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
- 文档
- 2024-08-27
- 112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5、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本文共14篇,欢迎阅读借鉴。
第一课时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生举手)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省略号什么意思?
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
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hài,标第四声。在书上注一下。跟我读,hài人听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
[4] [5]
教学重点:
一、童话的想象和夸张
二、童话的朗读
教学难点 :
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明确课文的出处、作者、国籍,文章的体裁。教师小结童话的特点,突出“幻想、想象和夸张”,启发进入课文。
二、观看录相(或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诵):《皇帝的新装》
1.要求:明确课文中出场人物的名单、人数;分组指定注意几个主要角色的对话朗读的重音、声调、节奏;
2.教师注意在关键处停下指导学生猜读:例如,听到“为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可能会到什么地步?听、想、读结合,体会作者想象丰富精妙之处。
三、学生读,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学生各选一个角色的几句话画出朗读标记后试读。(标记按下要求
[4] [5] [6] [7]
25、皇帝的新装 一
25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生举手)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省略号什么意思?
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
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hài,标第四声。在书上注一下。跟我读,hài人听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
生(10):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生(11):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11):当然是缺点。
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生稍停一会)
生(11):爱美过度。
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
生(12):臭美。
(众生笑)
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
生(13):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师:这叫虚伪?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
生(13)(未语)
生(14):这叫虚荣。
师:对!那么什么叫虚伪呢?
生(15):虚伪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伪装,说假话。总之,是装出一副假相。
(师点头表示肯定)
生(16):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师:他不可救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生(16):(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最后,当那个小孩儿的话已经普遍传开的时候,那皇帝不仅继续游行,而且表现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就表现了他的顽固不化,不可救药。
师:说得好!就是这样。
生(17):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
教学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 妥当 分外 滑稽 陛下 御聘 头衔 爵士 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教师板书:皇帝爱新装成癖一骗子做新装一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一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教师依次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结果: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结果: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有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小结学生发言,布置作业
①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②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从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寓意。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1、由题目设问导入。
2、带着“给主人公加定语”,这样的一个问题朗读课文。读完之后,同学们用“一个___________的皇帝”谈自己对皇帝的初步认识和评价。
3、用两个字概括故事的情节,教给学生排除法、检验法、比较法。
4、文中的各类人物与这两个字有什么联系。
5、分组合作讨论,“骗”与“贪”的关系(教给学生析因阅读法),明确童话寓意。
6、提供中国古代文言文《狂人之细布》的材料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阅读,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明确童话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批判或揭露。
狂人之细布
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绩师。
(南朝《高僧传(初级)》)
────────
〖注释〗
绩师:纺织师。
加意:特别用心的织。
恨:不满意,嫌。
参照注释疏通句意后,要求学生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
7、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会想些什么,展开想象,口头作文。
【板书设计】
小孩无揭
皇帝欲受
骗子财行
官员位助
百姓生传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
教材简析:
一、主题: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
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
二、情节:开篇即夸张地述写了皇帝喜欢穿新装的癖好,接着讲述了两个骗子投其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而后为皇帝“做”新装,是故事的开端。后来皇帝两次派大臣与官员查看新装,他们什么也没看见,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都一味儿地夸赞布料华丽漂亮,这是故事的发展。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上街游行,当众出丑,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三、特点:采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地夸张是本文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用夸张手法塑造皇帝与大臣们的形象,从而更突出了他们虚伪、自欺欺的丑行。
四、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要适当点拔,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五、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极易人云亦云,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已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3、领会童话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
2、出示学习目标。
3、作者、体裁简介。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标上段序、听准字音并思考:
⑴皇帝有什么爱好?他的新装“新”在什么地方?
⑵根据“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情节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明确:⑴爱新衣;新在“布:人间最美”,“特性奇怪:不称职、愚蠢者看不见”;
三、、分析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
⑴总括起来,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字,文章所写的人物与这个字分别有什么关系?
⑵仔细阅读课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然后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
明确: 受 揭
骗
皇帝 孩子
骗子 大臣
行助
皇帝:愚蠢、虚伪、奢侈、昏庸;
骗子:狡诈、善骗;
大臣:虚伪、自私;
孩子:天真纯洁、无私无畏。
四、探讨主题
1、皇帝甘于受骗,大臣乐于助骗,甚至百姓纷纷传骗,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揭穿骗局,有什么用意?
明确:1、上层人物愚蠢、虚伪、自私、腐朽,整个社会假话成风。(揭露前者,批判后者,这就是这篇童话的主题)
2、教育我们要保持纯真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五、质疑问难
六、小结:一场闹剧,围绕“新装”,刻画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 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真诚,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的。
七、作业:续写课文结尾(写在练笔本上)
要求:情节合理,文意相关;200-300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2、过程和方法: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炫耀 xuànyào (1)光耀的样子(2)华丽奢侈(3)夸耀
称职 chènzhí 才能与职位相称
妥当 tuǒdang 稳妥适当地
呈报 chéngbào敬词,呈文上报
滑稽 huájī
(1)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2)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一种曲艺,与相声相近,生动有趣
陛下 bìxià 对君主的尊称
精致 jīngzhì 精巧细致;细密
头衔 tóuxián 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爵士 juéshì
(1)欧洲君主国的最低爵位,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列
(2)领有爵士头衔的人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新课:
1、设计导语: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都读了些什么童话?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劳善良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认识了“小红帽”,知道了面临困难和敌人时要冷静、机智;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2、简介作家作品:
(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乃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2、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
(爱—织—看—穿—议—揭)
3、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皇帝喜欢穿新衣服,写出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至4段,叙述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写出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第5至22段,叙述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写出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23段至末尾,叙述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写出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四、研读课文,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既是受骗者又是行骗者。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3、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不管骗子如何吹嘘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们如何吹捧布料的鲜亮光彩,真理总是会像黎明之星,出现在黑色的夜空。是谁第一个戳穿了这个骗局,扯下众人的面具?
(小孩子)
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正所谓“童言无忌”,让一个小孩说出真相符合实际。其次,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在这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混浊世界里吹来一缕清风。真理之星火开始燎原。让新装失去了神奇,让官员掉下了面具!童话的神奇色彩与现实意义同时呈现了出来!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3、选作基础训练作业。
第二课时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一、复习检查:(联系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可以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引导学生朗读)
如 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
三、品读课文,讨论探究: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2、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写他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3、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
4、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讨论探究,归纳总结。
四、合理想象,创新阅读:
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目睹这场荒唐的骗局游戏,这个游戏的各角色回宫将会如何呢?我们来个现场采访:
请同学扮演:皇帝一人,骗子一人,大臣一人,小孩一人,其他同学扮记者。记者要合理设计要提的问题,被采访者作答。
如(问皇帝)大街上都传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这句话,对此你有何想法?
(对骗子、大臣可以同样提这个问题)
(问小孩)大家都说衣服很美,你怎么说他没穿衣服呢?你不怕大家说你愚蠢吗?
五、体会感悟: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迷惑……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
六、课堂总结,课外训练:
1、根据刚才的答记者问,同学们打开你的想象空间,为这篇童话续个结尾。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札记: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爱穿新衣服吗?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本无可厚非,但一个人如果穿得太出格,不掌握分寸,出尽风头,必将适得其反,闹出笑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
二、读课文,思考:
1、课文围绕新装写了哪几件事?(见板书)
2、新装是什么样子的呢?
板书:
爱新装 做新装 试新装 展新装
显癖好 现手段 露愚心 揭真相
(皇帝) (骗子) (皇帝) (小孩)
三、分析讲解课文:
1、京城的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而得逞?
(A、他们掌握了皇帝爱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显嗜好;
B、衣服的特性满足了皇帝穷奢极欲的心理,又迎合他自负多疑的个性——现手段。)
2、皇帝有爱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所以急于想知道衣料织得怎样了,又想起新衣的特性,“心理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但他又相信自己“无需害怕”。你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万一我看不见这衣料多难堪哪;这个国家我说了算,谁能把我怎么样。)
3、大臣、官员们看见新衣服了吗?皇帝看见新衣服了吗?在根本不存在的衣服面前,哪些人说了假话,他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市民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皇帝说假话是为了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露愚心)
4、是谁说出了真话?为什么小孩子说出真话后,老百姓就马上传播开来?
(小孩子单纯,心里没有任何顾虑和杂念,所以敢说出真话;老百姓一看有人说了真话,“法不责众”,人多了也就不怕了——揭真相)
5、当人们都说皇帝没有穿衣服时,皇帝是怎样的神情?这说明了什么?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是真的,他知道他的愚蠢已经暴露无遗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是为了把这次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以此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四、讨论:
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哪些启发教育?
1、说假话人大多有私心,头脑里有杂念;
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逢迎,说假话的人;
3、骗子骗人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显示出来)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微胖、富态、语气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油头滑脑、阿谀逢迎。
4、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故作恣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庸庸碌碌、阿谀逢承、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计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却明白。
9、小孩子:无所顾忌、天真单纯、对大人说话不理解、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子父亲:想借孩子的话指出真相,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六、小结,布置作业 。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与愚蠢。同时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大家想一想,皇帝游行完毕之后,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请大家续写本文。
设计理念:
1、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把握人物个性。
2、师生围绕“皇帝为什么会上当受骗?”等问题进行阅读对话,从而深入探讨文章主旨。
3、激发引导学生对故事作批判性创新阅读与思索。
4、提供情境,舒展学生想象的翅膀。
课前准备:
1、翻阅图书广泛地了解安徒生,作成资料卡片。
2、预习全文,自我设计最想与人探讨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学生交流资料,简介安徒生。
教师可适当作补充。
二、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个性。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课文中不同角色的语气。
(1)、各学习小组分角色合作朗读。(学生自由点评:谁读得最好?)
(2)、在学生小组分角色合作朗读的基础上班内演读,挑选第5至第14段。(教师可饰演老大臣一角参与其中)
2、教师与学生对话
全文围绕“骗”来展开故事情节,文中的各色人物与“骗”的关系怎样?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两位大臣骗己骗人;老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三、交流对话,师生合作探究。
四、拓展训练、链接生活。
1、本文想象丰富,故事情节曲折,让我们一起根据下面的情景提示展开想象的翅膀,做一次想象之旅。
(1)游行大典结束,皇帝回宫以后……
(2)过了一年,骗子又来了……
2、我们身边有着样自欺欺人的事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五、延伸阅读
1、再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话题,谈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将选择“丑小鸭”这一形象与学生交流)
2、学习小组各自编排课本剧,准备班内汇演。
精彩片段实录
师:皇帝为什么会受骗?
生:皇帝太爱漂亮了。
生:骗子的骗术太巧妙了,他们声称“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样一来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师:分析得很好。能结合课文并有自己的阅读分析。
生:皇帝受骗还因为他身边没有贤明的大臣,他被蒙在鼓里。
生:可是哪有人敢对他说明真相啊!
师:说得也是。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这篇课文是安徒生从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移植过来的。故事最早的篇名即是《赤身裸体的国王》。在黑暗的中世纪,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昏君穷奢极欲、蛮横专行,大臣们也总是明哲保身、曲意奉承。
生:被压迫愚弄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骗子总是投机取巧,欺骗有术。
师:说得太好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启示我们要说真话。
生:启示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生:启示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敢说真话。
师: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实在太好了!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旦这个社会说真话的反而倒霉,人们也就不敢说真话,因而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时有发生。
师:这场骗局最后是由谁说出真相?
生:一个小孩。
师:这场骗局最后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分组。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因为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还未被当时不良的世风所影响。
生: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
师:说得对。让孩子发出“天真的声音”,也是安徒生用童语写童话的具体表现。同时,这“真”“美”的举动也和充斥前文的“假”“丑”的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的希望。
师: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探究到安徒生的童话为何如此优秀这一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作者想象丰富,善用夸张手法。
师:我们同学感觉到安徒生想象丰富,善用夸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描写作具体的分析。
生:文章第一节写皇帝酷爱新衣到了荒唐的程度——“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里用了夸张突出了皇帝的昏庸。
生:作者安排骗子所说的衣服的“特性”就极富想象,这种特性为下文的骗局展开作了“保障”。
生:在骗局面前,皇帝、大臣、官员的表现大体相同却各有特点。例如皇帝的骄傲、狡猾,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又可怜等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师:分析的很透彻。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在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虚伪、愚蠢;有人认为是揭示人性的弱点,教育人们不要自欺欺人。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生:我认为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不做自欺欺人的人,而做一个
诚实勇敢的人。因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作品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
众生:没有。
师:好! 对于文中的人物,如皇帝、大臣、骗子、百姓等我们大致有了一些共同的认识,你能“另辟蹊径”对他们做一番别样的评价吗?
生:皇帝被当众揭穿真相但未杀害小孩、百姓,还是有些仁慈。
生:大臣们也是迫于形式。
生:骗子精明,敢于愚弄最高统治者。
生:百姓尽管是无辜的,但他们有着致命的人性弱点,不敢做“出头鸟”。……
师:同学们能多角度的看待一个人,而且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很好。当然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重要的是把握他的主要特性,辨证地评说他的“功”与“过”。由此我们也能更好地明确我们的人生态度。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情节简单,思想内涵却较深的童话。所以本课的重点也就在于如何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有必要借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学习,知识的传授,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而是利用了让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自主地获得。这种自主学习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种自主不是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放任自流,也不是说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正确的。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追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最佳结合点。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本课在一遍遍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多次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教师的平等参与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情,基本上把握了人物个性。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意味着师生的交流是平等地与文本对话,教师的引导与分析,并不是代表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课文丰富的内涵,并调动了学生的人生体验,体现了解新课改理念,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更主要的是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后让他们注意驰骋,在“另辟蹊径”评价人物,学生思维空前活跃,评价的有理有据,使阅读过程也就成了一次愉快的旅程。
“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教任何一类体裁的文章,要以点带面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在这点本课设计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童话故事情节
2、体会文中对比、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一、导入新课
1、由《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
2、投影:作者:安徒生国籍:丹麦体裁: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学生复述,理清课文段落,并列出小标题:(1)癖好(2)受骗(3)出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各个角色的身份、个性,要分清哪些是人物心里想的和口头说的。一般地说,心里想的应轻读,口头说的应重读,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来,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
4、讨论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并形成板书:皇帝(愚蠢、昏庸)骗子大臣、官员(狡猾)(自私)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齐读投影内容齐读学习目标自读课文学生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备课札记
四、品读课文
1、通读课文,分别找出运用对比、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分析“对比”手法开头:为了突出皇帝酷爱新装的癖好,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穿漂亮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与皇帝、大臣对比,从而突出孩子的天真、纯洁和聪明,突出皇帝、大臣的虚伪、愚蠢和卑鄙。
3、分析“心理描写”手法以第5段为例:心理描写十分细致,一波三折,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皇帝急于想看看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他不敢亲自去,这件事暴露了他貌似尊严,实则内心空虚的精神状态。几句几经转折的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把皇帝自信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像。
2、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法:想象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二、作者简介
这是一篇著名的'童话,它的作者很了不起,是安徒生。下面哪位忠实的读者想大家推荐一下他的主要作品?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四、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人物分析(想一想 议一议)
我们常说做人首先要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别让谎言蒙蔽了我们的慧眼,别让虚伪侵蚀我们的心灵,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想一想 议一议”下面的问题:
1、读完课文之后你觉得谁最是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谁又是最可爱?(找出证据来)
2、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
最可笑者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者 骗子:狡猾伪善
最卑鄙者 大臣: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自私
最可爱者 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说真话有危险,但心里却明白。
虽然骗子是最可恨的,但是在这里骗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一把“解剖刀”的角色。通过他们照出了皇帝及大小官吏们的丑恶灵魂,解剖了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病态社会。
二、小结
通过这则童话故事告诉我们
诚实正直 光明磊落
诚信
诚以待人 信以立身
三、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节发展,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游行大典之后》。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
2、能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快速阅读法、提要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2、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你喜欢童话吗?你读过哪些童话作品?你知道安徒生和他的童话的主题吗?
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
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这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
(二)关于作者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童话三方法:
读童话,知情节;
抓角色,品语言;
明是非,辨美丑。
采用跳读课文的方法,快速浏览文章,思考:
1、作者围绕“皇帝的新装”写了哪些内容?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为这些内容拟写小标题。
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理清本文结构层次。
(1)引子——爱新装(第1段)
(2)开端——做新装(第2至4段)
(3)发展——看新装(第5至23段)
(4)高潮——展新装(第24段至末尾)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依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搭建文章框架。
2、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闹剧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依据你对人物的初步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形形色色的表现,初步感悟本文的主题。
3、这个故事与这些人物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
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
小组讨论:
(1)骗子骗人;
(2)皇帝受骗;
(3)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4)老百姓既受骗又骗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晓本文的另一条线索。
(四)小结
本文是明暗两条线索并线。文章围绕“皇帝的新装”通过大家的“骗”术,把文章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通过跳读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复述
提示: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技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就“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这几个环节,挑选一个进行复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
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童话深刻的寓意。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足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内涵;以提问的方式讲述,启发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安徒生和童话的知识
2、读准字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勾画人们在新装前的语言和表现
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讽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2、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
(爱—做—看—穿—展)
3、再读课文,接龙讲故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水平与能力,那么学生是否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则是衡量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去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能回答出故事内容即可,思想内涵可以在分析文本后再归纳。)故事内容较长,它以“新装”为线索,让不同人物在这骗局中登场,整理成几个片段,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条理把握更清晰。
(三)研读文本,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表达,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3、不管骗子如何吹嘘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们如何吹捧布料的鲜亮光彩,真理总是会像黎明之星,出现在黑色的夜空。是谁第一个戳穿了这个骗局,扯下众人的面具?
(小孩子)
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正所谓“童言无忌”,让一个小孩说出真相符合实际。其次,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在这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混浊世界里吹来一缕清风。真理之星火开始燎原。
让新装失去了神奇,让官员掉下了面具!童话的神奇色彩与现实意义同时呈现了出来!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可以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引导学生朗读)
如 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
设计意图:1-3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通过人物语言、心理的分析去把握人物形象,并从中逐渐领悟童话深刻的内涵。而对骗子的评价,则可以是多角度的。在进行上述环节教学时,安排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第4题的设计,是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并加以朗读指导,从而更好读出感情、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更深的印象,让人物形象在语言中再现。
(四)体会感悟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迷惑……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说真话,做真事,当真人,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情感体验,是水到渠成,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虚伪、欺诈是多么丑陋,而真诚、坦荡是多么高尚。
(五)迁移训练(作业)
同学们打开你的想象空间,为这篇童话续个结尾。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除了口头语言的,还有文字语言的,续写即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机会,又是个培养表达能力的途径。
(六)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皇帝
大臣 被骗
官员
百姓
小孩子 揭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问答法、讨论法、教师总结点拨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同学们喜欢童话吗?(喜欢)
喜欢童话的同学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呀?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
(《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大家都读过安徒生那么多童话,那大家了解安徒生吗?有谁给老师谈谈安徒生的?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他的一生写了160余篇童话。刚刚同学们说到的《白雪公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都是他的名篇。他的童话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因为他的童话通常很幽默风趣,同时也揭示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大家知道是什么麽?(《皇帝的新装》)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童话初步认识,更有利于课堂的进一步学习。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大家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分到角色的同学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读出来。
①旁白:如作者给孩子讲故事,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②皇帝:微胖、富态,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③骗子:油头滑脑,油腔清调,阿泱奉承。
④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⑤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⑥骑士们:庸庸碌碌,阿谀奉承,随声附和。
⑦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⑧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却明白。
⑨小孩子:无所顾忌,天真单纯,对大人的说法不理解,高声叫了出来。
⑩小孩的父亲:想借孩子的话,指出真相。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大家都朗读得很好。特别是小A能够把人物的性格把握得很好。
2、角色朗读完毕,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来简单概括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随员、皇帝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展新装;小孩揭穿新装。)
3、本文的核心的“新装”。现在,请同学们围绕着“新装”,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本故事分为五大部分。
一(1)皇帝爱新装[故事的引子]
二(2-4)骗子“做”新装[故事的开端]
三(5-22)君臣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四(23-32)游行穿新装[故事的**]
五(33-36)揭穿假新装[故事的结局]
一(1)皇帝爱新装[故事的引子]
问题1:爱到什么积度?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总是。)
问题2:生活中爱一种东西真能达到这种程度吗?(不能。)
问题3: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问题4:皇帝是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关心国家大事,沉溺于“新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昏庸、荒唐、不称职等。)
总结:这样的皇帝落入骗子的圈套也就不足为怪了。
问题5: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故事的开端、引子,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
设计意图:递给学生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而又深刻的印象,并学会梳理文章线索。
三、课后思考题
1、故事中的“新装”存在麽?
2、故事中出现了皇帝、老大臣、官员、骑士、骗子、百姓、小孩等等一些人物。面对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谁在说假话?(在原文找出句子)
3、为什么他们都说假话而不敢说真话呢?
4、你们觉得皇帝、大臣、百姓是什么样的人?
5、大家都在说假话,最后有没有人说真话呀?
6、为什么小孩能说出真话?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讨
前面我们已经理清了故事的脉络,现在我们围绕“新装”,分小组来探讨几个问题。
1、故事中的新装存在麽?
2、故事中出现了皇帝、老大臣、官员、骑士、骗子、百姓、小孩等等一些人物。面对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谁在说假话?(在原文找出句子)
⑴老大臣说假话:“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⑵一位诚实的官员说假话:“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⑶两位诚实的官员一起说假话:“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⑷皇帝说假话:“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⑸皇帝的全体随员说假话:“哎呀,真是美极了!”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
⑹皇帝的所有骑士说假话:“一点也不错。”
⑺皇帝身边的所有人说假话:“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⑻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说假话:“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3、为什么他们都说假话而不敢说真话呢?
⑴皇帝说假话: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为了保皇位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⑵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
⑶市民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4、你们觉得皇帝、大臣、百姓是什么样的人?皇帝:愚蠢昏庸、穷奢极欲、荒唐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大臣:虚伪奸诈,自欺欺人,明哲保身。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5、大家都在说假话,最后有没有人说真话呀?
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6、为什么小孩能说出真话?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
答: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如果改成成人来说,反倒不真实。其实,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至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
7、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二、主题总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场闹剧,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通过学习这篇童话,我们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真话实话随时有,最重要的是有敢说的人。作为一个真诚的人,要敢于正视现实,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如果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诚实,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
★
★
★
★
★
★
★
★
★