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精选7篇)
- 作文大全
- 2天前
- 109热度
- 0评论
家乡还是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间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1
一个我眷恋的地方
东南之滨,波涛与微风共舞之处,坐落着一座宁静而富饶的城市——莆田。这方水土,既是我的故土,亦是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
莆田,蒲草之田,一个承载着生机与活力的名字。
当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这片土地仿佛被大自然温柔地拥抱,田野间绿意盎然,稻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生命的活力在此刻得到了最纯粹的释放。夏日的莆田,虽然炎热,但却孕育着无尽的生命力。海浪拍打着海岸线,发出一曲曲古老而又动人的故事,仿佛在诉说着莆田的辉煌与沧桑。秋天的莆田,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树,都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最丰厚的馈赠。而冬天的莆田,尽管寒风凛冽,却无法吹散人们心中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依然保持着那份坚韧与执着。这里的人们以海为生,以田为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城市的繁荣,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莆田是一个山海交织的地方。
在这里,山的坚韧与海的辽阔共同构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气质。丘陵连绵起伏,仿佛是大地母亲的温柔拥抱;而海域浩渺无垠,犹如天空的倒影,深邃而神秘。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海的呼吸,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而莆田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山海之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里的山,不同于北方山脉的峻峭险峨,而是呈现出一种南国特有的温润与秀美。丘陵地带,山地起伏连绵不断,犹如大地母亲将自己的子女紧紧拥抱在怀中,赋予了他们坚毅不屈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莆田的海,则以其辽阔无垠的壮丽景色与之相得益彰。面向海洋,心旷神怡,那片浩渺的水域犹如天空的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星辰变幻。深邃的海水,神秘莫测,承载着无数古今中外的故事传说,仿佛每一滴水都蕴含着无尽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每个清晨,当第一缕曙光悄然洒向海面,刹那间,整个海域仿佛被点缀上了无数颗闪烁的钻石,波光粼粼,璀璨夺目。这不仅仅是光的舞蹈,更是海的呼吸,是千年沧桑的沉淀,是岁月流转的印记。每一道涟漪,都在诉说着莆田海的故事,那些关于等待、关于坚守、关于希望的故事,代代相传,永恒不息。
莆田是一个古色古韵的地方。
兴化古城是莆田的千年古城,无数游人慕名前去庙前街感受历史的气息。在莆田那纵横交错、幽深曲折的老街巷中漫步,仿佛穿越进了一幅幅鲜活且历史悠久的建筑画卷。这些古老的街巷,作为莆田城市肌理的原始脉络,无声地诉说着从过去到现在的种种故事。每一座建筑,每一处角落,都在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莆田历史的风霜雨雪,刻画着这座城市沧桑变迁的每一道印记。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莆田人世代相传的记忆宝库,承载着无数莆田人深深的情感寄托。漫步其中,可以想象着每一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感受到每一个故事的温度与气息。无论是市场摊贩的叫卖声,还是深宅大院里孩童的欢笑声,亦或是街头艺人的悠扬琴音,都仿佛在青石板和木雕窗棂间回荡,让人在这流转的光阴中沉醉不已。闲暇时刻,我总爱登上古谯楼,俯瞰城市的车水马龙。点上一碗盖碗茶,听着悠扬的乐声在耳边回荡…
莆田是一个虔诚至信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湄洲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它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信仰的圣地。每当晨曦初露,湄洲岛上的妈祖庙便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信众。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在妈祖像前燃一炷香,许下一个心愿。妈祖信仰已深深根植于莆田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信仰不仅是对海上安全的祈愿,更是对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在妈祖庙的香炉前,我目睹了无数虔诚的面孔。他们或闭目默念,或低声祈祷,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妈祖的敬仰和感激。这种虔诚和至信不仅是对妈祖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人性中善良和美好的坚守。湄洲岛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妈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莆田的文化内涵,更激发了人们对于信仰的无限遐想。在这里,信仰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走在湄洲岛的沙滩上,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它像海风一样无形而强大,能够温暖人心、激励前行。这种力量不仅让莆田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坚韧不拔,更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和净化。这里的人们用信仰书写着生活的华章。湄洲岛作为妈祖信仰的圣地,见证了无数信仰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愿这种虔诚和至信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支撑莆田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莆田是一个余音绕梁的地方。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它依然鲜活如初。它不仅是莆田的地方戏种,更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剧本内容,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在莆田,每逢重要的节日和庆典,莆仙戏的表演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小时候我常被家人抱去听戏,奈何大多只是在一旁瞎跑吃零嘴,最在意的便是卖糖葫芦的车来了没,慢慢大了,也能明白其中的情节,知晓了哪儿有唱戏,便会搬着椅子在台下坐着,听的越发入迷。戏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画着浓郁的妆容,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古老的艺术气息。他们用生动的表演,将话本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久远的年代,感受着古人的喜怒哀乐。它用悠扬的旋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展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莆田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莆田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地方。
每到春节元宵,或是中秋端午这样的节日,莆田人民总会折腾出丰富的花样。做大岁、扫巡、游春、抬棕轿……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围在祖庙旁,看着舞龙舞狮,看着鞭炮齐鸣。火树银花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村庄里的消息一传出,大家便齐聚一堂,共同欣赏这场火花与铁水交织成的视觉盛宴。夜幕降临,打铁花的师傅们身着粗布衣裳,手持特制的铁花棒,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中蘸取铁水。随着一阵阵有力的击打,铁水在空中绽放,化作一朵朵璀璨的铁花,宛如流星划过夜空,又似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火树银花,熠熠生辉,让人叹为观止。
这打铁花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技艺与智慧。火候、力度与角度,缺一不可。每一朵铁花的绽放,都是对匠人们精湛技艺的赞美。打铁花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
莆田是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方。
靠海而居的莆田人,对海鲜的热爱可谓深入骨髓。清晨的海边,渔民们捕捞上来的海鲜新鲜无比,这些海鲜到了食客们的餐桌上,便化作了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海蛎煎、炒花蛤、蒸鲈鱼……每一道菜都散发着大海的气息,让人仿佛能听见海浪的声音。每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总会让他尝尝莆田的特色小吃,荔枝肉、海蛎饼、豆丸、煎包……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人食指大动。在莆田的小巷里走一走,随处可见这些小吃摊,每一个摊位前都围满了食客,蘸上一点儿酱油醋的荔枝肉、刚刚出锅的油灿酥脆的海蛎饼,他们或站或坐,享受着这些简单却美味的食物,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莆田的面食也是一绝。走进大街小巷,总能在菜单上发现卤面的踪影,各家的卤汁和面条和而不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风味,热气腾腾的卤面端上桌,伴随着诱人的香气,轻轻挑起一筷子,送入口中,,卤汁的香醇和面条的爽滑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不同于卤面的爽滑,豆浆炒是另一种滋味。现磨的黄豆浆与兴化米粉一同翻炒,在柔滑与韧性的交织中融合。豆浆为米粉增添了几分光泽,配上花生米与榨菜锦上添花,若是加上一个煎蛋共同演绎就更好了,一口下去层次丰富,回味无穷。
莆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在这片土地上,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也见证了家乡的发展与变迁。然而,无论家乡如何变化,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从未改变。这个陪伴我成长的地方,见证了我的欢笑和泪水,承载了我对家乡的无尽眷恋。
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2
诗意乡愁绘故乡
岁月沉淀,心怀故土,如一弯明月镶嵌在古老岁月的长河之中。在这深邃的心海里,每个人都沉醉于一方故土,那是灵魂的栖息之地,是情感的归宿。而我心中的故土,便是那片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莆田。
莆田,犹如一颗明珠,静卧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怀抱中。这是一个宁静而富饶的乡间小城,其名声或许在遥远的北方并不为人所知,然而,却是一方孕育着无数传奇与故事的热土。莆田,这个名字自有其独特的韵味与深意。
相传,在古代,这片土地上生长着茂密的蒲草,因此得名“蒲田”。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人们发现这片土地不仅水草丰美,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耕种。于是,勤劳的莆田人民开始开垦荒地,将蒲草地变成了良田沃土。为了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意,人们将“蒲田”中的“蒲”字去掉,改称为“莆田”,寓意着这片土地已由荒凉变为富饶,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园。
莆田,这个名字,不仅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更凝聚了莆田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它见证了莆田从荒芜到繁荣的变迁,也见证了莆田人民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历程。在岁月的长河中,莆田如同一首古老的诗篇,永远在人们心中回荡,唤起无尽的思绪和情感。
幽溪幻境
木兰溪,非笔直之川,亦非方正之渠,乃是千丝万缕,汇聚而成的灵秀之河。溪水澄澈如镜,映照天光云影,其清可见底,堪称福建水系之瑰宝。值盛夏之季,旱魃肆虐,众水皆涸,而木兰溪独守其清,宛如碧玉之盘,熠熠生辉。
溪中最为璀璨者,莫过于仙游段也。此段溪面虽不广,然两岸青山相拥,碧水深藏,远观之,但见波光潋滟,难窥其深广。溪水尽头,近仙游之地,有古村隐现,几十户人家依山傍水而居,虽与世隔绝,却自得其乐,拥有独特之风情。
昔时村民出行,皆赖舟楫,与外界隔绝如桃源。然时光荏苒,公路如带,贯穿山水之间,村落始与尘世相连。此路虽不宽,却承载着村民之憧憬与期盼。每踏足其上,便觉心中欢喜,仿佛与世相接,重获新生。
春雨绵绵之际,行于公路之上,观木兰溪两岸之景,心中涌起无限宁静与满足。溪水潺潺,如歌如诉;山峦叠翠,如画如诗。此情此景,令人流连忘返,恍若置身仙境之中。木兰溪,吾乡之灵魂,承载童年之回忆,亦系心中之永恒情结。
水流千古
木兰陂,非笔直之堤,亦非方正之坝,乃是千石万砖,历经艰难堆砌而成的雄伟之构。每一砖每一石,都浸润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承载着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陂身坚固如铁,阻挡洪流狂涛,其稳可镇水,堪称莆田水利之瑰宝。
值暴雨之季,洪流汹涌,众坝皆危,而木兰陂独守其坚,宛如铜墙铁壁,熠熠生辉。然其修筑之不易,非言语所能尽述。昔日,人们为了抵御水患,纷纷投身于修筑木兰陂的伟大事业中。第一次尝试,因选址不当,洪水如猛兽般冲毁了初步筑起的坝体;第二次,尽管选址更为合适,却仍难敌潮水的猛烈冲击,工程再次告败。
然而,失败并未让人们灰心丧气。他们深知,修筑木兰陂是关乎家乡安宁、人民福祉的大事,必须坚持下去。于是,在第三次修筑时,人们更加谨慎地选址、更加精心地设计,同时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与帮助。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木兰陂得以成功筑成。
陂中最显要者,莫过于主坝也。此坝虽不高,然两侧巨石相护,水流湍急,远望之,只见波涛汹涌,难测其深浅。每一道水流的冲刷,都是对木兰陂坚固度的考验;每一次洪水的冲击,都是对人们意志的磨砺。
陂水下游,近村落之地,有良田千顷,数百户人家傍水而居。他们因木兰陂的守护而得以安居乐业,享受丰收之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为修筑木兰陂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
如今,当我们站在木兰陂前,感受着它带来的安宁与祥和时,不禁会想起那些为了家乡安宁而努力奋斗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坚韧与毅力,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湄洲幻梦
湄洲岛,非寻常之屿,亦非平淡之沙洲,乃是自然之力与人文之魂共同雕琢而成的海上仙境。每粒沙砾,每块礁石,都似被时光轻轻摩挲,带着历史的沉香与岁月的痕迹,承载着无数次的探索与传奇。此岛宛如遗世独立的仙子,迎接着风浪的洗礼,其美可醉人,堪称福建海域之璀璨明珠。
值盛夏之季,海风轻拂,众岛皆显其秀色,而湄洲岛独领风骚,似海上明珠,熠熠生辉。然其形成之不易,非笔墨所能尽述。昔日,海浪与地壳相互碰撞,历经亿万年沧桑变幻,才塑造了今日之湄洲。那沧海桑田的变幻,都化作了岛上礁石的坚硬、沙滩的柔软。
湄洲之美,不仅在于自然之鬼斧神工,更在于人文之绚烂多彩。古老的妈祖庙,见证了湄洲岛与海洋的深厚情感,妈祖的传说更是深入人心,成为海上航行者的守护神。每年的庙会,信众如云,祈求妈祖的庇佑,那虔诚的祈祷声,回荡在海天之间,仿佛能穿透云雾,直达神灵之耳。
岛上风光旖旎,金色的沙滩与清澈的海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沙滩细腻如粉,赤足漫步其上,仿佛行走在柔软的云端;海水碧蓝如玉,波光粼粼,倒映着天空的蔚蓝与白云的飘逸。游客们在此尽情嬉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与海浪声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乐章。
故乡的沙滩,细腻如粉,赤足漫步其上,仿佛行走在柔软的云端。海水碧蓝如玉,波光粼粼,倒映着天空的蔚蓝与白云的飘逸。儿时的我,常在此嬉戏玩耍,那欢声笑语,至今仍在耳边回响。如今,每当回到故乡,我总会站在海边,感受那熟悉的海风与海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湄洲岛周边,村落点点,渔民们依海而居,过着朴实而安宁的生活。他们世代相传的捕鱼技艺,与大海和谐共生,形成了独特的海岛文化。故乡的人们勤劳善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美丽。每当夜幕降临,渔火点点,映照着海浪的起伏,那温馨而宁静的画面,让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湄洲岛,我的故乡,她不仅是一片美丽的海域,更是一段温暖的记忆。那妈祖的慈悲与智慧、故乡人的勤劳与坚韧,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永恒的牵挂与思念。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这份故乡的情怀与温暖。
莆果情深
莆田,吾之故乡,不独有美丽海滨和丰富文化,更乃四大名果之发源地——荔枝、枇杷、龙眼、文旦柚。此四果,犹如故土孕育之珍宝,每一颗蕴含着故乡的情思与温暖。
春末夏初,枇杷悄然成熟,金黄的果实点缀在绿叶之间,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它们酸甜适中,肉质细腻,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故乡的枇杷,不仅是味觉的盛宴,更是视觉的享受。每当我看到它们,总会想起故乡的春天,那温暖的气息与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日炎炎,荔枝便挂满枝头,红得热烈,甜得醉人。它们仿佛是故乡夏日的使者,用那甘甜的滋味,唤醒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每当我品尝荔枝时,那独特的香气与口感,总能让我回想起故乡的夏日、阳光、海风,还有那熟悉的乡间小路。
金秋时节,龙眼便挂满树梢,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宛如颗颗珍珠,熠熠生辉。它们果肉晶莹剔透,甘甜可口,每一颗都承载着故乡的秋意与丰收。每当我品尝龙眼时,那独特的口感与滋味,总能让我感受到故乡的秋天,那金黄的稻田、飘香的果园还有那满载而归的喜悦。
深秋之际,文旦柚迎来丰收,翠绿的果实宛如翡翠般晶莹剔透,令人赏心悦目。它们酸甜适中,果肉饱满多汁,每一口都让人流连忘返。故乡的文旦柚,不仅是果中的佳品,更是故乡的骄傲。每当我看到它们,总会想起故乡的冬天,那宁静的气息与温馨的氛围。
莆田四大名果,它们不仅仅是果实,更是故乡的象征与情感的寄托。每当我品尝它们时,总能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与亲切。它们让我更加珍惜与故乡的联系,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这份故乡的情怀与温暖,让四大名果的香气与滋味永远伴随着我。
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3
海滨邹鲁常安梦,此心安处是吾乡
钟灵毓秀,海水汤汤,环抱于秀水明山间的,是我可亲可爱的家乡——莆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莆田人,这座城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着我无数的回忆。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我的成长,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我而言,它是一卷古韵流芳的厚重史书,一幅雄奇瑰丽的山水画卷,更是一方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数不清的山河秀丽,让任何一位在这里的游客,都会感觉到祖国的河清海晏,万物美好。
木兰溪,我们的母亲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沿着溪边漫步,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孕育着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民。湄洲岛,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朝圣观光。登上岛屿,碧海蓝天,金沙白浪,令人心旷神怡。每年的妈祖诞辰,岛上热闹非凡,人们怀着虔诚的心,祈求平安幸福。九鲤湖则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而闻名,湖水如镜,倒映着周边山峦的倩影,绿树成荫,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莆田的人文景观丰富多样,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古谯楼,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见证了莆田的岁月变迁。它高耸的塔楼,古朴的砖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南山广化寺,这座千年古刹,香火鼎盛,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寺内的佛像庄严慈祥,让人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和宁静。莆仙戏,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彩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兴化木雕,更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这些人文景观,无不体现着莆田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承载着我泱泱华夏的历史底蕴。
除此之外,说起家乡的美食,那更是数不胜数。莆田卤面、兴化米粉、荔枝肉……这都是舌尖上的独特风味,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家乡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勤劳耕耘,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莆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欣赏自然美景还是追寻历史文化,莆田都能给人带来难忘的体验。
我爱我的家乡——莆田。这里有我熟悉的街道、亲切的乡音,有我最爱的家人和朋友。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在我的眼中,莆田除了上述最为清晰可见的魅力之外,还蕴含着独存我心中的那一方绮丽,更成为得益于时代发展下领航的佼佼者。
莆田这座城市,是一块水中的小天地,是由滔滔水流冲刷而来形成的陆地,是一块被岁月打磨得如诗如画的土地,是充满着令人陶醉的美丽与深刻的沃土!
我眼中莆田的美,不仅仅美在它的文明遐迩的风土人情,更在于不为人知的每个角落。
我家附近有个公园,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当初秋的风吹过,树叶变得金黄,落叶如金币般洒落在大地上,形成了一条金色的小径,通向远方。在我十余年读书生涯中,这条在无数个春夏秋冬里踏过无数次的小路,陪伴着我成长。我从中感知着莆田十几年来日新月异的气息,我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着,感受它日益强大的力量,充盈着我的生命,滋养着我的灵魂。
回顾过去的这十几年里,在不觉中我乘着岁月的洪流,于时代奔涌的浪潮中窥见了一个民族的缩影。而当我穿过霓虹灯牌闪烁的都市,步于阡陌小路中,我好像借月色又看到了从前街上的凄清,看到了那狭窄街区里的落后与孤寂。却又貌似看到了家乡的历程,时代的发展。
我的家乡,是时代的产物,在无数的历年变化里,家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用无数的我们的双手,去开垦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不觉中乘着岁月的洪流,于时代奔涌的浪潮中可窥见一座城市急速奔跑的进程。
从“盘虬卧龙”似的羊肠小道,至焕然一新的宽敞大道;曾经清一色的平房,如今目之所及却已是高楼林立;昔日坐落于群山间,俯首仅能窥见瓦楞的屋舍,早与缕缕炊烟一并作古。儿时的我步于小路总想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今却再难以此形容。人们不再于昏暗的灯下行事,路旁稀疏的路灯傍晚时分便能发出暖光照亮漆黑的山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只是拘泥于此一隅之地,孩子们开始从小接触网络,比从前的我们,更加快捷地观遍外面的世界。我豁然发觉人们生活在悄然间发生改变,莆田的面貌,于朝夕间逐渐现代化起来。
我想,家乡的富足变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天地应该由我们而书写!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从决心奔向征途的那刻起,我等便应与时俱进,为山河添一抹青山绿而笃行不怠。
看着那一轮红日在新的一天里又在努力地冲向正空,我不由得感叹道:“新时代,真好;我的家乡,真好!”月光透过纸张柔和地洒下,就好似新时代发展,即使被困难遮住一角,也会勇敢地划破苍穹,让光洒进所有人的心里。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客车在驶向未来,而坐在车里的人,也是时候抛下慵慵沉迷,共同奔向诗与远方。水有源方可流长,木有根方可茁壮,乡土之情存于每个人心中。不忘乡土哺育之恩,守源扎根。因为这是我生活的地方,这是我的家乡,于是我在这条路上大踏步走,用学识去构建美好未来,去为了家乡更好的发展而奋斗。
旭日遥遥躺在云床,沐浴着阳光,我蓦然间忆起余光中那句:“世上本没有故乡,只是因为有了他乡。”我抬起头,看到高高的楼层挡住了烈阳的直射,我看到车水马龙的人间竟不仅有这一方土地,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远洋,看到了那华灯初上的家乡的未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创造的,我们即将迈入的,会是更好的明天。
乡土育我,我报以行。作为一名师范生,以教书育人为我大莆田,乃至我的祖国输送人才,也是我的毕生梦想。与书籍晨昏相亲,与榜样时空作伴,与梦想青春立约。悠悠天宇,切切乡情。家乡给了我“人之初”的淳朴和慈母般的爱抚,我当回之以深情,报之以成长。我曾多次游览过木兰陂,也曾多次在木兰溪边眺望——从木兰溪开始,地灵人杰的家乡是我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是我的生命源头和精神归宿。莆田,我以你为傲,并将努力站成令你骄傲的形象。感恩、奋进、祝福、颂扬,海滨邹鲁常安梦,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的家乡莆田,历经沧桑巨变,看过沧海桑田,见过时移世易,却始终保持纯真、风雨不改。在我心中,你是春天疯长的枝桠;是夏天止不住的蝉鸣;是秋天洒满大地的红叶;是冬天美艳孤傲的梅花……你是我在天涯海角都朝思暮想的归宿。
蹼路垦荒景,万象始更新。时代的浪潮下,国家奋楫前行,不失其机遇,我们抬眼便可见城市日新月异,如今俯瞰这座城市,它已不再被落后所挟制,一代人的勤劳勇敢造就了今之大美莆田。我们也将接过上一辈人交接的时代接力棒,将家乡建设的重任担我辈青年之肩上。
作为莆田人民,更作为华夏儿女,要以青春之我,行青春之力,燃青春之火,永葆勇气,不惧困难,以勇毅无畏作奋力前行的不懈动力。但走实干路,不舍尺寸功。但行笃行志,不负人间春。山高水长改不了中华儿女求知报国的赤子之心,斗转星移变不了中华儿女民族复兴的如磐之信。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要以青春之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逐梦山海。奋斗青春不打烊,铿锵脚步有回响。让灯火中的莆田“青春婀娜”,我和我的家乡,这深深的羁绊,镌刻在每一位莆田人的心间。少年有志,挟山超海,壮志擎云,未来的路从不遥远,为了家乡的春和景明,立鸿鸽志,做奋斗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此后黄沙漫漫终有尽头,风雨漂泊都有归舟。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新征程上,我们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为绘就“人杰地灵万里青山碧”的多彩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4
木兰溪畔,风景正好
就像山林放飞的鸟,在外面飞倦了,总期待着回到林中;就像山溪送出的鱼,在海里游累了,总期待回到湖里;带着这份期待,我踏上了许久未见的岳公桥,伴一路风尘,去看望我的老母亲——木兰溪。
站在桥中央,桥下熟悉又陌生的溪景令我怀念不已。落日从云间拱出,霞光无声蔓延,翻腾的云海似乎就在脚下。溪水潺潺流向一望无际的远方,一只渔船孤立于溪上,白鹭在水天之间盘旋,微风不燥,颇有“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意境,安然而美好。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莆田人,我从小在木兰溪边长大,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然在此处度过,更是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铭记于心,在周围人们的耳濡目染中,对这位神秘的“母亲”有着无限的敬意与热爱。我见证着莆田一步步发展,而经济的飞速增长,离不开的是脚下这片土地毫无保留的付出。我深知莆田的今天,大多来源于母亲河的默默守候。那繁华的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
木兰溪于孟春之际跨越到了凛冬之寒,寒来暑往,枯荣明灭,最终流入台湾海峡,冲刷出肥沃的土地,给当地百姓提供滋养;哺育着万家灯火,浸润出一方文明。“鸟飞鱼跃随双棹,云影天空更一舟”,明代尚书郑纪回乡省亲时,曾共邀友人泛舟木兰溪,并写下这优美的诗篇。这里寄托着万千文人的期望,凝聚着莆仙文化传承下来的瑰宝,深吸一口气,你或许就能嗅到那沉淀时光的味道,萦绕于鼻尖,妙哉不可言。
记忆中的木兰溪,虽无如今之美,但也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儿时的我,在无数个黄昏中邀两三位好友来到溪岸,穿过已达膝盖的杂草,相互追逐,无忧无虑,不亦乐乎。几朵野花偶尔隐藏在杂草中,蝴蝶们总是能轻易地找到它们。我和伙伴们就追随着蝴蝶们,采上几朵小野花,掬一捧溪水,照一眼溪面。水面上碧波荡漾闪闪惹人喜爱,柔和煦暖的阳光映照着我们的笑颜。我们时不时与清风撞了个满怀,挥洒一身的汗水,散发着属于青春独特的气息。偶尔有几位老渔者在溪边垂钓,从容不迫地将鱼饵挂在鱼钩上,把鱼线放长,投入水中静静等待。溪水清远,水光扶漾,扶疏花草,回廊曲折,流水无声,渔者垂钓,不正是一幅和谐宜人的画卷吗?
然而,古代的木兰溪的水害频繁,治水者前赴后继。在北宋时期的钱四娘、林从世、李宏等先贤的接续努力下,木兰陂建立起来,庇护万千百姓有条件地去追求渔樵耕读的生活,也逐步奠定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物质基础。元代朱德善在《木兰陂》中赞叹:“万顷狂澜越壑低,中流砥柱卧龙栖。”可见木兰陂工程浩大、坚不可摧,像中流砥柱、巨龙卧波,挡住了滚滚海潮。1962年郭沫若至木兰陂前怀古,缅怀钱四娘等治水先贤,赋诗六首,发出“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的感慨。
可飞来横祸,1999年强台风导致木兰溪再次洪水泛滥,莆田将近6万间房屋倒塌,45万亩农田被淹。木兰溪水患频发,水污染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无法避免,莆田人民谈溪色变。老一辈的溪水不再是澄澈的,污水浸漫了两岸的植物,溪面上泛着灰白色的泡沫,堆积成山的垃圾压弯了杂草,恶臭在这里蔓延,早已没有了那淡淡幽香。那古朴的石板桥上,有的只有连雨水也无法冲刷掉的污渍:木兰溪已经伤痕累累。无可否认,过去的莆田对环境问题的确存在敷衍行为。
自1999年起,时任福建省委书记,代省长的xxx同志高度关注木兰溪的防洪治理,“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提出“变善为利,造福人民,坚持不懈治水”这一思想,同时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听取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当时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冷风习习,但xxx同志挖土,装土,劳动了很久,竟然出汗了。”木兰溪水利管理处负责人吴俊伟回忆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xxx同志亲自推动下,历经20多年持续综合治理,木兰溪全面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恢复到原有的生机勃勃。在两岸人民共同守护和治理下, 溪水渐渐变得澄澈,水量也变得丰富 。古往今来,木兰溪被历史墨描新画,它带着时代的盛妆向我们走来。
风起青萍,人间浩荡,仰观绝顶,天地万象。不只是家乡梦,千年小康梦、百年富强梦、飞天寰宇梦、蛟龙蹈海梦、国产航母梦……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画出最大同心圆,无数过去难以触及的梦想正变为现实。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每个人都在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奋斗。今日中国,高铁取代马车领跑世界,公路代替山路连接城乡。百余年发展,一部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恢弘史篇,那些风云激荡的篇章,如今读来依旧令人热血沸腾。塞罕坝上,“绿色地图”无声讲述着一代代护林员的接续奋斗;子规声里,曾经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如今“绿遍山原”;长江之畔,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让水调沙顺,物阜民康。“民生在勤,勤则不匿。”共和国七十余载的环境保护历程,让北大荒重返绿色天堂,让秦岭四宝自得其乐,何为其然也?胼手胝足、勠力同心也。不负青山,正是全体人民一道齐心协力,守眼前、脚下、手边绿色,得三山五岳、四季调和。筑梦、追梦、圆梦,梦就像一颗颗繁星,汇成银河,闪烁在天空中,激励我们躬身奋进、追光而行。
忽一阵清风徐徐,揉皱了一方溪水,掀动着我的衣裙和发丝,将我从沉思中拉出。行走在桥上,一路行,眼前的风光也一路变。我望向前方“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景致,眼角不知不觉有了湿意,溪流好似涌在心中。夜慢慢袭来,月光下溪面波光粼粼,历经沧桑,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岸芷汀兰,随风摇摆,默然而立。目光穿跃溪水,曾经红砖黑瓦的低矮楼房焕然一变,如今两岸高楼的景观灯忽上忽下,照耀远方的道路;两岸不知何时种上的树木向我点头,风姿卓绝,娇态可掬。回看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在奔赴目的地,成群结队的行人在欢声笑语中悠闲散步。水墨丹青里的江山如碧,诗词歌赋诵的长天霁色,折折曲牌吟的繁花似锦好似重现在眼前。
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这条一百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的沧桑巨变。它从水患之河成为造福百万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生态之水、安全之水、发展之水,为当代治水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为建设美丽中国谱写了生动的范本,在201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之一。开阔的溪面是她广博的胸襟,孕育着珍贵的生命,孕育着人民的希望。木兰溪的景在光影交错间令人恍惚,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下今非昔比。穿梭于灯红酒绿之间的人们,奔波于繁华城市之间的人们,也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般驱足痴望,回忆在溪上度过的温馨时光,感谢这灌溉了沿岸万亩农田、养着一方人的母亲河,也用那诗意的水,载着生活的舟,飘向远方,使莆田文化发扬四方。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蹈水田歌酬母爱,千金不贷一河清。小小溪流寄托着我缱绻的乡情,小小城市承载着我成长的回忆,漫漫长夜诉不清我深深的爱意。是家乡夜晚的天空,是夏日清澈的河流,是田野间随风摇动的野花,亦或是傍晚檐下的归燕,都是我心尖化不开的柔情。美丽的家乡,难忘的记忆,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首写不完的绵绵情诗,一支唱不尽的铿锵赞歌,一本读不完的神秘趣书,一幅赏不够的瑰丽图画。莆田,我爱你的日新月异,我爱你的朝气蓬勃,更爱你的包罗万象!
明镜般的溪面波光粼粼,映照出旖旎的风光,两岸的树木在悄悄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春风缓缓吹来,木兰溪水在潺潺流向莆田曙光璀璨的远方……
溪润心田,万家灯火,木兰溪畔,风景正好。
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5
举头三尺有神明,刺桐花下红砖瓦
——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
“囡囡,看着,这是什么?”亲切的闽南音,唤着我去瞧她手里的玩意,见我转头,那人十分高兴还将手里的玩意摇了摇,那是拨浪鼓,红色杆子红色框,两面硬纸,珠子随着晃动击打着鼓面发出:咚咚咚,轻快的响。“咦,嘻嘻嘻……”我嘴里发着婴幼儿稚嫩的声,四肢不太灵活,双手笨拙地鼓着掌。那人跟我玩了一会,便和奶奶唠起了家常,谁谁家今天做了啥,谁谁谁现在在干什么。
我生长在一个小村庄,每家每户的红砖房都离得近,老一辈的人爱蹲在家门口端着饭碗吃饭,门前路过个认识的就交谈起来了。
“吃饭呢,今天吃的啥?”
“炒个青菜和昨天剩的煎咸鱼,你吃了没。”
“还没呢,刚下班,要回去吃饭了。”
“哎呀,赶紧吃饭,你们家应该都做好。”
就这样有一搭接一搭的聊天,双方都笑盈盈的,聊的很简单,很淳朴。当然,邻里邻居离得近,也意味着声稍大点,大家听着声就出来了。有次不知道是哪家吵架,他家门口围了好多人,有相熟的人看吵得太凶会上去劝架,劝的内容无非是以前和现在的时间线的事件,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对你怎么样。围着的人也就看一热闹,毕竟那时手机、电脑的智能化还未十分发达,电视还是那种带大后脑袋的,有时候天线歪了,电视屏幕还会花屏,黑白的,彩色的。
奶奶开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就在自个家前面。这个小卖部卖的东西很多很杂,有本子笔、有啤酒饮料、有酱油面条、有牙刷肥皂,小卖部很小,但对我来说很大,每次走走看看,都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原来货架上还有这个。货架上的东西只是物品摆得稍微区分了但是不是很整齐。收钱桌子里面是一张长椅和躺椅,旁边是烟和打火机。这个长椅可不好坐,有技巧,你不能坐得太两边,不然它会像跷跷板一样翘起来,人就会摔到地上。收钱桌子前面的货架最上面摆着电视,带大后脑袋的那种,每次到点会播放《泉州第一炮》或是少霞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或是闽南语的电视剧,有古代的神仙剧也有现代的家常剧,我看不太懂就看个画面和听个声,但不妨碍我对它的期待,有时等太困了,会跟奶奶说等下播的时候叫我,但往往我会睡得死沉。
奶奶的这家小卖部很受欢迎。平时很多人进进出出,谁家做饭酱油醋用完了过来买些,上初高中的哥哥姐姐本子没了过来买些,晚上饭点的前后人最多,有下班的人过来买瓶冰啤酒,玻璃瓶的、易拉罐的,或是什么下酒的零嘴。我坐在桌前帮忙收钱、找钱。也有婶婶大姨端着饭碗过来和奶奶聊天,他们家的小孩子也会跟过来和我一起玩。大人们聊天很注意语气,有时聊到什么不太告人知的八卦时会声音变小,语气严肃,可能是因为旁边有我这个小孩子;有时聊到什么高兴的就放声大笑,手舞足蹈。
虽说这只是个小村庄,但是却很热闹。村的门口有个庙,里面供着神明,每到特定的日子,村里的人就会用扁担挑着自家买的贡品、香、金纸、鞭炮……大家到庙里放置贡品、上香、折金钱等等,大家有一套拜见神明的方法。折金钱是个耐心活,大家会拿个纸篓将折好的金钱放进去,金钱折一会就不太好折了,手指会变成红色的,需要手指蘸点水。第一次帮忙折金钱时,看着大人折的样子,慢慢折着一张又一张。因为是个耐心活,所以需要废点时间,这不大家的嘴皮子也不闲着。当然,大家也不只拜村里的庙,会拜家里的灶神,也会到哪座山上的庙去拜,每个神明所掌管的事务不一样,但人们拜神明的目的都大差不差,总的来说就是平平安安,阖家幸福。妈妈拜拜的时候会带着我,我在一边看着她虔诚跪拜,嘴里念念有词,不太懂她在干嘛,可能她在跟神明交流。外边的香炉烟雾飘渺,显得神秘庄重。
一年又一年,我也到了背书包上学的年纪了。起初,我是坐着妈妈电动车后面去上学,电动车的速度不慢,有时风大地刮脸。路边的建筑灰灰的,远处工厂的大烟囱冒着一团团灰黑色的烟,雾蒙蒙的,不近不远的地方是别的小村庄,里面也有好多红色的红砖房,当然,还有那个红色的刺桐花。
上了学,每天都早起,有时候我醒来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回到家的时候天快黑了。有时放学回家坐在电动车后面,困得不行,会睡得身体歪歪的,妈妈每次都会非常生气地把我喊醒,不让我睡,她担心我摔下去,但是,妈妈,真的很困呀。我揉揉眼,企图让自己清醒点,没多大效果,路边的路灯杆有点生锈了,白拉拉的灯光晃得人有点半梦半醒。回到家,会趴在小卖部收钱桌子的一侧写作业,奶奶喊我吃饭,我说:“奶奶,等我写完,写完再吃。”奶奶想让我先吃饭但是拿我没办法,就依着我。有次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奶奶说:“问你爷爷,你爷爷当初是教书的。”于是,我去请教爷爷,爷爷教我这样写。但隔天,作业本发下来,爷爷教的那题被画上了大大的红叉,让我对奶奶说的话产生了质疑。
后来不知是上几年级,妈妈变得忙,没空送我上下学,让我自己坐公交上学,放学了就待在托管。车窗外的建筑好像有点变化了,但又不太记得是什么变化,是哪个建筑被拆掉了,感觉有些地方变新了、变亮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还好每次快到站时会惊醒。晚上,妈妈开车来接我,每次来接我她都很苦恼,因为她刚拿到驾照,我的学校在小巷子里,小巷子路不宽敞,有时候人和电动车挤一块,妈妈不知道要往哪开,当她开出来时都长叹一口气。其实,她开的时候,我也很紧张,电动车的喇叭声,路人的说话声,都刺激着人的焦虑。路边亮着的店铺好像变多了,路上的人也变多了,路上开着的车变多了。
小学上完上初中,初中上完上高中。每天三点一线,一模一样的路,每天看两遍,只是大多时候都不太注意。望着车外出神,忽然觉得,这天什么时候变得没那么灰蒙蒙了,连那个工厂的大烟囱也不见了。
“妈,那一片建筑怎么被拆了?”
“拆迁了那边。”
“这里什么时候建了个医院?”
“前几年就开始建了好像,建了好久。”
“咦,那个店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
“拆了一阵子了。”
……
到学校,开始早读。班主任在监控一头看着我们,一发现谁没认真在早读就用那个扩音器说,谁谁谁认真早读。课上,老师讲解昨天做的试卷,把卷子放在展示台上,大家看着多媒体上的试卷听老师讲解试卷。一起在教室看电影,看新闻周刊,了解了最近社会上的社会热点,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进一步发展了,脱贫攻坚事业又取得了新成就,我国对外出口量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忙忙碌碌,一周周过去。有时候下晚自习,妈妈在车上和小姨打电话,和之前相比,小姨的声音变清晰了,她们有时候还视频通话。回家路上会经过隧道,这个隧道也是后来建的,回家的路缩短了些。隧道里的灯亮,车也多。妈妈看到这么多车都会说,都这个点了怎么还这么多车。车开到村子,我向外瞧了瞧,路好像变狭窄了,停靠的车变多了。
后来毕了业,拥有了假期出去走走看看。这个小城变了许多,也有没变的地方。来泉州旅游的人变得更多了,走在路上可以听到全国许多地方的口音,大家都是来感受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魅力。泉州的马路不像以前灰扑扑的,油亮了许多,宽敞了许多。店铺风格多样,类型丰富,极大满足了各种人的需求。许多街道都翻新了,小巷子按以往只有本地人走动,却也多了许多游客参观。大家的娱乐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夜晚热闹喧嚣持续了许久。但小城的人还是享受慢节奏的生活,虔诚地拜见神明,庙中的香火依旧飘渺,愿望是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泉州这座小城,不似往日的灰色调,逐渐明亮。红砖房散落在小城各个角落,中间有新建的新式建筑。半城烟火半城仙,大概是泉州人民慢生活的烟火气,各个庙的香火不断,人们虔诚与神明交流,祈求一切平安顺遂。
刺桐花的火红色调,与这红砖瓦房相伴,一切都是向上发展着。红砖瓦房里的事物变化着,每家每户的故事被记录着。
庄铠欣
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6
故乡的变迁
几十年风雨兼程,中国大地呈现出一幅幅令人瞩目的变迁画卷。我眼中的家乡,也在这历史巨轮的推动下,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我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它坐落在山脚下,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森林。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生活简单而宁静。
先说家乡的风景吧,这里有山有水,四季分明。春天,山间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夏天,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秋天,满山的枫叶红似火,美不胜收;冬天,纷纷扬扬,银装素裹。每一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妈妈说,小时候,家乡的道路是泥泞的,房屋低矮破旧。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彼此之间充满了温暖和关怀,所以她在这个小镇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她和伙伴们常常奔跑在田野间,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记得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逐着蝴蝶和小鸟。他们会在河里捉鱼,在山上摘野果,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家乡的田野是他们的游乐场,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结了婚,生下了我,我慢慢长大,家乡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如今,当我俯瞰这片土地,眼前呈现的景象已是崭新的面貌。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修建了宽敞的马路,破旧的房屋被拆除,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笑容也越发灿烂。
如今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共同庆祝着这个传统节日。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莆田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交通枢纽让出行更加便捷,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村口那座老旧的石桥早已被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所取代,取名为“民生桥”,象征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村中的小学也进行了翻新,学校门口立起了一块石碑,上书“知识改变命运”,这正是我深信不疑的真理。而曾经杂草丛生的田间地头,如今已被高效的农业生产所覆盖,金黄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然而,这一切的变迁并非来之不易。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下,无数村民努力拼搏,将家乡打造成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父辈们放弃了过去的传统农耕生活,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逐渐脱贫致富。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通过勤劳的双手赚取了生活的费用,同时也将外面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回到了家乡,推动了当地的发展进程。
而我,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深深感受到了家乡变迁的魅力。我不仅见证了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更感受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蜕变。
莆田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我成长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家乡的风土人情,教会了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家乡的历史文化,启迪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励着我为家乡、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当夜深人静,我会想起家乡的山峦,它们如同守护神一般,默默地守护着那片土地。想起那古老的街道,石板路上映照着岁月的痕迹。我又想起了妈妈写的那段话:
“我和我的家乡,是一段深厚而独特的情感纽带。家乡,是那个承载着我成长记忆和无尽温暖的地方。
回忆儿时,家乡的田野是我的游乐场,青山绿水是我的伙伴。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微风拂过时如波浪般摇曳,散发出阵阵稻香。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鱼儿在水中嬉戏,我在溪边尽情玩耍。
家乡的人们,勤劳朴实,他们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亲如一家。在这里,我学会了善良、勤劳和互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想去追寻更广阔的世界。然而,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记忆始终萦绕在心头。
如今,回望家乡,我看到了它的变化与发展。新的楼房拔地而起,道路变得宽敞整洁。家乡的人们依然保持着那份淳朴和热情。”
大学假期,我回到了家乡,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惊叹。曾经破旧的小镇如今已经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镇上建起了工厂,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田里不再是单一的农作物,各种经济作物丰富了家乡的产业。人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家乡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前,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如今,镇上建起了图书馆、文化广场,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除了城市的发展,莆田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忆起自己在基础教育学院的求学习,我感慨良多。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上的提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成长和自信。我见证了自身的发展,每一个变化都源自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我主动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一起参与环保活动,清理河道,种植树木;我们为留守儿童举办课外辅导班,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我们还组织文艺演出,为家乡的人们带来欢乐和温暖。
为了加深农村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学校还组织了“思政课走进农村,追寻红色历史”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了白沙镇澳东村和新县镇广宫村作为实践地点。通过实地走访、与当地村民交流以及参观历史遗迹,期望能够让大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农村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我们首先对澳东村和广宫村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观察了村庄的建筑风格、自然环境以及村民的生活状态。澳东村的古老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浓厚的乡村风情;而广宫村则以其独特的农业景观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走访过程中,我与多位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分享了村庄的历史故事、家族传承和近年来的变化。这些生动的叙述使我更加了解了农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在澳东村,我参观了古老的祠堂和庙宇,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村民信仰和文化的象征。在广宫村,我则参观了当地的农田和水渠,了解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历程。
通过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澳东村和广宫村的历史遗迹和村民的叙述都让我更加尊敬和珍视这份历史。与村民的交流使我了解到了农村近年来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提高上,更体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和对未来的期望上。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和传承好农村的历史文化,才能让这些宝贵的记忆得以延续。
那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我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农村的文化保护和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农村、了解农村,共同推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我看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我和我的家乡,一起经历了成长和变化。家乡的发展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家乡会越来越好,祖国也会越来越强大。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学院的学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希望将来能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我感慨着家乡的变迁,也为它的进步而骄傲。我愿意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家乡,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永远的牵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我与家乡的情感永远不会改变。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我将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7
得沐于改革春风,德泽于开发浪潮
——观感南平巨变,逐梦新时代
福建南平作为闽江源头,有武夷山脉的庇护,宛如嵌在福建北部的璀璨明珠,历经千载风雨,仍生机勃勃。历史赋予这座源远流长的城市深远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有道是:“茶香四溢武夷山,竹海摇曳碧波间,古桥遗韵留岁月,南平风光醉人心。”南平作为我的家乡,承载着我的儿时童年的美好回忆,构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抹去的一笔,是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忆中的南平,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份夜幕降临时的欢腾绽放,笑声与交谈声此起彼伏,摊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伴随着人潮涌动的热闹,交融为一幅美丽的画卷,勾勒出一道绚烂的烟火。而其中,南平丰富的美食可谓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诸如建瓯光饼,水吉扁肉,笋燕,顺昌灌蛋等特色小吃,独特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每次放学后和三五好友漫步在这街头巷尾的美食摊前,手持美味,相述趣事,成为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品味这些美食,总会唤起我对南平悠久历史、纯真民情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具有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特征的南平,大自然孕育了这片秀美的土地,绘就出壮丽的武夷山画卷。葱郁的绿林环抱整个山脉,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每个细微之处都洋溢着浓烈的文化内涵,似乎在向世人述说着它经历的沧桑岁月和辉煌历程。每当晨曦初照、夕阳斜落之际,感受着阳光透过间隙,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聆听山中传来清脆的啼叫声,流逝的时光仿佛在刹那间静止。沿着屏山前行,驻足于潭溪之畔,不禁忆起朱熹老先生写过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漂流在九曲溪上,仿佛能听见激动紧张的心跳声,切身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四溢,在湍急的水流中低声吟咏千年的风雨。
如今,行走在这片既熟悉却又有些疏离的故土之上,心生感慨。此情此景,世间万物似乎尽显无常的变数,历史长河流淌不息继续奔涌向前,恍惚昙花一现,让人感到有些惆怅和困惑。然而,忆起全面深化改革之前家乡的面貌,宛如光阴积淀的珍宝遗迹,为我们寻觅南平璀璨文化与蓬勃共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如静默闪烁般的烛火指引未来。
岁月为证,沧海桑田
蓬头垢面、满面疮痍褶皱的脸,被岁月压弯的腰,背着锄头在田间缓慢行走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照料的稻田,是未发展之前南平各村老一辈人一年到头的工作。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农忙时,看着爷爷奶奶踏着春日刺骨的河水播种,夏日顶着毒辣的烈日收割稻谷。星河流转,农业工业化的风席卷进了全国各地,国家政策免费帮助老百姓收割、耕地,一辆辆收割机如同巨人般闯进了人们的生活视野。他的双手如同两把锋利的刀子,稻谷经过他的臂膀如同玩偶任人摆布,随后是一颗颗饱满的稻谷在麻袋里相聚碰撞。当然,除了收割科技化,播种也尽显出现代化,田间里再也听不见懒散的牛在地里哞哞地叫着,取之代替的是机器轰隆隆的引擎声,他们是庄稼地的希望,是金色麦田的辉煌。
“要致富,先修路”一座高耸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情况下,家乡小村终于有了主心骨,一条条好消息传达进每一户人家,一声声慷慨激昂的话语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看着爷爷戴起老花镜在一旁记的零零散散的笔记,自己也装作大人的样子,站在一旁听着他们激烈的讨论。后来,一大批工人和一辆辆运输车开到村上,日日夜夜不停地挖路填坑,小村的矮楼房和泥土路逐渐消失,取之代替的是水泥路和农村自建房。回首过往,看着曾经险峻而清幽的山路变为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看着城郊金黄烂漫的油菜花田成为大型纺织工厂;看着一块块土地上高楼建起,一座座大山开通造路,车水马龙,往昔的回忆犹如过往云烟,使得整座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窗外斑驳的树影,断断续续的讲课声,燥热的天气和“咔嚓咔嚓”的老式风扇,年迈的老师站在小黑板面前,一手拿着教鞭,另一手拿着简陋的书本,全靠自己的一张嘴传授知识经验。教育设施极其破旧,教师资源极其匮乏——这是改革开放前家乡的教育现状。
而如今,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扶贫,为解决城乡之间巨大教育鸿沟、解决基层干部的能力严重滞后城市等诸多问题,教育部实行编制城乡“特岗计划”、开设公费师范生等多种渠道为农村补充优质师资,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推动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真正斩断“代际贫困”的现状。
时过境迁,在党的指导与人民的支持下,一群接受过教育的普通人民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勤勤恳恳地打拼,在不断失败和坎坷中崛起,打造出了属于自己家乡的独特产业。“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载。”因环境条件适宜,南平的茶文化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南平政府为大力推广茶文化,加速构建文化赋魄,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的茶产业发展大格局。随着机械化,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成果不断导入,茶科技水平正快速提升,也成功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因这一片叶,富了一方百姓;也正因一片叶子,百姓向小康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家乡经济快速提升,在政府的引导下,南平各地区迅速建起精准划分的住宅区、重要商业区以及外围工业区相结合的同心圆型城区,一跃从鲜有人迹的郊区成功变成最年轻也是最繁华的街区。特色绿化的宽马路、独具风格装饰的小区楼、人头攒动的商业街等这些多元要素,共同构成了新街区的新面貌,加速推动家乡发展。
经济的提高就必然带动运输产业的发展。随着高铁站的建成落地,吸引无数旅客前来游玩,这大大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回家也变得更为容易,由原来的绿皮火车升级为现在的高速动车,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人们不再因距离遥远而打消回家的念头。小时候觉得走不到的远方,现在一来一回,不过朝夕之间;小时候觉得走不完的小村,现在无需走马,便可一日看尽一城花。
这近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无论是在农业方面的高科技支持,还是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创新,抑或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我心里仍然怀念的是家乡夜晚乡间小路上撒满的月光,或是那正午老街窄巷里投下的绿荫,抑或是那西沉的夕阳照进哪一户人家的窗。幸好我抓住过去的一点影子,见证了他曾经的坚守,无论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有多大,他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为我们照亮回家的路。
铭记乡愁,报效家乡
进入大学,外界的新奇、大一的忙碌与充实占据了我几乎所有的时间。在父母的庇护下,才在外界的灯火阑珊中发现自己缺少了点什么,我无意识地安于现状,享受着父母提前安排好的路带给我短暂的安逸舒适。临近五一假期,在同学们为回家而兴奋的气氛下所渲染,才想起自己好久没跟父母唠唠家常,好久没有吃到小时候熟悉的味道了......
“记住乡愁”这四个字虽普通,却留住了我儿时的记忆,让人们时不时想起乡愁、想起家乡,也时刻提醒广大青年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小村门口的石拱桥见证了无数人来人往,见证了莘莘学子踏向更广阔的天空,只要它还在,它便会一直守护这一方土地、守护这一方人民,守护无数年轻人逐梦飞翔。未来,我们终将启程远航,但那份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必将伴随我们一生,永不消逝。
鲁迅先生曾说过“愿青年们都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矩火。”在这时代浪潮下,新青年的我们要敢于在青春中逐梦,趁着青春去追梦,在磨练中愈加坚强,积蓄展翅高飞的蓬勃力量,在时代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让青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遥望历史的天空,岁月的磨砺都未能改变南平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古老的桥梁,还是质朴的殿堂,都如同韵味盎然的经典篇章,带领着现代南平向着更高远的方向昂首前行。奋进逐梦的新征程上,美好未来光景仍常新。古老而又年轻的南平,踏歌而行,继续在新时代讲好一座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