纲两课时的要求。而要是按照两课时来教学,是无法达到如此效果的。
4.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还很落后,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本人长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对中小学的管理现状令人痛心而无耐。主要表现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低,前几年,中小学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中小学校长一心为钱而忙,忽视教育教学管理,对教育教学研究只搞形式,这对作文教学的研究自然也是有一定影响的;管理的制度不合理,有的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不仅予肯定,反而想方设法打击,如: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正规的征文比赛,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可是获得的成绩如在报刊发表等,学校不认可,在职称评定和学校评先进中也不算数。这些管理的行为已经与新课标的有关理念和有关政策相悖,是作文教学整合的一块绊脚石。因些,加强中小学校校长的选拔工作十分重要,应该将那些教育教学行家提拔到中小学校的管理队伍中来,让中小学真的的姓教。这样的管理环境中,作文教学整合才会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5.政策不能制约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
教育政策是为了为了保障教育有序和更好的发展,对维护师生利益,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国家未来的富强都是有必要的。但是政策的制定不能限制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对教育政策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片面化。这将直接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僵化甚至被禁锢,走上应试教育老路。举几个现实例子来说一说。
教师没有权力组织学生订阅报刊,只有上级主管部门才能向学校向学生推荐。往往推荐的是主管部门主办的报刊,又是班级人手一册,组织订阅了也不组织使用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不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因为:
(1)少儿报刊不是教材,没必要人手一册,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少儿、课外阅读应该广泛,单一的阅读势必造成课外知识的单一;
(3)少年儿童思想活跃,爱好不一,他们有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书目的自由;
(4)教师教学的风格也不一,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行为的默契,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教育教学是需要大量素材来支撑的。
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教学不能再坐井观天式,必须搜集和使用大量的材料来辅助教学,而这些材料的来源一大部分要来自适全少年儿童阅读的报刊中。当然,有的教师向学生推荐报刊书目是为了挣点外块,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教师还是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而为之的。关键是我们的政策和管理。做为一名教师,连最起码的教育教学份内的事儿都不能为之,还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约定束成,可想而之,教育教学的自由空间会有多大。为此呼吁:给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空间。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反思论文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丰富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为新奇、全面和直观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起来,打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进行了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含义
1.1现代信息教育的重要特征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信息教育不再将计算机作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呈现工具,而是要将计算机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发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和超文本链接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含义
小学英语教学的教育目的是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也就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资讯技术,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新奇和有效。
2.1促进小学英语教学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整合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其技术还应该成为课堂重要的教学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对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能力,还要能够整合、选择和创新信息资源。小学英语教师要能够选择和优化各种新型设备,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为基础,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特长。
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本文主要从小学英语的英语单词教学、英语课文教学、英语复习课程教学和英语课堂游戏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在这四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1在单词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其喜爱新鲜事物,不喜欢枯燥、重复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要尽量避免枯燥的单词记忆,以免让小学生感到厌烦,影响课堂的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单词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英语单词,并配以色彩鲜明的实物图片、标准的英语读音甚至英语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笔者会将每个单元的单词表制作成一个PPT,每一个单词都用鲜艳的颜色标示出来,并配以实物图片和准确的发音,让学生看图片、听读音并进行跟读。当学生学会一个单词之后笔者还会对该单词进行扩展教学。例如江苏译林英语新教材中“clever”这个单词,由于该单词比较抽象,笔者就在该单词的PPT页面上画了一个“聪明的一休”这个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标准发音,让学生跟着图片的闪动进行跟读。当学生掌握“clever”这个单词之后,笔者又提出“clever反义词是什么?”进而再点开PPT画面上的反义词链接,链接到“foolish”这个单词的学习。这样的单词学习方法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看、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标准的发音,并且通过动感的节奏、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拓展英语单词教学的课堂容量,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3.2在课文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课文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进行跟读,由于课堂教学但形式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自主化、多样化的进行呈现,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降低小学生的认知难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教学,笔者就将课文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来开展教学。笔者采取了一边逐句朗读课文,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情节片段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并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来理解课文的意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表现出对该故事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朗读环节,笔者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之后再逐一播放刚才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根据每一幅画面来描述一个课文情节,最后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完成课文的朗读。
3.3在英语复习课程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复习课是小学英语学中一个重要的课型,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然而传统的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这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而对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复习教学的教学节奏,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锻炼。
例如笔者将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3的单词制成一个PPT,每张图片都包含着一个单词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实物画面,或者是内容提示,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笔者还采取了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来参加看图说单词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说得又快又准,使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 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学习内容的印象。
3.4在英语课堂游戏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课堂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技术可以极大的丰富游戏的内容,是课堂游戏与英语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Author ware等软件开发新的课堂游戏,不断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游戏体验。例如在译林英语新教材3A Unit1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主要人物,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与周围人打招呼,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能够拖动游戏人物来到不同的场景中,并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人物的名字,并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学生对于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失败的学生还要求反复玩这个游戏,直到全部答对为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改变了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节奏更加活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爱云.将趣味游戏活动置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宁夏教育科研.(01)
[2]刘凯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版). (03)
[3]律美凤.身临其境乐在其中——让情境教学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学周刊.2011(10)
教学反思实践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作者三年来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实践,简要提出了教学反思的主要环节,教学反思对自我提升的具体作用以及教学反思实践中出现的困难与对策。
关键词:教师 教学 教学反思 自我提升
从9月到9月,笔者尝试着对自己所上的课进行反思。通过具体实践,笔者归纳出教学反思的四个环节,包括行动实践、行动回顾、分析与评价和重建。
行动实践。作为教师反思对象的行动,可以是某一堂具体课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模块,一个学期甚至数年的教学。不仅包括外显的行动本身,也包括行为背后行动者的观念或知识基础。
行动回顾。行动者即教师收集自身教育实践的资料,如教案、课堂实录、学生反馈、他人评价等。
分析与评价。行动者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作出判断。评价时,不仅对教育观念或教育实践中“有问题”的部分作出评价,也要对“好”的部分作出判断,并将优秀的部分保存下来,确定为教师的个人理论。
重建。重建包括深层的教师观念的重建和技术层面上对教学设计的重建。重建的成果既可以是更自觉地对原则性知识的厘清和概念化,也可以是对下一步实践中技术层面上的改进。
下面谈谈笔者是如何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反思的。
一、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于对教材处理不当,或对学生实际把握得不准确,或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而造成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或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地进行反思,就可以找出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教学设计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We need to protect animals(初二上)一课中,按现有教材的编排,先让学生根据一个句子猜测这是什幺动物,再让学生听一段材料,简要回答Which animals are in danger?然后直接进入一段较长的对话,学生听一遍就回答五个问题。按这个教学设计来操作,学生普遍感到有难度,有沮丧情绪。课后我马上进行反思,征求学生意见,认为没有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原因就是学生虽然事先预习过生字词,但遗忘率很高,抓不住句子,自然就回答不出问题。在上另一个班的时候,笔者及时改进教学思路,在听答这两个环节前,增加了与学生讨论的环节,讨论内容紧紧围绕对话,刻意增强学生对生字词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听完对话内容后,很快就能找出课后题的答案。
二、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反思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往往需要各种理论原理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经验,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非易事,所以进行反思不仅要凭借自己的经验,还要凭借别人的经验。
有一次笔者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初一上),笔者把课设计得非常花俏热闹,设计了很多诸如拍卖、填新词唱老歌等学生活动,自认为这节课一定会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在课后反思环节中一位资深老教师毫不客气地指出,教师说课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具体操作起来,凭初一学生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词汇量,能顺利地完成这些高难度的活动吗?笔者从沾沾自喜中惊觉,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哗众取宠的表演,教师应始终注重开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最终学生学到了什幺,方法手段不是主角,而是为目的服务的。
如果提倡在教师间进行合作反思,如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讨论交流、师徒结对等,帮助对方发现问题,尤其是通过观摩专家的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必将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传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而现在的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与研究,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应是一名学习者与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理论头脑。笔者坚持做到每学期系统地读一本科学教育理论专着,坚持加大教改信息吞吐量。教师还要善于养成研究的头脑。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的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我们要把工作岗位当作研究岗位,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都要十分敏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从现象中找出本质,总结规律。反思性实践是教师研究的最好的方式,教师要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初一学生学英语的困惑,初三学生学英语的'消极心理,撰写相关论文,在理论上得到提升。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深感要进行有效的反思是个艰难的过程,教师在反思时通常会遇到如下困难:
1.教师缺乏足够的清晰的材料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回顾
教师本人将自己的“印象”或“感悟”记录下来,这只是一个侧面。教师完全依赖它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难免有所缺失,时间久了,很难跳出“自我”。因此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间的零距离合作,鼓励听课教师将自己的听课笔记借给上课教师用,这样就可以为上课教师提供更好的了解“别人眼中的我”的机会。如果有条件,学校可为教师提供日常教学的录像服务,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全面完整的自我反思的素材。
2.教师缺乏教育评价素养,因而难以对自己的行动及结果作出正确深刻的判断
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评价能力,没有较深刻的评价,就谈不上有价值的重建。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界对于评价的理解还比较狭隘,这种狭隘的评价观使我国教师的评价素养普遍低下。学校管理者应该考虑在这一方面给教师多创造些继续教育的机会。
3.教师不习惯将反思日常化,并使之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
人都有惰性,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教学反思贵在坚持,而不仅仅是某个时期或为某个特定目的而采取的一次性措施。学校管理者应努力促成教师反思日常化,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合作的反思氛围,鼓励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收集自身实践的资料,使之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
结语
尽管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坚持教学反思,必然会让一个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乃至教学水平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种提升不仅是教师个体的自我提升,从宏观来看,也是整个教师群体的素质提升。
整合周边资源创新教学实践论文
本学期第一个活动主题是《商品的包装》,主要让学生了解包装的分类、材料、和处理方法,这些资料通过网络搜索很快能找到,那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采访、调查来获取这些知识呢?
首先,我设计了一张家庭物品包装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物品包装的名称、材料、用途和处理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提出二个问题:你家的物品包装一般是如何处理的?你最喜欢哪一种包装?为什么?
第二,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对商品包装进行分类统计,借助思维导图优化思维的功能,对商品包装进行探究。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在开题课上,师生共同在黑板或纸上画思维导图,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对亲戚、邻居进行采访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采访的基本常识,我邀请六1班的优秀小记者帅小凡同学为大家讲述自己外出采访的经历,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采访时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做?通过帅小凡同学的现身说法,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我还积极鼓励学生向她提问,如第一次采访时当时心情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家庭和学生资源,让学生在家庭的协助下,对家庭物品的包装进行整理,还可以对自己喜欢的包装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给大家分享。据我了解,学校有12名同学在参加校外的小记者培训,帅小凡是他们中间的优秀学员,经常被培训老师带着出去采访,对采访有较好的实践经验,请她来做小老师辅导效果会更好。另外,我们在活动中可以应用一些最新的学习方法。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指导中,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实践探究搭建平台,要根据活动主题,有效整合周边资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浅谈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整合大学论文
一、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的思路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学习的自觉性及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我们整合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时要掌握以下四大原则:
(一)不要过多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要突出实践知识点。
(二)不要过多地设计较难的会计业务题目不暇接,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设计小型企业比较通用的会计业务,如货币资金收付、薪酬业务核算、材料业务核算、固定资产购买处置及折旧业务核算、产品销售业务核算等。
(三)要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核心,重点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工作适应能力。
(四)各项业务要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不能业务之间断裂,让学生形不成会计的完整核算体系。教高(20XX)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这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时,突出“工学结合”就是把现场真实的会计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册搬到学校,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结合。“加强实训”就是从会计岗位需要出发进行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岗位技能培训,会记账、会算账、会用账,走入社会工作时能顶岗。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的设计
(一)以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线
根据财政部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岗位可归纳为十类:1.出纳岗位;2.工资岗位;3.材料岗位;4.固定资产岗位;5.成本岗位;6.销售利润岗位;7.资金证券岗位;8.往来结算岗位;9.总账报表岗位;10.会计电算化岗位。考虑到小企业不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工资的核算已扩展到整酬核算,上列十大岗位在高职院校可简化为九大岗位:1.出纳岗位;2.薪酬岗位;3.材料岗位;4.固定资产岗位;5.成本费用岗位;6.销售利润岗位;7.资金总账岗位;8.会计报表岗位;9.会计电算化岗位。
(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与会计岗位的融合
我们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级培养计划确定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有:《出纳实务》、《财产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总账会计实务》、《财务报表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将这几门会计实践教学课同会计岗位训练结合的具体设计如下:
1.《出纳实务》课程和出纳岗位融合:处理“出纳实务”和“薪酬实务”,包括:库存现金收入业务的处理;库存现金支出业务的处理;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务处理;库存现金、票据及印章的保管;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处理;银行存款支付业务的处理;银行结算方式和有关业务的办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务处理;薪酬记账;薪酬记账的凭证和复核;工资发放业务;工资总分类账的登记;工资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2.《财产实务》课程和材料岗位、固定资产岗位融合:处理“材料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包括:材料凭证的填制和复核;材料实际成本计价业务的处理;材料计划成本计价业务的处理;材料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材料账的核对;固定资产凭证的填制和复核;固定资产购进和处置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财务处理;固定资产及折旧总分类账的登记;固定资产及折旧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固定资产账的核对。
3.《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和成本费用岗位融合:处理“成本费用业务”,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的登记;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编制;产成品收入汇总表的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管理费用明细账的登记;财务费用明细账的登记;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管理费用表的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的编制。
4.《纳税实务》课程和销售利润岗位融合:处理“销售业务及纳税业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各种税收业务的申报和缴纳;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的登记;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的登记;销售费用明细账的登记;应交税费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明细账的登记;营业外收支明细账的登记;各种利润的计算;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业务的处理;利润分配明细账的'登记。
5.《总账会计实务》课程和资金总账岗位结合:处理“借款业务”、“往来业务”、其他相关的“总账核算业务”,包括:短期借款业务的处理;长期借款业务的处理;银行利息收入与支出业务的处理;银行借款明细的登记;应收款项业务的处理;应付款项业务的处理;往来结算总分类账的登记;往来结算的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往来结算账的核对;其他相关“总账核算业务”的处理;总分类账簿的设计与登记(含“科目汇总表”等核算形式的应用)。
6.《财务报表会计实务》课程和会计报表岗位结合:练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包括: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应交税费明细表的编制;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的编制。
(三)《会计岗位技能训练指导书》的编制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岗位各项技能,应编制出版《会计岗位技能训练指导书》。指导书一般应包括:会计各个岗位技能的知识点阐述(附财政部相关法规制度);各项会计业务的流程(有文字、图形和说明,并突出与各有关部门的业务、手续联系);需要填制的各种原始凭证、分配表、汇总表;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岗位技能考核算测试题与答案。
关于实践与反思的教学论文
这是一个弘扬个性,注重人格和主体回归的人文时代,这是一个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创造教育时代,这更是一个以信息多元易得可选、教育更趋向民主理性为特征的后喻文化和网络教育时代。这样的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传承作用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化发展,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师,如何在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与超越,是我们不断地追求。记得刚来幼儿园是三年前的事情了。我接的是一个大班,这个班的男孩们特别地顽皮,尤其是以三个男孩为首的,他们是我园的“风云人物”。人们都说顽皮地孩子都是比较聪明的,的确,在他们身上尤为显著。刘佳,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欧阳海平,想象力丰富、能词善辩、能一口气念完一整篇故事。姚唯奕,能说会道,讲故事绘声绘色,是刘佳最好的朋友。他们三人无论是学什么本领都是率先完成的。于是他们会想出各种方式来戏弄其他小朋友,我的耳边不时传来小朋友的抗议。这时我往往让他们三人坐回位子,告诉他们不要影响其他人。过了没多久,位子上早已没了踪影。一次、两次、三次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中,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该怎么办呢?我试着表扬他们本领学得棒,继而请他们帮助其他小朋友。没想到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三个人安安静静地做起了“小老师”。一次、两次、三次、甚至n次失败,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
每经过一次失败你的进步相应增长一分,离一百分也就近一分。人往往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反思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不及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我时刻关注幼儿,关心幼儿的发展;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关心自我完善,努力以自己的生命之光启迪孩子的心灵,为自己的生命能与众多儿童的生命一起闪光而感到自豪与满足。首先,我经常会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前一次的活动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与孩子亲近尊重了孩子的发展;是否适时的介入活动,有效的引导幼儿;是否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出了及时的反馈……除此之外,我还会对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表现进行估计,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会怎样,是否会出现比较激动的场面,一旦出现该怎样较好的引导;回答问题时孩子会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等。其次,我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活动中我常常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调整。如在活动“全家福”中,一开始孩子可能有些紧张,活动氛围较严肃。发现这一情况后,我觉得可以适当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气氛活泼一些。
于是,我就马上把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我的家有几口人”加入到活动中,通过歌唱活动调动气氛,使孩子们不再感到拘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为之后的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活动氛围。再次,教学后的反思更是重要,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对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恰当、与孩子的关系、眼中是否有每一个孩子、指导策略是否正确、对孩子的表现问题是否及时反馈等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缺点,使其成为今后活动 我深知只有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实践并通过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策略,积累经验,才能加深我们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迅速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评价等专业水平。此外我也经常地反思自身的实践,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自觉深入地带着问题去教学,去研究,去反思;养成带着问题去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和反思的习惯,自觉地由关注教学情境,重视自己的教学表现,转向关注幼儿需求,逐步形成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对接论文
一、引言
现阶段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多从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等微观角度出发,针对某一具体的专业类别进行,而从技能竞赛视角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整合研究,这与现阶段实践教学中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技能竞赛的现状背道而驰。在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下,我们借助技能竞赛平台,整合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整合对接视角开展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既有利于提高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又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在技能竞赛中履行职责,推动教学管理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国内外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对接研究现状
研究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首先要理解技能竞赛的渊源和举办技能竞赛的初衷。国外技能竞赛主要以世界技能大赛为代表,其目的是通过成员间合作,促进对新技术和高标准竞赛带来的重大贡献的全球性认知,最终达到经济增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其宗旨是推广职业教育及实践训练。国外实践教学通常在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予以反映,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课程为代表,以企业实践技能培训为主、职业学校实践理论教学为辅,校企分工协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种形式: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代表。按照国家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制定、国家培训局审定后颁发的行业培训行为标准,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按照能力要素、行为标准、证据指南进行关键能力分类和分包。
第三种形式: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国际劳工组织模块式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模式为代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技能目标为核心,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岗位职能,通过培训需求评估、职业技术规范、技能分析,完成职业技能培训目标。
国外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通常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行政立法。比如韩国颁布的《技能奖励法》,通过科学化、程序化、系统化的规则制度培养技能型选手,将实践教学通过立法途径予以推动。
第二种途径是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职业教育体系将实操型技能竞赛融入实践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体现实践教学特征,将实践教学通过教育体系予以推动。
第三种途径是企业与行业协会。通过企业与行业协会提供的设施和设备,完成实践技能实操实做,将实践教学中应达到的技能标准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予以推动。国内的技能竞赛主要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代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政府主导,立足于社会经济助推器的角色定位,推动政、校、企合作办赛,校、企、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实践性技能的全面发展。
国内实践教学通常在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予以反映,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三段式课程模式为代表。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教育,但并未实质性的突破以学科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框架。
第二种形式: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平台式课程模式为代表。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现知识能力观,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以利于学生发展和职业更换。
第三种形式: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为代表。在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分析的基础上,将课程组合成各种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我们通过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主流检索引擎进行查阅,国内同类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技能竞赛角度研究实践教学和从实践教学角度研究技能竞赛两个领域。
近年来逐步呈现将技能竞赛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研究的趋势,相关文献共检索出103条。关于国内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的研究,现阶段比较主流的学者有:从制度层面研究的史文生认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校企培养模式等造成影响,需从构建原则、目标、安排、措施等方面加强技能竞赛的可持续发展”;从运行机制层面研究的陈利认为,“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应将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在技能竞赛和实践教学改革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从发展层面研究的彭年敏认为,“分析技能竞赛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进技能竞赛朝良性方向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从教学改革层面研究的张寒明认为,“开展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专业课教材、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训练体系”。
检索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国内同类项目的研究80%都是以某一个专业或某一个学科大类为例进行技能竞赛或实践教学的探讨,而从宏观角度开展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研究很少,即使从宏观角度研究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也很少考虑到二者在整合过程中的融通与对接。借助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建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的评价模型,利用指标参数评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融通与对接后效益的研究几乎没有。
三、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对接影响因素
由于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涉及学生、学校和企业三个主体,在规划设计时需考虑三者间谁为引导、谁为反馈,从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角度进行设计,既要立足于技能竞赛角度考虑紧贴企业生产实际,注重培养参赛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协同考虑情景、协作、会话和意境等要素,正视实践教学与岗位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探寻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的影响因素是开展设计的首要考虑环节。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设计是按照学习环境设计整合要素,以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为目的,以实践实操技能训练为融通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竞赛管理方式对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机制进行探寻。我们按照目标倾向的角度,从理论基础层次推演到高阶段思维能力反映实践教学复杂度,依次历经岗位思维能力、模拟真实场景、实践认知工具、实践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评价五个层面,分别从讲授、指导、实操到建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反映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过程中二者的内容交叉性、实践互补性和融通协调性。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是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新型认知反馈与融通途径,无论是传道身份的教师还是学习身份的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效能工具、信息工具、情境工具、交流工具、认知工具和评价工具,将所学的内容从人为的抽象转向为真实的`情境,反映实践操作具体业务的真实情况。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设计需从理论、讲授、实操和建构层次上考虑教学难度维度、市场需求维度、岗位真实维度、竞赛模拟维度、实操技能维度、教学投入维度对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的影响,综合反映效果层面的技术应用观。
四、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对接指标与评测
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整合需充分考虑教学环节如何在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岗位应变能力五个方面的交叉融通式培养,在实施技能竞赛或实践教学的同时需能够兼顾学生基本素质、岗位素质、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衡量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成功的评价标准。我们根据目标层次推导整合特性,根据整合特性设定整合指标,根据实际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将整合后的一级素质指标细化为二级技能指标和三级能力指标。
五、结论
从整合对接角度开展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是在校内实践向校外实践转变契合、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宗旨契合、分步发展与循序渐进趋同契合的基础上开展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思路设计。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训强技的融通策略,不断地积累、总结、分析和挖掘技能竞赛的成果,在充分考虑二者整合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实施整合步骤、设定整合指标和开展整合评测,完成教学标准与竞赛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竞赛内容对接、教学评价与竞赛评价对接,对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产生检验作用,对专业教学改革产生导向作用,对职业教育学生学技成才产生激励作用,对实训基地建设和产学研集合产生推动作用。这既有利于提高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又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在技能竞赛中履行职责,推动教学管理部门加快职能转变,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为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将是新课程目标实施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一、可以提高数学教师本身的素质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数学意义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者。在此情形下,教材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已,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唯一源泉,更多有价值的知识需要学习者经过主动探索才可能获得。由此,教师的舞台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一本教案、三尺讲台”的传统模式,教师的知识储备也不再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必须把一桶陈旧的水换成“一潭新鲜的活水”。网络时代呼唤综合型教师,迫使每个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并不断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才能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相适应,成为一个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知识更新的紧迫感。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大多数教师因工作繁忙交往少,造成生活面狭窄,而网络恰恰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展示给教师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世界。教师们需要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无所不有。教师们与名校、名师零距离接触,从中吮吸着新知识及教学的精华。
当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别人的教学设计———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现代科技元素于一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笔者才发觉一支粉笔、一付三角板、一面黑板的数学教学的确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水平。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跟上信息技术的潮流,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这门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学校鼓励教师个人自学,同时采取培养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与公开课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途径,使教师们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学校先从数学课题组成员开始,然后普及到全校各科教师,由刚开始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用多媒体上十节课,到现在教师争着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亮点了。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如何解决抽象与具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矛盾,信息技术的利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函数的概念很抽象,教师在课件《函数的概念》的制作中,先适当地运用动画和声音调节学生的学习氛围,再利用计算机的互动性,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动画把图象、表格及图表反复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会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性,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易于突破知识难点。在抽象的数学教学领域里,对于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成为教师教学的棘手问题,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将难点迎刃而解。例如,讲函数y=ax2与y=a(x+k)2+h的关系,学生不好理解。在设计这部分课件时,屏幕上出现函数解析式,计算机动画就会显示相应的图形,再把函数用动画平移,完成图象重叠,并反复播放,使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函数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它们特征的理解,突破了函数中这一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三、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的学习中占很重要地位。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应用多媒体整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面黑板,在40分钟内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基础好的同学是“吃不饱”的,利用多媒体可解决这一难题。在数学教学中一般一堂课制作五至八张幻灯片,用程序连接的话可达十张至更多幻灯片,还可以用网络连接其他课件,使课堂上知识容量加大,高效地使用课堂时间。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时,教师必须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繁琐的两步,非常费时,教师几乎很难分出更多时间去讲解性质。而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利用计算机可以很快的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避免在课堂上的大量板书,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但课程整合现在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并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及其它学科的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并为其服务。
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论文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的诞生,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在作文教学中,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思考与探索,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具体地说:从一年级写话训练到中年级的正式开始习作再到高年级的“篇”的练习,都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训练。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 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路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于上述现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对第二学段,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正是“自主性学习原则”的基本体现。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作文教学活动,我注重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作为教师,要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想到,无论习作的水平如何,这毕竟是学生倾心倾力之作。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充满个性的观点、思想、心理,教师要真诚相待,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要给予肯定、鼓励。哪怕是过激的、偏颇的,我们也要在注意保护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善意的、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在学生改进以后,同样加以肯定和鼓励。
二、广辟途径,持之以恒,强化巩固。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仅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1.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我在指导学生训练时,注重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设计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录音作文——作文与声音的美妙结合。 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广播、电视或现实生活中的一段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听之前,教师将听录音的目的、要求交代清楚。由于学生对声音的不同理解,以及理解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图画作文——作文与美术的巧妙结合。与看图作文所不同的是,图画作文的图不是教师给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幻想,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画,写成一篇文章。这种作文练习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画,自由地写。如让学生想象后的家乡变化、家庭变化等。此外,表演作文、实验作文、活动作文,都可作为作文个性化训练的好形式、好方法。
2.开辟多渠道、多类型的训练形式。
作文教学打破了课堂的限制,步入五彩缤纷、无限广阔的社会,一定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
学写人物传记。 我曾经要求学生练习写家里所有的成员,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以传记的形式记叙所写的人物,在写每个人的时候,都要根据自己的了解给每个人概括出一个鲜明突出的特点。结果,学生的习作让我非常感慨:学生的思维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力是如此的无止境。
写想象作文。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的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想象作文训练上,我曾做过这样一些尝试。
(1)看物想象:依据直观性、具体性的事物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面对一个小小的地球仪,面对学校的规划图,看着厚厚的大雪,看着一张获奖证书等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2)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3)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我将……》、《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学写童话、寓言故事。 童话、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时应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幻想以及独具个性的创造力。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博览会,是学生尽情发挥的舞台。学生创作的一篇篇充满童趣,而又富有一定生活哲理的习作,让人赞不绝口。如《垃圾箱的自述》、《铅笔盒里的悄悄话》、《粉笔?黑板擦?黑板》、《课桌椅的哭泣》等。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训练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有效的训练途径。特别是日记中的个人的秘密,心底的话语,无不是学生个性的极好表现。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写日记,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以不断的经常的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巩固。 此外,写读书心得、编连环图画故事以及写说明文、议论文、通讯报道、专题小论文等也是很好的训练途径。 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训练,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表达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挥。
三、“作文个性化”训练的几点反思
1.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现时表现出来的知识、智慧、才能,并促使其不断发展,而且应当发掘学生身上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实践与体验的途径和方法,体验成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个性和创造力都能健康地发展。
2.发掘学生的优势和强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其精神生活丰富、充实。
3.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无疑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总之,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摘要:反思性教学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强劲的教学思潮。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界定了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概念,探讨了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分析了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的主要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以期为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把关注学习和行为变化的思想和行动整合起来的方式,因其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强劲的教学思潮。幼儿教师如果在教育活动中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其发展就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然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不容乐观,能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觉学习不断反思成为研究型的幼儿教师是很少的。基于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从教师的真实感受出发,探讨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为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省自照。是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起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产生的怀疑或困惑,是引发有目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目前,对反思性教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把反思性教学看作教师主体借助理智的思考、批判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批判分析的过程;第二,把反思性教学看作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第三,把反思性教学看作包括课堂情景反思、课堂实践基础反思、道德伦理反思三个层次;第四,把反思性教学看作对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的过程。以上观点分别从反思主体、反思对象、反思过程等不同侧面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涵义,如果将它们加以综合考虑,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画出反思性教学的完整图景。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主体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学改进,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它是一种要求自我发展的教学态度和意识,它既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目的。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学改进、以实现幼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二、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
1.幼儿教师的主体反思意识。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进步也是一次次的反思的结果。反思性教学又是由教师操作完成,而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的影响,所以,反思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体是否具有反思意识。笔者认为主体反思意识主要包括心理认同感、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反思意识与反思效能感这四个方面。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能够意识到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且希望通过组织反思性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提高。
在职业道德意识方面,教师态度不一。一些受访的教师表示,如有可能自己将离开幼儿园另谋职业。另一些表示,愿意从事幼教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于主体的自觉反思意识方面,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觉反思的重要性,基本上形成自觉的反思习惯。
在反思效能感方面,一般地,反思效能感较高,主体意识越强,越容易进入反思状态;主体职业道德水平越高,越有执着性与责任心,越会自觉反思;如果缺乏情感,就缺乏反思内驱力;如果缺乏反思意识,一切行为将都是纸上谈兵。
2.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指在反思性教学活动初始阶段,幼儿教师对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活动内容、活动准备的选择以及教育活动等环节的设想过程。 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以((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目标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要相适应,同时又能促进幼儿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而且又有助于拓展和提升幼儿的经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能为幼儿提供与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经验。第三,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围绕活动目标和教育内容来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投放的活动材料需安全、卫生,便于幼儿操作、观察、尝试、探索,要为幼儿做好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准备等等。第四,教育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要注意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有效性,每一环节所起的教育作用。
3.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幼儿教师设计教育活动和幼儿学习教育活动。
反思性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可重点反思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选用要适宜,要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第三,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要重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具有应变能力;能在观察和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计划等等。第四,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能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等。
4.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评价。关于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幼儿发展状况与活动目标的符合程度;活动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其次是教师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获得哪些提高等等。
1.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培养反思意识,就要使“反思行为”成为幼儿教师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和存在方式。在思想认识方面,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反思的行为和习惯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则需要幼儿教师针对要反思的具体内容,运用多种不同的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和实践。久而久之,作为行为主体的幼儿教师,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自觉反思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在心理上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这种意识会随时提醒幼儿教师对整个的教学过程保持一种应有的警觉,一旦有什么可疑点或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困难、问题便自然进入反思状态。
2.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探究能力。从根本上说,反思性教学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凡是与教育有关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幼儿教师进行反思的对象。幼儿教师要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反思性教学既强调师幼之间在课堂内的双向探索反思,也要求教师同伴之间在活动前、活动后进行更多的交流,反思彼此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以支持其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教学活动探究能力其实是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收集、分析、评价教学活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教学理论做出新的建构。这样幼儿教师在全面发展幼儿能力的同时,又使其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3.掌握反思策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幼儿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仅仅明确反思的涵义和内容还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幼儿老师还必须掌握一些反思的基本策略,知道应该怎样去反思。如:写日记、观看教学录象、同伴观察和教学研究等。同时,反思性教学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反思性教学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向实践学习,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对教育活动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要获得正确判断,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育功底,不断加强自身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
教学反思的实践与体会的论文
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可使教师改变多年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只能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逐步完善教学艺术。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在空气的教学中,要利用大气压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而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有关压强的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化难为易呢?我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最后决定以同学们熟悉的钢笔,胶头滴管吸水入手,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气体减少,水占有减少的气体的空间(即气体减少多少,水进入多少)。这样,通过对教学难点的反思,增强了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疑难,把本节课的难点变的浅显易懂。
所以,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对利用大气压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已非常理解时,我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水没有颜色,学生不易观察到现象,我及时调整方案,滴入几滴红墨水,效果非常好,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而用一张实验失败的照片分析该实验测得的值偏小的原因时,学生讲出了可能红磷偏少或氧气消耗得少。再也讲不出其他原因时,这是课前没有想到的,提示学生除了从药品和仪器方面考虑外,还可从什么方面考虑?学生还是讲不出。这时再提示:“我刚才为什么拿着瓶子转了那么久才打开夹子,为何不燃烧后马上打开,还要振荡?”这时学生受启发,想到了放热,要冷却。我想如果开始实验时,把教材上操作的关键词:立即塞紧瓶塞、振荡、冷却至室温等用红色的字重点突出,且先分析前面实验成功的原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变小,内外气压差把水压进瓶内。
可见,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最常见的、运用最多的一种反思形式。教学后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后反思既要反思成功之处,又要反思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反思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展数学课教学,教师须选择合理的生活情景用以展现数学问题,在课前预习时安排生活实际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课上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后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科是生活经验积累与总结的产物,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都可用数学知识介入解决,可谓“互为因果,不可分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兴趣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
在学习数学新知识前,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是这种预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如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讲授前,笔者就安排学生去公园和道路两侧实际调查所植树木的情况,并让大家设计记录表格,以便更好地记录自己调查的数据。通过实际调查,学生得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封闭图形的、一端栽树的、两端都栽树的),然后课上再学习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间隔长”和“间隔数”就容易多了。结合实际体验,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获得的知识有理有据,利于其整体知识的建构。课后延伸也要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五年级上册“关于分段计费的问题”一课后,笔者安排学生在课下计算出租车费用、电费费用、水费费用等,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景,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常用或是常见的内容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还能促进知识纵向与横向的迁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须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如多媒体音像的加入、课桌椅的摆放方式、花卉或卡通小动物的使用等等,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教室里干巴巴的学习,而是体会一个丰富的生活或玩耍过程。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教材的深度与宽度上加以补充,或是创造重组,使之真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买*票”与“彩票中奖”的生活情境,立即引起学生的深思。有的说“能中奖”;有的说“可能中奖”;有的说“不能中奖”;有的说“一定能中奖”。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交流和争论,同学们逐渐明白了“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的产生条件,以及各自的.不确定性。如此设计教学,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转变为兴趣盎然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充满乐趣的一次买*票经历,收获到了数学知识及其形成的整个过程。
三、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生活的积累,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收获了不少的可用经验,这些正是新知与旧知的桥梁与纽带。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探索推理求解的步骤,总结同类问题解决的策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教授六年级下册“利息”一课时,在笔者将例题出示后,没有直接启发学生数学思考,而是组织了一个讨论交流会,交流大家随同家长在银行存取款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存款的过程及意义;明白了存款和利率的种类;大致了解本息的计算方法。这些实践经验无疑成为了今天学习新知的有利铺垫,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学习就变得轻松自在,乐趣无穷。教师课后再安排到银行存压岁钱的小任务,对学生来说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数学知识,课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不论对多么高难度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其目的还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小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要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教授“长方形面积”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己测量教室的面积,看有几种方法。有的同学测量长与宽,通过计算得到答案;有的同学通过数地板砖的块数计算答案;有的同学将教室分割成多个小格数一数。总之不管哪种方法,学生都是自己动手动脑,确实做到了学以致用。再比如讲完“三角形面积”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安排了各种课后活动,如测量出红领巾的面积、三角板的面积、汽车后备箱里三角架的面积,以及自制一个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彩色卡片来布置教室等。再比如,六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笔者又安排了这样一个课后活动:学生自己设计统计调查表,记录家中每日丢弃的塑料袋数量,统计本学习小组内一周的塑料袋丢弃情况,估算这些塑料袋展开后的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地面?思考这些塑料袋对我们环境的影响有多大?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在生活中巩固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提高思维能力
按照课标的要求,数学课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比较,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而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无疑都离不开动手实践。例如,教学完“长方体”一课后,因教材内容比较浅显,仅是一些概念和计算公式,单单借助这些,还不能应对生活中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遇事考虑更加周全,也为表现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好朋友的生日要到了,我给他准备了礼物,现在需要做一个礼物包装盒,我拥有的材料是长2米、宽1米的彩色电光纸板1张,请问怎样裁剪才能得到一个容积最大的长方体包装盒呢(纸板厚度不计)?学生对此活动充满兴趣,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他们利用手里的纸片多次尝试裁剪,终于找到了答案。笔者又接着说:“如果这个礼物包装盒无需上盖,该怎样做呢?如果我需要先剪下10厘米宽1米长的一段做拉花装饰一下,又该如何裁剪?”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同时明白了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思维不能拘泥固守,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大千世界,奥妙无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动手实验操作,许多看似复杂繁琐的数学问题都会被我们利用巧妙的办法解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创设研究探索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让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回归我们美好的生活。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